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青年论坛
俄罗斯的新政治战略
庞大鹏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1期 2010年08月27日
  【内容提要】 金融危机促使俄罗斯社会深刻反思发展道路的选择。新政治战略,集中体现了俄罗斯政治最高领导层对发展现阶段所面临主要问题的理论思考,对俄罗斯如何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国家的战略思维。新政治战略的出现符合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新政治战略具有鲜明的梅德韦杰夫特色。从本质上看,新政治战略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如何变革以及俄罗斯的复兴需要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尽管新政治战略的全面执行需要更好的政治契机,但它毕竟已经呈现在了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出现即表明需要,这说明俄罗斯的精英与民众依然在探索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变革与发展之道。新政治战略出台也引出了俄罗斯政治中若干需要深入思考的基本问题。俄罗斯的新政治战略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俄罗斯 政治体制 新政治战略 统一俄罗斯党

  【作者简介】 庞大鹏,197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007)

  一 引 言

  2009年9月10月,梅德韦杰夫发表《前进,俄罗斯!》一文,并声称该文阐述的是俄罗斯所奉行新政治战略(Новаяполитическаястратегия)的基本原则。由此,俄罗斯的新政治战略正式出台[1]。11月12日,梅德韦杰夫在2009年度总统国情咨文中具体阐述了新政治战略付诸实施的首要计划以及近期内需要完成的工作[2]。11月21日,统一俄罗斯党召开十一大,高调宣布启动政党现代化改革,意图通过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政权党来推动实现一个全面现代化的俄罗斯[3]。

  通过缜密的政治运作,俄罗斯政治最高领导层明确将“新政治战略”这一概念推到了世人面前。俄罗斯学者认为,随着新政治战略的提出,梅德韦杰夫实际上规划了未来数十年俄罗斯的战略发展计划[4]。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全面现代化的战略定位。梅德韦杰夫明确提出,俄罗斯将建立一个以民主价值观和制度为基础的全面现代化。他认为,俄罗斯在政治体制、经济结构、社会、民主、人口及安全领域面临严峻形势,当前俄罗斯必须克服经济落后、腐败、官僚家长式作风三大顽疾,提高民众福祉、健全法制,在人文价值观和民主政治体系基础之上对国家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革。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的俄罗斯将是一个现代化的、面向未来的年轻国家,它将在全球劳动分工中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2)人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复兴俄罗斯要坚持的主要基本原则是不能以人为代价,不能以人们生活条件继续恶化为代价。以人为本的意识形态应当作为俄罗斯的政治基础。公民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就取决于他的个人主动性和独立性,取决于他的创新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3)技术发展的五大战略方向。

  俄罗斯将成为生产、运输及能源利用效率领先的国家,将开发并向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燃料;把核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将完善信息技术,利用超级计算机和其他必要的物质基础,对全球信息网络的发展发挥重大影响;将拥有用以传输各种信息的地面和太空基础设施;将在病毒、心血管肿瘤及神经疾病治疗的一些医学设备和药品方面占据领先地位。(4)政治体系的改革。新政治战略认为,为实现既定目标,需要对国家行政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行政管理应帮助制定明确发展目标,建立旨在实现这些目标的制度。俄罗斯国家管理体制的特点应该具有独立性和责任心,遵照国家发展的总体思路蓬勃向前,有效利用资源,大胆和超常地决策,支持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概括而言,政治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是:反腐机制系统化、行政管理制度化、政党机制民主化、议会机制监督化和司法机制职权化,并进一步发展俄罗斯联邦制,力求加强民众对于政府的政治信任,并谋求建立一种可以促进并完善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政治治理模式。(5)人的现代化。珍视俄罗斯传统的价值观,同时又要实现国民心态的现代化。这是崛起的俄罗斯必须统筹考虑的根本问题。梅德韦杰夫认为,俄罗斯社会中广泛存在家长式作风,相信所有问题都应由国家解决,由此导致缺乏首创精神和新思想,缺乏责任意识。因此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除了引进卓有成效的现代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促进国家崛起以外,俄罗斯国民还必须具备一种能赋予这些现代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6)新政治战略还有在社会保障、对外关系以及军事安全等领域的一系列具体规划。

  从本质上看,新政治战略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如何变革以及俄罗斯的 复兴需要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尽管新政治战略的全面执行需要更好的政治契机,但它毕竟已经呈现在了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这说明俄罗斯的精英与民众依然在探索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变革与发展之道。那么,新政治战略出台到底引出了俄罗斯政治中哪些需要深入思考的基本问题呢?

  二 新政治战略与梅普治国理念的差异

  俄罗斯要实现复兴和重新崛起,不仅需要有新的治国方式,而且需要新的治国理念。近期,俄罗斯的治国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新政治战略即是这种变化的重要表征,而且具有鲜明的梅德韦杰夫特色。虽然梅德韦杰夫的政治理念更符合俄罗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由于当前普京依然处于俄罗斯的权力中心,新政治战略不会完全按照梅德韦杰夫的意图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政治战略实施过程中,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之间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开始显现,成为俄罗斯政治实践与新政治战略之间相互背离的深层次原因。

  实际上,早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重点选择问题上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之间理念的差别已经开始显现。梅德韦杰夫的智囊机构———现代发展研究所发表的关于俄罗斯民主模式[5]以及俄罗斯应对金融危机[6]的两份报告是这种差别的代表物。

  政治报告关于俄罗斯民主模式发展的建议与普京八年形成的政治理念有所不同,经济报告则指责普京政府在反危机中的失误。因此有俄罗斯学者指出,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之间在改造国家体制使其更适于从事创新、现代化建设及更有效的管理等方面存在分歧。可以说,金融危机放大了这种分歧。而且,随着新政治战略的正式推出,以《前进,俄罗斯!》和2009总统国情咨文为主要标志,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之间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日益显现,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政治哲学观不同。

  梅德韦杰夫新政治战略的政治哲学基础是以自由主义为核心,普京奉行的是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 以突出政权效应为特色的官僚控制哲学。两者的本质差别在于,梅德韦杰夫追求的是“聪明自由、富于责任感的公民荟萃的社会”,而普京八年的政治治理实际上使俄罗斯形成了一个控制一切的官僚垂直权力体系,梅德韦杰夫称之为“一切由领袖殚精竭虑和拍板的社会”。新政治战略追求的是要让俄罗斯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狭隘走向宽容,从僵化走向活跃。

  第二,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历史观不同。如何看待苏联史,是检验当代俄罗斯政治领导人历史观的试金石。10月30日是俄罗斯政治镇压受害者纪念日。梅德韦杰夫批评斯大林的政治镇 压。他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波及范围之广令人难以想象,全国民众都深受其害,一些社会阶层被整个摧毁,数百万人因政治恐怖和虚假指控而丧生。但迄今仍有人为镇压活动辩解,声称这么多人是为了某种崇高的国家使命而牺牲。

  这无疑是错误的,因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没有理由以民众的痛苦和伤亡为代价。任何事物的价值都不能置于人的生命之上。不能假恢复历史公正之名,为斯大林制造的大清洗开脱。”他同时表示,斯大林领导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使苏联变成独立强国,将工业、科学和文化推向世界水平,他的功绩不会因他犯下的错误所抹杀。人们应当成熟、客观地看待历史[7]。在梅德韦杰夫发表这个博客视频前,10月13日,莫斯科巴斯曼区法院驳回了斯大林之孙朱加什维利为捍卫祖父声誉和尊严而对《新报》及前军事检察总院调查员提起的诉讼。这与普京曾经说的“不应对斯大林的清洗运动感到内疚”的表态以及对苏联历史的看法有本质不同。

  第三,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时代观不同。正是基于历史观的不同,梅德韦杰夫提出了重新“全面现代化”的时代观,而普京则是“主权民主”思想的首倡者。梅德韦杰夫提出:“全方位的现代化再度成为俄罗斯的必需。这将是俄罗斯历史上首个 以民主价值观和制度为基础的现代化进程。”他还明确表示:俄罗斯历史上两次最大的现代化改革(彼得大帝时期和苏联时期)的结果都是没落、屈辱和数以百万同胞的丧生。在那些年代,保护人的生命并不是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现在,俄罗斯首次有机会向自己和整个世界证明,俄罗斯能够按民主道路发展,国家转入更高一级的文明是可能的,通过非暴力方式可以实现这一点。

  第四,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战略观不同。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既面临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也面临着独联体地缘政治格局内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严峻考验。梅德韦杰夫的近期讲话始终把握俄罗斯历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坚持大战略和大格局的视野,其讲话的层次之高、分析之深、逻辑之强都让俄罗斯国内外耳目一新,就连普京的资深幕僚、俄罗斯有效政策基金会主席帕夫洛夫斯基都认为这是一种战略的转换。他说:“普京推行了拯救俄罗斯的战略,虽是为形势所迫,但却是成功的。如今,轮到对俄罗斯进行体制性变革、令其重返全球大国行列之际。

  这是一大重要转折。上一个战略是成功的,俄罗斯的确获得了重生。但它所处的状况令人担忧。

  如果俄罗斯希望与其他国家并驾齐驱,就不应沉迷于对自身大国地位的孤芳自赏,而是要着手工作。”[8]

  总之,首先是普京本人具有新政治战略的理念,否则以当前俄罗斯的政治生态而言,没有普京的首肯,梅德韦杰夫不可能推行新政治战略。但另一方面,普京更多的只是新政治战略的提出者和原则确定者,梅德韦杰夫才是新政治战略的操盘手。既然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出现了上述重要的理念差异,按照“理念-行为-绩效”的一般逻辑轨迹,如果完全由梅德韦杰夫政治掌舵,俄罗斯政治必然出现有别于普京八年的发展方向。尽管梅德韦杰夫是普京的门生,是普京一手提拔和栽培的“自己人”,但是,俄罗斯政治又一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现任推翻前任方针的势头,其政治传统的惯性再次显现。

  三 新政治战略与统一俄罗斯党的政党现代化

  “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9]对于目前的俄罗斯而言,起决定性作用的政治领导者历史性地落在了统一俄罗斯党的身上。一个强大的政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统一俄罗斯党要学会从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能够实施国家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问题。

  统一俄罗斯党是俄罗斯政治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当今俄罗斯政治中最重要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部分。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可以在统一俄罗斯党与其他政治团体自由竞争的过程中得到更新和完善,但这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和懂得如何开展文明政治竞争的政党基础上。

  俄罗斯最高领导层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统一俄罗斯党的十一大上,梅德韦杰夫和普京都提醒统俄党要学会政治竞争,以适应政党现代化的要求。梅德韦杰夫在代表大会上申明,统一俄罗斯党应该是现代化政党,不脱离生活和自己的选民[10]。他还号召统一俄罗斯党重启所有社会关系,即在个人、政府、社会这三者之间架起一座桥 梁,监督权力的来源和使用,从而维持社会的秩序和发展,实现公平正义。普京以党主席的身份在报告中特别强调,统一俄罗斯党人应该积极参与对俄罗斯官僚的监督工作,反对官僚主义[11]。

  可见,新政治战略将统一俄罗斯党推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的问题是,统一俄罗斯党能否肩负起实行有效的社会制度变革,建立一个支撑社会现代化变迁制度框架的历史重任。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在当前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统一俄罗斯党绝对不是一支虚拟的政治力量。虽然统一俄罗斯党是自上而下建立,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执政党,从本质上看还是权力的附属物和官僚集团的俱乐部,依赖于普京的个人支持率和政治影响;但也必须看到,统一俄罗斯党拥有广泛的政治拥趸。目前,俄罗斯83个联邦主体中有76个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隶属于统一俄罗斯党。据最新统计,当前统一俄罗斯党正式登记党员近200万人,约占俄罗斯总人口的1.2%。

  该党党员有59%为国家公职人员,其中有9.6%的党员在联邦政府中任职,有8.7%的党员在各地方政府中任职[12]。

  其次,统一俄罗斯党已经开始进行政党现代化的建设。目前,统俄党在保有普京个人影响的基础上,正积极从组织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建设。在十一大上,最高委员会主席格雷兹洛夫表示,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性文献的基础是“2020年发展战略”、“普京计划”和梅德韦杰夫总统发表的纲领性文章《前进,俄罗斯!》。继统一俄罗斯党十大(2008年11月)首次提出保守主义是党的意识形态基础后[13],此次十一大通过的新党纲则确定了“俄罗斯保守主义”是统一俄罗斯党的意识形态。格雷兹洛夫认为,俄罗斯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是稳定、发展,排斥停滞和革命,使社会不断创造性革新的意识形态[14]。该党将致力于政党现代化建设,为新政治战略保驾护航。

  第三,统一俄罗斯党在新政治战略实施过程 中已经赢得重要政治红利。2009年3月1日和10月11日举行的地方选举完成了将地方政权转交到统一俄罗斯党手中的过程。梅德韦杰夫的政改举措加强了政党在地方立法与执行权力机构的作用,客观上提升了2009年地方议会选举的重要性。2009年3月1日,统一俄罗斯党在地方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在这次有2 000万选民参与的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在9个地方议会中赢得49%~79%的支持率。10月11日,俄罗斯在3个联邦主体举行议会选举,10个联邦主体议会进行补选,20个联邦主体行政中心城市的议会和市长进行选举或补选,6 379个地方自治单位进行选举,总共涉及83个选区中的75个选区。统一俄罗斯党大获全胜[15]。当前,在新政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俄罗斯新的政治体系已经建立在三个基础上———国家杜马中统一俄罗斯党的议会党团、地方议会中统一俄罗斯党的议会党团和议会外的统一俄罗斯党组织机构。

  当前,统一俄罗斯党已经占有了上述重要政治资源,要想能够担负现代化的重任,必须进一步实现政党现代化的转变。政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首先取决于政治体制的开放和灵活。因为政党要想学会文明的政治竞争,首先要求政治体制的改革实现议会政党成为政治斗争的主导者,轮流上台执政,由党派及其联盟来组建联邦和地区执行权力机关,提出国家总统候选人、地区及地方自治领导人。这也是梅德韦杰夫的政治规划。只有实现了这一改革,才能造就一批拥有丰富的经验,知道如何同选民负责任地、卓有成效地合作的政治家,才能塑造一支知道如何与其他党派合作,寻找解决最尖锐社会问题妥协性方案的政党。

  总之,只有政治改革取得成效才能促进统一俄罗斯党的政党现代化取得进展。同时,统一俄罗斯党以及其他代表不同阶层的政治团队真正实现了政党现代化,俄罗斯才能够把社会的各个部分、各民族的公民、各种不同的团体以及享有广泛权限的各地区都团结为一个政治整体,俄罗斯新政治战略才能实现。

  四 新政治战略与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改革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强大执行权力机构的总统制国家。俄罗斯总统制出现于1991年[16],由全民投票选举产生俄罗斯联邦总统职位在1991年3月17日的全民公决上得到了确认。1993年十月事件后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统由拥有选举权的公民通过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以直接选举方式选举的总统意味着总统直接从人民那里得到委任,其合法性得到了国家全体选民的承认,这使他的地位不以联邦会议的变化而转移。俄罗斯总统在执行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运作方面拥有最为广泛的权限。

  单就制度性因素而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关键应该就在于总统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普京就表示,如果总统软弱,就没有强大的俄罗斯。俄罗斯在一个中期历史前景内,需要一个强大的总统制政权。尤其是在稳定、完善的多党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俄罗斯除了强大的总统制政权,不可能存在其他的民主形式[17]。梅德韦杰夫也指出俄罗斯是一个总统制的国家,拥有强大的执行权力机关,这一政体应当维系下去,俄罗斯联邦才能得以保全[18]。

  在俄罗斯的政治实践尤其是普京八年的执政中,俄罗斯也确实逐步形成了一种保持宪政民主 政体形式并实行总统统一领导的权力体制和管理方式。我们称之为新权威主义的宪政民主政体但是,“梅普组合”的出现对世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不得不让研究者甚至普通民众重新深入审视和分析俄罗斯的这种政治体制。

  这种以个人威望为基础的总统集中管理模式,仅仅建立在对普京个人的高支持率上。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被执政阶层非常巧妙地加以利用并取得了对他们而言极其有利的结果。这种在普京八年中逐步形成的能够确保政局稳定和国家安定的政治体制是非常脆弱的。它的实质是在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形式下,由政治精英控制一切来确 保所谓的政治自由与民主。这是一种一切都要靠上面下达指示才能负起责任的自上而下的体制。

  普京八年中已经通过任命信任的人担任要职,在政权制度中建立他自己的权力体系,将所有权力和其他资源集中在普京及其亲信手中。这个官僚精英集团具有对其他集团的优势,成为政治进程中的主导力量。现在,在2009年的地方议会选举后,统一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和地方议会都占据绝对政治优势,加上中央层面的普京行政官僚团队,普京进一步建立了由统一俄罗斯党控制议会和权力部门的官僚集权体系。

  不得不承认,这是俄罗斯政治转型的一种路径依赖。政治阶层通过强力维持对国内的控制本 来就是俄国历史上政治演变的常态。国内几乎不存在政府无法控制或协调的势力。俄罗斯政治精英把革命以及1991年的解体均看做是政治失控的一种教训,所以保留了控制机制以防历史重演。

  这种控制体现在俄罗斯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一个主要政党统治国家,缺少多元化的媒体,群众示威活动受到限制,安全部门几乎渗入到俄罗斯社会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控制特征在普京时期得到了恢复。这种政治实力既不是以金融也不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事实上,它的基础存在于政治机构和党派中,缺少真正的反对派,而且得到了军队和安 全部门的支持[19]。

  这种政治体系的官僚集权特征因为缺乏现代化改革的动力必将严重制约俄罗斯现代化的有序进行。它至少面临以下三个挑战。(1)如何摆脱行政效率低下和政治腐败?威权政治的有效发挥必须依赖于强力高效的官僚政治阶层,这直接刺激了俄罗斯官僚集团的壮大。但是,这个官僚集团由于缺乏监督和竞争,腐败在所难免,而且在危机情况下,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009年3月19日,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截至2008年10月1日,俄罗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总数为846 307人,和1999年1月1日相比,公务员数量增加了74%[20]。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认为,“行政改革本可以促进国家过剩的职能向私营机构的转移,但遗憾的是,这一改革所做的仅仅局限于政府的改组,对国家在经济领域的过剩职能进行了简单的清点。未能有效地遏制俄罗斯官僚的独裁。”[21](2)如何树立法律权威?梅德韦杰夫一直强调法律虚无主义是俄罗斯政治弊端的原因,但在这种官僚集权的政治体系下,法律权威本身也难以建立。(3)官僚集权体系对推行创新经济是否有利?创新经济需要多元化和竞争性,需要中小企业的活力以及产权保护,这意味着要推行深层体制改革,而这将对官僚制度和原料贸易构成打击。缺乏动力,就意味着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弱。如果说适宜的制度,即能自我调整和修复的制度就是好制度,那么这种政治体系显然不能称得上是合适的。

  同时,官僚集权体系(它在普京八年需要维护国家统一的特定阶段起到了积极作用)本身所具有的合理性更加重了改革的难度。考量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从历史和地理两个角度透视。历史的基本要素是时间,地理的基本要素是空间。在空间方面,俄罗斯幅员辽阔导致它地理上需要集权体制,但造就这一体制的更深层原因却源于俄罗斯缺少地理上界定的疆界。俄罗斯虽大但缺少有用的河流与自然形成的交通枢纽,缺少阻挡侵略的屏障。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对外扩张,建立尽可能大的缓冲区。建立寻求安全的军队和设法保护疆界的成本极其高昂,这意味着中央集权变得更加必要。在俄罗斯如果有一种体制证明能够应对内外挑战,有一种力量能保持俄罗斯以某种形式存在下去,那它就是普京领导下的体制和普京所代表的力量[22]。这直接造成俄罗斯在现代官僚制度基础上建立政权体系始终是它的一个政治僵局。更何况尽管这种政治体系存在严重弊端,但同时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支持率又居高不下,俄罗斯的这种政治人格化的现象成为了形成这种体系的内因。

  新政治战略力求解决俄罗斯政治体制存在的上述弊端,它希望通过致力于促进权力结构的分化和整合实现政治现代化。梅德韦杰夫提出的政改举措实际上追求在国家治理的权力结构中,各权力主体各司其职并相互制约,从而使整个国家权力处于某种平衡的状态。不同权力行使机关的功能分化达到比较充分的地步,才能更好地发挥该组织在权力行使和运用中的作用。权力结构的整合主要是增强各权力行使机关之间的协同功能,防止它们之间的相互掣肘和对立。

  可以说,政治体制的开放和灵活是俄罗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只有政治体制具有更加复杂的内部结构,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灵活多变、透明而又多维的社会结构,满足自由、富足、富有批判精神和自信的人民的政治文化需求,也就是说才能实现国家、社会与民众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可见,政治改革取得成效是俄罗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前提条件。

  这次政治改革不以革命的方式进行民主改造。梅德韦杰夫指出,俄罗斯不会在政治改革的问题上急于求成。草率地进行政治改革在历史上多次给俄罗斯造成悲剧性的结果,使俄罗斯面临解体的边缘。俄罗斯的新政治战略不会拿社会稳定去冒险,不会为了某种抽象的理论使俄罗斯的公民安全受到威胁。

  五 新政治战略与俄罗斯发展道路的选择

  近年来,俄罗斯的精英与民众一直在探索这样一个问题:俄罗斯复兴需要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有必要简要梳理一下俄罗斯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脉络。

  第一,苏联时期,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证是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基础。而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谋求快速发展的理想主义是苏联剧变的政治根源之一。

  苏联各个时期的领导人、历届苏共的重大会议的文件以及著名学者都对苏联社会“发展阶段”进行过多次划分和各自的表述。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为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在斯大 林时期基本形成,所以在苏共领导人看来,苏联不存在“发展道路”问题,而是需要确定“发展阶段”。

  而苏共正是其对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估计错误,提出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目标,使得发展的长远规划变成了空洞的口号,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损失。这是苏联的历史经验所证明的[23]。

  与“发展阶段”概念密切相连,苏联时期影响发展道路方向的重大理论前提是“时代”概念。

  “时代”这个概念在苏共的政治辞典里占有特殊地位。它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特点的阶段。苏共认为,弄清所处时代的特征,即弄清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对比、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这是执政党制定战略和重大政策的依据。

  苏共一直认为,苏联所处的时代是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资本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的时代,是世界革命的时代。“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则是时代理论的具体化和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总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危机不仅席卷资本主义的经济领域,而且席卷了“国家制度、社会结构、政治、意识形态等资本主义关系的各个方面”。与此相联系,苏联在对外政策上长期闭关锁国,在国内政策上则一直处于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理想主义中。

  长期以来,苏共一直担心,扩大同资本主义国家的 交流与合作会使国家主权受到侵害,会带来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这直接导致苏联闭关锁国,拒绝对外开放,延误了国家发展的历史机遇[2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处在复杂的历史性过渡时期:一方面,它要从一种社会制度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制度,另一方面,它又要从原来苏联境内的一个最大的行政区域过渡为一个新的独立国家。前者要求俄罗斯尽快从传统社会发展模式向新的模式过渡,后者要求俄罗斯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并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之中。艰巨的双重任务要求新俄罗斯做出全新的选择。俄罗斯认为,自己在苏联解体后走上了一条和平的、民主的、非帝国的发展道路。它摒弃了“半个世界统治者”的传统形象,不再与西方社会进行武装对峙,也不再充当解决民族问题的宪兵角色[25]。可见,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理想主义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理论演变,使发展道路问题成为俄罗斯独立以后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核心政治问题。

  第二,在叶利钦时代,“发展道路”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政治概念,它与“政治转轨”的制度变迁及“俄罗斯向何处去”的历史选择紧密相连。俄罗斯独立后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导致其发展道路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时期,俄罗斯尚未完成独立的国家权力体制的构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必须尽快建立完整而有效率的国家政权体系来实现前所未有的自我管理。这种体系的构建受到苏维埃制度向三权分立宪政制度转轨的内在约束,有其独特的政治转轨规律。它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与此同时,政治转轨过程中发生的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权限划分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不同治国理念和寻求不同发展道路的诉求。这场辩论涉及俄罗斯选择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从更深的层次看,这场辩论还涉及俄罗斯民族国家属性和文明的归属问题,即俄罗斯究竟应该纳入西方文明还是纳入东方文明,还是俄罗斯应该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文明传统,或者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创造一种新的文明。所有这些辩论归根到底集中为一个焦点:“俄罗斯究竟走向哪里?”即俄罗斯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应该选择哪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模式。这些争论又或多或少地同俄罗斯历史上的即19世纪中期的西方派和斯拉夫派的争论以及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欧亚派有内在的联系[26]。叶利钦自己也承认:“鉴于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和领土及资源的规模,俄罗斯不能不从全球角度、历史使命和对文明的作用来考虑问题。历史命运本身使我们不能 只想到自己,而且还要想到全世界,想到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他从全球角度来思考,认为:“俄罗斯尽管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仍是世界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将积累发展民主的好经验。俄罗斯不仅将对此负责,而且还要按照新的文明秩序的要求不断变化,以便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27]

  第三,普京八年,俄罗斯加强了以总统制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架构,并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为导向的发展道路。

  叶利钦为普京留下了俄罗斯宪政制度的基本框架:以中央与地方条约分权为主的联邦制度、以多党制为运作特点的政党制度、以议会党团为运 行方式的议会制度、以全民普选为主的选举制度、以宪法法院为宪法审查机构的违宪审查制度、以总统制为核心的国家权力体制。俄罗斯宪政制度改变了苏联时期“议行合一”的权力结构,实行“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然而,由于叶利钦时代的一系列政策失误,普京执政之初面临严峻的形势,世纪之交的俄罗斯面临十分复杂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普京为了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有步骤地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了从危机到复兴,从稳定到发展的转变。普京自己认为,在他执政的八年间,俄罗斯一直在为建立稳固而有效的政治体系而努力,最终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国、一个不容忽视并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并以此面貌重返世界舞台[28]。俄罗斯民众普遍认为,俄罗斯已经找到了一条可以实现重新崛起的发展道路。

  2007年12月31日,普京发表新年贺词明确表示,坚信俄罗斯人民已经选择了一条通向成功的正确道路[29]。2008年2月8日,普京在国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明确表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是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30]。2008年5月7日,普京在梅德韦杰夫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再次明确表示:对于俄罗斯而言,极其重要的是继续奉行已经采取并且证明是正确的国家发展方针[31]。

  然而,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俄罗斯 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不仅重创了俄罗斯的经济,打击了俄罗斯外交自信心,也较彻底地暴露了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弊端,从而促使俄罗斯精英与民众开始全面反思俄罗斯的发展道路。

  梅德韦杰夫表示,所有国家都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但俄罗斯的经济衰退比大多数国家都要厉害。俄罗斯预计2010年联邦政府预算赤字为2.9万亿卢布(占GDP的6.8%),2011年为1.9万亿卢布(占GDP的4%),2012年为1.6万亿卢布(占预算的3%)。政府准备从储备基金中拿出1.7万亿卢布弥补财政亏空,储备基金将被全部提取[32]。面对危机,俄罗斯需要变革,而且必须变革,但变革不能只寻求外部原因。这种变革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对如何解决事关俄罗斯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上:即如何克服长期性的衰落,摆脱对能源出口的依赖,打击腐败?如何在全球市场的严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营造出最好的条件,让俄罗斯的国民都能将所学的知识、具备的能力、积累的经验真正运用于实践?可以说,新政治战略是俄罗斯精英对发展道路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俄罗斯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是梅德韦杰夫个人的政治意愿所致。

  第一,新政治战略的历史必然性。普京上台执政后,他与他的精英团队实际上恢复了俄罗斯政权的传统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多极经济化结构退回到单极政治化结构。这种政治结构符合普京团队集中优化政治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但同时也带来了腐败、行政效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政治结构的这种双重性特征,要求普京团队既要确保发展道路的继承性,又要进行必要调整解决问题以适应形势发展。这种政治要求反映在政治实践中。普京在2007年国情咨文中强调发展道路的“继承性”,2008年2月他在关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讲话中又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

  第二,新政治战略的政治周期性。综观普京八年的执政理念可以发现,在2004年以前,他一直痛陈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弊端,提出了建立公民社会、加强政党竞争、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和当前新政治战略类似的思想。但他再次就任总统前后,俄罗斯面临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尤科斯事件、乌克兰“颜色革命”、别斯兰人质事件等。形势的发展将政权稳固这一核心问题直接摆在了俄罗斯政治领导层的面前。政权是执政者的命脉。政治领导人作为政治市场上的经济人,首先关心自己执政的根基是否稳定。没有政权稳定,执政者的一切改革设想无从谈起。因此,普京被迫暂缓他所提出的发展理念,转而提出“主权民主”、“继承性”等战略思维来确保俄罗斯政权的稳定。当 2008年政权顺利交接之后,普京暂缓执行的一些战略思想重又提上议事日程。

  第三,新政治战略是梅德韦杰夫得以成为普京接班人的主要因素。如果从新政治战略回头审视普京为什么选择梅德韦杰夫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些。普京虽然痛斥俄罗斯官僚政治的弊端,但他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他已经成为他一手创立的俄罗斯官僚集权体系的被绑架者和牺牲品。可以说,由于受限于他自己的政治哲学观和战略观,普京本人不仅成为俄罗斯官僚体系的人质,而且还实际上成为这一体系的维护者。离开比留下还难,是普京2008年境遇的真实写照。既得利益集 团的官僚阶层根本不可能允许普京离开。普京唯一能做的是选择一个可以真正开启现代化改革的继承人。这就是从新政治战略的层面反思普京之所以选择梅德韦杰夫而不是伊万诺夫的基本原因。这一政治人事的安排,实际上体现了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正如俄罗斯学者指出的,梅德韦杰夫面临的俄罗斯形势与普京执政八年期间大不一样,选择一直从事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的梅德韦杰夫是应对该挑战的最佳人选。它意味着普京明白俄罗斯未来在发展问题上面临的问题[33]。

  总之,正如梅德韦杰夫所指出的,效率低下的经济,带有半苏维埃性质的社会领域,尚不强大的民主,不容乐观的人口形势,动荡的高加索,是俄罗斯所面临的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贯彻新原则和实行新改革的全面现代化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加以解决。

  六 几点思考

  俄罗斯如何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国家?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饱含着“斯芬克斯之谜”的国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已经超越了世界史上已有的对人类大转型时期制度变迁路径的总结。

  俄罗斯很难重复美英与西欧道路。西方的道路是商业文明兴起后形成市民社会,然后通过市民社会的塑造构建了民族国家。这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制度变迁路径,商人阶层起基础作用,并透过股票市场的财富重新分配功能达到藏富于民,稳定社会的治理目的。

  而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历史传统表明,在俄罗斯社会空间引入市民社会的机构和设置,通常会导致负面社会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在历史上就形成了另外一种社会系统,其基础是政权效应,而不是像美国和西欧国家那样是所有权效应。

  与西方相比,俄罗斯的所有权与政权的关系是颠倒的。政权的出现早于土地所有权,而所有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仅仅作为政权的功能而存在。所有权的内容,其实现方式取决于政权关系结构[34]。

  如果从现代化转型的视角审视一个强大国家的内在要求,必然要把解决社会问题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并且要通过公民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纠错机制来取得人民的支持与监督。经济学大师和杰出的伦理学家亚当·斯密早在1759年出版的巨著《道德情操论》中就指出:“在人类社会这个大棋盘上每个棋子都有它自己的行动原则,它完全不同于立法机关可能选用来指导它的那种行动原则。如果这两种原则一致、行动方向也相同,人类社会这盘棋就可以顺利和谐地走下去,并且很可能是巧妙的和结局良好的。如果这两种原则彼此抵触或不一致,这盘棋就会下得很艰苦,而人类社会必然时刻处在高度的混乱之中。”[35]因此,在俄罗斯这样的威权政治传统源远流长的国家,如何更好地适应权力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尤其显得引人关注。没有真正的公民社会和发达的民主机制就无法在后工业化社会中实现现代化。

  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藏富于民的过程伴随的是法治化建设。正是基于对人权和产权保护的法治建设,西方才能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自然赋予更多阶层民众的参与权。民主与法治相伴相生。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俄罗斯可以通过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实现民主的正常发展。但是,正如梅德韦杰夫自己所指出的,俄罗斯是一个法律虚无主义国家。在欧洲找不到第二个这样藐视法律的国家。法律虚无主义不只出现在“十月革命”之后。在19世纪,宗教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这种虚无主义。而在20世纪,这种仅有的精神道德基础实际上也崩溃了。如今在俄罗斯对法律的藐视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和意识中,在实业层面上以及权力机构中官员的贪污腐败。如果俄罗斯想成为文明国家,它就应当首先成为法治国家[36]。

  即使不发生金融危机,世界油价维持高位,只要俄罗斯不解决法律权威的问题,经济再发达也难以解决政治体制民主化建设中的弊端。

  普京曾经指出,历史上俄罗斯帝国存在的三大支柱是:专制政体、人民性和东正教。俄罗斯文化的基础是东正教价值观[37]。但是,东正教在俄罗斯历史上并没有起到所谓促进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历史作用。首先,俄罗斯专制制度对自由民主思想的打压使得俄罗斯并没有经历过欧洲意义上的文艺复兴,没有像法国和美国那样经过自由民主思想的启蒙运动阶段。支配俄罗斯普通民众思想的一直是东正教价值观中的“宁给沙皇不予地主”的村社观念和以宗法观念取代理性精神的权威崇拜。“俄罗斯改革运动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社会中过于饱和的教条主义和被压抑的心理状态。后者阻碍人们相信自己并开始独立自主的采取行动。”[38]这与西方社会变迁理性化取向的精神内核不尽相同。其次,东正教由于在俄罗斯始终处于商人阶层与官僚制度的博弈夹缝中发展,其道德内省的功能往往受到限制,也就更谈不上去塑造一个经济合理性的道德观念了。再次,俄罗斯统治阶层对东正教的扶持首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国家存在的支柱。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动因的独特结合始终是俄罗斯救世思想的外在表现,这种可以被称为革命-帝国的东正教思想复合体很难促进以合理化为原则的社会行动。

  俄罗斯也不可能复制中国模式。梅德韦杰夫在接见俄罗斯工业家企业家联盟成员时表示,中国模式不是我们的发展模式,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和国情不同[39]。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亚辛就此解释称,中国模式之所以成功,主要基于中国本民族的文化,并且缘于几个主要因素:中国人力资源大范围地取代了自然资源,通过“精细化革命”应对生产危机;中国处于工业化晚期,依靠廉价劳动力增加出口。这些对俄罗斯不适用,俄罗斯应该仿效澳大利亚、挪威等利用自然资源获得发展的国家[40]。而且,在现实中,俄罗斯存在超大规模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造成在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中,国有经济成分占的比重超过50%,这与中国现有的经济成分构成相差甚远,也不可能照搬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路径。最为关键的是,在权力结构的运作方式上中俄两国本质不同。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拥有在历史中形成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这一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是中国模式的关键。

  发展道路的选择从根本上受到本国文化与文明的内在制约。俄罗斯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与世界各国均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俄罗斯不可能效仿他国的发展道路。差异性是客观存在,但这并不代表差异性是绝对的。差异性与相似性甚至共同性是互为依存的。之所以存在相似性和共同性,主要是因为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在价值观取舍与国家治理的政策选择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约束。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范畴[41]。就不发达国家而言,现代化的冲击逼迫它们做出回应,于是就出现众多的革命、改良和民族独立战争。就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似乎表明它们的“现代化”已经出现问题了,于是它们进入“修正”现代化的阶段。

  一方面是现代化的全球扩张,一方面是“修正”现代化的努力,这两种相反趋势造成的“不平衡”引发出无数的“多元化”[42]。

  在这样一个实现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民族国家不可能通过闭关自守实现崛起。在接受和吸纳先进文化的同时,文化的融合与变动是不可避免的。俄罗斯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已经经历了同主导现代化的西方文化的融合。在同外来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化特性并顺势使本民族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是俄罗斯面临的重大问题。可见,正是由于这种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俄罗斯与其他后发国家的发展道路既有某种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而且,相似性与差异性相辅相生,互为依存。只有当现代治理思想成为国家精神生活的基础,并为民众认可、接纳和运用时,现代化的进展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

综上所述,当前俄罗斯发展的主题非常明确:把现代化视作俄罗斯走向复兴和重新崛起的路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共同目标,是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如何应对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兴衰与命运的最终因素和关键抉择。俄罗斯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和追赶者,既要考虑同世界现代化接轨,又要考虑俄罗斯的社会基础和现实可行性。俄罗斯的新政治战略对此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回答。新政治战略,既有统一的总体目标,又与现代化的动态过程相适应,集中体现了俄罗斯精英对发展现阶段所 面临主要问题的理论思考,对俄罗斯如何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国家的战略思维。尽管新政治战略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阻碍因素,但它毕竟体现了俄罗斯精英对于发展道路的可贵探索。新政治战略,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 张昊琦)

[1]“Россия,вперёд!”СтатьяДмитрия Медведева, 10сентября2009г, http://www.gazeta.ru/comments/2009/09/10_a_3258568.shtml.
[2]Посла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 12ноября2009г, http://www. kremlin. ru/tran-scripts/5979.
[3]ВячеславВолодин:Партиитоженужнамодернизация,http://edinros.er.ru/er/text.shtml? 10/9142,100027.
[4]Президентскийинструктаждляэлитвсехуровней, ht-tp://www.ng.ru/politics/2009-11-13/1_modernizaciya.ht-ml.
[5]Демократия:развитиероссийскоймодели, http://www. insor- russia. ru/files/LowResDemocracy_ Books_ final.pdf.
[6]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кризисвРоссии:экспертныйвзгляд, http://www.insor-russia.ru/files/Economic_Crisis_2009-new.doc.
[7]Памятьонациональныхтрагедияхтакжесвященна,какпамятьопобедах, http://www. kremlin. ru/transcripts/5862.
[8]ГлебПавловский,Медведевзаявилновуюстратегию,http://www.vz.ru/politics/2009/11/12/348017.html.
[9]〔美〕布莱克著,段小光译:《现代化的动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9页。
[10]“ЕдинаяРоссия”справиласьспоставленнымизадачами: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ивыступилнаXIсъездеПартии, http://edinros.er.ru/er/text.shtml? 10/9219,110028.
[11]Партиядолжнаактивноучаствоватьв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борьбе:Докладпредседателя“ЕдинойРоссии”,премьер-министраРФнаXIсъезде“ЕдинойРоссии”, http://www.edinros.ru/text.shtml? 10/9259,110040.
[12]Партия“ЕдинаяРоссия”сегодня, http://edinros.er.ru/er/rubr.shtml? 110103.
[13]Идеология“ЕдинойРоссии”должнабытьнезависимой:ИдеологияПартииосновананаконсерватизме, http://www.edinros.ru/text.shtml? 3/2471,110022.
[14]Нашаидеология-идеологиястабильностииразвития,ВПрограммномдокументеПартиибудетчеткообозначенанашаидеология-российскийконсерватизм, http://www.edinros.ru/text.shtml? 10/9267,110041.
[15]http://www.izbirkom.ru/izbirkom.html.
[16]当时俄罗斯联邦还是苏联版图内的一个共和国。
[17]Встречасучастниками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клуба“Валдай”, 14сентября2007г, http://archive.kremlin.ru/appears/2007/09/14/2105 _ type63376type63381type82634 _
144011.shtml.
[18]Беседа с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СМИ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федеральногоокруга, 24января2008г, http://www. med-vedev2008.ru/live_press_01_24_smi.htm.
[19]Lauren Goodrich and Peter Zeihan, The Financial Crisisand the Six Pillars of Russian Strength, ttp://www.stratfor.com/weekly/20090302_financial_crisis_and_six_pillars_russian_strength.
[20]ЧиновникиперегрузилиРоссию, http://www. gazeta.ru/politics/2009/03/19_a_2960575.shtml.
[21]Евгений Примаков,“2007год:прощание спсевдолибералами”,Российскаягазета, 15января2008г.
[22]Peter Zeihan, Ten Years of Putin, http://www.strat-for.com/weekly/20090804_enduring_russian_geographic_chal-lenge.
[23]刘克明、吴仁彰:《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演变》,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第41页。
[24]李静杰:《试析苏联同资本主义世界的对抗》,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1期。
[25]〔俄〕叶利钦著、李垂发等译:《总统笔记》,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132页。
[26]李静杰、郑羽:《俄罗斯与当代世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27]Онациональнойбезопасности,Послание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Федеральномусобранию,Независимаягазета, 14июня1996г.
[28]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расширенном заседани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совета“ОстратегииразвитияРоссиидо2020 года”, 8февраля2008г, http://tours. kremlin. ru/appears/2008/02/08/1542_ type63374type63378type82634 _ 159528. sht-ml.
[29]НовогоднееобращениекгражданамРоссии, 31декабря 2007г, http://archive. kremlin. ru/appears/2007/12/31/1519 _type82634type122346_155818.shtml.
[30]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расширенном заседани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совета“ОстратегииразвитияРоссиидо2020 года”.
[31]Выступление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на церемонии вступленияДмитрияМедведевавдолжность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и,7мая2008г, http://www.kremlin.ru/transcripts/2.
[32]Госдумазавершитрассмотрениебюджетана2010 и 2011-2012года, http://www. rian. ru/economy/20091120/194630088.html.
[33]АлександраСуперека,“Медведев развивает планПутина”,Бизнес, 12декабря2007года.
[34]〔俄〕戈连科娃:《俄罗斯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分层》,宋竹音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35]〔英〕亚当·斯密著,蒋自强等译:《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02页。
[36]Медведев,“Толькодееспособнаяиуспешнаявласть может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общественнойподдержкой”, http://www.edinros.ru/text.shtml? 4/3757,%5Brubrid%5D.
[37]Встречасучастниками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Валдай”, 14сентября2007г, http://archive.kremlin.ru/appears/2007/09/14/2105 _ type63376type63381type82634 _144011.shtml.
[38]〔俄〕亚·尼·雅科夫列夫著,徐葵等译:《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页。
[29]Медведев,“Китайнеможетслужитьмодельюдля экономикиРоссии”, http://www. gazeta. ru/news/business/2009/10/21/n_1416355.shtml.
[40]ЕвгенийЯсин,“Китайскоенезначитлучшее”,Огонек,19 октября 2009г.
[41]现代化的广义含义是指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它的狭义含义是指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采取高效率途径,通过广泛的经济技术改造与社会改革,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新环境发展的过程。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工业革命或工业化,但现代化不等同于工业化,其涵盖面超过工业化。现代化同样不等于“西化”、“资本主义化”,因为追求工业文明是全球现代历史进程的共同特征,并非仅仅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参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17页。
[42]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与现代化》,《史学月刊》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