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政治
苏联人口的民族构成
〔苏〕А·Г· 沃尔科夫 来源:摘自《苏联人口》一书, 莫斯科1993年版 2010年12月31日

  苏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联盟国家。它是根据各民族自由自决和各平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愿联合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在苏联, 居住着100多个大小民族,他们之间形成了真正平等、兄弟般互助合作、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关系。

  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国内发生的深刻而全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改造, 使过去各被压迫民族消除了落后状态。昔日民族边睡的各个民族, 越过资本主义, 和我国各族劳动者共同大踏步地奔向社会主义未来, 并攀登上社会进步的高峰。

  拉平各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任务已经墓本完成。在统一联盟中团结起来的各大小民族, 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研究苏联的民族过程以及人口的民族和语言构成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有助于贯彻执行列宁的民族政策。全苏人口普查是有关苏联民族以及民族语言资料的来源, 每次人口普查都在人口、社会经济方面对每个民族给予详尽的评述。在1979年人口普查时, 象苏联以往历次人口普查一样, 被调查者的民族属性和母语都是遵照公民本人的决定和意见填人人口调查表的。儿童的民族属性和母语则由其父母申报。

  在 1970年和 1979年还调查了被调查者所熟练掌握的苏联各民族的第二语言的情况。

  1979年全苏人口普查表明, 有22个民族(其中包括各加盟共和国、许多自治共和国及州的本地民族) 的人口达到了100万至1.3亿) 有30个民族(其中包括享有共和国、州和区一级自治权的民族) 人口数目达到了 10万至75,6万;98%的苏联居民都有民族国家构成体。

  比较 1970年和 1979年的人口普查结果, 展现了在各天小民族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图景。在这两次人口普查的9 年间, 大多数民族的人日数目都增加了。例如, 这一时期, 在各加盟共和国本地民族人日普查增长,的情况下, 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的人日数目增长31-36%亚美尼亚人、哈萨克人和阿塞拜疆人增长17-25% 格鲁吉亚人和摩尔达维亚人增长10%.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和立陶宛人增长4-7拉脱维亚人和爱沙尼亚人增长0.6-1.2%各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自治专区的许多本地民族以及居住在苏联境内的其他民族的人口数目也有可观的增长。而某些民族(例如,卡累利阿人、莫尔多瓦人、曼西人和科米一彼尔姆人), 因其部分居民已同其他民族接近与融合, 人日数目则呈减势。

  民族构成的变化, 无论同人口过程, 还是同民族过程都紧密相连。

  一方面, 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各共和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不高就造成了这些共和国本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不大:1970-1978 , 年人口增长率低于全苏的平均增长率) 而同时, 中亚各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比较高的自然增长率乃是这些共和国本地民族人口显著增加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 民族过程既能促使某些民族人口增长, 也能促使某些民族人日减少。这表现在, 一个民族的部分居民在同另一个民族的居民长期交往的过程中逐渐接受这个民族的语言、文化和习俗, 就同它融合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各大小民族持续不断的接近过程, 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民族平等和友好合作的原则的。

  苏联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是受法律保护的。

  苏联宪法第36条写道 “ 苏联各种族和民族的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实现这些权利的保证是:实行苏联各民族全面发展和互相接近的政策, 用苏维埃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教育公民, 可以使用本族语言和苏联其他民族的语言。

  凡是对权利的直接或间接限制, 根据种族和民族的特点建立直接或间接的公民特权, 以及任何宣传种族或民族的特殊化、仇恨或政视等行为, 均依法制裁。” 苏维埃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情神生活中所发生的极其重要为变化, 苏维埃国家的深刻民主, 在苏联宪法、各加盟共和国与自治共和国的完法中都得到集中反映。

  与只是在形式上宣扬各民族平等的物必阶级民主不同, 社会主义民主牢靠地维护着劳动者的社会、民族的利益和权利。

  苏联宪法不仅总结了我国各大小民族过去的发展, 而且还为他们的进一步繁荣和接近奠定了牢固而坚实的政治法律基础。

  我国各大小民族的进一步接近, 是一个客观过程。

  党没有人为地加速或者阻止这个过程的意图。弗· 伊· 列宁在谈及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接近的问题时曾经这样写道 “ 无产阶级政党力求建立尽可能大的国家, 因为这对劳动者是有利的! 它力求各民族的接近以至进一步的融合, 但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不是暴力, 而仅仅是各民族工人和劳动群众的自由和兄弟般的联合。” 在苏联, 为各社会主义民族自由发展及其密切的友好团结创造了一切条件。

  在每一个共和国的学校里都用本地民族的语文从事教学, 用这种语文出版书籍。

  在成熟社会主义的优越条件下, 苏联人民统一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日益发展和加强, 这种文化是为全体劳动者服务的, 反映了他们的共同理想。这种文化是在进步传统和经常交流精神珍品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内容上是社会主义的、在共民族形式上是丰富多采的、在精神和性质上是具有民族友爱精神的苏联文化, 已经成为苏联各大小民族思想精神团结的伟大力量。

  在各大小民族进一步发展和接近方面, 语言起着重要作用。

  据1979年人口普查资料, 我国93.1% 的居民都把本族语言认作母语, 6.9% 的居民把苏联共他民族的活言认作母语。

  有关苏联各民族语言推行的资料是很有价值的, 其中推行最广的语言是俄语。有1.53亿人(占全苏人口59%种把俄语称作母语, 尽管包括1.372亿俄岁斯人把俄语认作母语。所以说, 有1630 万非俄罗斯人把俄语认作自己的母语( 据1970年人口普查资料, 这类居民人口数目为1300)。此外, 还有6130万人把俄语称作能熟练运用的第二语言;(1970 年是4190 万人)。总之, 有2.148亿人, 或者说, 我国82%的居民把俄语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

  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乌兹别克语及其他一系列苏联民族语言也都有明显的推广。例如, 有700 万不同氏族的人把乌完兰语称作能熟练运用的第二语言;同样, 把自俄罗斯语称作第二语言的150万! 把乌兹别克语称作第二语言的有67.9万;把阿基拜疆语称作第二语言的有28.7万。

  每个共和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各大小民族文化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都为各民族间联系的运速发展、备大小民族的密切合作以及他们文化的相互丰富, 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作为民族交际语言的俄语的作用日益提高的情况下, 各大小民族的语言仍得到了自由发展。革命前, 40多个民族甚至没育自己的文字, 而他们只是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才有了文字。革命前, 是不用诸如摩尔达维亚文、古尔吉斯文、土库曼文、巴什基尔文、卡尔梅克文等文字出版书籍的;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 就开始用这些语言文字出版书籍了。

  而且, 其中一些文字的出版物的份数的增长速度比其他许多语文的出版物还高。

  目前, 苏维埃多民族文学作品是用儿十种苏联民族语文出版的。

  交流文学作品和共他书籍是促使各民族文化进一步繁荣和相互丰富的重要因素。在各加 盟共和国, 用苏联和外国各种民族语文出版的书籍和小册子的数量都在日益增加, 例如, 在乌克兰共和国, 从 1965年至1981年, 书籍和小册子的出版量从7300 印刷单位增至8500印刷单位, 或者说, 增长 17%而与此同时, 用别的语文出版的书籍和小册子的数量则从4300 印刷单位增至6300 印刷单位, 或者说, 增长48%。其他多数加盟共和国在书籍出版方面也都发生了类瓜的变化。

  目前, 各苏维埃共和国都具有多民族成分的居民。近几年来, 一系列共和国中在语言、文化和日常生活方面有着特殊要求的非本地民族公民的人数大大增加, 使他们享有运用自己的母语或者其他苏联民族语言的权利和实际可能。

  197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居住在一个共和国的主体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比重较高。在各个加盟共和国, 把本族语认作母语的当地民族的人口的百分比, 从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白俄罗斯人的84%到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俄罗斯人的100%。

  在各加盟共和国当地民族居住在本共和国之外的人们中间, 上述百分比就明显降低了。

  。各加盟共和国的本地民族中, 在苏联国土上分布得最广的是亚美尼亚人。在亚美尼亚共和国居住着66%的亚美尼亚人;据统计, 散居于共他共和国的34%的亚美尼亚人中,11.5%居住在阿塞拜疆共和国, 10.8%居住在格鲁吉亚共和国, 8.8%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据统记, 在塔吉克族中, 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居住在本共和国之外, 其中20.5%居住在乌兹别克共和国。在各自治共和国的主体民族中, 分布甚广的还有挞袒人(只有26%居住在糙粗自治共和国)和莫尔多瓦人(据统计, 只有28.4%居住在莫尔多兀自治共和国)。这两个民族的人散居在俄罗斯联邦的50 多个自治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据统计, 大量的糙鞋人生活在古比雪夫州(10.4万)、奥伦堡州(15.1万)、彼尔姆州(15.8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17.9万)、秋明州(13.7万)、乌里扬诺夫斯克州(13.5万) 和车里雅宾斯克州(22 万 ) 而大量的莫尔多瓦人则散居于高尔基州(4.5万)、古比雪夫州(11.7万)、奥伦堡州(8.1万)、奔萨州%(9.6万)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州(6.4万),马里人(49.3万)( 49.3%生活在马里自治共和国&、楚瓦什人(50.7%)生活在楚瓦什自治共和国& 及其他一些民族分布得也很广。

  新的工业中心的产生、天然财富的发现和开采、荒地的开垦以及各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都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扩大了苏联各民族的相互交往。在各苏维埃共和国里, 属于许多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着, 和谐地劳动着。

  移民主要是去往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部门工作的, 而这些部门又多集中在城市,因此, 从民族成分上说, 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更为复杂。例如, 据 1975年人口普查资料, 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居住着 100多个大小民族的人, 在甚辅、塔什干和阿拉木图居住着70多个、在新西伯利亚居住着60多个大小民族的人。

  在人口频繁流动的情况下, 各民族接近的过程也随之加速。当一个民族为数不多的居民在另一个民族中间生活时, 其表现尤为明显。

  在这种环境里, 这些居民能较快地吸收他们在其中间生活的那个民族的文化, 特别是语言。

  据 1979年人口普查资料,91%的城市居民和96.2% 的农村居民把本族语言称作母语。这就是说, 民族混合情况更显著的城市居民, 在颇大程度上(8.9%)使用的已不是本民族的语言。

  异族通婚事例的增加也有助于各民族接近。在1959年和 1979年两次人口普查期间民族关系混合家庭数目大大增加。同时, 在城市居民中, 这样的家庭比农村居民中更多。

  革命前, 由于宗教偏见和地方传统势力强大, 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族人们之间实际上是不能通婚的。如今, 在人们头脑里已树立起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我国各族人民具有高度文化教育水平, 在多民族生产、科学和创作集体已普遍形成与和谐劳动的情况下, 不同民族之间通婚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为我国各大小民族的繁荣和越来越充分的接近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认真考虑每个大小民族的利益和需要, 并把它们同苏联人民的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联合劳动者的力量去解决社会发展的迫切任务, 这一切都是苏共注意的中心。

  苏共中央向党的二十六大所提出的总结报告中曾经这样指出:“ 我国尊重民族感情, 尊重每个人的民族自尊感。苏共过去和将来都坚决反对沙文主义或民族主义这些与社会主义本质格格不入的表现, 反对任何民族主义的越轨行径, 比如说, 排犹主义或犹太复国主义。”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80年2 月《关于北方民族居住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的决议, 是党的列宁主义民族政策的鲜明体现。该决议指出, 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列宁主义民族政策的结果, 北方民族在其经济和文化发展方而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在这些民族居住的许多地区正在开发丰富的天然资源、建设大型企业以及动力和交通设施。已建立起学校和文教机构网。

  在主要是北方民族居住的位个自治专区, 居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

  据1979年人日普查资料, 就全国来来说, 平均每千名 10岁以上中有638人受过高等和中等 (完全和不完全)教育, 而在阿金斯克一布里亚特自治专区平均每千名10岁以撒谎能够的人中有584人受过高等和中等(完全和不完全)教育。科米一比尔姆自治专区— 487人,科里亚克亚治专区-718人) 涅涅茨自治专区673754人) 乌斯特一奥尔登斯克一布里亚特白治专区536人) 汉蒂一曼西自治专区776人)楚克奇自治专区—804人) 埃文克自治专区—676人和雅马尔一涅涅茨自治专区751人。

  北方民族中已=音养造就出在各个经济部门工作的、自己的专家于部。例如, 在主要从事恼力劳动的涅涅茨人中, 医务工作者占15.2%) 计划、统计工作者占8.9%,) 工程技术工作者占4.2%) 文化教育工作者占8.5%,。革命前, 在各自治专区的土地上不仅没有城市, 而且也没有设施比较完善的农村居民点。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 这里出现了诸如阿纳德尔、杜金卡、库德姆卡尔、纳里扬马尔、汉蒂曼西斯克、萨列哈尔德和苏尔古特等城市。如果说,笋命前极北地带的居民全是农村人日的话, 那么, 如今在涅涅茨、汉蒂曼西、泰梅尔(多尔甘诺一涅涅茨)自治专区, 城市人口已占优势。

  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工作的改进以及采取其他旨在提高劳动者福利的措施, 都有助于革命前曾处于社会经济发展低级阶段和必遭泯灭命运的北方民族人口的增 长。

  在1970年和1979年两次人口普查期间。北方民族人口增长了5100人, 或者说, 增长了3.3%一些民族的人 增长是不平衡的。

  尤卡吉尔人的增长率最高, 是35.8%。涅涅茨人、埃文克人、纳乃人及其他许多民族的人口增长都高于北方各民族的平均增长水平) 与此同时, 某些民族的人口在两次人口普查期间只是略有增长或减少。

  某些北方民族人:; 数目的变化, 同苏联其他民族一样, 是人7可和民族过程自然发展的结果。在大多数北方民族居住地区, 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比整个俄罗斯联邦都高。

  例如, 1974年俄罗斯联邦每千人甲平均出生 2 , 5 个婴儿, 而在居住有涅涅茨人、埃文克人和许多其他北方民族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秋明州、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科米自治共和国和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出生率则为 17-21%%。< 在谢尔库普人居住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和托木斯克州人.〕虽有所下降, 然而出生率还是比较高的—将近 18%。

  每个自治专区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各大小民族相互接近的积极变化。如果说, 过去在今天各自治专区的土地上生活的基本上只是当地居民的话, 那么, 现在这里生活着许多民族的人。

  其中, 俄罗斯人占有特别大的比重。他们从苏维埃政权的最初年代起就帮助北方民族建设新生活。日前, 在各自治专区生活的其他民族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科米人、雅库特人和乌克兰人。

  北方民族同这些民族接近的主要标志是使用这些民族的语言。

  在最近的两次人口普查期间, 把其他民族语言认作母语的人在北方民族的比重已由1970年的(32.8%增长到 1970 年的38.3%

  。此外, 一大部分称自己的民族语言为母语的本地居民也能熟练地操苏联各民族的第三语言, 主要是俄语。这一切就为北方民族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他们同苏联其他大小民族的接近创造了客观条件 。

  达格斯坦各民族正在稳步前进。属为民族交际语言。

  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不分民族而由共同的阶级利益和目标联合起来的劳动人民的伟大兄弟情谊, 已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产生并得到巩固, 形成了那种完全可以称之为各族人民的列宁主义友谊的史无前例的关系。每个加盟共和国都对我国的民族财富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所有共和国取得的成就是党的列宁主义民族政策正确性以及它的社会、经济纲领合理性的最百力证明。

  苏共中央总书记尤· 弗· 安德罗波夫在《苏联十年》的报告中指出:“ 过去60年在民族关系中发生的种种实际的质的变化表明, 剥削制度遗留给我们的民族问题已经顺利地解决了, 而且是彻底地、永远地解决了。多民族曾是我国衰弱的根源, 如今, 它在历史上第一次变成了力量和繁荣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