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中俄(中苏)关系从结盟、对抗到平等互信的战略伙伴,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发展成为成熟的新型大国关系,《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中俄关系的重要政治和法律基础;当前“一带一盟”战略对接将使中俄关系走向新的高度并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中俄关系;战略对接;务实合作;一带一路;
2016年6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五周年庆祝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该条约是两国在吸收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确定双边关系性质的最重要法律文件。中俄关系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影响最大、最受关注的新型国家关系。回顾中俄关系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的历程,对于了解中俄关系的现状和前景具有实际意义。
一、从结盟到对抗:沉重的历史遗产
近年来,我们经常说“目前是中俄关系历史上最好时期”。这句话有着深刻含义。历史上,中苏曾经有过结盟经历,盟友关系岂不是更密切?
中苏结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做出的最重要外交决策。中苏结盟是历史的选择,解决的是生死存亡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出访苏联,从1949年12月6日晚离开北京, 到1950年2月17日回国,历时两个多月。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
毛泽东访苏的最重要成果是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总共有六条,全文不到1000字,但是确定了两国关系的结盟性质。条约第一条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而第三条的内容是: “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1]正是这两个条款的内容确定了两国关系的性质。中苏结盟是两国各自面临的国际环境的需要。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国内外反对派的压力,需要通过与苏联结盟保护人民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也需要在东方有一个盟友,以抵御战后西方对苏联形成的战略压力。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结盟或盟友关系,需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第一,双方拥有共同的敌人,或者面临共同的战略威胁;第二,双方拥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基础;第三,为了结盟, 双方准备让渡部分主权。前两个条件,中苏双方都有共同的认识,尤其是意识形态基础。
中苏结盟后,两国关系迅速发展,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了慷慨援助,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加深。两国关系经历了著名的蜜月时期,兄弟般的盟友时期。这个时期, 苏联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包括历史的、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受到苏联的影响是非同寻常的。1949年,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时提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象化地揭示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共产党真正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它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从苏联学来的。被斯大林形容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联共(布)历史简明教程》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是“深远” 的。在政治方面,我们正是在学习苏联的情况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经济方面,苏联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我们也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在文化方面,苏联文化和文学曾经影响几代中国人,已经被俄罗斯人淡忘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几乎成为中国的民歌,苏联文化甚至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关系方面,我们在建国初期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把国家建设和发展同苏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此等等。
应该承认,中苏“蜜月关系”对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确立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这个结盟关系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从1950年代末起,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虽然学术界对于中苏关系破裂的具体时间有认识上的分歧,但是在两国结盟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方面已有共识。
中苏关系出现问题的最重要原因是对主权的认识和意识形态产生分歧。50年代末,中国要求苏联提供核武器和核潜艇,此前苏联对此是做出过承诺的;苏联要求在中国领土上建设军事用途的长波电台,在中国领海组建联合舰队。这两件事在中苏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对苏联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的做法非常反感。毛泽东后来也回忆到: “事实上同苏联闹翻是1958年,他们在军事上控制中国, 我们不干。”[2] 苏联认为两国是结盟关系,这样做理所当然,而中国显然没有做好让渡部分主权的准备。
在意识形态方面,两国的分歧更大,在对待斯大林的态度上,在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认识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之间也出现巨大分歧。中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始于苏共20大(1956年2月14—25日),尤其是赫鲁晓夫做的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即《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秘密报告从搞个人迷信、破坏法制、卫国战争、民族问题等7 个方面对斯大林进行了批评,对斯大林进行了全盘否定。此后,中国与苏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以及双边关系等一系列领域的裂痕开始不断加深。简而言之, 中苏结盟关系的意识形态基础动摇了。后来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两国间还曾经发生边界冲突。中苏同盟关系名存实亡,两国关系进入长时间的“交恶”期。因此,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时,双方没有续签这个条约。
中苏结盟关系,即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确定的双边关系只维持10年, 此后是双边关系的不愉快历史时期、对抗时期,两国曾经发生边界冲突,说明双边关系严重恶化。边界问题是国家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中国和苏联有7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中苏对抗耗费了两国大量的资源,双方都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据俄罗斯学者估计,中苏对抗期间,苏联付出的代价是3000亿卢布。这在当时是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中国为对抗付出的代价决不会比这个数字少。中苏两国都希望结束这种对抗型国家关系。1990年,中苏两国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思想指导下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这段历史对于中俄双方都是一份沉重的、也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它使双方确信,结盟和对抗都不是双边关系的理想形式。
二、新时期中俄关系:相互尊重的战略伙伴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中俄关系面临严峻考验。俄罗斯国家发生政治变革,财产关系和价值观发生根本变化。中俄真正属于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
中俄两国可以说是一对“冤家”。两国关系恶化时,中国骂苏联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 苏联骂中国是“修正主义”,但是当中国在70 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事业时,苏联又开始担心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当苏联解体、苏联社会主义夭折时,中国又“痛心疾首”!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主要是中俄政治关系,经历了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历程。在政治领域,双边关系经历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过渡。
1992年12月8日,中俄双方在北京签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独立以来中俄两国首次高级会晤。《联合声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确立了双边关系的原则, 强调“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其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3] 此时正是俄罗斯外交“向西倾斜”时期,中俄能够顺利实现国家关系这种转变也具有历史意义。1994年, 中俄又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为“建设性伙伴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开始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西方集团并不想接纳俄罗斯,虽然俄罗斯已经不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对西方的失望和对自身地位的反思促使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从“亲西方”转向“东西兼顾”的外交战略。1996年,双方又将中俄关系上升为“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关系中唯一的表述,它确立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性质,说明中俄之间不是一般的战略伙伴关系,而是战略协作关系。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立的过程是耐人寻味的。
1996年4月,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前,中俄双方已经商定两国元首拟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文本。文本中关于双边关系的表述是:“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在访华专机上,叶利钦总统看了《中俄联合声明》的文本,觉得还不能真正反映两国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于是亲自将原来的表述改为“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4] 其中关键的是“战略协作”这个词,从而将未来的中俄关系定位为战略关系。俄方对联合文件文本的重要修改得到中方的呼应和支持。从此,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当代中俄关系的定位,也成为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正式表述。
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在深入总结双边关系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两国签署的又一个确定双边关系性质的条约。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指导两国关系的非常重要的文件。它以条约法律形式全面概括了1992—2000年两国元首签署和通过的中俄联合宣言和声明对双边关系的重要意义,体现了两国关系的主要原则、精神和近十年的发展成果。条约前言部分指出:“坚信巩固两国间各个领域的友好、睦邻与互利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重申各自根据《联合国宪章》及其参加的其他国际条约所承担的义务,希望促进建立以恪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与准则为基础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致力于将两国关系提高到崭新的水平,决心使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世代相传”。[5]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共计25条,篇幅近3000字。条约规定了两国今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国际事务中合作的原则和方向,强调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 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强调相互尊重发展道路选择;俄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双方承诺,不参加任何损害缔约另一方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联盟或集团,不采取任何此类行动,包括不同第三国缔结此类条约。缔约任何一方不得允许第三国利用其领土损害缔约另一方的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在经济合作领域,条约指出,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事、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他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此外,双方在条约中还就军事合作、国际合作、反恐等领域规定了双方的立场和原则。条约不仅确定了双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性质, 确定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 还为双边关系的提升留下广泛空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九条指出:“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6] 这一条明确了缔约方有一方受到侵略等威胁时双方应采取的立场和行为。这一条款与不结盟和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并不矛盾,对双方维护和平、保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为两国关系在彼此照顾核心利益基础上的长期发展确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为解决双边关系中遗留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了友好的解决方式。正是在条约的基础上,中俄双方妥善解决了遗留的边界问题,不仅为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扫除障碍,也为国际上解决类似争端树立了榜样。习近平主席在条约签署十五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作为我们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创举, 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示范效应和强大生命力还将进一步显现。”[7]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双边关系是彼此尊重的战略伙伴关系,尊重各自发展道路选择,尊重文明多样性,尊重各自核心利益。中俄关系是建立在长远战略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国家关系。中俄有4350公里边界接壤,中俄共同关心和关注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中俄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反对霸权,因此中俄在地区和各种国际舞台上进行着密切的战略配合, 为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正因为如此,在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五周年的时候,两国领导人和学术界以及国际社会都对该条约的意义和作用寄予高度评价。
三、中俄务实合作:优势互补,步步登高
中俄经贸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经过25年的发展,双边经贸合作不断上新台阶。中俄双边贸易额已经从苏联解体时的57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900多亿美元,接近1000亿美元,而且经贸合作质量不断提高。虽然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以货币衡量的双边贸易额下降,但是实际贸易额和质量并没有降低。根据最新统计,2016年中俄贸易额为69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2%,[8] 说明双边贸易已经企稳回升。
25年来,中俄经贸合作也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易货贸易到正规贸易的转变,经历了从普通商品交易到经贸合作全面发展的转变。
1992年苏联解体对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负面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中苏两国的贸易形式非常简单,当时实行政府间贸易,即著名的记账贸易。这种贸易的基本交换方式是:两国政府根据需要准备一个商品货单,分别列出所需商品名录,如工业品或农产品,轻纺产品或机电产品等,通过外贸银行用瑞士法郎进行结算。那时中国向苏联主要出口轻纺产品,进口机械设备、钢材、化肥等。形象地说,那时两国贸易只有一种形式, 只有一家公司。
苏联突然解体使两国间贸易陷入尴尬境地, 陷入某种混乱状态。中俄两国没有政府间贸易以外的贸易形式和贸易主体。当时俄罗斯急需大量日用商品和其他商品,而中国恰恰有大量此类产品在寻找市场,彼此有贸易需求而又缺乏渠道。于是,易货贸易在边界地区应运而起。而在俄罗斯内地,由于缺乏贸易人才,出现一大批为贸易服务的代理公司。著名的“灰色清关”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所谓“灰色清关”,就是为不懂俄语、不了解俄罗斯法律、不熟悉俄罗斯外贸环境、甚至不了解俄罗斯市场的商人提供清关服务。“灰色清关”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不规范行为,违规、违法等现象时有发生。
中俄经济结构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彼此贸易量需求很大。这个时期的双边贸易,一方面解决了两国彼此间起码的贸易需求;但是, 另一方面,由于贸易形式混乱,缺乏必要的监督,贸易质量得不到保证。这种非正规、低层次的贸易严重破坏了中国商品的信誉。这种混乱状态大约持续了10余年,两国政府和有识之士呼吁尽快结束“灰色清关”,同时帮助从事贸易的各类公司走向正规守法经营。
进入新世纪后,中俄贸易形式和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到200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100亿美元。此后,几乎每三年增加100亿美元。到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12亿美元, 2006年已经上升到333亿美元。在200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00亿美元的时候,两国领导人提出目标:到2010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600—800 亿美元。[9] 这个目标基本按期实现,虽然2008 年底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双边贸易有些影响。2011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又提出,到2015年中俄贸易额达到1000 亿美元,到2020 年达到2000亿美元。[10] 2014年,中俄贸易额已经达到900多亿美元,然而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和汇率的变化,2015年没有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但是中俄经贸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11]25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发展有若干特点: 1.合作数量和质量持续上升;2.经济和商品结构互补性强;3.高科技合作稳定发展;4.地区合作积极性不断提高。
中俄经贸合作有几个亮点。首先是能源合作,能源合作在中俄经贸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俄罗斯是能源强国,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丰富,核能技术先进。根据2009年世界权威机构的估计,全球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88万亿立方米,未探明天然气储量约289万亿立方米。[12] 俄罗斯在天然气生产大国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的23.7%。[13] 根据2010年估计,俄罗斯石油储量740亿桶,约合100亿吨。目前俄罗斯年开采石油约5亿吨。[14] 俄罗斯煤炭储量约200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9%,[15] 虽然相当大部分蕴藏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但是可以开采的储量依然是十分可观的。
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取得显著成绩。2009年,两国代表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双方关于管道建设、原油贸易和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也同时生效。[16] 中俄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已经超出简单的买卖交易,而是对石油买卖、加工、上下游合作进行综合考虑, 从而使双方利益得到最合理的体现。
2013年初,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将扩大石油合作规模,推进天然气合作项目的实施。俄罗斯决定将出口中国的石油扩大一倍。这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水平的显著提高。[17]在天然气领域,两国表现出长期合作意愿。根据目前达成的战略共识,当双方就天然气价格达成协议后,俄罗斯将每年向中国输送70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18] 这对于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能源合作是互利共赢的项目。能源工业在俄罗斯经济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欧洲能源市场已经饱和,俄罗斯迫切需要寻找新市场,而中国能源市场不仅容量大,而且安全可靠。2015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4104万吨石油,其中通过输油管道和铁路对中国出口2302万吨。[19] 中国成为俄罗斯原油第一大进口国,2015 年进口4104 万吨。2016年上升到5248万吨。[20] 中俄传统能源合作对于中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俄能源合作是多元化的,核能合作也是双方合作的亮点之一。田湾核电站是中俄核能合作的典范。田湾核电站是中俄上世纪90年代签署的重要合作项目。1999年10月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动工修建。2007年5月投入商业运营。2号机组于2000年9月动工修建,2007年5月首次并网成功。2008年,中俄政府鉴于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的成功修建和运行,决定扩大在核电领域的合作,继续修建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
此外,双方在煤炭领域和非传统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在探索之中。
投资合作和地方合作也是中俄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
中俄双方始终致力于扩大经贸合作规模。中俄经济互补性与中俄经贸合作规模严重不符, 也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不相匹配。投资合作和地方合作应该成为两国务实合作新的增长点。投资和地方合作多年来一直是中俄务实合作的话题,两国政府始终在为扩大双边投资而努力。2004年9月,时任总理温家宝访问俄罗斯期间,就与俄方讨论2020年前向俄罗斯投资120亿美元的问题。[21] 2009年两国领导人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纲要》指出, “确保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中俄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两国通过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 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保障体系,推动两国贸易发展,促进双边投资及生产合作”。2007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4.78亿美元,2010年达到5.94 亿美元,[22] 2013年虽然有较大增长,但是也不过30亿美元左右。这与两国投资环境、与实业界相互了解不足有很大关系。同时说明双方投资合作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
中俄地方合作具有很大潜力。多年来,两国议会为推动地方合作付出很大努力。中俄有4350公里的边界接壤,边界地区的合作不仅为促进边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也为两国边界地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口岸合作成为两国口岸经济的重要基础,但是,仅有边界地区的合作是不够的。多年来,两国通过政府、议会等渠道促进地方合作,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中俄地方合作的主要形式有:1.远东和西伯利亚开发与中国东北振兴的战略接轨性合作;2.友好城市之间的合作;3.中国长江中下游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城市的合作等等。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合作是双方期待多年的合作领域。近两年,俄中央政府对远东地区与中国的合作持更加积极的态度, 同江铁路大桥和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河大桥的开工将大大促进地区合作。中国长江中下游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城市的合作是近年提出的合作项目,对两国有关地区和城市具有很大吸引力。中国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城市群在科技教育、机械制造、航空造船、旅游等领域有较大的合作机会和互补性,开展“两河流域”城市群的区域合作,是中俄推进地区全面合作、将合作从毗邻地区扩大到两国其他地区的重要步骤,是提升两国合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务实合作的具体体现。
可以预期,随着中俄两国中央和地方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国务实合作的步伐会越来越大。
四、从发展战略对接走向双边关系新高度
纵观中俄关系的历史,尤其是1992年以来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我们深信,《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所确定的双边关系基础是稳定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符合两国长远战略利益。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下,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这个构想对国内而言,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要的发展战略,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合作倡议。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中俄就合作问题进行了密切的磋商,既考虑到彼此的战略关切,也照顾到彼此的具体利益。双方在能源和高铁等高科技领域已经取得重要进展。随着中俄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合作的深入, 两国务实合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尤其应该指出的是,2015年5月8日中俄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组织,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组成,于2015 年正式启动。在这份联合声明中,中俄商定, 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这是一个旨在实现战略对接的声明,提出一些重要的合作原则,表达了中俄之间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意愿。
中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一带一盟”)对接的共识给予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战略对接,发展战略对接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及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条件。习近平主席曾建议:“深入对接发展战略…… 从各自发展战略中发掘新的合作动力,规划新的合作愿景,锁定新的合作成果……为彼此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动能。”[23]2016年6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又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对《中俄睦邻友好条约》通过15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强调落实2015年5月8日《联合声明》中确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中俄主张在开放、透明和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欧亚全面伙伴关系……以推动深化地区一体化进程。[24] 中俄关于“一带一盟”的战略对接声明和关于建立欧亚伙伴关系的构想已经超出双边关系水平,是在区域经济层面的战略对接。这不仅会促进中俄全面合作水平的提高,而且会促进欧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本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注释:
[1]《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1949年10月—1951年12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第137页。
[2]《中苏交恶》, http://bbs.xinjunshi.com/zhuanti/20131223/131086_2.html,2017年1月20日。
[3]《中俄建交60周年(重要文献汇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110页。
[4]参见周晓沛:《传承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五周年》,《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6年第5期。
[5]《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www.npc.gov.cn,2017年1月20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www.npc.gov.cn,2017年1月20日。
[7]《共创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 条约〉签署15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6/25/c _1119111894.htm,2017年1月21日。
[8]《2016年中俄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2.2%》,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701/20170102502299.shtml,2017年1月18日。
[9]www.XINHUANET.com,2006年03月19日,2017年1月18日。
[10]《中俄商定2015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新华网2011年11月3日,2017年1月18日。
[11]参见郭晓琼:《中俄经贸合作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俄罗斯学刊》2016年第3期。
[12]golos-ameriki.ru.РазведанныезапасыгазавРоссииимире.
[13]golos-ameriki.ru.РазведанныезапасыгазавРоссииимире.
[14]“Финансовыеизвестия”,16 12 2010.
[15]golos-ameriki.ru.РазведанныезапасыуглявРоссииимире.
[16]《国际金融报》2009年4月22日。
[17]徐洪峰、施佳敏: 《中俄能源合作综述》, 《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6期。
[18]《中俄草签每年700亿方天然气进口大单》, 《中国证券报》2009年10月14日。
[19]《证券时报》2016年1月22日。
[20]《2016年俄罗斯成为中国进口原油第一来源国》,http://mt.sohu.com/20170206/n480033892.shtml,2017年1月18日。
[21]《中国拟投资俄能源工业120亿美元》,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4-09/23,2017年1月22日。
[22]《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特点及面临障碍和问题》,http://www.chinaru.info,2017年1月18日。
[23]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http://news.gmw.cn/2015-11/08/content_17649527 _4.htm,2017年1月18日。
[24]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627/c1002 - 28480356.html,2017年1月18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