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近年来,面临美欧对独联体地区的渗透和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俄正积极调整其独联体政策,以期反击西方的进攻和压力。展望独联体地区未来形势,俄美争夺将更趋激烈,独联体内分化趋势加速。中俄两国也可能因独联体的形势变化出现新的合作领域。
【关键词】 俄罗斯,独联体政策,美俄争夺,独联体前景
【中图分类号】D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241(2007)03-0023-04
【作者简介】王哪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近年来,独联体国家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成员国间分化趋势加快,独联体作为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变得更加松散,作用明显下降。美欧为警惕俄“帝国野心”复苏,防止俄重新成为“超级大国”,不断加大对独联体地区的渗透,拉拢、诱导或强迫独联体国家尽可能与俄拉开距离,甚至加人“北约”等美欧组织和阵营,以达到共同压缩俄战略缓冲空间,囿俄于国境之内的战略目标。独联体地区一直是俄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但由于种种原因俄对独联体及其所在地区的外交经营并不如意。随着国力恢复,俄决定重新调整政策和策略,以加强对独联体的控制力度,反击西方对俄“传统战略空间和缓冲区”的挤压,重塑俄在该地区的“主宰”地位。今年3月27日俄外交部公布的《俄联邦外交政策概论》重申,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是俄罗斯外交的主要侧重点,“该区域集中着俄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严峻的挑战也肇端于此”。俄重新调整独联体政策目的就是“构建一种对伙伴国富于吸引力的、逐步向真正意义的市场和民主过渡的现实机制”。
一、俄独联体政策面临新挑战
当前独联体发展进人一个“独中有联”、“联而松散”的阶段,各成员国都在寻求与地区外国家和组织加强合作,多种域外力量介人独联体地区,部分国家局势动荡。随着俄对独联体统合意识和控制 能力的增强,俄与美欧在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将日趋激烈。
(一)美欧公开叫板,与俄争夺独联体地区。
冷战后,美国和西欧在完成对东欧的吸纳和消化后,充分利用俄国力衰退,持续推进北约和欧盟“双东扩”,将遏俄主战场由中、东欧逐渐移向独联体地区,力图通过挑起独联体国家与俄矛盾,达到削弱俄在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力,压缩其战略缓冲空间,遏制俄成为世界强国的步伐。去年以来,美欧更是不断变换手法,加大对独联体的分化瓦解和对俄遏制力度。2006年下半年,美和北约先后通过支持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人北约的决议,并将格鲁吉亚提 升为“密切对话国”。今年4月10日,美总统布什签署由参众两院通过的《北约自由统一法案》,再次授权美支持北约继续东扩,并向格、乌等国拨款,促其尽快达到人约标准。美还在东欧部署针对俄的反导系统,同时放风要在部分独联体国家部署雷达等辅助设施。今年初美国提出《2007一2012财政年度战略计划》,其主要目标之一是完成改变“欧亚地区自由边界的工作”,巩固和扩大美欧在独联体地区的利益空间。美国际开发署2007年用于欧亚地区的民主改造资金将超过1亿美元。今年4月欧安组织主席访问中亚,公开支持中亚五国按西方标准实行“民主化”。欧安会准备取消因安集延事件对乌兹别克斯坦采取的制裁,鼓励它拉开与俄距离向西方靠拢。美欧对高加索三国和摩尔多瓦的经济和军事援助都在逐年增加,不动声色的“去俄化”改造已在这些国家取得成效。近来美接连出台各种报告,对俄国内“民主、自由”状况和“大国沙文主义复苏”进行猛烈批评。4月16日,赖斯召开美各基金会“推行民主”会议,强调向包括独联体在内的海外地区推行“民主改革”仍是美外交政策重要方向。美还通过推出“大中亚”战略,试图打通中亚能源、交通、通讯的南部通道,实行中亚与南亚地缘政治板块的整合, 使中亚国家逐步脱离俄控制,以达到肢解俄势力范围的目的。
(二)独联体内部分裂加剧,与俄关系日益复杂。
现在独联体不同层次的“独”和“联”在并行发展,独联体总体上更加松散,成员国大多强调“独”的一面,已很难就更深人的一体化达成一致。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等国已经质疑独联体存在的必要性,独联体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首先,独联体组织官僚化日益严重,效率低下。独联体成立15年来仅首脑会晤每年就有2一3次,通过文件1,600多份,而落实的不到ro%。白俄和中亚国家虽参加独联体主要活动,但对其工作效率不满。哈总统批评独联体仅是一个“元首会晤的俱乐部”;俄总统普京也承认独联体已变成“清谈俱乐部”。其次,独联体国家追求政治独立性和经济自主性的愿望日益强烈。由于历史原因,独联体各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各领域对俄依赖较多,这为俄控制该地区提供了先决条件。近年来,在美欧的推动下,独联体国家“疏俄”、“脱俄”意识明显增强。除格、乌要求加人北约外,摩尔多瓦、甚至与俄关系密切的亚美尼亚都把加人欧盟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白俄罗斯对与俄建立“联盟国家”高度谨慎,“天然气危机”后,白允许欧盟在明斯克设立代表处,就有平衡俄罗斯影响的意图;中亚各国奉行“大国平衡”外交,通过与中、美、欧、日、印加强交往,逐渐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哈萨克斯坦争当中亚“老大”,努力在该地区独树一帜;乌兹别克斯坦虽在安集延事件后向俄靠拢,但今年2月底邀美助理国务卿帮办方艾文访乌,有暗中修补乌美关系之意。
(三)俄独联体政策失误较多,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俄对独联体政策总体上缺乏战略规划。叶利钦安于“和平离婚”,少有积极作为;普京执政后虽将独联体作为外交“第一优先方向”,但总认为各国短期内离不开俄,俄无需为经营独联体“下本钱”。2005年普京还曾提出要改革独联体机构,但至今尚未形成被各方接受的改革方案。独联体成为“清谈俱乐部”,也与俄将本国重形式而轻内容、重决定而轻行动的“官僚主义”作风带入该机构不无关系,因为独联体秘书处长期以来由俄罗斯人任秘书长。另外,俄至今难改旧习气,在独联体国家面前仍以“宗主国”、“供养者”身份自居,令各国普遍不悦。俄以“断气”、“断油”、“断电”等粗暴手段解决与乌、白、格的纠纷,客观上在销蚀独联体内部团结,把各国推向对立面。现在随着国力恢复,俄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明显上扬,政治精英层和民间对俄目前在独联 体处境及当局相关政策的不满上升。今年1月,俄共在莫斯科召集各国共产党代表开会时,呼吁恢复苏联。西方的战略逼进、独联体国家的摇摆以及俄国内民族主义不满情绪都使俄政府的独联体政策面临巨大压力。
二、俄重新调整独联体政策
面对美国和西方在独联体地区咄咄逼人的对俄战略攻势,俄当局重新审视独联体地区对俄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务实政策最大限度地团结亲俄国家,争取中间国家,孤立反俄势力,努力经营好“家门口”,以此反击西方的进攻和压力。
(一)继续维持独联体框架,重点扩大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功能。
俄认识到独联体已很难成为“完全的一体化组织和能对世界进程产生影响的有效国际组织”,决意尽可能地保留其现有的外壳,以作为俄维持在该地区软实力影响的渠道,而将独联体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功能上。
2006年6月,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正式成立快速反应部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地区安全威胁。今年3月1日,该组织秘书长博尔久扎称,应把联合反恐、集体应对紧急情况和非法移民、开展维和行动、保护信息安全等列人组织行动日程。《俄联邦外交政策概论》也强调:“俄罗斯今后将继续推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朝着军事政治同盟的方向发展,提高组织的维和实力,完善各成员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加强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协调行动。”这实际上意味着俄将把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打造成具有切实行动能力,并且活动范围不局限于独联体地区的军事政治组织。看来,俄的目标是要赋予该组织以类似“北约”的功能。
(二)运用经济手段巩固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
俄继续以与独联体各国的传统经济联系为重要杠杆,对独联体国家施加影响。1.推进“俄版”独联体经济一体化。俄倡导强化欧亚经济共同体,计划于2007年正式建立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并允许欧亚经济共同体其他成员国逐步加人。今年1月,普京已下令由政府副总理纳雷什金负责独联体经济一体化事务。2.借投资、债转股等方式控制各国经济命脉。俄通过投资掌握了中亚国家多处油气田开采权和外运权,几乎垄断了土库曼斯坦的全部天然气出口;今年5月中旬,普京与哈、土、乌三国达成协议,共建由中亚沿里海通向俄的天然气新管道,其年输气能力约300亿立方米;以提供低价天然气为条件,迫使白俄罗斯向俄出让其过境能源管道50%的股权;以债转股形式控制乌克兰多数战略企业;俄承诺向塔吉克斯坦投资20多亿美元,全面控制其水电站建设和运营。3.运用经济手段打压反俄国家。2006年3月俄宣布禁止从格、摩进口葡萄酒和矿泉水,据格方统计,仅这一项给格造成1亿美元的损失。同年12月,俄政府下令整顿国内零售业和劳务市场,矛头也主要针对来自反俄的“古阿姆”成员国数百万在俄经商和劳务人员。从去年开始,俄总体上提高天然气供应价格,根据与俄相互关系的疏密程度而分别定价。
(三)变换政治手法,注重做各层次工作。
俄吸取“颜色革命”中只做高层工作的教训,扩大工作层面。1.各国主要领导人仍是工作重点。全力支持纳扎尔巴耶夫和卢卡申科连任哈、白总统,增强与他们在独联体建设方面的勾通;全面支持卡里莫夫,重建俄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同盟关系;经济上支持亚努科维奇总理,保证亲俄势力在乌克兰政坛占上风;协调巴基耶夫与库洛夫的矛盾,发挥俄在吉尔吉斯政治生活中的巨大影响;日前普京主动出访土库曼斯坦,与别尔德穆罕默多夫共同确立俄土新关系。2.对各国议会展开“院外活动”。在乌克兰政权危机中,俄公开站在总理亚努科维奇一边,同时向乌议会和有关政党做工作,阻止以尤先科总统和季莫申科前总理为首的亲西方势力进一步倒向西方。最近,当美国推动北约继续东扩之时,吉尔吉斯议会却要重新讨论美军驻吉基地问题,这背后明显有俄向吉政府和亲俄社会团体做工作的痕迹。3.抓住“软肋”阻滞各国西靠。俄利用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问题、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问题、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左岸俄族人问题,以及乌克兰的东西部矛盾,影响这些国家的内部决策,牵制它们加人北约或欧盟的进程。
(四)公开批美遏俄战略,暗中警告独联体国家。
普京在今年2月的第43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猛烈抨击美“单边主义”和“滥用武力”,指责北约东扩对俄构成安全威胁。俄外交部的《俄联邦对外政策概论》中严厉批评“有人仍然企图把自己的政治 制度和发展模式强加给别的国家”。俄对美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更是以强硬态度回应,称俄有能力突破和击毁这一系统。这些言辞既是对美长期挤压俄的一种情绪宣泄,同时也是警告独联体国家不要在离俄西靠的道路上走得太快、太远。
三、独联体地区未来形势发展判断
俄美在独联体地区的角逐是双方长远战略争夺的一部分,独联体国家基于各自处境和利益,对俄美的亲疏选择将更多采取现实和实用原则,这将决定俄美任何一方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都难以对该地区形成绝对控制。俄为增强与美争夺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优势,势必会以良好的中俄关系作筹 码,但在中亚地区俄也会担心中国有可能乘俄美相争之机扩大影响,获取更多实利,因此未来中俄在中亚的“合作加竞争”有可能常态化。
(一)俄美争夺更趋激烈。
为警惕和防范俄将独联体地区再度置于其绝对控制之下,美欧必会加大遏俄力度,继续推动独联体国家“疏俄”进程。而俄将借近年来实力上升,加速整合独联体“亲俄”国家的“一体化”,增强俄对该地区的绝对影响和控制力,阻止美欧通过对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渗透、继续扩展遏俄平台、实现北约东扩目标。双方对一些关键国家和要害领域的争夺将更趋激烈。1.乌克兰、格鲁吉亚和白俄罗斯作为战略“前沿”和“要地”成为俄美争夺的最主要国家。这三国均处在俄与西方地缘政治“拔河赛”的交锋线上,三国如倒向西方,俄就将完全失去“安全隔离带”,整个西线会直接与北约国家全面接壤。俄美在乌、格各有可资利用的“杀手铜”,双方争夺可能一时难分高下,不排除长期处于“拉锯”和“僵持”交替的态势。俄虽在白暂居优势,但白国内“拉开与俄关系”和“与西方改善关系”的力量正在积聚和扩大。2.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因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俄美争夺的主要对象。三国以资源为“杠杆”,拨动大 国关系,通过向俄美打“平衡进取”牌,维护和扩大本国利益。三国都从现实和长远利益出发,尽可能不得罪俄美任何一方,同时也在二者之间巧妙打“牌”。三国都不拒绝与俄开展油气合作,因为俄掌握着哈石油和土天然气绝大部分出口的运输管道,并在三国油气开采中占有重要股份。日前,俄、哈、土、乌(兹别克斯坦)四国达成建设沿里海修建通向俄的大型天然气新管道协议,这无疑是俄与美在中亚油气外运较量中的一个胜利,它大大巩固和加强了俄在中亚油气资源外运中的主导地位。中亚国家这样做主要是基于现实需要,但也有长远考虑。它 们在与俄签订新管道协议时,并未完全排除未来与包括美在内的其它国家合作修建不经俄的天然气管道的可能性。3.俄美都在吉尔吉斯驻军,双方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又都想把对方挤出该国。俄还将利用上合组织等做吉的工作并向美施压,而美不会轻言撤军,未来俄美围绕在吉驻军问题的明争暗斗不会停止。
(二)独联体内分化趋势加速。
从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考虑,现在多数独联体国家选择“实用主义”外交,在不得罪俄的同时,尽量搞好与美欧的关系,以便左右逢源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但在俄加速整合独联体、欲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 体打造成更具行动能力和效率的国际组织的情况下,这两个组织成员国的外交独立自主性将受到考验,它们对俄美及相关国家关系“待价而沽”的政策将被迫有所改变。从目前看,这两个组织在俄的努力下会存在下去,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能否成为“小北约”,欧亚经济共同体能否成为“小欧盟”,现在尚言之过早。格鲁吉亚有可能在加人北约道路上走到底,但在俄不断加大打压力度的情况下,格坚持人约很可能会使国家分裂。乌克兰加人北约的进程也可能因担心国内出现东西分裂而被迫迟滞甚至放弃。俄白联盟因白国内难以达成一致而久拖不 决。阿塞拜疆会在俄、美、伊朗之间继续选择“平衡为主”的政策,对参加独联体和古阿姆活动都可能采取谨慎态度。亚美尼亚出于防止阿塞拜疆、土耳其进犯的安全需要考虑,不会脱离俄及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庇护”,但在经济上会逐步减少对俄依赖,现已开始建设从伊朗进口天然气管道,其国内“欧洲化”趋势不可逆转。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从苏联时代执政的一代精英逐步退出政治舞台,独联体各国精英层亲俄情结会逐渐淡化,这将越来越不利于俄对独联体地区的控制,但是多数独联体国家对俄在经济上的严重依赖性将决定它们在俄美战略争夺 中必须谨慎行事。
(三)独联体地区可能成为中俄合作的新领域。
近中期内俄在独联体地区主要面临来自美国、北约、欧安组织和欧盟的战略压力,俄急欲整合独联体,并使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能最大限度发挥战略屏障作用,抵御北约持续东扩所带来的压力。但俄也深知多数独联体国家(包括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在俄与美欧之间奉行“游离”、“平衡”政策,很难要求所有国家与俄“同心协力”。为增大俄在独联体的号召力,增强遏制北约东扩能力,俄也有意拉中国助阵。俄专家强调,北约已在中国西部邻国吉尔吉斯和阿富汗活动,中俄在抵御美渗透上“利益枚 关”,应与独联体各国携手反对北约东扩。独联体地区尤其中亚也是中国西部重要战略利益区。密切关注这一地区形势变化,适时调整中国对该地区外交政策,对于维护中国西部安全稳定、加快西部开发、积极发展同独联体国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加强中俄在独联体地区的战略合作,将是需要中俄共同探讨的新课题。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