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2010年第10期发表了一篇署名李玉贞的文章,题为《一部颠覆性著作:〈二十世纪俄国史〉》(以下简称“李文”),介绍安·祖波夫主编的《俄罗斯史(1894~2007)》一书。“李文”刊发后,借助网络迅速传播。有人断章取义、以讹传讹,借机攻击和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抹黑社会主义。最近我们查阅了俄罗斯有关材料,并询问了来访的俄罗斯学者,发觉实际情况与“李文”有很大出入。经过进一步对比俄文原书,发现“李文”中引用的数字与原书不符之处竟有6、7处之多。下面我们将查询到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国内读者,以正视听。
一 祖波夫一书的基本情况
《炎黄春秋》刊登的“李文”一开头便讲,此书在俄罗斯社会“引起轰动”、“一年内就多次再版”,称此书是普京总统授意的,是索尔仁尼琴推荐的,是一部高年级历史教科书,等等,给祖波夫一书戴上了不少“桂冠”。
(一)经查证并询问俄罗斯有关专家,我们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此书是直接由“普京任总统期间授意编写的”。实际情况是,普京在担任总统期间,曾多次下令整顿历史教材和历史教育领域的混乱情况。在普京的直接支持下,2007~2008年间俄罗斯编写和出版了一些“官方”教材,思想和观点与祖波夫一书大相径庭,不能混为 一谈。期间,俄罗斯政府还取消了某些“抹黑历史”教材的教科书资格。2009年5月,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曾下令成立一个由总统办公厅主任挂帅的国家历史委员会,意在“反击篡改历史、维护俄罗斯利益”。2011年4月,据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列奥诺娃对来访的中国学者讲,这本书是作者自行出版行为,并没有国家授意。
(二)经查证,祖波夫所编之书既非大学历史教材,更不是中学高年级正式历史教科书。在俄罗斯,历史教科书须经过教育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审,再经教育部认可后方能成为教科书,并在书的显著 位置标注批准文号。而祖波夫之书没有任何显示教科书内容的信息。此书标注的印数为5 000册,版权页和俄罗斯其他材料并没有显示该书在“一年内就再版数次”。
(三)经查阅,在俄文维基百科网站中的“祖波夫”栏目中有一句俄文显示,此项目原本属于索尔仁尼琴。而俄罗斯有关材料进一步透露,在逝世前索尔仁尼琴对祖波夫“极端的反苏立场”表示不满,还撰写了揭发祖波夫的材料,此后便不再参与,与其分道扬镳[1]。
(四)另外,文中提到来华转交此书的亚·潘佐夫并非著名的“俄国史学家”,而是一位长期定居美国,曾研究和讲授20年代中苏关系问题的俄裔教师。
二 关于该书作者及思想背景
(五)祖波夫主编的《俄罗斯史》一书于2009年出版,分上下两卷(1894~1939和1939~2007),1 900多页。除主编祖波夫外,还有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捷克、拉脱维亚等10个国家的境外作者,总共43位。众多境外作者参与编写俄罗斯历史,这在俄罗斯历史编纂领域十分罕见。从书后的作者简介上看,其中鲜有俄罗斯权威学者和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多是年轻的副博士和副教授。而且作者的专业领域五花八门:除历史专业外,还有艺术、语言、工程技术甚至森林保护方面的作者[2]。
(六)有关该书主编祖波夫的一些背景材料。祖波夫生于1952年,历史学博士,博士论文题目为《议会民主与东方政治传统》。长期在科学院东方学所工作,同时在东正教学院、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宗教或哲学教研室兼职,近些年来积极从事东正教的研究和宣传。他与俄境外宗教团体联系密切,长期担任俄境外流亡人士创办刊物——《播种》杂志的主编。2003~2008年一直是“俄罗斯团结分子联盟”组织的成员和主要领导人。
祖波夫是十月革命胜利后那些流亡境外的旧“白俄”势力的代表,属于保皇派。他们的政治目的就是联合境内外俄裔力量,进行“反苏、反共”宣传活动,主张恢复沙 皇制度。编写此书正是他们思想宣传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们还利用东正教讲坛进行自己的政治活动。
(七)从该书对历史分期也可以看得出作者的思想立意。该书故意区别于苏联历史书,不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写起,也不像现在俄罗斯历史书那样从1900年写起,而是选择189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之日。书中一开始使用大量篇幅赞美俄国沙皇的亲民和英明,美化十月革命前的沙皇制度。全书内容恶意攻击列宁和十月革命。该书提出,苏联历史是“悲剧”,苏共历史充满“罪恶”,特别是1917年至1952年的35年间是俄罗斯历史上最悲惨的篇章。将布尔什维克党描写成“恶魔、暴徒”,与墨索里尼、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无异。该书大肆贬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贬低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强调苏联是通过英美的大量物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
祖波夫声称,他憎恨苏联这段历史,他不想写“苏联的历史,而是写俄罗斯人的历史”。祖波夫提出:“如果不激发起对苏联制度的仇恨,不割断与其联系,就不能接续革命前沙俄的历史,俄罗斯便没有前途。”[3]可见,从主编的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组成及思想倾向等方面,便不难看出此书的“仇苏、仇共”立场。
三 俄罗斯舆论对该书及其作者的评价
(八)俄罗斯舆论对此书的评价。俄罗斯共产党网站曾转载文章对此书强烈的“反苏、反俄”立场进行批评,将其视为20年来诋毁苏联历史掀起的又一轮浊浪。2010年4月,普京所倚重的智囊机构——俄罗斯社会规划研究院发行的《专家》杂志,在第16~17期刊登了一篇题为《造假者的历史》的文章,批判此书故意将“伟大的卫国战争”写成“苏联-纳粹战争”,污蔑“苏联政权比纳粹政权还要血腥和残酷,等等”。文章揭露该书主编祖波夫前几年曾担任反苏组织——“团结联盟(НТС)”的领导人。该组织的前身是1924~1930年流亡欧洲的白俄青年恐怖组织,二战前夕积极从事反苏、反共的破坏活动,二战爆发后与纳粹合作,深入到俄侨和被俘的苏联战俘中做策反工作。俄罗斯政治自由化之后,该组织于1996年在俄罗斯境内得以注册,之后还多次参加各级议会的选举。除此之外,“团结联盟”还利用东正教讲堂开展反共的宣传工作,号召立法禁止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专家》杂志是当今俄罗斯发行量很大的主流杂志,主编法捷耶夫是俄罗斯社会院下属的一个委员会的主席,是十分有影响的智囊人物,2007年和2011年曾应邀来华访问,与我国学术界进行交流联系。该文刊登后,祖波夫雇请律师,与《专家》对簿公堂,理由是2008年以后他不在该组织任职。2010年7月19日,莫斯科市萨维洛夫区法院驳回了祖波夫的诉讼[4]。
《专家》杂志的代表在庭审中举证说:一是祖波夫在书中称“反对苏联制度的许多人,其生命要感谢德国的入侵”;二是祖波夫作为该书的主编曾在互联网上撰文称“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人是比纳粹还可怕的敌人”,因为他们统治了俄罗斯几十年,而纳粹只是在2~3年的短时间里占领过俄罗斯的一部分,等等。法院采纳了《专家》杂志的证据和申诉理由,认定:该书有20多处结论表明,作者的一些论断缺乏史实根据;此书非学术性著作,属于政论类出版物[5]。
(九)2010年,白俄罗斯历史学家希什科夫在俄罗斯历史类刊物——《祖国》杂志第6期、第7期发表了题为《祖波夫教授的另类历史》一文,将祖波夫称为“旧贵族遗少”和“未被革命的旧地主”的代表。希什科夫写道,专业历史学家对祖波夫这部“随意性”书籍不屑一顾。书中一些论断多有主观臆断之处,不少数据多是西方陈旧报刊材料拼凑而来[6]。希什科夫指出,祖波夫主编的此书在写作风格上“亦真亦假,或虚或实”,书中有不少主观妄断或断章取义之处。
例如,祖波夫等人为了证明“斯大林与希特勒一样, 他们共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论断,引用斯大林1939年8月19日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实际上对此次讲话内容的真伪,俄罗斯史学界存在争议。引用完毕后,祖波夫在原书中特别用一行小字号的俄文标注到:很可能,这不是原始速记稿,而是一段转述材料,但与斯大林的观点是一致的(见祖波夫俄文原书下册第9页)。用一份转述的材料来佐证重大历史判断有欠严谨和认真。接下来阅读,我们还发现这份材料来源也十分可疑。祖波夫书中转述的材料竟来源于1994年第12期的《新世界》杂志,原文题为《一边诅咒,一边试着明白》 。熟悉俄罗斯情况的人都知道,《新世界》杂志并非学术性专业研究刊物,而是一本自由化倾向的右翼文艺类刊物。以如此可疑而轻薄的材料去推断重要史实是不严肃的。该书的严肃性和可靠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十)2009年12月15日,祖波夫供职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在其官方网站上特别刊登了该校两位评审专家阿·波德别廖兹金和亚·谢廖金教授的声明。在这份声明中,两位著名教授称“他们不准备向学生推荐该书”,因为该书中的一些论断影响理性地思考历史问题。鉴于俄罗斯学术界对此书有不同意见,因此他们认为,“将一部有争议的出版物向大学生推荐将犯大错”[7]。
四 “李文”一些译介错误
《炎黄春秋》刊发的“李文”中摘录了几组祖波夫原书的数据。经对照俄文原著,我们发现,这几组数据中有多处错误,与祖波夫原书不符。
(十一)例如,为证明十月革命是一场“灾难”,“李文”引述说“1917年的46名科学院院士,死亡5人,流亡8人,1923年仅有23名”,而祖波夫原书为——死亡15人。接下来,“李文”中写道“其他如俄国中部省份在1916年人口总数为6 800万,到1920年仅剩下3 800万”,而祖波夫原书中两个数字分别为680万和380万(以上见祖波夫原书上册第498页)[8]。此处两组数据相差10倍,而若据此两组不同数据,读者计算俄罗斯中部地区损失人口将会相差2 700万人之巨!这不就是时下常讲的“学术硬伤”吗?至此,读者不禁要问,出现如此巨大的人口数字错误,是翻译错误,还是原书版本问题,还是有其他考虑?接着“李文”写道,“苏共开展的一场对付农民的斗争,当时估计有200万富农,150万中农”,而祖波夫原书此处为“1 500万中农”。
为表现苏联集体化的残酷,“李文”摘抄说,“1930年1月30日苏共中央记录显示,仅仅在第一期一个多月时间里就有20万富农被剥夺财产,60万被枪杀或遣至集中营”。此处俄文准确翻译应为:1930年1月30日苏共中央做出秘密决议,初期计划将20多万富农“非富农化”[9],其中6万(而非60万)可以枪决或遣至集中营(见祖波夫原书下册第884页)。
又如,“李文”写道,苏共中央派出了25万名共产党员工作组分赴各地,两个月内就有全体农户的58%加入了集体农庄,此处俄文原书为“2.5万名共产党员奔赴各地农村”。
(十二)“李文”接下来写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影响更加深远的是出生率明显下降,1926~1937年出生率下降达10‰”。而祖波夫原书中有这样的段落:据1937年人口统计,除列举的部分地区下降外,1926~1937年苏联总人口增加了10%(见祖波夫俄文原书下册第900~901页)。
对照原文,可以发现在篇幅不长的“李文”中还有不少欠准确之处。例如,“李文”讲第二次国内战争期间(1930~1933年)死亡(原书为“减少”)人数是930万;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有20万人(原书为“牧民”)逃到中国(见祖波夫原书第901页)。
类似的错误或欠妥的表述在几千字的“李文”中还有。例如,“李文”在摘引“末代沙皇的命运”内容时,引用了祖波夫书中描写1918年7月的一个深夜罗曼诺夫皇族被处决的情形。祖波夫原书为引述他人“绘声绘色”的回忆,以小号字体印刷,准确与否有待考证。而“李文”在编译时却添枝加叶:“女尸受到侮辱,一条波隆卡名犬被绞死”。查对祖波夫原书,文字中没有“女尸受到侮辱”这样的表述,只是有这样一句话——“试图将一个女孩刺死”(见祖波夫原书上册第534页)。
五 俄罗斯历史迷局与现实矛盾
20多年前,戈尔巴乔夫“公开性、民主化、新思维”的口号催生了空前的“政治竞争热”与“历史反思热”。苏联文化领域和新闻舆论领域乌云翻滚、浊浪滔天,“细说历史”、“戏说历史”盛行一时,专业严肃的历史研究沉默哑 口。一些非历史专业文人写手常常将统一完整的历史进程加以解构、然后“碎片化”,报纸杂志也以各种来源不明、耸人听闻的“解密档案材料”来吸引眼球。
20多年过去了,俄罗斯社会中历史教育领域的矛盾和围绕历史问题的争论依然激烈,历史观的分歧常常伴随着激烈的政治对抗,引发民族之间、宗教之间的纠纷。历史领域已经成为俄罗斯境内外各种民族势力和宗教势力争斗的战场。这种情况从祖波夫之书的思想倾向也可略见一斑。
2011年2月,俄罗斯总统下属的人权委员会向梅德韦杰夫提交了一份建议案,名义上是“牢记极权主义历史记忆,促进民族和解”,实质上是“去苏联化、去苏共化、去红色化”。这份被俄罗斯媒体称为“非斯大林化”的文件最先由新任总统人权顾问米·费多托夫披露,旋即在俄罗斯社会上下引发轩然大波。据透露,该文件规定,不同意谴责苏联极权主义历史的官员将要被追究政治责任并将禁止担任公职[10]。对此,俄共领导人曾当面向总理普京提出异议。据今年4月来华的俄共中央书记德·诺维科夫说,普京私下表示,他对此不会同意。至今,梅德韦杰夫还未签署此文件。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历史传统关乎民族大义的存废。俄罗斯在历史领域的教训颇深。可以预见,未来俄罗斯在历史思想领域的斗争和混乱情况还会持续下去。对此我们将认真观察、密切跟踪。
注释:
[1]参见http://salery.livejournal.com/36957.html
[2]参见http://russia-xx.livejournal.com/1101.html
[3]参见http://a-bugaev.livejournal.com/690337.html
[4]http://community. livejournal. com/rublev _ museum/25714.html
[5]http://expertmus.livejournal.com/60083.html
[6]АлександрШишков:ИсторияРоссиинетрадиционной ориентацииотпрофессораЗубова,http://www.regnum.ru/news/cultura/1315486.html;作为该书的顾问,美国有影响的俄国史专家派珀斯吹捧说“引用境外的材料和同意国外的历史观点是该书最大的两个亮点,也是该书与于过去俄国史书籍的不同之处”。
[7]参见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官方网站,http://www.mgimo.ru/news/experts/document130102.phtml)
[8]见祖波夫原书上册第498页。ИсторияРоссии.ХХ век. 1894-1939.М.:Астрель;АСТ, 2009,стр.498.
[9]通常译为“剥夺生产资料”,而非剥夺全部财产。
[10]http://politpros.com/events/detail.php? ID=367
(责任编辑 张昊琦)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