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科技
俄罗斯科学院改革与科技复兴
刘娟 来源:《世界知识》2013年第17期 2014年01月12日

  俄罗斯科学院的管理体制还停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改革的目标是“重组、高效、更专业”。提高科学研究效率,让俄罗斯的科研处于世界前列的高水平。

  2013年7月2日,俄罗斯“质子-M”运载火箭发射失败;7月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二读通过科学院改革法案。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事件实际上都溯源于俄罗斯当今科技事业发展的困境,俄罗斯科技强国地位不断下滑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为:院所合并、精简机构、科学研究独立自治、财务上交、减少称号、上调津贴。科学院的改革是俄罗斯决心振兴科技、重振科技强国雄风的强烈信号。

科技实力严重下滑

  俄罗斯科学院于1724年在圣彼得堡成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科学院成为国家科学组织,并于1925年更名为苏联科学院。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科学院重新更名为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研究实力雄厚,长期以来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众多世界一流的成果;有19位学者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有11位。

  但是如今,俄罗斯科学院雄风不再。俄罗斯联邦副总理奥·戈洛杰茨在国家杜马审议前的发言中说,俄罗斯科学院“老态龙钟”,机构庞大,我们需要的不是官员,而是年轻的学者。科学院是一个事务管理混乱的地方,科学院有26万公顷不动产,但多数不动产不是用于科研。联邦审计院的资料显示,56%不动产项目甚至没有列入国有资产统一目录。院士瓦·科兹洛夫称,2010年科学院拥有人员九万多名,但只有55%为学术研究人员。

  俄罗斯科学院有两千多名院士和通讯院士。自由民主党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称,这些院士的平均年龄为74岁,20多年来他们少有重大创新成果,国家的投入没有产出。

  投入低只是制约科学院发展的一大原因。2012年,俄罗斯科研投入仅占GDP的1.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一般2%以上的水平。国家财政拨款不能满足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出租房屋是科学院补充经费短缺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在科学院办公楼内可见各种公司的招牌是不足为奇的。

  航天技术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而作为传统宇航大国的俄罗斯却在2011年“宇航年”共遭遇六次发射事故,损失八颗航天器。对此,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所长弗·泽廖内伊认为,经费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工资待遇低和科研硬件条件差,大量科研人员因职业前景黯淡、晋升空间狭小而外流到私营企业或他国科研机构。据有关数据显示,至2011年,俄罗斯仅有2.5万名博士,而流失到美国的俄罗斯博士就有1.6万。人才流失导致俄罗斯科技人才断层现象非常严重,教育科学部部长德·利瓦诺夫称之为“人口灾难”。

  上述种种状况必然造成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不尽人意。据SCI数据库统计,2012年俄罗斯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占世界第13位,引用率占第22位;1998年至2008年,论文发表量占世界排名第10位。2002年至2012年,俄罗斯学者的论文影响因子是4.75,而美国是15.5。此外,在国际专利方面,2011年俄罗斯共申请国际专利41414件,仅占全球申请量的2%,而美日两国几乎占据全球总数的半壁江山。

重走科技复兴之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新政府就已意识到发展科技事业的国家战略意义,近年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但效果尚需期待。

  早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颁布了四个总统令和三个政府令。2012年5月,普京第三次就任总统之后立即签署十多项法令,其中就包括关于科学教育的法令。此外,《科学和国家科技政策法》、《俄罗斯联邦政府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至2030年俄罗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长期预测》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颁布和即将发布,使俄罗斯科学事业改革有了前行的目标。

  国家财政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俄罗斯人文基金会和促进科技领域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专项投入。2012年,基础研究基金会资助项目总额为76.9亿卢布(1美元约兑换31卢布),人文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总额达到15亿卢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并持续增长。此外,俄罗斯政府从2010年启动“百万资助项目”工程,目的是支持世界顶尖级科学家在俄罗斯高校、科研机构主持科研工作。每位成功立项者可获得1500万卢布的科研资助。

  从2005年开始,政府大幅提高科研人员工资、津贴和退休待遇,切实解 决住房福利等问题;创造一流的科研环境,同时实行科学的人才培养制度,以增强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同时,吸引年轻人才加入科研创新队伍,争取到2016年前39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达到全部科研人员的36%。

  2012年末,普京总统在年度国情咨文中特别指出:“俄罗斯要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创新导向型经济发展、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活动战略。”2011年,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国情咨文中提到:“我相信,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将成为科学、教育和创新领域30年来第一个成功的全球性项目的样板。”俄罗斯第一个科技园建立于1990年,目前全俄共注册90个科技园,科技园的运行在俄罗斯创新型经济转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学院改革引起哗然

  俄政府6月底向国家杜马提出对科学院的改革议案,其主要内容是把俄六大科研机构中的三个——科学院、医学院和农学院合并为“大科学院”。重组后的科学院将被削减财务管理权限,其隶属的科学团体也将脱离。该提议的发起人之一总理梅德韦杰夫在近期召开的政府会议上指出,俄罗斯科学院的管理体制还停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改革的目标是“重组、高效、更专业”;“让科研人员一心一意从事研究工作,把他们从资产管理、公共事业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科学研究效率,让俄罗斯的科研处于世界前列的高水平”。总统普京认为,科学院的改革不宜再拖。在国家杜马审议该法案之前,普京为此专门召开俄顶级科学家专门会议,特别强调科学院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尽管如此,俄罗斯国家杜马二读通过科学院改革法案的出台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俄罗斯政界、学界的一片哗然。改革方案的坚决反对者俄罗斯科学院院长弗·福尔托夫表示支持改革,但坚决反对激进和破坏性的形式。他认为,该法案出台十分突然,政府的做法操之过急,会使科学院的研究工作陷入瘫痪状态。次日,科学院主席团大会经过讨论,决定不支持政府相关法案,主席团的最终决议由弗·福尔托夫转交给当局。

  反对科学院改革法案的声音不绝于耳。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在报纸发表致国家杜马的公开信,要求议员们否决政府提案,并将相关制订者解职。他认为,政府的改革方案不仅不能强化科学院的作用,反而会摧毁这个欧洲最大和最古老的科研机构。

  俄罗斯科学院航空研究所所长弗·泽廖内伊对俄新社表示,国家航空项目的实施是在研究所与俄罗斯航天局签订的协议框架下进行的,而此次改革涉及现有机构的调整,研究所可能不复存在,原有协议需要重新谈判,因此会对航空科学计划产生不良影响。

  俄罗斯主要反对党俄罗斯共产党和公正俄罗斯党也宣布不支持政府的此项提案,要求将审议提案的时间推迟到秋季。俄共发起征集反对提案的签名活动,现在征集签名活动已在伊尔库茨克科学城、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和其他城市展开。只要征集十万人次的签名,此项提案即可返回初步讨论阶段。

  当然,该项改革方案也获得相当一批科学界人士的赞同。俄罗斯政治情报中心主任阿·穆欣就指出,科学院的工作效率极低,科研成果严重滞后,问题的源头是科学院的管理体制,因此,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