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察苏联解体后苏联海军的命运有三个视角:一是苏联海军是怎样被分割的;二是分割苏联海军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三是作为苏联海军主要继承者的俄罗斯海军发展趋势如何。本文介绍了独联体国家对前苏联海军瓜分情况,分析了独联体国家在瓜分苏联海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最后对俄罗斯海军的发展战略和趋势作了探讨。
关键词:苏联海军;分割;俄罗斯海军;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D1; 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574 (2011) 02-0087-12
俄罗斯是传统的海上强国。自1696年海军组建以来,俄罗斯海军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从18世纪排名世界第三强的沙俄海军到上世纪80年代,“苏联海军已经转变成一种重要的战略力量,一种能对抗海上侵略、完成在世界大洋中进行重大作战和战略使命的力量”[1]。鼎盛时期的苏联海军掌握着越南金兰湾等31个外国海军基地的使用权,力量遍布各大洋,成为唯一能与美海军叫板的海军力量。1991年苏联解体后,由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独联体,苏联海军成为没有国籍的独联体海军。1992年3月俄罗斯宣布接管苏联海军在其境内的舰队、岸上机构和设施,使其成为俄罗斯联邦海军。从1991年至今近二十年里,这支海军经过了十年的衰退和十年的复兴痛苦而曲折的发 展历程。
一、苏联解体后海军的分割与归属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为打败瑞典创建了海军。前苏联海军是从帝俄时代的旧海军脱胎换骨而来,它的真正崛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斯大林时期,曾经把建立一支远洋海军作为工作重点,并为建造大型舰船作工业基础的准备。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抛弃了斯大林建设远洋海军的计划,开始了近海防御的海军政策,主要是发展驱逐舰和潜艇,用于攻击美国的航母。还建造了著名的蚊子级和黄蜂级的导弹艇。因此,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海军只是形成了近海防御力量。50年代末,随着苏美争霸日趋 激烈,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建造大型导弹舰的计划得到批准,苏联海军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初,苏联海军已经成为一支真正的海上劲旅,总兵力达43·3万人,其中舰上人员17·5万人,海军航空兵5·9万人,海军陆战队1·2万人,海岸炮兵和火箭部队8000人,从事各种训练和培养工作的约5·4万人,岸基支援保障人员12·5万人。拥有反潜航空母舰4艘,核动力潜艇155艘,常规动力(柴油机和电力)潜艇200艘,巡洋舰35艘,驱逐舰71艘,护卫舰162艘,小型战斗舰艇1000艘,两栖作战舰艇101艘,辅助船舶390艘,飞机1310架(其中攻击机、战斗机410架)[2]。苏联海军航迹遍布世界各大洋,它可以到世界各海区执行政治和军事任务,可以通过对各国港口访问显示其武力,维护苏联在公海的权利,保护苏联商船和渔船队的利益,对其保护国进行支援和抑制西方的军事行动。这时的“苏联海军已从近海防御兵力稳步发展到一支远洋海军,并强大到在世界各主要海域与美国海军相抗衡”[3]。到1991年,苏联海军总兵力曾高达45万人,拥有弹道导弹潜艇60艘,攻击潜艇221艘,航空母舰5艘,巡洋舰38艘,驱逐舰29艘,护卫舰146艘,其他舰艇(导弹艇、鱼雷艇、登陆艇等) 580艘,作战飞机和作战直升机1666架[4],苏联也因此成为一个真正的海上强国。
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共和国领导人聚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决定共同成立独立联合体,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独联体的诞生,不仅给苏联画上了一个句号,而且将拥有总兵力399·3万(1990年1月)的苏联军队[5]置于无国籍的境地。当时,在独联体国家之间,围绕着军事问题的纷争尤为激烈。
1991年12月30日,独联体11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明斯克聚会,共同签署了15个文件。其中在建军问题上各方经过激烈争论,最后达成妥协协议,即战略力量将由统一的指挥部指挥,常规力量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其中,乌克兰、阿塞拜疆、摩尔多瓦 三国可以组建自己的军队,其他国家同意将常规力量交由统一指挥部指挥。1992年2月14日,独联体11国首脑在明斯克举行第四次首脑会议,就关系重大的军事问题进行讨论,此次会议尽管签署了九项军事协议,但签署国对协议的内容有很大的分歧。在建立常规力量和统一武装力量的问题上,只有俄罗斯等八个国家达成了一致意见,乌克兰、阿塞拜疆、摩尔多瓦三国仍然坚持建立自己的军队。即使那些签署了协议的国家,也并非主张军队长久统一,而只是限定在两年过渡期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按照协议规定,战略力量包括原苏联的战略火箭军、空军、海军、防空军、空降兵、航天部队、核技术部队、战略战役侦查部门和战略力量作战的支援部队[6]。而乌克兰拒不承认对战略力量的这一划分,强调除了战略火箭部队和携带核武器的舰艇、飞机外,包括海军在内的所有部队都不是战略力量,因此,不应该由独联体统一指挥,而应隶属于驻在国。由此可见,明斯克会议实际上从法律上宣布了前苏联武装力量的分裂,也为后来俄乌两国在黑海舰队问题上的争端打下了伏笔。
军队是国家主权的象征,而“独立国家联合体”不是一个国家,所以前苏联海军不 可能以跨国海军的形式长期存在,它最终势必分解成各领海国家所拥有的独立的海军。苏联解体后,海军的归属成了独联体国家最棘手的问题。港口、基地、舰艇都成了各国争夺的目标。
苏联海军有四大舰队,即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此外还有里海区舰队以及印度洋、地中海、南海三支分舰队,分别部署于俄罗斯、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库曼、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八个国家的四十余个基地内。按照独联体分割军队的原则,基本上就是以部队所在地分家。由于俄罗斯得到前苏联76%的领土、95%的海岸线,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两支舰队均在俄罗斯境内, 因此,顺理成章地被俄罗斯占有。从50年代到80年代,北方舰队成为苏联最为强大的海军舰队,原苏联海军的三分之二的核潜艇和水面核舰艇都驻扎在北方舰队。无论是苏联时期还是现在,北方舰队的活动范围都涵盖了整个北极圈,北大西洋以及加拿大周围水域。1991年苏联解体前,北方舰队拥有潜艇140艘,主要水面作战舰只67艘,海军航空兵作战飞机253架和战斗直升机83架,两个海军步兵旅,一个岸防步兵师。太平洋舰队是俄罗斯第二大舰队,拥有潜艇98艘(含战略导弹潜艇24艘),主要水面作战舰只63艘,海军航空兵作战飞机240架和战斗直升机99架,一个海军步兵师,一个岸防摩步师[7]。在苏联时期,它是太平洋上唯一能够与美国第七舰队相匹敌的海上力量,在数量上也占绝对优势,被称为“海上巨无霸”。北方舰队归属俄罗斯后,撤消了印度洋、南海分舰队,裁减兵力,汰除装备,并减少出海演习训练,跌入低谷时期[8]。
波罗的海舰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悠久的舰队,曾为俄罗斯立下无数战功。在前苏联时代,虽然波罗的海舰队是四大舰队中舰艇数量和人员最少、实力最薄弱的一支舰队,但在西方国家眼里,无论从兵力还是从舰艇数量性能上来讲,波罗的海舰队已经相当强大了。苏联解体后,波罗的海三国相继宣布独立,但他们并没有“大声”提出分割波罗的海舰队的要求,因而波罗的海舰队全部被俄罗斯联邦接管。舰队虽然顺利到手了,可上述三国却下了逐客令,不管俄罗斯如何软硬兼施,三国坚决不同意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继续使用三国的基地。万般无奈之下,波罗的海舰队于1994年6月被迫从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撤出。这次大搬家的后果对波罗的海舰队来说是灾难性的,舰队损失了30%的机场、65%的船舶修理厂、80%的潜艇驻泊地和一半以上的水面舰艇基地。在“改嫁他人”的众多基地中,有许多对舰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例如爱沙尼亚的塔林是不冻港,港口设备齐全,曾经是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而利耶帕亚是波罗的海舰队最重要的潜艇基地。从军事意义上说,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独立后,波罗的海舰队原主基地加里宁格勒与巴尔季斯克、喀琅施塔得等基地的水域联系被割断,舰队管理及各种保障问题严重失控,在丢失了加里宁格勒州后,波罗的海舰队被迫整体退缩,以芬兰湾的一个边远角落为基地,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舰队所拿到的经费极其有限而且经常拖欠,因此有三分之二的舰艇被迫退出现役,有一半的舰队成员复员回家。可以说在俄四大舰队中,波罗的海舰队损失是最严重的。
剩下来的就是黑海舰队的分割。在这之前,俄罗斯先下手将包括“库兹涅佐夫”号在内的三十多艘大型舰船从黑海舰队调往北方舰队,将其他为数不少的舰船也调往俄罗斯境内的港口,这样前苏联海军80%的实力被俄罗斯占有,在此基础上, 1992年7月组建了俄罗斯海军。
二、俄乌在黑海舰队问题上的矛盾与合作
黑海舰队是俄罗斯四大舰队中历史仅次于北方舰队的光荣舰队。这支舰队于1783年由俄海军名将波将金奉叶卡捷琳娜女皇二世之命创建。在随后的烽火年代,黑海舰队 在克里米亚海战中与英、法、土联合舰队展开了殊死搏斗,在卫国战争时期,黑海舰队是苏联海军抗击法西斯德军建立功勋最大的舰队;到冷战后期,黑海舰队(含里海区舰队、地中海分舰队)发展到鼎盛,成为一支威震世界的强大舰队。黑海舰队由水面舰艇编队、潜艇编队、海军航空兵、海岸火箭部队、海军陆战队等海军各兵种和战役兵团组成,总兵力9·7万人。该舰队装备有“圣彼得堡”号(原列宁格勒号)和“莫斯科”号两艘直升机航母,常规潜艇20艘,各型水面作战舰艇210艘,其中大型水面作战舰只53艘(内含巡洋舰7艘、驱逐舰11艘、护卫舰35艘),中型水面舰只157艘(内有巡逻和海岸作战舰艇80艘、水雷战舰艇62艘、两栖作战舰艇15艘),另有辅助舰船150艘,总计各种舰船383艘,总吨位70万吨。黑海舰队配备作战飞机119架,海军陆战队一个旅3000人,一半以上的舰船具有装备核武器的能力。在东西方冷战年代,这支舰队是地中海一带唯一一支能与拥有核武器的美国第六舰队相抗衡的强大舰队。黑海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东通亚速海,西连地中海,与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等战略水域连成一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黑海长期以来一直就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也是俄罗斯南下地中海唯一的出海口。同时,黑海还是俄 罗斯能源运输管线的重要通道。这种战略位置造就了黑海舰队,该舰队可扼守地中海,威慑博斯普鲁斯海峡及整个黑海沿岸的北约或候补北约成员国,能够有效对抗北约的武力威胁,同时还可南下印度洋,牵制美海军太平洋舰队。苏联解体后,黑海舰队成了俄罗斯乌克兰争夺的焦点。
1991年10月,乌克兰最高苏维埃通过决定,将黑海舰队划归乌克兰。1992年4月,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签署了“关于将黑海舰队划归乌克兰国防部行政管辖”的命令。同年4月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了“关于将黑海舰舰队划归俄罗斯联邦管辖”的命令。6月23日,叶利钦和克拉夫丘克在达戈梅斯会晤,结束了这场“命令大战”,双方签署了一项进一步发展国家关系的协定。8月3日,两国总统在穆哈拉特卡签署了在黑海舰队建立俄罗斯海军和乌克兰海军的原则协定。根据这项协定,黑海舰队成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联合舰队,由两国联合指挥。
1994年4月3日,俄乌双方经过艰苦谈判,两国总统在莫斯科签署了一项分阶段解决黑海舰队问题的协定。根据这项协定,乌克兰海军和俄联邦黑海舰队分开驻泊,俄方分得占黑海舰队80%的669艘舰只,乌方分得其余的164艘舰只。4月22日,两国军事代表团在塞瓦斯托波尔举行会谈,双方就黑海舰队的分割问题达成原则性协定。然 而,在分割之后的俄舰队与乌海军的驻扎地点问题上,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分歧的焦点在于俄罗斯坚持俄方舰队应继续以塞瓦斯托波尔为主要基地和司令部所在地,而乌克兰则主张塞瓦斯托波尔应成为本国海军总部和基地,俄方只能租用部分沿岸军事设施,俄舰队可分别驻扎在黑海沿岸其他港口城市。
俄方为了确保具有战略意义的塞瓦斯托波尔市继续作为俄黑海沿岸的海军基地,并使分割出来的俄舰队保持一支完整的海上力量的军事战略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寸步不让。俄总统叶利钦多次强调,俄在这个问题上不会改变立场[9]。
乌方则强调,俄舰队与乌海军的驻扎问题已不是军事问题,而是领土问题。乌克兰领导人指出“塞瓦斯托波尔是乌的领土”,乌方从来就没有同意塞市作为俄舰队的基地。分析家认为,乌方的强硬立场与克里米亚半岛的前途关系甚大。塞瓦斯托波尔如完全置于俄舰队控制之下,俄罗斯族居民占多数的克里米亚半岛很可能会因要求回归俄罗斯而导致局势失控。
俄罗斯与乌克兰围绕黑海舰队争执的不断升级,实际上是自苏联解体以来两国在领土、债务和双重国籍等诸多难题困挠之下,双边关系一直难以顺利发展的集中体现。舰队之争本身就直接涉及原苏联遗留财产的分割、领土纷争、两国的军事战略利益和在乌的俄罗斯族人前途等问题。俄罗斯与乌克兰相互关系中虽然存有黑海舰队等难题,但是两国由于历史上是一个国家,乌克兰总统认为俄罗斯是乌克兰的重要战略伙伴,而俄政府亦主张与乌克兰建立以“战略伙伴为重要特点的特殊友好关系”。俄乌双方均希望尽快解决黑海舰队问题,使两国关系得到正常发展。
1995年6月,俄乌两国正式决定将舰队一分为二。因舰队舰艇多数年久失修,乌克兰只接受18·3%的舰只,其余归属乌克兰的部分折价售给俄罗斯。俄乌在舰只分割 问题上进展顺利,但在塞瓦斯托波尔基地租用问题上分歧严重。6月9日,俄总统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聚首黑海沿岸城市索契,就两国争议已久的黑海舰队问题达成协议。两国在黑海舰队基础上分别建立俄罗斯黑海舰队和乌克兰海军,两支部队分开驻防。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包括其司令部)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并使用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设施和在克里米亚的作战、军事、技术和后勤保障设施。俄、乌政府还按照各得50%的原则单独签署分配黑海舰队财产的协议。协议中没有说明乌克兰海军驻扎在哪里,以及塞瓦斯托波尔的四个港湾是否全部归俄黑海舰队使用。俄乌两国总统对会晤结果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过五年多的艰苦谈判,俄乌终于在黑海舰队问题上达成一致。1997年5月28日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与乌总理拉扎连科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基辅签署了《关于俄罗斯黑海舰队在乌克兰领土驻扎的地位和条件》、《关于黑海舰队分割范围》和《关于黑海舰队分割及舰队在乌克兰领土驻扎的有关相互结算的协定》三个重要协定以及关于履行黑海舰队协定措施的补充议定书[10]。俄罗斯黑海舰队驻扎在乌克兰领土的地位和条件协定规定,塞瓦斯托波尔是乌克兰的领土,俄罗斯租借塞瓦斯托波尔20年,每年租用费1亿美元;两国相互结算协议规定,黑海舰队划分后俄应向乌赔偿5·3亿美元,这部分款项将用以抵消乌欠俄的等额债务。此外,俄还将减少乌两亿美元的债务,以补偿乌在黑海舰队划分中的物质损失。[11]黑海舰队协定签署后两天,俄总统对乌克兰进行正式访问。两国总统在基辅签署了《俄乌友好、合作和伙伴关系条约》,黑海舰队协定和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是俄乌关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黑海舰队问题是俄乌两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为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而采取的一项积极举措。两国领导人所以能够以“快刀斩乱麻”的精神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考虑是:一是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北约东扩计划即将正式启动,将对俄乌两国的安全利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双方都希望通过改善关系,加强各自在同西方谈判中的战略地位。二是解决经济困难的需要。为摆脱经济困境,俄乌两国都希望加强原有的经济联系,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同年10月17日,乌俄黑海舰队分割工作基本完成,俄方已将包括12艘军舰在内的最后52艘舰船和106个岸上设施中的99个移交给了乌方。
2010年4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举行会谈,双方在天然气价格和黑海舰队驻扎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协议。根据两国总统在会谈后签署的协议,俄罗斯同意在原合同价格基础上降价约30%向乌克兰出售天然气,而乌克兰同意把俄罗斯黑海舰队在乌境内驻扎的期限延长25年,并且在该期限届满后双方有权选择是否再延长五年。即使如此,黑海舰队以及基地使用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因为有三个重要因素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发挥作用。
一是俄乌两国各自战略利益。俄罗斯的强国梦从彼得大帝时就开始了,解体后的俄罗斯继续追逐这个强国梦。而“乌克兰追求可以对欧洲政策产生影响的大国地位……现在乌克兰正试图宣布自己为海洋大国,虽然在退出苏联之前从未拥有一支舰队”[12]。黑海舰队自古以来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人所共知,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俄乌两国都会从国家长远利益去考量对黑海舰队战略地位。
对俄罗斯而言,失去黑海舰队将对其经济生活和国家防务造成重大影响。黑海是原苏联与欧洲和亚洲贸易的重要通道,其进口运输的25%,出口运输的50%都经过黑海。黑海—亚速海—顿河—伏尔加河—里海的海河联运航线是俄罗斯及各共和国与外部经济联系的大动脉。乌克兰独立后,众多的天然良港划归该国所有,俄罗斯仅剩下亚速海东岸和黑海北岸的库班地区一段狭长的海岸线,黑海舰队若再易手,俄国商船往来黑海水 域和出入黑海海峡必受制于人,其蒙受的经济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黑海舰队曾作为“铠甲”保护着被称为“软腹部”的俄罗斯南部门户,克里米亚现已归乌所有,若再失去黑海舰队,俄罗斯南部则更增添不安全感。而且失去黑海舰队不仅意味着失去了黑海海上优势,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在东地中海部署舰队的能力和在印度洋的海上实力,这将使俄罗斯的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在战时处于被分割和被迫独立作战的境地,其后果不堪设想。
对乌克兰而言,获得黑海舰队对于乌克兰的经济生活和国家防务无疑是如虎添翼。 乌克兰在北部和东部处于因土地和民族关系而纷争的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包围之中,尤其是北面处于俄罗斯的强大压力之下,南部又毗邻历史上的宿敌——现在的西亚军事大国土耳其,西南与世界的一大热点——巴尔干相邻,无论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都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首先需要的是海军及对黑海的控制。乌克兰完全有可能凭借海军实力跻身于欧洲军事强国之列。从对外关系和经济发展方面看,黑海及黑海海峡是乌克兰唯一的出海口和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主要窗口,西欧和美国的技术和设备则大部分要通过黑海进入乌克兰。失去对黑海的控制,其后果对乌克兰来讲同样不堪 设想。
二是高加索地区地缘政治因素。位于俄罗斯南翼的高加索地区被世人称之为“冰冻热点地区”,该地区不仅面积相当于“南欧火药桶”巴尔干半岛,而且也同样有着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独立问题,黑海、里海的石油问题,北约东扩引起的俄美之间的战略冲突,实际上都是黑海——高加索地区——里海地区这一铁三角地区地缘政治、石油、大国角逐在这个濒海地带的碰撞。苏联解体后,虽然俄罗斯把外高加索军区划归己有,但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北约加速东扩,特别是格鲁吉亚发生“颜色革命”后,俄军撤出格鲁吉亚,俄对这块战略要地的控制出现了可怕的“力 量真空”。
近年来北约加速东扩,一再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乌克兰加快加入北约的步伐,这对俄罗斯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 2008年,普京警告,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将吞并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地区。2010年6月,乌克兰公开称放弃加入北约计划,使这一局势得到缓和。很显然,稳定俄南翼形势和遏制北约东扩又一次把黑海舰队推到了历史的前沿,但黑海舰队能否在黑海长期驻扎,取决于俄与北约的较量以及俄乌关系的变化。
三是克里米亚历史问题。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250万人口中68%是俄罗斯人, 25%是乌克兰人。克里米亚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黑海“钥匙”之称,是乌通向世界的大门,又是各国经过黑海进入东欧和亚洲的要道。克里米亚在13—18世纪上半叶为鞑靼人建立的克里米亚汗国,俄土战争后于1783年归入俄罗斯版图。十月革命以后,根据苏联1936年宪法和俄罗斯联邦1937年宪法,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进入俄罗斯联邦版图,而塞瓦斯托波尔市保留着行政经济中心和黑海舰队主要海军基地的地位。1945年,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州[13]。1954年2月,为纪念俄乌合并300周年[14],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作出决定,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苏联解体后,多数居民为俄罗斯族的克里米亚,一直在谋求独立和并入俄罗斯;俄罗斯部分政治势力对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问题也提出异议,并暗中支持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而对乌克兰来说,反对克里米亚的“分离主义”,维护其领土完整,则是关系到乌保持巩固与统一的重大原则问题,因而,它不会轻易让步。“克里米亚问题关连着俄罗斯的某些切身利益。这里不仅有民族感情、历史积沉问题,还有黑海舰队的划分等现实的军事和经济利益。”[15]
三、俄罗斯海军的复兴与发展趋势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是苏联海军的黄金时代,到1985年,苏联海军达到了俄罗斯海军300年发展的巅峰,综合战斗实力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在舰艇数量和战斗实力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海军强国。自苏联解体后,俄海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无论是从舰艇数量,还是从战斗实力上都经历了一个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衰退期。
从舰艇数量上看, 1985年苏联海军鼎盛时期的实力是: 408艘各型潜艇、703艘水面舰艇、450艘战艇,共计1561艘。到2003年则变成了: 61艘各型潜艇、146艘水面舰艇、80艘战艇,共计287艘[16]。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海军实力的动态对比可以看出,各类舰艇数量都呈急剧下降的趋势。
从战斗实力上看,俄罗斯海军经费严重缺乏,士气低落,装备年久失修,事故不断。由于燃料短缺,导致俄海军几乎停止远洋活动,出海执勤的次数锐减,海军作战能力大降,严重削弱了俄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本钱。从苏联解体到新世纪初这十多年,俄罗斯海军处于战略调整收缩时期,海军的基本作战思想由准备在全球各海洋上打一场世界性战争转变为对付俄罗斯周边水域的地区性冲突。因此,俄海军加快了从海外撤军的步伐,先后将常驻在金兰湾、印度洋、地中海的舰艇撤回原舰队,并将海军活动范围 由大西洋中部至美国东海岸附近收缩到北挪威和巴伦支海;由中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至白令海峡,收缩到鄂霍茨克海及千岛群岛外侧。这种从“远洋进攻”转向“近海防御”为主的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是出于对世界新格局的考虑,而且也是迫于俄罗斯国内日益严重的经济滑坡造成的困难所作出的无奈选择。从2000年开始,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法律意义的政策,逐步明确海军建设的方略,其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俄罗斯感到国家利益和安全日益受到来自海洋方向的威胁。随着国际关系新 体制的转变,力量的重新分配,使许多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俄罗斯认为,一些国家的政治意图以及其邻国在俄罗斯边境附近大量部署的海军兵力,从海洋方向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安全构成了多方面的威胁:主要海上强国增强战斗能力,部署大规模的海军常规部队,外国海军在毗邻俄罗斯的海域加强战役和战斗训练;俄罗斯实现其在世界大洋的国家利益的活动经常受到外国力量的干扰和阻碍;俄罗斯无法参与一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俄罗斯在世界大洋的国家利益,其中包括拒绝承认在涉及特殊的经济区地段的领土划分权利;里海、亚速海、黑海舰队的法律地位及其他一 系列复杂的国际法律问题悬而未决;等等。总之,“俄罗斯历史性的沿海邻国,在相应的战略方向上,拥有势均力敌或超过俄罗斯的现代化海军。但俄罗斯海军的常规力量正在不断失去在海洋上保证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以及从海洋方向上完全保证国家安全的能力。在战略方向上的力量对比,实际上很早就形成了对俄罗斯不利的局面。”[17]
其二,当代海洋尤其是北极地区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影响俄罗斯海军战略发展的一大因素。俄罗斯面临三大洋,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其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决定 了它是一个海洋大国,也决定了世界大洋对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俄罗斯总统在1997年发布的《俄联邦世界海洋总纲领》中指出,世界海洋的军事战略意义在于:在海洋上集中了海军大国的大部分战略核力量;装备有航空兵和远程导弹系统的现代化海军,能在海洋上控制局势和对世界军事政治形势施加影响;世界经济依赖于海上交通线;沿海约500千米宽度的地带集中了75%的工业和居民;世界海洋一方面是未来经济活动领域,另一方面是地缘政治、必然的区域竞争和可能划分范围的最重要因素。[18]2001年俄罗斯颁布了《2020年前俄罗斯海洋学说》。该学说针对目前海洋地位的日益提升,系统 阐述了俄罗斯国家海洋政策的实质和内容,是俄罗斯的海洋战略构想。该海洋学说明确了俄罗斯海洋活动的几个重要方向:大西洋、北极、太平洋、里海和印度洋方向。根据各个方向上不同的地理和环境特点,制定了不同方向上的国家海洋政策,并明确提出北极地区的重要性,以及俄罗斯为保护自己在该方向上的利益将要采取的措施,这是制定海军战略的基础性文件。
《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指出,俄联邦在世界海洋的国家利益是由其地缘政治位置所确定的,是国家政治、经济及其固有的军事利益的总和。这些利益涉及俄联邦 的内海、领海、其特殊的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及沿海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空间,包括维护俄罗斯在北极的权利和特殊地位,尤其要确保北方航线畅通无阻。因此,俄罗斯要“不断加强为获取拥有大陆架资源权力的斗争,尤其是在巴伦支海大陆架,北极的其他地区和里海区域。面临一系列国际法问题的不可调节性,一些邻国存在着对俄罗斯的领土要求等,在国家地区之间矛盾增加的情况下,海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意义正急剧提高,已从海洋方向上构成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实际威胁”[19]。
正是基于国家安全现实威胁和海洋战略地位的考量以及俄罗斯大国地位衰落的现 实,从1999年以后俄罗斯多次调整海军战略,尤其是自普京主政以后,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海军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并采取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措施,使俄罗斯海军在艰难中不断探索并逐渐明确了海军发展方向。
普京认为,俄罗斯是否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关系到能否继续保持世界大国的地位,关系到能否有力地保障国家安全。2000年夏季,普京提出了“重振俄军雄风必须首先从海军开始”的观点。他认为,发展武装力量对于俄罗斯来说至关重要,而海军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拥有强大的海军才能实现强国的目标。他多次强调:“俄必须加强远 洋舰队建设,加强在世界各大洋的存在,以捍卫俄罗斯的利益;俄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20]在2001年7月29日俄海军节上,普京再次重申,“俄海军在历史上和将来都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必须确保海军的战斗力,必须用先进武器来装备海军,海军的强大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捍卫俄在21世纪的国家利益”。[21]同时,《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也指出,一些海上强国使用海军的经验证明,海军在确保国家经济和外交利益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已显著增强。《俄联邦2020年之前的海洋学说》强调,维护国家在世界海洋的国家利益和消除在世界海洋存在的各种威胁,除了使用非军事手段之外,也要拥有和有效地使用必要的海上军事力量。与维护和确保俄罗斯联邦在世界海洋的国家利益和安全相联系的海上军事活动,属于国家最优先考虑的事务之列。
根据俄罗斯2050年前俄罗斯海军建设战略规划,俄海军将建设一支能在国家沿海和世界任何海域捍卫国家利益的综合性海军。近十年来,俄罗斯采取了若干措施加强海军建设。
第一,提高海军军费开支。普京主政后,不仅提高整个国防开支,还对海军实行倾斜政策,加大海军在国防预算中的比例。2000年,把国家国防订货资金的20%拨给海军(1999年仅为9·3%)。同年4月,俄杜马所批准的《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明确规定:给海军的拨款应当不少于国家国防预算总额的20%。2006年,俄军费开支增加了22%,达240亿美元之多,这是连续第三年大幅提高国防开支,其中较大一部分投到了海军,主要用于购买新武器装备和对武器装备进行现代化改装等。2010年12月13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未来10年,我们将为重新装备军队的计划拨出大笔资金。这个数字大得吓人——20万亿卢布……我们最终必须克服(苏联解体后)那些年带来的恶果……以实现军队现代化”[22]。总价值超过20万亿卢布(约6407亿美元)的拨款将被指定用于采购武器,新的国防采购计划经费是现行2007—2015年国防采购计划的三倍。普京表示, 4·7万亿卢布(约1507亿美元),或大概四分之一的总预算资金将分配给俄罗斯海军进行现代化工作[23]。
第二,强化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海军的装备建设有了很大起色。按照“提高性能、增强信息作战能力”的原则,利用科技成果,改造和开发并举,更新现有武器装备。一是维修和改造现有装备。对主战舰艇进行全面维修和改造,使其恢复和提高主战舰艇的战备水平。与此同时,搞好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以保障俄 海军尽快获得技术突破和技术优势,尽早恢复到前苏联时期的装备发展能力并有所突破。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升级三艘核动力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和“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将进行现代化改造,在十年内重新加入俄罗斯海军部队,它们的装备和武器将全部升级。[24]二是注重高精尖武器装备建设。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的新式装备不断增加,“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是第二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已完成海试,计划在2011年服役俄罗斯海军。俄罗斯计划在2015年前建造八艘该级潜艇并装备以“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2010年,俄罗斯22350型护卫舰首舰“戈尔什科夫苏联海军元帅”号终于下水,其作战性能不逊色于驱逐舰或巡洋舰,超越俄现役各种护卫舰,这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建造的第一艘远洋战舰”被誉为“俄海军的骄傲”,“承载着俄罗斯希望的水面舰艇”。根据普京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俄海军即着手研讨、论证新航母研制计划。俄海军高级将领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表示,俄罗斯海军打算今后拥有总共五至六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目前,在俄罗斯海军现代化计划的推动下,一系列新型舰艇,包括核动力潜艇,导弹护卫舰将在俄罗斯建造。三是购买外国先进武器装备。为尽快增强海军实力,俄罗斯与法国达成协议,共建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并可能增建两艘。这是俄罗斯迄今为止所购买的最大的舰艇。以上三项措施使俄罗斯海军实力有较大提升。
第三,加强海军远洋训练与演习。加强海军远洋训练和军事演习是普京政府促进海军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2001年7月,俄联邦政府指出,“俄罗斯需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在近期内重返远洋”。2003年2月,普京总统强调,俄罗斯海军舰艇应增加出海强度。在俄联邦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海军演习的频度大大提高。2001年1月14日,俄太平洋舰队由大型反潜巡洋舰“维诺格拉多夫上将”号和“潘捷列耶夫上将”号等组成的舰艇编队多年来首次前往印度洋。2001年8月19日,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大旗飘飘,从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驶向地中海,打破了黑海舰队长达十年的沉默。2003年6月,俄海军还派出波罗的海舰队导弹驱逐舰“坚持”号和大型登陆舰“加里宁格勒”号,参加了北约国家在波罗的海举行的“巴尔托普斯-2003”联合演习。2010年6月,俄罗斯海军三支舰队参加“东方—2010”战略战役演习等,这一切都表明俄海军终于结束了长达十年的衰退,重新向世界各大洋进军。
作为苏联海军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海军振兴速度很快,随着以战略核力量、先进的导弹系统、第五代战机、战略核潜艇以及现代化的通信、指挥和情报侦察设备为主的军队重整,将使俄罗斯军队真正崛起,俄罗斯海军的面貌将大为改观,四大舰队组成海军的盛况将再度出现,俄罗斯将重返海上强国之列。俄罗斯海军的崛起对世界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成为俄罗斯未来十年发展的主要场所,俄罗斯东部实力加强,对东北亚、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干预能力大大提升,将和正在实施“战略东移” 的美国及日本矛盾深化。俄中之间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对话、合作的可能。而在西部,俄罗斯与欧盟、美国对话立场会得到进一部强化,与独联体国家及周边国家的关系会发生重大调整。同时也应看到,因受经费不足、造船工业技术落后和基础设施陈旧等因素的限制,俄罗斯海军要想恢复到前苏联时期乃至于同美国海军相比肩的水平,仍然是道路漫漫,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江新国,法学博士,海军潜艇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教授(青岛266071)。
注释:
[1][美] N·波尔玛编著:《苏联海军》,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2]参阅[美] N·波尔玛编著《苏联海军》,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62、107、108、109页。
[3][美] N·波尔玛编著:《苏联海军》,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01页。
[4]参阅军事科学院编《世界军事年鉴1992》,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174页。
[5]参阅军事科学院编《世界军事年鉴1991》,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166页。
[6]参阅军事科学院编《世界军事年鉴1992》,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53页。
[7]参阅军事科学院编《世界军事年鉴1992》,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175—176页。
[8]参阅邵俊武《伸向东方的“另一只手”——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载《现代舰船》1999年第12期。
[9]参阅新华网文《黑海舰队》,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9-07/15/content-11712428·htm·
[10]见军事科学院编《世界军事年鉴1998》,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第68—69页。
[11]参阅新华网文《黑海舰队》,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9-07/15/content-11712428·htm·
[12][俄]尼·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第232页。
[13]参阅尼·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第227页。
[14]1654年,乌克兰与沙皇俄国签定《佩列亚斯拉夫和约》,东乌克兰与沙俄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结盟史。
[15]军事科学院编:《世界军事年鉴1995—1996》,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16]林海:《俄海军新学说将出台,舰队前景不容乐观》, 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1078/2654146·html·
[17][俄]库罗耶多夫:《需要为俄罗斯海军继续奋斗》,载《海军译文》2010年第1期。
[18]参阅[俄]科斯捷夫《21世纪的俄罗斯海军》,载《海军译文》2003年第2期。
[19][俄]库罗耶多夫:《需要为俄罗斯海军继续奋斗》,载《海军译文》2010年第1期。
[20]转引自刘志青《俄罗斯海军:在辉煌与困顿中起舞》, http://news·sina·com·cn/w/ 2006- 09-08/151710958871·shtml·
[21]转引自王凤才《俄罗斯海军重振雄风》,载《中国国防报》2001年9月25日。
[22]参见环球网文章《普京“吓人”的强军计划》, http://people·huanqiu·com/Exclusive/2011 - 01 /1399603·html·
[23]参见张落晴《俄武装部队2020年前将接收超过1300种武器》, http://news·mod·gov·cn/tech/2010-12/16/content-4214137·htm·
[24]参见张落晴《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升级三艘核动力巡洋舰》, http://www·mod·gov·cn/wqzb/2010-07/27/content-4178484·htm·
(责任编辑:黄登学)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