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波海三国
爱沙尼亚议员谈爱沙尼亚与欧洲一体化
孙彦红 来源:《欧洲研究》2006年第4期 2011年02月06日

  2006年4月25日,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爱沙尼亚议会外事委员会代表团应邀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来自欧洲研究所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近15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双方就加入欧盟过程中爱沙尼亚议会所做的工作、爱沙尼亚加入欧盟后的经济发展状况、爱沙尼亚融入欧盟的实际情况、当前爱沙尼亚与俄罗斯关系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现就座谈会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爱沙尼亚加入欧盟后的经济状况

  与原欧盟15国相比,爱沙尼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2004年5月加入欧盟时,爱沙尼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原欧盟15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人们通常会认为,爱沙尼亚加入欧盟、向欧盟其他国家开放市场,必然会对其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部门(如高科技产业)造成强烈冲击。但是,实际上,爱沙尼亚入盟前的情况和入盟后受到的影响都与通常的逻辑不太一致,与其他中东欧国家的经验也很不相同。

  首先,从经济的开放度来看,从1992年至2004年加入欧盟,爱沙尼亚一直是世界上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在美国传统基金会最近公布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排名”中,爱沙尼亚位列第七。爱沙尼亚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一般商品放开经营,无进出口关税,无许可证和配额管理,同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开放度也很高。正是这种自由开放的竞争推动了爱沙尼亚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使其充满活力, 2005年爱沙尼亚经济增长率高达9. 6%,而最近十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6. 5%。实际上,加入欧盟实行统一贸易政策之后,爱沙尼亚的对外关税未降反升,其市场非但没有更加开放,反而变得更具保护色彩了。其次,从与欧盟的经济联系来看,爱沙尼亚并非是在2004年5月加入欧盟时才对其开放市场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爱沙尼亚与欧盟的经济与贸易联系就已非常密切,对欧盟贸易额占到其对外贸易总额的70% ~80%。鉴于上述事实,加上较为充分的入盟准备工作,加入欧盟统一大市场并未使爱沙尼亚产品的竞争力受到太大的冲击。

  虽然加入欧盟并未对爱沙尼亚经济部门造成大的冲击,但是由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爱沙尼亚对外贸易的国别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改变的确给国内带来了一些短期压力。但是好在爱沙尼亚是个非常小的国家,只有130多万人口,所谓“船小好掉头”,要实现经济的平稳过渡也相对容易得多。就这一点而言,虽然爱沙尼亚的邻国——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加入欧盟的决心也很大,并做了大量的适应性努力,但是相对而言,它们实现平稳过渡的 困难更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爱沙尼亚可以说是由东方经济转型为西方市场经济的先锋。社会满意度指标表明,人们对爱沙尼亚加入欧盟也是满意的。在2003年举行的加入欧盟的全民公决中,参加投票的爱沙尼亚公民中有67%支持加入,而现在这一比例的实际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体而言,爱沙尼亚加入欧盟后并未遇到太多的难题,但现实中仍有一些重要问题值得关注。从短期看,首先,爱沙尼亚的失业率仍比较高,多年来在10%左右的高位徘徊, 2005年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7. 9%。当前高失业率在欧盟国家比较普遍,这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但是由于爱沙尼亚的经济比西欧国家更有活力,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空间也会更大一些。其次,目前爱沙尼亚的生活质量、卫生体系都不尽如人意。从长期看,有三个问题需要着力解决。第一,人口状况令人担忧。当前爱沙尼亚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关注这一问题不仅因为爱沙尼亚是小国,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保持和发展本国的民族特性,这绝不是民族主义的偏见。同时,诸如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等许多经济问题,都是由人口老龄化引发并进一步加重的。第二,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保持和提升竞争力,如何在新的全球 经济环境下保持和提高经济增长率、促进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这同样也是欧盟面临的重要挑战。第三,由于爱沙尼亚曾经实行计划经济,因此如何使其教育体系更加现代化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从政治角度看,这也是一个长期问题。

  (二)爱沙尼亚与欧洲一体化

  自2005年法国和荷兰的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以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一直未走出低谷,但这并不是致命的打击,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一体化的前景。今年5月9日,也就是欧洲日的当天,爱沙尼亚议会将批准欧盟宪法条约,届时它将成为第15个批准宪法条约的欧盟成员国。随后,芬兰也将在2006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批准宪法条约。欧洲要更加强大,就应用一个声音说话。欧盟成员国中的大国,如法国、英国等都认识到了,要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有竞争力的角色,依靠单个国家的力量是非常困难的。欧盟现在的确处于困难(甚至可说是危机)时期,但是回顾战后50多年的欧洲一体化历程,欧盟曾多次因难以兼顾不同的看法或认识而遭遇挫折,但每次都能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这才达到了今天这样高的一体化程度。虽然仍存在诸多怀疑的声音,但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一体化 进程,同时使欧盟这个庞大的“机器”运转得更好、更有效率,宪法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的爱沙尼亚不仅是欧盟的正式成员,也逐渐成为了“真正”的成员,即已充分地融入到了欧盟政策的运行机制当中,在欧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享有权力并承担义务。实际上,从爱沙尼亚的角度看,关于“老成员国”和“新成员国”的说法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合适。各成员国对欧盟政策的不同理解和不同态度更多的是源于其利益的不同,而不是简单地由“新”、“老”决定的。例如,在欧盟经济政策上,爱沙尼亚与英国及拉脱维亚等一些东欧国家的取向很 相似,而与法国的看法存在很多分歧,这显然不是以“新”“老”成员国来划分的。当然,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的确存在着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差距,但是在政策上,新老成员国的角色并没有“差距”。再如,爱沙尼亚和许多新成员国都非常支持欧盟的统一大市场建设,努力推进“四大自由”的实现,但是西欧国家相对而言有更多的保护主义色彩。就人员自由流动来说,西欧国家的工资水平普遍高于新成员国,因此,新成员国的劳动力去西欧(如英国、芬兰、德国等国)工作的动机比较强烈,这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短期来看,新成员国在这方面承受的压 力很大,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但是长期来看,这种竞争对新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另外,众所周知,如今的欧盟经济不像10年前那么有活力,而新成员国的加入对增添活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信在未来,新成员国会使欧盟发生更多有益的变化。

  实现2004年的扩大之后,欧盟与其新的东部邻国——如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也包括俄罗斯——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了。这些国家同时也是爱沙尼亚的邻国。目前爱沙尼亚东向政策的优先对象国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摩尔多瓦正在 准备申请加入欧盟,在满足欧盟要求的条件和标准之前,他们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爱沙尼亚希望能够为这些国家加入欧盟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爱沙尼亚对俄关系

  爱沙尼亚于1940年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又在50年后的1991年从苏联独立出来,这种特殊的历史关系必然会影响双方对发展双边关系的看法。俄罗斯在处理与不同的邻国——包括南高加索、中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国家——间的关系时,其态度和政策也会因历史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从爱沙尼亚的角度看,对俄关系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在于双方是接壤的近邻这一事实,因此爱沙尼亚更倾向于采取实用主义的政策。在欧盟对外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各成员国由于其经历不同而持不同的观点,从而也会施加不同的影响,对俄罗斯关系也是如此。爱沙尼亚对俄关系主要是在欧盟对俄关系的框架之下开展,通过参与欧盟对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而发挥影响。同时,爱沙尼亚自身(通常是在波罗的海三国的传统合作框架下)也努力缓和并发展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此次来访的代表团回国后,即将与俄罗斯议会代表团就两国双边关系及欧俄关系进行讨论。

  谈及爱沙尼亚自1991年独立以来的对俄关系,居住在爱沙尼亚的俄语居民的处境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爱沙尼亚的俄语居民大部分属于俄罗斯族,小部分属于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俄语居民大约占爱沙尼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对于这些俄语居民,爱沙尼亚有专门的融合政策。爱沙尼亚从苏联独立后将爱沙尼亚语定为官方语言,当前绝大多数俄语居民都懂爱沙尼亚语,爱政府希望共同的语言可以作为融合俄语居民的基础。同时,爱沙尼亚是欧洲理事会的成员国,该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保护人权、促进欧洲的文化多样性、与种族偏见作斗争,目前它有46个成员国。爱沙尼亚也会遵守相关的保护少数民族及其语言的公约。另外,爱沙尼亚加入欧盟的哥本哈根标准中也有法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内容。这些都有助于推进俄语居民与当地的融合,爱沙尼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融合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责任编辑: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