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实现路径
——在智库观中国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报告
(2020年1月3日 北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来自智库共同体的各位朋友,媒体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由国声智库、《经济要参》杂志社、人民数字、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智库观中国高质量发展论坛”。我报告的题目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实现路径。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讲话强调五年多来“一带一路”合作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就是“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现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企业、政界、商界、智库的热门话题,“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究竟如何推进呢?我们首先来解读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的期待。讲话中提到了四个要点,即“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和可持续的目标,“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下面围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给大家简单交流四个方面内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机遇、挑战和实现路径。
♦ 关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最近几年,我国有关研究机构作了一些持续的市场跟踪调查,统计分析了2014年到2018年的5年来,海外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一带一路”合作理念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大家看这个数据曲线,以10分为满分标准,最下边绿色的是发达国家支持率曲线,表明发达国家2014年支持率是4.9分,到2017年的时候上升到5.6分,2018年又降到了5.4分,这是为什么呢?这与中美之间去年开始打贸易战有一定的关系,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似乎对“一带一路”不理解和误解又增多了,导致他们的支持率下降。但是,从全球范围总体看, “一带一路”合作蕴含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动力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一带一路”六年来,在“五通”建设和产能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许多亮点。
在政策沟通方面,2019年3月意大利作为G7国家与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备忘录,拓展了与发达国家开展“第三合作”等新领域。截止到2019年6月,中国与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4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在互联互通方面,一大批铁路、公路、航空和油气运输线路联通,提升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便利化水平。其中,我国港口与全球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我国参与34个国家,42个港口的建设经营,海运服务已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的沿海国家。
在贸易畅通方面,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的贸易额2018年已经超过了6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800亿美元。从2013年到2018年与沿线国家贸易增长的曲线比较显示,红线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率,蓝线是非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率,沿线国家与中国贸易增长率明显高于非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增长率。
在资金融通方面,截止到2019年4月底,亚投行共批准18个国家的39个项目,总投资到79.4亿美元。截止2018年底,丝路基金已经签约了19个项目,承诺投资110亿美元,支持的项目涉及总金额达800亿美元,其中,70%的资金投向“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设施项目。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40个沿线国家,165家银行。2018年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投资达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 这是2013到2018年中国对外投资沿线国家的曲线图。
在民心相通方面,截止到2018年4月,我国与103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1290对友好城市,占我国对外友好城市总数的40%以上。我国在“一带一路”94个国家设立了244所孔子学院和242个孔子课堂。我国政府安排7.2亿人民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
在产能合作方面,2018年我国在沿线61个国家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1443.2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额的54.4%,同比增长4.5%。以中哈产能合作为例,已经确定了280亿美元,涉及55个项目的计划清单。我们在沿线国家共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境外合作区82个,累计投资超过300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就业岗位近30万。
♦ 关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如何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新要求呢?“一带一路”要走深走实,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是通过贸易投资、产业合作和工程承包等这样一个组合拳。说到底,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产业如何“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在考察中国产业“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和美国产业“走出去”、日本产业“走出去”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就会发现,美国产业“走出去”的特点是“点对点”,以跨国公司投资盈利为目的,以“科技优势+盈利”为导向。日本产业“走出去”的特点是“以点面结合”,以“资源+低成本”为导向,推动产业合作。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引领下中国的产业合作特点是“点面并举,以面为主”。在产业合作的过程中,中国注重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特别关注东道国的发展需求、关注绿色、关注廉洁和关注民生。中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合作是多目标导向,可以概括为“五个导向”,分别是能力建设导向、绿色导向、廉洁导向、惠民导向和包容性导向。这是美、日、中国产业转移的特点比较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美国、日本与中国的产业转移方式不同,转移渠道不同,产业转移对贸易的投资方式影响也不同。
关于能力建设导向,简单说,就是帮助沿线国家提升自身的能力建设。举个例子,以发达国家美国为例,产业转移的时候以跨国公司投资为重点,到某个国家投资项目盈利之后,三到五年就可能撤回来了。中国是帮助沿线国家修路修桥互联互通,修路修桥是最费钱的,建高速铁路、公路等项目投资回收期比较长,一般为10年到2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一般的发达国家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不会这么做的,中国“一带一路”合作采取政府支持和企业主导的方式,通过我国政府或东道国国家担保等方式,可以让一般商业资本变成“耐心资本”,支持BOT和PPP等合作建设模式,促进互联互通建设。可以说,“耐心资本”的确立将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不但为沿线国家“输血”,还帮助沿线国家提升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如果不以能力建设为导向,像“一带一路”沿线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就可能长期被限定在路桥不通、贸易不畅的状态,进而长期被锁定在“低增长陷阱”之中。发达国家传统的投资模式是不愿意这么做的,中国要这么做,中国的发展希望带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这是中国大国责任的体现。
关于包容性导向,强调共商、共建、共享,也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着办。包容性是开放的、彼此尊重差异的、平等的对话与合作理念,“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规划对接、产业对接,甚至到项目对接,把“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的各种方式落到实处,比如,贸易投资,工程承包,建设境外合作区等。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一带一路”合作是重大机遇。如何理解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呢?站在什么视角和立场来看待大变局呢?一个重要的判断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站在中国发展的视角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我们“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欧债危机以来,已经反复证明了西方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西方国家自身已经难以克服,西方治理模式的缺失或失败,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第二、区域发展动力比较强劲。当前,尽管逆全球化之风比较盛行,但是,从上合组织、东盟等区域组织国家的发展情况看,区域发展的动力依然具有韧性,发展愿望迫切。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已经得到联合国的支持。
第四、“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写进了党章,写进了国家“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一带一路”的倡议已经成为国家的大政方针。“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集体支持和积极响应,互联互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 关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内部问题看,第一、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比如说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测评体系,这个测评体系是对沿线国家合作程度的大排队,还不是一个科学的全面的评估体系。“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内外兼修,陆海统筹,远近结合等功能特点,是解决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系统工程,今后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课题。
第二、如何在经济发展功能上重点落实。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说到底“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经济发展功能,如果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计划实施不了,不能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话,其他功能就更加难以实现。因此,在当前条件下,“一带一路”应该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不能把“一带一路”当成一个框,什么理念都往里装。
第三、如何落实“一带一盟”对接问题。可以说,“一带一盟”对接能否落实是检验“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合作、乃至欧亚地区经济合作效果的重要标志。中国倡议区域发展计划对接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但是,就“一带一盟”对接的具体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俄之间、以及成员国之间的对话与协商。
按照“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一是从“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思路看,主要是四项措施,我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对接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我国与联合国2030年的持续合作;在深化合作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民生改善。二是用“五个导向”,即“能力建设导向、绿色导向、廉洁导向、惠民导向和包容性导向”,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三是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进博会上向世界宣布的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五大措施”。四是讲好“一带一路”中国故事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经过六年的实践来看,通过互联互通建设,有效促进欧亚地区经济贸易发展,促进欧亚地区能源市场一体化,促进人民币从区域化逐步推向国际化,进而在欧亚地区将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合作空间和新的经济秩序,通过区域经济合作进而推动“一带一路”在新的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但是,前景光明,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坚持高标准、惠民、可持续目标。用“五个导向”,即“能力建设导向、绿色导向、廉洁导向、惠民导向和包容性导向”,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