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与外部世界》—庞大鹏
苏联解体后,作为转型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需要重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一个内部进程和外部变化落差日益加大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过程与内部政治秩序的变化互为影响。在最初关键的历史时刻,由于北约东扩、波黑战争、国内政治生态及车臣战争等因素,俄罗斯未能融入西方体系。时至今日,俄罗斯未能实现与外部世界融入与并立之间的平衡。对于俄罗斯而言,构建其内外空间观缺乏一个可以和其现代国家身份相匹配的认知上的他者,而且,由于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与外部世界之间一系列国际关系事件导致双方对彼此认知产生战略互疑,俄罗斯最终走向了孤立主义的倾向。尽管如此,俄罗斯可能受到孤立和走向孤立的最大威胁还是来自自身,来自内部。
2.《“普京主义”析论》—庞大鹏
以时代内容和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为分期,苏联解体24年以来俄罗斯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时期。普京时期的治国理念和举措被统称为 “普京主义”。“普京主义”所呈现出来的观念与制度特点引发了西方与俄罗斯国内关于国家治理和发展道路问题的争论,两者对于 “普京主义”的阐释不尽相同。“普京主义”具有清晰的内在逻辑,与俄罗斯国家特征和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传统一脉相承,其内涵可以概括为政治的控制性、经济的政治性和外交的外延性。究其实质,“普京主义”是普京为了解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转型与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战略调整和适应,它对世界局势和俄罗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3.《普京新时期的俄罗斯:政治稳定与国家治理(2011-2015)》—庞大鹏
本书着重考察了普京新时期俄罗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跟踪研究了普京治理国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举措及其影响,全面系统地分析了2011年国家杜马选举以来俄罗斯的发展进程。普京新时期俄罗斯的政治稳定与国家治理先后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如何把政治稳定与政治现代化结合起来,既能增强政治活力又能确保政治控制;二是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避免经济衰退;三是如何应对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变化以实现大国崛起的欧亚战略。本书对俄罗斯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进行了初步提炼,提出了俄罗斯政治的控制性、俄罗斯经济的政治性、俄罗斯外交的外延性三个命题。
本书有利于我国学者从当代俄罗斯的发展现实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在涉我研究上有的放矢,对我国学者从俄罗斯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借鉴大国治理经验亦有助益。
4.《俄罗斯的政治稳定:社会基础与制度保障》—庞大鹏
第七届国家杜马选举适逢苏联解体二十五周年。“普京主义”、“后克里米亚共识”和“危机源自国外”是俄罗斯第七届国家杜马选举背景的核心要素,可以确保新选举周期的议会和总统选举不会出现大的意外。从深层次看,本次选举折射出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在稳定与发展之间的战略权衡。“统一俄罗斯” 党的议会宪法多数席位既为普京全面规划2018年总统大选前的内外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普京在高民意聚集的前提下面临必须实现快速发展的巨大政治压力。稳定是基础,但真正意义上的长期稳定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
5.《俄罗斯的国家认同:内政外交的联动性》—庞大鹏
普京新时期从内外两个层面对主权的概括与执政前八年提出的“主权民主”思想一脉相承。普京重拾这种解读,其着眼点在于新时期俄罗斯的国家认同问题。全球大转型和国内发展新阶段的定位促使新时期普京首要的战略任务是对国家认同的重新定义和强化。伴随着国家认同内涵的不断清晰,俄罗斯内政与外交呈现完全的联动性。内在联动性体现为国家认同的传导机制。国家特性和国家治理的路径依赖决定了俄罗斯在国家认同问题上主要面临三组关系的挑战: 国家安全利益与社会发展利益关系;经济现代化与权力结构自主性关 系;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控制关系。外部联动性体现为由此形成的国际观及其外溢效应。如何解决国际格局的力量对比与俄罗斯对于自身认识之间的不匹配关系是俄罗斯国家认同长期存在的问题。俄罗斯政治处于世界政治之中,世界政治的新特点会影响俄罗斯国家认同的变化。
6.《世界政治中的俄罗斯》—庞大鹏
俄罗斯与世界政治的关系可以用“互动”与“传导”两个关键词概括。从世界政治的总体历史发展进程、当代世界政治的特征、世界政治新阶段的新特点三个维度可以看到世界政治潮流深刻影响俄罗斯政治的发展变化。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俄罗斯的国家行为也对世界政治的走向留下深刻印记。世界政治在冷战结束以来呈现同一性与多样性的发展态势,而俄罗斯相应地在转型与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自主性、俄罗斯化和聚合性的发展特点。在世界政治的新阶段,世界政治对于俄罗斯发展变化的传导效应明显。民粹主义导致社会性抗议运动兴起,互联网政治影响传统政党政治,人口流动带来的认同危机以及技术革命落后引发治理难题,同样让俄罗斯政治面临挑战。
7.《“俄罗斯心灵”的历程:俄罗斯黑土区社会生活的民族志》 —马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
本书是在中国海外民族志框架下,以俄罗斯黑土区乡村为主要的田野调查点,以中国人类学者的视角考察社会变迁背景下俄罗斯乡村社会秩序和文化秩序的重建。本书是中国学者以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俄罗斯社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创新之作,既是我们基于经验研究认识海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达致文化自觉的一项基础性的研究成果。
8.《当代俄罗斯国家节假日体系——仪式的发明和传统再造》 —马强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8年第6期
20世纪以来俄罗斯的节假日体系的演变表征了俄罗斯政权和社会体制的变迁,以及价值观的嬗变。本文以祖国保卫者日、胜利日和人民团结日这些国家节日为例,剖析这些节日如何呈现新生政权强国主义、爱国主义、社会团结等价值观的。同时,现代的国家节日与宗教仪式和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新仪式的发明是对宗教仪式的征用,新节日的确立是对传统的再造。
东方出版社 2015年
本书是“俄罗斯东欧中亚转型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从俄罗斯政治转型与社会发展的角度,详细梳理了从叶利钦时期到普京时期俄罗斯政治进程与政治制度(包括宪政制度、司法制度、政党制度、议会制度与联邦制度)的演化过程,概括了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从政治转型与社会转型的互动角度,以俄罗斯的宗教、大众传媒、教育、民族政策与公民社会等领域为切入点,分析和探讨了政治转型对俄罗斯社会的影响;以俄罗斯政治精英的演化为视角,分析了政治精英在俄罗斯政治转型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俄罗斯执政集团执政理念演化过程及内容的分析,探讨了俄罗斯政治集团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对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政治转型路径选择的影响;并试图通过对俄罗斯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的背景与内容的分析,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揭示出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特殊性。
10.“简析俄罗斯政治权力体系架构的特点及其挑战”—郝赫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年第6期
俄罗斯强总统制形成了不均衡的权力分布格局。总统超高权威由缺乏有效组织的民众直接赋予,本应作为权力中枢的代议机制缺乏充分的发育而无力对权力体系制衡,国家治理过程中因而易形成利益固化与民粹泛滥的纠缠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