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在京举行的、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五届全球智库峰会,智者云集,智慧激荡。4场平行圆桌会议上,与会者围绕全球发展相关重大议题,坦诚交流、建言献策。峰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国内外智库专家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他们就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全球治理和经济全球化、全球可持续发展等,表达了思考和见解。
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穿越非洲,环连亚欧,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倡议以大气魄和大情怀,缩短着全球地理和心灵的经纬。意大利Easternational智库主席马可·马拉奇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交通和物流建设,给欧洲带来巨大的正面影响。他期待着更加密集的铁路建设在未来联通欧亚大陆,这不仅会对中欧贸易与投资带来极大拉动效应,而且将对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当今全球治理体系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各国亟须以共识为引领,走出观念的雾霭。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西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趋势面前裹足不前,与之对照,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建立越来越广泛的“朋友圈”,已经找到一条助推全世界达成共识的路径。在他看来,“创造共识”正是全球治理的核心议题。
情感的凝聚、观念的认同,正转化为务实的行动。与会者表达了以“一带一路”为平台,深入加强沟通与合作的积极愿望。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洛夫斯基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种新的机制,各参与方与行动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原则、规则以及决策。俄罗斯高度重视跨境与区域合作项目。中俄边境线绵长,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哈萨克斯坦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耶尔詹·萨尔特巴耶夫表示,建立南北、东西向的交通网络,对哈萨克斯坦至关重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年后,他们就结合倡议制定了改善交通系统的战略,这不仅便于和中国等外部市场联系,也有利于哈萨克斯坦参与更多的中国投资项目。
谈全球治理和经济全球化——
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这些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化解?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有效矫正传统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武汉大学战略研究院院长辜胜阻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是新型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抓手,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转型的新旗帜和新道路。辜胜阻用“新”“通”“共”“治”概括新型经济全球化之路。“新”,即经济全球化要有新的基因、新的框架、新的机制。发展中国家将成为打造经济全球化升级版的新主体。“通”是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货畅其流、物尽其用,政策、规则、标准联通,将共同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共”,就是要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治”,是基于当前全球治理机制的僵化和碎片化,对全球治理方案进行的优化调整。
澳大利亚全球基金会秘书长史蒂夫·霍华德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建立新的对话机制,推动全球层面的经济交流,是经济全球化的2.0版本。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发言中表示,加强全球治理、解决全球发展面临的问题,大国领导力应发挥重要作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张宇燕表示,中国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型全球治理平台,加强全球各利益攸关方的协调与沟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在全球治理各种见解的浮云缭乱中,中国主张尤显清拔旷远。
“对自身国际角色与国际责任的清晰认识,将推动中国在全球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丁·雅克表示。
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曾吸引不少拥趸,今日却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日益黯淡。马丁·雅克认为,所谓的“冲突”完全可以预防和化解。在国际交往过程中,一些西方国家常表现出蔑视其他国家与文明的倾向,而中国对其他国家则始终秉持尊重、包容的态度。西方国家要与中国进行坦诚的接触、合作与互动,为形成良性的国际关系付出努力。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对本报记者表示,现有的全球治理平台与机构大多由西方主导,这意味着很多机制、制度和程序的设计有利于西方国家。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尊重其他国家的利益,以务实行动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经济向着平衡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一项来自非洲的民调显示,当地民众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好感度很高,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各国互利共赢上的积极实践。
谈全球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全球绿色发展署署长弗兰克·莱博曼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主张和行动将给推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目前,全球绿色发展署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达成合作,将在全球范围内介绍和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全球绿色发展署的很多成员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对于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需求,全球绿色发展署将积极协调成员国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对接。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永恒的主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勾勒了未来人类社会的图景——人、机、物三者融合,以人为中心实现信息的组织和服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潘教峰表示,未来,我们要以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社会为抓手,塑造人类发展的新形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未来机器间的和谐共融,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美国环保协会总裁戴瑞格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既要以各方共同利益为前提,也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推动各方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各方需要创造性地找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 贾宇 张胜 见习记者 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