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研成果 > 外高加索
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新形--从俄格军事冲突说起
2011年01月04日 来源:《亚非纵横》 2009年第4期 作者:孙壮志 赵会荣
分享到
  [内容提要] 俄格冲突发生近一年来, 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有五大特点: 独联体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区域合作继续向前推进, 但遇到的阻力增大; 能源合作受到广泛的关注, 但竞争更加激烈;地区形势总体上稳定, 但安全领域出现了新的挑战; 大国在欧亚地区的博弈仍在继续。总的来说, 俄格冲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关键词] 俄格冲突 地缘政治 欧亚地区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冲突距今已近一年。尽管冲突后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快转移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 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俄格战争对于欧亚地区[1]国际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它本身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

  近来, 由于北约和俄罗斯先后在高加索举行军事演习, 格鲁吉亚以及欧亚地区形势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受金融危机影响, 大国的对外政策也有所调整。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复杂。

  一、俄格冲突的原因与实质

  俄罗斯对格鲁吉亚采取军事行动, 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有着特殊的历史和国际背景。从历史上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一直没有理顺。格鲁吉亚独立初期曾奉行坚决的反俄政策, 由于国内的混乱和愈演愈烈的民族纷争, 迫使执政的谢瓦尔德纳泽被迫向俄罗斯屈服。格鲁吉亚 1993年10月才加入独联体, 是独联体的最后一名成员。同时格还同意俄罗斯使用本国境内的军事基地, 并向南奥塞梯派出维和人员。谢瓦尔德纳泽奉行亲西方的政策, 与俄罗斯的关系时常出现不和谐因素, 这也是“玫瑰革命” 爆发后, 俄罗斯也促使谢瓦尔德纳泽交出政权的原因。

  令俄罗斯始料未及的是, 萨卡什维利通过“玫瑰革命” 上台后, 更加激进地亲美反俄, 并且积极准备加入北约, 希望在西方的支持下实现国家的统一, 要求俄罗斯军队撤出本国领土, 双方不断出现矛盾和对抗。而美国和欧盟不断加大对格鲁吉亚的援助力度,希望格在西方打破俄罗斯战略空间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借此鼓励独联体内部出现反俄阵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日趋复杂。俄罗斯不仅在政治上向格鲁吉亚施压, 而且动用经济手段, 以阻止萨卡什维利把格鲁吉亚拉入北约。

  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在科索沃独立后加快了脱离格鲁吉亚的步伐。美国的支持、格鲁吉亚军事力量的增长, 使萨卡什维利感觉有望用军事手段解决人口较少的南奥塞梯问题。这恰恰给了俄罗斯一个“ 合理” 的“教训” 格鲁吉亚的机会。

  如果从俄格双边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 俄格冲突无疑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 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的全面和集中爆发, 是冲突双方谋求控制与反控制斗争的结果, 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欧亚地区一些新独立国家(俄罗斯除外) 试图追求独立自主外交、摆脱俄罗斯传统影响、更多更快地融入西方世界的努力。但如果把它放到更广阔的地区乃至全球地缘政治图景中看, 考虑到美俄在这场冲突中所发挥的作用, 那么从本质上说俄格冲突是苏联解体以后欧亚地区呈现所谓地缘政治真空的情况下美俄之间进行地缘政治较量的结果。

  二、俄格冲突后的欧亚地区地缘政治形势

  俄格冲突在欧亚地区引发了不大不小的震动。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断交并宣布退出独联体, 独联体的命运受到考验。冲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在俄格冲突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近一年来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呈现如下特点:第一,独联体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格鲁吉亚、乌克兰继续寻求加入欧盟和北约,两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增多。2009 年5月和6月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在“牛奶贸易”和贷款问题上发生争执, 给双边盟友关系蒙上阴影。一些独联体国家毫不掩饰与西方加强合作的愿望。比如哈萨克斯坦积极落实“ 走向欧洲之路”行动计划, 为2010年接任欧安组织轮值主席国做准备。俄格冲突结束一个月后, 哈萨克斯坦与北约在哈领土上举行了为期10余天的“草原之鹰- 2008”联合军事演习。来自哈萨克斯坦、美国和英国的军人参加演习。演习目的是检查哈萨克斯坦及北约军队联合执行维和任务的水平,提高指挥人员在维和行动中的组织协同能力。土库曼斯坦总统出访韩国, 就合作开发天然气达成新的协议。2008年10月13日,欧盟取消对乌兹别克斯坦制裁, 双方实现“和解”, 乌重新与美国进行军事接触。这些外交活动说明独联体国家的外交并未受到美国与俄罗斯关系恶化的冲击, 积极拓展外 交领域, 避免受大国矛盾和竞争的影响。这也说明俄罗斯在欧亚地区的影响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第二, 区域合作继续向前推进, 但遇到的阻力增大。俄格冲突结束以后, 上合组织峰会、独联体峰会、欧亚经济共同体峰会都在中亚如期举行并取得相应成果, 特别是中亚国家在独联体峰会期间就水资源利用达成了协议, 上合组织签署了对话伙伴国条例,都是标志性的成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压之下, 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决定加快关税联盟的建立, 但成员国利益诉求不一致的问题也更加突出。2008 年10 月16日, 乌兹别克斯坦突然宣布停止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内的活动?, 这是对俄罗斯主导区域合作的一个新打击。乌此举的原因比较复杂, 是多方面考虑的一个结果, 俄罗斯主导的区域合作不能满足乌方的利益, 准备进一步与西方开展合作应该是重要原因。随着经济摩擦的增多, 在水资源问题上得不到邻国的支持, 乌也不愿意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有所付出。2008年12月, 乌总统卡里莫夫没有参加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2009年2月4日,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莫斯科特别峰会决定组建集体快速反应部队, 有明显的针对北约渗透的战略意图。乌在签署相关文件时 添加了补充条件, 只同意在非经常性参与的情况下派遣本国部队参加集体快速反应部队的个别行动。乌还拒绝派代表参加2009年3月27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上合组织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以及4月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外长会议。哈萨克斯坦领导人提出的# 中亚联盟? 构想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难以落实。2009年3 月, 土库曼斯坦退出了中西亚合作组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均未出席在德黑兰举行的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第十次峰会。欧盟出台中亚新战略后, 经济危机使其有些力不从心, 而欧安组织已经成为无足轻重的论坛性 质的机制。日本倡导的# 日本+ 中亚? 机制也悄然收场。欧美西方大国侧重于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合作, 都无意主导新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应该说, 欧亚地区的区域合作中原有的问题没有解决, 在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下又被放大了, 出现了新的难题, 反映出俄罗斯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存在基础不牢的问题。

  第三, 能源合作受到广泛的关注, 但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 大国的能源政策发生变化。俄格冲突后, 俄罗斯掌控独联体能源的战略意图更加明显, 而独联体国家对能源安全也更加重视, 因为冲突直接影响到了巴库- 第比利斯- 杰伊汉石油管道等里海能源# 西线? 运输安全。独联体国家希望进一步实现能源开发多元化的战略与俄罗斯要进一步垄断地区能源输出的政策发生抵触。而西方国家也在积极活动,确保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顺利实施。中亚国家要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特别是在天然气领域与中国、伊朗等进行合作, 争取有利的局面。在能源领域的矛盾非常复杂, 有俄罗斯与西方的争夺, 有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矛盾, 也有中亚国家之间的摩擦, 其中俄罗斯与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在天然气供应上的问题非常突出。

  第四, 地区形势总体上稳定, 但安全领域出现了新的挑战。俄格冲突是以直接的军事冲突表现出来的, 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促使地区国家进一步强化军备, 激化传统安全领域的竞争。如果传统安全因素受到更多关注, 国际社会在中亚地区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共同努力就会减弱, “三股势力”、毒品走私等跨国犯罪活动会得到喘息之机。

  欧亚地区紧迫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社会安全的问题也会受到干扰。俄格冲突后, 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使地区各国都加强自身的安全防卫能力, 俄罗斯和西方的合作变得很困难, 给欧亚地区稳定与发展带来影响。2009年6月10日, 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将同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一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 俄罗斯主动放弃16年来持续努力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 延迟入世计划。俄方的决定显然有不愿屈从西方的意味, 这种史无前例的# 捆绑入世? 方式既给世界贸易组织带来一定难题, 也影响到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入世进程。另外,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贸易争端增多, 在重组国际金融秩序过程中的分歧都给欧亚地区稳定与安全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第五, 大国在欧亚地区的博弈仍在继续。在俄罗斯进一步强化在欧亚地区政治、军事影响的背景之下, 成立独联体快速反应部队, 使之与北约抗衡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2009年2 月初, 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峰会上, 对快速反应部队的组成、统一指挥和部署问题达成共识。这支1.5万人的部队部署在俄罗斯, 除了以前明确的打击恐怖势力和跨国犯罪活动以外, 特别强调了防范外来军事入侵的任务。用梅德韦杰夫的话来说, 部队的水平不在北约部队之下。

  弦外之音就是, 俄罗斯将有能力反击北约在欧亚地区策动的任何颠覆和武装行动。俄罗斯之所以对北约采取强硬的姿态, 主要是北约内部在对俄罗斯政策上分歧较大, 法德等国希望与俄罗斯加强合作, 俄罗斯借此把矛头直接指向美国, 迫使美国后退。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刺激欧盟于2009年5月7日正式启动# 东方伙伴关系? 计划。

  该计划邀请了欧亚地区六国( 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 参加, 欧盟为计划斥资6亿欧元。欧盟此举显然是为了进一步拉近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 避免欧亚地区成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减轻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三、俄格冲突后的格鲁吉亚国内局势

  俄格冲突后, 格鲁吉亚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明显恶化。由于受到战火摧残, 格境内很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经济大幅下滑, 民众生活困难。俄格冲突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预测格鲁吉亚2008年GDP增长率将达到9%, 但事实上仅为4%。而接踵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则使捉襟见肘的格鲁吉亚经济雪上加霜。尽管战争结束, 但格境内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边境地区仍不稳定, 时有冲突发生。战争失败以及由此导致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使萨卡什维利政权遭到反对派的新一轮围攻。萨卡什维利的国内威信和国际形象发生动摇。

  “玫瑰革命” 后, 格鲁吉亚内部政党林立, 政治斗争一直不断。迫于反对派的压力, 2008年1 月5 日, 萨卡什维利提前举 行总统选举并成功获得连任。这之后, 萨卡什维利对政府班子进行了重要调整, 政权内部出现分裂, 他的一些革命盟友相继倒戈,组建自己的政党, 成为反对派。俄格冲突后, 这些反对派借机再次向萨卡什维利发难, 2009年4月组织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示威活动, 逼迫萨卡什维利下台。

  萨卡什维利明确要把格鲁吉亚拉入欧盟和北约, 但前景渺茫。俄格冲突后, 俄格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格鲁吉亚在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对俄要挟, 而俄罗斯则以经济制裁相回应。格鲁吉亚在加入北约的问题上积极寻求美国支持, 2009年1月双方签署战略伙伴关系文件, 美国还向格鲁吉亚提供巨额援助, 目的是扶持欧亚地区“ 颜色革命”的样板和所谓的《 民主灯塔》,保障绕开俄罗斯的里海能源管道安全。同时, 美国表示不打算在格鲁吉亚建立军事基地, 认为萨卡什维利出兵引发与俄罗斯的冲突是卤莽和不理智的。欧盟( 主要是“老欧洲” ) 与美国在格鲁吉亚入约问题上存在分歧。欧盟不愿意因为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发生矛盾, 依旧没有给予格鲁吉亚入盟许诺,但为了促进格鲁吉亚民主化, 启动《东方伙伴关系》 计划安抚格鲁吉亚。2009 年5月至6月, 格鲁吉亚与北约举行军事演习。

  同年6月29日俄罗斯军队在北高加索举行代号为《 高加索- 2009》的大规模战略战役演习。在外部势力的影响下, 格鲁吉亚的未来政局以及南高加索地区地缘政治形势都相当微妙。

  四、俄格冲突后的俄罗斯外交

  俄罗斯在南奥塞梯的重拳出击, 部分地达到了一些战略目的, 对化解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攻势, 争取到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格局相对有利的地位, 但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负面的效应。

  首先是其他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无视邻国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做法更加不满, 对俄罗斯的不信任加深, 俄罗斯主导的地区机制面临更大的困难。欧亚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也将更加困难, 地区安全平衡可能更加脆弱。

  其次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强势崛起更要加紧围堵措施, 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更趋于复杂, 而俄罗斯要建立与防范西方的地缘政治壁垒也很难实现。“ 颜色革命” 后的新一轮地缘政治争夺远远没有结束。种种迹象表明, 俄罗斯与西方的较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继续着。伴随着俄罗斯的国力增长以及独联体国家对国际事务参与程度的扩大, 这种争夺会更趋激烈。俄罗斯丝毫不掩饰其重返世界大国之列的雄心。梅德韦杰夫公开表示: “世界在南奥塞梯冲突发生后改变了。

  俄罗斯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国家。俄罗斯 的能源及金融储备, 已经使得它无形之中成为世界经济乃至国际政治游戏规则不可或缺的制定者之一。” [2]2008年8月, 梅德韦杰夫对外宣布俄外交政策“五项原则”: 尊重国际法基本准则; 单极世界不可接受; 不希望和任何国家对抗; 优先保护本国公民的生命和尊严; 关注本国在友好地区的利益。

  近几年俄罗斯与美欧的关系趋冷,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俄罗斯的强势崛起, 追求全球性大国的地位, 引起了西方的担忧。

  与美俄关系的对抗和竞争性质不同, 俄罗斯和欧盟的关系一直处于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政治关系起伏不定的状态。而随着经济依存度的提高, 欧盟需要俄罗斯的能源, 俄罗斯也需要欧盟的资金和技术, 俄罗斯和欧盟希望能够建立正常的、稳定的伙伴关系。

  欧盟的德国、法国都希望与俄罗斯修好。在这样的情况下, 俄罗斯不会对西方采取直接的敌对行动, 也想利用美欧的矛盾。特别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访俄后, 但双方都会有所克制。

  最后,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恢复正常。格不可能容忍失去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 会继续寻求西方的支持, 与俄罗斯对抗, 在独联体和中东欧地区寻找盟友, 比如与乌克兰、阿塞拜疆、摩尔多瓦、波兰等, 构筑反俄阵线。俄罗斯也会继续使用经济、军事和政治手段向格领导人施压。

  五、俄格冲突与中俄关系及上海合作组织

  俄格冲突对欧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不可能不引起中国的高度关注。2008年8 月9 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态, 希望“ 冲突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 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战事结束后, 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中方表示“了解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的复杂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 基于中方在此类问题上的一贯原则立场, 希望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问题[3]。”( 中国不希望看到冲突进一步扩大, 也不希望看到重新出现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对抗。

  中方做出上述表态, 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近年来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呼吁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 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不愿意看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发生战争, 也不支持国家之间用战争方式解决冲突。其次, 中国不愿意支持其中任何一方而谴责另一方。这既有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由来已久、背景复杂的原因, 也有中方与 俄罗斯、格鲁吉亚都保持着友好关系的原因, 中国更愿意作为一个调解者出现。再次, 中国不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中国始终坚持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可侵犯, 坚决反对民族分离主义。这一方面符合国际法的原则和中国的传统立场, 另一方面, 也与自身的国家利益有关。最后, 中国与俄罗斯是战略协作伙伴。在国际事务中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中国对南高加索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变化, 对俄罗斯营造战略空间的影响表示理解。

  在俄格冲突的问题上, 中国不可能完全支持俄罗斯。除了外交政策基本原则的差异以外, 还有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不是在 各个层次上都是切合的, 双方在一些地区性问题上的看法不完全一致, 在欧亚地区也有着具体利益上的差异。中国尊重欧亚地区新独立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支持它们以独立、平等身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希望欧亚地区能够长期保持和平稳定与繁荣, 为中国自身发展提供有利的周边环境。

  因此, 中国不希望看到南高加索甚至欧亚地区成为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势力范围。同时, 中国了解欧亚地区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密切联系, 理解俄罗斯对于该地区事务的高度关切。同时, 俄罗斯又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伙伴, 开展广泛的合作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考虑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在处理俄格冲突问题上十分谨慎。

  通过与俄方的坦诚沟通, 中国政府的态度得到俄方的理解。中俄关系经历了俄格冲突的考验, 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2008年8月, 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峰会发表的《杜尚别宣言》 指出, “ 本组织成员国欢迎2008年8月12日在莫斯科就解决南奥塞梯冲突通过六点原则, 并支持俄罗斯在促进该地区和平与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俄格冲突使独联体内很多国家都担心俄罗斯外交政策更趋强硬的后果, 参加上合组织的中亚四国也不例外, 它们对俄格冲突的表态隐约显现出它们对于事件本身及对与俄发展关系的复杂心态。不过, 基于俄罗斯在自身外交中的重要份量, 这种担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亚四国的对俄政策。哈外长马拉特塔仁指出, 俄格冲突不会改变哈俄关系。俄罗斯是哈的战略伙伴, 两国关系非常好, 在政治上是正确的。( 由此看出,无论西方如何努力, 哈萨克斯坦坚持把俄罗斯作为第一战略伙伴。未来俄哈之间的合作将继续加强。俄格冲突增加了乌兹别克斯坦对俄罗斯的疑虑, 俄乌关系可能趋于复杂。

  由于经济困难, 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对俄罗斯的需求更多。俄格冲突后俄罗 斯积极加强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对上合组织有一定的影响。但俄罗斯仍然需要上合组织, 特别是希望推进安全合作, 以抗衡北约东扩。对西方和北约俄罗斯也表现出灵活的政策, 2009年3月27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上合组织阿富汗问题特别国际会议, 邀请了北约、欧盟的领导人参加。这另外还表明, 俄罗斯想借重上合组织在促进地区安全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上合组织在俄格冲突问题上的表现证明, 各成员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继续扩大务实合作, 在应对地区性及全球性威胁与挑战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 同时展现了更加开放的姿态, 体现出各成员国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六、结语

  分析俄格冲突以后地区形势变化, 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判断:第一, 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大国竞争的态势也没有出现根本性的逆转, 但竞争从过去以经济领域为主转向军事政治领域,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对该地区国家是不利的, 应该尽可能加以避免。

  第二, 欧亚地区内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会更加突出, 亲俄的政治力量和反俄的政治力量壁垒更加分明, 独联体国家间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而一些经济和安全的难题反而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比如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更加不容易解决, 给地区安全造成的破坏会增大。

  第三, 能源开发具有了更多的地缘政治意义。独联体国家都在寻求能源输出或输入的“多元化”, 能否实现, 进入了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能源输出国和输入国的矛盾因为外部力量的插手而趋于复杂。

  第四, 地区合作需要尽快向前推进。在越来越复杂的形势面前, 地区各国的合作异常重要。内部的问题应该首先由地区内部的国家协商解决, 而不是寻求国际化, 外部力量的介入只会使情况更复杂。

  第五, 俄格冲突不会带来新“冷战”,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依旧是竞争与合作并存, 但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更加困难。

  第六, 俄格冲突再度上演的可能性不大。尽管高加索地区问题很多, 形势紧张,但无论是俄罗斯, 还是格鲁吉亚在目前的情况下开战都不是理智的选择。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俄格冲突的影响被进一步弱化。各国优先考虑的不是国家政治安排, 而是地区经济的稳定, 要共渡难关。多数独联体国家既需要俄罗斯的帮助, 也需要西方国家的支持。由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的相互依存更加紧密, 大国之间围绕经济出路需要加强协调。虽然今后 这种对抗仍难以避免, 但只会在一定限度之内进行。

  (责任编辑 任 久)

[1]本文中的欧亚地区概念指的是前苏联地区。

[2]http: / /w orld peop le com cn /GB /57507 /7791842 h tm .l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网站h ttp: / /www sectsco org /CN /showasp? id= 180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