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研成果 > 学术论文
秉承“条约”精神,开拓新时代中俄务实合作新局面
2021年07月27日 来源:《世界知识》2021年第11期 作者:李中海
分享到

  “条约”签署20年来,中俄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提出,两国相互尊重对方根据本国国情所选择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道路,为双边合作的深化和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两国根据条约精神又确立了“四个相互坚定支持”共识,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和经济合作提质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在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某些国家动辄对他国施以制裁的背景下,国家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相处之道更具特殊意义。中国和俄罗斯是欧亚大陆两个体量最大的国家,两国深化各领域合作,建设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将为欧亚地区各国参与经济大合作、实现经济大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如何理解“条约”精神

  

  “条约”及其所确立的“世代友好、合作共赢”条约精神,树立了国与国之间友好合作的样板。20年来,中俄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正是得益于两国间的真诚合作。

  中俄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首先,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相互尊重这一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尊重对方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和利益关切。其次,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基本政策取向,国家间合作不可能没有矛盾和利益分歧,但只要坚持合作精神,就能解决这些矛盾和分歧,使国家间关系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更为重要的是要破除“心魔”。历史经验证明,国家间合作的障碍大部分来自于观念,而不是具体贸易或投资活动中的物质利益计算。

  

  于变局中开新局

  

  回首过去的20年可以发现,一场深刻的变局正在我们的眼前悄然发生。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虽然美国对世界经济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其在全球产业链和世界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不断下降,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贸易和产业合作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来临、技术创新在全球范围兴起之际,中国不再是旁观者和追赶者,而是站在了新一轮技术创新的潮头,在很多领域甚至成为新技术的引领者。中国经济的振兴和壮大为中俄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是也应认识到,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在短期内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中国出口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强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将是应对西方围堵封锁的有效手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在摆脱了苏联解体初期的转型性衰退后,曾经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期。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证明其以能源原材料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探索符合本国现实的经济发展道路再次成为摆在俄罗斯面前的艰巨任务。从地缘经济的角度看,俄罗斯与德法等欧洲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往来,且其经济重心一直位于乌拉尔山以西地区,“融入欧洲”曾经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但是巨大的文化和政治差异又使其很难与欧洲融合,俄罗斯只能在东西方之间摇摆。2014年俄罗斯将克里米亚纳入其版图,引起西方国家对其恢复“帝国野心”的担忧,西方试图通过经济制裁迫使其改变对外政策,俄罗斯获得西方技术和资金的渠道被切断,其经济再次陷入投资和增长乏力的困境。

  在变局之下,中俄秉持“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精神加强合作成了两国的自然选择,同时这也是两国充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的应有之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俄罗斯同样需要找到一条新的经济振兴之路,“中俄互为发展机遇”已成为两国各界的普遍共识。正如俄罗斯国际问题专家特列宁所说:“俄罗斯再次复兴的一个必要且可能的起点是亚太地区。与中国的关系是关键所在,过去20年两国关系的发展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当中国快速崛起和俄罗斯正在遭受帝国崩溃所带来的混乱无序时,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取得了大幅度改善。一种全新的双边关系范式已经形成,相互尊重和务实合作成为其中的核心元素。”由此可见,开拓两国务实合作新局面,不仅是时势使然,也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逻辑必然。

  

  期待欧亚经济大合作时代的来临

  

  “条约”签订20年来,中俄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济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民众之间的好感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两国合作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中俄两国贸易额和相互投资水平仍有待提高。两国山水相连,自然资源禀赋各异,产业基础各具特色,存在通过双边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合作共赢的天然条件。阻碍中俄两国乃至欧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障碍主要还是来自观念层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欧亚各国要实现富民强国目标,要实现经济大合作、大发展,就要消除相互猜忌,通过真诚合作为各自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首先,中俄两国和欧亚地区各国要扬起“以合作促发展”的大旗,深挖双多边经济合作潜力。国家间经济合作是基于互利共识和具体经贸条件展开的经济活动,不存在“谁吃亏、谁占便宜”的问题。普京总统曾强调指出,俄罗斯需要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强大成功的俄罗斯。当前中俄两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应坚定两国“互为发展机遇”思想,高举“以合作促发展”旗帜,利用彼此的优质资源开展全方位经济合作,使两国尚待挖掘的经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不可否认,一直以来,两国企业对彼此的合作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认识。同时,两国之间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和投资保护主义思想,担心对方国家的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会冲击本国产业,担心对方国家的资本控制本国资源和核心技术。

  其次,要为市场主体赋能,深化经济合作,实现经贸合作提质升级目标。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发展和深化,一刻都离不开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当前经济全球化虽然遭遇逆流,但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革命的浪潮是人为因素难以阻挡的。每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谁最先抓住了发展的契机,谁就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人。要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契机发展壮大自己,首先要为市场主体赋能。国家间经济合作同样如此,要使市场主体获得新的能力:一要消除对市场主体之间合作的限制,使每个市场主体都释放出其应有潜力;二要使市场主体获得新的发展能力,为两国企业深化合作提供制度、技术和资金支持。中俄科技创新年的举办正是为两国企业赋能的有益尝试。2020年和2021年中俄两国首次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年。目前中俄在科技创新年框架下已落实超过1000项计划,充分体现了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巨大潜力。此外,在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中俄贸易已占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20%左右的背景下,两国应在重要装备制造、科技、农业和金融领域探索合作模式,拓展合作空间。

  同样重要的是,中俄两国应共同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的地区和世界经济,促进各国经济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中俄两国建立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双边经贸合作推向更高水平,并不意味着搞封闭式的国家联盟和经济体系,而是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地区和经济合作,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建立范围更广的经济合作空间。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