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研成果 > 学术论文
乌克兰“加盟入约”宪法化之后
2021年10月15日 来源:《环球》杂志2021年第8期 作者:赵会荣
分享到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自独立以来,乌历任领导人都支持融入欧洲,但在加入北约的问题上态度并不一致。

  2013年年底,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关于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立场反复,触发了“广场革命”,并酿成影响深远的乌克兰危机。此后,乌克兰政府开始坚定推行亲西方外交政策,争取加入欧盟与北约。2019年2月,乌克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加盟入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

  至今两年过去了,乌克兰东部局势风云再起。乌克兰“加盟入约”之路,还走得通吗?

 

  民众认可度不高 

 

  2020年12月17日,泽连斯基在驻外机构负责人视频会议上指出,乌克兰在融入欧洲以及欧洲大西洋体系方面进展顺利,在第22届乌克兰—欧盟峰会上双方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乌克兰还成为了北约机会增强伙伴国。

  乌克兰近期的目标是更新与欧盟签署的联系国协定,尽可能融入欧盟内部市场,与欧盟签署工业免签协议,参与“欧洲绿色协议”,签署《开放天空条约》,实现能源市场一体化,融入欧盟统一数字市场,以及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

  对于乌克兰加盟入约的诉求,欧盟和北约持开放和鼓励态度,但从未允诺何时能够给予其成员国身份。

  乌克兰政府加盟入约的努力在民众中的认可度并不高。2020年12月乌克兰“民主倡议”基金会与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联合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受访者从上年的53%降到42%,支持不结盟的受访者从26%上升到34%。乌克兰各地区政治态度的差异依然显著,西部、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支持加入欧盟的受访者分别占72%、51%、36%和24%;支持既不加入欧盟也不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受访者分别占18%、29%、33%和40%。2021年1月22日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民调结果显示,74.3%的受访者认为国家目前正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这与波罗申科执政时期的民调结果差不多,反映出民众对政府存在失望和不满情绪。

  民众的不满并非毫无缘由。从一些关键指标看,乌克兰独立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有限,已落后于周边国家。在欧亚地区12国中,1992年乌克兰GDP排第二位,2019年排第三位,被哈萨克斯坦超越,人均GDP则从第三位下滑至第八位。在这12个国家中,仅乌克兰GDP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出现下降。2010~2018年,乌克兰人类发展指数在欧亚地区11国(不包括土库曼斯坦)中的排名从第四位降到第七位。过去30年,乌克兰人口减少了约1000万,是欧亚地区12国中人口下降最多的国家。如果与相邻的波兰相比,乌克兰经济社会的相对倒退更为显著。例如,近10年乌克兰人均月工资为200~500美元,波兰为1100~1300美元。

 

  “恋爱”到“婚姻”的距离 

 

  是什么造成了乌克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理想呢?

  首先是历史因素。乌克兰历史上不同地域曾被不同的国家统治,导致东西地区的政治诉求存在巨大差异,这不仅影响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也影响到政治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实施。

  其次是苏联解体的突发性,迫使乌克兰同时面临构建民族国家认同、建国、转型与发展等任务。当转型与国家构建同时进行或先于国家构建时,前者对后者形成了解构作用。因为转型一方面带来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增加了形成民族国家认同的难度,另一方面制度的激烈变迁也容易激化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乌克兰历史上没有建立过现代国家,独立后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苏联高度集权的官僚体系、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对于现代民主制度、市场经济和国家治理比较陌生,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基本按照惯性依靠强大的行政系统进行治理,法制观念和执法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一些政治势力在外部支持下打着民主的幌子非法夺取资源和权力,阻碍公平竞争机制的形成,加剧了贫困、腐败和社会失序。而且,国家构建、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政权安全、政治稳定等任务通常优先于发展任务,乌克兰在完成这些优先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影响到后续发展任务的完成。危机或准危机的常态化迫使乌政府或者无暇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或者难以有效实施已制定的战略。国家的危机越频繁,政府政策的持续性越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经济改革的失误导致寡头政治、产业倒退和社会问题。乌克兰虽然在苏联时期拥有较好的工农业基础,但很多产业只是苏联计划经济链条中的一些环节,苏联的崩溃导致乌克兰失去了原有的经济贸易联系和国际市场,很多军事工业难以转向民用工业,而放弃核武器并没有给乌克兰带来丰厚的投资。20世纪90年代乌克兰迷信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推行激进的经济改革,搞大规模私有化,结果催生了寡头阶层。寡头们控制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不愿进行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在吞噬国家资源和财富的同时牺牲了民众的福祉,成为乌克兰发展和治理过程中的顽疾。

  激进的经济改革还导致经济秩序紊乱。除了生产粮食和开采矿产,乌克兰很多产业逐渐萎缩。政府不得不大量从国际金融机构和其他国家贷款,而贷款发放的苛刻条件削弱了乌政治经济的独立性。乌克兰自身的油气资源不足,需要大量从俄罗斯进口。经济依赖贸易,农产品的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39%。在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情况下乌克兰很难推行经济结构改革和经济多元化,经济对原料和外部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固化,脆弱性增加。

  经济改革的失误推动社会分层和分化,大量人口陷入贫困,有的不得不出国务工,由此引发国内市场萎缩、城市化放缓、基础设施荒废、离婚率上升等经济社会问题,而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则为爆发社会冲突埋下种子。

  第四,乌克兰民族的政治文化中有精英主义、崇尚自由、勇猛好斗和寻求外部庇护等特征,而精英热衷于追求个人自由和利益,不愿屈从于某个强权人物,缺乏妥协和合作精神,偏好求援外部获取内政合法性,在民众中支持率普遍不高。这种政治文化容易导致精英内讧,频繁“革命”,政体反复变化,政府治理效率低下,政治稳定性脆弱,从而造成国家的内耗。

  最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给乌克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乌克兰处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地缘政治竞争的最前沿,是双方在欧亚地区争夺的最重要对象。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说,“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美国和欧盟千方百计使乌克兰远离俄罗斯,这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抵制。双方围绕乌克兰的博弈以及对乌内政的深度介入导致乌克兰的发展方向飘忽不定,危机不断,最终在领土完整、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此种情形下,乌克兰寄希望于通过加盟入约获得安全和繁荣,但美欧把乌克兰视作遏制俄罗斯的工具,这种错位的“恋爱”能否迎来幸福的“婚姻”,还需拭目以待。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室主任、研究员)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