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研成果 > 学术论文
2020年俄罗斯东欧中亚形势:特点与趋势
2021年04月26日 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年终形势课题组
分享到

  内容提要:新冠疫情暴发是2020年欧亚地区各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在疫情背景下,各国继续落实其既定议程,俄罗斯顺利完成修宪,政局维持稳定;中东欧和中亚部分国家举行了总统和议会大选;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因选举造成国内政治纷争,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因纳卡问题爆发激烈武装冲突,地区稳定及安全形势令人担忧。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均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抗疫措施,经济社会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问题退居次要地位,维持经济运行,保持社会稳定,为疫后恢复创造条件,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在外交方面,俄罗斯继续发挥其大国外交传统,试图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俄美、俄欧关系,深度参与中东事务,调节欧亚地区纷争,同时继续强化中俄各领域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深化。2021年欧亚地区仍将面临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影响,各国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关键词:俄罗斯 东欧 中亚 政治 经济 外交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年终形势课题组。执笔人:庞大鹏,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坡岭,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柳丰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高歌,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转型和一体化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会荣,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睿思,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高焓迅,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2020年俄罗斯及欧亚地区深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国经济普遍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社会不稳定因素显现,抗疫成为各国共同议题。修改宪法是俄罗斯政治的核心问题,普京政权提前布局,稳步推进,最终使新宪法平稳落地,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同时,欧亚地区危机和警讯不断,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了因选举引发的政治危机,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因纳卡问题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林林总总的突发事件表明,在苏联解体30年之际,欧亚地区可能进入一个新的不稳定的发展时期。

 

  一 2020年的俄罗斯

 

  普京在2020年开年之初作出修改宪法的决定,与其第四次担任总统以来俄罗斯国内形势的特点密切相关。2018年俄罗斯形势稳中有忧,2019年普京积极应对挑战,频频施策,同时酝酿政治改革,最终正式推出了包括宪法改革在内的重大举措,以实现有利于执政阶层的政治目标。

  (一)形势特点

  第一,修宪是2020年俄罗斯国家生活的大事。1月15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修宪。此次修宪是俄罗斯执政阶层充分酝酿和精心设计的政治举措,与普京2018年再次执政以来稳中有忧的国内形势密切相关。普京修宪着眼于俄罗斯“2024问题”的解决。从修宪进程看,立法机构仅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所有法律程序,体现出俄罗斯社会对普京长期执政具有社会共识。此次修宪内容非常丰富,既涉及俄罗斯立法、行政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权限划分,也预示俄罗斯有可能未来在独联体范围内采取重大行动,以实现这一地区的重新一体化。新冠疫情冲击了普京的既定部署,普京战略的前景与世界政治在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体现出明显的共振性。

  第二,修宪加深了俄罗斯内政外交的联动性。外交服务于俄罗斯修宪等内政,与内政的相互影响更加深刻。此次修宪将现任总统任期“清零”等条款,引发西方对俄罗斯民主政治和发展道路的批评;关于禁止割让俄领土的规定,导致包括日本在内的与俄有领土争端的国家的愤怒。俄罗斯外交部门在对外宣传和解释修宪问题时,强硬应对西方的种种指责和压力,展现出捍卫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决心。

  第三,政府重组为修宪铺路。2020年1月15日梅德韦杰夫政府辞职,普京迅速提名原税务局局长米舒斯京为新总理人选,当晚米舒斯京就参加了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主持召开的特别会议,与国家杜马四大党团沟通。1月16日国家杜马紧急召开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总统提名的总理人选。舆论认为,米舒斯京被称为“知识型的强力部门领导者”,强力部门和经济专家的身份兼而有之,既是理想的管理人才,同时也不会打破精英阶层内部的平衡,权力不会被重新格式化【1】。政府重组为修改宪法及相关法律创造了条件,7月宪法修正案最终以77.92%的超高支持率获得通过。

  第四,经济受疫情冲击,出现经济活动停顿和生产生活危机并存局面。在经济深度衰退背景下,失业率提高和居民生活危机是2020年俄罗斯经济面临的最主要冲击和风险,救助企业和失业民众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导致政府债务水平快速提高。与此同时,俄罗斯金融系统表现相对平稳,贸易盈余和资本管制保证了外汇储备的持续上升,卢布贬值和净出口减少没有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债务风险。在全球经济因新冠肺炎疫情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按照经合组织2020年12月1日发布的报告,俄罗斯2020年的经济表现仍属上乘【2】。相对于全球-4%、欧元区-7.5%、日本-5.3%、英国-11.2%、德国-5.5%、美国-3.7%的预期GDP增长率,俄政府认为,俄罗斯2020年预期-3.9%的GDP增长率是可以接受的。

  第五,疫情对国家发展战略产生严重影响。疫情中断了俄罗斯经济从2015年危机中复苏并逐渐加速的势头,对普京2018年“五月总统令”所确立的经济战略造成重大打击。俄罗斯经济在经历了2014~2015年西方制裁和油价暴跌导致的经济危机后,2016年第四季度已表现出复苏态势。从2015年的经济衰退(GDP增速-2.0%)到2016年的稳定(GDP增速0.2%),再到2017年经济增长1.8%,2018年增长2.5%,经济增速逐步提高。尽管由于消费增速和投资增速放缓,2019年全年经济增速回落到1.3%,但在加大国家项目计划执行力度后,实现了经济增速逐渐加速的目标,2019年第一到第四季度,GDP季度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0.5%、0.9%、1.7%和1.9%。

  在2019年12月份的总统国情咨文和面对全国民众的大型记者会上,普京总统宣布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加速经济增长和改善民众生活的规划。但2020年2月下旬开始在俄罗斯加速扩散和传播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俄罗斯经济复苏和增长节奏,中断了经济增长势头。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俄罗斯经济增速为-3.4%,全年预计为-3.9%。2021年经济增速即使实现正增长,也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俄罗斯政府因此不得不重新规划未来的经济增长目标、路径和结构转型方向。

  第六,俄罗斯为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支持,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在疫情向全球蔓延的形势下,俄罗斯组织超过30万公民从国外返回国内。同时,向发生疫情的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医疗物资援助。4月和5月是俄罗斯疫情最严峻的时期,由于医疗物资供应不足,俄外交部门积极与中国协调有关事宜,从中国采购医疗物资,保障了俄防疫物资需求【3】。普京政府积极呼吁国际社会开展国际防疫合作,并与世界卫生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和机制共同推动多边防疫合作。俄罗斯成为世界上首批研发出新冠疫苗的国家之一。

  第七,批驳西方国家对二战问题的错误评价,维护二战胜利成果。2020年是卫国战争胜利和二战结束75周年,6月普京总统专门发表题为《伟大胜利75年:对历史和未来的共同责任》的文章,批驳了西方国家关于苏联与纳粹德国挑起二战的观点,论证了苏联和红军为战胜纳粹所作的重要贡献。6月24日,俄罗斯举行了隆重的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庆祝活动和有多国部队参加的阅兵式,彰显出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宣扬苏联为二战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4】。俄罗斯还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同独联体成员国等国家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第八,与西方关系进一步恶化。2020年美欧对俄罗斯继续实施经济制裁,北约与俄依然在东欧前沿进行军事政治对峙,西方在外交和信息等领域对俄保持压力。俄罗斯与西方围绕白俄罗斯总统选举事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俄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利内“中毒事件”恶化了欧盟及德、法、英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导致欧俄互相追加制裁。特朗普政府不仅增加对俄制裁,而且宣布关闭美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和驻叶卡捷琳堡的总领事馆。

  第九,继续推动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参与处理地区热点问题。在俄罗斯推动下,欧亚经济联盟制定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以促进成员国间的防疫与经贸合作;通过了《2025年前欧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方向》,为联盟继续一体化创造条件;接纳乌兹别克斯坦和古巴为观察员国,开启与伊朗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与此同时,作为欧亚地区大国,俄罗斯积极参与处理地区内的各种危机。在白俄罗斯总统选举事件中,普京政府坚定地支持卢卡申科,防止白陷入政治混乱并倒向西方。在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爆发的军事冲突中,俄罗斯保持中立,促成两国达成停火协议,并将俄维和部队部署到纳卡及周边地区,巩固了俄罗斯在南高加索地区的地位。俄罗斯也密切关注吉尔吉斯斯坦选举事件,维护其在吉利益。

  第十,与亚太国家的合作进一步发展。2020年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发展和深化,其中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两国不仅在防控疫情方面互相援助,而且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双边贸易,贸易额突破1 000亿美元。同时,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东盟及其他亚太国家的合作。在对亚太外交中,只有俄日关系进展缓慢,俄印合作因美国积极拉拢印度加入其“印太战略”而有所松懈。

  (二)发展趋势

  第一,一揽子宪法性法律的修改决定普京进退的细节。新宪法通过后,普京已分三批向国家杜马提交了一揽子宪法性法律的修改法案。这些法案既涉及后续相关法律的常规修改,也涉及根据新宪法而专门制定的新的宪法性法律,如“前总统豁免权法”和“国务委员会法”等。修宪后普京在“2024问题”上将进退自如:往前看任期已经“清零”,理论上可以连选连任至2036年;往后退通过豁免权法已经确保自身及家人的安全。关键在于进退之间的各种可能性安排,这些安排集中在后续一揽子法案的内容与细节上,值得密切关注和研究。

  第二,2021年国家杜马选举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1993年宪法通过以来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已历七届。每次选举前后,俄罗斯政治都会进入一个新的选举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各派政治力量分化组合,既要赢得在国家杜马的有利位置,又要着眼于随后举行的总统大选进行力量布局。2024年普京本届总统任期将结束,俄罗斯最高权力需要稳妥过渡,这是普京的战略性目标。2021年国家杜马选举居于这个政治周期的中间阶段,对于确保普京执政理念的延续与普京体制的稳定具有政治示范效应。即使2024年普京可能离职,也需要在2021年国家杜马选举前后开始建立能够在2024年之后发挥有效政治影响力的机制。稳定性和继承性是普京执政团队对2021年国家杜马选举政治考量的基本原则。

  第三,关注俄罗斯经济战略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在经历了西方制裁和疫情冲击后,俄罗斯对国家宏观经济战略进行了大幅调整。一方面,从3月份开始实施的防疫反危机政策措施,最终演变为7月份确定下来的“经济复苏规划”,并通过7月3日公布的“2030年前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国家项目投资计划,形成了一套中长期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这种战略调整配合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以及随后对国家发展机构的改革与重组,为更有效实施国家项目投资规划创造了体制条件。另一方面,俄罗斯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更加向内转,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经济安全战略依赖更加内向。这方面的政策包括制定和实施更加主动、积极的进口替代等产业扶持政策,提高经济的自主性;制定和实施俄罗斯远东与北极发展战略,寻找经济安全和发展的战略纵深。为落实上述战略,俄罗斯政府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也发生了大转型和大调整,一方面财政政策风格大变,一改过去谨慎、保守的财政政策,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手段支持和刺激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控制住通胀风险的条件下,实施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的历史最低水平,并在数字支付、消费信贷、金融安全和微刺激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货币政策开始兼具促进增长和控制通胀的双重性质。

  第四,鉴于俄罗斯应对经济危机和外部制裁具有丰富经验,可以预见,俄罗斯经济在这次危机过后将能够较快适应新的增长环境。根据俄罗斯最大评级机构ACRA的预测,在充分就业和生产能力得到利用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平均增长率将达到接近1.5%~2.5%的潜在增长率,如果宏观政策合理,将在2022年底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以高于潜在增长率的速度增长。如果2021~2025年外部经济环境改善,投资加速和国家项目得到有效执行,经济增速可能达到或大于2.5%的水平。从中长期来看,困扰俄罗斯经济增长的难题仍将是投资乏力、消费不足及与世界经济分工前沿的合作有限等问题。这些深层次问题将对提高经济增长率造成阻碍。2030年前俄罗斯经济增长率的中轴将徘徊在2%左右的水平上。

  第五,致力于稳定俄美关系,争取延续《俄美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由于俄美两国在国际秩序、地缘政治和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难以化解,未来俄美关系改善的可能性不大。对俄美关系持消极看法、直言俄罗斯是美国最大威胁的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俄美关系改善的前景更加暗淡。在这种形势下,2021年普京政府将致力于同美国就延续《俄美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问题达成一致,以维持国际战略稳定。

  第六,致力于改善俄欧关系,推动完成“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与俄美关系一样,俄罗斯始终期望改善与欧盟之间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双方关系正在日渐疏离。2021年对俄罗斯极为重要的是建成“北溪-2”天然气管道,以提高俄欧经济依存度,为相互关系的改善提供新的动力。

  第七,在俄罗斯与西方新一轮角逐欧亚的形势下,推进欧亚经济一体化,帮助欧亚国家解决国内政治危机和国际冲突。2021年俄罗斯将继续支持欧亚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成员国一道实施欧亚经济联盟规划的一体化项目。普京政府将继续支持卢卡申科政府在不受西方干涉的条件下推进国内政治改革,维护俄罗斯在白俄罗斯的利益,同时维持纳卡地区的停火状态,防范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重开战火。

  第八,继续推行“转向东方”政策,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2021年俄罗斯将继续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将共同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俄罗斯将继续发展与东盟及越南等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更多亚洲国家签订自贸区协议,推动俄罗斯与印度的特惠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在不触及领土争端条件下发展与日本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

  总之,2020年俄罗斯虽然受到疫情和修宪两个重要事件的影响,但国内政治和社会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在外交方面继续主动作为,试图撬动俄美关系,改善俄欧关系,同时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参与解决局部危机和冲突,体现出其大国外交的战略运筹能力;在经济方面提出系列反危机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明显下降,但经济基本面并未受到重大影响,为疫情结束后的经济恢复、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二 2020年的中亚与南高加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带来强烈冲击,如何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并尽快恢复正常秩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严峻考验,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和南高地区国家同样如此。中亚与南高各国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被疫情放大和强化,为地区稳定发展带来了新的威胁。

  (一)中亚形势

  第一,2020年中亚地区形势虽然总体保持稳定,但受新冠疫情、国际经济形势和大国博弈等因素影响出现了三大风险,即政权风险、主权风险和安全风险。2020年中亚地区国家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仍是最高权力的交接与过渡问题。此前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已通过相似模式完成权力交接,为实现真正的权力过渡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哈萨克斯坦将推行政治改革作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力争在延续既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平稳的改革。乌兹别克斯坦则将大规模推行经济改革和改善民生作为巩固政权的重要途径,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塔吉克斯坦举行了议会下院和总统选举,作为中亚国家最后一位仍在执政的第一代领导人,得益于自身绝对的政治影响力,拉赫蒙成功连任。10月吉尔吉斯斯坦举行了议会选举,但选举引发群众骚乱,一度出现政局动荡局面。2021年吉将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并重新进行议会选举。土库曼斯坦总统之子于年初出任国家要职,未来接任总统职务的可能性较大,值得密切关注。

  第二,2020年中亚地区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地区稳定与发展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和风险。一是发展差异性继续扩大。自独立以来,中亚各国根据本国实际和历史传统,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因自然禀赋条件和发展模式存在差异等原因,中亚各国发展一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疫情背景下,经济结构不合理、官僚主义与腐败盛行、行政管理效率低和民生问题突出等顽疾出现恶化趋势,部分国家能够有效管控疫情并继续推进政治经济改革,在面临相同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时,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使各国发展的差异性进一步加大。

  二是政权交接的不确定性增强。独立后,中亚国家普遍因缺乏民主实践和健全的体制保障,权力交接屡次在多地引发动荡。原因主要包括交接班制度存在大量不透明操作、多个权力中心和精英阶层并存、党派间明争暗斗烈度不减、宗族势力为保护自身利益进行权钱交易和暗中操控,特别是地区内潜在的世袭制都是影响中亚地区国家权力交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三是地缘政治复杂性十分突出。中亚国家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当今世界主要利益集团博弈的热点区域。综观年内外交领域的互动发展形势可见,中亚国家仍普遍采取平衡务实的外交政策,力争在大国竞争和对抗的背景下,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进而扩大自身在地区甚至世界上的影响力。但苦于自身综合实力有限,在面对激烈的大国博弈和竞争时,常面对两难境地,由于大国对该地区持续施压,“颜色革命”的风险上升。

  第三,在经济领域,受疫情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中亚地区国家普遍出现衰退。主要表现为: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5】;二是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债务压力陡增【6】;三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受到严重打击,损失惨重,主要体现在能源、制造业和服务业;四是失业导致侨汇收入锐减,居民收入大幅度下滑;五是外部直接投资严重下滑;六是卫生和医疗行业承受巨大压力,长期缺乏科研支持和资金投入的行业发展弊端充分暴露。

  第四,安全问题更加复杂严峻。在国内方面,因疫情引发的社会危机十分突出,如失业、贫困、抢劫、家庭暴力、网络犯罪和公共卫生危机等较为严重。在国际方面,“三股势力”依然是威胁地区安全的主要因素,边界纠纷等传统安全问题加剧。恐怖主义外溢在疫情期间也出现新发展,例如,非法移民和失业人员成为犯罪集团重点招募对象,极端组织运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手段宣扬极端和恐怖主义思想等。

  在疫情时代,中亚地区发展值得重点关注的仍然是安全问题,包括粮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外溢等。除安全问题外,政权的交接与过渡、政治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也是地区发展的焦点问题。在疫情严重影响该地区总体经济形势的情况下,区域一体化发展将被赋予更多的期待。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蔓延,产业链破裂和大面积的失业与贫困问题凸显,如何减轻疫情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尽快摆脱经济衰退危机和改善民生是中亚国家普遍面对的挑战,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执政阶层的工作重点。中亚各国将如何团结多方力量共同应对危机与挑战,继续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等框架下开展互动与合作也值得继续关注。

  (二)南高加索地区形势

  以7月中旬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塔乌兹地区交火为分水岭,2020年南高加索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半年:上半年,三国抗疫措施收效显著,格鲁吉亚实现国内政治和解,地区经济虽遭遇困难但总体稳定。下半年,亚阿之间交战激烈、格议会选举扣人心弦,南高加索成为令人关注的热点地区。

  第一,疫情、战情、选情叠加,对南高加索地区政治经济影响深远。

  一是“防疫模范”沦为重灾区。2020年2~3月,南高地区出现疫情,三国随即实行了积极的防疫政策。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分别在3月16日和21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3月24日阿塞拜疆宣布在全国范围实施隔离政策。三国在出台实施一系列人员限制措施后,疫情形势逐步趋缓,三国陆续放宽了防疫措施。但6~7月阿亚两国新冠确诊病例极速增加,阿塞拜疆日均新增病例500余例,亚美尼亚日均新增700余例,9月格鲁吉亚确诊病例激增至15万余例,成为世界人均新冠确诊病例最高的国家之一【7】。

  二是经济遭受强烈冲击。疫情暴发和国际能源价格大跌,充分暴露出三国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及经济的脆弱性,多家国际金融及评级机构下调了三国的经济增长预期。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阿塞拜疆GDP将萎缩3.0%,亚美尼亚GDP将缩水6.3%,格鲁吉亚GDP将下降6%。与此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多家粮食援助机构表示,“吃饭难”或将成为南高加索地区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8】。

  三是战情、选情相互交织,情况复杂。7月12日,亚阿两军在塔乌兹地区爆发大规模交火。9月27日,阿军对包括被占领土在内的亚美尼亚实际控制地区发动全面进攻,第二次纳卡战争爆发。11月9日,俄亚阿三方签署停战协定。从战争的直接结果看,战争导致亚方近万名士兵伤亡,亚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已开始显现;阿收复了原纳卡自治州以外的所有被占领土,还额外收复了战略要地舒沙,使亚元气大伤。在国内,阿利耶夫的威望空前提高,阿国内政治基本盘继续保持稳定。

  3月8日,在美欧的调解下,格执政党与反对派签署谅解备忘录,就议会选举制度改革达成一致。6月29日,格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议会150个席位中的120个按比例制选出。10月31日格议会大选,执政党“格鲁吉亚梦想”党一举斩获60个议席,超过半数。在第一轮选举后,反对派声称选举舞弊并发起“永久抗议”【9】,要求取消选举结果并重新选举。11月21日,在格第二轮选举中,“格鲁吉亚梦想”党赢得全部17个议席,总席位数达到90个。根据格宪法,议会只要有半数以上议员(76名)出席,即可合法运行和单独执政。

  第二,由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化、国家间关系复杂化,对经济基础较为脆弱的南高地区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疫情暴露三国政治结构的脆弱性。疫情、战情、选情激化三国国内矛盾;7月纳卡冲突后,阿首都巴库爆发自独立以来较为罕见的大游行;11月第二次纳卡战争停战协定签署后,亚外长、防长等政要相继引咎辞职;9月,“颜色革命旗手”萨卡什维利宣布返格,格反对派允诺助力萨重返格政坛。

  二是战争显现地区秩序的无序性。第二次纳卡战争有较为清晰的胜败方,激化了阿亚两国长期存在的民族主义情绪,纳卡问题仍将是影响南高地区稳定与繁荣的重大隐患。从战争爆发的原因看,民族主义情绪和疫情期间的压抑情绪相互叠加,导致国内社会容忍度下降,成为引爆南高地区不稳定因素集中爆发的导火索。以7月纳卡冲突后巴库的示威游行为例,阿政局长期稳定,这种大规模示威极为罕见,示威者由起先的对亚领土声讨转向批评现政府内贪外弱,迫使阿当局根本改变对亚政策【10】。这也成为在外部诸多大国协调下,阿亚双方不能实现真正停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大国政策的前后差异性。在涉及集安成员国的问题上,俄罗斯由之前的强力干预转向柔性劝谈维和,对美国及西方的指责和批评也较之前留有余地;土耳其从幕后走上台前,在对阿予以军事支持的同时,对亚实施预防性打击,防止突袭能源生命线,奠定了土在该地区的持久影响力。美欧等西方国家愈发小心、谨慎。西方国家议员、媒体和社会组织在战争期间大力对亚声援,但官方表态多为谨慎,也未提供亚急需的军事和财政援助;格议会大选后,美驻格使馆和欧洲观选机构在选举出现争议的第一时间承认选举“总体有效”,蓬佩奥访格时也表现出对格执政当局的支持。

  第三,2021年南高三国将迎来独立30周年。在“疫后阵痛期”“政治调整期”“大国博弈加剧期”的“三期”叠加中,地区形势不容乐观,三国或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中蹒跚前行。

  一是疫情、战情、选情使三国政局充满变数。在疫情冲击下,亚国内民众要求帕希尼扬引咎辞职的呼声高涨,帕继续执政面临严峻挑战;格反对派虽处于高度碎片化状态,短期内难以挑战“格鲁吉亚梦想”党的执政地位,但新选举制度也为格执政当局埋下“祸根”,在选票比例与2016年非常接近的情况下,执政党锐减25个议席,反对派增加14个席位,反对派如加速内部整合、美国及西方加大对其援助,格政局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二是纳卡问题摁下“暂停键”。11月9日,各方签署的停战协议尚未解决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也没有对停战之后如何解决纳卡问题作出明确安排。与此同时,阿军的“收复失地”为地区和平谈判解决领土纷争带来诸多消极影响,未来包括南高三国在内的诸多独联体国家是否会将“以军事战争为手段”上升为处理国家间领土争端的重要参考,尚待观察。

  三是地区格局加速重构。第二次纳卡战争之后,土耳其一举成为地区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俄土关系也将在雇佣军安置、能源安全等方面呈现出竞合博弈的复杂态势;美欧等西方国家在疫情期间对三国援助不遗余力,未来将以何种方式介入南高事务有待观察。

  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冲击下,南高加索地区一系列长期冻结、休眠的争端与矛盾重新激化、爆发,地区局势剧烈震荡,新的地区格局加速演变,2021年南高地区也注定不会平静。

 

  三 2020年的中东欧 

 

  自2020年2月底起,中东欧各国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月中旬,斯洛文尼亚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宣布本国疫情结束,随后黑山也宣布疫情结束,中东欧国家疫情得以缓解。然而,自9月以来,欧洲多国疫情反弹,中东欧国家未能幸免。可以说,在20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东欧国家都笼罩在疫情之下,疫情成为考察其年度形势不可或缺的因素。从更长的时段看,自1989年起,中东欧国家开始向西方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转型,同时寻求与西欧实现一体化,转型与一体化作为中东欧国家发展的两大主题,亦是考察其年度形势不能忽视的视角。围绕疫情、转型与欧洲一体化,至少应关注以下事件。

  (一)中东欧多国举行总统和/或议会选举

  2020年中东欧国家举行了多场选举:(1)2020年1月5日,克罗地亚举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11】。代表社会民主党参选的佐兰·米拉诺维奇战胜执政党民主共同体支持的现任总统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当选总统。2月18日,米拉诺维奇宣誓就职。(2)2月29日,斯洛伐克举行议会选举。普通公民与独立个人组织战胜执政党方向—社会民主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3月21日,由“普通公民与独立个人”运动、“我们是家庭”党、自由与团结党、惠民党组成的政府宣誓就职,“普通公民与独立个人”运动主席伊戈尔·马托维奇就任总理。(3)6月21日,塞尔维亚举行议会选举。以执政党前进党为首的联盟“为了我们的孩子”大获全胜。10月28日,前进党领导的政府宣誓就职,阿娜·布尔纳比奇连任总理。(4)6月28日和7月12日,波兰举行总统选举。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支持的候选人、现任总统安杰伊·杜达战胜反对党公民纲领党候选人、华沙市长拉法乌·恰斯科夫斯基获胜连任。8月6日,杜达宣誓就职。(5)7月5日,克罗地亚举行议会选举。执政党民主共同体领导的联盟获胜。7月24日,由民主共同体、人民党、改革者党组成的政府宣誓就职,民主共同体主席安德烈·普连科维奇连任总理。(6)7月15日,北马其顿举行议会选举。执政党社会民主联盟和“贝萨运动”党组成的联盟获胜。8月30日,由社会民主联盟和“贝萨运动”党组成的联盟、阿尔巴尼亚族融合民主联盟、阿尔巴尼亚族民主党组成的政府宣誓就职,社会民主联盟主席佐兰·扎埃夫连任总理。(7)8月30日,黑山举行议会选举。执政党社会主义者民主党和反对党联盟“为了黑山的未来”分列前两位。12月4日,由“为了黑山的未来”“和平是我们的国家”和联合改革运动党组成的政府宣誓就职,“为了黑山的未来”领导人兹德拉夫科·克里沃卡皮奇就任总理。(8)10月11日和25日,立陶宛举行议会选举。反对党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战胜执政党农民与绿色联盟,成为议会第一大党。12月11日,由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自由运动和自由党组成的政府宣誓就职,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推举的无党派人士因格丽达·希莫尼特就任总理。(9)12月6日,罗马尼亚举行议会选举。反对党社会民主党以微弱优势战胜执政党国家自由党。12月23日,由国家自由党、拯救罗马尼亚联盟党—自由统一和团结党联盟、匈牙利族民主联盟组成的政府宣誓就职,国家自由党的瓦西里-弗洛林·克楚就任总理。

  除克罗地亚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和斯洛伐克议会选举外,其他几场选举都是在疫情下进行的,疫情对选举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一些国家的选举时间发生变动。因疫情暴发,塞尔维亚和北马其顿分别将原定于4月的选举推迟到6月和7月,克罗地亚则因担心秋冬季疫情反弹将议会选举时间从年底提前到7月。波兰法律与公正党不顾疫情坚持按原计划在5月10日进行总统选举,引发国内政治斗争和欧盟的反对。直到5月6日,法律与公正党才与其执政伙伴协议党就推迟总统选举时间达成一致。其次,多数国家的投票率走低。塞尔维亚议会选举的投票率是数十年来最低的一次【12】。克罗地亚、北马其顿、立陶宛和罗马尼亚议会选举的投票率与上次选举相比也有显著下降。

  从政治转型的视角看,最大的变化发生在斯洛伐克和黑山。斯洛伐克“普通公民与独立个人”运动的上台结束了方向—社会民主党8年的执政,黑山反对党联盟的上台更是终结了社会主义者民主党长达30年的执政,在黑山首次实现政权易位。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选举并未打破原有的政治格局。近年来中东欧政治的两个突出特征——新党迅速上位、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政党力量增强也在选举中得以延续。前者表明中东欧国家的政党体制还不够稳定,后者则在某种程度上与整个欧洲的政治动向一致。

  (二)中东欧国家普遍陷入经济衰退

  疫情给中东欧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打击。为防止疫情扩散,中东欧国家大都采取了禁足、宵禁、封国等措施。经贸往来和物资供应的阻断令经济活动基本停滞,尤其对高度依赖欧洲市场的中东欧国家来说,供应链和现金流中断、外部需求下降导致汽车制造业、旅游业等受到很大冲击。为减轻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各国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救助和刺激计划,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和资金补贴,推迟企业偿还债务,减轻企业和个人税收负担,保留和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工资并给因疫情停工和失业人员发放补贴,下调基准利率,扩大银行资本的流动性等。但经济下滑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2020年中东欧国家在多年经济增长之后,不同程度地出现经济衰退。预计自2021年起,随着疫情的缓解,经济将恢复正增长。至于从经济转型的视角看,疫情是否对中东欧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还有待较长时间的观察。

  (三)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前行

  2020年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匈牙利和波兰与欧盟发生分歧。

  3月底,匈牙利议会通过《冠状病毒防控法》,在紧急状态下扩大政府权力;波兰法律与公正党向议会提交以通讯投票的方式进行总统选举的法案,坚持不推迟选举。匈牙利和波兰的做法遭到欧盟批评,欧洲议会呼吁欧盟理事会就匈牙利和波兰违反《欧盟条约》第7条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听证。欧盟还有意将财政预算和复苏基金与匈牙利和波兰的法治状况挂钩,匈牙利和波兰则声称要对欧盟财政预算和复苏基金行使否决权。直到12月欧盟峰会上,包括匈牙利和波兰在内的欧盟27国才同意由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拟定的有关法治条件的妥协方案。

  第二,克罗地亚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2020年上半年,克罗地亚首次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克罗地亚为轮值期间确定的议题是“充满挑战的世界中一个强大的欧洲”,计划以四个支柱为基础:一个不断发展的欧洲;一个相互连接的欧洲;一个受到保护的欧洲和一个有影响力的欧洲【13】。疫情暴发后,克罗地亚将保护欧洲公民安全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在欧洲采取封闭措施后,克罗地亚举行了60多次视频会议,包括6次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保证了欧盟理事会的正常运作【14】。克罗地亚还积极推动欧盟开启阿尔巴尼亚和北马其顿的入盟谈判。

  第三,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加入欧洲汇率机制。

  7月,欧元区19个成员国财政部长和欧洲央行官员投票批准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加入欧洲汇率机制,成为欧元区候补成员国。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朝加入欧元区迈出一大步,最早可在2023年加入欧元区。

  第四,西巴尔干国家入盟取得有限进展。

  3月,在欧盟多次推迟与阿尔巴尼亚和北马其顿的入盟谈判后,欧盟总务理事会决定开启与阿尔巴尼亚和北马其顿的入盟谈判。5月,欧盟—西巴尔干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欧盟再次重申对西巴尔干欧洲前景的明确支持,并给西巴尔干提供抗疫支持【15】。6月,黑山开启第八章节有关竞争政策的入盟谈判,至此,谈判的33个章节全部开启。7月,与阿尔巴尼亚和北马其顿的谈判框架草案提交给欧盟各成员国。11月,西巴尔干—柏林进程首脑会议召开,推动西巴尔干国家建立共同区域市场,并在绿色和数字化转型、气候变化、抗疫合作等领域采取行动【16】。

  疫情对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匈牙利和波兰与欧盟的分歧围绕应对疫情的举措展开。克罗地亚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欧洲公民安全,并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保证了疫情之下欧盟理事会的正常运作。从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看,上述事件延续了近年来的态势。匈牙利和波兰与欧盟的紧张关系已有时日,只不过之前主要表现在有关欧盟价值观和难民问题的冲突上,而说到底,有关匈牙利扩大政府权力、波兰总统选举时间以及欧盟财政预算和复苏基金与成员国法治状况挂钩的争议也是源于对欧盟价值观的不同看法。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一直寻求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区。西巴尔干国家也一直寻求加入欧盟。可见,疫情的暴发只是为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提供了新的着力点,而非它的转折点。中东欧国家既融入欧洲一体化又与欧盟发生争议,仍是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的常态。

  从近期的疫情和长期的转型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考察2020年中东欧国家形势,可以看出,疫情最大的影响体现在经济上,中东欧国家全部出现经济负增长。相比之下,至少到目前为止,疫情对中东欧转型与欧洲一体化的影响还停留在表面,转型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轨迹基本没有变动。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疫情的深远影响,毕竟,中东欧疫情仍未结束,其后果尚未充分显现。疫情还将对中东欧国家产生哪些影响、中东欧转型与欧洲一体化又将发生哪些变化,仍需密切跟踪。

 

  四 2020年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 

 

  2020年白俄罗斯总统选举引发政治危机。8月9日白俄罗斯举行第六届总统选举,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卢卡申科以80.1%的得票率成功连任,结果引发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抗议示威活动持续数月,当局与反对派处于对峙相持状态。卢卡申科宣布将征求民意修改宪法,在新宪法通过后举行新一轮选举,而他本人将不再参选。

  2020年摩尔多瓦举行总统选举,亲西方候选人胜选。11月1日摩尔多瓦举行总统选举,这是自2016年摩宪法法院决定恢复全民投票选举总统制度以后举行的第二次总统选举。亲西方的前总理马娅·桑杜在第二轮选举中以57.75%的得票率战胜亲俄的现任总统多东,成为摩尔多瓦史上首位女总统。桑杜胜选后提出将寻求让俄罗斯军队从本国领土上全部撤离。

  2020年乌克兰举行地方选举,泽连斯基总统领导的人民公仆党失败。10月25日乌克兰举行地方选举,仅36.8%的选民参加投票,创历史新低,证明民众对政府有失望情绪。泽连斯基领导的人民公仆党仅赢得17.42%的职位和14.84%的议席,不如该党在2019年议会选举中的表现。

  (一)形势特点

  第一,在疫情迅猛发展下,三国政治稳定性下降。

  截至12月20日乌克兰累计确诊病例超过95万,确诊病例数量在欧亚地区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白俄罗斯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7万,摩尔多瓦超过9万。在此背景下,白俄罗斯业已存在的政治与社会分歧持续扩大,体系内政治力量与体系外政治力量间的对立情绪不断上升,导致大选后爆发政治危机,政局动荡的风险大幅增加。

  乌克兰虽然短期内不大可能发生动荡,但形势不如上年。泽连斯基于2019年5月担任总统,总体延续了前任的内外政策。泽连斯基领导人民公仆党赢得议会选举后大幅更新了政府机构和成员。在他的倡议下,乌克兰议会通过了取消议员豁免权和弹劾总统的法律。他还通过法案禁止将国有化银行资产归还前所有者。泽连斯基更换总理、邀请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担任政府公职、提议解散宪法法院,波罗申科虽被起诉但未受到审判以及其在西部地区影响力上升等情况表明,泽连斯基未能理顺权力体系内部关系,寡头、反对派和地方精英对泽连斯基改革形成掣肘。由于泽连斯基在顿巴斯冲突、腐败、就业等方面未实现竞选承诺,其支持率下滑,未来面临的挑战可能增加。

  摩尔多瓦政治分歧和社会分化依旧。议会内部主要政党社会主义者党、行动和团结党以及自由民主党的实力相对均衡,彼此之间斗争激烈。自从寡头普拉霍尼克离开摩尔多瓦后,自由民主党发生分裂,其影响力下降。摩尔多瓦政坛逐渐呈现两极格局,亲俄总统多东领导的社会主义者党受到亲西方的前总理桑杜领导的行动和团结党的严峻挑战,最终在大选中失利。

  第二,经济衰退程度加深。

  疫情给乌克兰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前9个月乌克兰工业生产下降9%。前10个月,乌克兰国家预算赤字达1122亿格里夫纳【17】,债务违约的风险增加。乌克兰经贸农业部预测,2020年的GDP将下降5%【18】。为了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泽连斯基签署农业土地流转法案,自2021年7月起乌克兰部分农业土地可以进行市场交易。政府制定2020年加速经济恢复的行动计划,共690条,包括推动与欧盟实施工业免签、更新联系国协定、在“欧洲之路”政府框架下推出30多部欧洲一体化法规、研究成立IT业自由经济区、成立出口促进机构等。乌克兰议会还通过了预算修正法、银行业监管法、赌博业务合法化等法案,启动了大规模私有化计划。12月17日议会通过泽连斯基提出的关于对大型投资项目进行国家支持的法案。为保障能源安全,乌克兰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天然气运输合同。

  前9个月白俄罗斯GDP下降1.3%。白俄罗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俄罗斯、欧盟、乌克兰的经济衰退以及俄罗斯的财政支持减少对白俄罗斯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的经贸和军事技术合作因为乌克兰3月底宣布加入欧盟针对白俄罗斯的制裁以及乌白关系恶化而大幅下降,并导致白俄罗斯通向欧洲的出口通道受阻;二是受疫情影响,国际市场对白俄罗斯钾肥、有色金属、石化产品等主要出口商品的需求降低,导致白出口贸易额急剧萎缩;三是白俄罗斯国内休闲、旅游、食品、运输物流等产业部门停摆,工业企业活跃度急剧下降。俄罗斯对白俄罗斯出口油气价格上升,供应量缩减,重创白炼油业以及与油气密切相关的工业门类;四是白俄罗斯偿还外债压力巨大,白俄罗斯卢布持续贬值,金融形势不稳导致外资吸引力下降,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第三,三国的外交政策呈现分化趋势。

  白俄罗斯总统选举前俄白之间因油气价格分歧、联盟国家框架下的一体化、“雇佣兵事件”以及两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上的态度和措施差异等一系列问题而变得更加复杂,并进而导致两国间的信任危机。但大选后俄罗斯出手相助将卢卡申科政府从岌岌可危的状态中挽救出来,促使白俄罗斯调整了左右平衡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

  加入欧盟和北约依然是乌克兰外交的既定方针。泽连斯基在2020年国情咨文中强调欧盟、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土耳其是乌克兰的合作伙伴。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没有改善,但也没有如波罗申科时期因信息战而紧张。乌克兰发布国家安全战略,继续把俄罗斯定义为侵略国,呼吁对俄制裁,双方在顿巴斯冲突问题上分歧严重。乌克兰与美欧的关系不断加强。6月11日美国国会批准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对乌安全援助计划,乌方利用援助资金购买美国巡逻艇等先进军事装备,美国还帮助乌方培训武装部队。次日北约宣布乌克兰成为北约“能力增强计划”新成员,乌克兰为融入北约将实施安全领域的五项基本法律,国防部将致力于使武装部队适应北约标准。摩尔多瓦亲西方领导人桑杜的上台将推动摩尔多瓦加强与欧盟及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与俄罗斯的摩擦将增多。

  (二)发展趋势

  白俄罗斯事态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短期内政局变化可能有两种前景:一是卢卡申科采取缓慢推进政治改革、分化反对派等策略,勉强完成本届任期,但政权根基受损,抗议不断。无论是否提前举行总统选举,俄白都将合作确保政权的有序交接和白俄罗斯的稳定。当前这种前景的可能性较大;二是白当局决策出现失误,强力部门反水,卢卡申科任期未满被迫下台,其间有可能出现暴力甚至灾难性事件。这种前景的可能性目前看不大。未来可以确定的是:经济下行难以避免;政治改革已提上日程;外交回摆俄罗斯,俄白关系将加强,双方将继续推进深度一体化。俄方立即全面接管白方军事经济企业的可能性不大,但会朝着此目标努力。此次危机使乌克兰危机后白俄罗斯恢复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努力付诸东流,西方国家未来还可能增加对白制裁。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立陶宛和波兰的关系将进一步恶化。

  2021年正逢乌克兰独立30周年以及中乌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为此泽连斯基政府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并借此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以及提升政府的威望。根据宪法规定,下一次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将在2024年举行。不过,由于经济社会形势恶化,泽连斯基政府缺乏足够的资金改善现状,人民公仆党存在分裂的风险,议会选举可能提前举行。乌克兰央行预测2020年经济缩减6%,未来几年将恢复4%的增长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乌克兰GDP将下降7.2%。乌克兰将继续加强与欧盟的一体化以及与北约的伙伴关系。顿巴斯冲突短期内将继续维持低烈度冲突的冻结状态。中国与乌克兰将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双方将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并研究签署合作路线图。

  摩尔多瓦政治分裂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亲西方政党的影响力可能不断上升,亲俄派的影响可能走弱,这将推动摩尔多瓦与西方关系的加强,甚至完全转向追求与欧盟一体化。摩尔多瓦与俄罗斯的分歧和矛盾将增多,其中德涅斯特河左岸问题首当其冲。2023年摩尔多瓦将举行议会选举,也可能提前举行。

  2020年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发全球性危机,包括俄罗斯及欧亚地区在内的各国人员往来按下了“暂停键”,世界经济增长挂上了“倒车挡”,人类发展面临空前风险挑战,国际形势进入动荡变革期。2021年俄罗斯及欧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依然面临抗击疫情与经济衰退的双重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更加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持续推动欧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全面合作,巩固和增强地区稳定与合作的良好势头,这不仅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应有之义,更是欧亚地区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

 

注释

【1】Александр Баунов,Транзит на опережение.Почему Путин спешит с переустройством власти,16 января 2020 года,https://carnegie.ru/commentary/80818

【2】OECD Economic outlook December 2020,https://www.oecd-ilibrary.org/sites/39a88ab1-en/index.html?itemId=/content/publication/39a88ab1-en

【3】《俄罗斯驻华大使:中国疫苗在俄临床试验结果“非常好”》,京报网,2020-12-30,https://news.bjd.com.cn/2020/12/30/39261t100.html

【4】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75 лет Великой Победы:общая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 перед историей и будущим,19 июня 2020 года,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3527.

【5】《IMF预计全年中东及中亚地区经济萎缩4.1%》,http://kz.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010/20201003011670.shtml

【6】《截至2020年9月30日吉尔吉斯斯坦外债余额为41.71亿美元》,http://kg.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011/20201103017901.shtml

【7】Закавказье в борьбе с вирусом,РИТМ Евразии.https://www.ritmeurasia.org/news-2020-03-22-zakavkaze-v-borbe-s-virusom-48075

【8】Протесты в Грузии:митинги переросли в столкновения со спецназом - подробная трансляция.https://sputnik-georgia.ru/politics/20201108/249961176/Gruzinskaya-oppozitsiya-vyshla-na-ulitsy-mitingi-v-Tbilisi-i-Batumi-translyatsiya.html

【9】Если грузоперевозок не будет:прод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Армении под угрозой? https://ru.armenias putnik.am/economy/20200316/22405993/Esli-gruzoperevozok-ne-budet-prodbezopasnost-Armenii-pod-ugrozoy.html

【10】В Баку прошел митинг в поддержку азербайджанской армии.https://ria.ru/20200715/1574362887.html

【11】第一轮投票于2019年12月22日举行。

【12】除受疫情影响外,反对派的抵制也是导致低投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Country Report Serbia,December 2020”,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20.

【13】“Croatia takes over EU presidency”.https://emerging-europe.com/news/croatia-announces-priorities-for-eu-presidency/

【14】“Croatia’s Council of EU presidency coming to an end”.https://www.croatiaweek.com/croatias-council-of-eu-presidency-coming-to-an-end/

【15】“Zagreb Declaration,6 May 2020”.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media/43776/zagreb-declaration-en-06052020.pdf

【16】“Sofia Summit Conclusions:Western Balkans Leaders remain dedicated to regional cooperation”.https://europeanwesternbalkans.com/2020/11/10/sofia-summit-conclusions-western-balkans-leaders-remain-dedicated-to-regional-cooperation/

【17】《今年前10个月乌克兰国家预算赤字1122亿格里夫纳》,http://ua.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011/20201103018793.shtml

【18】《德意志银行预测2020年乌克兰GDP下降5.5%》,http://ua.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012/20201203022645.shtml

 

Situation of Russia,Eastern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in 2020: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Research Group of Institute of Russian,East European & Central Asian Studie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bstract: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is both a prominent problem and a severe challenge Eurasian countries facing in 2020. In the context of the epidemic, these countries continue to implement their established schedules. Russia smooth completed th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and maintained its political stability; som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eld presidential and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domestic political disputes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elections in Belarus and Kyrgyzstan; fierce armed conflicts broken out between Armenia and Azerbaijan over the Nagorno-Karabakh dispute,and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situation in these areas is worrying.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epidemic,all these countries have taken different anti-epidemic measures, which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Economic growth and restructuring have been less important. Maintaining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creating conditions for post-epidemic recovery have become the primary tasks of economic policies in various countries. Russia continues its traditional great power diplomacy,trying to stabilize and improve its relations with US,Europe,deeply participating in the Middle East affairs,adjusting the disputes within Eurasia,continuing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various fields with China,deepening 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peration. In 2021,Eurasian area will still face the dual impacts of COVID-19 epidemic and recession,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se countries deserve our attention.

Keyword:Russia; East Europe;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y; Diplomacy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