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罗斯以对外用兵的强硬方式重返世界大国行列,发出了挑战单极世界的强烈信号。大国关系可能更加错综复杂,各大国的地位可能发生新的变动,中国的地位可能更加主动。俄美间冷和平的局面形成,俄美冷战尚不至于发生。俄罗斯以世界大国姿态挑战由西方国家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所确立的一系列国际法基本准则则发生动摇,冷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也受到新的冲击。独联体的未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在前苏联绝大部分地区的主导地位有望重新确立,但是似难避免传统势力范围局部坍塌。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反东扩的较量可能更趋激烈,并且可能牵动从外高加索到中亚的广大地区。美欧建设绕过俄罗斯的能源走廊计划遭遇巨大挑战。俄罗斯加强对环里海油气资源的控制可能得手。环里海油气西输不畅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
关键词:俄格冲突 大国关系 国际秩序 能源博弈
发生在高加索山地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军事冲突,波及地域不广,持续时间仅为5天,但是其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却十分深远。越境打击格鲁吉亚,是新俄罗斯立国以来首次对外用兵,首次以武力方式解决与邻国的争端,首次对敢于背俄西靠的独联体国家祭起"军事大棒",首次以军事行动反击以美国为首北约的战略遏制。此次事件具有极强的标志性:标志着俄罗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挤压进逼由忍耐转向反攻;标志着俄罗斯被动接受西方游戏规则的时代真正结束;标志着俄罗斯收复传统势力范围、重新确立在前苏联地区主导地位行动的真正展开;标志着俄罗斯的崛起进入一个更?quot;张扬"的新阶段。俄格军事冲突无疑是2008年国际关系中一件极具地缘战略影响的重大事件。有人将其与1989年柏林墙倒塌相提并论,甚至认为其影响不亚于"9.11事件"。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称,"8月8日后整个世界都发生了改变"。这些说法并非全无道理。
一、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俄罗斯以对外用兵的强硬方式重返世界大国行列,发出了挑战单极世界的强烈信号。大国关系可能更加错综复杂,各大国的地位可能发生新的变动,中国的地位可能更加主动。俄美间冷和平的局面形成,俄美冷战尚不至发生。
俄美可能走向短兵相接的冷和平局面,但不会形成原有意义的新冷战。俄美极小可能继续保持友好相处的幻想。俄美两国领导人虽口头上都表示"避免对抗",但可以预计,俄美正进入冲突多发期,互为主要战略对手的局面加速形成。两国间的外交战、舆论战、国际法律战可能更趋激烈,不排除军备竞赛再起的可能性。美国可能加大支持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力度,在俄的周边制造更多的混乱,甚至可能把反导系统部署到与俄接壤的外高加索,形成俄美短兵相接的局面。由于美国在俄格冲突发生后保护"盟友"不力,可能使俄罗斯更感美国霸权衰落,因而其对美姿态可能更趋强硬,美攻俄守的格局可能因此发生某种变化,即俄美战略利益相悖,双方缺少妥协的空间,尤其在维护前苏联势力范围、维护发展模式自主选择上,俄罗斯必将坚持不退让的姿态,美国也不会承认俄罗斯对前苏联地区的主导权,不会容忍一个"独裁专制"而又敢于对美叫阵的大国快速崛起,不会平等待俄,俄美间以"关系全面冷淡、不时局部对抗"为特征的冷和平局面已经形成。
但是断言"新冷战时代已经到来"尚缺少必要依据。其一,目前不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以及欧洲大国,都缺少进行冷战的能力和意志。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刚刚恢复到苏联解体时的规模和水平,军事实力至多相当于前苏联武装力量的70%,没有力量也没有意志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展开新的冷战。美国虽然仍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是被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朗核问题和国内经济问题等麻烦捆住了手脚,也缺少与俄罗斯进行冷战的能力和意志。欧洲国家特别是"老欧洲"大国存在不同于美国的战略利益,而且缺少与俄罗斯对抗的资本,因此不愿甚至害怕出现新的冷战。其二,冷战有特定内涵,不可牵强地给目前的俄美对抗贴上"冷战"的标签。发生在上世纪后半期的两大阵营冷战具有一系列典型特征:一是集团对抗。在世界由单极向多极过渡的新时期,虽然坚持冷战思维的北约集团仍在,并且不断扩大"责任"范围,但是俄罗斯没有条件拉起一个足以与北约相对抗的军事集团。二是全面对抗。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日益增多,需要共同应对。虽然俄罗斯与美国在相当多领域的战略利益严重相悖,但是共同利益仍然存在,特别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三是意识形态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确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坚持以意识形态决定国家亲疏,并且强力向他国输出其价值观。但是,俄罗斯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国际号召力的意识形态,更缺少组织起一个可以与西方意识形态相抗衡的阵营的必要条件。四是零和博弈。与全球化时代到来有关,世界各国互有所求的趋势不断增强。俄美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反恐、核不扩散等领域仍然存在相互合作的需求,俄欧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较高。特别是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美欧更离不开俄罗斯的配合,俄罗斯也不愿看到"塔利班"卷土重来。双方目前的博弈对抗与冷战时期"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零和"对抗有着极大的不同。
俄欧关系可能进入新的复杂局面。俄欧地缘政治利益的非同一性因为此次冲突而进一步凸显,欧洲国家特别是"新欧洲"对俄罗斯威胁的警惕性可能进一步增高,"老欧洲"对俄采取温和政策的做法可能受到"新欧洲"的更大牵制,欧美既联手制俄又因新老欧洲的意见分歧和美欧利益的差别而受牵制。俄罗斯建设"统一欧洲大厦"的前景更加渺茫。俄罗斯将不得不重新定位国家的地缘战略属性,做"独一无二"的欧亚大国、兼收欧洲与亚洲两利的主张可能占据上风。与此同时,俄欧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双方都不愿看到欧洲再次成为新冷战的前沿和高加索成为"第二个巴尔干"。俄欧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度较高,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成为其难以克服的软肋。因此,此次事件中欧洲对俄罗斯的批评调门较低,基本上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俄罗斯也给欧洲大国留足了面子,力图拉欧抗美。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即使美国对欧洲施加更大压力,"老欧洲"与俄罗斯也会保持积极接触政策。
欧美关系可能更加错综复杂。俄格冲突使欧美在应对俄罗斯挑战上共同利益增大、联手行动可能增多。但是欧洲内部分歧严重,难以一致对俄。有些欧洲大国有不同于美国的切身利益:对美国借部署反导系统和北约东扩分化欧洲、迟滞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谋取欧洲防务主导地位的企图存有警惕;不愿被拴上美国的战车,导致欧盟防务独立进程发生根本性逆转;不愿欧盟内部裂痕扩大、一体化进程遭到破坏;不愿刺激俄罗斯动用"能源武器",引发欧洲难以承受的经济危机。因此,大西洋两岸的防务关系虽然可能有所拉近,但是在对俄战略上的分歧可能扩大,相互猜疑、相互保留可能增多,采取联合军事行动的能力有限。在此情况下"老欧洲"有可能在俄美对抗中发挥一定缓冲器的作用。
中国的地位可能更加改善。俄罗斯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强势反击具有深刻的反霸背景,将使反霸力量受到鼓舞、得到聚集,有利于恢复国际战略平衡。俄美关系恶化,不仅可能分散我所面临的霸权压力,而且可能推高俄罗斯及美国发展对华关系的需求。俄走向西方受阻,势必更加重视东方。面对来自俄罗斯的战略挑战,美国遏制大国崛起的重点可能出现调整,俄罗斯可能成为美国的主要遏制目标,其对华施压的能力可能受到新的牵制,客观上将改善中国的安全环境与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延续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中国运筹对美、对俄关系的难度将会明显增大。
二、对现行国际秩序的冲击
俄罗斯以世界大国姿态挑战由西方国家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所确立的一系列国际法基本准则发生动摇,冷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也受到新的冲击。
首先,俄罗斯出兵惩罚格鲁吉亚,使"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国际法基本准则再次遭到破坏。美欧鼓吹新干涉主义、策动科索沃独立等等无视国际法的行径,给俄罗斯采取类似行动以"法理依据",俄此次出兵即是接过了美欧"人道主义干涉"、"强制和平"之类的口号,复制"科索沃模式"。在俄罗斯看来,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关系同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关系完全一样,美欧可以对南联盟动武,俄罗斯也有权对格鲁吉亚用兵,科索沃可以脱离塞尔维亚,南、阿也有权脱离格鲁吉亚。美欧因此而失去谴责俄罗斯的国际法理依据和道德制高点。以"制止人道主义灾难"为由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事件接连发生,今后要制止大国新干涉主义行为将更加困难。
其次,俄罗斯承认格鲁吉亚两地区独立,使"不得分裂主权国家"的国际法准则再次受到冲击。美欧分裂南联盟、俄罗斯分裂格鲁吉亚,本质上都是外部势力分裂主权国家。大国分裂主权国家的行为得不到阻止,可能刺激中小国家内部出现新的民族分裂浪潮,世界多国防范民族分裂的斗争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如何处理"维护主权国家领土完整"与"尊重民族自决权"的关系,可能在国际社会引起更大的争议。俄罗斯通过对格鲁吉亚动武提出了一个所有独联体国家都必须严肃对待的大问题,即以原苏联内部行政边界作为国界的法理充足性问题。尤其对乌克兰更是严重警告:与俄罗斯对抗将面临被肢解的命运。
其三。俄罗斯效法美国采取单边行动,使联合国权威再次遭到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自恃一超独大、为所欲为,频频绕过联合国采取单边主义行动,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即是典型事例。现在俄罗斯也步美国的后尘,未经联合国授权、未与其他大国磋商,即对格鲁吉亚采取单边军事行动。联合国安理会在处理国际安全问题上的核心地位再次遭到无视,大国单边主义行为可能更加难以制止,维护联合国权威的任务可能更加艰巨。俄格冲突还是对联合国维和体制的挑战,给以维和名义对他国动武提供了先例。
其四,小国行为引发大国对抗,国际秩序可能更多地被小国撬动。美国虽然以巨大投入武装格鲁吉亚,并且不断怂恿格鲁吉亚挑衅俄罗斯,但是并不想现在就与俄罗斯兵戎相见。萨卡什维利冒险动武,并且造成"人道主义灾?quot;,并非美国所乐见。萨卡什维利维护国家统一的意愿虽然无可指责,但是忘记了其在大国博弈棋盘上的仆从角色,忘记了"小卒子必须服从老帅的利益与意志"的"硬道理",今后的大国对抗可能更多地因小国的冒险行为而引发。
三、对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格局的影响
独联体的未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在前苏联绝大部分地区的主导地位有望重新确立,但是似难避免传统势力范围局部坍塌。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反东扩的较量可能更趋激烈,并且可能牵动从外高到中亚的广大地区。
独联体的分化重组难以避免。独联体作为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文明离婚"的保障机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独联体的渗透,俄罗斯的强势崛起势必引起独联体国家外交战略的调整。部分害怕"俄罗斯帝国"复活的独联体国家可能加紧投向北约,部分对俄依赖较深的独联体国家可能不得不进一步向俄靠拢,部分独联体国家内部也可能出现分化、分裂。独联体被"冷冻"的冲突可能再起,独联体国家间的边界冲突可能加剧。高加索地区可能出现新的民族分裂浪潮,并且可能影响到中亚地区的稳定。独联体重组势在必然,独联体机制即使能够继续保持也将改变原来的模样。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局部坍塌难以避免,俄罗斯的南部边境甚至俄联邦的北高加索地区将更不安宁。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势必强化其武装力量的现代化建设,以更大的投入经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并且对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寄予更大期待。
北约东扩与反东扩的争斗可能更趋激烈。北约东扩与反东扩是俄格冲突的核心背景。北约能否越过外高,关系到俄与北约的重大地缘战略利益。美国无论如何要将北约前沿推进到独联体地区,俄罗斯无论如何要将北约东扩阻止在独联体以外,双方在此问题上的较量将是长期的。该地区很可能成为北约东扩与反东扩的前沿,黑海也可能成为大国对抗的热点。欧亚大陆结合部出现新的乱源,其影响可能波及中东和中亚广大地域。
四、环里海大国能源博弈态势可能发生变化
美欧建设绕过俄罗斯的能源走廊的计划遭遇巨大挑战。俄罗斯加强对环里海油气资源的控制可能得手。环里海油气西输不畅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
俄格冲突有着深刻的大国能源博弈背景。美欧推动北约东扩、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策动"颜色革命",企图之一就是要打通里海油气绕过俄罗斯输往欧洲的走廊,加强对环里海国家能源资源和外输管网的"双控制",从而削弱俄罗斯的能源强势地位。失去环里海油气资源的支撑,俄罗斯将难以实现成为"能源超级大国"的战略目标,尽管依靠本国资源仍然可以保住"能源大?quot;的地位。
俄罗斯与美欧围绕外高能源走廊的争斗可能加剧。外高加索地区是环里海油气外输的重要过境地,更是美欧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博弈必争之地。如果北约东扩被阻止在外高以远,或者外高地区陷入战乱,则环里海油气西流必将受阻,欧洲、美国支持的多个绕过俄罗斯通往欧洲的油气管道项目将遥遥无期。可以预料,美欧必将加大打通外高加索能源走廊的努力,俄罗斯必将采取多种措施予以阻断,双方在此问题上的争斗可能更趋激烈。
俄罗斯与美欧在外高的能源博弈影响到中国的能源利益。俄罗斯与美欧围绕外高能源走廊的争夺,不仅关系到俄罗斯与美欧的重大利益,而且关系到上合组织的能源合作,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利益。阻断外高加索能源走廊不仅对俄罗斯有利,而且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环里海油气西输渠道不畅,地区能源资源国必然更加重视利用俄罗斯的管道系统,更加重视开辟中国油气市场。俄罗斯与欧洲关系陷入困境,必然加紧修建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的能源外交地位有可能较前主动,上合组织的能源合作也可能出现新的前景。
*王海运,中国驻俄罗斯前国防武官,少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主要从事俄罗斯、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安全战略和外交战略研究,以及能源外交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