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度百科
简介
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也叫做“九评”,指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的9篇编辑部文章,同时也是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发表的第9篇文章的副标题。背景
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议结束时,突然在夜里作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题为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随后又在1957年11月又抛出了《关于和平过渡的意见提纲》。中国共产党在1960年有针对性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兄弟党会议上的声明》、《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对苏共中央通知书的答复信中关于解决分歧、达到团结的五项建议》。1963年在中苏两党会谈期间,苏共中央于7月14日公开发表了《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信中就中苏分歧、斯大林评价、南斯拉夫问题以及民族解放运动、战争与和平、和平共处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等问题全面地对中共的观点进行批判,以造成更大的声势,对中共施加压力。从1963年9月到1964年7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了9篇编辑部文章,同苏共展开大论战。文章篇目及发表时间
这些文章是:
一、苏共领导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载于一九六三年九月六日人民日报)
⒈ 苏共领导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
⒉ 分歧是从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始的
⒊ 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引起的严重恶果
⒋ 一九五七年兄弟党莫斯科会议
⒌ 苏共领导修正主义的发展
⒍ 苏共领导对中共的突然袭击
⒎ 一九六○年兄弟党会议上两条路线的斗争
⒏ 苏共领导修正主义的系统化
⒐ 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逆流
⒑ 附件一:关于和平过渡问题的意见提纲(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日)
⒒ 附件二:中国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兄弟党会谈上的声明(一九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⒓ 附件三:中共中央对苏共中央通知书的答复信中关于解决分歧、达到团结的五项建议(一九六○年九月十日)
二、关于斯大林问题��二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载于一九六三年九月十三日人民日报)
三、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三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载于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
⒈ 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⒉ 南斯拉夫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⒊ 资本主义在南斯拉夫农村的泛滥
⒋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蜕化为资本主义经济
⒌ 美帝国主义的附庸
⒍ 美帝国主义的反革命别动队
⒎ 从无产阶级专政蜕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⒏ 中共对南斯拉夫问题的原则立场
⒐ 简短的结语
四、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四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载于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
⒈ 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
⒉ 取消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任务
⒊ 取消被压迫民族革命的药方
⒋ 反对民族解放战争
⒌ 当代世界矛盾集中的地区
⒍ 歪曲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领导权思想
⒎ 民族主义和蜕化的道路
⒏ 社会沙文主义的一个典型
⒐ 驳“种族论”和“黄祸论”
五、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载于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人民日报)
⒈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
⒉ 历史的教训
⒊ 最大的骗局
⒋ 关于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可能性问题
⒌ 是斗争还是投降
⒍ 保卫和平的道路和导致战争的道路
六、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六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载于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人民日报)
⒈ 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
⒉ 列宁和斯大林的和平共处政策
⒊ 中国坚持列宁的和平共处政策
⒋ 苏共领导的所谓“和平共处”总路线
⒌ 三个原则性的分歧
⒍ 苏共领导的“和平共处”总路线适应美帝国主义的需要
⒎ 苏美合作是苏共领导的“和平共处”总路线的灵魂
⒏ 劝告苏共领导几句话
七、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七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载于一九六四年二月四日人民日报)
⒈ 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
⒉ 历史的回顾
⒊ 经验和教训
⒋ 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
⒌ 驳所谓“反苏”
⒍ 驳所谓“争夺领导权”
⒎ 驳所谓“抗拒多数的意志”、“破坏国际纪律”
⒏ 驳所谓“支持兄弟党的反党集团”
⒐ 目前的公开论战
⒑ 维护和加强团结的道路
八、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八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载于一九六四年三月三十一日人民日报)
⒈ 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
⒊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
⒋ 我们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斗争
⒌ 诡辩改变不了历史
⒍ 谎言掩盖不了现实
⒎ 驳所谓“议会道路”
⒏ 驳所谓“反对左倾机会主义”
⒐ 两条路线,两种结果
⒑ 从白劳德、铁托到赫鲁晓夫
⒒ 我们的希望
九、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载于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人民日报)
⒈ 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
⒉ 社会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专政
⒊ 苏联存在着敌对阶级和阶级斗争
⒋ 苏联的特权阶层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
⒌ 驳所谓“全民国家”
⒍ 驳所谓“全民党”
⒎ 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
⒏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教训
附注
在‘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中,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五项条件。‘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教训’一节写道: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够充当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呢?
他们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不是像赫鲁晓夫那样的挂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招牌的修正主义者。
他们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而不是像赫鲁晓夫那样,在国内为一小撮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利益服务,在国际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利益服务。
他们必须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但是,要特别警惕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
他们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必须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必须养成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而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专横跋扈,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不讲道理,实行个人独裁。
他们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而绝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文过饰非,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应当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挑选和培养接班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尤其是文革中)常常引用的那段语录,也是在这一节公开发表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实保证,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不然的话,让地、富、反、坏、牛鬼蛇神一齐跑了出来,而我们的干部则不闻不问,有许多人甚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被敌人腐蚀侵袭,分化瓦解,拉出去,打进来,许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被敌人软硬兼施,照此办理,那就不要很多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