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克罗地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克罗地亚和欧洲共同体(欧盟)之间最初的联系始于南联邦时期。1970年,欧共体同南斯拉夫签订了贸易协定,给予南斯拉夫最惠国待遇,建立欧共体—南斯拉夫联合委员会。1971年,欧共体同南斯拉夫签订了第二个贸易协定,向南提供了更多的关税减免和降低进口关税。1980年南斯拉夫同欧共体签订新的合作协定,给予南斯拉夫更多的优惠,并且扩大了双方合作的范围。由于克罗地亚与欧盟没有直接的契约关系,克罗地亚作为南斯拉夫的一个成员共和国参加了南联邦和欧共体的1980年合作协议,因此事实上同欧共体已有一些联系。
在1991年南斯拉夫的分裂进程中,为了制止冲突和找到解决持续危机的办法,欧共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克罗地亚实现了独立,但其境内塞族同时在克宁宣布成立“克拉伊纳塞族自治区”,该区包括了达尔马提亚、里耶卡和斯拉沃尼亚的几乎所有塞族聚居区,约有1.39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40万,其中88%为塞族人,7%为克族人,5%为其他民族。从面积上来说,克拉伊纳占克罗地亚领土总面积的1/4;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克宁位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通往其出海口斯普利特的铁路与公路的交通线上。克罗地亚自亚得里亚海至萨格勒布的输油管道也自克宁经过。所以说克罗地亚的领土并未实现完全的统一。1995年5月和8月,克罗地亚政府发动了名为“闪电”和“风暴”的武装行动,出动10多万兵力,迅速“收复”了克拉伊纳主控区。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垮台,95%的克罗地亚领土被解放。
由于战争的关系,1996年以前克罗地亚同欧盟的关系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然而,同一时期,其他中东欧国家已大踏步地向欧盟靠拢。鉴于中东欧国家希望密切同欧盟联系的愿望日益迫切,过去双方的合作协定显然已不合时宜,为了规范相互间的关系,欧共体同部分中东欧国家签订了“欧洲协定”,给予这些中东欧国家以联系国地位,作为对他们政治和经济转轨的支持。“欧洲协定”取代了原有的东西欧贸易协定,鼓励欧共体同中东欧国家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克罗地亚也非常希望签订类似的双边协定,但事与愿违,
除了签订合作协定外,欧共体还启动了多项旨在帮助中东欧国家政治和经济转轨的援助计划,“法尔计划”(PHARE)[1]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法尔计划”的援助范围不仅涵盖整个中东欧地区,还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尽管如此,克罗地亚仍是极少数几个在20世纪90年代未能从这一基金中受益的国家之一。尽管克罗地亚方面做了精心的准备,和欧盟专家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并和欧洲委员会签署了备忘录,最终却没有执行。当克罗地亚和欧盟就签订合作协定进行了几轮谈判,只剩下协定附录中的商品目录问题时,由于克罗地亚采取了“闪电”和“风暴”军事行动,欧盟部长委员会
结果克罗地亚只在
在收复克拉伊纳,基本实现领土统一后,克罗地亚1996年正式提出,在进一步与美国加强“友好和伙伴关系”、促进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友好关系的同时,把回归中欧文明和经济圈、参加欧洲-大西洋一体化作为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任务”,正式把融入欧洲经济安全一体化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但克罗地亚的呼声并未得到欧盟的积极回应,欧盟又以克罗地亚的民主化、尊重人权、以及少数民族权利、法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由,拒绝向克罗地亚提供援助,以及发展全面的关系。克罗地亚人则认为这是欧盟对他们发动收复克拉伊纳的战争不满,而对克罗地亚作出的惩罚。
1999年对于克罗地亚及整个巴尔干地区(尤其是西巴尔干地区)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独掌克罗地亚权力10年之久的图季曼总统逝世,2000年1月克罗地亚举行议会选举,中左翼亲欧洲的六党联盟赢得了胜利。同年2月梅西奇当选为国家总统,这一系列政治事件被欧美大国视为“打开了克罗地亚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着克罗地亚历史新的里程碑,无论是在内政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尤其是同欧盟的关系方面。新政府的主要纲领之一就是深化同欧盟的关系,从而使克罗地亚逐步回归欧洲大家庭,在解决一系列重要政治问题,如尊重人权和少数民族权利、媒体民主化、完全遵守代顿协议和埃尔杜特协议、同前南国际法庭合作、改善同邻国关系等方面取得了快速而重要的进展。克罗地亚政府在2000—2004年工作计划中强调,稳定与联系协议是加入欧盟最重要的一步,执行稳定与联系协议是满足欧盟全权成员国标准的保证。
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对该地区所有国家的经济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战争刚刚结束,经济重建就成了这些国家急迫而又艰难的任务。和平与稳定要求经济复苏,而经济复苏的前提是和平与稳定。欧盟此时也认识到,东南欧稳定与否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有直接关系,因而认为有必要制定一个一揽子计划,综合解决东南欧地区的稳定(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欧盟于1999年5月决定,在1997年欧盟通过的“地区立场”文件的基础上,通过与西巴尔干5国(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马其顿和塞黑)签订稳定和联系协议,与这些国家建立一种协议关系和帮助恢复该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协议将与5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分别谈判和签订,采取所谓量体裁衣立场。该协议是欧盟专门为稳定与联系进程国家制订的新型协议,它包括欧盟同现在的候选国所签协定,即欧洲协定的一切要素,如总的原则、政治对话、商品、服务、工人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立法协调、司法和内务合作、政治合作、财政合作等。除了上述方面,稳定与联系协议还提到了政治稳定方面,特别是地区合作这一部分。稳定涉及到稳定与联系进程国家局势的进一步正常化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的发展。通过签订稳定与联系协议,克罗地亚成为欧盟的联系国,同时确定了其潜在候选国的地位。协议还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联系的过程完全取决于各国自身接受欧洲标准的能力、实现地区稳定和履行联系国义务而定。
欧盟把克罗地亚并入西巴尔干5国的做法,受到了某些克罗地亚媒体的猛烈批评,把一个刚刚遭受过战争,遭受了人民和物质财产的巨大损失的克罗地亚和曾经侵略过他们的国家归在一起,舆论反应非常强烈,感到好象是在把克罗地亚推向巴尔干。从克罗地亚宣布独立的那天起,克官方政策就尽力试图表现出克罗地亚坚决地离开了南斯拉夫,以割断和巴尔干的一切联系,其目标是欧洲。克罗地亚当局认为,稳定和联系协议是欧盟为这些国家实现与欧盟一体化提供帮助的第一个文件,也是加入欧盟的前提条件,其特殊性在于公约针对每个国家的特殊需要个别协调,反映了个别的解决方法和每个国家同欧盟的关系。但克仍然强调,克的命运不能与这些国家相联系,特别是南联盟(塞黑)。
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与协调之后于
稳定与联系协议的签订在克罗地亚与欧盟之间第一次建立起了条约关系,同时是克罗地亚与欧盟关系的法律基础,也是克罗地亚朝着与欧盟建立制度化关系的第一步。签订了这一个协议,意味着克罗地亚确定了其作为欧盟潜在候选国的身份。签订稳定与联系协议不仅仅在于协调克罗地亚与欧盟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它通过提高各国家机构的效力来理顺克罗地亚国内的种种关系,而且有助于进行经济和制度的全面改革。该协议必须得到如下各方的批准:克罗地亚议会、欧洲议会及其所有成员国议会。批准过程持续两年。目前,所有国家的批准程序都已结束:克罗地亚议会(
在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的同时,克罗地亚还与欧盟签订了关于贸易及其相关问题的临时协议。协议于
希腊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立即宣布西巴尔干是欧盟政策中的主要优先点,提出要对该地区国家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由于战争,克罗地亚在加入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落后于其他转轨国家十来年,为了迎头赶上,克罗地亚必须比这些候选国进步更快。克罗地亚于
欧盟公共事务和对外关系部长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