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美术
左娅 来源:《克罗地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 2010年04月19日

载《克罗地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建筑 克罗地亚的文化受西欧文化影响较大,在建筑艺术和风格上最为明显。在沿海地区从伊斯特拉到杜布罗夫尼克,接受邻国意大利的艺术模式。罗马式艺术在这里根深蒂固,局部地区一直延续到16世纪。912世纪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达尔马提亚建造了不少石头砌成的教堂,约300座之多。其中15座保存完好,也有的在19911995年战争期间被完全摧毁。最杰出的代表是公元8世纪建于尼恩的罗马式礼拜堂,曾在1887年被英国建筑师托马斯格雷厄姆称为“最小的基督教堂”。另一座享誉欧洲的罗马式建筑是建于9世纪的扎达尔大教堂。罗马人建造的普拉圆形竞技场和奥古斯都神殿、斯普利特的戴克里先皇宫、索林附近9公里长的地下排水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12世纪末出现了罗马式的宗教和世俗建筑物,最古老的城堡拱门,市政厅大厦和许多教堂(扎达尔的圣斯托希亚教堂和圣克尔舍万教堂、特洛吉尔大礼拜堂、1667年地震时破坏了的旧杜布罗夫尼克大礼拜堂)基本上都属于这种艺术风格的三堂厅式建筑,此外,还有单堂厅式的建筑(在姆列特的圣玛利亚教堂)或者八角形建筑(在罗维尼的圣特洛伊察教堂)。这类教堂还建有钟楼,单独建的或者是与教堂连在一起的。这些建筑呈现出不规则的特点:倾斜的墙壁、单数的顶角、不统一的房柱,一开始,人们认为这是由于克罗地亚缺乏建筑技巧的缘故,但后来科学研究表明,古代克罗地亚人这么做有其特定的含义。人们发现在这种教堂内放置一盆水,最后一束阳光照到这盆水上的日子每年都是固定的一天,而这一天这是这所教堂代表的圣徒的生日,所以克罗地亚修建的这种教堂是一个时钟、一个日历,这种古建筑在欧洲是十分独特的。至今在克罗地亚的沿海地区还有约100座保存完好的古教堂。

13世纪起,方济各会和多米尼查派僧团开始修建自己的寺院,修道士们大多要求单堂厅教堂,并增添哥特式艺术成分。位于克罗地亚萨格勒布的圣马克天主教堂始建于13世纪,是一座哥特式建筑,线条垂直、尖顶拱券,使人产生腾空飞向天国之幻。历史嬗变,教堂已被数次翻修。其内部雕刻精美、图形各异。本地的工匠们在这些教堂旁还修建了具有晚期罗马式艺术风格的回廊。贝尼克大教堂和斯普利特的石雕则属晚期哥特式艺术风格。14世纪起,随着威尼斯影响的增加,也传来了哥特式的艺术风格,并且运用到那种原来非常单调的墙壁表面装饰上,出现了体现威尼斯建筑艺术的三角形、正方形的正门。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的修道士们在克罗地亚修建了大量哥特式教堂。宽敞明亮的窗户和玲珑剔透的雕刻,使人们不再沉溺于罗马式艺术形式之中。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是希贝尼克、特洛吉尔和科尔丘拉的三座大礼拜堂。最初的建筑师想增添一些哥特式的成分,但未能建成,经过后来的建筑师们的手所建成的这三座大礼拜堂,具有文艺复兴时代最显著的特点。1518世纪,克罗地亚进入了文艺复兴时代,沿海地区的艺术中心之一是杜布罗夫尼克,而在内地由于土耳其人的入侵,后来又遭到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建筑并未得到很大的发展。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克罗地亚沿海城市开始修建城墙和城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杜布罗夫尼克古城。杜布罗夫尼克城墙由一座正方形哥特式城堡和围绕四周的文艺复兴式壁垒组成,耗时数十年方得以建成,是建筑史上一个奇迹。杜布罗夫尼克城墙内的海关办公室和贵族宫(14351460)号称是克罗地亚文艺复兴时代最美丽的建筑。另一座著名的文艺复兴建筑是希贝尼克教堂(14311536)。以上两座建筑物的设计者都是尤拉伊.达尔马基涅茨(Juraj Dalmatinac14001473),他在建造圆形屋顶时,用八角形柱间墙把圆形屋顶连接到正方形的地基上。他也是一位雕塑家,他在希贝尼克的教堂东正面上方雕刻了一系列尺寸很大的人物头像,有男女青年人、老人等72个真人大小的头像。

面对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风格,哥特式风格逐渐地从沿海城市消失。17世纪起,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影响下兴起了巴洛克风格。著名的巴洛克建筑物有:杜布洛夫尼克的巴洛克教堂和萨格勒布的圣叶卡特林娜教堂(16201632),后者被视为“最东部的欧洲式教堂”。

19世纪萨格勒布成为克罗地亚文化和政治中心,同时也汇聚了大量优秀的艺术家,巴日托尔·费尔宾盖尔(Bartol Felbinger, 17851871)是其中之一。他在萨格勒布修建了许多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房屋宫殿,其中耶拉契奇皇宫最为著名。马克西米尔是萨格勒布最大最美的公园,园内古典主义和彼德麦式样的花园建筑随处可见。马克西米尔建于18世纪末,完工于1843年,森林、草地、人工湖使马克西米尔成为园林浪漫主义的典范。

19世纪一样,萨格勒布在20世纪仍是克罗地亚建筑艺术成就的一面镜子。与此同时,费尔宾盖尔引领了克罗地亚19世纪建筑艺术潮流,维克托·科瓦契奇(1874~1924年)则是20世纪建筑业的领袖,萨格勒布的圣布拉热伊教堂是他的杰作。他的建筑风格具有新古典主义的倾向,形式多变,圣布拉热伊教堂具有威尼斯拜占庭特点,而弗兰克宫又有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特点。

雕塑  雕塑是作为建筑艺术的组成部分而发展起来的。中世纪时期的各种教堂、寺院的建筑装饰成分显示了雕塑艺术之美。在教堂的祭坛、圣匣、门、窗、柱头和房檐上都雕有丰富多彩的花纹、其中的图案有编织花纹、动物图像,也有宗教内容的圣像和克罗地亚王公的名字。最宏伟的文物是萨格勒布的圣马尔科大教堂的南门,门上刻有哥特式的圣徒人物雕像。另外斯普利特大教堂的两扇刻有28块精致木雕的大门和特罗吉尔大教堂正门的浮雕也堪称中世纪雕塑艺术的典范,具有早期哥特式艺术元素,描绘了圣经和神话传说中的场景。伊·杜克诺维奇和弗·拉乌尔纳是当时克罗地亚杰出的雕塑大师。14世纪萨格勒布出现了大量的哥特式雕塑作品,主要出自一位葡萄牙大师之手。希蒙·博格普里玛茨(Šimun Bogoprimac)雕刻的黄金石棺是中世纪金制品的杰作。从15世纪到18世纪许多克罗地亚艺术家到国外工作,并且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建筑师卢齐扬·乌拉良宁(Lucijan Vranjanin, 14201479)、雕塑家弗拉尼奥·乌拉良宁(Franjo Vranjanin, 14201502)、画家尤拉伊·楚里诺维奇(Juraj Čulinović, 14351504)、尤里耶·克洛维奇(Julije Klović, 14981578)、安德里亚·梅杜里奇(Andrija Medulić, 15001563)和费得日科·班科维奇(Federiko Benković, 16771753)。与此同时,许多国外优秀的艺术家在克罗地亚工作,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工艺技巧,并且留下了大量珍贵作品,促进了克罗地亚雕塑艺术的发展。

19世纪克罗地亚发展了世俗艺术,出现了古典派、浪漫派和现实主义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流派相继传入克罗地亚。各流派的艺术家把西方流派的艺术手法与本民族的特点相结合,批判君主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现象,表现人民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伊万·梅什特罗维奇Ivan Meštrovič,188311962)是20世纪克罗地亚最为著名的雕塑家。他从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的艺术中吸取滋养,创造出独特的雕塑风格。当他青年时就已享誉世界。他的作品富于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民族英雄主义的气概。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圣维多夫节群雕》,再现了科索沃战役的英雄场面。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后,他又创作了《寓言群雕》,纪念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结束。这一纪念碑树立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特拉齐亚广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毁。其他代表作有:斯普利特的格尔古尔·宁斯基主教纪念碑、贝尔格莱德卡莱梅戈丹的感谢法国纪念碑、什特罗斯马耶尔主教纪念碑、贝尔格莱德附近阿瓦拉山上的无名英雄纪念碑。同时期其他杰出的雕塑家还有:布拉尼斯拉夫·德什科维奇(Branislav Dešković, 18831939)、杜伊莫·班尼奇(Dujmo Penić, 18901946)、弗拉奈·科尔什尼奇(Frane Kršinić, 18971982),当代的著名雕塑家有:布兰科·茹日奇(Branko Ružić, 19191997)、斯坦科·亚恩契奇(Stanko Jančić, 1932)、玛丽娅·乌耶维奇(Marija Ujević, 193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当时的雕塑家提高了丰富的素材。为了纪念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在克罗地亚各地修建了许多综合性纪念碑、英雄人物塑像和群像等。弗·拉达乌什是这一时期克罗地亚雕塑家的代表。

绘画  克罗地亚的绘画艺术同样具有悠久的艺术传统,绘画风格受威尼斯影响较大。在中世纪815世纪期间,绘画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杜布罗夫尼克是当时的绘画中心之一,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在这里有许多画家创作出大量颇有世俗情趣的作品,其中有一幅《圣母子》的三联祭坛画很生动,它的作者是L·道布里切维奇。许多艺术家都是从拜占庭艺术观点转为文艺复兴时期观点的。他们大多在意大利受过训练。布拉日·尤尔耶夫(Blaž Jurjev1390~1450)是克罗地亚最著名的早期绘画大师,他的作品具有晚期哥特式风格,保存于扎达尔、希贝尼克、斯普利特和杜布罗夫尼克。尼古拉·博日达列维奇、米哈伊洛·哈姆齐、伊·丘里诺维奇和阿·麦杜利奇等也是这一时期的绘画大师。克罗地亚的小型彩画在13世纪主要处于意大利卡西诺山本笃会教士的影响之下,从13世纪末到14世纪,意大利博洛尼亚学派具有决定性影响。不少圣像画被保存下来,其中大多数是来自达尔马提亚的拜占庭风格的圣像画。[1]

克罗地亚壁画非常发达,但保存下来的却很少。扎达尔圣玛利亚修道院内有早期罗马式壁画。扎达尔圣克尔舍万教堂的壁画具有罗马—拜占庭的混合式风格。在伊斯特拉半岛上有丰富多彩的壁画,带有浓郁的拜占庭式的成分。这一类壁画大多是意大利本笃会教士倡导的。在内陆地区,只有萨格勒布大教堂还保留了出自一位13世纪中期罗马工匠之手的壁画残迹。14世纪哥特式风格的壁画出现在一些小教堂中,特别是伊斯特拉的一些小城镇的教堂。1474年卡斯托夫的维采特创作了著名的晚哥特式壁画《恐怖的舞蹈》。在哥特式盛行时期,来自意大利各地的画家为许多大教堂绘制了壁画。

19世纪最后25年是克罗地亚艺术繁荣时期。绘画走出教堂,摆脱了宗教影响,出现了古典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派。此时随着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历史画开始流行。维科斯拉夫·卡拉斯(1821~1858年)被称为克罗地亚“第一位伊里利亚美术家”。第二代美术家有费尔多·克维凯雷兹(1845~1893年)、采莱斯廷·梅多维奇(1857~1919年)、弗拉霍·布科瓦茨(1855~1922年)。约西普·拉契奇(1885~1908年)和米罗斯拉夫·克拉列维奇(1885~1913年)的作品体现了克罗地亚绘画的最大成果。在萨格勒布,由什特罗斯马耶尔主教出资建立的艺术画廊,对于绘画艺术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推动。20世纪初,许多画家力求掌握欧洲文化的最新成果,探索新的艺术创作手法。此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西方流派的作品竞相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的许多画家都参加了解放战争,创作了反映这一斗争的写生画。人民政权建立后,画家们以民族历史、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进行了创作。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抽象派、象征派、幻想主义、印象派、客观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作品。克罗地亚国内的绘画界,基本上有两大潮流:一派是主张学习西方各流派;另一些则主张学习民间艺术,于是产生了很有特色的稚拙派艺术。在萨格勒布有一个三人派,它由F.别采奇、J.米舍依和L.巴比奇组成。其中巴比奇最为突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绘克罗地亚风光,强调土生土长的艺术。

20世纪克罗地亚著名的画家除埃玛奴爱尔·维多维奇(Emanuel Vidović, 1873~1953)外大多来自萨格勒布。维多维奇是克罗地亚现代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属于后印象派。20世纪初杰出的印象派画家有:约西普·拉契奇(Josip Račić, 1885~1908)、弗拉迪米尔·拜茨奇(Vladimidr Becić, 1886~1954)、柳博·巴比奇(Ljubo Babić, 1890~1974)、奥迈尔·穆亚季奇(Omer Mujadžić, 1903~1991)。米尔科·拉赤基(Mirko Rački, 1879~1982)和夹布里耶尔·尤尔基奇(Gabrijel Jurkić, 1886~1974)是象征主义的重要代表。克罗地亚当代的代表画家有:弗拉诺·西蒙诺维奇(Frano Šimunović, 1908~1995)、奥托恩·格里哈(Oton Gliha, 1914~1999)、伊沃·杜尔契奇(Ivo Dulčić, 1916~1975)、艾多·穆尔蒂奇(Edo Murtić, 1921~2005)、柳博·伊万契奇(Ljubo Ivančić, 1925~2003)、伊沃·盖汀(Ivo Gattin, 1926~)、奥尔丹·拜特莱夫斯基(Ordan Petlevski, 1936~)、比塞尔卡·巴莱蒂奇(Biserka Baretić, 1933~)、米罗斯拉夫·舒代伊(Miroslav Šutej, 1936~2005)、伊万·盖奈拉利奇(Ivan Generalić, 1914~1992)



[1] 刘祖熙主编:《斯拉夫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