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波兰
波兰农业
高德平 来源:载高德平编著《波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版 2010年04月08日

载高德平编著《波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版

  波兰属于温带气候,低地占国土大半,这是波兰农业生产较为有利的自然条件。但是,因沙质土壤,许多土地不宜耕作,因此农业可利用土地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9.6%,其中耕地面积占76.5%,草原及牧场面积为22.0%。

  1944年以前,波兰农业十分落后。近1/3的农业用地掌握在大地主手中,无地和少地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2/3。1931年,拥有土地面积不足5公顷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65%,5--10公顷的农户不足25%,10--50公顷的农户近10%,50公顷以上的大地主约占0.5%。全国总人口的60%为农民,农民以农业为生,每个农民只能养活3个人。1934-1938年,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的单位面积产量为11.4公担。二战中,波兰农业遭受严重破坏,农业的固定资产损失35%以上。

  1944年人民政权建立初期,波兰农业实行个体所有制(私有制)。1944-1945年实行土地改革,100多万无地或少地的农户分得了600多万公顷土地。土地改革后,每个农户平均拥有6.9公顷土地。随着1948年第一批国营农场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波兰农业中出现3种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

  从20世纪70年代起,波兰已成为仅次于苏联的东欧最大农作物生产国,马铃薯和黑麦产量居世界第2位,甜菜居第5位,谷物和饲料需要进口。不过,农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1970年已由1950年的60.3%下降到15.9%,1987年降至11.7%。1984年农业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9.3%,而每个农民却可以养活6个人。

  应该说,在1945-1989年间,波兰农业发展很快。随着工业化,以农业为生的居民不断减少,1986年从事农业活动的人数约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28.3%。波兰农业系统雇佣了全国25%的劳动力,其中多数受雇于重体力劳动领域,如种植水果及蔬菜等领域。1987年,波兰粮食产量达2150万吨,每公顷产量由1938年的11.4公担增加到31.1公担;肉产量为245.1万吨,人均65.1公斤。1987年,全国农业用地面积为1879.1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448万公顷,果园75.9万公顷,草地和牧场405.2万公顷,人均占有农业用地约0.5公顷。1988年,波兰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为12.6%。

  直到1989年,波兰农业仍以私有制为主。1987年波兰农业中的3种经济成分在农用地总面积中的比重是:个体经济为76.5%,国营经济为18.7%,集体经济为4.8%。

  1989年剧变后,波兰农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原来的国营农场已经全部私有化。因此,波兰的耕地全部属于私人所有,私有农业在波兰农业中占主导地位,拥有波兰全部可耕种土地的83.5%。农业领域仍然以小农场经济为主。全国有210万个农庄,大多数农庄的规模不大,一个中型农庄可耕种土地的面积大约为7.7公顷。这些农庄中,只有一半向市场出售大量农产品,另一半仅够农民自给自足。但是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为了提高经营效益,波兰农村已出现耕地向能手集中、进行规模经营的趋势。目前,波兰全国大概有700多个大型家庭农场,它们占地一般为300公顷。

  体制转轨以来,波兰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在1991--2001年这10年中,有4个年份的农业增长速度在5%以上,最高的1995年增长速度达10%以上。然而,由于严重的旱灾和农业政策等原因,农业生产起伏较大。1989-1992年农作物减产24%,畜牧业生产下降9%。1993年粮食产量增长15%,达2350万吨。1994年农业又因严重干旱而减产7%。1995年,粮食产量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达2560万吨;畜牧业增产8%左右。波兰首次出现粮食自给有余。然而,1996年恶劣的气候条件再次导致农业欠收,粮食产量仅2400万吨,谷物每公顷产量2890公斤。

  波兰农业的特点是从业人数相当多,共27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9%),其中多数受雇于重体力劳动领域。连同农副业生产,波兰涉农就业人数总共为55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数的38.6%),其中渔业就业人数约3.5万人,在食品工业的机械设备部门就业的人数是4300人,约占波兰就业人数的0.2%。

  波兰农畜产品主要有:小麦、黑麦、大麦、燕麦、土豆、胡萝卜、甜菜、白菜、食油、烟草、水果、奶和奶制品、鸡和鸡蛋、各种肉类及其制品。

  波兰是世界上主要的食品生产国, 在黑麦,土豆,水果,蔬菜,猪肉,牛肉,牛奶等产品的产量方面,波兰都居世界前列。波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出口国,也是浆果、白菜和胡萝卜的重要产地之一。

  肉和肉制品除满足本国需求外有部分可供出口。1989年牛、猪、羊牧畜存栏数分别为1073.3万头、1883.5万头、440.9万只,而1997年分别为730.7万头、1813.5万头、49.1万只,牛、羊存栏大量减少。

  1997年农业用地为1845.7万公顷,其中耕地为1405.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由1950年的0.8公顷下降到0.5公顷。全国农村共有拖拉机126.1万台,平均每100公顷农用地占有7.4台拖拉机,平均每公顷施化肥88公斤。

  波兰农副产品加工业相当比较发达。用于冷冻加工的水果蔬菜占水果蔬菜总收获量的比例很大。在冷冻蔬菜中,胡萝卜、花椰菜、洋葱、菜豆、芦笋、豌豆所占比例位居前列。1998年是波兰冷冻蔬菜产量迄今为止最高的一年,产量达21.5万吨。冷冻蔬菜主要用于出口,出口主要对象国是德国和荷兰。在水果类中,用于作冷冻加工的主要是浆果类、甜、酸樱桃以及李子。1995-1999年,草莓年收获量在15万至18.1万吨之间浮动。其中大部分用于果品加工,且主要是冷冻加工。大部分冷冻水果供出口,因此波兰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大冷冻水果出口国国。1998年,92%的冷冻水果出口欧盟国家,而对独联体国家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出口仅各占3%,对美国的出口仅占0.04%。

  1998~2000年,波兰主要农产品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见下表)。

1998~200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名 称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小 麦
953.7
905.1
850.3
黑 麦
566.3
518.1
400.3
大 麦
361.2
340.1
278.3
燕 麦
146.0
144.7
107.0
甜 菜
1517.1
1256.4
313.4
马铃薯
2594.9
1992.7
2423.2
油菜籽
112.1
115.7
97.1
牛奶(亿公升)
122.29
117.63
114.94
鸡蛋(亿个)
72.8
75.43
76.2

(资料来源:2001年波兰小统计年鉴)

  波兰农林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95年为6%,而2001年为2.9%。这一比重比欧盟国家的平均值稍高一点。波兰在下列农产品产量方面列于欧洲和世界的前十位:马铃薯,稞麦,苹果,醋栗,草莓,覆盆子,洋白菜,胡萝卜,油菜,牛奶。2001年,波兰的捕鱼量是25.49万吨,其中海鱼20.74万吨,淡水鱼4.75万吨。农食品的对外贸易总额为64.4亿美元,其中出口30.3亿美元(占波兰总出口的8.4%),进口34.1亿美元(占波兰总进口占6.85%)。欧盟国家是波兰最大贸易伙伴。2001年波兰向欧盟国家出口约48%的农食品,20%出口到前苏联国家(名列第3位),12%出口中欧国家(名列第3位)。波兰出口的主要产品有:奶粉、巧克力和含可可的食品、苹果汁、禽肉、冷冻蔬菜、奶酪和干酪、草莓、鱼片和鱼加工产品、糖、油菜、加工和罐装肉、动物饲料、糖果制品、新鲜猪肉。进口的主要商品为:咖啡、香蕉、冷冻鱼和冷冻鱼片、葡萄、豆油、烟草、小麦、橙汁。

  由于丰产,2001年波兰粮食产量达2700万吨。而国内的粮食需求通常在450万吨到500万吨之间。很显然,粮食供大于求,出现粮食过剩。波兰粮食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主要农产品实行了一套价格干预机制。粮食的市场价格一旦低于干预价格,波兰政府就运用干预价格进行收购。波兰的干预价格大大高于周边市场,以小麦为例,波兰政府的收购价格为每吨480兹罗提(约4.1兹罗提合1美元),而法国、匈牙利和俄罗斯等周边粮食交易所的小麦价格仅在343~375兹罗提之间。波兰农民每卖一吨小麦至少可以得到政府120兹罗提的直接补贴,这多少刺激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2002年6月,波兰政府决定把解决粮食过剩问题作为十分紧迫的问题来抓。一方面决定减少或暂缓粮食进口,结果遭到欧盟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决定降低小麦干预价格,结果遭到农民的强烈反对。于是,波兰政府又宣布,2003年加大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以坚决维护农民的利益。

  解决好农业问题,始终是波兰现政府优先考虑的事情。在欧盟与候选国的入盟谈判中,向外国人销售土地问题属于资本自由流动领域。因此,2003年1月27日,波兰农业部副部长谢凯尔斯基表示,波兰加入欧盟后,欧盟成员国公民在波兰租赁或购买土地应该得到行政批准,而不同意租赁或购买土地仅凭口头协议成交。根据同欧盟达成的协议,波兰入盟后,欧盟其它国家公民在3到7年的过渡期后即可在波兰购买或耕种土地。谢凯尔斯基对此补充说,欧盟其它成员国的公民在波兰居住、工作并持有纳税证明,这种租赁或购买土地的合同才能有效。显然,波兰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限制欧盟公民购买波兰的土地。波兰是与欧盟进行入盟谈判的12个候选国中人口最多、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候选国中的农业大国。鉴于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波兰加入欧盟之后如何向外国人销售土地问题对波兰来说是政治上非常敏感的问题。波兰担忧加入欧盟后那些较富裕的成员国公民将蜂拥而来购买波兰肥沃的可耕地,造成大量外国人拥有波兰土地的后果。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已有数百名西欧人,如荷兰人、德国人、英国人等安家落户于波兰,从事农业生产。其中很多西欧人是同波兰人合作经营,少部分西欧人是通过与波兰人联姻而合法购买了土地。

  为了保护波兰的农业及波兰农民的利益,波兰政府于2003年2月12日宣布,在波兰加入欧盟后,农民可以得到一定的补贴数额:在2004~2006年波兰加入欧盟的头3年,生产属于欧盟补贴范围的农产品的土地每公顷每年可以得到平均为200兹罗提(1美元约合4兹罗提)的补贴,用于生产畜产品的土地每年可以得到的补贴平均为480兹罗提,而那些不属于欧盟补贴范围的农产品如甜菜、土豆、蔬菜和水果每公顷补贴也在200兹罗提左右。2002年12月,波兰和欧盟就入盟问题进行的最后谈判确定,头3年对波兰农民的直接补贴分别是欧盟农民享有补贴的55%、60%和65%,补贴由欧盟预算和本国预算承担。但在2003年1月,波兰和欧盟又就补贴原则,即根据土地面积还是根据不同农产品种类补贴发生了争执。经过再次谈判,双方互有妥协并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在波兰入盟谈判中达成的最高直接补贴率不变,但生产欧盟指定农产品的波兰农民可根据农用土地面积获得额外直接补贴。

  波兰采取严格措施来保护耕地。目前,波兰人均占有耕地约0.36公顷,大体相当于世界平均人均耕地占有量。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耕地流失现象有所增加。为此,波兰执行限制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或非林业用地的政策,并由相关法律予以保障。根据1995年通过的《农业土地和林业土地保护法》,只有农业部长才有权力作出优质土地用于非农业开发的决定,这部分土地的面积约占波兰全部土地的1/4;中等土地改变用途须由省长批准。2003年4月,波兰还通过了《完善农村制度法》,制定了农村不动产流动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促使土地向住在农村的家庭农户转移,同时防止土地所有权过度集中。农村不动产署负责农村不动产流通的监督工作,在必要时可依国家法律进行干预。为了稳定农产品和粮食市场,农村不动产署通过对农产品进行干预性收购或出售、发放进出口许可证、提供价格补贴和其它补贴等措施,保证农民收入。目前,波兰对几种基本的粮食品种进行价格干预,具体实施根据每年都须由部长会议批准的《年度干预行动纲要》进行。

  据波兰官方在2003年11月称,2003年波兰部分省的粮食收成能够维持去年的水平,部分省的粮食因旱灾而欠收。据波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除了玉米之外,2003年波兰谷物产量可能减少到2170-2270万吨(2002年实际产量为2490万吨)。为了防止过度出口,波兰从8月份起征收出口税,每吨平均达到300兹罗提(1美元约合4兹罗提)。与此同时,波兰政府决定免税进口110万吨粮食,以解决国内2003年粮产减少、粮价上涨的迫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