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和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队”全体同志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致我院贺信精神,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引领,引导老同志发挥优势作用,俄欧亚所于8月12日上午召开离退休干部“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线上专题调研座谈会。党委书记王镭,副所长金哲出席会议并讲话,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陆齐华主持会议,老干办工作人员和29名离退休干部参加会议。
金哲首先带领大家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核心内容和重大意义。她详细介绍了“银龄行动”和“老杨树宣讲队”两个先进团队的感人事迹,指出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干部的尊重、关怀和殷切期望。金哲强调,回信精神的核心在于鼓励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同时,更要追求“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结合研究所实际,金哲提出两点落实举措:第一,持续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落实好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用好日常联系制度精准服务;第二,积极为老专家“老有所为”创造便利条件,在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发挥老专家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和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老专家参与研究所建设搭建更多平台和载体,并提议年内召开老专家与青年学者座谈交流会,充分发挥老专家“传帮带”作用。
随后,与会老同志们结合自身研究和经历,畅谈学习体会,积极建言献策。原所长吴恩远研究员高度评价回信重大意义,并从改革历程角度分享见解。他运用详实数据(GDP百倍增长、高等教育规模飞跃、人均寿命显著提升)有力论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深刻指出这些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党深刻汲取苏东剧变教训,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他特别强调,俄欧亚所学者在系统总结苏共亡党教训等领域为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对于未来发展,吴恩远建议:一要加强应用研究,紧密追踪俄罗斯及欧亚地区形势演变,聚焦中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金砖国家合作等国家重大外交战略需求,提升决策服务能力;二要夯实基础理论研究与史料积累(如区域国别志编纂),筑牢学术根基;三要创新体制机制,将“出人才、出成果”与研究人员切身利益更紧密联系,充分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原副所长田德文研究员聚焦区域国别研究,指出该学科经验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老专家可发挥更大作用。鉴于此,他提出三点具体建议:一是为老同志居家科研提供便利(如解决知网远程访问问题);二是建立老同志与中青年学者“传帮带”的结对机制(如专题讲座、项目合作);三是吸纳更多老同志参与重大对策研究内部讨论与撰写,充分发挥其站位高远、视野开阔、经验丰富的独特优势。
李福川研究员深刻阐释了“银发力量”内涵,他强调,老同志是当今社会的“稳定力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的同路人,始终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们最理解稳定的重要性,也最为坚定地拥护深化改革。他表示,退休并非终点,而是“在更前沿的社会岗位上岗”,应继续秉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初心。李福川特别赞誉了我院传承的“银发精神”——即老同志们退而不休、持续学习研究的可贵品质。为此,他建议院所能积极组织老同志学习人工智能(AI)技术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以促进传统经验智慧与现代研究方法的深度融合。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陆齐华代表支部发言,重点分享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心得体会,着重强调离退休党员作风建设同样至关重要,需在细微之处见精神、显担当、展本色。在所党委坚强领导下,支部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筑牢思想根基;规范经费使用管理,确保透明合规;用心用情精准服务,做好老同志保障。未来将继续引导老同志在家庭、社区中发挥正能量,永葆革命本色。
王镭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老同志们的发言,认为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饱含家国情怀与正能量,为研究所工作提供了宝贵建议。他再次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重大意义,指出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广大老干部亲历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对理想信念坚定执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作出了重要贡献。王镭强调,所党委和领导班子始终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关怀帮扶,坚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持续用好离退休老干部日常联络机制;同时将认真梳理、积极落实会上提出的各项建议。他表示,研究所永远是全体老同志值得信赖的坚强后盾和共同家园。
最后,他衷心祝愿老同志们健康幸福,希望老同志们在安享晚年的同时,继续发挥学识专长,自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拥护者、践行者、推动者,为深化落实我院“三项共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