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党建所务 > 党建 > 学习专题
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新发展
2023年10月18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杰 段超
分享到

  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对“两个结合”的深刻阐述,为新时代文艺发展和文艺研究繁荣创造了广阔前景。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理事会议暨“‘两个结合’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学术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两个结合”与新时代文论研究展开深入研讨。

  为新时代文艺繁荣提供理论滋养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文学艺术始终发挥着兴发意志、激奋人心、凝聚力量、熔铸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并在几千年历史中相续相成、通变流转、绵延不断,故而根脉坚固、枝繁叶茂。如何激活包括传统文学艺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和文艺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党圣元看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标。对于思考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和深化学科发展这一当前文学理论的重大问题,具有思想航标和理论指引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我们在思想认识中予以贯彻落实,在理论实践中进行深度阐释。

  “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当前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有重要借鉴作用。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美学精神”概念,描绘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底色、根基与取向,指引当下的文艺理论建设充满中国的文化元素和理论色彩,杜绝用西方标准来剪裁和衡量我国文艺理论和文艺作品的偏差,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切实落到实处。

  “两个结合”和“两创”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路和方法,为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提供了指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丁国旗认为,从文艺角度来看,提出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我国文艺工作的指导方针,改变了文化文艺界长期以来对于传统文化认知上的偏差,推动了文化文艺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转化,尤其是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很好的应用与发展,不仅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思考。

  推进新时代文艺理论创新发展

  在新时代文艺理论建设过程中,探索开辟“两个结合”的文艺理论发展路径,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传统文艺理论资源进行挖掘和阐释,对当代文艺实践进行观照,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发展。

  “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始终面临着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中国形态化、当代形态化问题。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的再发现问题。”在党圣元看来,要根据现实需要,融合时代主题,善于以历史与现实交汇、古与今融会贯通的思维路径,密切关注现实文艺创作和传播活动,通过具有思想深度的理论话语实践提炼标识性概念,致力于新时代中国形态化和当代形态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构建。

  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引领中国文学发展。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也存在着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相脱离以及难以完全适应不断变化着的中国文学现实等问题。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谷鹏飞建议,新时代应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各自所包含的观念逻辑与理论意涵进行融通阐释,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新内涵、新形态。

  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过程中,以面向传统的研究为切入点寻找理论突破这一现象,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教授泓峻说,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这一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引入,能给传统学术本身带来许多新的东西,从而使某一领域、某一问题的研究实现重大突破。从马克思主义文论自身的立场看,这种研究借助于中国古代资源,甚至是中国自身的学术方法,给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相互成就。

  以实践问题为研究导向

  坚持问题意识与导向性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在党圣元看来,强调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在研究中要始终面对当代中国的文艺发展状况、文化思潮和社会文化现实进行提问,对当代中国的文艺、文化现象和发展经验进行批评实践时应该具有理论分析和提炼的能力。要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从一味地形而上诉求向现实优先的人文性关切转型,从纯概念世界向理论世界与生活世界并重转型,从学科优先向问题意识优先转型,重塑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新格局。

  新时代文艺有了新的发展,所有发生在文艺实践领域的变化需要理论及时跟进并进行实时有效的回答。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董希文认为,中国文艺实践需要理论指导。一方面,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入中国语境、接受并回应现实文艺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另一方面,中国文艺实践的理论提升是现实文艺活动提出的问题,需要理论作出解答,正是在这一互动中,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渐渐成熟,并具有完备的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积极主动指导时代重大文艺问题,并从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文艺书写中概括出新的理论命题。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韩伟表示,文艺创作要紧贴时代,文艺理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态势,以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分析和阐释文艺实践,分析文艺作品中的社会矛盾和变化规律,从而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和大势。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段超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