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论文
新条约与核博弈
姜毅 来源:《人民日报》2010年4月8日第003版 2010年12月22日

  美国与俄罗斯拟于 8 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有关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以替代去年 12 月到期的旧条约。这项被称作“近 20 年来最全面的军控协议”,是美俄双方历时 10 个月、历经 10 轮谈判才达成的。

  条约签署在即,美俄的核博弈却仍在继续。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6 日强调,一旦美国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突破开始对俄战略核力量产生实质性影响,俄将有权退出即将签署的条约。尽管如此,与冷战时期往往耗费数载的军控谈判相比,此次美俄谈判还是“提速”不少,究其原因是双方在裁减核武库方面有了一些共识。

  其一,美俄爆发相互摧毁的核战争的风险大大降低,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庞大核武库明显“过时”。同时,在目前的国际安全环境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军事行动手段等都发生巨大变化。从自身安全判断、军事建设等方面考虑,美俄两国都没必要保留大规模的核军备。

  其二,最近十多年来,国际防核扩散形势越来越严峻。美俄担心,如果军控机制失去效力,不仅会在推动防核扩散时丧失道义力量,也会因缺少相互制约而引发新的核军备竞赛,从而使“觊觎”核地位的国家或势力有更多的机会。基于自身安全与地区安全与稳定的考虑,美俄在利用现有机制遏制核扩散势头方面有着合作意愿。

  其三,从经济上看,维持庞大核武库支出不菲。美国每年需花费几十亿美元用于维护、保养核弹,而核裁军可将资金用于提高核武器质量,因此成为美俄双方的最佳选择。同时,冷战时期的核武器在技术和性能上落伍,因此客观情况也决定了必须淘汰一批。

  除了上述共同的考虑,美俄双方对新条约都各有盘算。对俄罗斯来说,利用军控机制、以外交手段约束美国核武器的发展,是保证安全的一个途径。同时,俄罗斯很希望新条约能够对美国的反导计划有所规制,使新条约成为保持战略稳定的新基石。对美国而言,即使没有新的裁军条约,其战略武装随着新形势的变化也会有所调整,新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使“独角戏”变成“互动戏”。

  美国与俄罗斯掌握着世界上 95%的核武器,即使经过多次共同削减,两国依然拥有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核武器。因此,美俄的军控进程对世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就是因为美国退出反导条约而夭折的。在美国积极建立反导系统的背景下,新条约执行情况令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