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一般文章
俄乌“斗气”为哪般
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许文鸿 来源:《解放军报》2009年1月9日第4版 2011年01月03日

  为了抵御室外的“冰刀雪剑”,现在北半球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在室内取暖。这种暖意在 2009年新年来临之际,或许可以减少被国际金融风暴“吹拂”的人们的疲惫身心,带给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然而,对于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的人们来说,自 2006 年以来,每年新年期间室内的温暖都显得有些“来之不易”。

  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的争执,欧洲已经连续三个新年都感受到了丝丝“寒意”。2009 年的新年,更是如此。2008 年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负责人在莫斯科就乌方拖欠俄方总额逾 20 亿美元的当年供气费与滞纳金,以及双方 签订 2009 年供气合同等问题进行了艰苦谈判。但由于双方在滞纳金金额、俄对乌供气价格以及俄经乌向欧洲输气费率等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谈判在 2008 年最后一天无果而终。今年 1 月 1日,俄罗斯中断对乌克兰供气。此后事态持续升级,1 月 6 日,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等国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次日,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等国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由于欧盟约四分之一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其中 80%经由乌克兰输送,俄乌“斗气”风波让不少欧洲民众在时下冰雪严寒天气的当口儿面临取暖用气断绝的风险。

  从经济角度考虑,俄罗斯与乌克兰“斗气”乃不得已而为之。除了因为乌克兰拖欠巨额的债务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数月之间,国际原油价格从 140 多美元一度跌到 30 美元左右。

  这对于作为世界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在目前资本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很难重新借贷,俄不少企业已感受到很大的资金压力。所以,俄罗斯希望通过提高天然气供给价格来补偿损失,并进一步影响国际能源价格。

  从政治上讲,俄乌“斗气”被国际舆论解读为俄对乌克兰当局倾向西方、寻求积极加入北约政策的一种制约。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地缘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俄罗斯最初就是从“基辅罗斯”发祥,进而拓展起来成为一个大国的。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一书中曾说,“没有基辅的俄罗斯就是一个二流国家”。所以为维护自己的战略安全环境,俄罗斯不会轻易允许乌克兰倒向西方和加入北约。事实上,乌克兰一直以来也对俄罗斯采取的这种制约心知肚明。所以有分析认为,此次天然气之争中俄罗斯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借讨债给乌克兰一点颜色看看。

  而乌克兰的对策,则是“挟”欧洲以制约俄罗斯。因为在乌克兰看来,“俄乌斗气,欧盟气短”,欧盟自然会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但事实上,在乌克兰打“欧洲牌”的同时,俄罗斯也没有放弃争取欧洲的努力。为避免波及欧洲,尽量把矛盾纠纷限制在俄乌之间,俄罗斯已在考虑通过白俄罗斯、波兰、土耳其的管道向欧洲增加天然气供应,同时从欧洲的部分地下储气库中调用储存的天然气,以满足欧洲用户的需求。而在欧盟要求俄罗斯和乌克兰必须“立即”恢复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并且“立即”恢复谈判,以彻底解决两国间的商业纠纷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同意和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重开谈判。

  虽然俄乌双方在原则立场上还存在很大分歧,但决定重启谈判的举动毕竟迈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只要双方从共同利益出发,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这场“斗气”风波不是没有可能得到有效化解。但鉴于目前乌克兰正在向西方积极靠拢,寻求早日加入北约,可以预料的是,即使此次俄乌“斗气”结束,双方将来仍难免风波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