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本网首发
2015:“欧洲化”视角下的中东欧
高歌 来源:中国俄欧亚研究网 2016年01月05日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东欧国家一直沿“欧洲化”道路前行,2015年不过是“欧洲化”道路上的一个点。这里所说的“欧洲化”,指的是中东欧国家在内部体制上通过政治经济转型与西欧国家趋同,在外部关系上通过加入西欧国家所属的西方社会的核心组织——欧盟和北约与西欧国家融为一体,内部趋同与外部融合同时进行、相互促动。

  选举与未来政策走向 

  2015年,波兰和克罗地亚分别举行了总统和议会选举。

  在波兰,5月10日和24日举行总统选举。最大的反对党法律与公正党候选人安杰伊·杜达战胜时任总统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当选总统。8月6日,杜达正式宣誓就任。10月25日,举行议会选举。法律与公正党以37.58%的选票战胜执政的公民纲领党,在460席的众议院中占据235席,获得独立执政资格,这在1991年自由选举以来尚属首例。11月13日,总统杜达任命法律与公正党的贝娅塔·希德沃为政府总理。11月18日,议会通过对新政府的信任投票。

  在克罗地亚,1月11日,举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反对党民主共同体推举的候选人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当选。2月15日,基塔罗维奇宣誓就职,成为克罗地亚独立以来的首位女总统。11月8日,举行议会选举。民主共同体等八党组成的反对党竞选联盟“爱国联盟”得到34%的选票和议会151席中的59席,以微弱优势战胜执政党竞选联盟“克罗地亚在成长”。

  从“欧洲化”的视角看,上述选举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第一,四个选举均按期举行,实现了权力的和平交接,表明民主制度在中东欧国家运作正常。第二,波兰和克罗地亚议会选举依然延续了近年来中东欧国家新党迅速上位的局面,但中东欧国家的多党制还缺乏成熟民主国家应有的稳定性。第三,随着法律与公正党上台并组成一党多数政府,波兰的内外政策、尤其是外交政策将有所调整。在与欧盟关系上,波兰可能继2005年~2007年法律与公正党执政后再次成为欧盟内部的“麻烦制造者”;在与美国和北约关系上,将更加强调北约成员资格的重要性和与美国的联系;在与俄罗斯关系上,将坚持“鹰派立场”。不过,杜达总统和法律与公正党没有把在2010年斯摩棱斯克空难处理上与俄罗斯的争议放在优先位置,或许表明法律与公正党将采取比其上次执政时更实际和较少情绪化的外交政策。

  难民危机凸显欧盟内部及中东欧国家间的分歧 

  2015年,难民潮席卷欧洲。为应对难民危机,欧盟提出安置难民的强制配额制,遭到作为欧盟新成员的中东欧国家的反对。6月23日,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联合发表声明,拒绝接受难民配额。9月4日,四国总理再次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欧盟提出的重新分配12万名难民份额的方案。9月22日,欧盟成员国内政部长举行紧急会议,就转移安置12万名难民达成一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的内政部长予以否决。匈牙利阻止难民入境的立场更为强硬。在边界沿线修建围墙,并通过一系列法律修正案,对非法跨越、破坏边界围墙的人判刑或驱逐出境。12月3日,匈牙利向欧洲法院递交诉讼状,反对欧盟的强制配额制。

  不仅如此,一些中东欧国家还因难民处置而发生不和,最突出的是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9月19日,为阻止难民进入,克罗地亚关闭与塞尔维亚的七个边境口岸,塞尔维亚以禁止克罗地亚商品和车辆进入塞尔维亚予以反击,克罗地亚随后也禁止所有塞尔维亚牌照的车辆和塞尔维亚公民穿越边界,克塞关系出现紧张。此外,自9月18日以来,因大量难民从克罗地亚进入匈牙利,匈牙利指责克罗地亚政府把难民运往匈牙利边境,克罗地亚则指责匈牙利没有善待难民,两国关系出现裂痕。

  不过,克塞、匈克以及欧盟内部的不和逐渐有所缓解。9月25日,在欧盟委员会主管欧洲睦邻政策和扩大谈判的委员约翰内斯·哈恩的要求下,克罗地亚开放了边界,塞尔维亚边界也随之开放;10月7日,匈牙利总统阿戴尔·亚诺什和克罗地亚总统基塔罗维奇举行会谈,指出难民危机不应导致两国关系恶化,呼吁有效解决难民问题;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举行部分欧洲国家领导人特别会议,德国、奥地利、希腊、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达成“17点行动计划”,以减轻巴尔干国家的难民压力。尽管如此,欧盟内部以及中东欧国家间的分歧非一朝一夕所能弥合,难民危机远未解决。

  中东欧国家在内部体制上通过政治经济转型与西欧国家趋同,在外部关系上通过加入西欧国家所属的西方社会的核心组织——欧盟和北约与西欧国家融为一体,内 部趋同与外部融合同 时进行、相互促动。 

  从“欧洲化”的视角看,围绕难民危机出现的欧盟内部以及中东欧国家间的分歧表明:

  第一,中东欧国家对难民的排斥态度与其不同于西欧的历史经历、落后于西欧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反映了中东欧国家独特的政治文化和民众心理。事实上,排斥难民的态度不仅出自政府,也出自民众,匈牙利执政的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和斯洛伐克执政的方向—社会民主党就因对难民问题的强硬立场而提高了支持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是已经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也还没有完全实现对欧洲的趋同与融入。

  第二,欧盟内部在难民问题上的分歧,连同此前欧盟成员国在应对欧元区债务危机时的分歧暴露了欧盟缺乏团结一致解决危机的能力,欧盟有可能向更为松散的方向发展;中东欧国家间的分歧有可能使欧盟扩大更为困难;难民危机的爆发亦有可能使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申根区的日期进一步延迟。因此可以说,欧洲一体化正面临巨大挑战。

  西巴尔干国家与西欧的差距仍很明显2015年,西巴尔干国家在加入欧盟和北约方面取得三项进展。一是6月1日,欧盟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稳定与联系协议》生效,波黑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提交入盟申请;二是12月2日,在北约理事会上,北约成员国外长正式批准启动黑山加入北约的谈判,黑山期待能在2016年7月的北约峰会上成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三是12月14日,在欧盟政府间会议上,欧盟宣布正式开启塞尔维亚入盟的第32和第35章节谈判,塞尔维亚希望能在2020年或2022年加入欧盟。

  此外,8月27日,第二届西巴尔干峰会在维也纳举行,本届峰会是“柏林进程”的一部分。“柏林进程”开始于2014年8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起的第一届西巴尔干峰会,为期五年,旨在通过每年的峰会强调对西巴尔干国家(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入盟的承诺,参与者为西巴尔干国家、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以及峰会组织者德国、奥地利、法国和意大利,2016年的峰会将在巴黎举行。

  从内部趋同的角度看,西巴尔干国家的国内状况与西欧国家的差距仍很明显。比如,波黑在《代顿协议》签署20年后,局势依然严峻,国际社会依然存在,两个实体(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三个民族(波什尼亚克族、克罗地亚族、塞尔维亚族)之间矛盾重重,政治体制运作存在许多问题,经济发展不力,腐败严重。马其顿于2015年春天爆发了2001年武装冲突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和安全危机。黑山则从10月中旬起出现了反对派组织的反政府示威,示威者抗议政府腐败,要求总理米洛·久卡诺维奇下台,由过渡政府组织自由、公正选举,并就加入北约问题举行全民公决,10月底,事态进一步升级,示威者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

  由上述可见,西巴尔干国家的“欧洲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德国等欧盟大国在推动西巴尔干国家入盟中发挥的作用值得关注。

  安全上依靠美国和北约的政策得以延续 

  2015年,美国和北约多次在中东欧地区举行军事演习。美国向波兰赠送装甲车,计划自2016年年中开始,在波兰储备重型军事装备,这将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第一次在曾经是苏联卫星国、现为北约成员国的国家部署类似装备。北约则分别在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设立了六个指挥控制中心,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成立了北约多国部队东南欧指挥部,还决定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新建两个地区指挥控制中心。11月4日,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和波罗的海三国等国领导人与北约高级官员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会议,强调共同行动,加强北约东翼安全。

  美国和北约与中东欧国家军事合作的加强固然是为了应对乌克兰危机和恐怖主义带来的安全挑战,但从“欧洲化”的视角看,这也是中东欧国家一贯奉行的安全上依靠美国和北约的政策的延续。可以预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一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赶超仍是中东欧经济发展主要任务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估算,2015年中东欧国家经济均为正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捷克,实际GDP增长率为4.2%,最慢的是塞尔维亚,为0.6%,其他多数国家的增长率在2%~3%之间。与2014年相比,多数国家的增速有所提升。不过,据欧盟统计,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即便是已经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除斯洛伐克略高于希腊、捷克和斯洛文尼亚略高于希腊和葡萄牙外,多数仍落后于欧盟老成员国,更不用说西巴尔干国家了。

  从“欧洲化”的视角看,首先,除了各国的内部因素外,多数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得益于欧元区经济、特别是德国经济恢复和欧盟资金的流入。这说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越来越与西欧国家趋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并入欧洲经济发展轨道。其次,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的差距仍然存在,赶超仍是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需注意三点 

  2015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在“一带一路”战略和“16+1合作”框架下顺利发展,取得显著成果。最为引人注目的是11月24日~25日在苏州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这次会晤发表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两个文件,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中长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欧洲化”的视角看,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需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经过20余年的“欧洲化”进程,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已经建立了与西欧国家趋同的政治体制,多党轮流执政已成常态,中国需了解这些国家主要政党的对华政策,争取它们对华友好。

  第二,经过20余年的“欧洲化”进程,中东欧16国中已有11个欧盟成员、5个欧元区成员、12个北约成员,中国既要关注这些国家与欧盟、美国的关系对它们与中国关系的影响,也要有意识地以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带动中欧关系、甚至中美关系的发展。

  第三,尽管中东欧国家都以“欧洲化”为方向,但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差异性愈益明显。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16+1合作”框架下的多边合作的同时,也应根据这些国家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与它们的双边关系。

  综上所述,从“欧洲化”的视角,可用三句话来总结2015年中东欧国家形势:一是“欧洲化”在继续,“欧洲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15年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点;二是差距仍存在,中东欧国家虽然在“欧洲化”道路上走了20多年,但在政治经济体制的成熟度、经济发展水平、融入欧洲的程度上与西欧国家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三是差异已显现,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中东欧国家“欧洲化”的不同进展上,而且体现在欧盟内部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在难民等某些特定问题的不同立场上。对于中国来说,认清中东欧国家的现状与特点,是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重要前提条件。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