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本网首发
乌克兰危机——一场结局难看的博弈
杨进 来源:2014年9月3日 中国俄欧亚研究网 2014年09月03日

  从2013年11月乌克兰危机初现至今已有10个月,在并不长的时间内,乌克兰发生的一切不断刷新世界的感官,也令国内外国际问题专家大跌眼镜。近日西方媒体曝出俄罗斯直接出兵干预乌克兰东部内战的消息,以及普京放出有关俄罗斯是“核武器大国”以及“只要俄罗斯愿意,两周之内拿下基辅”之类狠话,更是让人感到乌克兰危机有不断升级态势。

  当下,乌克兰局势有两大特征:一是斗争胶着,二是危机升级。胶着是指,乌克兰东部自爆发内战以来,政府军与民兵武装之间的战斗胜负难定,各有输赢,而近期又出现民兵武装反败为胜趋势,未来态势如何,尚难料定;升级是指,乌克兰东部动荡局势从抗议、骚乱、小规模战斗到动用飞机和装甲部队,甚至打下国际民航班机,到今天俄罗斯军队干预,可以说步步升级,已经到了全面战争边沿。

  乌克兰危机之所以演变到当下局势,是由危机解决前景之于各方重要性所决定。乌克兰危机一开始就围绕几个核心问题的斗争展开。首先是乌克兰国内大多数人(特别是西部)主张加入欧盟,选择“西去”发展道路,与国内俄族特别是东部地区更愿与俄罗斯保持紧密关系的诉求之间的矛盾;其次是波罗申科政府产生后坚决要求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整体加入欧盟的政治诉求与俄罗斯要求保护东部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波罗申科政府当下要求加入北约的安全诉求与俄罗斯的安全利益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是欧美国家对波罗申科政府的支持和对俄罗斯的外交打压、经济制裁,形成了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外交和安全上具有零和博弈性质的矛盾。

  应该看到,上述几对矛盾中的利益各方,其诉求均有各自可说理性。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纷争。就乌克兰来说,独立23年,其国内经济发展境况远未达到初期预想,与中东欧其他转型国家相比,特别是与新加入欧盟的邻国比,其经济状况令民众失望,而俄罗斯这位老“带头大哥”似乎又拿不出更具前景的一体化方案,“西去”就成为了乌克兰民众一大选项。而乌克兰东部由于民族成分,与俄罗斯传统经济联系等因素,则更愿意留在与俄罗斯一体化的空间内。

  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是斯拉夫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历史形成的斯拉夫“三驾马车”之一,民族感情决定俄罗斯不允许乌克兰“抛弃”俄罗斯。尤为重要的是,乌克兰作为地缘政治大国,决定其对于俄罗斯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上的极端重要性,俄罗斯不能容忍其投入西方怀抱,更不用说北约,这是俄罗斯自设的安全底线和红线。

  西方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用国际政治理论家米尔斯海默的观点说,西方没有在乌克兰问题上充分照顾俄罗斯利益,是引发俄罗斯强力反击并形成这场重大危机的关键因素。笔者不完全同意该观点,但其部分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西方仅仅看到了乌克兰本国民众的多数诉求,看到这是一场主权国家内部冲突,而没有考虑到这场危机还事关多方核心利益,特别是俄罗斯利益,因而其打压和制裁具有选择性,难免引起俄罗斯的激烈反应。

  这意味着,乌克兰危机的解决,必须跨越上述看似难以逾越的矛盾鸿沟。当下首要议题是如何停止冲突走上谈判桌。乌克兰东部地位问题是必须通过谈判来解决的议题,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一方抱有幻想,欲通过武力一劳永逸地解决几无可能。因为,乌克兰东部法律地位关系到危机的实质和解决前景,即实现和解后的乌克兰在政治安排上能够多大程度照顾俄罗斯的利益。

  从当下冲突各方立场看,还没有哪一方做出让步姿态,即便各方有和平的愿望,但在博弈关键期,为获得未来谈判主动权,各方依旧以力向搏,由此事态升级也就在所难免。从这个意义上说,乌克兰危机不仅将极大改变未来一个时期国际政治格局,也将是一场结局难看的大博弈。

  作者: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