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若同志撰写的《走出人口爆炸的困境》,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全书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评论科学,结构新颖,体系设汁富有特色,是一本研究人口问题的好书,值得一读。
该书近19万字,其结构是按纵向顺序安排的,分为3篇:回溯篇、当代篇、未来篇。每一篇又分为若干章节。
在绪论中,作者回顾了人类发展的历程,指出人类有史以来已经出现三次人口浪潮:第一次是新石器时代的人口的剧增时期,第二次是欧洲产业革命后,在欧美发达地区出现的人口猛增时期,第三次是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的激增时期。这次人口浪潮无论从波及的范围来讲,还是从增长的 数量和延续的时间来看,都是空前的,是一次名符其实的全球人口大爆炸!
世界人口爆炸带来了种种恶果: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淡水供应渐趋紧张,森林覆盖率下降,物种不断减少,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面对全球人口爆炸的危机,各国采取了相应的控制人口增长的对策,并已收到程度不同的效果,以致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增势开始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作者预测,21世纪将是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走向静止的时期。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再生产都将采取进步类型,其表象特征是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将呈现出低水平。进入21世纪,行将出现以第三产业在业人口为主体的新的人口经济结构,行将出现人口城市化和艺龄化的趋势。随着世界人口走向静止,将会加速科技进步,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必将得到根本改善,人类不但更善于适应、利用和改造大自然,而且还将掌握保护大自然的本领。到那时,人类的食物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
在回溯篇中,作者以两章的篇幅从较广阔的视野追溯人类起源和发展概况,并分析了新石器时期出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浪潮。从第三章开始,作者对当代篇和未来篇分别进行了描述。
第三章“全球人口爆炸”,以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人类史上发生的第三次人口浪潮。
该书指出,18世纪,欧洲爆发了产业革命,世界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突升,1850~1900年间达到0.6一0.8%的空前高速度,迎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人口浪潮。这是欧美各国发生第一次人口革命的结果。从19世纪晚期直到20世纪上半叶,欧美各国又发生了第二次人口革命,人口出生率也继死亡率降低后开始缓缓下降,欧美人口增长的步伐也因之放慢下来。20世纪下半叶,掀起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人口浪潮,即第三次人口浪潮,使人口增长率达到空前高度。西方世界称之为全球“人口爆炸”。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人口浪潮,它席卷了世界各个地区,影响极其深远,后果也十分严重。
作者认为,造成这次人口浪潮的主要原因在于走上独立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在促使人口死亡率锐减的同时,却未能使妇女生育率摆脱原有的高水平。从经济上分析,促使发展中国家仍保持高生育率的原因是:第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农业时代,农业的动力基础依然是劳动者的身躯,这些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增加劳动力的数量。第二,广泛雇佣童工。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和农村,未成年儿童往往过早参加各种农业劳动,为家庭带来收人。这种现象促使家庭愿意多生多育,企图走一条“子女多→收入多→发家致富”的道路。第三,子女被视为一种保险手段。人们认为,只要子女众多,尤其是男孩多,做父母的到了晚年便有了养老送终的保障。第四,抚养费用低廉。人们不把生儿育女当做沉重的经济负担,多生多育也就成了习以为常的事了。此外,促使发展中国家迄今保持高生育率、高出生率还有一系列社会因素,这主要包括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低下,以及传统文化和传统风俗的影响。
第四章“人口爆炸与生态危机”,集中分析了世界人口剧增造成的严重社会经济后果。作者指出,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全球人口爆炸、各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类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以及过度消耗和浪费等事态已经给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1)人均耕地越来越少。1950年全球人均耕地为8.5亩,1960年便降至为7.1亩,1968年6.1亩,2974年5.6亩,1979年4.8亩。世界人口以及各国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有耕地被侵蚀和沙化是促使当前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2)淡水供应日趋紧张。进入20世纪下半叶,由于全球人口爆炸,各 种经济活动迅猛推进,使淡水耗量达到空前规模,而且,还在以很高的速度增加,导致了淡水供应日益紧张的局面。共主要表现是:第一,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了,致使人民生活用水增加,第二,世界各国农业生产蒸蒸日上,耗水量激增,第三,世界工业生产成为仅次于农业的用水大户,第四,各国兴建的大量水库吞没了一部分淡水。(3)森林覆盖率接近警戒线。自从人类学会取火以后,历经各代刀耕火种,滥砍滥伐,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大规模、毁灭性的采伐,森林已被破坏得十分惊人,森林面积一再缩小,木材蓄积量一再减少。(4)非再生资源储量急剧减少。自从欧洲产业革命爆发以来,翔卜再生资源开采量和使用量剧增,它的枯竭问题已提上了人类的议事日程。全球人口爆炸以后,滥采滥用非再生资源的现象日益严重,以至达到竭泽而渔的地步,更加速了这类资源的枯竭。(5)物种濒临灭绝边缘。人类自诞生以来,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毁灭了大量生命实体。进入20世纪,随着人类改造大自然能力的加强,物种消失的速度也加快了。那时地球上平均每年有一个物种消失,进人20世纪下半叶以后,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平均每天有1个物种从地球上消亡。(6)环境污染愈演愈烈。20世纪下半叶,随着全球人口爆炸,工业化在广阔的地区推进,以及人口城市化猛烈发展而来的是环境污染。在农业领域,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土地沙化,地面下沉,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在工业方面,由于大规模兴建工厂、矿场,以煤为主要能源,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破坏了大气环境。到21世纪,人类社会将面临自然环境破坏与气候条件恶化带来的新灾难。
第五章“走出‘人口爆炸’的险圈”,着重介绍了世界各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对策,以及世界人口增长势头逐渐减缓的趋势。该书认为,人口的过度膨胀,给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农村人口持续迅增,导致人口过剩,为谋生计,他们不断涌向城市。城市经济容量有限,容纳不了如此众多的劳动力,城市也出现了人口过剩的现象,失业加剧,财政赤字越滚越大,外债负担越来越重,人口压力的危害日见端倪。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一批又一批国家从70年代起,改变自己原来的人口政策,从一向公开或倾向鼓励人口增殖转为公开或倾向实行控制人口的新政策,一个实行人口控制政策的浪潮正在全球掀起,并逐渐席卷世界各国和各地。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范围的“人口爆炸”声浪开始减弱。
书中特别指出中国为促使人口缓减作出了极大努力。中国从70年代开始在城乡各地开展了计划生育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又发生了变化,坚走旭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l)推行控制人口增长政策后,使全世界少增加2亿多人口。(2)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显著的、进步的转变,由“高低高”的传统类型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类型,它与日益增长的集约型物质资料扩大再生产相适应。(3)由于人口增长受到极大控制,在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条件下,中国人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营养不良型向温饱型转变。(4)降低了抚养比率,减轻了工作人口(15一64岁的人口)的经济负担。
第六章“世界人口走向静止”,预测了未来世界人口发展总的趋势。当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水平相等,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时,人口便进入静止状态。人口静止完全符合人类自身繁衍的客观趋势,完全符合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社会进步之间相互关系演进的客观趋势。该书着重指出,在新的人口舆论在世界各地兴起的时候,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人口数量增加的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预侧,到21世纪30~40年代,因人口老龄化加深,中国人口死亡率,可能会稍有回升,而达到12%的水平。同时,中国人口出生率则有可能降低到接近12%,因而使中国人口最终实现静止。那时,中国人口领域以及与人口有关的领域将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1)核心家庭,即一对夫妇加上未成年子女的小家庭,或单身家庭,或单亲加上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或夫妇两人组成的家庭,将成为中国基本的家庭类型。(2)人口投资将降为零。(3)人民的物质生活将得到很大改善。(4)按人口平均的资源不仅将不再减少,反而会逐渐增加。(5)人口健康素质将得到很大提高。(6)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将更加协调、和谐。(7)人口行将进入老龄化时期。
该书还分析和预测了日本人口的未来。认为由于50年代以来,日本着力推行工业化、现代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了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使妇女就业率日益上升,核心家庭逐渐增多。最终,人们形成了少生优育的观念和行为。这大大提高了日本控制人口活动的成效。预计,到21世纪日本也将进人人口静止状态。
据联合国人口专门机构对世界人口前景的预测,21世纪将是世界人口走向静止的时代,22世纪第一个10年便可见到全球人口静止的景观。
第七章“未来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妙,论述了传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必然发展到过渡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后者又必然演变成为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18世纪,在欧洲产业革命爆发以前,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是占统治地位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它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高高低”)。进入20世纪下半叶,传统人日再生产类型基本上已成为历史,目前,从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来看,只存在两种人口再生产类型了:一种是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一种是过渡人口再生产类型。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是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低出生、低死亡、 低增长(“低低低”)。发展中地区普遍存在的是过渡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出生率水平仍偏高,但死亡率已降到低水平,以致人口自然增一长率上升到空前的高水平(“高低高”)。中国建国后不久,爆发了第一次人口革命,结束了中国高死亡率的时代,但由于出生率仍很高,以致中国人口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空前高增长,以前的“高高低”人口再生产类型让位给了新的“高低高”再生产类型了。这种“高低高”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一直延续到中国政府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地开展计划生育的70年代。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控制人口增长,在人口死亡率继续 下降的同时,人口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中国“高低高”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开始转变为“低低低”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该书预计,21世纪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将最终牢固地稳定在进步的现代类型上。
第八章“未来在业人口的转移”,主要论述了在业人口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该书认为,在业人口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也是发展科学技术、捍卫国土、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口。在业人口的经济结构变迁是通过在业人口有规律的转移来实现的。21世纪,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在发展中地区,都必将出现在业人口的新转移。在未来的世纪里, 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业人口的新转移指的是第一产业的在业人口(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的在业人口)将逐渐减少,而第二产业的在业人口(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在业人口)将逐渐增加,同时,第三产业的在业人口(从事服务性工作的在业人口)也将逐渐增加。
该书指出,20世纪下半叶,发达地区各国普遍实现了发展中国家21世纪才能实现的在业人口转移,并使第二产业在业人口跃居最大比重。目前,摆在发达国家面前的任务是:使第二产业在业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的在业人口继续向其他产业,而主要也是向第三产业转移,最后实现第三产业 在业人口占优势的新的在业人口产业结构,并使这种结构牢牢巩固起来。
第九章“全球人口走向城市化”,分析了世界城市人口的爆炸情况。作者认为,20世纪下半叶迎来了世界人口爆炸。可以预期,21世;己将迎来全球城市人口爆炸,其根据是:(1)全球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将超过全球人口增长速度。(2)特大城市——即百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将继续增加。(3)都市群或集团式城市将陆续涌现。
作者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在工业化更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之上也必将实现人口城市化。中国实现人口城市化将以发展中小城镇为主,而不以大量发展大城市为主,也不以发展特大城市为主。21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希望是集中了大批小型乡镇企业的中小城市,后者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国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的归宿。
第十章“进人老龄世纪”,介绍了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该书认为,21世纪,随着世界人口走向静止,人类在人口繁衍方面将结束幼年、青年、成年时代,而迎来自己的老年时代。这表明,21世纪将是世界各国进人老龄社会的世纪。老人社会必将带来一些崭新的社会问题和人口问题。随着老龄世纪的到来,在业人口将愈益“老化”,社会直接和间接用于老年人的费用将剧增,老年 人的晚年生活安排和其他有关问题必将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作者指出,到21世纪,中国也将出现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可依赖的将主要是国家和集体举办的老年社会保险事业,尽管家庭保障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出于这样的推断,我们应当:第一,现在就着手改革现有的老年社会保险事业,并在21世纪全部完戊,第二,21世纪完成全国老年社会保险一体化。
第11章“人口与生态系统关系将走向协调”,阐述了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必将越来越协调,并最终走向和谐与完美。该书作出这种推断的根据是:地球上的 全部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海洋宝库开发潜力很大;非再生资源将得到综合利用;环境质最将得到大幅度提高。作者认为,21世纪,人类完全有能力彻底解决长期困扰自己的食物问题。那时,人类索取食物的方向基本上将是下列四个:耕地,草原,水域和人工合成食物。21世纪,农业科学技术必将取得巨大发展,海洋将得到进一步开发,生物工程将广泛运用于农业。所有这些,一定会使上述四大因素给人类提供比现在多得多的食物,因而,人类有可能从此根本解决多少世代以来一直折磨、压抑自身的食物问题。
《走出人口爆炸的困境》是一本可读性 很强的书。这首先是因为它具有针对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人口爆炸”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世界人日,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急剧增长,给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挤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就业、住房、衣食和交通等各方面的短缺和困难,导致生态危机的发展。而对沉重的人门压力,有人悲观不已,有人惊恐万状,他们共同担心地球人口过剩,物资耗尽,水源污染,人类将走向毁灭,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该书以积极乐观的笔调,一一批驳了种种悲观论点,介绍了世界各国为避免人口盲目增长所采取的各种对策,指出,经过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人类终究会走出“人口爆炸”的险区,这样就澄清了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增强了人们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该书采用了纵向叙述和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作者按照历史顺序对世界人口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状况作了全面分析,线素清晰,逻辑性强,读后使人们对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使人们能够看到限制人口增长的前途和希望。在纵向研究人口发展史的同时,该书对世界各国的人口状况,控制人口增长的对灸以及各种人「J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例如,本书末尾介绍了在人口危机面前 所出现的悲观学派和过分乐观学派及其理论观点,并用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未来观对它们进行了批驳,这样有助于人们明辨理论是非。由于该书的比较分析是建立在详细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因而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读后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有利于我们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正确制定和贯彻我国的人口政策。
再次,该书语言生动,作者在许多章节把一些深奥的哲理用浅显的文字表达出来,使人产生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比如,在论述地球上每一种物种的重要作用时,作者指出,“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有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不妨把生命系统看作一台由无数个齿轮组成的机器,尽管存在着传导能量的许多补充渠道,但只要失掉一个齿轮,机器的运转便会放慢一步。”书中类似这样的生动比喻比比皆是,形象具体,感染力强,充分显示出了科普读物雅俗共赏的特色。
(责任编辑:范新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