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俄罗斯是典型的能源依赖型国家,国际石油价格的涨落直接影响着俄罗斯联邦预算的平衡和经济增长。2014年6月后,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30%的跌幅使俄罗斯损失近1 000亿美元,俄罗斯经济遭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又一次重创。而国际石油价格下跌恰逢美欧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个关键节点上,下跌的原因便引发各方猜测。“市场论”认为,油价下跌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普遍减速导致需求不振,而沙特阿拉伯、美国、俄罗斯等石油产出大国都宣布不减产,导致供大于求。另外,石油价格受期货和现货供应的影响,2014年下半年以来,美元持续走高,让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承受下行的压力。“阴谋论”则认为,这次石油价格暴跌,从战略上、时间节点上、宣传上都配合了美国打压俄罗斯的需要。启动金融武器,压低石油价格,联手沙特阿拉伯,打击俄罗斯,使俄罗斯失去经济支撑,从而失去对中东欧、中东、北非和乌克兰局势的介入能力。本刊编辑部特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讨论,探究此次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真正原因,从理论上论述国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解析“页岩革命”后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市场之争对国际石油价格产生的影响,预测未来石油价格的基本走向,这对把脉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
【关键词】国际石油价格;俄罗斯经济;“页岩革命”;
米军 刘彦君(浙江师范大学俄罗斯非洲投资研究所所长、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一)当代经济的显著特征是油气资源的金融属性凸显
国际石油市场定价体系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跨国石油公司殖民定价;20世纪60~80年代欧佩克官方定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变为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进行充分竞争的现货自由市场结构,尤其是80~90年代油价的波动主要受现货市场实体石油供求关系影响较大;2000年后石油期货市场作为定价基准的格局形成。从1983年美国纽约交易所推出中质原油期货合约到1988年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2001年被洲际交易所收购)发布布伦特期货合约,标志着一个全新的高度市场化的石油定价解决方案逐渐形成。这是国际石油市场的一次革命,其影响力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显现,从2000年石油价格开始上涨直至今日,由于组织(欧佩克、石油公司或国家)集体行动难以形成,事实上原油价格脱离任何生产组织控制的形势已经形成。
总之,经过30多年的国际石油金融市场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已不再是简单的实体经济里的货物交易市场,而是演变成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改变了世界石油市场原油的结构和石油贸易商的交易方式,而且改变了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即国际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影响到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然后再传导到现货价格上。在确定原油和油品价格水平时,这些期货合约前一交易日的结算价已经成为不同地区间原油交易的价格参照基准(如出口欧洲或从欧洲出口的原油选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价格,北美选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也是全球原油价格的最重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在近10多年来,原油期货合约价格和现货价格走势几乎一致)。在当今国际金融体系格局下,世界石油金融期货交易市场规则无法根本撼动。世界石油金融期货交易市场的内在机制创造了一个信息广泛而强大的交易博弈平台,无论是供需基本面因素、地缘政治等突发因素、美元因素、原油库存、石油投资基金行为、全球经济增长景气程度、环境需求变化等影响因素都将在这里得到综合性预期反映从而决定油价走势。我们认为,实体石油基本面的供求关系已经不是左右石油价格巨幅波动的主要因素,只能视为基础性因素。正是全球各地石油供求关系差异衍生出的石油贸易与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因素结合在一起,给石油价格波动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也正因为如此,长期石油价格的预测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短期石油价格主要决定于石油期货市场的运行。
目前,原油价格受诸多因素制约,走高概率不大。一是从库存因素看,由于原油的需求和供给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库存水平通常代表了短期的供给条件。过去5年,发达国家商业石油库存总体上比较充裕。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2015年OECD国家商业石油库存平均约为262亿桶,可以满足OECD国家59天左右的需求,这说明2015年发达国家偏于充裕的库存水平对油价上涨形成一定的抑制。二是从美元因素来看,美元汇率波动是石油价格走势的重要先行指标之一,因此,美国货币政策是影响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2014年以来,受美元加息预期的影响,美元汇率不断升高成为原油价格下跌的重要影响因素。三是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影响油气需求,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景气度不高同样抑制油价的上涨。此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制裁以及投资基金行为等相关事件进展的不确定性都会改变油价走势。
(二)能源经济与定价权缺失的矛盾影响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曾一度高居世界第一大产油国地位,但俄罗斯石油市场并未相应获得石油定价权和外汇的交易结算权。俄试图积极加入现存的国际石油定价系统,获取参与自己产品定价的权利。然而,俄罗斯石油交易所运行以来,交易清淡,没有价格发现功能,俄罗斯的原油基准价并未得到国际的一致认可,总体上是不成功的,而且俄罗斯原油出口主要以美元定价和结算而以本币交易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这主要是俄罗斯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造成的。目前,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由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交易价格决定,而2010年推出的ESPO原油(产自俄罗斯不同油田的混合原油),其基准价与DME(迪拜商品交易所)的迪拜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格形成较强的关联性,但DME原油期货及其他原油基准报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布伦特期货产生。因此,在俄罗斯不掌握石油定价权的情况下,油价的剧烈波动对俄经济和金融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1.油价剧烈波动冲击俄罗斯金融体系甚至危及金融安全。石油价格是影响俄罗斯经济系统投资者行为和金融政策的重要因素。经验表明,卢布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它往往跟踪石油价格。由于俄罗斯在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较早实行了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这为进出俄罗斯的国际资本流动开辟了通道。加之俄经济的油气资源特征异常显著,因而油价波动必然引发国际资本流动,进而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加剧俄罗斯金融体系运行的不协调。
其一,油价暴涨暴跌破坏了俄罗斯国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从俄罗斯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看,俄罗斯更愿意保持卢布汇率的相对稳定而不是以降低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尤其是在卢布暴跌的危机时期,稳定汇率和确保金融稳定成为首要任务。在石油价格上涨期间,俄罗斯国际收支盈余增加,卢布升值预期有增无减,俄中央银行以汇率为导向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供给,致使国内货币环境过于宽松。当油价在2008年达到每桶150美元时,俄罗斯的货币大幅升值,俄罗斯外汇储备超过6 000亿美元;当2009年油价从2月的每桶40美元升至5月的60美元时,俄外汇储备相应地从3月的3 805亿美元的较低水平增至4 070亿美元。这是因为油价出现趋势性上升,推动卢布升值,投资者预期卢布将会进一步升值而卖出美元,俄央行为避免卢布过度升值给经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买入美元增加了外汇储备和相应的货币供给,并给国内带来较高的通胀压力。相反,以汇率为导向的货币政策也导致在油价下跌背景下,卢布贬值预期增强,俄被迫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当石油价格在2008年12月~2009年2月暴跌至约每桶40美元时,卢布重挫;当2014年下半年油价大幅下跌,卢布再次进入快速贬值通道,2014年11~12月为了阻止卢布崩盘,俄央行多次动用外汇储备进行干预,通过实施综合配套措施,力求稳定汇率,由此导致俄外汇储备大量减少和国内银根紧缩,货币贬值及随之而来的货币紧缩政策造成银行融资成本激增,结果是信贷增长进一步下降且利率更高。例如,对中小企业1~3年的贷款利率平均超过14%,而为了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银行间贷款利率平均达到11%~12%。同时,2014年的这次货币危机迫使央行由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转向自由浮动汇率,卢布由此成为全球最大跌幅的货币,卢布大幅贬值导致2015年的高通货膨胀率风险。
其二,油价动荡破坏了俄罗斯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俄罗斯资本市场结构具有鲜明的以能源和原材料行业为主导的特点,与能源类企业相关的成交量占整个市场的80%以上,这就决定了国际油价波动改变俄国际收支状况,并与国内金融市场价格形成互动效应。不可否认,油气价格上涨对俄罗斯金融市场快速实现复苏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一旦因油价暴跌出现国际资本的“逆转”,不仅会打击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而且信心危机又会扩展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的传递性,特别是俄金融衍生工具的过早引入放大了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俄罗斯金融市场危机的演变发展与油价下跌幅度密切相关,外资,尤其是套利资本撤离的规模和速度随着油价下跌不断放大和加快,进而金融市场急剧恶化,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剧跌,卢布大幅贬值。首先,油价暴跌致使资本出现更大的外逃。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统计,2008年俄罗斯资本净流出达到500亿美元,2009年达到1 000亿美元,2014年俄罗斯资本外流达1 515亿美元且创近20年的新高。其次,油价暴跌伴随股市暴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俄罗斯PTC股票交易系统指数与石油价格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尤其是在油价下跌时期同步共振性异常显著。1998~2009年10年间PTC指数和世界石油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从1998年的0.6增至2009年4月的0.8,在2009年5月~2015年1月相关系数增至0.7~0.8。初步测算,在2008年布伦特石油价格下跌75%,PTC指数下跌70%,2014年布伦特油价下跌48%,PTC指数全年下跌42%。从总体上看,多数时间二者走势大致吻合,国际油价一旦出现回升趋势,俄股票交易系统指数PTC呈现快速恢复增长态势,说明俄股价对国际油价高度灵敏的预期反应,只是在少数时段出现分离。例如,2012年5月~2014年4月,石油价格高位运行且相对稳定,PTC指数呈下降趋势。此外,油价下跌引发的危机造成了较大财富损失效应。俄罗斯50%的预算收入和60%的外汇收入来自石油天然气出口,油价下跌导致俄预算收入和外汇收入锐减。因俄罗斯股价和卢布汇率走势与国际油价波动基本相符合,2008年和2014年油价暴跌引发卢布对美元贬值40%~50%,同时股价大幅下跌造成各类金融资产缩水,2008年的危机已使俄罗斯金融领域损失近万亿美元资金,2014年油价下跌将带来超过数千亿美元的损失(包括股市市值减少超过2 000亿美元,财政收入全年减少1 000多亿美元,与2008年危机的财政能力不同,2014年本来就有限的财政能力将进一步限制政府的应对)。
2.油价下跌引发的危机危及实体经济安全。2000年以来,以能源为主的原材料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有些年份达到70%,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种单纯依靠能源出口会增加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降低国家经济的安全性。
其一,油价下跌引发俄经济增长大幅下降甚至出现经济衰退。油价下跌,冲击俄罗斯油气开采行业,必然导致石油行业的投资放缓。油气企业不同程度出现资金问题,企业因利润减少压缩了固定资产投资,新项目开发能力明显下降,极大地阻碍了俄罗斯油气工业长期发展。不仅如此,油价下跌引发的连锁效应,使得消费需求减少,特别是建筑业和贸易,受总需求下降的影响而遭到较大冲击,并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者对未来俄罗斯经济的信心。进入2009年,俄经济继续下滑并出现衰退,全年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同样,2014年油价暴跌引发的卢布危机,加剧资本外逃,俄罗斯将无法借债而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2015年预计GDP下降2.5%~3%。
其二,可能导致国家重点产业被并购,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油价下跌,加剧俄银行和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危机。由于俄罗斯一些大型企业通过抵押企业股票向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当国际信贷紧缩之后,尤其是受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与制裁相关的事件影响,企业面临较高的偿债压力,国外公司趁机收购,进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尽管在危机时期国家被迫利用外汇储备替一些金融、能源企业还债,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重要战略资产落入外国投资者手中,但是,历次金融危机的实践证明,俄罗斯并不具备全面救助实体经济的能力,本国重要企业控股权面临流失的风险依然较大。
其三,严重冲击俄经济发展模式。俄罗斯过度依赖传统的以油气为主的原料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结构失衡,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和其他资源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二是经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生产和出口中的比重过低。由于俄罗斯经济结构存在严重问题,经济复苏和出口创汇过多依赖石油生产和外销,国际油价下跌,外汇收入减少,还债能力被大大削弱。尽管石油、天然气以及原材料生产及其出口对于俄罗斯经济以较快速度实现恢复和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这种结构模式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缺乏竞争优势,并降低了国家经济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如果俄罗斯自然资源收入没有用来改善长期经济增长前景,未来生产率增长将很可能受到威胁,尤其是面临外部融资困难时情况将更糟糕。
总之,进入2000年以来,油价金融属性凸显,俄罗斯经济与油价波动形成越来越强的关联性,俄罗斯经济要想摆脱“资源诅咒”困境,以目前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是非常困难的。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的最新研究,俄罗斯的中期经济增长前景受到近期油价下跌和制裁持续影响的威胁。对俄罗斯来说,必须适应油价的新常态环境,并学会成功管理相关风险:一是加强对国内财政金融部门的风险管理,这主要是处理好卢布汇率目标与通胀目标的关系,保持国际储备的充足,同时加强对财政支出审慎管理,保证财政的可持续性;二是积极加强与亚洲主要经济体能源合作和金融合作,尤其是建立亚洲市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缓解欧美国家掌控全球石油定价权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必须探索新的现代化之路和创新发展战略,朝着夯实国家经济金融基础的方向努力。
*该文为教育部项目《上海合作组织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YJA79008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及演化机制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413711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程亦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研究员)
(一)“阴谋论”缺乏真凭实据,且难以自圆其说
多年来,每当国际上发生重大的政治变故或经济变故之时,总会有人出来用“阴谋论”加以解释。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律。2014年中期国际油价出现暴跌以来,“阴谋论”再度兴起。一部分人认为,此轮油价下跌是美国人的阴谋所致,目的是打压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迫使俄罗斯政府在乌克兰等问题上对西方作出让步。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油价的下跌缘起沙特阿拉伯的阴谋,为的是打击非常规能源开发商,挤压其生存空间,从而确保自身的利益。但是,这些说法都只是推论和臆测,因为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能够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阴谋论”的存在及其实际作用。
笔者完全不认同“阴谋论”,理由很简单。首先,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政治力量或经济力量具有单纯依靠“阴谋”来改变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进程的能力,美国没有,遑论沙特阿拉伯。其次,刻意打压油价既不符合美国政府的战略利益,也不符合美国非常规能源开发商的经济利益。
不可否认,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诸多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短期内还不可能有哪个国家能够取而代之。但是,同时也必须看到,伴随着一大批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美国的相对作用已经明显下降,并且还处在不断下降的过程当中。美国在世界范围的经济影响力已经不能与20年前相比,甚至已经不能与10年前相比。美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的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点。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多数年份中,美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超过30%,而近年来这一比重显著下降。综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美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已经历史性地降至20%以下,2014年大约只占16%。回顾历史,从1894年超过大英帝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算起,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上述发展趋势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说明美国在相对衰落,尽管它的作用仍然不容低估,但其所具有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远不如以往确是不争的事实。限于当前的经济实力,美国不具备长时间影响、甚至左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能力。美国没有这种能力,经济实力远逊色于美国的沙特阿拉伯当然就更不可能具有这种能力。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某些学者在论及全球综合影响力时极度唱衰美国,甚至把美国说得不值分文,而在主张“阴谋论”时却又过分夸大美国的作用和能量,这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因国际油价的下跌美国经济所承受的压力恐怕要大于其他国家。众所周知,美国是“页岩革命”的先驱,最早推动非常规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而且用于相关领域的投资也最大,收益也最大。美国政府和工商界希望通过这场革命来实现能源自给。作为新兴产业,页岩油的综合开采成本明显高于常规能源开采。显而易见,维持相对高的国际油价有利于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打压油价无异于对自己挥舞屠刀。由于油价的下跌,近来美国开发商被迫关闭了一系列页岩油井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打压油价不可能是美国政府的政策选项,因为这样做的结果非但不能致敌手俄罗斯于死地,相反却先打倒了自己。
(二)国际油价下跌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
从近年国际市场的发展情况看,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本次油价下跌也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既有供求关系的作用,也有金融汇率的影响。
首先,美元汇率走强是引发国际油价下跌的重要因素。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政府坚定地奉行强势美元政策,美元汇率始终保持坚挺。乔治·沃克·布什当政期间,美国经济逐渐趋于低迷,美元汇率受此拖累一路疲软,特别是在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元汇率更是持续下跌。近两年,美国经济逐渐转好,景气指数不断攀升。进入2014年,这一良好趋势得到进一步发展,促使美国政府放弃了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美元汇率回归强势。美元汇率的走强实际上等于降低了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油价相应下调是自然的。2014年前5个月,ICE美元指数累计上涨10.3%,恰好在这一阶段,国际油价出现明显下降。无怪乎有市场分析师指出,美元强势是国际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
其次,需求不足导致市场价格向买方倾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说到底最终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就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引擎和石油消费大户的中国和欧盟因各自内部的原因均放缓了经济增长步伐。中国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已由以往的保增长、提速度转变为调结构、增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舍弃高增长转而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欧债危机之后,欧盟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离彻底康复似乎还相当遥远。此外,曾经风生水起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因各种内外原因失去了前期高速增长的动能。所有这一切毫无疑问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石油需求。为此,相关国际经济组织一再下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例如,国际能源署在2014年12月发布专项报告称,国际市场原油供应已出现失衡,为此下调了2015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增长的预估值。同一时期,欧佩克也向下调整了未来一个时期的石油需求预估值。
再次,“页岩革命”带来的市场预期强烈抑制了国际油价。过去数年,在国际油价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为了维护自身的能源安全,页岩油等非常规能源的商业开采成为一系列国家和工业集团的选择,特别是在头号石油进口大国美国,页岩油的勘探和开采取得了巨大成功。市场人士甚至乐观地估计,美国在未来几年将由石油进口大国转变为石油出口大国。页岩油的商业化利用为国际市场的石油来源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渠道,使许多原来的无油国变成了有油国、贫油国变成了富油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前景。从这个角度来评说,页岩油的商业化利用确实算得上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平抑油价。
最后,为争夺市场份额,石油出口国拒绝减产的举措进一步压低了油价。在以往,每当国际油价出现显著下降时,石油输出国和相关国际组织便会采取协调减产的做法来阻止油价下跌,用减少供给的方式来稳定和提高油价。但是本轮油价下跌以来,由于页岩油的冲击,所有石油出口国都担心丧失原有市场,因此毫无例外地拒绝采取减产的做法来稳定油价。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欧佩克多次公开表态不准备压缩石油产能。非欧佩克成员国的俄罗斯由于经济深陷危机,而出口石油恰是其主要的财政来源,因此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在想方设法扩大产量、增加出口。
综上所述,近期国际油价的下跌并非某个国家或某个集团的某个“阴谋”使然,而是正常的市场反应,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未来一个时期国际油价的动向将取决于美元汇率的走势以及页岩油与常规油的博弈。
(三)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经济的长远发展也有积极的一面
作为大宗国际商品,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几乎牵动着每一个国家。对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经济结构,国际油价的下跌所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在全球重要经济体当中,就总体而言,中国受惠其中,美国喜忧参半,而俄罗斯则遭受重创,这是由其过于单一的经济结构和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特性所决定的。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断了俄罗斯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造成了7.8%的大幅下降。在危机过后的复苏阶段,俄罗斯经济表现依然不佳,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发展效率均不如危机前。最近两年,俄罗斯经济疲态日显突出,增长速度逐年下滑,各种迹象预示着国民经济即将陷入衰退。恰好在这一关键时刻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这对以能源立国的俄罗斯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经济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因此在这方面不需要过多的分析和阐述。笔者想指出的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油价下跌对于俄罗斯经济的长远发展并非完全是负面的,也有积极的一面。前几年,当彻底摆脱自苏联后期开始的经济危机之后,俄罗斯政府制定了令人振奋的经济现代化战略。然而,回顾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一战略的实施进程很不理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和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不足。长期以来,巨额的石油出口收入一方面帮助俄罗斯摆脱了经济困境,另一方面也弱化了俄罗斯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消磨了俄罗斯民众的进取意志,因为在高油价状态下,不需要艰苦的努力就可以过上舒心的日子。长此以往,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将最终化为泡影。此次油价下跌,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又一次警示了俄罗斯朝野,这对于这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无疑是件好事。从近期俄罗斯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中可以看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重振制造业、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已经重新成为俄罗斯经济工作的重心。
油价暴跌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有利于俄罗斯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际油价下跌对于俄罗斯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个利好。
李福川(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2014年3月17日俄罗斯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并入本国版图,由此引起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一系列制裁。
克里米亚事件后人们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国际原油价格由2014年6月26日最高的每桶106.71美元跌至12月31日的每桶53.77美元(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格,下同),跌幅约50%。对于油价下跌的原因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市场论”认为,油价下跌是由于全球范围内经济下行导致原油供大于求,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油价超跌。“阴谋论”则认为,欧美制裁导致油价下跌,目的是从经济上搞垮俄罗斯,从而实质性削弱俄罗斯的国家战略潜力。笔者认为,国际投机资本才是油价下跌的推手,也是最大受益者。而国际投机资本之所以能够得手,根本原因在于期货交易制度本身。
人们常说的国际油价是指期货价格,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基础,所以探讨原油期货价格涨跌不能离开期货交易本身。人们生活在市场经济中,可以看到股票价格可以背离经济基本面大幅涨跌。由于杠杆作用和做空机制,期货市场会成倍放大这种背离。期货交易中的做空机制,让投机者有可能在技术上制造出逼仓行情,即空逼多。在技术形态的配合下,一旦形成空逼多,多头就会出现难以抑制的技术性恐慌。娴熟的空头投机者甚至不需要太多增量资金,只要在恰当的节点用此前多平的资金转空开,就会让成千上万惊恐的多头像受惊的绵羊般争抢着涌下悬崖。逼多行情一旦形成,前边多头恐慌性止损平仓会推着后面的多头被迫平仓,形成多头对自己的连环杀。在技术形态的帮助下,下降通道中一旦空开与多平方向一致,就会看到期货价格瀑布式下跌,而借助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是可以计算出净开为空和净平为多的,即开平方向一致,所以逼多行情从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从2014年6月26日至12月31日国际油价走出的长达半年的单边下行轨迹完全符合这一特征。
国际原油价格与经济基本面的关联性越来越弱,所以以“市场论”看2014年油价涨跌是不够全面的。历史和现实不止一次向人们证明,供求关系及经济增长并不总是影响油价的决定性因素。以近年所发生的油价变化为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这段时间,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经历大幅萎缩,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也遇到极大的增长困难,但国际油价却由最低每桶41.69美元(2009年1月)一路涨到每桶106.71美元(2014年6月26日),最高达到每桶114.83美元(2011年5月)。人们常说预测油价是极困难的事,正说明油价涨跌与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失去了必然的正相关关系。随着世界经济的体量不断增大,油价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已经很小。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世界经济对油价涨跌已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其实,从经济角度研究油价涨跌原因时最好还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就是在以资本主导的期货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欧美国家制裁俄罗斯导致这一轮油价超跌,这种说法有些简单和牵强。就在欧美宣布制裁俄罗斯后近100天时间里,油价并没有“应声而下”,而是从本来就很高的价位每桶97.46美元(2014年3月18日)一路上涨突破了百元大关,最高达到每桶106.71美元(2014年6月26日),涨幅达8.67%。再看克里米亚事件一周年后的情形。2015年3月17日至6月底,油价由底部每桶4443美元反转上涨到每桶60美元以上,涨幅达28%。这还是在欧美国家不断加大对俄罗斯制裁的过程中发生的。如果此前做空的国际投机资本反手做多,就会形成新的逼空形态,那样油价将进入上升通道,未来油价继续上涨是有可能的。从上述对油价涨跌轨迹的阶段分析可以看出,油价并没有随着对俄罗斯的制裁而开始下跌,制裁对油价没有决定性影响。虽然从2014年6月26日至2015年3月17日油价从每桶106.71美元一路跌至每桶44.43美元,其间欧美一直对俄罗斯实行着经济制裁,但在同一时间段存在这两种现象纯属巧合。从国际政治角度研究油价时需要明白,就是不要轻易把政治和经济的巧合现象当必然。
对我们来说,制裁和低油价期间俄罗斯的经济前景以及中俄经济关系更值得关注。正是在这一期间,俄罗斯成为中国能源的主要进口国,中俄就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签署了协议。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为期30年涉及金额4 000亿美元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年供300万吨液化天然气合同等。中俄正在积极推进西线天然气项目,这将是一个超万亿人民币级别的大项目。此外,双方还在积极推进油气上游开发合作和天津合资炼厂等下游项目。中俄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两国央行签署了1 500亿元人民币额度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迅猛增长。仅在2014年,俄罗斯中国银行办理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就达1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5%。此外,俄罗斯外经银行从中国吸引外资达到107.4亿美元。在大项目投资和金融合作的推动下,2014年中俄贸易额增长6.8%,达到创纪录的953亿美元。2015年两国将力争贸易额达到1 000亿美元的目标。中俄经济合作有着天然的互补性,制裁和低油价同时发生,就像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推动着两国加快实现这种互补性。
欧美国家的决策者们最终会明白,因为有了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政治和战略伙伴,今天的俄罗斯已经不再是昨天的苏联。油价超跌造成的所有经济和金融风险,俄罗斯完全可以从与中国的合作中加以对冲,对俄罗斯的制裁只会让中俄走得更近。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美国家制裁俄罗斯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制裁的政治意义是要把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世界再次划为两个阵营。
中俄经济互补性决定了两国有着天然的风险对冲潜力。如果油价跌至俄罗斯原油生产成本价以下(每桶约20美元),俄罗斯会面临巨大的财政和金融风险。但即使出现那种情形,只要俄罗斯有需要,中国完全可以通过购买俄罗斯国债或是直接提供贷款的方式帮俄罗斯解困。中国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而且并不需要作出特别的努力。
俄罗斯这个国家和民族是真正经历过大场面的。面对欧美国家制裁,俄罗斯不会妥协。只要坚持扩大与中国经济合作,再严厉的制裁也不会导致俄罗斯经济崩溃。在国际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作为负责任的战略协作伙伴,中国不会允许俄罗斯经济崩溃。俄乌危机会长期化,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可能常态化。但是只要中国坚定地站在俄罗斯背后,对俄罗斯的经济前景就不必过于悲观。
刘军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我们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那一轮世界能源价格大涨,不仅使俄罗斯积累了大量财富,而且为其在诸多领域提供了挑战美国利益的资本。为此,奥巴马在其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到:“我们利用能源的方式助长了我们的敌对势力,同时也威胁着我们的星球”[1]。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发展低碳经济、开发新能源,并准备以保护气候这一全球性公共资源为借口征收碳关税。这一战略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战略利益分配关系,事关各国之间巨大的经济利益格局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优势很有可能被抵消。美国页岩油、页岩气的发展就是以这一战略为依托的。
具体到这一轮的石油价格下跌,我们可以从供求关系、美元汇率、资本投机以及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分析入手。从供求关系来看,很显然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盟仍陷债务危机、中国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际原油的需求增速随之放缓,而供给却在美国“页岩革命”的带动下大幅增加,国际石油市场供给与需求明显不平衡,供大于求的特征十分突出,油价下跌因此也就顺理成章。
在非基本因素方面,除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加速升值,从而使原油价格走低以及众多投机资金做空油价从中牟利等原因之外,不同的政治纷争及利益考量致使“限产保价”措施难以实行也是油价“跌跌不休”的重要原因。这其中沙特阿拉伯的以“价格战”保护市场份额、打击政治对手、遏制竞争对手的战略战术又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沙特阿拉伯的具体目的在于[2]:
第一,保护市场份额:对于因历次“限产保价”而痛失市场份额的沙特阿拉伯来说,它对自己单方面限产而使其他中东国家夺取其市场份额保持着高度警惕。因此,面对本轮的油价下跌,沙特阿拉伯并不打算单独实施“限产保价”。凭借其超低的采油成本,沙特阿拉伯对油价持续下跌的容忍能力远超过其他产油国,因此在没有达成一致的限产协议之前,其已经多次拒绝限产提议,致使石油价格一路下滑。
第二,打击政治对手:“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可以说是沙特阿拉伯的重要政治对手,目前美国对“伊斯兰国”的打击行动使沙特阿拉伯获益。作为回报,沙特阿拉伯对低油价的放任态度,其实也是有意帮助美国削弱伊朗、俄罗斯的经济实力。
第三,遏制竞争对手: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的加速发展已经对未来全球油气供需形成实质性威胁。页岩油项目眼下正在面临第二轮风险融资的关键时点,石油价格的下跌将压缩页岩油的利润空间,压制资本市场对其投资的热情,从而达到中断融资的目的,进而达到遏制“页岩革命”威胁的最终目标,为石油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时间。
对于俄罗斯、伊朗等产油国而言,油价低于每桶100美元就会对其经济产生冲击。因此,美国对低油价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削弱这些“反美”产油国的实力。油价下跌对高度依赖石油的俄罗斯经济而言,无疑会使出口收入急骤减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据测算,原油价格每下跌10美元,就意味着俄出口将遭受324亿美元的损失,约占该国GDP的1.6%。由此,政府预算收入会随之减少,卢布汇率贬值,资本外逃加速。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油价高涨时,俄罗斯石油工业增长虽然很快,但机械制造业、轻工业增速却相应地大幅下降;当油价降低时,俄石油工业的增速下降,而机械制造业、轻工业的增速却会迅速上升。俄罗斯是一个工业体系健全的国家,当石油靠不住的时候一定会找到并发展其他的支柱产业,因此,油价的下跌也许是俄罗斯经济结构转型的机遇。
[俄]A莫科列茨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关系研究分析中心助理研究员)
徐向梅 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几个世纪以来,石油已成为人类的战略性自然资源。由于石油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越来越成为投机和谋取利益的政治工具。
本轮石油价格波动远非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和唯一一次。20世纪70~80年代石油价格就曾有过持续的波动,而这一次,作为社会生活一个方面的体现,既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具有消极的一面。
近年来发生的石油价格波动受多方面因素作用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市场因素(石油生产过剩和需求下降);“阴谋论”或地缘政治因素;“伊斯兰国”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中快速发展并以低价将石油倾销到美国和西欧;替代能源的开发。当然,这远不能涵盖所有能够对该问题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例如,可以单独研究水力压裂技术(英文名称“freking”)的飞速发展或美国的“页岩革命”,但其生产成本较高,在目前石油价格低于每桶60~70美元的条件下不能赢利,因此不将其作为主要因素来考虑。
(一)石油生产过剩和需求下降
距国际金融危机活跃期已经过去几年。与此同时,出现了缓慢的全球经济复苏,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这一进程中,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是石油生产国以稳定石油价格为目的而建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成员国,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不愿意减少石油产量[3]。
2015年6月在维也纳举行的峰会上,欧佩克成员国石油部部长再次决定不改变石油产量配额[4]。这一决定并不出人意料。一年前石油的价格比目前高出近40%。这或许是减产以提高价格的最佳时机,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因此,欧佩克,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及其波斯湾盟国正试图以低价格压制美国的石油公司,这些公司开采的页岩油在2014年已经开始威胁到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份额。如果欧佩克减产并提高价格,美国页岩油公司就有机会增加产量。
(二)“阴谋论”
前面我们谈到石油的战略价值以及它已经成为投机和谋取利益的政治工具。
历史上,国家之间经常在不同情况下达成秘密协议,以削弱其地缘政治对手和获取红利,如爆发于1973年秋天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这次危机之后,世界最大的卡特尔欧佩克刻意降低其石油产量(约5%),以便使世界石油价格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这一事件史称“石油禁运”,因为降低开采量是出于政治原因,且成为欧佩克国家因不满西方在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而向其施压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石油生产过剩,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价格剧烈波动都是由不同的地缘政治冲突引起的。
此外,近年来美国外交政策经常出现危机,不愿承认“单极世界”构想和“世界警察”的“排他性”在解决国际问题中效率低下的事实,并想通过在某些地区挑起地缘政治冲突和制造混乱等手段回归久违的世界领袖地位,掌控世界命脉。
然而,世界并非是一个中心能够管理的。正如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ML季塔连科院士所言,世界上“正发生着被全球化加快的国家一体化进程,人们以多中心理论为基础寻找着最佳的国际关系模式”[5]。所有人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只能通过集体的努力来解决,国际政治中所有参与者应寻求妥协并相互尊重各自利益,而不是将它们划分为大和小、强和弱。在世界新秩序中形成的新的一极或中心——“金砖国家”的快速发展证实了这一点。“金砖国家”间的平等合作“不仅对于危机条件下世界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成为维护全球稳定的因素”[6]。
(三)“伊斯兰国”的发展
导致石油价格下跌的第三个主要因素是“伊斯兰国”。中东和北非国家的示威活动和骚乱潮(如“阿拉伯之春”)始于2010年年底,在过去几年的特点是:形成了超激进派的准国家——“伊斯兰国”。
有报道说,美国市场上的石油越来越多。对此,专家们解释为正在发生的“页岩革命”;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欧佩克成员国也扩大了石油生产,特别是利比亚、伊朗和伊拉克已经开始回归市场[7]。我们认为,“页岩革命”不可能是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如前所述,在石油价格低于每桶60~70美元的条件下,利用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开采并不能赢利。此外,俄罗斯《观点报》(俄文名称“Взгляд”)称,激进组织“伊斯兰国”开始铸造自己的金币,这种硬币的价值相当于一个金第纳尔,大约是139美元[8]。
应当指出,欧佩克只保留了原来的配额,既没有减少产量,也没有增加产量。伊拉克在战争中失去了许多油田,其开采量以及对世界市场的供应量也大幅减少。伊朗仍在遭受制裁(伊朗核计划的谈判仍在继续),其石油投入国际市场受到限制。而在利比亚,几乎所有的油田实际上都不受的黎波里官方控制。
因此看来,利比亚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是“伊斯兰国”活动的结果[9]。由于该国不被承认,所以也不能通过正式渠道出售石油。这就是说,有中介低价向“伊斯兰国”购买石油(因为销售属于非法走私),然后转卖到市场。而除了美国司法管辖权范围内的公司,任何公司都不能进行走私活动。事实证明,是美国的跨国公司与“伊斯兰国”进行交易,由此引发石油市场的崩溃。
著名的俄罗斯东方学家E.M.普里马科夫院士认为,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和也门目前的状况是由于美国政策造成的,“正是这种政策导致一个尖锐问题的出现:这些国家能否生存下去”[10]。
(四)替代能源的开发——以欧盟国家为例
可再生能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埃克森美孚公司专家在《2040年前能源消费长期预测》中指出,德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将比2014年增长55%。但是,到2040年,约60%的可再生能源将依旧来自生物质能和沼气,约20%来自风能,约15%来自太阳能[11]。
此外,沿北海海底铺设长度为623公里、产能为1 400兆瓦的高压输电线路(NordLink)的投资协议于2015年2月10日在挪威豪根桑德市签署[12]。这一事件不仅为德国,同时也为整个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注入强大动力。有了这条直流线路,德国可将多余的风能输送到挪威储存,并在需要时获得清洁环保的水电回送。
与此同时,“NordLink”也将从根本上巩固挪威在欧洲的能源地位:挪威将成为北欧的大型电力生产、存储和分配中心。目前,水下输电线路已将挪威与瑞典、丹麦和荷兰连接起来。伦敦也在计划研究类似的项目。2019年,又一条水下输电线路计划在丹麦与荷兰之间铺设。
这样,在北海地区将形成一个强大的跨国输电线路系统,使这个风能丰富的地区内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得到优化。欧盟对类似能源网的建立表示欢迎并准备提供资金支持。
(五)结语
上述四个因素有助于解释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本质。谈到俄罗斯,毫无疑问,石油价格波动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卢布汇率急剧下跌和国家预算收入减少。俄罗斯一直在讨论是否到了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使之更加有效的时候。过去的模式基于高油价及其带来的高收益,官员们并不愿意从“石油尖顶”上下来。事实表明,俄罗斯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俄罗斯前财政部部长库德林认为,必须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称之为提案模式。库德林在2015年6月举行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说:“这就是要在更高生产率的基础上创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效益”。这种模式需要在应用单位与教育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发展“知识经济”[13]。
[3]沙特阿拉伯不愿意减少石油产量《新石油地缘政治》,[法]《世界报》2015年6月17日,http://inosmi.ru/usa/20150617/228622198.html;法国《世界报》认为,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排名世界第二位,该国计划利用能源原材料来暗中对抗美国。在拒绝了欧佩克的建议之后,沙特阿拉伯不顾商业规律而显著增加石油产量,降低石油价格,使廉价石油充斥市场。该战略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油价很快下跌了50%,每桶价格约为40美元(现在已经上升到55~60美元)。这一计划沉重打击了水力压裂技术革命。
王海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部副处长、高级经济师)
从2014年6月起,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逐月下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自最高价每桶115美元曾一度跌至最低点每桶46美元,跌幅超过60%,创2009年年底以来最低水平。关于油价下跌,存在“阴谋论”和“市场论”两种观点。石油业内的专家大多支持“市场论”,提出世界经济低迷导致石油需求萎靡和供应过剩、北美非常规石油产量快速增长、美国原油库存不断增加、美元进入升值周期、地缘政治冲突缓和等诸多因素是本轮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14]。从经济学原理看,原油的价格主要由供需关系、支付的货币(美元)价格、边际开采成本和替代能源价格决定。当然,国际油价也会偏离供需基本面,甚至会反过来影响石油供需。在整个石油体系中,以市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近30年国际油价波动的情况来看,这种市场机制仍然比较脆弱。
国际油价的定价基础有两个方面,一是石油生产的成本和公司利润,二是主要产油国的财政预算盈亏平衡点。关于定价机制,20世纪90年代后,由长期合约、现货、期货协同发展的石油市场交易形式初步确定。从最近10多年石油价格波动的情况看,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正在强化,可以说,当前的国际石油市场定价体系进入期货定价时期。
图1 2005~201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水平(单位:美元/桶)
资料来源:IEA:Medium-term Oil market report 2015
(一)石油需求疲软和供应过剩的双重驱动及市场预期导致国际油价下跌
近30年来,国际石油市场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供需均衡。近几年的情况是石油供过于求。从需求方面看,2014年以来,除美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外,欧盟、日本经济仍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较为疲软。除经济发展因素外,很多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以及替代能源快速发展也导致世界石油需求增量放缓。与此相关,从2014年10月起,国际能源署(IEA)不断下调2014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量至每日70万桶,为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2014年全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每日9 144万桶,比2013年每日9 048万桶增加96万桶,低于此前10年的平均增量每日110万桶(201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每日8 914万桶)。从供应方面看,世界石油供应出现过剩,2014年世界石油供应增量为每日180万桶左右,远超过最初预测的每日120万桶。欧佩克产量平稳,全年产量超过每日3 000万桶,9月原油产量甚至达到每日3 100万桶,部分产油国如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国的原油产量出现小幅上升。世界石油供应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石油产量的大幅增加,前几年美国石油产量的增长填补了中东利比亚、伊朗等国产量的下降,所以美国的产量增长并未相应提高世界石油供油量的增长,但是随着利比亚战乱的逐渐平息及伊朗核问题的松动,利比亚、伊拉克、伊朗等国的石油产量开始缓慢增长,整个国际市场的石油供应量因此显著提高。当前,世界石油市场供需的再平衡主要取决于供应方的调整。
石油供需总体由略过剩转向较为过剩,2014年开始明显呈现供大于求,且供大于求的数量远超过事先的预期,这是国际油价大幅下降的主要市场因素。
(二)欧佩克与美国或传统产油国与新兴产油国之争是油价下跌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9月,2015年将迎来成立55周年,现有12个成员国[15]。在市场机制逐渐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欧佩克逐渐丧失确定石油价格的支配地位,在国际石油体系中的地位也有所下降。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欧佩克协调成员国决定大幅降低生产配额,即每天减产420万~2 484万桶,对提升油价起到了积极作用。面对自2014年6月开始的本轮油价下跌,欧佩克将讨论应对油价下跌的会议拖到2014年11月才召开,且会议令人意外地通过了不减产的决定。在欧佩克“不作为”之后,国际油价进一步快速下跌。在2015年6月5日召开的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上,参会各方认为,“目前市场在寻求平衡和稳定”,一致决定在未来6个月继续维持每日3 000万桶的最高日产量。有观点认为,欧佩克不减产是希望以低油价支持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并在与美国页岩油的竞争中保持市场份额。笔者支持这种观点,“减产保价”或会促进美国页岩油气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欧佩克不是没有“减产保价”的意愿,但是即便采取减产措施也无法达到保价的目的,因为欧佩克削减的产量很可能被其他非欧佩克产油国填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45%,而近些年随着美国等非欧佩克产油国产量的上升,到2014年欧佩克成员国原油产量的份额已降至40.9%。
另外,由于各成员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不尽相同(分为海湾地区和非海湾地区),面对油价下跌,是“减产保价”还是“增产保份额”,欧佩克内部的分歧也较大。
表1 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单位:万桶/日)
国家 | 2000年 | 2008年 | 2013年 | 2014年 |
阿尔及利亚 | 79.6 | 135.6 | 120.3 | 119.2 |
安哥拉 | 73.6 | 189.6 | 170.1 | 165.2 |
委内瑞拉 | 289.1 | 295.8 | 278.9 | 233.3 |
伊拉克 | 281.0 | 228.1 | 198.0 | 311.0 |
伊朗 | 366.1 | 405.6 | 357.5 | 312.1 |
卡塔尔 | 64.8 | 84.3 | 72.4 | 71.0 |
科威特 | 199.6 | 267.6 | 292.5 | 286.7 |
利比亚 | 134.7 | 172.1 | 99.3 | 48.0 |
尼日利亚 | 205.4 | 201.7 | 175.4 | 180.3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217.5 | 257.2 | 279.7 | 279.4 |
沙特阿拉伯 | 809.5 | 919.8 | 963.7 | 971.3 |
厄瓜多尔 | 39.2 | 50.1 | 52.6 | 55.7 |
共计 | 2 760.1 | 3 207.5 | 3 160.4 | 3 033.2 |
占全球产量的比重(%) | 41.9 | 44.7 | 43.4 | 40.9 |
资料来源:Нефтегазовая вертикаль.2015.№.5.
得益于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大幅增长,“页岩革命”成为国际油气市场的新变量。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原油日产量为650万桶,2013年升至746.5万桶,2014年已达到870万桶,年均增量超过每日100万桶。美国能源信息署在2015年1月的报告中预测,2015~2016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将继续增至每日950万桶。目前,美国政府正在积极研究取消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石油出口禁令,一旦解除这一禁令,由于美国石油产量的上升,美国将成为国际市场重要的原油出口国,对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传统产油国将形成巨大的挑战。
欧佩克成员国能承受的最低油价是多少?低油价是否会影响美国的页岩油气生产?根据级差地租理论,不同资源所有者因为其生产成本不同,在统一的市场价格条件下,各生产者获得的利润水平会不一样。在石油领域,各个国家、各个项目的石油生产成本不尽相同,盈亏平衡点差异比较大。石油生产获得的收益既包括石油开采商的投资回报,也包括产油国以税费形式获得的财政收入。有专家认为,油价下跌的底线是石油生产的盈亏平衡点。若油价低于盈亏平衡点,石油行业的投资将会大幅减少并导致产量下降。
图2 美国原油产量及预测(单位:万桶/日)
资料来源:同表1。
“Natixi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公司测算了国际油价在每桶70美元水平下各国石油生产的盈利状况(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生产综合成本(操作费和运输费)最低,仅为每桶5美元;其他中东国家的综合成本也不高,平均为每桶18美元;在此油价水平下,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当然,该公司的测算并没有考虑石油开采向财政缴纳税费的支出。
表2 国际油价在每桶70美元水平下各国石油开采的盈利状况(单位:美元/桶)
国家 | 开采条件 | 综合成本
(操作费和运输费) | 盈利水平 |
沙特阿拉伯 | 陆地 | 5 | 65 |
中东(除沙特阿拉伯外) | 陆地 | 18 | 52 |
俄罗斯 | 陆地 | 30 | 40 |
其他原苏联国家 | 陆地 | 33 | 37 |
委内瑞拉/墨西哥 | 陆地 | 36 | 34 |
挪威/英国 | 北海 | 52 | 18 |
资料来源:Research report of Natixi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如何?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包括沉淀成本(矿权购置和钻探成本)及运营成本(开采、加工、运输和生产税)。2014年11月,“Scotiabank Economics”对美国不同地区页岩油开采成本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82%的页岩油生产盈亏平衡点在每桶60~61美元。“Seeking Alfa”公司测算了美国8家页岩油开采公司2014年的生产总成本,有5家公司的生产总成本低于每桶50美元,另3家总成本在每桶70美元左右。随着国际原油均价自2015年4月初以来升至50美元以上(见表6),多数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都可获得盈利。
表3 美国四大页岩油产区开采盈亏平衡点(单位:美元/桶)
产区 | 盈亏平衡点 |
Permian | 59~82(平均68) |
Eagle Ford | 40~60(平均50) |
Niobrara | 59.5 |
Bakken | 54~79(平均69) |
平均盈亏平衡点 | 60~61 |
资料来源:Report of Scotiabank Economics.
国际油价的下跌有没有引发美国页岩油产量的下降?理论上,如果油价不低于运营成本,生产商将保持现有油井生产;仅当油价高于运营成本和沉淀成本时,生产商才会进行新的投资钻探新油井。从目前情况看,油价下跌导致美国页岩油新增投资大幅萎缩,钻井数量减少。与常规油气资源开采不同,一口页岩油井约90%的产能会在油井开采的头两年释放,因而要保持页岩油产量需要不断新增投资开钻新井。2014年10月美国钻机总数达到最高峰1 609台,油田技术服务公司贝克休斯2015年6月中旬的报告显示,美国近期的石油钻机总数跌至635台,为2010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已连续27周下跌,目前有超出一半的钻井闲置。随着新增投资减少和钻机数量下降,2015年4月美国页岩油产量停止增长,根据有关报告,5月美国页岩油日均产量较4月下降约50万桶,预计6月和7月产量将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低油价也迫使美国页岩油产业加速采用新技术、提高钻井效率,页岩油开采单井产能不断提升,开采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对油价的承压能力进一步增强。在6月中旬举行的美国能源大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美国的页岩油产业能够顺利度过此轮国际油价下跌,预计在2016年年中美国的页岩油产量会恢复增长。
在此轮油价波动中可以看出,美国仍然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导力量。除因石油产量增加、进口减少等影响世界石油供应外,美国还通过调整储备数量(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影响国际油价[16]。具体而言,美国能源信息署会定期发布库欣地区(Cushing)原油库存量,作为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交割基准地,该库存量的增减对美国原油价格涨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库欣库存高时(或预期增加)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会走低,反之油价走高。
(三)预期:国际石油市场中短期供应宽松,油价在波动中缓慢回升
过高的油价会导致需求减少并最终影响产油国的财政收入,而过低的油价将导致石油投资不足进而引发供应减少,影响消费国的能源保障。因此,产油国和消费国对稳定的国际油价有共同的认知,石油供需会在起伏中达到新的平衡点,国际油价也会在产油国与消费国(目前主要是欧盟、美国等经合组织国家)的博弈中达到相对稳定水平。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相对较低的油价符合美欧的战略利益,对美国而言有利于巩固经济复苏态势,对欧洲而言有利于提振经济发展。因此,只要在低油价形势下页岩油气不大幅减产、尚可维持,美国即无动机干预石油供需市场,页岩油产业也会依靠市场机制自我调节。
尽管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各地区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仍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15~2020年全球GDP增速将维持在3.45%~3.77%,仍然高于过去20年平均3%的增速水平。与此相关,世界石油需求也将实现缓慢增长。如果世界经济增速低于3%,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失衡将进一步加剧。此外,国际油价下跌对世界主要经济体是利好,有利于促进世界石油需求。预计,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为每日100万桶,高于2014年每日70万桶的增量水平。国际能源署预测,世界石油需求将由2015年的每日9 334万桶增至2020年的每日9 905万桶,年均增量为每日115万桶。
根据国际能源署和欧佩克的预测,2015年世界石油供应量为每日9 444万桶,比世界石油需求高出每日100万桶;到2020年前世界石油供应量年均增长约每日135万桶。如果伊朗被解除制裁,恢复全面出口,伊朗的原油出口能力可在半年内增至每日250万桶,全球原油供给可显著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客观上看,世界石油的供给能力将高于实际的供应量。初步判断,到2020年前世界石油市场仍将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总体供给宽松。但石油价格的下跌通常会导致石油需求的增加,由于投资减少供给会相应减少,供给趋紧将促使石油价格缓慢上升。
表4 国际能源署对2020年前世界石油供需情况的预测
年份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GDP增速(%) | 3.45 | 3.67 | 3.68 | 3.71 | 3.75 | 3.77 |
世界石油需求(万桶/日) | 9 334 | 9 447 | 9 568 | 9 686 | 9 800 | 9 905 |
世界石油供给能力(亿桶/日) | 0.986 4 | 0.997 2 | 1.005 5 | 1.015 0 | 1.023 4 | 1.031 7 |
欧佩克生产能力(万桶/日) | 3 473 | 3 512 | 3 541 | 3 565 | 3 591 | 3 624 |
富余能力(万桶/日) | 530 | 525 | 487 | 464 | 434 | 412 |
资料来源:同图1。
2014年12月,世界不同机构对2015年的国际油价进行了预测(见表5)。“Goldman Sachs”作出的预测最悲观,该机构预测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平均为每桶47.5美元,最乐观的预测是“Credit Suisse”作出的每桶70美元;多数机构预测其价格将在每桶51~60美元之间。“Merill Lynch”和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的布伦特油价将在每桶52~58美元之间。
表5 2014年12月不同机构对2015年国际油价的预测(单位:美元/桶)
EIA | 54.58(WTI),57.58(Brent) |
Goldman Sachs | 47.5(WTI) |
Societe Gmerale | 51(WTI) |
Citigroup Inc. | 55(WTI) |
Credit Suisse | 70(WTI) |
Barklays | 66(WTI) |
Morgan Stanley | 59(WTI) |
Deutsche Bank | 55(WTI) |
Merill Lynch | 52(Brent) |
资料来源:同表1。
从实际情况看,国际油价从2015年4月开始明显出现震荡上扬。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市场价格在1月28日触及当月最低点每桶44.43美元,3月17日触及当月最低点每桶43.18美元,其他时间价格水平均高于上述最低点;布伦特原油现货市场价格在1月13日触及当月最低点每桶45.22美元,3月17日为当月价格最低点每桶51.64美元。进入6月以来,8月交货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60美元上下震荡,8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在每桶65美元上下波动。多数专家预测,2015年国际油价将呈“W”形上下震荡。
表6 2015年国际原油现货平均价格(单位:美元/桶)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前5月平均 |
WTI | 47.24 | 50.66 | 47.77 | 54.43 | 59.3 | 51.88 |
Brent | 47.75 | 58.11 | 55.92 | 59.76 | 64.32 | 57.17 |
资料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15年第6期。
结合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世界石油供需情况以及美国货币政策趋紧、美元走强的判断,国际能源署在2015年年中报告中对2015~2020年布伦特油价水平进行了谨慎的预测,即平均油价会在2015年下半年继续小幅回升,在2018年达到每桶70美元的水平,2020年达到每桶73美元。总之,未来的世界石油格局仍将深刻调整,油价如何变化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图3 国际能源署对2015~2020年布伦特油价的预测(单位:美元/桶)
资料来源:同图1。
2014年11月底,俄杜马通过《2015~2017年俄罗斯联邦预算草案》,12月初俄总统普京签署通过。该预算是以乌拉尔油价为100美元、卢布对美元汇率37.7∶1为基准制定的。签署日当天的布伦特现货价格已跌至每桶70.18美元,卢布汇率降至50.767 8∶1。显然,该预算过于乐观,实现的难度较大,俄政府也在预算通过1个月后对其进行了紧急调整。因俄联邦预算收入中的油气收入比重高达50%左右,随着油价中长期保持低位,近几年内俄联邦预算收入也会比预期要低。为应对此局面,弥补可能产生的财政赤字,俄可能采取的举措,一是相应削减预算支出,二是动用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当前俄经济形势较为严峻,有专家预测2015~2016年俄经济将出现负增长。初步判断,随着国际油价的缓慢上行,2017~2018年俄经济会出现复苏迹象。
庞昌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教授〕
(一)苏联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已开始依赖油气出口
2013年1月28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接受德国报纸采访时坦陈,俄罗斯经济对油气价格的高度依赖始于苏联时期。俄总理以此表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难度不可小觑。
苏联1985年燃料和电力出口价格达到峰值,之后国际油价连年走低,出口收入下降,而苏联预算逐年增长,故占比降低,对国家预算和财政的贡献率下降。而财政对油气出口的依赖反而日益迫切。随着油价下降,燃料和电力占出口额的比重逐年下降(见表1)。
表1 1975~1990年苏联出口额和预算中燃料和电力所占比重
年份 | 1975 | 1981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出口额(亿卢布) | 240.3 | 571.1 | 726.6 | 682.9 | 681.4 | 671.2 | 687.4 | 60.76 |
燃料和电力,占出口额(%) | 31.4 | 50.2 | 52.7 | 47.3 | 46.5 | 42.1 | 39.9 | 40.5 |
燃料和电力(亿卢布) | 75.5 | 286.7 | 382.9 | 323.0 | 316.9 | 282.6 | 274.3 | 24.61 |
燃料和电力,占预算(%) | 3.45 | 8.94 | 10.28 | 8.69 | 8.42 | 7.50 | 6.82 | 5.22 |
资料来源:Народное хозяйство СССР 1922-1982. Юбилейны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С. 580. Народное хозяйство СССР в 1990 г.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С.659.
1985 年8月,美国里根政府迫使沙特阿拉伯增产,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打压世界油价,迫使苏联实行战略收缩。1985~1986年世界油价下跌了一半,使得严重依赖石油出口创汇的苏联受到沉重打击。预算、外贸平衡、数千万吨谷物的进口、外债偿还、军队和军工综合体拨款等均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尽管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经济衰退和对石油的需求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但世界油价却出现大幅下降。有分析家披露,这种油价异常下挫是由于1985年美国中情局与沙特阿拉伯达成了秘密协议,沙特阿拉伯在1985年年底把本国石油产量提高了两倍多,从而造成油价急剧下滑[17]。
(二)美元对卢布汇率与国际油价的关联性分析
2014年1月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出口价格为每吨743.9美元,2015年4月为每吨392.5美元,价格跌幅为47.2%。而美元对卢布汇率从1∶30.5升至1∶58,幅度为47.4%。
2014年12月17日,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价格为每桶3 600卢布。按照“公式3600”,美元对卢布汇率与油价呈现的负相关性:100美元/桶,1美元=36卢布,卢布/石油美元的系数36/100=0.36。油价60美元/桶,1美元=60卢布。如果油价每桶40美元和50美元,1美元则分别为90卢布和72卢布。即国际油价走廊在每桶40~60美元时,美元对卢布汇率为1∶90~1∶60美元。
在不考虑俄罗斯央行对外汇的干涉情况下,美元对卢布的汇率与国际油价(布伦特或乌拉尔原油)的关联性公式为:
К2=К1×(Ц1-Ф)/(Ц2-Ф)
К2为次日美元对卢布新汇率
К1为当日美元对卢布汇率
Ц1为上日石油价格
Ц2为石油新价格
Ф为常数40或-1
(三)俄罗斯经济难以摆脱油价掣肘
俄罗斯油气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3,国家预算收入的1/4依赖油气出口,低油价对俄罗斯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卢布贬值可能是拯救俄罗斯经济的最简洁办法,即鼓励能源出口创汇,油气出口企业可以用出口创汇的美元折换成更多的卢布维持再生产。
2014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量价双降。原油出口量为2.23亿吨,同比下降5.58%,出口额为1 538.78亿美元,同比下降11.3%。油品出口1.55亿吨,创汇1 089.75亿美元[18]。天然气出口1 726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2.1%,出口额为547.3亿美元,同比下降18.6%。
2014年俄罗斯原油出口创汇同比减少198亿美元,天然气出口额下降120亿美元,总值为318亿美元。俄罗斯2012~2014年油气出口数量与出口额见表2、表3。
表2 2012~2014年俄罗斯原油出口数量与出口额
年份 | 原油出口量(亿吨) | 出口额(亿美元) | 均价(美元/桶) |
2012 | 2.400 | 1 809.3 | 103.14 |
2013 | 2.366 | 1 736.7 | 100.41 |
2014 | 2.234 | 1 538.9 | 94.22 |
资料来源:OSP-UA.INFO.
表3 2012~2014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数量与出口额
年份 | 天然气出口量(亿立方米) | 出口额(亿美元) | 均价(美元/千立方米) |
2012 | 1 787 | 622.5 | 348.33 |
2013 | 1 964 | 672.3 | 342.29 |
2014 | 1 743 | 552.4 | 317.00 |
资料来源:同表2。
2015年1~5月,欧盟作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地位有所下降,占俄进出口贸易的45.9%,而俄对欧出口下降了35%。欧亚经济联盟仅占俄进出口贸易的7.3%,中国占10.9%,但对中国出口下降了28%。对欧盟等远邻国家的燃料动力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降至68%(2014年同期为75.6%)[19]。
俄罗斯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5月燃料动力产品出口的特点是同比数量上升9.2%而出口额下降35.1%(其中原油下降58.1%,油品下降67.1%,天然气下降64.1%)。如原油出口量增长10.8%,电力增长28.9%,油品增长21%,但天然气出口量由于欧盟和乌克兰减少进口而下降7%[20]。
卢布贬值、通胀加剧、贷款利率提升,严重抑制居民消费水平。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2014年消费增速从2013年的3.9%降至2%。2015年第一季度俄罗斯GDP下降2.2%。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30发布数据,2014年俄罗斯经济总量70.97万亿卢布,同比增长0.6%(1~9月为0.8%,第四季度零增长),为2009年以来最低增长年份(2013年1.3%,2012年3.4%,2011年4.3%,2010年4.5%,2009年-7.8%)。俄罗斯经济发展部2015年1月制定的俄罗斯经济增长预测方案显示,在油价每桶60~40美元走廊条件下,俄经济增幅分别为-3%和-5%。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2015年1月19日预测,如果2015年油价每桶58美元,俄罗斯经济增速为-4.8%,投资下降10%[21]。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发展研究中心预测认为,2015年俄罗斯经济下降幅度为3.6%,乌拉尔原油价格基础为每桶83美元[22]。俄罗斯官方预测比较乐观。2015年6月19日经济发展部部长乌留卡耶夫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预测,2015年全年俄罗斯经济下降幅度约为2%,1~5月下降3.2%,第二季度预计为-3.5%~-4%。他预测,随着消费需求的恢复,2016年中期俄罗斯经济将增长2%~3%。
(四)俄罗斯经济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美欧对俄罗斯制裁2017年前难以解除,俄罗斯经济受西方资金和技术的掣肘。国际油价似乎配合对俄制裁,诸多因素(美元指数向100突破、美国页岩油产量猛增、伊朗被解除制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欧洲经济低迷)导致价格下行,短期难以回到每桶70~80美元。实施进口替代战略难以扭转俄罗斯财政对油气出口依赖的局面。2020年前俄罗斯经济增长取决于以下因素:国际油价触底回升,全面进口替代战略取得成效,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对接,俄罗斯东部资源开发稳步推进,能源出口重心转向东方,在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与欧佩克竞争市场份额。俄罗斯将强化“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经济合作,中俄作为亚欧大陆两个传统的大陆型国家将共同面对海洋型强国的挑战。
王四海(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楚天—中国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研究员)[23]
(一)从历史视角审视,美国以石油为武器打击俄罗斯的历史由来已久
早在19世纪,美俄就已在石油领域展开商业竞争。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总裁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间,当美国意识到自己在世界煤油市场的垄断地位受到俄国威胁的时候,便立刻展开猛烈反击,其间采取了一些很不光彩的手段和方法。”[24]
1890年前后,俄国煤油出口量已接近美国的半数(41.1%),占领了43.9%的欧洲市场。俄国石油公司在欧洲市场的崛起让美国无法接受,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利用一切手段(包括不正当竞争手段)发起猛烈反击,俄国对欧洲石油出口量很快开始下降。到了1892年,俄国仅占欧洲10.8%的煤油市场,基本上被美国排挤出欧洲市场。
19世纪末期,俄国煤油出口转向远东市场,1888~1892年间俄国控制了55%的远东煤油市场。对此,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很快采取行动。时至1893年,美国在远东市场煤油销量已达750万箱,而俄国仅是美国的半数(380万箱),俄国的大半远东市场被美国抢走。
1898年,俄国的石油开采量占世界的51.6%,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头号“石油王国”;1903年,俄国出口英国的煤油总量已占美国的42.4%; 1904年,俄国煤油出口量占世界的30.7%。俄国煤油出口量连续几年保持增长,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利益,对此美国又开始频出招数。其一,怂恿日本对俄开战,1904年日本向俄国不宣而战,日俄战争全面爆发,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全面协调起来,美国政府也全面支持日本[25];其二,美国与英国一起在俄国后院阿普歇伦半岛油田挑拨民族矛盾,对伊斯兰学校胡作非为的毛拉进行洗脑,引发了血腥的阿普歇伦半岛油田悲惨事件(暴力“颜色革命”),俄国油气工业因此受到重创;其三,1904年春天,美国约翰·洛克菲勒公司发动价格战,将灌装煤油价格从每罐5.72便士降到2.5便士,用低油价重创俄国石油出口经济,迫使俄国退出欧洲市场。经历过日俄战争、阿普歇伦半岛油田惨案、煤油降价风波后,俄国石油工业陷入深重的危机,再也无暇顾及其在欧洲和远东的市场,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趁机重新夺回在欧洲和远东煤油市场的霸主地位。
历史上,每当经济强烈依赖油气工业的俄罗斯(或苏联)跟外部发生冲突或者对抗的时候,美国必适时出手对俄罗斯(或苏联)“落井下石”。美国主控下的油价下跌,总发生在俄罗斯(或苏联)卷入武装冲突之际:1979年12月苏联出兵阿富汗后,国际油价开始出现有规律下跌;2008年8月格鲁吉亚战争发生后,国际油价开始下跌,俄罗斯财路被断,莫斯科股市惊现“黑色星期一”,330亿美元资本从俄罗斯流出;2014年俄乌爆发冲突,随即出现油价暴跌……所有这些绝不是纯属巧合,均系美国在幕后操控的结果[26]。
(二)20世纪美国用石油为武器埋葬了苏联
2006年,法国著名国际政治记者埃里克·洛朗向外界披露了20世纪美国以石油为武器打击苏联的阴谋。在自己的书中,他详细介绍了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和布什是如何设计战术操控石油产量和价格,如何确定打击苏联的最佳油价“节点”,如何在一年时间内让油价从每桶32美元跌至6美元,如何使苏联经济陷入瘫痪等诸多内幕[27]。
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在石油领域开展友好合作,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后,两国进入短暂的蜜月期,1973年发生石油危机期间,苏联还曾暗助过美国。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情况发生了逆转。里根视苏联为邪恶帝国,里根在其智库帮助下,开始有计划、有预谋地在多条战线上打击苏联,阿富汗战争为里根围剿苏联提供了最佳历史时机。
阿富汗战争发生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苏联问题研究专家理查德·派普斯建议降低油价以此打击苏联经济,里根政府采纳了该项建议。美国以制裁苏联出兵阿富汗为借口,说服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提高石油产量、降低油价制裁苏联经济。1985年年初,法赫德国王访问华盛顿,被美国说服提高石油产量。沙特阿拉伯将石油日产量从200万桶升至600万桶,到1985年年底升至900万桶,到1986年年初又升至1 000万桶,在一年时间内将石油产量提高5倍。1985年年初,油价为每桶32美元,而到了1986年年初油价跌至每桶13~14美元,1986年3月降至每桶9~10美元,一年内油价下跌3.5倍[28]。
随后,美国适时“落井下石”,又向市场投放了战略储备油,最终使国际油价迅速跌至每桶8美元。苏联被迫以每桶6美元的价格抛售积压的石油,而当时苏联每桶石油生产成本是9美元。油价降至8美元,这在当时对苏联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苏联经济每年少收入200亿美元,苏联经济受到重创,完全陷入瘫痪。
(三)2014年油价暴跌系美国多手段操控下的一场打击俄罗斯的阴谋
2014年,在美国操控下,布伦特原油每桶价格从1月的107.78美元到12月的59。45美元一路暴跌,下跌48。33美元,一年内跌幅达44。84%,其超出常规市场经济学范畴,石油的政治属性再一次超越了经济属性,石油再一次成为美国打击俄罗斯的重要武器。
自2000年美国兴起“页岩革命”以来,美国石油产量逐年提升,而美国国内石油需求量逐年下降,美国石油出口量逐年提高。2012年11月,国际能源署发布《世界能源展望》年度报告预测,美国将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事实上2015年美国已成为世界头号石油生产国),并在10年后实现能源自给。“页岩革命”为美国提供了新型能源,促成美国成为世界油气生产和出口大国,凭借快速增长的页岩油产量和价格优势,美国拥有了平抑全球油价的能力。同时,由于美国实行新的国家石油战略并且提高了联邦企业燃油经济性标准,导致国内出现油气产量过剩的势头,过剩的油气产量流向国际市场,欧洲与经济快速崛起的亚太地区是美国最为青睐的市场,在全球石油需求下降的形势下打击头号竞争对手俄罗斯,抢占俄罗斯在欧洲和亚太的市场,这对于美国而言又成了“历史的必然选择”[29]。
自2007年起,俄罗斯石油出口量逐年攀升、石油出口创汇收入逐年增加,国家经济对石油出口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到2014年俄罗斯国家预算平衡的油价已高至每桶114美元,面临油价下跌经济遭受沉痛创伤的高风险,这为美国打击俄罗斯经济提供了契机。
在上述背景之下,美国选择了2014年这一打击俄罗斯经济的最佳节点,在国际石油市场推出系列计谋让油价暴跌,而在另外一个战场挑起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诱引俄罗斯进入圈套,然后以制裁俄罗斯为借口,聚拢欧盟等外部力量对俄罗斯经济进行围剿。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暴跌的引发因素皆在美国阴谋掌控之下。其一,在全球石油需求减少的大趋势下,美国施“激将法”使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欧佩克成员国不减产;解禁对伊朗原油出口限制;让伊拉克和利比亚恢复开采;故意一纵一擒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叙利亚),使其有机会非法向土耳其等欧洲国家低价贩卖石油(交易额每日300万美元、价格每桶25~60美元)等。其二,美国主导的非常规能源页岩油大量进入常规石油市场,对常规石油市场形成了强烈冲击。其三,美国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大幅度提高美国企业燃油经济性标准(美国2014年发布的新联邦燃油经济性标准高达每加仑54.5英里)、故意适时向国际石油市场释放战略储备油、蓄意让页岩油产量爆炸式增长等引发油价暴跌。这其中,非常规能源页岩油是引起油价下跌的主控因素,系美国精心策划的最大阴谋。
美国页岩油资源量占全球总量70%以上,其中可采储量为700亿~1 500亿吨,是美国常规石油可采储量的26倍,是沙特阿拉伯常规石油可采储量的两倍,而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生产成本每桶仅40~42美元,大大低于国际石油生产商的常规石油平均生产成本。在2012年年底,美国页岩油日产量达200万桶以上,而在两年以后的2014年年底已超过900万桶。要知道,2014年5月全球石油日产量也只不过是9 000万桶[30]。自2014年6月以来,全球石油价格从115美元高位崩盘,一度下跌至50美元以下,其主要原因系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出现快速增长。
当下,美国非常规能源页岩油气开采技术已实现突破,美国石油工业进入非常规油气时代,发展非常规能源是美国再工业化精心大布局的关键性的第一步[31]。美国页岩油不仅可以重创俄罗斯经济,其在未来有可能彻底主宰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亦有可能重创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经济。
(四)油价下跌和美欧制裁使俄罗斯蒙受的损失
俄罗斯经济过度依赖能源,80%的出口、70%的GDP和50%的财政收入均依赖于油气资源。2014年6月以来的油价下跌及美欧制裁已给俄罗斯造成严重损失。俄联邦外汇储备下降20%,汇率贬值50%,通胀率达15%,1 500亿美元资金外流,引起俄罗斯社会动荡。据测算,国际油价每桶下降1美元,俄罗斯收入就会损失30亿美元;如果油价降至每桶55美元,那么俄罗斯收入就会损失1 350亿美元[32]; 如果2015年油价跌至每桶45元,俄罗斯全年的经济收入就会损失1 600亿美元。
据俄联邦海关局统计,俄罗斯2014年前11个月石油收入下降8.6%。2015年1月,俄联邦财政部部长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称,2014年因油价下跌俄损失2 000亿美元[33]。据均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测算,2014年俄罗斯GDP下降0.2%,到2015年中期(制裁1年),俄GDP将下降1.2%[34]。
对于2015年俄联邦GDP的走势,不同机构给出不同预测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惠誉国际——-4%;穆迪公司——-5.5%;世界银行——-0.7%;欧洲复兴开发银行——-0.2%;俄联邦财政部——-2.4%;俄联邦经济发展部——-0.8%。俄联邦政府自己预测,2015年俄罗斯GDP将下降3%。
从总体上看,美国以石油为武器打击俄罗斯已取得一定实效,美国凭借非常规能源——页岩油这个有力武器在21世纪美俄角逐中先胜一筹。
(五)俄罗斯经济冲出“重围”的路径
目前,俄罗斯经济尚无法在短时间内成功摆脱对油气的过分依赖,俄罗斯经济冲出“重围”的出路在于欧洲,而不在于东方。首先,俄罗斯毕竟属于欧洲国家,其经济重心在国土欧洲部分,进出口重心也在欧洲方向。俄罗斯反制裁欧盟国家,欧盟国家也会蒙受巨大损失。欧盟国家所需石油的36%和所需天然气的33%均来自俄罗斯,欧盟国家油气企业与俄罗斯油气企业在北极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有效合作,这些合作带给欧盟国家的利润是巨大的。所以,俄罗斯应“剑指”欧洲,尽快“迫使”欧盟国家解除制裁。
俄罗斯石油经济在东方的“突围”在短时间内不具有实际意义。其一,俄罗斯油气出口重心转向东方需要时间和过程,目前俄罗斯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油气工业布局尚属初级阶段。其二,在美国页岩油气强烈冲击下,中俄的油气合作存在变数,即使俄方将宝全部压在中方身上,中方也不一定能全部扛得起来。其三,中俄油气合作缺乏互信及互相认同的基础:“西方不爱我们了,我们才跟中国友好,但这不是爱情,我们只是被迫跟北京友好,我们跟中国友好是因为再也没有人跟我们友好了,这一点北京是清楚的;中国的商品和技术都没有西方和美国的好;中国是一个势力的国家,中国人(和我们的一部分领导阶层一样)冷漠而缺乏情感,他们生活在数字与友谊的神话里,对于‘中国能帮俄罗斯走出困境’我们表示怀疑”[35]。
俄罗斯经济在西方“突围”,可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俄罗斯在武器、石油、粮食方面有很多可选招数。更主要的是,针对美国页岩油气俄罗斯要找到有效的钳制手段。遇挫而勇,俄罗斯经济快速摆脱对油气过分依赖、快速改道走向多元化,俄罗斯的机会仍在。
(六)中国应警惕美国的非常规能源——页岩油气发展动向
在美国操控下,国际油气市场供需走向、油气价格涨跌已超出常规市场规律,变得愈加难以预测。未来的“油气战争”将转移到亚洲市场,在亚洲市场美国的第一个打击对象就是中国。美国页岩油气发展走向、美国新的燃油经济性联邦标准将引发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冲击、中国在油价每桶70~80美元时所进行的石油战略储备是祸还是福等,深值关注。
美国的页岩油气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和影响是深远的,未来国际油价波动注定会涉及页岩油气这个主导因素,中俄油气合作、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中国能源安全战略需要考虑页岩油气的因素。
孙永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一)油价下跌及其对俄经济的影响
1.国际油价下跌动态。俄石油出口主要以乌拉尔石油为主。乌拉尔石油因含硫量较高,每桶价格要比英国北海布伦特石油价格低2~5美元。俄政府和相关企业习惯上用布伦特石油价格作为参照系。
2014年6月9日,布伦特原油标价为每桶112.39美元,而到12月1日已降至每桶69.11美元,比原预期价格下降了30%。尽管情况不妙,但欧佩克仍不打算缩减石油开采量。到2015年1月,布伦特油价降至自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低于每桶50美元。这样,主要靠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俄外汇收入很快缩减一半。
从2015年2月开始,布伦特油价稳定在每桶50~60美元。到2015年6月10日,俄能源部部长诺瓦克称:“油价现在每桶60~70美元,对俄油气开采部门来说是合适的,而对市场来说是正常的”[36]。他提醒大家,短期内油价可能不会再回到以前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水平。俄经济学家们估计,此轮油价下跌可能还会再持续2~3年。
2.油价下跌的原因。有专家认为,此轮油价下跌受制于影响2014年石油定价的五个因素。
(1)世界石油需求减少。尤其是中国(GDP增速从10%以上降至7%~7.5%)和欧盟经济增速减缓,促使油价降低并导致世界石油消费的减少。
(2)“页岩革命”。美国开采的页岩油目前已占世界石油开采总量的近10%。2005年,美国境内每天开采的石油大约750万桶,到2014年12月已超过900万桶。石油产量大幅增长,不能不在油价中直接反映出来。
(3)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从卡扎菲政权倒台开始的利比亚内战和在伊拉克、叙利亚境内宣告成立“伊斯兰国”均对油价下跌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国家的石油钻井在不同派别需要用钱购买武器的人手中不断转换。因此,这里采出的石油常以很便宜的价格被出售。据报道,2014年夏天,伊拉克和黎巴嫩境内的“伊斯兰国”仅以每桶25美元的价格将从其控制的油田开采出的石油卖给伊朗和土耳其,而此时世界石油市场油价为每桶75美元。
(4)美元的强化。因世界大多数原料市场都是以美元结算的,故美元汇率是影响目前石油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2015年,由于美国经济增速加快和美联储贴现率提高,美元与其他一揽子货币相比大大强化。许多石油公司的代表,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都认为:“这几乎是一年来油价降低40%的主要原因”。
(5)投资者对石油期货贸易的失望。目前,世界三个主要石油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石油定价起着巨大作用。在石油高成本的条件下,投资者们会把资金积极投向石油期货,使其充满价格泡沫。但是,国际油价一旦开始下跌,市场玩家们就开始迅速把钱从期货合同中撤出并把它们投向其他资产。这也加速了油价下跌[37]。
3.油价下跌对俄经济的影响。2014年,俄联邦预算收入50%以上来自石油和天然气部门。当油价明显下跌时,俄经济很快会受到负面影响。因为油价年平均降低1美元就意味着俄预算会损失22亿美元,GDP会降低0.1%,居民收入减少0.14%。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油价跌至每桶40美元,俄GDP损失了7%~8%。
俄的国情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俄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世界能源价格攀升直接相关。俄审计署曾指出:“2014年,俄仅靠石油就使国家预算增加了1万亿卢布,而其他部门总收入却减少了3 000亿卢布”。
同时,油价下跌和美元走强使卢布连续贬值。2014年上半年,美元对卢布汇率还维持在1∶33左右,到2014年12月3日已跌破1∶50关口,至12月15日首次跌破1∶60,盘中一度触及1∶65。这一年,卢布贬值最大跌幅一度曾达到72.3%,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最差。俄政府花了约900亿美元外汇储备试图支撑卢布汇率。此外,2014年12月,俄财政部又决定向市场再出售70亿美元外汇结余,以遏制卢布继续大幅贬值。从2015年年初至今,俄卢布相对于美元贬值了1/4[38]。俄财政部部长西卢阿诺夫说:“2015年因经济形势恶化,俄预算损失可达3万亿卢布(已数次调整了向恶化方向的预测)。国家开支在缩减,而亏空还要靠储备基金补偿”。
4.油价下跌对俄居民生活的影响。对俄居民来说,货币和油价的波动均意味着消费价格,尤其是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例如,美国苹果手机在俄已几次提价,从最初提价15%~20%到后来提价30%。此外,虽然国际油价下跌,可是俄国内汽油价格却在上涨。预计,俄汽油价格每升还将平均提高3卢布。
(二)2015年俄经济是否会全面衰退
1.经济全面衰退的概念和现实。经济全面衰退是指一个国家政府没有能力实现保证国家财政稳定的责任,也就是该国政府已没有支付国家外债的能力。其分为两种:一是普通的全面衰退,表现在政府宣布自身已无力支付国内外债务;二是技术性的全面衰退,官方要解释的不是无偿付债务的能力,而是国库缺少政府所必需的资金。
在世界历史中有关国家经济全面衰退出现过四次:一是1994年在墨西哥;二是1998年在俄罗斯;三是2001年在阿根廷;四是2003年在乌拉圭。
经济全面衰退会带来其他负面后果:本国货币贬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企业破产和居民失业;企业和居民的信贷终止,银行破产;社会压力加大和对政权当局的不满。
实际上经济全面衰退还可看作是恢复无还债能力经济体系的一种方法。尽管俄罗斯目前存在经济全面衰退的某些指标,但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俄罗斯经济至今还不是没有支付能力。换句话说,即经济尚未到达全面衰退的水平。
2.俄经济是否会全面衰退的数据分析。针对俄经济是否将全面衰退这一话题,有必要用俄经济发展的现实数据来加以说明。
(1)GDP指标的变化。俄经济发展部称,如果石油价格维持目前的水平,2015年俄GDP降幅可能限于2.3%~2.5%。该部还认为,按极度保守的预测,2015年俄GDP将下降4%。但各方对俄GDP预测的共识结果均接近下降3%。世界银行最新预测是下降2.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是下降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是下降3.4%。这些数字与俄官方预测将下降2.8%的数据均相当接近。
(2)外债和黄金外汇储备。据2014年10月底的资料,俄联邦外债规模为6 780亿美元,而同期黄金外汇储备为4 190亿美元。因此,即使俄没有其他偿还外债的来源,国家拥有的黄金外汇储备也可偿还约65%的外债。
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纳比乌琳娜表示,在未来数年,俄计划将黄金外汇储备资产从当前的3 570亿美元提至5 000亿美元左右。不过,尚不清楚这新增加的1 430亿美元有多少是增持的黄金。纳比乌琳娜还指出,在最优化条件下,俄的这一国际资产储备足以补偿2~3年的大量资本外流。这一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不相矛盾,特别是不会与近期将通货膨胀率降至4%的目标相矛盾。
(3)预算赤字。2014年,俄已填补4 000亿卢布预算赤字(相当于GDP的0.3%~0.4%)。2015~ 2016年,俄的预算赤字可能达到5 000亿卢布,即使在GDP下降条件下,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也未必会大于1%~2%。这是保证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同时,俄一些社会和文化项目将会转向,以便在经济出现停滞时把资金用于支持经济。
(4)通胀水平。到2014年年底,俄通胀水平为9.2%(预测值为7.5%)。2015年前几个月,商品价格最大涨幅为15%~16%。如果与1998年价格上涨84%~85%相比,可以说,对俄经济全面衰退的担忧,看来再次是毫无根据的了。
(5)卢布贬值。2014年的卢布贬值曾加剧社会的恐慌情绪。据2014年12月底的资料,在5个月内卢布贬值64%,但这远比1998年俄卢布贬值225%要低得多。
(6)经济缓慢增长。预计,在2016~2017年发展最不利的条件下,俄GDP增长不会高于2%~3%。危机可能导致700亿~1 000亿美元资本流向国外。然而,即使在这种条件下仍很难断言,俄经济将处于深度停滞状态[39]。
一些专家甚至相当有把握地说:“经济制裁在俄国内引起进口替代生产的发展并逐步使国家经济偏离依靠能源原料型的方向。”
(三)俄经济发展近况和前景预测
1.2015年1~5月俄经济发展简况。2015年6月19日,俄经济发展部部长乌留卡耶夫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指出,2015年1~5月,俄GDP总计下降3.2%。他希望,俄GDP将从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的下降3.5%~4%,提高到第四季度的下降2%。
从2016年第二季度起,俄GDP增幅将达到2%甚至更高。
俄联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5月,按年度计算的工业生产下降5.5%(4月下降4.5%)。尤其是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8.3%,机械、民用消费品和汽车的生产状况尤其不好。而由于西方制裁而禁止进口的一些食品生产在俄表现还不错[40]。
2.俄经济发展前景预测。俄中央银行预测,俄经济还得有两年停滞期。此后,国家才会习惯性返回出售原料和走上经济发展之路。俄中央银行认为,在一年半至两年内俄必须建立起生产本国产品的企业。此后,再开始用本国生产的商品积极替代进口商品。此外,俄中央银行预测,2015年俄GDP将下降3.2%,而今后经济是否继续增长将取决于能源价格和经济顺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如果在2016年年底以前油价恢复到每桶70美元,俄GDP将增长0.7%。如果油价停留在每桶60美元,俄GDP将下降1.2%。
在消费需求大大缩减和卢布回升的背景下,俄消费价格增速继续放缓。俄中央银行认为,考虑到这些因素,年通胀率到2016年6月会低于7%,在2017年将会达到目标值4%。俄中央银行还准备继续降低税率,但缩减规模将取决于通货膨胀率。俄通货膨胀率在2015年3月达到顶峰后持续下降,4月为16.4%,5月为15.8%,在5月底至6月初的一周内,稳定在0.1%的水平上。目前因通胀率不再增长,卢布也随之走强,俄居民可购买的家电和电子产品价格在下降。
俄政府预测,2015年经济的发展前景寄托在国内创业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上,同时要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俄官方对银行提出的建议是,在向为企业家发放用于发展的现金贷款时提供优惠服务。
目前,由于世界原油市场价格逐渐稳定以及偿还外债高峰期已过等因素的影响,卢布汇率已显著走强。有俄报文章指出,2014年卢布汇率长期被低估,但由于俄政府处理较为得当且外部环境缓解,目前卢布升值的趋势在情理之中。分析认为,此次卢布升值反映俄宏观经济指标运行相对平稳[41]。
尽管油价下跌引发卢布汇率下降和经济增长放缓,可是,要说俄经济将进入全面衰退还为时尚早。因为俄现在没有过多外债,而其所拥有的黄金外汇储备,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都完全有能力支持本国经济发展。油价下跌对俄经济增长造成沉重打击,但同时也促进了俄经济结构变化并对发展其他部门的活动有积极影响。俄现正采取新的调节秩序手段,对商业和腐败施加财政压力。
王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能源消耗同样如此。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迅速崛起,大量制造业产品从美国出口到欧洲等地,此时石油对于美国的意义主要在于生产。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工业节能减排日渐得到重视,美国服务业日渐成为全球竞争中的关键筹码,但美国能源消耗却仍然很高。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经济发展后,居民消费水平随之提高,城市化带来高质量生活水平的同时,汽车、照明、取暖等方面能源消耗总量也迅速攀升。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看似强大到无懈可击的美国,却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遭受严重冲击,不仅国内陷入“滞胀”困局,国家干预主义逐渐退居幕后,更是严重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所构建的美元地位。由于在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战争中,美国支持后者,因此受到阿拉伯产油国的集体抵制,石油制裁效果异常有效。尼克松政府需要克服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这两个糟糕现象在传统凯恩斯理论中不会同时出现),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陷入“两难”。而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看来,美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带动生产和消费领域价格总水平上升。自此,美国这个能源消费大国,真实而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软肋”。当然,能源之于美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国内经济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曾经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而统领全球经济。作为其核心国家,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根本区别无疑在于拥有独一无二的美元霸权。然而,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根本区别,除了美国强大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之外,还需要一个坚强的“名义锚”。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作为一种纯粹的信用货币,美元开始与石油紧密地联系起来。应当说,石油天然具有充当货币“名义锚”的基础。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贵金属由于便于携带、可以储存、规模有限、价值较高、容易衡量等诸多属性,逐渐成为“衡量商品价格的一般等价物”。因此,马克思认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然而,贵金属总量与经济发展相比,其规模却无法满足商品交换,只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选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再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与之相比,石油的价值总量规模更大,并且也具有可以储存、规模有限、价值较高等特征。因此,当石油出口价格锁定在美元之后,美国货币霸权实质上并没有削弱,反而是增强。
美国的能源战略与货币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清晰并且日渐成熟。1973年,当世界各国认为国际货币体系走进后布雷顿森林时代之后不久,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不再保持兑换关系。1974年年初,美国召集主要石油消费国举行了一次会议……经过成员国间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国际能源机构得以建立[42]。显然,从时间顺序上看,美国为了保护其全球货币霸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筹建“能源—货币”霸权体系方面,几乎是严丝合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对世界能源格局的关注从未懈怠过,更努力通过军事、政治、外交等多重手段对主要产油国实行控制和干预。
在两极格局时期,两大阵营对立使全球化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能源—货币”霸权没有覆盖到苏东阵营。当时的世界,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平行市场”,虽然相互制约和排斥,彼此也不发生实质性经济关系,但对于美国“能源—货币”霸权反而处于一种“受保护状态”。尽管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处于“冷战”状态,但世界能源却不会遭受来自苏联的冲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长达10年的“内忧外患”,自然也无法对美国霸权形成威胁。
然而,2000年后,俄罗斯恰逢世界石油价格连年攀升,能源外汇收入不仅帮助联邦政府提前偿还了拖延多年的外债,而且还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在普京“强军富国”战略带动下,俄罗斯不仅重回世界大国行列,而且也逐渐对美国“能源—货币”霸权构成了实实在在的竞争和挑战。毕竟,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美国不可能通过其军事威慑力施加影响和控制。因此,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对于美国霸权而言,俄罗斯已经触及其“软肋”,俄美之间的博弈与竞争也变得异常复杂。
走上复兴之路后,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占据主动地位。九一一事件之后中东地区不再是稳定的石油供给者,俄罗斯趁机迅速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能源出口覆盖了欧洲东部、东亚、南亚等地区。利用能源优势,俄罗斯还频频运用能源外交策略,将能源优势转化为国际影响力,进而实现大国复兴。在“强军”战略中,俄罗斯不仅继续巩固其传统核大国地位,还迅速成为世界上可以与美国军事实力相抗衡的重要力量。当然,也不能由此过度夸大俄罗斯对美国的竞争作用。自“页岩革命”以来,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已经不再过度依赖外部能源供应,并且一跃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能源出口国。
纵观世界,传统上的主要石油产地,即中东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正在下降。这与美国“阿富汗撤军”、“亚太再平衡”等全球战略转移方向基本吻合。但美国对世界能源格局和能源市场的控制力却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甚至,作为决定全球能源市场行情的另一个重要力量,欧佩克也必须考虑如何能够在确保全球市场不被压缩和占领的前提下,尽量实现能源收入最大化。因此,尽管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历来以减产作为提高石油价格的惯用办法,但在“页岩革命”的潜在竞争威胁之下,也保持着小心观察、谨慎行事的基本原则。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无疑处在被动地位,毕竟其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外汇储备都需要世界能源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遭到美国和欧盟的联合制裁,但其中也存在明显差别。美国在克里米亚被并入俄罗斯联邦后就立即启动了经济制裁;而欧盟则是在马航坠机事件后,出于对整个欧洲地区安全的考虑,才出手制裁俄罗斯。显然,美国积极性更加高昂。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俄罗斯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潜在竞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制裁俄罗斯具有长期化倾向,因为经济制裁不仅可以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被动微调态度”,而且也与美国巩固和提升世界霸权的逻辑不谋而合。
徐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页岩油开发是全球能源领域的一场革命。页岩油产量快速大幅增加,改变了国际原油供需关系,从而成为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下行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未来全球页岩油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向和页岩油产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
除了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之外,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墨西哥也有望成为较早实现页岩油商业化生产的国家。
(一)全球页岩油商业化生产现状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全球页岩油预估储量为6.75万亿桶,其中技术可采储量为3.35亿桶[43],约占全球原油总储量的10%左右。这些页岩油资源遍布全球七大洲42个国家,其中俄罗斯、美国、中国、阿根廷、利比亚和澳大利亚分别以750亿桶、480亿桶、320亿桶、270亿桶、260亿桶和180亿桶的技术可采储量位居世界前6名,六国页岩油技术可采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2/3[44]。
虽然全球页岩油储量可观,但是,目前对页岩油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国家并不多,全球仅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三个国家实现了页岩油的商业化生产。加拿大和阿根廷的页岩油产量在本国原油总产量中所占份额很低[45];而美国的页岩油产量则占本国原油总产量的近一半,占世界页岩油总产量的90%左右。美国是全球页岩油商业化生产的绝对主力。
美国60%以上的页岩油产于其境内西海湾盆地的伊格福特和威林斯顿盆地的巴肯页岩。伊格福特日产页岩油121万桶,占美国页岩油总产量的36%;巴肯地区日产页岩油94万桶,占美国页岩油总产量的28%。
2013年,加拿大日均生产页岩油为34万桶,约占本国原油总产量的10%(原油总产量为352万桶),其页岩油几乎全部集中在加拿大西部的阿尔伯塔、曼尼托巴和萨斯咯彻温省区[46]。
阿根廷的页岩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内乌肯盆地的瓦卡穆尔塔页岩地层。国有能源公司即阿根廷石油公司是该国最大的页岩油气经营商,阿根廷石油公司分别与雪弗龙公司、陶氏化学公司、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在瓦卡穆尔塔地区成立了3家从事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合资企业。根据阿根廷石油公司2015年4月的报告数据,这3家合资公司日均页岩油产量达2.29万桶。此外,阿根廷石油公司也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合作开发该地区的页岩油气资源[47]。
(二)页岩油产量增加是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页岩油生产影响国际石油供需关系,从而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
根据BP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为日均1 164万桶,比2013年增长15.9%,而当年全球石油产量日均8 867万桶,比2013年增长2.3%。在2014年全球石油生产增量中(日均增加209.4万桶),其中75%左右源于美国石油产量的增加(日均增加157.5万桶)[48],而在2014年美国石油总产量中,页岩油产量占到将近一半。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及其快速增长,是全球石油总供给增加的主要来源。由于页岩油产量的大幅增加,美国近些年原油净进口也随之大幅度减少,自2008年的日均进口原油1 093万桶减至2014年的日均进口506万桶左右,原油净进口减少了将近一半[49]。
除了美国以外,另外两个率先实现页岩油商业化生产的国家是加拿大和阿根廷,其页岩油产量在2014年也都有所增长,且增长速度均快于常规能源的增长速度[50]。2014年,加拿大石油产量增长7.9%(日均增加31.5万桶),为全球石油总供给量贡献了15个百分点。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以美国为页岩油生产主力的全球页岩油产量自2005年起逐步增加,2010年开始大幅度快速增长,即由2005年的1亿桶左右增加到2014年的15亿桶左右[51]。在全球石油消费基本稳定的背景下(2014年全球石油消费比2013年增加0.8%)[52],页岩油产量的大幅增长必然导致国际石油供需失衡,传导到价格机制上则驱动国际石油价格下行。
(三)国际油价下跌对俄罗斯能源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影响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失衡,油气出口收入历来是俄罗斯财政收入的首要来源。2012年,俄罗斯油气收入占联邦预算收入的52%,油气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收入的70%以上[53]。根据俄联邦政府测算,2013~2017年,如果乌拉尔油价保持在每桶100美元的水平,则油气收入对联邦预算的贡献率可稳定在50%左右[54]。但是,国际油价下跌,再加上美欧制裁使俄罗斯油气企业融资受限,投资和运营资金紧张,产量下降,双重因素叠加,俄罗斯的油气收入预期会大幅度减少,进而影响其财政收入。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数据,俄罗斯的石油净出口为日均720万桶左右[55],全年石油净出口约26亿桶。如果按照油价从每桶100美元降至50美元计算,俄罗斯一年的石油出口收入即损失1 300亿美元左右。
根据彭博的金融数据,当原油价格每桶104美元,俄罗斯财政才能维持收支平衡;原油价格在每桶110美元以上,才能为俄罗斯GDP作出正面贡献[56]。国际油价下跌造成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的减少将直接影响俄罗斯的财政收入,造成既有的预算投资项目无法执行,短期使其国内投资减少,长期则将使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由于国际油价以美元计算,而俄罗斯联邦政府统计财政收入使用卢布,因此,为了降低国际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俄罗斯联邦政府不惜以卢布贬值的方式挽救财政,但是,卢布贬值一方面造成俄罗斯国内消费品价格上涨,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卢布贬值使资本对卢布稳定性产生悲观预期,资本大量外逃,俄罗斯外汇储备减少,导致卢布进一步贬值,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短期来看,通过市场供需机制的自发调节,国际油价预期将摆脱前期低点而缓慢上行。但是,在目前全球石油供需关系发生质变,由供不应求转变到供大于需的背景下,国际油价重回每桶90~110美元区间的可能性较小,由国际油价调整带来的俄罗斯财政压力将持续存在。这为俄罗斯政府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尽快降低国民经济对油气出口的严重依赖形成了外部倒逼压力。
刘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出现了大幅下跌,从每桶超过100美元的价格降至50多美元,跌幅高达50%以上。尽管略有回调,但近半年来国际油价基本维持在每桶60美元上下,未来几年可能长期保持这一水平。对于此轮油价下跌,市场的看法总体一致,即世界石油供给持续宽松,此前多种支撑高油价的因素发生反转,导致市场由看空心态主导,但也有一些看法认为,这是美国主导的、旨在打压俄罗斯经济的“黑手”在起作用。
从能源市场的基本面看,油价下跌主要由两个因素推动。一个因素是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化石能源的比重持续减少,而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稳步增长。这既是前一阶段各国应对高油价的政策结果,也是导致未来全球能源变革的原因。另一个因素是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长,欧佩克为了市场份额坚持不减产,导致全球石油供过于求。
从支撑高油价的其他因素,如地缘政治、美元汇率、投机交易等方面看,其产生的推高油价的效应正在逐步降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市场的长期供需预期发生反转:高油价驱动下的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之花正结出产量之果,导致油气供应得到进一步保障;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使市场对原油需求增长的预期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油价大幅下挫并未导致产油国削减产量。美国利用页岩油与欧佩克“死磕”成为过去一段时间市场讨论的焦点。在页岩油开采技术趋于成熟的情况下,其开采成本逐步下降,从过去每桶超过70美元一路跌至40~50美元甚至更低,美国公司已经能够通过控制成本和改进技术来应对油价下跌,并形成了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的良性循环。而欧佩克国家,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吸取了历史教训,为保持市场份额而拒不减产,反而形成了产量增长—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两相对比,也使市场供给更为宽松。
有人认为,油价下跌是美国操纵的,目的是打击俄罗斯经济,这种观点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作用更被人为放大。且不论美国操纵油价的能力如何,但仅就油价下跌的后果而言,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刺激作用会更大。实际上,将油价下跌视为打击俄罗斯经济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罗斯国内为转移矛盾而提出的“阴谋论”,油价下跌只不过是俄罗斯经济下滑的外在因素,其内在因素是俄罗斯失衡的经济结构和改革决心的缺失。
作为全球重要的产油国和对油价波动极度敏感的俄罗斯,此次油价下跌以及伴随着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给俄罗斯造成了严重影响。从短期看,造成了俄罗斯财政收入的减少和市场的波动;从中长期看,将影响俄罗斯油气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而从制度层面看,俄罗斯在国际油气市场上的话语权将被进一步削弱,特别是俄罗斯长期以来坚持的天然气定价和贸易规则将受到严重挑战。
俄罗斯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油气行业,而油气行业的税收主要包括两部分——资源开采税和出口关税。其中资源开采税从量计征,在油气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导致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的主要是从价计征的出口关税。俄罗斯人将石油出口关税的征收比喻为“剪羊毛”,高油价下石油出口的丰厚利润都被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拿走,对石油公司而言,无论是高油价还是低油价利润变化反而不大。因此,油价下跌的直接后果是石油出口关税减少导致预算收入减少。
由于俄罗斯预算收入以卢布核算,在美元收入锐减的背景下,只有卢布贬值才能使俄罗斯保持预算收入的稳定。但卢布汇率的大幅波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俄罗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加出口,但同时也会导致国内消费能力下降、进口减少,损害贸易状况,同时还会影响市场对卢布的信心,导致负面后果。
以中俄贸易为例,由于原油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如果油价下跌,中国进口俄罗斯的原油贸易额将会大幅减少;同时,由于卢布贬值,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商品价格将大幅上涨,出口额将下降。这两方面的因素,是中俄两国贸易额2015年上半年同比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两国间没有新的大规模战略性项目刺激的情况下,中俄未来两三年很难达到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的目标。
油气行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这不仅表现在财政收入方面,还表现在拉动其他行业发展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上。对于俄罗斯经济的“荷兰病”问题,一般认为,油气行业的发展占用了较多资源,挤压了其他行业发展的空间。但须要认识到的是,对于俄罗斯这样工业门类众多、诸多工业品仍然可以自给的国家,油气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资金(包括政府预算的补贴和低廉的工业用能源价格)、技术装备和科研创新等,以对其他行业实行“反哺”,即使其效率比较低,也能够减轻俄罗斯经济对外依赖的程度。
石油价格的下跌,从根本上将削弱俄罗斯在国际油气市场上的话语权。在石油方面,俄罗斯一直被动接受国际油气定价体系,其出口价格是同国际价格挂钩的。高油价时俄罗斯原油一定的贴水可以获得竞争力,但低油价时,各产油国之间的竞争将导致俄罗斯原油出口利润减少。而影响更大的则在天然气方面,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以“照付不议”的长期合同为基础,价格与油价绑定,并同欧洲各国单独签订供气合同。但从俄乌两国几次“断气”以来,俄罗斯对欧天然气出口的基本模式正在受到挑战:欧盟以联合的立场开始介入俄罗斯对欧洲的供气业务并主导供气规则,俄罗斯开始在定价中采用现货价格成分,天然气作为政治和外交工具的作用正在下降。目前,天然气价格已经开始大幅下跌至每千立方米250美元以下,这不仅影响了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利润,也使俄罗斯在国际天然气市场上的地位受到更大的挑战。
油价下跌给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要强调的是,俄罗斯经济的衰退并不是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后才开始的,将经济下滑的矛头指向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并不公正。
按照俄联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俄罗斯经济曾逐步复苏,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计划促使经济反弹。但在2012~2013年国际油价超过每桶100美元时,俄罗斯经济却出现资本外逃、投资减少和经济下滑等现象。实际上,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前的2014年年初,俄罗斯经济已经发生了衰退,制裁和油价下跌不过是衰退的助推剂。俄罗斯经济的真正问题在于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缺乏经济改革的动力。
有必要比较一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同2014年下半年俄罗斯经济危机。首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俄罗斯经济正处于过热期,危机使俄罗斯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濒临崩溃的过程,而目前的情况相反,俄罗斯经济已经连续两年衰退,危机后的V型反弹并未发生,经济走势还在下滑。概括而言,前一次是从好到差,而这一次是从差到更差。其次,2009年油价下跌是全球性危机,几乎波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当时除了石油,其他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而此次下跌的主要是石油价格,受到影响的也只是俄罗斯这样的产油国。对于全球的大型经济体,上一次是大家都不好,而这一次是大家都不错,只有俄罗斯不好。最后,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俄罗斯政府通过大规模的经济干预阻止了卢布的大幅贬值,而2014年年底卢布遭遇崩溃式下跌,俄罗斯政府从有干预的决心和手段变成放任自流。总的来说,俄罗斯经济面临的危机更多的是内生性的,除了改革,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经济下滑和西方制裁的条件下,俄罗斯提出了进口替代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有专家认为,西方的封锁能够激发俄罗斯人的斗志和潜能,重现当年苏联时期的经济增长奇迹。但当今的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俄罗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已经完全不同。20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逐步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使俄罗斯已经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所有的商品几乎都是在国际分工条件下由不同国家增加不同的产品附加值而生产出来的。因此,所谓的进口替代是有条件限制的,绝对的进口替代是不存在的。
在俄罗斯实现进口替代,实际上是提高俄罗斯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中的俄罗斯份额,从而能够用本国有竞争力的产品取代部分进口商品。过去俄罗斯对外国产品的高度依赖是高油价、较差的投资环境和较低的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后果,这导致采购进口商品比在俄罗斯国内生产成本更低、质量更好。因此,为了实现进口替代,必须降低成本、增加竞争、提高投资效率,而目前俄罗斯内外政策的不确定性、西方制裁、外国贷款的限制、过高的利率、对私人资产的保护不足、经济部门的高度垄断性和政府开支的低效率等都或多或少地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更不用说俄罗斯低效的行政管理和腐败等投资环境的问题。
再进一步讲,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经济政策的非市场化。过去十几年,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国有化的趋势,国家的控制和投资取代了更为有效的私人投资。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有效管制经济的手段,但在必要条件下进一步松绑经济的“私有化”进程反而患得患失、裹足不前,丧失了改革的机遇。
总之,将俄罗斯经济增长寄希望于油价回升是不现实的,失衡的经济结构和垄断利益阻碍了改革,而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提高经济中的竞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中的竞争。但是显然,对于俄罗斯当局而言,既没有实现前者的能力,也没有实现后者的兴趣。
注释:
[1]管清友:《奥巴马:现在看你怎么做了?》,《上海证券报》2009年1月23日。
[2]刘满平:《油价有望在50美元附近企稳》,《中国证券报》2014年12月20日。
[3]沙特阿拉伯不愿意减少石油产量《新石油地缘政治》,[法]《世界报》2015年6月17日,http://inosmi.ru/usa/20150617/228622198.html;法国《世界报》认为,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排名世界第二位,该国计划利用能源原材料来暗中对抗美国。在拒绝了欧佩克的建议之后,沙特阿拉伯不顾商业规律而显著增加石油产量,降低石油价格,使廉价石油充斥市场。该战略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油价很快下跌了50%,每桶价格约为40美元(现在已经上升到55~60美元)。这一计划沉重打击了水力压裂技术革命。
[4]Сергей МануковЧто за игру затеяла ОПЕКhttp://expert.ru/2015/06/10/opek/
[5]Петровский В.Е.,Титаренко М.Л.Россия,Китай и новый мировой порядок //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2015.№3.С.24.
[6]Титаренко М.Л.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е партнёрство и вызовы времени.М.:Ид.ФОРУМ.2014.С.7.
[7]Ольга Самофалова.Баррель скачет // Взгляд.13.10.2014.http://vz.ru/economy/2014/10/13/710226.html
[8]http://www.vz.ru/photoreport/752527/#ad-image-0
[9]《盘点“伊斯兰国(ISIS)”的钱从哪儿来》,《环球时报》2014年10月27日,http://finance.huanqiu.com/baihua/2014-10/5180548.html
[10]Последнее интервью Евгения Примакова о ИГ и ситуации в арабском мире // РИА Новости.26.06.2015.http://ria.ru/interview/20150626/1090152217.html
[11]Немецкий рынок энергии:что ждёт Россию в 2040 году//Deutsche Welle на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19.06.2015.http://www.dw.com/ru/немецкий-рынок-энергии-что-ждёт-россию-в-2040-году/a-18525501
[12]NordLink:Норвегия станет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ей"Германии//Deutsche Welle на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14.02.2015.http://www.dw.de/nordlink-норвегия-станет-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батареей-германии/a-18256884
[13]Кудрин представил план антикризисных реформ в экономике России//РБК.03.06.2015.http://top.rbc.ru/economics/03/06/2015/556ef2129a79475aea42840e
[14]牛犁:《2014年国际油价走势回顾及2015年展望》,《发展研究》2015年第2期;常毓文等:《国际油价下跌特征及石油公司应对策略分析》,《国际石油经济》2015年第3期;徐建山等:《国际油价下跌原因辨析》,《世界经济与贸易》2015年第2期。
[15]日前有报道称印度尼西亚将重新加入欧佩克,印度尼西亚曾是欧佩克创始国之一,因石油产量下降成为净进口国后于2008年退出该组织。
[16]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当石油期货价格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时,美国等国不断增加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国际油价很快止跌回升。
[17]庞昌伟:《国际油价波动与苏联解体》,《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6期。
[18]http://ria.ru/economy/20150209/1046699728.html#ixzz3gJDwqazI
[19]http://www.szona.org/ob-ekonomicheskoj-moshhi-rf/
[20]同上。
[21]http://top.rbc.ru/economics/19/01/2015/54bcf1609a79473d13568f76
[22]http://top.rbc.ru/economics/19/05/2015/555b02009a7947251dc44585
[23]该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潜力与中土天然气合作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BGJ022)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俄罗斯油气资源潜力与中俄油气合作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2YJAZH1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4][俄]阿列克佩罗夫,石泽译审:《俄罗斯石油:过去、现在与未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25]同上。
[26]Людмила Кравченко.Игры на нефтяном рынке:причины и последствия для России.http://rusrand.ru/events/igry-na-neftjanom-rynke-prichiny-i-posledstvija-dlja-rossii
[27]http://www.krasfun.ru/2015/01/
[28]Эрик Лоран.10 долларов за баррель уничтожат СССР.http://ttolk.ru/?p=22715
[29]Анастасия Смирнова.США готовят нефтяной удар по России.http:// newsland.com/news/ detail/id/986032/
[30]Александр Якунин.Снижение цен на нефть.Причины и прогнозы на удущее. http://pronedra.ru/oil/ 2014/12/22/ snizheniye-tsen-na-neft/
[31]刘军洛:《石油30美元和美国再工业化》,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7&articleId=66281
[32]http://interfax.com.ua/news/economic/255359.html
[33]Россия потеряла $200 млрд.от санкций и падения цен на нефть.http://www. currenttime.tv/content/ article/26821431.html
[34]Александр Бикбов.Падать не больно.http://rbcdaily.ru/economy
[35]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Россия в нефтяной яме.http://svpressa.ru/economy/article/105561/?qt=1
[36]Степан Павловский.Минэнерго:текущие цены на нефть комфортны для добывающей отрасли.http://teknoblog.ru
[37]Александр Якунин.Снижение цен на нефть.Причины и прогнозы на будущее.http://www.pronedra.ru
[38]Татьяна Зеленская.Чем грозит России падение цен на нефть? Причина падения цен на нефть.http://www.fb.ru
[39]Галина Иванова.Возможен ли дефолт в России в 2015 году -анализ состояния экономики.http://www.111999.ru
[40]Экономика России сократилась на 3,2 процента в первые пять месяцев 2015 года.http://www.Ereport.ru
[41]Степан Сулакшин.В чём причина падения цен на нефть.http://rusrand.ru/response/
[42][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8页。
[43]2014年5月,美国能源信息署对本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页岩区块的储量进行了重新评估,将蒙特利的页岩油技术可采储量从137亿桶下调至6亿桶。
[44]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 U.S.Department of Energy,“EIA/ARI World Shale Gas and Shale Oil Resource Assessment”,June 2013,pp.4-6,http://www.adv-res.com/pdf/A_EIA_ARI_2013%20World%20Shale%20Gas%20and%20Shale%20Oil%20Resource%20Assessment.pdf
[45]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Shale and Tight Oil are Commercially Produced in Just Four Countries”,February 13,2015,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19991#
[46]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Tight Oil Production Pushes U.S.Crude Supply to Over 10% of World Total”,March 26,2014,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15571
[47]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Argentina and China lead shale development outside North America in first-half 2015”,June 26,2015,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21832
[48]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15,p.8,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2015/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5-full-report.pdf
[49]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 Energy Statistics”,http://www.eia.gov/cfapps/ipdbproject/IEDIndex3.cfm?tid=5&pid=53&aid=1
[50]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Shale and Tight Oil are Commercially Produced in Just Four Countries”,February 13,2015,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19991#
[51]Jamie Webster,“Going Global:Tight Oil Production”,July 2014,http://www. eia.gov/conference/2014/pdf/presentations/webster.pdf
[52]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15,p.9,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2015/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5-full-report.pdf
[53]PFC Energy,转引自U.S.EIA,“Country Analysis Briefs:Russia”,March 12,2014,available at:http://www.eia.gov/countries/analysisbriefs/Russia/russia.pdf
[54]Основ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бюджет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на 2015 год и на плановый период 2016 и 2017 годов//Нефть и капитал.2014 .№ 9.
[55]俄罗斯石油净出口为其石油总生产与总消费的差额。数据来源:U.S.EIA,International Energy Statistics.俄罗斯石油生产:http://www.eia.gov/cfapps/ipdbproject/iedindex3.cfm?tid=5&pid=53&aid=1&cid=CH,RS,&syid=2000&eyid=2014&unit=TBPD;俄罗斯石油消费:http://www.eia.gov/cfapps/ipdbproject/iedindex3.cfm?tid=5&pid=5&aid=2&cid=CH,RS,&syid=2000&eyid=2013&unit=TBPD
[56]Bloomberg Finance,“Budget Balance in 2015 Under Different Oil Price Scenarios”,October 7,2014.
(责任编辑:高晓慧)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