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201503
欧亚经济联盟:理想与现实
李建民 等 来源:《欧亚经济》2015年第3期 2016年03月29日

  【编者按】近10年来,欧盟三次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经济空间,为应对欧盟东扩,俄罗斯主导的后苏联空间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从2010年1月1日成立的俄、白、哈关税同盟,到2012年1月1日形成的统一经济空间,从2015年1月1日启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再到2025年实现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欧亚经济一体化路径业已形成。

  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的启动,正值俄罗斯经济遭遇西方制裁和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双重打击之际,欧亚经济联盟未来发展前景特别引人关注。一方面,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现有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欧亚经济联盟如何协调与欧盟、上海合作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TPP和TTIP等区域经济组织和制度安排的关系,这是影响其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前景进行讨论,分析在俄罗斯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如何消除成员国经济发展差距和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分歧?欧亚经济联盟的吸引力何在?是价值认同还是利益驱使?乌克兰的“脱俄入欧”对欧亚经济联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欧亚经济联盟如何在竞争和合作中寻求与已有区域经济组织的利益契合点,使之由零和博弈过渡到正和博弈。

  【关键词】欧亚经济联盟;“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白、哈关税同盟;乌克兰危机;

  

  李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是普京主政后在独联体地区推进一体化的主要成果。从2010年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运行,到2014年5月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欧亚经济一体化在短短5年内完成了从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欧亚经济联盟、欧亚联盟四步走战略的前三步。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对独联体地区一体化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成员国在经济上的融通合作,也有利于这些国家更抱团地对外进行政治博弈。俄罗斯外交部部长拉夫罗夫称其为独联体地区最大的地缘政治规划和新的历史里程碑,域外国家亦看重其中的合作机遇,但中期内欧亚一体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先天不足的一体化 

  欧亚经济联盟属于紧密的制度性一体化区域经济组织,其内容是成员国之间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从制度转型和重构的角度考察,欧亚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主导国俄罗斯的大力推动直接关联,但这种强制性的、快速的制度变迁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没有产生预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反而表现出先天不足,迄今欧亚经济联盟内部仍然是松散和脆弱的一体化。回顾欧亚经济联盟前身关税同盟运行以来的情况,从绝对值看,成员国内部贸易额达到600亿美元,增长50%,但从相对值看,其增幅却呈现逐步下降趋势。2011年7月1日关税同盟启动后,当年内部贸易额同比快速增长34%,但这一态势未能保持下去。2012年内部贸易额同比增幅回落至7.5%,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均为负增长,分别下降5%和8%[1]。从更长阶段的贸易紧密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衡量,1998~2012年,尽管俄、白、哈贸易紧密度指数较高,也呈迅速下降趋势。2012年,俄白贸易紧密度指数从1998~2003年的 40左右降至16.25,俄哈贸易紧密度指数从1998年的35.57降至11.8。同期内,白俄贸易紧密度指数从57.58降至19.36,白哈贸易紧密度指数从8.88降至7.26;哈俄贸易紧密度指数从26.79降至4.04,哈白贸易紧密度指数从2.75降至0.39。在商品贸易互补性方面,1998~2012年,俄、白、哈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小于1[2]。贸易紧密度指数的下降说明成员国间贸易互补性较小、贸易发展潜力有限。与此同时,俄、白、哈外部贸易的扩张速度远高于内部贸易,域外国家,特别是欧盟和中国是关税同盟成员国的主要贸易伙伴。2012年统一经济空间运行后,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数据表明,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内部的贸易互补性和经济联系并未随着欧亚经济一体化紧密的制度安排而提高。

  造成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联系松散化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1)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经济实力不平衡,各成员国在一体化进程中受益不均。三大创始国俄、哈、白在欧亚经济联盟GDP总量中占比分别为86.1%、9.2%和4.2%,区域内部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9%、18.5%和439%,三国中只有白俄罗斯从统一经济空间中受益最大。欧亚经济联盟被认为政治利益高于经济利益,对俄罗斯而言,欧亚经济联盟经济意义实际远不如欧盟和“金砖市场”来得重要。(2)成员国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出口结构中,资源和能源类产品一直为大项,进口结构中多以机电产品为主,这表明,在关税同盟内部,成员国之间实际相互无法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市场。(3)俄罗斯在推进一体化时操之过急,欧亚经济联盟从2010年的关税同盟起步到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 5年走完了欧洲联盟用36年形成统一市场的历程,其中难免形式与内容不符。(4)作为主导国,俄罗斯经济能力不足,能够提供的经济投入有限。由于市场化改革滞后,俄罗斯经济缺乏更多具有吸引力的特质。欧亚经济联盟沿用的法律、规章、制度均以俄罗斯为蓝本。俄罗斯虽然转型,但在多个领域市场规范并未真正确立起来。(5)各成员国经历苏联解体后20多年的转型与发展,不仅经济实力提升,且不同程度参与了该地区的次区域合作安排,在国际合作中已学会更加主动地掌握对外合作规模、合作模式和合作利益,谈判要价能力大大提高,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已今非昔比。

  2014年,在油价暴跌和西方制裁的双重打压下,主导国俄罗斯经济受到重创,卢布危机效应外溢到欧亚经济联盟其他国家,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均受到波及和拖累,欧亚经济联盟经济潜力的发挥也因此受到影响。未来俄罗斯的经济凝聚力和主导力面临考验,其主导的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还面临诸多竞争和挑战,如同俄罗斯季诺维耶夫俱乐部报告所指出,在欧美制裁背景下,人们关注的焦点已不是欧亚经济联盟运行的效率,而是对其牢固性的检验。可以预见,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其未来命运首先取决于俄罗斯能否承受西方制裁的后果。

  (二)拓展域外合作优先方向 

  欧亚经济联盟的启动意味着欧亚经济一体化已被纳入世界经济多极化这一全球性的议事日程。提高各国经济竞争力及加强成员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欧亚经济联盟的目标之一。为此,除逐步统一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大力加强成员国内部合作外,作为新兴的区域性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积极拓展外部空间,寻找与有关地区组织合作的契合点,而域外国家和集团也密切关注欧亚经济联盟的未来走向,探讨与之合作的可能性。现阶段欧亚经济联盟与域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主要以双边层面为主。

  1.继续推动自贸区谈判。目前,已有约40个国家和组织正式表达了愿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的意愿,其中包括越南、新西兰、以色列、叙利亚、马其顿、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中的非欧盟国家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典等。之前印度、越南、土耳其还表示有兴趣加入关税同盟。对此,欧亚经济联盟并未表现出特别的积极反应。主要原因是,由于联盟各成员国经济和出口结构多以资源型产品为主,担心在自贸协定贸易自由化原则下,内部市场难以承受外部商品的冲击。从谈判优先排序看,欧亚经济联盟启动之前已经开始的与新西兰的自贸区谈判由于西方制裁已经停止。与越南的谈判可能于2015年上半年率先完成,越南将成为俄罗斯进入亚太经济圈和产业链的前哨。与以色列、印度、埃及正在加强专家层面的磋商,就建立自贸区可能给双方带来的影响和后果进行评估。俄罗斯还多次提出了与欧盟建立自贸区、与南美共同市场、东南亚国家联盟继续开展对话的意愿和建议。欧盟对此给予正面回应,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可被视作新形势下欧盟处理与俄罗斯关系的切入点,与之进行贸易对话对俄保持接触的一个手段,是把欧盟与俄从军事领域竞争转移至经济领域合作的好机会。

  2.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在西方制裁、卢布暴跌的背景下,俄罗斯退出美元机制的决心极为坚定。现阶段,欧亚经济联盟对外开展金融合作首选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欧亚经济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之间存在着成员国大部分重叠、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以及经济功能重合三大特点,两大组织间金融合作,特别是本币结算已有良好基础。俄哈、中俄、中哈、中白在双边层面均已研究过本币结算,并在货币互换、通过中国银联卡系统支付结算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哈萨克斯坦明确提出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采用本币相互结算。目前俄罗斯正在力推欧亚经济联盟货币联盟的建设,未来在两大地区组织之间,在货币清算、银行间贷款、贸易融资和资本市场交易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欧亚经济联盟与“金砖国家”的合作更着眼于国际治理层面,提出要建立多极化的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为新兴经济体争取更大的话语权。2015年俄罗斯担任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将借此机会提出更多的务实合作主张。

  3.深化农业领域合作。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深厚的农业发展潜力。目前,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哈萨克斯坦是世界面粉主要出口国,白俄罗斯农业生产率较高,三国都将农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欧亚经济联盟粮食出口主要市场是海湾国家、东南亚和中国。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后,将推行共同农业政策,保障农产品和粮食生产与市场平衡发展,在共同农业市场准入等方面提供公平竞争条件,统一农产品与粮食流通条件,保护成员国生产者在国内外市场的利益,这些为联盟开展对外农业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农业将成为欧亚经济联盟开展域外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埃及、希腊、巴西、阿根廷等国都在积极拓展与欧亚经济联盟在农产品贸易、农业产业化开发、粮食运输、农机销售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4.通过互联互通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国家拥有跨境运输的极大潜力,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均极为看重这一优势。2010~2011年,在欧亚开发银行支持下,欧亚经济共同体已制定了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发展综合规划, 计划到2020年前实施142个项目,其中仅23个特大项目总价就达680亿美元。由于内部融资不足,单靠欧亚经济联盟自身尚不能完成,需要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和开发机构参与。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提出了道路联通构想,并成立了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双方可在铁路、公路建设开发领域开展双边和多边多个层面的合作。从双边层面看,俄罗斯已对中国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准入门槛,拟吸引中国资金参与国内高铁建设,哈萨克斯坦也提出了“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主动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将成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引擎。

  5.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中拓展地区能源合作。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处于世界石油天然气主要储量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更是全球主要的油气输出国。当前在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欧亚经济联盟对内正在构建内部的统一能源空间,拟于2019年之前建立统一的电力市场,2025年之前建立统一的石油、天然气市场。对外则积极拓展多维度能源外交,力保欧洲,开拓亚洲,寻找新的出口市场,这将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带来新的机遇。目前,俄罗斯和中亚产油国均有意对中国开放油气上游产业,以能源合作带动经贸合作,进而推进自身经济结构调整,这将给中国能源发展和能源外交带来诸多影响。随着能源合作的深化,中国与欧亚国家供需双方建立议价合作平台,深化能源金融合作等选项也将提上日程。

  李永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15年1月1日,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组成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后苏联空间一体化进程进入新阶段。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不矛盾,而且有巨大合作空间。

  (一)欧亚经济联盟是独联体独特的一体化形式 

  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在建立独立国家的过程中一直尝试在经济上建立密切的国家间关系,这种立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曾经的统一经济体的破坏给所有国家经济发展都带来巨大的困难和不便。虽然已经独立,但是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互为市场,互相依赖,互相合作,在基本完成独立国家建设过程后,寻求一定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始终是普遍的愿望。

  在苏联解体后的前10年,这只是愿望而已。由于最大的经济体俄罗斯国内陷入政治动乱,经济一体化问题还不能提上议事日程。而哈萨克斯坦却非常积极。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许多一体化建议,有涉及中亚地区的,也有涉及整个原苏联地区的。由于俄罗斯态度不积极,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建议都没有得到落实。

  随着俄罗斯国内形势的稳定,俄罗斯独联体政策逐渐清晰。尤其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开始重视与独联体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早在1999年2月,俄、白、哈、吉、塔五国就签署了关于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条约,但没有确定时间表。2000年10月,由上述五国组成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建立;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条约,但是2008年又终止了自己的成员国资格;2002年,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成为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观察员国。

  俄罗斯认为,独立后的1 70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4亿多人口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和经济体。因此,最近10余年来,俄探索一体化形式的进程开始加快。2006年,俄、白、哈决定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建立关税同盟。2009年,三国签署关于关税同盟条约并确定了统一的关税。这是后苏联空间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性事件。关税同盟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启动。

  俄罗斯总统普京希望一体化进程的结果不仅仅是经济联盟,他在2011年提出建立欧亚联盟,希望俄罗斯能够与后苏联空间的国家一道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对乌克兰寄予了极大希望,希望乌克兰能够积极参加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乌克兰成为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博弈的重要棋子。美国和西方坚决反对任何可能导致俄罗斯复兴的进程。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在其名著《大棋局》中直言:在这方面乌克兰至关重要……没有乌克兰,以独联体或以欧亚主义为基础重建帝国都是不可行的。一个没有乌克兰的帝国最终只能是更“亚洲化”的离欧洲更遥远的俄国。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2年12月曾经坦言:美国要阻止原苏联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地区出现再次苏联化倾向,尽管不称作苏联,而是称为关税同盟、欧亚联盟之类……要制定有效措施减缓或防止地区苏联化。发生于2013年年底的乌克兰危机有多种原因,但是不能否认,东西方博弈是危机的原因之一。

  现在,没有乌克兰的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并开始运转,此事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欧亚经济联盟委员会总部设在莫斯科,金融监管机构设在阿斯塔纳,而欧亚经济联盟法院设在明斯克,白俄罗斯则成为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轮值主席国。

  (二)欧亚经济联盟不会影响中俄关系及其务实合作 

  有人认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将对中俄关系,尤其是中俄务实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将削弱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这是一种误解或不全面的理解。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关系密切,具有丰富的务实合作内容。

  目前,欧亚经济联盟领土面积为2 000万平方公里,人口1.7亿,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的20%,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5%。根据欧亚经济联盟欧亚经济委员会统计,2013年关税同盟成员国间贸易总额达641亿美元,与第三方贸易总额达9 301亿美元。除承诺保证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还将在一些关键领域(能源、工业、农业和运输等)协调彼此的政策,2016年还将建立药品和医疗设备共同市场。

  据专家估计,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由于运输成本的节约,商品价格将降低;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拉平,将刺激欧亚经济联盟共同市场上的有序竞争;由于减少成本和提高生产率,劳动力平均工资将增加;由于商品需求量增加,生产规模将扩大;由于市场容量扩大,新技术和商品的投资回收率将提高;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GDP总量至少增加25%。

  如果说欧亚经济联盟对中俄合作有影响的话,那么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在进行务实合作安排时面对的将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经济体,而是一个经过整合的经济体;这个经济体的容量更大,更具竞争力;中国需要面对新的规则,需要适应新的统一市场,需要适应新的环境。

  但是,从长远看,中国与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经济合作的规模不会因此受到损害。 首先,欧亚经济联盟还不是国家,其成员国有很大的自主权。2014年年底俄罗斯经济出现困难时,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反应说明了这一点。欧亚经济联盟只是要求一定程度的主权让渡,还不是放弃主权。其次,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并没有改变中国与地区国家经济结构的互补性,而这种互补性是长期务实合作的重要基础。最后,中国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和吸引力。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包括俄罗斯,与中国合作的愿望是真诚的和强烈的,一个扩大的市场和统一经济体将有助于开展大项目合作。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并不矛盾 

  “丝绸之路经济带”强调的是互利合作,而不是地缘政治博弈。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都表现出极大兴趣。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光明之路”战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所涵盖的内容有许多吻合之处,充分说明两国发展战略利益的一致性;吉尔吉斯斯坦不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充满期待,而且吉尔吉斯斯坦领导人多次强调吉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密切联系和两国合作的重要性;白俄罗斯期待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商机;俄罗斯也希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能够与俄罗斯基础设施改造接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提出后,中俄两国领导人历次会晤都谈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合作问题。

  俄罗斯专家认为,原苏联地区有四个一体化进程: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美国倡导的“大中亚计划”和“新丝绸之路计划”;欧盟中亚战略所包含的合作倡议;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但是实际上,这些合作倡议之间有着本质区别。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进程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有可以预期的前景。但是由于要作出一定的主权让渡,对于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具有相当大的心理障碍。美国和欧盟的倡议更多关注的是地缘政治要素,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追求的是互利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没有主权让渡的成分,其过程完全是自愿、自主、独立的,因此,这个倡议的实质越是被准确理解,愿意参与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多。

  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值得期待。

  [俄]A.T.卡布耶夫(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亚太地区的俄罗斯”项目主任,原《权力周刊》副主编,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

  农雪梅 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欧亚经济》编辑)

  (一)从苏联到欧亚一体化 

  1991年苏联解体后,后苏联空间的各方力量不止一次地试图启动一体化进程。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立刻致力于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进程,而原苏联其他共和国则组建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之后,2004年俄罗斯时任总统普京将此称为原苏联共和国的“文明离婚”。20世纪90年代初期,后苏联空间新独立国家的领导人主要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巩固政权、克服经济困难、建立国家机构并构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在经历了1993年严重的政治危机并开始从经济危机中复苏后,俄罗斯开始了第一个一体化计划:1995年1月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签署关税同盟协议,不久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加入其中,1999年塔吉克斯坦也加入了该协议。但创建于1995年的关税同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纸上谈兵。2000~2001年,普京执掌俄罗斯政权,开始了重振原苏联的下一个一体化尝试。2000年10月10日,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在阿斯塔纳签署了关于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协议。该协议于2001年5月30日生效,但这个新的一体化组织(后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拥有观察员地位)从未运转起来,尽管各成员国领导人齐聚每年的峰会并签署了一些协议。

  试图整合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新阶段与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一同到来。就在那时,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开始商谈建立关税同盟一事,并转而讨论欧亚经济联盟计划,前者于2010年推出,后者最终在2015年1月1日开始启动。在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实施一体化的新途径首先是改变那些俄罗斯在其中被视为后苏联空间最大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如果说2009年前俄罗斯凭借石油、天然气的高价还拥有相当大的财力的话,那么在乌克兰危机期间就已经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体系中的真正位置。以原料出口为基础的俄罗斯经济经历了巨大的冲击:在危机的2009年,俄GDP的下降幅度比二十国集团中的任何一国都大。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决定将现有资源用于加强自己在近邻国家中的影响力,同时,拒绝尝试以极大的代价控制原苏联全部12个加盟共和国(波罗的海国家已加入欧盟和北约)。新的一体化计划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前提:第一,它不应耗费过多的预算。俄计划邀请那些在经济上已经作好准备并愿意接近俄罗斯的国家加入新的一体化计划。同时,俄不愿重复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最初几年的做法去资助自己的盟友,经济关系必须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俄罗斯领导人宁愿将未来利润中更多的份额让给合作伙伴,而不是搞全额补贴。第二,俄罗斯精英们意识到,未来10年是一体化计划的关键时期。对2020年前这段最后的时期来说,后苏联空间的一体化尚具备某些有利的理由,苏联时期的生产链还没有完全断裂,在苏联企业没有改组或没有彻底关闭前仍然可以尝试将其恢复;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政权中还有一些苏联时期的领导人,他们在思想上亲近并理解俄罗斯统治阶层。对于这一代后苏联精英来说,他们是俄罗斯,而非欧盟、中国或美国的天然的“老合作伙伴”。这同样适用于后苏联国家的社会,它们仍然强烈地怀念苏联时期的那个“强大的国家”,甚至保留了文化和语言上的共性。这代人以后这种共性的感觉会减弱,因为在新的国家建设国家认同的过程中,年轻的精英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俄罗斯“软实力”的影响力被降低。因此,未来几年也可能是将一体化思想成功地“推销”给俄罗斯居民的最后一段时间。帝国意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疑是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反移民情绪的增长可以使与中亚国家结盟的思想失去吸引力。一些俄罗斯精英的代表有这样一种理解,俄罗斯正在经历长期衰退,并变得不那么具有吸引力,所以现在也许是恢复帝国“简化版图”的最后机会。第三,欧亚一体化计划不仅自身具有价值,而且作为一个与欧盟对话的新平台也具有价值。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普京的世界观有关,在2014年前与欧洲建立伙伴关系仍然是普京的一项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俄罗斯领导人当时确信,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俄罗斯与拥有资金和技术的欧洲之间建立联盟,会导致在全球力量分配中出现与美国和中国一样的更强大的一极。普京在其第一任期内已经作出了接近欧盟的尝试,但遭到了拒绝。创建于后危机时期的新的联盟应该成为一个让欧洲开始尊重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并恢复一体化对话的新的谈判平台。普京将此直接写入《欧亚新的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一文,此文发表在《消息报》2011年10月3日(即将到来的与梅德韦杰夫“王车易位”的消息公布后),并成为总统竞选期间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欧亚联盟作为大欧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立足于普遍适用的一体化原则,共享自由、民主和市场规律的统一价值观。早在2003年,俄罗斯与欧盟就达成了建立共同经济空间、协调经济活动规则(不建立超国家机构)的协议,现在,关税同盟以及今后的欧亚联盟将参与与欧盟的对话。这样,加入欧亚联盟除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外,还可使每个成员以更有利的地位更快地融入欧洲。此外,欧亚联盟和欧盟合作伙伴合理及平衡的经济体系能够为改变整个大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态势创造现实条件。”

  未来,加入欧亚联盟的成员国的动机是不一样的,但2008~2013年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的目标在整体上却是一致的。在哈萨克斯坦精英看来,哈参加新的欧亚一体化计划的主要原因有四条,其中三条是经济性的,一条是地缘政治性的。第一,哈希望通过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帮助全面进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市场,这样,哈企业将得到一个10倍于本国市场(1 700万人)的大市场。鉴于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位置及其出口的原材料性特点,关税同盟“三驾马车”巨大的市场被哈视为促进其经济发展和经济多元化的工具。这种动机哈政府从未隐瞒过:“统一经济空间,按我们的想法,首先应为我们的企业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所以,我们准备把规范竞争条件的问题,包括关税问题交给超国家机构。例如,对哈萨克斯坦来说,根本问题是提供过境运输的平等机会,我们不需要比别人多,也不希望比别人少。为了让哈企业能够在俄罗斯境内运送货物,同样也为了俄罗斯企业,我们需要这样的条件。这样最终将使产品具有竞争力。”哈总理马西莫夫在2010年9月接受《生意人》报采访时这样表示。第二,哈萨克斯坦意在获得从中亚经俄罗斯至欧盟的能源运输干线管道。长期以来,哈萨克斯坦一直试图与欧洲用户直接签订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合同,但遭到俄罗斯的阻止,结果哈企业只能在边境将自己的原料卖给俄罗斯企业,而俄罗斯企业再以更高的价格将这些石油、天然气转手卖给欧盟。对此哈总理马西莫夫在接受《生意人》报采访时说,如果不解决能源运输问题,那么“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就没有任何意义”。第三,哈希望通过以更低的税收吸引大量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企业到哈投资。例如,哈萨克斯坦的利润所得税为20%,俄罗斯为24%;哈增值税为12%,俄罗斯为18%。社会税方面差别更大:哈萨克斯坦为11%,白俄罗斯为28%,而俄罗斯则为34%。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是哈在2009~2013年间的一大优势。在2012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中俄罗斯名列第112位,白俄罗斯名列第58位,哈萨克斯坦名列第49位。如果欧亚经济联盟能为每个成员国的企业在共同市场内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那么很多企业可能更愿意在哈萨克斯坦注册。第四,哈萨克斯坦希望加入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和欧亚经济联盟还有一个原因,即哈精英深切地感到自己国家的脆弱性。对国际原材料市场的高度依赖、来自伊斯兰国家的挑战以及国内政治体制的不稳定使哈精英意识到,国家需要一个强大的外部合作伙伴。鉴于美国和欧盟距离遥远,在危机情况下未必能前来援助(并且“阿拉伯之春”事件表明,西方可以轻易地拒绝支持不民主和腐败的精英),只有与俄罗斯和中国结盟,而中亚精英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又怀有很深的疑虑,这时俄罗斯的庇护就更受欢迎。

  对白俄罗斯来说,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的一体化是在不危及卢卡申科现行制度的情况下改善国家经济形势的唯一途径。在2010年总统选举和2012年议会选举后,白俄罗斯处于被西方国家孤立的状态,卢卡申科试图与欧盟和美国谈判以解除制裁,但没有成功。此外,俄白之间的贸易战——俄罗斯拒绝向白俄罗斯提供无出口关税的石油,对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实行禁运,有力地打击了白俄罗斯经济。因此,对白俄罗斯来说,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一体化是保证其获得俄廉价石油(这些石油在白俄罗斯炼油厂加工后卖到欧盟,是白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以及保证白农产品和机械产品自由进入主要市场的唯一可行的途径。

  带着这些想法,“三驾马车”启动了一体化进程。在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建立阶段,各国态度相对平和(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在欧亚经济委员会中获得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以及与俄罗斯平等的代表权),2011年普京、卢卡申科和纳扎尔巴耶夫宣布开始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此时,实际问题开始出现。

  (二)苏联 2.0(СССР 2.0) 

  在欧亚经济联盟条约草案的谈判中,俄、白、哈三国谈判代表发现他们对一体化目标和时间的理解完全不同。在文件协商过程中出现了五个问题,其中俄罗斯站在一边,其合作伙伴站在另一边,双方观点有分歧。2014年5月29日在阿斯塔纳签署的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是调整折中的结果。

  第一个争论的问题是在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现行制度下工作的不完善。欧亚经济联盟完全继承了原先制度安排下的两个主要问题:豁免和参照规则。例如,约有30%的商品名录不包括在统一关税中,这30%的商品在各自国家都有自己的海关税率,在服务贸易方面豁免和限制的比例约为65%。欧亚经济委员会试图取消这种豁免,但是过程很漫长。2015年1月15日卢卡申科在白俄罗斯议会发言时表示:“共同市场的机制尚未调整好,在活动的各个领域仍然存在豁免和限制,无法确保全面落实所达成的协议”。此外,欧亚经济联盟文件中有超过800条参照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则。豁免和参照原则帮助各国维持贸易壁垒,并限制企业从其他联盟国家进入本国的敏感市场。

  第二个问题是未来几年在欧亚经济联盟之外对能源领域进行保护。尽管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都有这个愿望,但俄罗斯仍坚持认为,由于油气和电力行业的战略性质,其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的一体化步伐应比其他行业慢。这个观点无论在白俄罗斯还是在哈萨克斯坦都早已惹起争议,因为能源在两国的经济中都占有很大比重。但最终大家不得不同意能源市场自由化和一体化的路线图。欧亚经济联盟石油天然气共同市场的概念应在2016年1月1日前确定,2018年前制定其实施计划,到2024年开始执行。到2025年保证分享石油、天然气运输系统和石油产品系统,2019年7月1日前将出现共同能源市场。由于时间漫长,很多官员和商人在私下交谈中表示,不排除能源领域不会进行一体化的可能。

  第三是统一货币问题。俄罗斯方面早就公开阐明了这一主张,即欧亚经济联盟应有统一的货币和统一的发行中心,但没指出是哪种货币或哪个中心。考虑到成员国的经济规模,大家都明白,这指的是卢布和莫斯科。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此极力反对。一方面,鉴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经济结构根本不同,货币汇率与石油价格紧密相连;另一方面,白俄罗斯认为,要规范一种假想的统一货币的汇率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此外,鉴于欧元区的经验将不可避免地引发财政政策的统一问题,对此各国显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不能做好准备。2014年年底因乌克兰事件引发的俄罗斯卢布贬值给了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一个很好的参照,所以统一货币问题至今仍停留在欧亚经济联盟协议之外。

  第四个问题是俄罗斯希望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对那些与经济不直接相关的部门进行统一调节。例如,俄罗斯建议消除国家内部边界、统一所有的社会立法、建立一个共同的公民身份等。这些提议引起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愤怒,白哈认为这威胁到国家的主权。对这一问题的分歧暴露在三国领导人参加的所有峰会上,甚至在其公开的发言中。俄罗斯最终不得不让步。哈外交部副部长哈萨马特·奥尔达巴耶夫在签署关于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条约前表示:“由于哈一贯的立场,条约中排除了诸如共同公民身份、对外政策、议会间合作、护照和签证、共同边境安全和出口管制等问题”。不过,俄罗斯的坚持给合作伙伴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对俄罗斯只满足于经济一体化而不涉及政治问题的最后的幻想已成为过去。

  第五个争论的焦点是欧亚经济联盟扩员问题。2015年1月2日亚美尼亚成为欧亚经济联盟的正式成员,2015年5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也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对此持反对态度。首先,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加入联盟的谈判是在俄罗斯的倡议下进行的,哈白这两个合作伙伴实际上被置于这一既成事实面前。其次,亚美尼亚的加入引发了一些问题,如亚美尼亚与欧亚经济联盟其他国家缺少自然边界,由于纳卡问题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边界也不确定。此外,吉尔吉斯斯坦的加入也引起哈萨克斯坦的反对,因为哈萨克斯坦耗费大量资金装备南部边境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共同边界,现在看来这些资金也打了水漂,但哈白两国仍然同意了俄罗斯强加的扩充计划。

  继承了如此多的矛盾,欧亚经济联盟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在很不利的环境下生存,这种环境比谈判者们在2013年年底设想的更糟糕。乌克兰危机、亚努科维奇总统被推翻、俄罗斯规避国际法收回克里米亚、西方对俄实施制裁以及乌克兰东部冲突升级为有俄罗斯参与的混战,这一切都极大地改变了联盟内部的经济现实和政治关系。首先,三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普京未预先通告的行动使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精英深感不安。同时,在他关于收回克里米亚的三月讲话中流露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言辞以及亲近克里姆林宫的宣传者提出的“俄罗斯世界”的思想和隐含的、重新合并俄罗斯族聚居的所有领土归俄罗斯控制的可能性,可以解读为俄罗斯准备利用一切借口干涉邻国内政。普京在会见“谢利格尔青年论坛”成员时说的话让哈萨克斯坦精英尤其警觉,他说:“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人为建立的国家”。其次,经济一体化也遭受了极大的打击。2014年8月对美国、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食品制裁措施出台后,俄罗斯寻求哈白两国的支持,希望从合作伙伴处得到遵守禁止再出口在俄禁止的产品的承诺。但限制转口对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政府来说,不能做也不想做,尤其是位于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白俄罗斯,在制裁中获利颇多。一个典型事例是,2014年没有出海口的白俄罗斯对俄罗斯的鱼类出口量增长98%,对此,2014年11月25日俄罗斯限制白俄罗斯肉类进口并加强对过境货物的检查。2014年12月2日白俄罗斯表示,“俄罗斯破坏了我们在关税同盟内达成的协议”。从2015年1月1日起白俄罗斯恢复在与俄罗斯交界段的边防检查,白政府官员开始谈到关于拒绝卢布支付的计划。这样,乌克兰局势已经在现存的欧亚经济联盟内部挑起了第一轮贸易战。

  目前,欧亚经济联盟的命运既与乌克兰冲突的前景相关,也与俄罗斯自身的局势紧密相连。像2014年所展示的那样,预测任何一种情况都相当困难。在这些条件下,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将被迫寻找未来非常不稳定的经济联盟以外的机会和合作伙伴。俄罗斯的情况尚不明朗,等待欧亚经济联盟的可能是像欧亚经济共同体或独联体那样的命运。当然,一体化在进一步发展,但不能保证这一进程将继续下去。此外,民族国家有可能扭转这一进程。

  陈玉荣(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15年新年伊始,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欧亚经济联盟的运营标志着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迈入了新阶段,也意味着俄罗斯一体化外交取得重大成果。欧亚经济联盟脱胎于错综复杂的欧亚地缘政治环境,联盟成员之间利益诉求不一,启动之际恰逢俄罗斯遭遇困境。在内外因素交互作用之下,欧亚经济联盟未来发展道路难以一帆风顺。

  (一)欧亚经济联盟有其内在凝聚力 

  1.欧亚经济联盟终成正果。欧亚经济联盟的前身是俄、白、哈关税同盟。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亚美尼亚作为成员国加入进来,2015年5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成为第五个成员。根据俄、白、哈三国元首2014年5月29日签署的《欧亚经济联盟条约》,该联盟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商品、资本、服务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并在能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推行协调一致的政策。联盟国家计划在2025年前分阶段建立统一药品市场、共同电力市场以及统一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产品市场。

  2.欧亚经济联盟计划吸纳更多的独联体国家。俄罗斯同中亚的塔吉克斯坦进行了多轮高层磋商。塔对加入联盟兴趣较大,正在全面评估“入盟”的利弊得失。2015年2月,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官方则明确表态拒绝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启动有助于保护共同市场,扩大成员国之间的市场规模,提升经贸合作水平。

  3.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可谓俄罗斯独联体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多年以来,俄罗斯在推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方面始终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苏联解体不久,曾经有过1993年宣布成立的独联体经济联盟,2003年也曾推动过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四国统一经济空间,但都虎头蛇尾,无果而终。欧亚经济联盟是普京2011年描绘的欧亚联盟路线图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欧亚经济联盟运营为俄罗斯应对外部战略挤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点,扩大了经济合作和安全防御的缓冲区域。

  4.欧亚经济联盟宣称奉行开放原则。欧亚经济联盟计划通过自贸区模式同独联体以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该联盟同越南关于加入自贸区路线图的谈判已进入尾声。俄罗斯官方称,伊朗和土耳其等也表达了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的愿望。2014年普京总统在APEC会议期间表示,“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更加积极地参与亚太地区的融合进程”。

  5.俄罗斯作为联盟“引擎”,有着特殊的凝聚力。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既源于成员国之间共同的历史、政治、文化渊源和传统的经济联系,更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其一,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禀赋,经济实力雄厚。多数独联体国家都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并享受明显低于国际市场的优惠价格。在处理双边关系中,俄罗斯经常动用能源杠杆。其二,联盟国家之间保持着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由于历史的原因,独联体国家公路、铁路和航空都直达莫斯科,苏联时期几乎所有交通基础建设都以莫斯科为中心。其三,俄罗斯综合国力最强。为推动一体化建设,俄罗斯常常给予原苏联国家经济援助、减免债务和税赋的好处。其四,俄罗斯是独联体国家侨汇收入的主要源头。由于语言的便利条件,中亚国家常年有数百万人在俄罗斯打工,仅乌兹别克斯坦就有200多万人在俄务工。劳务侨汇收入已成为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其五,欧亚经济联盟统一市场对成员国扩大销售本国产品提供了更大空间。此外,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统一关税的分成也给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这样的小国带来一定实惠。

  (二)欧亚经济联盟未来道路布满荆棘 

  1.俄罗斯“引擎”陷入困境,对欧亚经济联盟的拉动作用受阻。受西方经济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影响,2014年年底,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通胀高企、资金外逃加速,俄经济衰退态势明显。2015年年初,俄经济发展部和财政部预测未来两年经济均为负增长,其中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为-3%,通胀率为15.8%。盖达尔经济政策研究所则更为悲观,预计增幅为-6.8%,通胀率高达17.1%[3]。短期内,俄与西方关系不会有根本改变,国际油价低位运行态势难以逆转。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火车头,俄罗斯经济衰微态势给联盟未来发展平添变数。

  2.欧亚经济联盟开门“不红”,遭遇经济危局。2014年西方经济制裁和俄罗斯经济下滑趋势不同程度地波及中亚国家。经济联盟国家本币贬值压力增大。为应对俄罗斯卢布持续贬值对本国出口造成的影响,2014年2月11日,哈萨克斯坦宣布本币贬值20%,1美元兑换155.5坚戈。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导致失业人员大幅增加。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在俄罗斯务工人员寄回本国的侨汇收入大幅减少。受此影响,2014年吉塔两国国民经济收入明显下降。

  3.成员国利益诉求差异阻碍联盟发展。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规模也不大,无法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相比。成员国对联盟的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分歧主要反映在石油、天然气、石化产品、农产品出口补贴、烟草和酒类等商品的市场限制方面。由于顾及巨额的经济损失,俄不急于放开油气市场;白“入盟”看重的是统一开放油气市场,要求取消联盟内一切贸易壁垒;哈则要求尽早放开酒类市场。联盟启动之初,有成员便流露出不满。白抱怨“入盟”带来关税上升,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等弊端。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批评欧亚经济联盟至今未实现成员国间商品自由流动,对俄罗斯禁止其在联盟市场销售西方商品极为不满。

  4.白哈两国对俄深存疑虑,突出强调欧亚经济联盟的非政治色彩。白哈等国作为新独立国家,在参与独联体一体化进程中,对国家主权独立问题极为敏感。乌克兰危机以来,白哈两国对俄罗斯戒心增强。他们不赞成联盟的过快发展,更反对在联盟框架内建立超国家机构。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等高官多次重申,欧亚经济联盟不是政治组织,该联盟只涉及经济问题,不涉及政治。由于涉及更多的主权让渡,未来欧亚经济联盟实现资本、服务的自由流动还需要跨越不少障碍。

  (三)欧亚经济联盟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艰难行进 

  1.欧亚经济联盟与欧盟在地缘政治上的博弈具有长期性。欧亚经济联盟对俄罗斯的首要意义在于地缘政治的需要。苏联解体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战略遏制政策,并通过北约和欧盟双东扩全面挤压俄罗斯,分化独联体。为应对外部挑战,维护在独联体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始终坚持推进军事和经济一体化建设。2011年普京刚刚推出欧亚联盟设想,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便指责俄罗斯试图借助经济一体化恢复新版苏联,并发誓要予以阻止。作为防止俄罗斯东山再起的重要一环,欧盟早先推出了“东部伙伴关系计划”,该计划意在通过独联体伙伴国与欧盟建立自贸区的形式抗衡欧亚经济联盟,搞变相东扩。俄外交部部长拉夫罗夫指责称,欧盟此举意在强迫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在俄和西方之间作出“非敌即友”的选择。

  2.乌克兰危机集中反映了欧亚经济联盟与欧盟之间白热化的角逐。在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乌克兰的地理位置、资源潜质和市场都是不可替代的。在欧亚联盟蓝图中,乌克兰占有不可或缺的突出位置。为阻断乌克兰“脱俄入欧”,2013年年底,俄罗斯以巨大的经济筹码一度阻止了乌克兰同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未料想,此举引发了乌克兰危机。2014年6月,乌克兰新政府最终同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2015年年底乌将加入欧盟自贸区。欧盟通过“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成功地把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独联体国家拉进西方的队伍。欧盟此举对俄罗斯多年经营的独联体一体化造成重创。乌克兰危机表面是俄欧矛盾的结果,而深层原因则缘于俄美地缘政治角逐。在严峻情势之下,俄罗斯打造欧亚经济联盟的压力更大。为反制北约和欧盟对独联体地区的渗透,俄罗斯加快了构建欧亚经济联盟的步伐。

  2015年3月20日,在俄、白、哈三国元首会晤期间,普京总统呼吁尽快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建立三国货币联盟,以应对外部金融和经济威胁[4]。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多轮经济制裁,其中包括在金融、能源和军工等领域对俄罗斯进行封锁。俄美、俄欧在欧亚大陆的激烈博弈短期内还望不到尽头。欧亚经济联盟同欧盟围绕独联体国家的争夺一时难休。

  3.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在中亚寻求互利合作。关于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必然碰撞的言论一直不绝于耳。但一年多的客观现实是,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在相向而行。2014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在双边和多边场合多次表达了寻求利益对接、促进两者合作的愿望。中俄共识建筑于两国根本利益基础之上。中亚的持续稳定和发展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正因为如此,中俄两国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又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开展互利合作提供了平台,积累了借鉴经验。

  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并非竞争关系,前者为高度一体化机制,后者则是呼吁加强在交通、贸易、金融等领域合作的多边模式,两者寻求利益契合点的合作,互为促进关系。对中亚国家而言,两者可以兼容,共同发展,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抉择关系,这同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关系相比具有本质区别。

  “一带一路”对所有沿途国家开放,不仅把中亚国家纳入其中,也没有排斥俄罗斯,是以俄罗斯为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事实上,“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不仅为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还为中俄全面深化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

  王宪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欧亚经济联盟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运转。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为何要加入该联盟?加入的利弊得失如何?该联盟的发展前景如何?笔者拟就此谈一点看法。

  (一) 加入联盟能够获得的利益和好处 

  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首先是因为看到了该联盟能够为它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利益。对于白俄罗斯来说,加入这个联盟是它必然的选择。

  第一,白俄罗斯是一个出口型经济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现主要依靠产品出口。俄罗斯是白最大的出口市场,白90%的农产品、70%的机器制造产品都出口到俄罗斯[5]。2014年白俄贸易额为387亿美元[6],占白外贸总额的48.5%。哈萨克斯坦在白外贸中居第10位,白哈贸易额占白外贸总额的1.5%。显然,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有利于白巩固出口市场,扩大生产。

  第二,白俄罗斯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2014年俄以平均每吨385美元的价格向白提供原油2 300万吨,比2013年增加200万吨。欧亚经济联盟条约规定, 2016~2024年俄将每年向白提供2 400万吨石油,从2025年起将取消限额,按需供应。白国内企业每年实需1 000多万吨,另外1 000万吨经过加工后向欧盟国家出口,赚取外汇。白正计划在国内建设第三座炼油厂。2015~2017年,白每年从俄进口220亿立方米天然气,每千立方米价格从2014年的168美元降至154~155美元[7],而2014年欧洲国家从俄进口的天然气均价为每千立方米350美元,乌克兰是385.5美元。分析家们指出,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最重要原因是获取廉价而稳定的能源供应。白准备从哈萨克斯坦增加石油进口,保障哈石油输往欧洲。

  第三,多年来,白俄罗斯一直遭到欧美制裁,加上白俄罗斯产品质量比较低,很难同欧洲国家竞争。欧亚经济联盟给白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白75%~80%的商品将向联盟国家出售。白议会工业、燃料和能源综合体委员会主席德米特里·哈里冬契克认为,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统一的能源市场将使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俄是白的主要贷款国。2011年白俄罗斯发生金融危机后,欧亚经济共同体银行反危机基金决定向白提供30亿美元贷款,帮助其克服经济困难。迄今已有256亿美元资金到位。2014年白俄罗斯外汇储备减少16亿美元,到2015年1月1日外汇储备仅剩50亿美元,而2015年到期需要偿还的外债为40亿美元。应白方请求,俄罗斯外贸银行决定再向白提供20亿美元贷款。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称:“白俄罗斯极其需要欧亚经济联盟,白俄罗斯加入联盟后什么也没有失去,得到的只有更多的利益。”[8]

  对于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来说,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也具有重要意义。

  哈萨克斯坦经济研究所所长马卡姆·穆哈诺夫认为,“入盟”对哈至少有以下好处[9]:

  第一,自由迁徙。2012年6月以来,哈萨克斯坦公民在关税同盟成员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可以一次性居住30天,而从2015年1月起可以自由居住。

  第二,自由就业。除了不能在联盟成员国当公务员和当兵外,哈萨克斯坦公民可以在成员国自由就业。

  第三,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子女可以在当地上幼儿园和学校。

  第四,减少缴税。在俄罗斯的哈萨克斯坦人缴纳的所得税将从原来的30%减至10%。

  第五,享受同样的高等教育待遇。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等高等院校毕业生在俄和白将享受与当地大学毕业生一样的就业待遇,这将有助于降低哈国内的失业率。

  第六,享受同等退休金。哈萨克斯坦公民在俄和白将享受一样的退休金,而且在哈萨克斯坦的工龄照样计算。

  第七,获得更大的市场。在增加产品出口的同时,将提高产品质量。

  第八,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俄哈将建立247家合资企业,其中包括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哈至阿尔泰共和国的公路项目。将建立物流中心,促进哈至中国和俄罗斯的货物运输。这些企业和项目将为哈公民创造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关税同盟期间,哈对俄服务贸易出口增长22%,对白增长6.3%。预计今后10年将进一步增长。联盟内将对农业政策进行协调,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不应超过农业产值的10%,但现在哈是4%~5%,因此,还可以增加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

  哈萨克斯坦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哈70%的公民支持加入欧亚经济联盟。

  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也有重要的经济原因。目前有70万~80万亚美尼亚人在俄罗斯工作,占亚美尼亚全国人口的30%。亚美尼亚在能源上严重依赖俄罗斯,“入盟”后可以用比国际市场低得多的价格购买俄能源。

  吉尔吉斯斯坦则认为,“入盟”有助于吉解决边境领土、海关、安全、能源等问题,有利于吉公民去俄罗斯务工,发展吉农业、轻工业和物流业。吉总统阿坦巴耶夫表示,“入盟”可以为吉带来更多的贸易特惠以及援助和贷款。

  (二)加入联盟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损失 

  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专家学者论及建立联盟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联盟内部是否能做到真正平等。由于俄罗斯经济在欧亚经济联盟中所占比重较高,而且俄在历史上有过搞大俄罗斯主义的行为,如今在经济合作中又常常采取“亲兄弟,明算账”的实用主义态度,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经济联盟内部是否能够真正实行平等原则心有疑虑。

  白总统卢卡申科表示,白不会在不平等条件下牺牲自己利益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欧亚经济联盟不应在相互贸易中有任何的例外和限制,包括石油贸易。“白俄罗斯不排除退出欧亚经济联盟的可能。白俄罗斯在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的时候就已预先声明,如果各国都遵守已签订的协议,那么白将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白保留退出欧亚经济联盟的权力。”[10]

  哈萨克斯坦也十分强调联盟的平等原则。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接受哈电视台采访时称,如果欧亚经济联盟条约规定的规则没有得以执行,哈萨克斯坦拥有充分权力退出欧亚经济联盟,哈任何时候不会加入损害哈独立的组织。哈萨克斯坦的独立是最宝贵的财富,哈人民将采取一切措施维护哈独立[11]。他强调,经济联盟三国的权利是平等的,欧亚经济委员会是由俄、白、哈三国各出三人,包括各出一名副总理而组成。哈外交部部长伊德里索夫也指出,俄、白、哈组成的欧亚经济委员会规定,在最敏感问题上作决定时各成员国须协商一致,其他问题作决定时需获2/3以上的赞成才能通过,“以避免任何国家在联盟内建立主导地位”[12]。

  由此可见,对于俄罗斯要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都强调要避免某个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分歧严重。

  2.企业竞争是否公正。虽然总的来说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认为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利大于弊,但是对于经济上可能受到的消极影响和损失不无担心。哈企业界担忧,哈“入盟”后,俄罗斯资本和企业会对哈企业造成大的冲击,也会使西方把哈视为亲俄国家,从而影响哈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合作。

  为了应对西方制裁,2014年年底俄罗斯通过《俄联邦工业政策法》,规定公民应优先购买本国产品,这影响到联盟内部关系。哈萨克斯坦企业界抱怨,对于俄的这项政策,哈萨克斯坦该怎么办?哈是否也应采取保护措施?

  俄、白、哈都存在中小企业发展不快的问题,其中俄罗斯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最为严重。由于各国对企业所得课税政策不同,在俄亏本的企业在哈就能转亏为盈[13]。于是大量俄企业涌向哈萨克斯坦,使哈中小企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

  “入盟”后,俄罗斯的药品、鱼类产品和香烟等商品大量进入白俄罗斯市场,白俄罗斯商品受到挤压。白企业家协会呼吁,鉴于白的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对于水泥、糖果和通心粉等商品应实行立法保护。

  白俄罗斯政治反对派甚至表示,要联合起来反对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14]。

  3.是否有利于成员国的经济改革。哈有学者认为,欧亚经济联盟是“三个非有效经济国家的联盟”[15],“全靠原料部门支撑”。哈“入盟”后,在与俄罗斯经济优势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也与俄罗斯经济中的问题连在了一起。

  白俄罗斯专家也认为,对于白来说,不利之处是“入盟”不会促进白政府进行改革和提高产品竞争力。俄罗斯国内则认为,白经济体制比较僵化,2014年俄白贸易额比2013年减少17亿美元,原因之一就是“白俄罗斯不会推销产品”[16]。

  鉴于当前国际形势,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实业界担心,如果西方和俄罗斯的制裁和反制裁继续下去,可能导致欧亚经济联盟在经济上陷于孤立,联盟的产品竞争力下降。

  4.欧亚经济联盟会不会导致恢复苏联。2011年10月3日普京在俄罗斯《消息报》发表文章,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战略。按照这一战略,以独联体部分国家组成的这一集团将逐步发展成为类似欧盟的超国家联盟,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因此,除了加强经济贸易合作外,俄罗斯希望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2014年11月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在俄、白、哈议会在阿斯塔纳举行的论坛上说:“为了达到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目的,不仅要求完善欧亚一体化的职能,而且要求完善其机制”。他建议“积极开展议会之间的合作”。但是俄的这一主张没有得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支持。哈萨克斯坦媒体指出,欧亚经济联盟“不包括共同的对外政策、国防和内部安全”,“不建立共同的议会和审计署”。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部长伊德里索夫称,欧亚经济联盟不是恢复苏联,它只涉及经济合作,不会变成政治组织,也不会损害哈萨克斯坦的主权[17]。

  2013年12月24日,俄、白、哈三国总统举行欧亚经济最高理事会会议时,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就反对将边防安全、移民政策、卫生、科技等超出经济一体化范畴的条款列入条约内容,认为不能让欧亚经济联盟政治化。他说,成立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创新项目”。欧亚经济联盟并非“试图恢复解体的苏联。没有回到过去,也不会回到过去,这是我们所有国家共同的统一立场”[18]。

  在吉尔吉斯斯坦,反对吉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主要是暂居国外的政治反对派和国内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它们担心中亚“民主岛”的民主成就将随着“入盟”而前功尽弃,要求吉全国就“入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或者推迟加入。

  (三) 欧亚经济联盟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欧亚经济联盟已经正式启动,到2025年实现商品、服务、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的蓝图及其路径已经描绘。但是,这一联盟的目标究竟能否实现,还要看具体落实情况,特别是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状况。2013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2万亿美元,哈萨克斯坦为2 244亿美元,白俄罗斯为717亿美元,亚美尼亚为104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为72亿美元。根据贸易额计算,欧亚经济联盟的进口关税分配原则是:俄罗斯占88%,哈萨克斯坦占7.3%,白俄罗斯占4.7%,亚美尼亚占1.13%。尽管白哈两国都反对联盟内部有哪个国家占主导地位,但实际上两国的经济都离不开与俄罗斯的合作。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学家乌兰·朱萨耶夫认为,欧亚经济联盟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其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急剧下跌和西方国家严厉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经济今后两三年难有起色,这也使欧亚经济联盟面临严重挑战。如果俄罗斯经济不能顺利发展,那么欧亚经济联盟的前景将比较暗淡。

  2.如何处理好联盟内部关系。随着2015年5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该联盟成员国已有五个。如何真正做到联盟内部的民主平等,消除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对俄大国主义行为的忧虑和担心,是一个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好联盟内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在经济逐步一体化的同时,不走恢复苏联的政治一体化道路,对成员国也是一个考验。此外,为了保障联盟顺利发展,俄罗斯能在多大程度上给其他几个成员国让利?2014年5月,俄曾拿出25亿美元资助白俄罗斯。为让吉尔吉斯斯坦“入盟”,俄吉签署了12亿美元的发展基金和援助资金协议,许诺未来4~5年给吉70亿~80亿美元贷款和援助。但是,在俄自身困难增加的情况下,这样的“经济输血”能坚持多久?

  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领导人都表示,他们的国家保留退出欧亚经济联盟的权力。这话既是为了应对其国内反对派的指责,也是为了提醒俄罗斯不要重蹈苏联解体的覆辙。

  3.如何处理好与联盟外部关系。俄罗斯强调要与欧盟等国际经济体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从里斯本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和谐经济共同体”。但从目前形势看,这不过是俄罗斯的一厢情愿而已。俄罗斯同欧盟及美国的关系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困难、最复杂的阶段。这个阶段将持续多久还是未定之数。由于乌克兰现政权“脱俄入欧”,原先预期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实力受到很大削弱。今后该联盟能否顺利发展达到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协调与欧盟、上海合作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 TTIP)等关系。鉴于目前俄与欧美关系紧张,欧亚经济联盟很可能更多地发展与“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俄罗斯驻中国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在接受俄罗斯国际新闻社采访时说,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现在表现出建立相互协作的兴趣”,“中国将来可能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19]。俄罗斯媒体认为,“虽然事情还很遥远,但是仍有可能实现”。一些专家认为,俄罗斯担心,如果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会影响俄在欧亚经济联盟中的地位、作用及经济利益。

  总而言之,欧亚经济联盟在逆境中诞生,可谓出师不利,但是仍具有向前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关键在于能否妥善处理内部关系及对外关系。尤其重要的是,在联盟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俄罗斯应吸取历史教训,以更大的胸怀和包容精神对待其他成员国和外部伙伴,开展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

  盛世良(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当前最重视的国际组织。普京总统于2011年10月提出欧亚联盟倡议时定位很高,要以此为依托,崛起为世界一极。目前,这项倡议已落实为原苏联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从关税同盟到欧亚经济联盟)。但从合作深度和广度来看,进展不如预想的快。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后苏联国家的经济一体化面临更大困难。

  (一)依托欧亚联盟,俄罗斯要成为世界一极 

  2011年10月4日,普京发表纲领性文章《欧亚新的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倡议由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西接欧盟,东连亚太,成为世界上独立的一极,与美、欧、中三大中心平起平坐。

  2011年11月,普京会见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外国学者,笔者躬逢其盛。普京在谈到欧亚联盟时,驳斥了西方“重建苏联”的论调:“北美、欧洲和东南亚都有一体化机构,现在好像谁搞一体化都行,而我们搞一体化就是恢复帝国、大逆不道!”

  笔者向普京提出:“欧亚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能否在某些领域互动?”

  普京回答:“上海合作组织首先是后苏联国家同中国的安全合作平台,而欧亚联盟是后苏联国家深层次的一体化组织。两者定位不同,但可以合作。”

  欧亚联盟构想非自2011年10月始。21世纪初,俄罗斯新欧亚主义奠基人、国际欧亚运动主任亚历山大·杜金在担任俄罗斯地缘政治鉴定中心主任时,就提出俄罗斯与后苏联国家一体化,结成欧亚联盟的思想。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2007年第25期登载了他规划的欧亚联盟2013年前的路线图:第一步列入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7国以及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第二步加上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东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第三步再加上蒙古国、北阿富汗和塞尔维亚。

  然而,后苏联国家对来之不易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非常敏感,关税同盟另两个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坚决反对欧亚联盟设超国家机构,反对政治一体化。

  俄罗斯不得已而求其次,强调欧亚联盟毫无政治一体化成分,并改称其为欧亚经济联盟。

  (二)欧亚经济联盟在逆境中发展 

  俄、白、哈关税同盟于2010年开始运行,成立了三国按84∶6∶10人口比例派出代表组成的欧亚经济委员会。三国从2012年1月1日起组成统一经济空间。2014年5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总统签署成立欧亚经济联盟条约。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开始正式运行。

  按照俄罗斯总统一体化问题顾问谢尔盖·格拉济耶夫2013年提出的规划,欧亚经济联盟分五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3年1~9月):制定文件,欧亚统一经济空间形成。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制定并通过统一的经贸政策和重要经济部门发展政策。

  第三阶段(2014年7~12月):实施内外贸统一信息制度,协调税制,完成统一经济空间;吸收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入盟”。

  第四阶段(2015年):建立统一的卫生检疫、反垄断、海关和金融调节制度;成立成员国部长理事会;批准三年预算政策;就统一身份证和签证制作出政治决断;吸收塔吉克斯坦“入盟”。

  第五阶段(2016年):统一支付系统和金融市场,卢布拥有联盟储备货币地位;成员国之间取消边界身份证检查;形成元首和首脑最高委员会—联盟管理机构领导人会议—联盟管理机构三级管理体制。

  预计2025年实现欧亚经济联盟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充分自由流动。

  2013年以来,已有印度、越南和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陆续提出与关税同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向,叙利亚、土耳其等国表示过“入盟”意愿。

  (三)机遇和挑战并存 

  近年来,世界各大力量中心分别提出长期对外经济战略,两翼拓展,改善本国处境,扩大全球影响,争夺经济话语权。

  美国实施“两洋战略”,通过《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向亚太和欧洲拓展经济和政治影响。这两个经济贸易协议都把中国和俄罗斯排除在外。

  欧盟向西呼应美国的TTIP,向东搞“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拉位于俄罗斯西部的格鲁吉亚、摩尔多瓦、阿塞拜疆和乌克兰“疏俄亲西”,最新进展就是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与俄罗斯反目成仇。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谋求全方位经济合作。

  对美、欧、中三大经济中心,位于原苏联亚洲部分的国家能与之合作,但很难融入。这些国家大多数与俄罗斯一样,经济以出口燃料和原材料为主。因此,俄罗斯汇聚这些国家,抱团取暖,顺理成章。

  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欧亚经济联盟面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机遇,但挑战也相当严峻。

  一是在成员国中俄罗斯经济“一超独大”,其余都是中小国家,联盟拓展余地不大。

  二是俄罗斯经济总量虽可观,但仅为中、美、欧的1/8~1/5,而且发展模式对后苏联国家吸引力有限。对位于俄罗斯西部的国家,欧盟更有吸引力;对中亚国家,中国经济吸引力大于俄罗斯。

  三是卢布贬值和不稳定,进口商品购买力削弱,影响成员国贸易平衡,影响卢布在欧亚经济联盟的认可度,西方对俄经济制裁,成员国遭池鱼之殃。

  四是成员国为一体化索取高价。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贫穷小国给俄罗斯造成的负担不小于收益;最理想的候选国乌克兰不愿“入盟”。

  五是不符合俄罗斯人“要大国,不要异族”的心态:既要最大限度地恢复版图,又怕改变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占国民绝大多数的现状。

  六是西方千方百计阻挠俄罗斯“恢复帝国”。

  (四)后苏联国家疑虑加剧,影响联盟前景 

  乌克兰危机爆发,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并以保护俄罗斯族为由,在非官方层面支持东乌克兰民间武装对抗中央政府。为此,有人称:“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在他国领土上维护本国公民权利的国家”。

  现在,后苏联国家一怕美国鼓动“颜色革命”,二怕俄罗斯收回“固有领土”,对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疑虑加剧。

  先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坚持把欧亚联盟改名为欧亚经济联盟,随后两国坚决反对欧亚经济联盟有政治内涵,断然反对设超国家机构。一度盛传纳扎尔巴耶夫要退出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官方不得不澄清事实:总统说的是如果欧亚经济联盟损害哈萨克斯坦主权和经济利益,他可能考虑退出。

  接着,欧亚经济联盟前身俄、白、哈关税同盟内部经济纠纷频发。2014年11月,俄罗斯海关查明,自2014年8月7日对欧盟食品实施禁运后,白俄罗斯从欧盟进口的食品同比增长80%。2014年11月28日俄罗斯农业监督局把360吨来自白俄罗斯的欧洲食品退回白俄罗斯。俄罗斯宣布,为杜绝白俄罗斯向俄罗斯转口遭到禁运的欧洲食品以谋私利,俄罗斯要监督检查从白俄罗斯进入俄罗斯的货物,并要求白哈两国共同磋商对过境货物的监控。两国均反对。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反诘,是俄罗斯破坏关税同盟有关商品自由流通的协定。他批评俄罗斯禁止白俄罗斯对俄食品出口“做得很不光彩”。白俄罗斯决不参加俄罗斯对西方食品的禁运。

  (五)对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乐见其成 

  欧亚联盟倡议提出后,中国有部分学者担心俄罗斯借此在中亚挤压中国,担心上海合作组织被空心化、论坛化。

  尽管中国尊重俄罗斯在原苏联地区的利益,中亚国家毕竟独立已经20多年,有权自主决定本国外交优先领域和外经贸合作对象。在同邻国,特别是大国的合作中,中亚国家谋求的是本国利益最大化,不会因外部阻挠而割舍与中国的互利合作。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俄罗斯多数学者担心冲击欧亚经济联盟,影响西伯利亚大陆桥的发展前景。普京总统高瞻远瞩,支持“一带一路”,希望它与俄罗斯发展欧亚大陆桥的计划相得益彰。

  “一带一路”战略重视创新包容,着眼长远,与欧亚经济联盟有广阔的协作互动空间。

  欧亚经济联盟的成败首先取决于俄罗斯,取决于联盟其他成员国,也取决于联盟的外部政治和经济环境。

  中俄互为战略协作伙伴,理当相互支持对方的发展道路和经济模式。

  王树春 万青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国际政治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一)欧亚地区国际制度重叠概况 

  苏联解体开启了欧亚地区国家间合作的新局面。该地区相继建立了多个地区和次地区一体化制度和机制安排,主要包括独联体,俄白联盟、古阿姆集团、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合作组织、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以及欧亚经济联盟。这样,在欧亚地区就出现了众多地区性国际组织角逐同一块地域的局面。

  这些区域国际合作机制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多数组织是在苏联解体后成立的,其最初的使命大都为维持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友好合作关系;不少组织的成员都是重叠的;主导国大多数是俄罗斯或者俄罗斯与中国;基本上是“大国+小国”的权力结构且主要的机制设置大同小异;基本可以分为地区性经济组织和地区性安全组织两类;目前,这些组织都面临着运行效率低下和无法完全履行自己职能的问题,未来发展都面临挑战。我们将上述现象称之为“国际制度重叠”。

  因此,这些地区性国际组织之间要么一个壮大另一个则被边缘化:2013年10月24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首脑会议上建议解散欧亚经济共同体并扩大关税同盟,在2014年10月10日召开的欧亚经济共同体首脑峰会上,成员国领导人正式签署了关于欧亚经济共同体停止活动的文件,其功能将由新成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代替;

  要么自生自灭:2003年成立的俄、白、哈、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就是这样的命运;

  要么就是一个组织与另一个组织合并:2005年10月欧亚经济共同体吞并中亚合作组织;

  要么是合并组建新的组织:2008年6月4日独联体国家首脑圣彼得堡非正式峰会期间,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向俄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建议,将欧亚经济共同体与集安组织合并[20]。

  近年来,欧亚地区众多区域性国际组织的重叠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竞合关系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研究对象,少数学者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21]。在政界,关于欧亚地区机制重叠导致效率低下的论述也首次出现在2012年的中俄联合声明中[22],在2014年中俄联合声明中也重点提及了欧亚经济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倡议[23]。这表明中俄两国官方开始注意欧亚地区众多机制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正卷入欧亚地区不断重叠的多边地区制度之中,这种制度的复杂性日益成为中国制定外交战略时不得不认真考虑的结构性因素。

  (二)欧亚经济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关系日益凸显 

  欧亚经济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的竞争关系取决于它们成员国大部分的重叠、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以及经济功能重合。这三个因素是一种递进关系,成员国大部分重叠是这两个组织竞争关系的前提条件;在欧亚地区大面积交叉使这两个组织竞争关系成为可能,因为欧亚地区本身就是各种势力竞争的博弈场;经济功能重合则使它们的竞争关系变成了现实,也就是说,经济功能重合对这两个组织竞争关系的出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由于欧亚经济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未来这两个组织要么是一个壮大另一个被边缘化或自生自灭,要么是一个吞并另一个,要么是合并组建新的组织。从长远来看,作为主导国的中俄两国将倾向于避免出现第一、第二种情况,因为无论这两个组织谁壮大谁被边缘化或自生自灭,抑或是谁吞并谁,对被吞并组织的主导国来说都是一种信誉的损害。如果要出现第三种情况,它们在可能出现的竞争领域进行磋商与协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所谓两组织的合作关系是特指两个组织为避免出现竞争局面,在经济领域所进行的对话、磋商和协作的过程。中俄两国紧密的合作关系、美国在欧亚地区对中俄构成的战略压力以及两组织面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三大因素可以为两组织之间开展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最终能否进行合作是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三大因素并不是一种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的。其中,中俄两国的紧密合作关系将对这两个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起到决定性作用,只要中俄能够保持紧密合作,两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反之,如果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两组织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从谈起[24];美国在欧亚地区对中俄构成的战略压力则进一步强化中俄加强合作意愿;这两个组织面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则可以为它们的合作找到共同的内容与渠道。

  从逻辑上来看,在上述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欧亚经济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既可以是竞争关系也可以是合作关系,还可以是竞争与合作相交织的关系。那么,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两组织关系主要是以竞争为主,还是以合作为主呢?我们认为,虽然两组织具备开展合作的有利条件,但目前为止它们之间还没有建立任何形式的合作关系,也未开展正式的对话与协调,这意味着两组织之间暂时还没有找到最优的共处模式。即使未来两组织找到和睦相处,甚至合作路径,但这样的方式不会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之间的竞争因素。我们认为,当前两组织之间的竞争关系已经显露出来,竞争趋向大于合作。

  这主要体现为中俄在欧亚地区日益加重的竞争关系:

  1.中国日益积极的经济活动客观上使得中俄在欧亚地区竞争凸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近几年,中国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合作引起了俄罗斯学界、政界的高度警觉。俄有学者指出,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积极地想要在独联体地区政治与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以及中国外交和中国资本在该地区的活跃表现,俄罗斯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适应正在迅速全球化的中国[25]。2012年,俄国家战略研究所报告指出:“中国已长时间与中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外高加索国家以及波罗的海三国开展积极合作关系。这证明中国在俄之后视独联体地区为其特殊利益区。中国不仅渗入了欧亚各国的经济,而且取得了欧亚各国政治精英的效忠。所有这些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与欧亚联盟成员国的利益冲突点。”[26]随着俄罗斯越来越重视中亚,中俄日益增长的利益分歧将导致双方在经贸领域竞争凸显。“中俄两国在第三国的商业利益远不相符”[27]。“中俄在中亚的竞争目前存在,将来也会存在”[28]。这表明俄罗斯对中国日益积极的经济活动趋于敏感,不排除产生抵触心理,加重对中国的怀疑和不信任。更有学者认为,普京提出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完全就是应对中俄两国综合实力对比失衡的重要举措[29],中国在此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更是引发两国学界、政界的诸多讨论,其中不乏“火药味”[30]。虽有专家一再表示两者并不冲突,但同时也承认这确实是中俄关系难以打开的一个结[31]赵华胜:《欧亚联盟与丝绸之路非二选一,中俄应采取新思维》,《环球时报》2014年3月26日。。在这样的氛围下,两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会有所凸显,这将深刻影响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态势。

  2.中俄在欧亚地区正展开着制定新的区域经贸游戏规则的激烈竞争。如果说之前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各自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方案,这两个组织重合的成员能够游走于两者之间或是两边“通吃”,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么一旦其中一个组织的区域一体化取得进展,走在另一个组织的前面,另一个组织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就会停滞不前,难以取得成效,而这些成员国不得不有所取舍。

  目前,中俄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竞争情况已经显现,这主要表现为制定新的区域经贸游戏规则。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进程明显走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前面,成员国已经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统一的贸易规则。

  而到目前为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贸交流还多停留在双边层次上,多边合作明显滞后于双边合作,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与其确定的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特别是推进多边项目合作越来越困难,中国在2011年9月提出了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32],但至今成员国反应冷淡,一直未就该问题达成共识。而在2011年10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峰会上八国元首签署了新的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协定,随后乌兹别克斯坦与乌克兰相继加入。中国提出建设横跨中亚的大铁路构想多边合作项目已有10多年,至今未能实现。2013年12月,吉尔吉斯斯坦宣布拒绝中国修建中、吉、乌铁路的计划,导致该项目陷入僵局[33]。迄今为止,中俄两国仍未就上海合作组织的融资方式达成一致,俄方提出建立特殊账户或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基金,中方建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当前,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推动欧亚一体化已经成为普京任期既定的战略,这势必会增加中国在欧亚区域层面经贸合作规则制定与落实的难度,同时也会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议程的设置。

  3.中俄竞争关系还体现在具体经贸领域的商业利益争夺。目前,中俄均为中亚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两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利益存在许多交叉之处,具有竞争性且调和的空间很小。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存在越来越牢固,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苏联解体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增长了100倍,从2006年的110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395亿美元[34]。中国还是中亚国家最主要的投资国,对中亚地区的投资超过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的投资总和。2001~2011年,中国对中亚的投资增加了20倍,达到200亿美元[35]。这些投资主要进入石油天然气领域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结构主要以进口燃料和原料,出口加工成品为主。2011年中国对中亚的石油依赖已经超过石油进口总额的10%[36]。这与俄罗斯同中亚国家的贸易结构比较相似。俄主要从中亚进口原料和化学产品,出口加工产品和部分原料。俄与中亚国家的能源贸易额从2005年36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117亿美元。而出口制成品的比重则从2005年的66%降至2010年的52%[37]。与此同时,俄对中亚的投资也呈增长趋势,在2005~2010年总投资额共增长了接近4倍[38]。2006年俄还与中亚国家建立欧亚开发银行,旨在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扩大经济和经贸关系。特别是2009年,俄更是出资75亿美元用于帮助部分中亚国家抵御经济和金融危机。俄大部分投资也是投向中亚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多家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与中亚各国都建立了合资企业,它们还牢牢地控制了中亚国家向西出口能源的管线。俄还投资中亚国家的核电站和水电站的建设。在移动和通信领域,俄公司也占据了主导位置。据俄专家分析,虽然表面上俄对中亚国家的投资略逊于中国,但是俄对中亚还有一些“隐性投资”,例如,俄重组了中亚国家的国家债务,其中大部分已经注销,中亚国家还可以低于市场价格从俄购买用于工业所需的燃料及润滑油,这些材料有助于中亚国家工业发展。此外,在俄工作的中亚各国劳动移民的汇款占到这些国家GDP总额的很大部分,这也是一笔额外投资,它减少了中亚的贫困人口。如此看来,中俄在能源原料综合体、制成品销售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巨大的交叉利益,这将使得两国在中亚的经济合作空间减少,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特别是俄已经把战略重心放在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建立广阔的商品、服务、投资和劳动力市场,努力实现已经达成的独联体自贸区协议,加紧推进俄、白、哈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的机制建设与完善的对外战略任务[39]。近期来看,俄更趋向于通过欧亚经济联盟进一步平衡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规范并限制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这将倒逼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在中亚地区的贸易与投资政策。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蹈前辙还是另起炉灶? 

  自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探讨和解读,但观点各异,持欢迎、响应、曲解、醋意态度者均有之。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界定、内涵与外延尚未达成统一见解,学者们在总体方向、具体步骤、合作形式、运作机制等原则性和关键性问题上也未形成共识。那么,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究竟是一个全新的区域合作方案还是简单重复之前欧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安排?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处的具体范围与实施对象国来看,习主席选择在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提出该倡议,这意味着中亚国家是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重点对象国。而“作为中国最大邻国,又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的俄罗斯,毫无疑问,也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最重要的国家之一”[40]。这样,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在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再次占据重要地位,处理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关系则是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保障。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内容来看,按照官方的表述,“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核心内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此推进全方位务实合作,促进政治互信、经济融合、

  文化包容。经济方面的内容又成为“五通”中最重要的合作领域。经济合作成为中国重点推进欧亚区域大合作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既不是一个区域一体化机制,也不是国际或地区组织,而是一个旨在进一步促进欧亚各国间政治互信与务实合作、同时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更好地造福各国和沿线各族人民的倡议,但它带给周边国家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在大多数外国学者看来,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最重要外交战略之一,必须严肃对待[4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原有的地区性组织有诸多相似之处或重叠之处,这表现在所处地域、参与国、主要合作领域(经济、政治、人文)、宗旨、目标等方面,由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出现重蹈前辙的趋向,需要引起重视。鉴于上述情况,中国须调整“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路径,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吸取已有众多欧亚地区重叠机制运转低效的教训,进一步优化区域制度安排的设计,避免不必要资源的浪费,有针对性地投入资源,争取更多的效益;

  第二,正确处理好政治、经济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多为地区发展提供更具创新意义的公共产品,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经济合作,应该兼顾更多国家的政治、安全等关切;

  第三,中俄需要再次基于两国利益趋同的基础上达成第二次战略妥协,即把整合欧亚地区众多区域组织提上议事日程,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实现欧亚大联合,中俄共同倡议“泛欧亚伙伴关系”可作为可选路径。

  李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一)欧亚经济联盟推进的动因 

  建设欧亚经济联盟推进欧亚地区一体化、重塑俄在后苏联空间主导权是普京总统第三任期的首要外交任务。长期看这既是俄对抗西方的战略依托,也是未来俄谋求世界独立一极地位的基础。俄罗斯2013年版《对外政策构想》指出,俄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是加快独联体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视建立欧亚经济联盟为优先任务”。在普京的积极推动下,从2010年俄、白、哈关税同盟启动至今,短短几年时间俄主导的独联体地区一体化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0年俄、白、哈决定成立关税同盟,同年7月三国统一对外关税,2011年7月取消三国内部关境,2012年过渡到统一经济空间;乌克兰危机后,俄加快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步伐,2014年5月底俄、白、哈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2015年1月联盟正式启动运行,同时亚美尼亚正式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此外,2014年12月底在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会议期间,吉尔吉斯斯坦签署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条约,拟于2015年5月1日“入盟”。可以说,目前欧亚经济联盟已经发展成为苏联解体后至今独联体地区最为成熟的一体化机制。

  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快速推进既是俄凭借其21世纪以来快速回升的经济实力运用经济、外交、能源等多重手段主动为之的结果,也得益于独联体地区历史、文化、经济等天然纽带为俄提供的先天优势,但更为重要的是普京抓住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俄有利的国际环境: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使欧美经济复苏乏力,欧美自顾不暇减弱对独联体事务的干预力度;二是独联体各国对俄经济依赖上升,开始重新倚重地区一体化。苏联解体后大部分独联体国家积极向欧美靠拢,希望摆脱对俄依赖,但欧美因危机无力对独联体地区大规模投资,使独联体国家对欧美有所失望,各国希望借俄之力减少自身可能受到的冲击,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危机。此外,近年来中东、北非地区动荡局势的持续升温,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欧亚地区长期渗透、直接策划“颜色革命”的诸多先例,也使俄、白、哈等国惧怕“颜色革命”在本国上演,危及政权安全,这也是各国领导人在经济一体化内在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强力推进联盟建设的政治考量之一。

  (二)欧亚经济联盟前景堪忧 

  2014年以来的乌克兰危机重创俄主导的欧亚一体化,欧亚经济联盟前景不容乐观。

  第一,俄软硬实力严重下滑。一方面,俄目前的经济困境影响其对欧亚经济联盟的持续投入能力。2014年俄经济发展停滞,2015年衰退几成定局,未来对独联体的持续投入能力存疑。没有俄的大力投入,欧亚经济联盟将成“镜花水月”。另一方面,俄国际形象和在独联体的“大哥”地位受创。乌克兰危机以来,在西方媒体强烈的反俄宣传攻势下,俄处于明显劣势,国际形象大打折扣。而在独联体地区,俄凝聚力也每况愈下,各成员国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去俄化”倾向愈加严重。

  第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不愿深度一体化。一是克里米亚“入俄”使独联体国家对俄“帝国梦”更为警惕,尤其是北部拥有大量俄罗斯族居民的哈萨克斯坦。2014年8月,普京称纳扎尔巴耶夫“在过去从未有过国家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国家”。此番言论立即引起哈方不满。纳扎尔巴耶夫反击称,若《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中规定的条款无法执行,哈完全有权力退出,哈不会参加任何威胁国家独立的组织。二是哈萨克斯坦与白俄罗斯反对政治一体化。俄欲将欧亚经济联盟打造成以俄为核心的同盟,不仅在经济领域,甚至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协调政策。哈为维护主权独立,明确政治主权不可让渡,普京设想的共同财政、货币政策超越哈红线,白也不希望政治一体化过于深入。三是各国不愿向俄“一边倒”。俄对西方实施反制裁后,身为关税同盟成员的哈白两国拒绝跟进。白总统卢卡申科表示,是否进口西方农产品是白内部事务。纳扎尔巴耶夫则认为,采取反制裁不合时宜。四是与俄一体化在经济上对欧亚国家带来负面影响。俄经济不景气已影响到其他独联体国家,卢布贬值已导致哈、吉、塔货币贬值。如俄经济形势长期得不到改观,独联体国家的向心力将会下降,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势必受到影响。

  第三,乌克兰“脱俄入欧”重创欧亚经济联盟。 乌克兰是独联体二号大国,面积6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 000万,大于欧盟任何一国;乌自然条件优越,集中了全球1/4的黑土,铁矿、煤炭储量丰富,科技发达;乌地处欧俄之间,是俄西部战略屏障,基辅又是斯拉夫文明源头,黑海是俄数百年苦心经营之地。因此,乌对俄战略价值难以估量,乌外交走向的选择关系到普京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成败和独联体地缘政治版图,欧亚经济联盟若无乌克兰的参与,其现实作用将减半,俄强国复兴也可能成为泡影。但乌克兰危机以来,乌亲西方政权已决意与欧洲融合、脱离独联体、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并再次宣布寻求加入北约。乌“西去”步伐难以逆转,将远离欧亚一体化轨道。有人讲,俄罗斯得到了克里米亚,失去了整个乌克兰。可以说,乌克兰的“西去”对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来说均是一重大损失。

  第四,西方进一步挤压俄战略空间。乌克兰危机后,美双管齐下进一步挤压俄战略空间: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原苏联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乌克兰危机使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十分恐慌,两国明确要求加入北约,虽短期内难以实现,但仍获美积极回应,欲助格在2015年加入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美国国会拟通过法案,将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三国确定为非北约盟友。在美支持下,欧盟和乌、格、摩分别签署联系国协定。二是给予资金支持。奥巴马提出“欧洲恢复信心动议”,欲拨款10亿美元支持欧洲盟国构建防务,涵盖乌、格、摩等国。美众议院批准议案,将向乌提供10亿美元贷款。在美推动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乌提供170亿美元。同时,美拉拢中立国家,在乌兹别克斯坦设北约代表处,并计划将留在阿富汗的武器送给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美还联合欧盟拉拢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欲推动跨里海天然气管道建设,打破俄对中亚油气垄断,减弱俄对中亚和南高加索国家的影响力。

  第五,后苏联空间重组尚未终结,“冻结的冲突”可能解冻。乌克兰危机证明,后苏联空间解体进程事实上仍未结束。2014年欧亚地区各种潜在的冲突明显升温。一是中亚水资源争端再起。中亚水资源匮乏,塔吉克斯坦积极推进罗贡水电站建设,乌兹别克斯坦担忧该电站影响本国灌溉水源、从此受制于塔而强烈反对。2014年8月,世界银行评估认定电站可恢复建设,乌拒绝接受。乌塔水电站争端一旦加剧,有可能激活塔、乌、吉三国间错综复杂的边界问题。二是阿塞拜疆欲借势解决纳卡问题。乌克兰危机以来,纳卡问题显著升温。2014年8月初,阿向实控线方向调集军队,并与亚美尼亚支持的纳卡军队发生交火,双方爆发20年来最大规模冲突。阿总统表示,不排除武力解决纳卡问题。三是“未被承认的国家”蠢蠢欲动。“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议会通过决议,请求俄承认其独立。南奥塞梯亲俄政党打着“入俄”旗号在议会大选中获胜,取得绝对多数议席。阿布哈兹反对派发动政变,指责“总统”对经济和社会问题负有责任,最终致其下台。

  (三)俄多项措施并举应对不利局面 

  一是以中亚为重点推动欧亚经济联盟扩大。乌克兰危机后,俄正通过加速欧亚地区的合作,建立俄版“同盟体系”应对西方孤立。但当前独联体地区加速分化,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与欧盟不断接近,“脱俄”步伐加快。俄调整对独联体战略,“放大抓小”,以中亚作为欧亚经济联盟未来建设的抓手。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入盟”后,未来欧亚经济联盟扩员的重点在中亚,塔正在权衡“入盟”利弊,普京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商定就乌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进行谈判。中亚有学者称,俄未来可能会通过劳务、经济等各种手段施压,“强迫”中亚国家加入欧亚经济联盟。

  二是俄尽力加大经济投入维持主导地位。2014年以来,俄在自身经济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依然保持对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投入力度,向白提供20亿美元贷款,并承诺从2015年起逐年减少石油制品出口税;尽管俄有学者认为吉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对组织“毫无益处”,但为推动吉“入盟”,俄同意建立5亿美元的发展基金,帮助吉过渡;俄还承诺向亚美尼亚提供1.5亿美元贷款修建南北公路,提供3亿美元用来维修老化的核电站设施用以延长原有核电站使用年限。

  三是大力推进俄语及俄罗斯文化在独联体地区的普及和传播。俄认为,要加强独联体一体化,必须恢复作为族际交流基础的俄语和俄罗斯文化,要趁独联体国家“去俄罗斯化”尚不彻底、多数成年人还掌握俄语之机,加大对俄语教学和俄罗斯文化传播的投入。为此,俄政府继续大力支持俄罗斯世界基金会,赞助独联体国家的俄语教学和俄罗斯文化普及,增加在独联体国家落地的俄语电视频道,奖励对传播俄语和俄罗斯文化有贡献的团体和个人。

  四是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对外合作。乌克兰危机以来,普京一直强调俄永远不会自我孤立、闭关自守,将时刻准备与他国就经济、政治关系正常化进行对话。对于欧盟,普京仍称其为最重要贸易伙伴,将竭力修复俄欧关系、消除贸易壁垒、提升能源合作,并促进欧亚经济联盟与欧盟的实质性对话。对亚太地区,普京强调该地区早已是俄外交重点,俄必须发挥自身欧亚属性的优势,“全面利用该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搭上亚太快速行进的列车。目前,俄正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与印度、越南的自贸区谈判,同时重视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俄财政部部长西卢阿诺夫称,欢迎中国加入欧亚开发银行,当前情况下俄哈两国均需要大量资本,推动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各方已有共识,拉夫罗夫称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开发银行的时机已成熟,2015年俄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将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强化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与欧亚经济委员会的沟通联系,有利于推动两组织合作取得有利成果。同时,俄官员与学者积极倡导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效对接,共同推动欧亚地区发展。可见,合作将成为欧亚经济联盟协调与其他区域经济组织和制度安排关系的主流。

  [俄] A.A.古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徐向梅 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国际政治中,中亚一直没能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就是经济落后、内部政治问题和对一体化进程的不信任。俄罗斯作为该地区的主要政治调解人和经济合作伙伴是无可争议的。然而,俄罗斯认为,中国在中亚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对自己的影响力构成威胁。因此,对于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持谨慎态度,并不断提高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性。

  (一)地区大国博弈中的欧亚经济联盟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新组织,应将其与已有的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相关国家(美国、欧盟)和有前景的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相提并论,因为它们共同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将从交通基础设施角度看已陷入死胡同的中亚变成贯穿亚洲和欧洲的货物运输走廊。然而,主要国家(俄罗斯、中国)的利益冲突以及害怕失去对中亚国家影响力的担心导致竞争并形成相互间的不信任。

  因此,政治学家们特别关注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的竞争,因为中国这个倡议的前景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不明朗的。

  一方面,俄罗斯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对这个大规模的、长期的计划所带来的机会和风险的评估。从俄罗斯高级官员过去一年的言论以及俄罗斯近10年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来看,建立中国、中亚与俄罗斯之间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想对俄罗斯是有前景和经济效益的。俄罗斯将在2018年前拨出5 600亿卢布的巨额资金用于改造通往海港和边境口岸的俄罗斯远东两大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使俄罗斯的运输收入增加,为远东地区的发展增添动力。此外,在受到制裁和经济形势困难的情况下,进一步“向东看”对于俄罗斯来说至关重要。由此看来,俄罗斯扩大合作范围,除了与中国,还与韩国和朝鲜举行谈判,这并非偶然。俄罗斯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于俄欧洲部分,该地区参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可能成为俄罗斯的经济驱动力,并可充分利用这个优先发展区域的潜力,加快自由经济区建设。中俄改善两国间货物运输的一系列举措证明,俄罗斯希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部分。因此,双方同意共同在距俄中边界18公里处的日本海海岸建设吞吐能力为6 000万吨的最大港口。该项目连同俄罗斯31个港口改造计划(包括斯拉维扬斯克)和2017年前建设“滨海一号货运走廊”(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东宁—波尔塔夫卡—乌苏里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港—纳霍德卡)和“滨海二号货运走廊”(长春—吉林—珲春—扎鲁比诺港)的计划将改善来自中国、日本、蒙古国和澳大利亚的国际货物运输状况。此外,双方同意建设价值为2 420亿美元的莫斯科—北京高速铁路,并商定共同使用年吞吐能力为1 000万吨的斯拉维扬斯克港口设施以方便中国东北地区的货物运输。而且,对于另一个中国项目——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10月向东盟国家提出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俄罗斯也有能力巩固自身在其中的地位。这首先是指沿北海航线通过北极从亚洲到欧洲运送货物。

  另一方面,俄罗斯明白,这样一个庞大的一体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打破俄中关系以及中亚地区既有的力量平衡,中国巨大的财政能力会增强中亚国家对其的依赖性。俄罗斯不愿失去其在后苏联国家中的影响力,常常阻挠中国提出的可能对俄的影响力构成威胁的倡议。所以,俄罗斯阻挠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然而,西方制裁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俄的强硬立场。俄罗斯同意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继而引起各界对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问题上转变政策的猜测。此外,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俄罗斯不可避免地面临保护其在高加索地区利益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最后,中国在俄罗斯境内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融资条件以及提供工程设备、人员和技术的问题对于俄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俄罗斯的一部分高级官员对充分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极其感兴趣,认为这是利用中国资金发展俄罗斯经济和基础设施的机会。但也有人担心,加入该倡议将迫使俄放弃普京另外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后苏联国家统一到欧亚经济联盟内。然而,在中国还没有提出自己倡议的路线图和具体目标之前,俄将采取观望态度。

  目前,俄罗斯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不要阻挠中国的能源或运输倡议。目前俄罗斯与欧洲的摩擦就是这种毫无前途和致命做法的先例。此外,为了自己的利益,俄罗斯还应向中国展示欧亚经济联盟作为一个方便的工具的吸引力:货物通关手续减少到只经过哈萨克斯坦边境,之后经过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直接进入东欧。

  与俄罗斯计划不同,中国构想拥有显著的优势,这使它在中亚国家的眼中更具吸引力:没有任何政治条件的投资保障。而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明显的政治优势主要是为了抗衡中国构建和谐欧亚大陆的“上海精神”。此外,欧亚经济联盟目前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原苏联及商品贸易的不平衡而形成的。过去10年,在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中,能源占据首位,而高技术产品和中等技术产品的份额减少了一半。由此,俄罗斯产品的销售市场萎缩,俄商品被来自独联体国家以外的、优质的、高科技的、有利于接受国经济现代化的商品打败。现阶段,俄罗斯及其欧亚经济联盟主要伙伴国的一体化进程主要建立在能源基础上,这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贸易潜力已近枯竭。从长远来看,俄罗斯作为贸易伙伴的重要性将会降低。

  在评估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前景之前,应先比较俄罗斯与中国对地区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贡献。俄罗斯从2002年开始推行的“南北国际运输走廊”被认为是其最引人注目的构想。该计划将连接西欧、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亚和波斯湾。为了支持“南北国际运输走廊”,在2014年9月29~30日的里海沿岸国家阿斯特拉罕峰会上,俄罗斯提出建设“环里海铁路计划”,作为对现有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线路的补充。然而,俄罗斯当时并没有提出进一步的详细计划。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拥有三条连接中国与中亚的陆路过境运输线路,这些线路增加了来自中国的商品数量。北线:乔普—基辅—莫斯科—车里雅宾斯克—多斯特克—阿拉山口—连云港;中线:基辅—伏尔加格勒—阿拉木图—阿克斗卡—多斯特克—阿拉山口—连云港;南线:伊斯坦布尔—安卡拉—大不里士—德黑兰—马什哈德— 谢拉克斯—塔什干—阿拉木图—阿克斗卡—多斯特克—阿拉山口—连云港。在这些项目框架内已经铺设了铁路线。值得考虑的是,中国对绕过哈萨克斯坦连接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线建设非常感兴趣。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了安格连—帕普铁路建设,建立了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绕过塔吉克斯坦的交通运输线。如果能够成功游说中国参与建设“南溪”(喀什—奥什)和“丘依—费尔干纳走廊”,中国将能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向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和阿富汗运送物资。中国正在系统实施自己通过中亚进入欧洲市场的“走出去”计划,并最大限度地与已经进入俄罗斯“轨道”的国家扩展经贸合作。

  (二)欧亚经济联盟的前景 

  2015年年中,欧亚经济联盟包括五名成员(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这种格局很有可能会持续一个不短的时期。第一,联盟内部进一步自由化的经济规划存在一系列问题:成员国无法完全消除障碍,因为这会损害对于公开竞争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得不到国家补贴的当地生产商。第二,欧亚经济联盟意味着不仅是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也包括人员的自由流动。鉴于社会上对移民政策的不满,俄罗斯未必能够同意落后的中亚国家加入联盟,而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俄罗斯非法劳工的主要“供应国”。至于土库曼斯坦, 2009年的天然气之争大大恶化了俄土关系,两国之间就更谈不上一体化进程了。第三,西方制裁和卢布贬值使欧亚经济联盟对第三方成员的吸引力变小。

  目前,对俄罗斯不利的国际形势已经将其置于十分艰难的境地: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必须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的自由化,或者接纳新成员以扩大销售市场。然而,目前这两个选项对俄罗斯来说都不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加入欧亚经济联盟,那么对俄罗斯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相反,其他有实力的成员国却能够挤占俄罗斯商品在中亚国家的原有市场。因此,俄罗斯将继续完善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机制,否则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将占主导地位,而俄将失去在中亚的影响力。

  周延丽 王兵银(辽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

  2015年1月1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中国完全可以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其主要理由如下:

  (一)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与欧亚经济联盟发展战略吻合 

  欧亚经济联盟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国提出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自贸区建设战略,俄罗斯提出了欧亚经济联盟对所有邻国开放的发展战略,两个战略相向而行,完全吻合,可以对接。

  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中国建设自贸区战略的重点方向已经明确,一是中国周边国家,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既是中国的周边国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理所当然是中国建设自贸区战略的首选重点国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015年1月5日表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均是中国友好邻邦,中方尊重相关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所作的努力,支持各国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中方也愿同欧亚经济联盟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42]。

  2015年1月1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目前其成员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五国,塔吉克斯坦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加入该联盟。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开放性组织,它希望继续扩大以及与更多的国家和经济组织开展合作。2013年4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第11届欧亚媒体论坛”发言时称,俄、白、哈三国创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不是封闭性组织,只要接受三国就设立欧亚经济联盟所通过文件的国家均可加入欧亚经济联盟。2014年12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欧亚经济联盟对所有邻国开放,这些国家不仅包括独联体国家,还包括俄罗斯在东西方的合作伙伴。欧亚经济联盟实施开放发展战略,赢得了许多友好国家的广泛欢迎和响应。据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尔盖·纳雷什金称,目前已有约40个国家表示希望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43]。它们大多数是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传统友好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阿富汗、埃及、印度、越南和朝鲜等国。

  中国是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友好邻邦,毫无疑问是其扩大的潜在对象国。俄罗斯系统战略分析研究所所长安德烈·富尔索夫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开展更加积极的周边国家外交政策,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国家对中国将更加重要;而欧亚经济联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联盟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相信中国的参与将为欧亚经济联盟发展带来更多机遇[44]。

  (二)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经贸合作有良好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 

  1.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目前,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和即将加入的国家中,除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两国外,其余四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与这四个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有良好合作,经贸合作成就斐然。201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952.8亿美元,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按照中俄两国的规划,2015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1 000亿美元,2020年前将达到2 000亿美元。从目前中俄贸易发展形势观察,两国规划的发展目标完全能够如期实现。2009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贸易额为141.29亿美元,中国第一次超过俄罗斯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后,中哈贸易额进一步增长,2010~2013年分别为204.49亿美元、249.41亿美元、256.82亿美元和285.96亿美元,继续保持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3年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额为51.3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4.5倍。目前,中国是继俄罗斯之后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贸易额为19.58亿美元,比2002年的0.12亿美元增长162倍,中国是塔吉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同样有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据中方统计,2013年中白贸易额达14.5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白俄罗斯第五大贸易伙伴及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从2009年起中国一直是继俄罗斯之后的亚美尼亚第二大贸易伙伴。2010~2012年双边贸易额每年稳定在4.3亿美元左右,2013年达到4.6亿美元。

  2.经贸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其一,经济互补性强。上述六国大部分具有资源优势,能源及其他矿产储量大,土地资源丰富。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具有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双方完全可以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合作和大项目合作。俄罗斯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在中国有市场,中国工业制成品和日用消费品深受联盟国家欢迎。2014年1~10月,义乌小商品出口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共计4 644万美元,同比增长3.7倍,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施[45]。

  其二,互联互通的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中国适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互联互通是其中重要一环。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的巨大系统工程[46]。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及其潜在成员国塔吉克斯坦在互联互通建设中将大力合作。

  其三,欧亚经济联盟不断扩大。欧亚经济联盟实行开放政策,目前已有约40个国家表示希望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些国家大多是中国的友好国家,它们现在是、将来也是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三)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均面临西方经济集团的挑战世界经济形势云谲波诡,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应对新局势;中国面临《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挑战,欧亚经济联盟面临欧盟东扩的挑战,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需要强化合作,认真对待。

  1.中国面临TPP的挑战。美国实行单边主义,称霸世界,声称在未来100年要继续“领导世界”[47]。美国认为中国是美国继续“领导世界”的重要障碍,因而时时处处围堵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中,美国企图通过主导TPP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确保其所谓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

  美国不仅排除中国参与TPP,害怕中国影响它在TPP中的主导地位 ,而且,由于中国在启动亚太自贸区谈判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亚太自贸区谈判中美国有可能与中国争夺“主导权”,阻碍中国在亚太自贸区谈判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称,亚太地区的贸易规则应由美国而非中国主导制定。这里所说的亚太地区的贸易规则指亚太地区所有经济组织的贸易规则,其中包括TPP、亚太自贸区的贸易规则。

  2.欧亚经济联盟面临欧盟东扩的挑战。20世纪下半叶,欧盟的成立和扩大是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但进入21世纪之后,欧盟的扩大明显带有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性质。目前,欧盟已成为一个拥有28个成员国、人口超过5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大部分中东欧国家都被其收入囊中。另外,欧盟还与阿尔巴尼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签署了联系国协定。签署这一协议是这些国家加入欧盟的第一步。因此,欧亚经济联盟面临着欧盟进一步东扩的挑战。

  在俄罗斯力促之下,独联体国家中的9个成员签署了建立独联体自由贸易区条约,其中5个国家加入了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力主建立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和欧亚经济联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抗欧盟的东扩,守住苏联时期的战略空间。乌克兰是俄罗斯的重要邻国,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俄罗斯不会轻易允许乌克兰加入欧盟。从表象看,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是由于乌反对派反对总统暂缓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引起的,本质的原因是欧盟东扩与俄罗斯反东扩的斗争。

  (四)中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可提高联盟的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力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欧亚经济联盟吸纳中国为其成员,经济实力将成倍增长,在世界的影响力难以估量。2014年中国GDP为10.385万亿美元,是欧亚经济联盟的两倍多,是日本的两倍,是德国的3倍。尽管与美国17.6万亿美元的GDP还有一段距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GDP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迟早的事。同时,中国是世界经贸大国。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4.3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外汇储备余额为4万亿美元,占世界所有外汇储备的1/3;人民币跻身全球五大支付货币,有望纳入IMF特别提款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 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2014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下降8%的情况下,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7%,达到1 195.6亿美元。

  虽然中国还未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但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相互间经贸合作紧密,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特别是对俄罗斯的经济安全以及在世界经济所处地位的影响已非常明显。

  中国强化同俄罗斯发展经贸合作,增加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是对俄罗斯反击西方制裁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俄罗斯反制裁的底气,削弱了西方的制裁效果。而从这些情况推断,一旦中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联盟经济安全、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另外,中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促进其经济发展及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还表现在欧亚经济联盟将在诸如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世界经济组织中增强话语权。中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还将增强“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组织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中国在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中也将受益匪浅。

  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政治学博士)

  随着亚美尼亚的加入,2015年1月启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已成为涵盖1.757亿人口、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5%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接着,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也先后申请加入联盟;印度、土耳其、伊朗、埃及、中国、越南等国也兴趣浓厚,有意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紧密的经济联系。如果联盟成员国对外合作扩大顺利,那么将对中亚地区甚至欧亚大陆经济秩序产生较大的影响。

  然而,国际社会对欧亚经济联盟的未来前景还是莫衷一是。作为联盟的主导国,俄罗斯的看法十分积极,认为通过欧亚经济联盟可以提高成员国经济的现代化和竞争力。普京在联盟峰会上表示,我们所推动的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实际效果。在关税同盟框架内,从2011年7月1日至今成员国间贸易已提高了50%,超过640亿美元;贸易结构中原材料份额从原来的40%降至28.9%[48]。

  与普京观点相左,一是因缺少乌克兰、关税分歧、卢布弱势等,联盟在成立之初就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二是因成员国反复无常的合作意愿,联盟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稳定性。俄罗斯选择建立地区性国际组织的目的在于保持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区的首要地位[49]。

  由于上述判断大都以预期效用为主,因此,国际社会的判断与实际结果很可能出现较大偏差,因为联盟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参与方及潜在合作伙伴的利益诉求,而参与方及潜在合作伙伴的利益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受禀赋效应[50]的直接影响。在国际关系中,禀赋效应通常取决于各个国家对自身实力的认识。比较成员国国家实力不难发现,联盟经济合作属于不对称性的国际合作。在不对称性的国际合作中,成员国关系通常是竞争合作关系,即在合作中都倾向追求或保证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于是便产生了合作博弈,而且是n方博弈。因此,运用合作博弈论[51]来分析联盟的未来发展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合作博弈论属于博弈论的一种类型,具有博弈的一切基本要素。与其他博弈不同,合作博弈关注的是收益分配问题,之所以能产生合作博弈是因为能产生合作剩余[52],而合作剩余的分配则取决于博弈各方的力量对比和技巧运用。可见合作剩余对于联盟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那么联盟能产生什么样的合作剩余?

  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首先要能给成员国及潜在的合作伙伴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这种国际合作收益由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组成。

  国际合作的预期收益,结合区域间组织功能和联盟一体化目标[53],可以大致推断联盟成员国及潜在合作伙伴预期收益的首要目标是获得力量平衡、“搭便车”、协调等功能。力量平衡功能,即通过联盟制衡外部力量,束缚“霸权国行为”,调节地区国际关系。例如,俄罗斯制衡欧盟、美国、中国等[54];除可以制衡中国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通过联盟还可以把俄罗斯的“地区霸权”约束在制度框架内。“搭便车”功能,即如果弱国无法通过自身的发展或借助其他外力获得发展,参加或加强与联盟的合作可能也是较好的选择,至少可以分享以己之力无法获得的利益。例如,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可以获得俄罗斯在能源和粮食等方面的补贴。此外,“搭便车”的弱国也可能被利用于抵御威胁或成为进攻的手段。乌克兰危机后,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关系的发展就是十分典型的事例[55]。协调功能,即通过协调解决联盟成员国的内部分歧、提高集体行动能力。该功能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协调包括通过联盟加强成员国之间信息交流,增强国家间的信任度和可预测性,提高国家对危机的处置能力。外部协调包括通过联盟成员间的合作影响周边地区国家关系,并协调成员国一致对外的立场,增强对外竞争力。

  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区推动一体化的设想在独联体成立之初就有雏形,即在1991年12月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时签约国就同意协调发展共同经济空间和建立协商合作机制[56]。随后建立的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则是推动联盟形成的重要节点,而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则使成员国能在西欧和东亚两大经济区中获得话语权,避免被边缘化。

  国际合作的实际收益在于借助合作不断提高成员国的国家竞争力。欧亚经济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成员国(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和气体凝析油、向日葵、甜菜产量世界排名第一位,矿物质肥料产量世界排名第二位,发电量、铸铁、马铃薯世界排名第三位,其余6种世界排名前五位[57]。可见,作为整体联盟在能源、冶金和部分农产品方面具较大的规模优势和竞争力。通过联盟俄罗斯增强了部分商品,尤其是能源产品的定价权;白俄罗斯通过联盟加强了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获得了较为稳定的能源供应、资金和出口市场[58];哈萨克斯坦也能从经济一体化中受益。2014年哈萨克斯坦与关税同盟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就达196.64亿美元,其中出口为52.07亿美元,进口为144.57亿美元[59],大约占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总额的21%左右。更重要的是哈萨克斯坦走向欧洲市场更为便利,截至2014年11月,哈欧贸易额已达50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是欧洲非欧佩克成员国外第三大能源供应国,哈萨克斯坦70%的石油销往欧盟[60], 《哈萨克斯坦与欧盟提升伙伴关系和合作协议》也随着欧亚经济联盟同时启动[61];新近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亚美尼亚实际收益也十分明显,经济上能得到联盟成员国的支持,在纳卡地区冲突上又能得到俄罗斯的支持。

  很显然,产生持续不断的合作剩余是欧亚经济联盟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合作博弈存在的基本条件则决定了合作剩余的产生。合作博弈存在的基本条件:一是联盟的整体收益大于单个成员收益之和;二是单个成员都能获得比不加入联盟时多一些的收益[62]。只有在上述条件存在的基础上,联盟才有可能产生合作剩余并获得发展。目前,欧亚经济联盟所处的外部环境并不太利于维持合作博弈存在的基本条件。这是因为联盟成员国所预期的外部环境压力,从而导致成员国合作倾向度不同。苏联解体后,因缺少权力制衡国际体系从两极变成了不稳定的单极,而单极体系的不稳定首先表现在地区层面:美国及其欧洲盟国选择了“东向双扩政策”(北约和欧盟向中东欧地区的扩大);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土耳其等力量在中亚地区的崛起使该地区秩序正发生变化。为了减轻来自国际体系的压力和维持自己在独联体地区的影响力,俄罗斯不得不选择加强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为了增加聚合力,俄罗斯甚至在利益分配上作出了一些让步,提供更多的合作剩余来维持或加强联盟的制度化水平。然而,由于存在外部环境压力,为了避免受俄罗斯牵连且维持既有的利益分配,一些联盟成员国更倾向于运行在较低的制度化水平上。例如,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不愿意欧亚经济联盟升级到政治联盟,以避免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发展趋势来看,如果在国际体系没有发生质变的前提下,联盟成员国“搭便车”倾向将日趋严重,维持联盟发展将可能给俄罗斯带来更多的负担,一旦俄罗斯能力不足以影响合作剩余的生成,那么因合作博弈存在的基本条件不足,联盟的前景将变得十分暗淡。

  张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3年的乌克兰危机是乌国家的一次政治危机,也是原苏联空间的地缘政治危机。这次危机不仅改变了乌克兰国家发展道路,也对俄罗斯主导下的欧亚经济一体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国关系的紧张、地缘环境的分化都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

  (一)乌克兰危机给欧亚经济联盟带来的几点变化 

  1.乌克兰危机阻断了俄罗斯主导下的独联体一体化空间。在普京关于欧亚联盟的设想中,这是一个基于共同历史和基础设施的原苏联国家的联合体,其中乌克兰的地位举足轻重。基辅罗斯不仅是东斯拉夫民族的摇篮,也是独联体国家中人口、工业和科技水平仅次于俄罗斯的重要成员。2014年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索就是亚努科维奇放弃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而这一纸协定背后是两个不兼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即欧盟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在经历了政权更迭、克里米亚“入俄”和东部冲突之后,乌克兰彻底放弃了独联体一体化,坚定地选择了回归欧洲。可以说,乌克兰危机不仅改变了普京倡导的原苏联地区经济一体化蓝图,而且还阻断了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空间。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指出:“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一个新的重要地带。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有助于改变俄罗斯,因此它是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 [63]

  俄罗斯支持克里米亚共和国的“全民公投”行为改变了乌克兰国内政治危机的发展方向。乌克兰危机本身是国内政治斗争,亲西方政党在美国和欧盟的支持下,不惜发动解体革命的方式更迭了国家政权,也打乱了俄罗斯苦心营造的欧亚经济联盟计划。而普京选择以经济制裁和支持乌地方公决独立的手段予以回击,迅速批准了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的申请,并且还要求乌克兰新政府赋予乌克兰东部地区特殊的自治地位。俄罗斯的政策让乌克兰国内政治危机演化成为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的危机,成为威胁欧洲安全的重大事件,也使冷战结束后合作对话的大国关系重新陷入冷战阴影。因此,欧亚经济联盟的未来注定不会包括乌克兰以及具有同样遭遇的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

  2.乌克兰危机限制了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深度。普京的欧亚经济联盟构想不仅是一个包括所有原苏联国家的经济联盟,同时还囊括政治联盟和安全联盟。早在2011年,准备再次角逐总统大选的普京以候选人的身份在《独立报》发表了署名文章:《欧亚新的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普京强调:“我们提出的是强大的超国家联盟模式,它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极,并在欧洲和亚太地区之间发挥有效的‘纽带’作用。”[64]

  俄罗斯在谈判初期提交的草稿中已经提出要实施共同的外交政策,并试图将科教文卫、刑事和民事案件法律援助、越境、非法移民等内容加入条约中。俄罗斯毫不掩饰自己希望赋予欧亚经济联盟以外交、政治和安全职能的计划,并且将欧盟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未来模式[65]。但由于俄罗斯在处理乌克兰危机的强硬立场,使得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在深化欧亚经济联盟合作问题上开始迟疑,其中哈萨克斯坦明确拒绝将联盟向政治和安全领域扩展。在哈萨克斯坦的坚持下,《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删除了共同国籍、对外政策、议会合作、签证、共同边境安全、出口管制等内容。用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副部长奥尔达巴耶夫的话来说,联盟将“去政治化”,成为“纯粹”的经济联盟[66]。

  乌克兰危机之后,普京发表了许多关于原苏联国家历史的言论引发争议。乌克兰危机不仅是俄罗斯与原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危机,也引发有关国家历史的讨论。在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之后,俄罗斯史学界和政治家纷纷从沙皇俄国历史和苏联历史资料的角度,解读原苏联地区的边界变化和民族独立史。2014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国民连线互动之时,提出了“新俄罗斯”的概念,用来描述包括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在内的与俄罗斯有共同历史、语言文化和认同的广大地区。这一概念随即迅速成为俄罗斯舆论的热点词汇,诸多精英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2014年8月,普京在参加“谢利格尔青年论坛”时指出,“纳扎尔巴耶夫做成了一件独一无二的事——在从来不曾有过国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对于原苏联地区国家性来说是个独一无二的人物”[67]。普京就原苏联国家历史的新言论自然招致对象国的激烈反应。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随即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强调,哈萨克斯坦决不会加入任何威胁本国独立性的组织。他说:“如果《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中规定的条款没有得到执行,那么哈萨克斯坦完全有权退出欧亚经济联盟。这一点我之前也说过,现在再说一次。”[68]乌克兰危机不啻在提醒那些境内同样拥有许多俄罗斯族人的中亚各国,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的一幕随时可能在自己国家内发生。

  3.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制裁与反制裁损害了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不仅使俄罗斯经济受挫,同时也对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首先,制裁与反制裁政策殃及欧亚经济联盟的其他成员国。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下跌无疑又加重了俄罗斯经济的困难。作为俄罗斯的传统盟友,白俄罗斯经济收入的60%都来自其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2014年第四季度,在俄罗斯卢布巨幅贬值和金融市场大幅跳水的背景下,白俄罗斯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因严重依赖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2014年以来白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也贬值了近50%。2014年12月19日,白俄罗斯政府被迫宣布实施外汇管制措施。哈萨克斯坦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白俄罗斯,但其经济依赖于能源出口。美欧制裁俄罗斯导致哈俄贸易额急剧下滑,哈对俄出口大幅减少。此外,卢布持续贬值以及油价暴跌导致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汇率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哈政府计划限制部分俄罗斯商品的进口,包括石油产品、汽车、汽车蓄电池、建筑钢筋、电线电缆产品、玻璃、肉制品、鸡蛋、通心粉、糖果、面粉和果汁等。卢布贬值带来的贸易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欧亚经济联盟的统一市场运转以及金融市场稳定。

  其次,制裁与反制裁政策破坏了欧亚经济联盟的制度建设。统一稳定的制度建设对于统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尤为重要。主要成员国在关税和贸易政策一旦出现分歧,未来的组织建设就会大打折扣。围绕制裁和反制裁问题,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不愿意为俄罗斯背书。2014年7月,俄罗斯曾在欧亚经济委员会理事会议上提出议案,建议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共同对乌克兰商品采取新措施,以加强对进口乌克兰商品的限制。但此议案未能得到关税同盟合作伙伴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支持。白俄罗斯政府发言人证实,该国一直拒绝支持这项议案。白俄罗斯副总理谢尔盖·鲁马斯说,白俄罗斯坚决反对,这一措施对关税同盟经济构成的威胁暂时还无法估计,因此,没有必要马上作出这样的决定。

  4.乌克兰危机促使俄罗斯加大吸引原苏联国家的“入盟”力度。从纯经济的角度看,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口规模较小,内部存在复杂的部族矛盾和领土冲突,本身不能为欧亚经济联盟带来什么效益。但就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角度而言,两国对于俄罗斯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俄罗斯尤其重视周边安全环境。因此,俄罗斯一方面继续保持对老成员国白俄罗斯的经济援助,缓和了在欧亚经济联盟政策协调中的态度,在关税分配和能源价格的立场上有所松动。另一方面,俄罗斯还加大了对处于观望之中的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经济援助力度,通过扩大经济援助和贷款额度换取欧亚经济联盟的扩员。2015年2月,俄罗斯宣布向亚美尼亚提供2.7亿美元优惠贷款及3 000万美元无偿援助。俄罗斯外交部还宣称,将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拨款500万美元用于2015~2019年在亚美尼亚实施农村发展项目。俄罗斯对于吸引吉尔吉斯斯坦“入盟”同样是大手笔。2014年8月,俄向吉提供5亿美元资金,帮助其发展经济,并推动吉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进程。双方还宣布俄将建立总额为5亿美元的“俄罗斯—吉尔吉斯发展基金”,同时还将为该基金吸引5亿美元的优惠贷款[69]。2014年10月,俄罗斯向其提供3 000万美元帮助其发展经济,并在两年内向其提供两亿美元帮助其实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相关措施[70]。在普京的“胡萝卜”政策的吸引下,亚吉两国先后签署了“入盟”条约。

  (二)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前景 

  1.欧亚经济联盟是普京外交的一个阶段性胜利。普京成功地利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混乱,通过经济援助和能源优势迅速打造起一个次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组织,逆转了冷战结束后后苏联空间的“碎片化”趋势。如果历数普京执政以来的外交成果,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无疑位列第一。苏联的解体不仅是原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分崩离析,也是俄罗斯在地缘政治空间上一次大撤退。独立的原加盟共和国不仅引进了西方民主制度,还努力实现经济的全球化和外交的多元化。在经历了转型阵痛期之后,俄罗斯意识到恢复原苏联地区一体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其地缘安全环境,同时还决定其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但是,真正实质性地推动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的还是普京执政时期。通过激活欧亚经济共同体,普京终于在2010年建成俄、白、哈关税同盟。在经历了乌克兰危机之后,三国又在2014年5月宣布升级为欧亚经济联盟。此外,在俄罗斯的力主之下,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先后“入盟”,这是俄罗斯外交的第一次成功逆转,标志着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重新一体化进程出现关键性的转折。

  2.缺乏地区集体认同基础的一体化前景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认同理论是在承认国际社会物质结构的前提下,重点强调由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构成的社会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决定性影响, 并着重研究行为主体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71]。成员国内部的国家认同分歧会直接影响该国的地区认同形成,进而影响该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温特认为,集体认同的建立依赖于体系的政治文化,存在与行动体的互动关系之中,强调主体间的一致性[72]。只有在一个国家内部形成统一稳定的国家认同,通过统一的国家认同来确定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确定国家的外交政策,进而形成国家的地区认同和利益确认[73]。一些已经形成稳定的国家认同的国家,或者选择加入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或者完全拒绝加入其中。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领导人在国内都拥有较高的支持率和控制力,这为他们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支持。

  当国家主权领土和社会稳定受到威胁时,影响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因素就不一定是心理层面的认同,而更多的是硬实力。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所处的特殊地缘政治和安全环境,就决定了影响它们参与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因素更多的是国家主权领土安全,而非心理认同因素。例如,冷战时期,西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其决定性因素不是心理层面的问题,而是特殊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下不得不进行的政治选择。单靠短期的功能性地区认同可以搭建一个地区合作机制,但其稳固性十分脆弱。一旦政权更迭,或者地区和国际格局出现变化,这种一体化合作就可能产生变数。这也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乌克兰新政府坚决拒绝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乌克兰危机暴露出俄罗斯在整合原苏联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软实力不足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存在的制度性隐患。

  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欧亚经济联盟及俄罗斯的构想 

  欧亚经济联盟的正式启动时间是2015年1月1日。如果按照重要节点往前推,这一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可以追溯到2010年1月1日成立的俄、白、哈关税同盟以及2012年成立的统一经济空间,其发端则是于1995年成立的欧亚经济共同体。由此可见,欧亚经济联盟只是在参与国家以及合作机制安排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已。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追求在后苏联空间实现新一体化的努力从未间断。而这一进程逐渐明朗当属新世纪之后,实际上是普京执政以来的15年间。2010年开始运行的俄、白、哈关税同盟,标志着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加速并迈向成熟。此后,欧亚经济联盟提上议事日程,它更像是关税同盟的升级版,但是从其合作领域、一体化水平以及发展目标看,显然已经超越关税同盟发展阶段,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根据《欧亚经济联盟条约》规定,各成员国将在2025年前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的统一市场。这意味着,至少在经济层面,以俄罗斯为最大经济体,欧亚经济联盟将形成自苏联解体以来各成员国之间最紧密的经济关系,从而达到高度的经济一体化。

  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解读当下欧亚经济联盟所达到的合作程度,应该说,这一机制已经越过了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阶段,正迈向共同市场阶段(即条约规定的2025年四大要素自由流通阶段)。而关税同盟、共同市场本身具有超国家性质,如果继续深入发展,将到达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阶段。欧亚经济联盟发展到这两个阶段,则意味着货币、财政、贸易、生产要素、社会福利政策等逐步达到高度统一,将形成共同的组织管理机构。

  如果仅仅把欧亚经济联盟理解为经济合作组织,并向更高级阶段发展,显然不能深刻把握当下俄罗斯对外战略对后苏联空间政治安排的全部内涵。事实上,在国际合作中,当区域经济一体化达到一定程度,成员国主权让渡已经不可避免,超国家性质决定这种深度合作必将具有政治、军事和安全意义。

  正如一些俄罗斯学者断言,欧亚经济联盟是促进和引领后苏联空间国家向更高合作形式,即欧亚联盟迈进的一个关键进程。由此出发,各成员国超越经济合作领域,向政治、军事联盟迈进,形成类似欧盟的超国家体将成为可能。

  不仅俄罗斯学者,中亚地区学者和欧美国家学者对此都有清晰认识。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前所长苏尔丹诺夫曾指出,欧亚经济联盟绝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其发展前景显然具有军事、政治集团的性质。欧美国家学者甚至指出,欧亚经济联盟以及未来的欧亚联盟是俄罗斯试图“恢复苏联”的重要举措。

  (二)中亚国家如何看待欧亚经济联盟 

  中亚国家目前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有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官方表态正“积极研究”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事宜,俄罗斯对塔吉克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持积极态度。其他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多次表示将不参加欧亚经济联盟,土库曼斯坦因为“中立原则”对加入任何一体化组织均持否定立场。

  中亚国家之所以在是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这一区域一体化组织问题上出现政策分野,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利益诉求、外交战略以及对欧亚经济联盟的认识差别有直接关系。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包括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等为哈经济转型提供了绝佳条件,使其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成为最接近俄罗斯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之所以积极加入欧亚经济联盟,除了恢复和加强与俄罗斯传统经济联系的考虑,也有通过俄罗斯拓展欧洲市场的需要。纳扎尔巴耶夫是中亚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倡导者,希望主导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给本国经济注入新活力,并增加哈萨克斯坦在欧亚地区的地缘影响力。但这一进程发展不顺,俄罗斯主导的欧亚地区一体化进程成为其主要选择。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转型进程曲折复杂,不仅政治领域两次以“颜色革命”给社会带来动荡,而且经济领域转型也严重受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由于衰弱的经济状况使其在国际合作中少有选择能力,加之历史形成的对俄罗斯经济依赖短期难以消除,因此,在地区一体化政策选择上,吉更多地是以务实态度,以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为契机,为本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现实利益。为促进吉尔吉斯斯坦早日加入该机制,俄罗斯不仅免除了吉大额债务,而且宣布了巨额投资计划。

  塔吉克斯坦对待欧亚经济联盟犹豫不决。尚在俄、白、哈关税同盟时期,塔官方就多次对是否加入有过反复表态:塔与俄罗斯并非邻国,待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加入后再考虑加入,而最新官方表态是“积极研究”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塔吉克斯坦的立场主要在于塔精英阶层对加入俄主导的一体化进程能否获得比与其他国家发展双边或多边合作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并无信心。

  乌兹别克斯坦之所以拒绝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与其外交理念有关。卡里莫夫总统所坚持的多元、平衡、务实外交战略在外交实践上表现为:不参加地区内任何大国主导的高度一体化机制,防止大国干预本国与主权有关事务。但是,乌兹别克斯坦并不拒绝低水平一体化机制,如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充分表明乌兹别克斯坦在欧亚地区一体化合作中的慎重态度。

  对欧亚经济联盟性质的认识,中亚国家从官方到学者已经形成共识,认为它是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地区高度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机制,其目标可能将超越经济范畴,发展成为具有政治、军事联盟性质的超国家体。这也正是中亚国家对发展与俄罗斯一体化最为审慎的领域。

  (三)形势变化与欧亚经济联盟前景分析 

  2014年对欧亚地区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件事:一是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持续,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主要是能源价格的大幅下跌。其直接和间接影响至少在三个层面涉及中亚国家,并可能对欧亚经济联盟前景产生影响。

  第一,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受西方国家逐步升级的经济制裁,叠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下滑形势,俄罗斯经济在2014年出现极大困难,对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投入能力受到严重遏制。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和西方制裁与反制裁措施直接影响中亚国家,使其依托欧亚经济联盟拓展对外经济联系的设想难以实现。

  第二,受俄罗斯经济形势恶化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直接影响,中亚国家自身经济呈下滑态势。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经贸额下降,中亚国家急需获得俄罗斯以外的更多渠道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欧亚经济联盟对此无能为力。

  第三,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表现出来的强硬立场,再次坐实了学者们此前关于欧亚经济联盟可能会沿着政治、军事联盟道路发展的猜测,令中亚成员国认识到发展与俄罗斯一体化进程中主权安全的极端脆弱性。这促使中亚国家对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选择合作方向、领域和深度更加慎重。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公开表示,如果欧亚经济联盟的未来发展会损害哈萨克斯坦的主权安全,哈萨克斯坦有权随时退出。

  中亚国家对待发展与俄罗斯高度一体化机制的心态十分复杂。各国一方面打算通过与俄一体化机制发展对俄经济关系,维护对俄传统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担心一体化带来各种消极影响,如口惠实不至的合作项目、实力不对称形成的不利地位、主权让渡带来的安全威胁等。在国际关系方面,中亚国家还担心与俄区域经济一体化,令外交陷入被动,失去与更多国家,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经济合作的机会。

  由此可以推断,欧亚经济联盟发展前景取决于俄罗斯的实力:当俄罗斯在经济领域有能力对一体化机制建设持续投资并在政治上给予中亚国家更大空间时,基于俄罗斯在该地区传统的巨大影响力,欧亚经济联盟有可能按照俄罗斯的构想向前迈进。问题是,俄罗斯是否具备这种实力?

  张昊琦(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副主编)

  作为一项宏大的战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步步推进,在经历了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之后,欧亚经济联盟从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联盟的成员在不断扩大,继亚美尼亚成为正式成员国后,吉尔吉斯斯坦在2015年5月1日加入进来。可以看出,尽管乌克兰危机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获得彻底解决的迹象,但俄罗斯推动欧亚联盟的意志和决心不可动摇。

  后苏联空间的一体化自苏联解体之日即已开始。但是,诞生在苏联废墟上的独联体,与其说是一个一体化组织,不如说是原加盟共和国安排苏联后事的“聚议堂”。它一直纠结于向心和离心之间,形式性的东西远远盖过实质性的内容。虽然独联体在协调各国的事务方面能够承担某些功能,但松散的邦联形式无法促进该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它在地缘政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远远满足不了苏联继承者俄罗斯的意愿。格鲁吉亚的退出、乌克兰危机的持续以及欧亚联盟的推进,使得独联体更加徒具形式,只显示出一种与苏联解体相关联的符号意义。欧亚联盟的推出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替代独联体;欧亚联盟定型之际,大概就是独联体退出历史舞台之时。

  欧亚联盟计划的推出,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2011年,以普京发表《欧亚新的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的“宣言”作为标志。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了俄罗斯重重的一击,同时又给了俄罗斯以某种虚幻的自信。危机蔓延至俄罗斯之前,上层统治精英以为俄罗斯是“安全岛”,危机不是危机,而是机会,俄罗斯正可借其他国家饱受困扰之际,打造自己的世界金融中心,提升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危机袭来之后,普京指责“始自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不是具体某些人不负责任,而是追求世界优势地位的那个制度不负责任”,而这个制度已经无力克服危机[74]。

  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以及欧盟经历一场又一场的债务危机,俄罗斯人甚至认为,西方已处于“资本主义最后危机”的门槛上。这种判断支撑了俄罗斯打造欧亚联盟的信心,普京更有理由将未成型的欧亚联盟与成型的欧盟相提并论。

  更为重要的是,欧亚联盟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变整个大陆的地缘政治架构”[75],可以部分地弥补欧盟、北约双东扩以来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缺陷。苏联解体所引发的地缘政治震荡,一开始被俄罗斯人平静地接受,“夹杂激进民族主义的后帝国综合征”并没有立即出现,但是在稍晚一些时候急剧兴盛起来[76]。对于领土扩张传统已潜入民族心理的俄罗斯来说,几个世纪的努力因解体而付诸东流,是不可能被淡然遗忘的。在普京说出“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77]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整合苏联地缘政治遗产已经被提上日程。欧亚联盟则是这种整合的最佳目标。

  欧亚联盟是一个大战略框架,也是一个历史框架。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78],欧亚联盟的构想也可以追溯其历史根源——斯拉夫主义、欧亚主义和苏联。前两者是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哲学和理念基础,后者则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实践。斯拉夫主义者迷恋的是那个经过了“重构”的田园牧歌式的“斯拉夫世界”,这在索尔仁尼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位“一生为故国招魂”的“老古董”,在苏联解体的前夕,呼吁三个斯拉夫兄弟——俄罗斯、小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携手结成“俄罗斯联盟”。至于其他曾经的同路者,则可任由它们各奔东西[79]。基于这种坚实的想法,俄罗斯精英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共识是,乌克兰在欧亚联盟中的位置必不可少:可以没有波罗的海三国,可以没有高加索三国,也可以没有中亚五国,但不可以没有乌克兰!即便是外人,也把握了俄罗斯的历史心理,所以布热津斯基的话广为引用:“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便不能称其为帝国”。

  欧亚主义将斯拉夫主义作了延伸。如果说斯拉夫主义重视血缘的话,那么欧亚主义则突破了血缘,更重视地缘。欧亚主义的视野不再定格在俄罗斯族身上,而是遍及俄罗斯帝国所处的整个“欧亚世界”。这个世界不仅有俄罗斯民族,还有其他民族;不仅有东正教,还有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不仅有俄罗斯文明,还有其他文明。这不仅是一块“发展之地”,也是一块“自足”之地,是各个民族“合奏交响乐”的理想之地。这块土地不东不西,亦东亦西,自成一体。自从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带来了拜占庭的双头鹰徽记后,俄罗斯的地理属性充分显示出来,东向和西向之争后来在19世纪得到充分展开。欧亚主义者强调俄罗斯帝国的东方属性以及蒙古人在帝国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其实泯灭了东西向的界限。20世纪初,在俄罗斯帝国崩塌之际,欧亚主义者在布尔什维克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寄托——苏联在某种程度上实践了欧亚主义的理念。

  苏联彻底解决了俄罗斯历史上的东西向之争问题,不需要再考虑是面向西方或是面向东方[80]。它虽然继承了帝俄的遗产,但共产主义的理念和实践却是全然一新的。欧亚主义者虽然对此加以排斥,但是欣赏作为一个整体的“欧亚世界”的建立。普京对苏联的态度是“辩证”的,往往让我们无法明确;一些学者敏锐地发现普京惯用“一方面”和“另一方面”的修辞,有意地进行模棱两可的表态[81]。但是这种两分法有些类似于欧亚主义者,让我们知道普京的取舍:不赞同共产主义制度的苏联,但是仰慕建立了“帝国”伟业的苏联。普京在提出欧亚联盟的文章中有意强调,“不是要恢复苏联”,但是在西方人眼中,建立欧亚联盟就是恢复苏联——不是回到共产主义,而是回到“帝国”。

  作为一项大战略框架,欧亚联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政治的。这也是普京第三任期的核心任务。在前两个任期中,普京已经相当成功地整顿了20世纪90年代的乱局,而要在俄罗斯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没有比建立欧亚联盟更重要、更伟大的“功业”了;俄罗斯的复兴,也完全有赖于这个联盟基础。从目前欧亚经济联盟的推进速度来看,普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追赶心理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力阻止乌克兰加入欧盟,将其纳入欧亚经济联盟的框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紧迫目标。而从美国和西方看来,这正是俄罗斯重回“帝国”的节奏。因此,当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直斥俄罗斯此举是恢复“帝国”,美国及其盟友将尽力阻止其实施的表态,就不足为怪了。

  欧亚联盟这个概念不是普京的创造,哈萨克斯坦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了出来。他多次在独联体峰会上推销自己的理念和构想,但不是遭到反对,就是遭受冷遇。原因很简单,对俄罗斯来说,“结盟主导权”被“另一个国家”夺走是不能接受的[82]。普京虽然将欧亚联盟与欧盟相提并论,但以俄罗斯的领土和人口规模、经济体量、政治地位来看,建立欧盟那种成员国平等、协商的关系有可能吗?这里凸显出一个悖论:如果没有主导权,俄罗斯何苦费力地打造这个联盟;如果牢牢把持主导权,其他国家心怀不满或抗拒不从,将使这个联盟的建立付出多大的代价!乌克兰危机就是一个例子。

  注释: 

  [1]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юза: риски шансы. Ежегодный доклад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 при председателе совета федерации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собра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за 2014 года.

  [2]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UNCTAD Database)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3]http://www.ng.ru/economics/2015-03-06/4_catastrophe.html

  [4]Путин предложил Белоруссии и Казахстану валютный союз. https://news.mail.ru/politics/21449490/?frommail=1

  [5]Вступление в ЕАЭС не стимулирует Беларусь к проведению реформ. http://www.rambлеr.ru, 03.06.2014.

  [6]Посол России о торговых спорах с Беларусью. http://www.newsland.com, 17.12.2014.

  [7]同上。

  [8]Лукашенко. Беларуси необходим ЕАЭС.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ое сетевое издание ПРОВЭД. http://www.proved-partner.ru, 02.06.2014.

  [9]Что ласт Казахстану ЕАЭС? http://www.kapital.kz, 28.05.2014.

  [10]《白俄罗斯不排除退出欧亚经济联盟的可能》,http://by.mofcom.gov.cn,2015年1月29日。

  [11]《哈总统称哈有权退出欧亚经济联盟》,http://kz.mofcom.gov.cn,2014年9月2日。

  [12]《哈萨克斯坦外长说欧亚经济联盟并非政治组织》,http://www.xinhuanet.com,2014年10月17日。

  [13]《逆境而生的欧亚经济联盟》,http://www.xinhuanet.com,2015年1月13日。

  [14]Оппозиция Беларуси решила объединиться против вступления страны в ЕАЭС. http://www.fair.ru, 01.12.2015.

  [15]ЕАЭС: союз стран с неэффективными экономиками. http://www.rus.azattyq.org,12.06.2014.

  [16]Посол РФ о торговых спорах с Беларусью: надо было советоваться, а не скандалить. http://www.tut.by, 17.12.2014.

  [17]《哈萨克斯坦外长说欧亚经济联盟并非政治组织》,http://www.xinhuanet.com,2014年10月17日。

  [18]《哈萨克斯坦总统:欧亚经济联盟并非试图恢复苏联》,http://www.china.com.cn,2013年12月25日。

  [19]Посол РФ в КНР. Китай предложил создать зону свободной торговли с ЕАЭС. http://www.ria.ru, 09.02.2015.

  [20]《乌兹别克斯坦建议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合并》,http://uz.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0806/20080605600021.html

  [21]王树春、朱震:《上海合作组织与集安组织为何合作大于竞争》,《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第2期;杨恕、张会丽:《评上海合作组织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之间的关系》,《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第1期;王树春、万青松:《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关系探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3期;郭晓琼:《竞争与合作:对欧亚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的思考》,《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3年第3期。

  [22]《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12年6月7日。

  [23]《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14年5月21日。

  [24]Лузянин С.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новый контекст отношений. http://mgimo.ru/news/experts/document263701.phtml

  [25][俄]米赫耶夫:《俄中关系:问题与前景》,载俞立中主编:《全球化时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20页。

  [26]Гузенкова Т. и др. Страны СНГ и Балтии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 Китая//Проблемы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стратегии. 2012. № 1.

  [27]Путин В. Россия и меняющийся мир//Московские новости. 27 февраля 2012.

  [28]Воробьев В. ШОС как растущий властелин хартлэнда//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 2012. № 1.

  [29]Rouben Azizian and Elnara Bainazarova, Eurasian Response toChina??s Rise: Russia and Kazakhstan in Search of Optimal China Policy, Asian Politics & Policy, Volume4, Issue 3, July 2012.

  [30]Уянаев С. Россия-Китай: куда подталкивает ветер с майдана. Кризис в Украине вновь ставит попрос о глубине партнерства Москвы и Пекина//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2014.04.28.http://www.ng.ru/courier/2014-04-28/9_ru_cn.html

  [31]赵华胜:《欧亚联盟与丝绸之路非二选一,中俄应采取新思维》,《环球时报》2014年3月26日。

  [32]《可适时探讨上合组织建自贸区的可行性》,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9/03/8915784_0.shtml

  [33]侯艾君:《欲修中亚铁路,先消俄罗斯戒心》,《环球时报》2013年12月23日。

  [34]Кузьмина Е. Российское и китайско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присутствие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Есть ли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2013. № 5.С.38.

  [35]Алимов Р. Таджмкистан - Китай на пути к друг другу. Возможен ли равноправный лиалог? М.: ИДВ РАН. 2012. с.122-131.

  [36]Годман Ф. Большая игра в Средней Азии//Московские новости .2011 № 128.C. 6.

  [37]Синщина 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 России и стран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тенденции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Бишкек. 2012. Доклад № 5.С.12.

  [38]同上,第18页。

  [39]Об обновленной концепции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Ф. http://www.kremlin.ru/news/17520

  [40]驻俄罗斯使馆举行“丝绸之路经济带”专题研讨会》, 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wbd_602255/t1233244.shtml

  [41]Воробьев В. О китайской идее построен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Великого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о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 2014. № 3. С.142-151.

  [42]《2015年1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http://world.gmw.cn/2015-01/05/content_14405079.htm

  [43]《俄议长:一些独联体国家拒绝参与欧亚经济联盟》,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11/5213986.html

  [44]黄文帝、谢亚宏:《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人民日报》2015年1月2日。

  [45]施洪灿:《“义新欧”铁路货车开通引发中亚商机》,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mrsb/html/2014-11/24/content_1844299.htm

  [46]习近平:《联通引领发展 伙伴聚集合作——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1月9日。

  [47]《美国要再领导世界100年,凭什么》,http://news.sina.com.cn/pl/2014-05-30/071930262205.shtml

  [48]Vladimir Putin Took Part in the Supreme Eurasian Economic Council Summit Meeting??http://eng.kremlin.ru/news/23073

  [49]Casey Michel??Eurasian Economic Union: Dead on Arrival? http://thediplomat.com/2015/01/eurasian-economic-union-dead-on-arrival/;Michael Birnbaum, Putin's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Starts in 2015 with Curtailed Ambitions,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europe/putins-eurasian-economic-union-starts-in-2015-with-curtailed-ambitions/2014/12/23/313e7864-8a1b-11e4-ace9-47de1af4c3eb_story. html//Georgeta Pourchot, Yannis A.Stivach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Central Asia,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5,2014,pp.68-76.

  [50]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的证据》,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78页。

  [51]Robert Axelrod and William D. Hamilton,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Science, New Series, Vol.211, No.4489, Mar.27, 1981, pp.1390-1396.

  [52][美]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梁捷、高笑梅等译:《合作的复杂性:基于参与者竞争合作的模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Sergiu Hart, Bargaining and Cooperation in Strategic from Game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January 2010,8(1),pp.7-33.

  [53]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Eurasian Intergovernmental Council Discussed Long-term Approach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with EEU Main Partners,http://www.eurasiancommission.org/en/nae/news/Pages/10-02-2015-1.aspx; Eur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Facts and Figures, http://www.eurasiancommission.org/en/Documents/broshura26_ENGL_2014.pdf

  [54]The Ukraine Crisis in 2015, http://eurasiangeopolitics.com/2015/01/14/the-ukraine-crisis-in-2015/

  [55]Arkady Moshes, Belarus' Renewed Subordination to Russia: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or Hard Bargain?http://www.ponarseurasia.org/sites/default/files/policy-memos-pdf/Pepm329_Moshes_August2014_2.pdf

  [56]Narymbek Ismagulov, Alma-Ata Declaration on CIS Establishment Is Key Landmark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tegration Processes,View, http://www.inform.kz/eng/article/2427866

  [57]Eur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Facts and Figures, http://eurasiancommission.org/ru/Documents/broshura26Body_ENGL_final2013_2.pdf

  [58]Ryhor Astapenia, Belarus and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The View from Minsk, http://www.ecfr.eu/article/commentary_belarus_and_the_eurasian_economic_union_the_view_from_minsk

  [59]BNews. kz reports, Mutual Trade of Kazakhstan with CU Exceeded 19.6 Bn Dollars In 2014, http://bnews.kz/en/news/post/253391/

  [60]Prospects of Kazakhstan-EU Relations Discussed In Astana, KAZINFORM, http://www.inform.kz/eng/article/2739341

  [61]Press Release??EU and Kazakhstan Initial Enhanced 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 http://eeas.europa.eu/statements-eeas/2015/150120_01_en.htm

  [62][美]约翰.F.纳什、劳埃德.S.沙普利等,韩松、刘世军等译:《博弈论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50-182页。

  [63][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64]Путин В.В. 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 - будущее, которо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3 октября 2011 г.

  [65]http://kz.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405/20140500605845.shtml

  [66]Казахстан исключил из договора о ЕФЭС общее гражданство. http://tengrinews.kz/

  [67]Путин заявил, что Казахстан никогда не был государством, и назвал Назарбаева уникальным человеком. http://www.unian.net/world/957012-putin-zayavil-chto-kazahstan-nikogda-ne-byil-gosudarstvom-i-nazval-nazarbaeva-unikalnyim-chelovekom.html

  [68]Назарбаев пригрозил выходом Казахстрана из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воюза. http://www.mk.ru/politics/2014/08/31/nazarbaev-prigrozil-vykhodom-kazakhstana-iz-evraziyskogo-soyuza.html

  [69]《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签署设立吉俄发展基金协议》, http://www.xinhuanet.com

  [70]《俄将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两亿美元助其加入欧亚经济联盟》, http://www.xinhuanet.com

  [71]乔卫兵:《认同理论与国家行为》,《欧洲》2001年第3期。

  [72][美]亚历山大.温特,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87页。

  [73]张弘:《独联体经济一体化中的认同困境》,《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年第3期。

  [74]Путин В.В. Власти США неспособны на адекватные меры в условиях кризиса. http://ria.ru/crisis_news/20081001/151772833.html

  [75]Путин В.В. 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 - будущее, которо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 // Известия. 3 октября 2011 г.

  [76][俄]叶.季.盖达尔:《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应从中汲取的教训》,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9-10页。

  [77]Путин В.В. Посла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25 апреля 2005 г. http://www.kremlin.ru

  [7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3页。

  [79]Александр Солженицын. Как нам обустроить Россию.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равда. 1990 г.

  [80]至于东西方阵营对抗的所谓东西方,是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方面的,而不是地理和文明意义上的。

  [81]张盛发:《试析普京与梅德韦杰夫分歧》,《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4期。

  [82]Виталий Портнмков. Союз для Назарбаева. http://www.politcom.ru/12651.html

  (责任编辑:高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