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欧亚经济
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改革模式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11期 2010年12月22日
        1991年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为适应新形势,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内的独联体各国都着手建立自己独立的经济体系。尽管各国有共同的经济问题,但发展本国经济的起始条件不一样,所以它们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经济改革模式。  


  一 独联体国家的三种经济改革模式

  
  独联体国家的经济改革模式分为三种类型:
  (一)激进式经济改革模式
  选择这种经济改革模式的国家有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摩尔多瓦三国。这种经济改革模式的做法是,对价格和经济实行广泛的自由化,对大部分国有财产实行私有化,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限制货币供应量,稳定本国货币汇率,遏制通货膨胀,减少国家开支和消灭预算赤字。
  (二)渐进式经济改革模式
  共有六个国家选择了这种经济改革模式。它们是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白俄罗斯。它们在经济改革中积极发挥国家的调控作用,由国家调控经营活动、外汇业务和商品价格,强调国家是经济改革的主体和保证。在经济改革中注意对居民提供社会保障。
  (三)中间式经济改革模式(介于激进式和渐进式经济改革模式之间)
  乌克兰、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三国选择了这种经济改革模式。虽然这些国家放开了价格,实行经济非国家化和财产私有化,但在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国家继续控制着最主要的经济部门;乌克兰的产业结构改革仍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困难重重,成效不大。

二 乌兹别克斯坦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模式

 乌兹别克斯坦选择的是渐进式经济改革模式,坚决拒绝"休克疗法",根据社会对市场关系的认识程度逐渐而不是快速和跨越式地向市场经济过渡。乌兹别克斯坦的这种经济改革模式吸纳了一些国家经济改革的做法。例如,俄罗斯的放弃中央计划和依靠货币、价格、财政信贷与对外经济政策的经济自由化和非国家化的做法;土耳其的国家积极支持发展经营活动和市场关系的做法。
  (一)经济改革原则
  1.经济先于政治。国内经济联系和对外经济联系非意识形态化。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则是解决问题的标准。
  2.国家是经济改革的主体和保证。
  3.宪法保证各类所有制形式一律平等,保障人权和民主。
  4.经济改革面向社会,保护弱势群体。
  5.逐渐分阶段地进行经济改革,首先解决业已"成熟"的各种问题。
  (二)经济改革的战略任务
  1.首先使国家改变作为天然气、各种矿物、棉花和果菜供应者的角色。
  2.走向世界市场,优先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含量高的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
  3.加强出口基地的建设,鼓励吸引外资。
  4.参与建设统一运输系统--现代"丝绸之路",通过该系统使乌兹别克斯坦获得走向中东和世界市场的新通道。
  (三)经济改革的战术任务
  1.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决定减少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扩大粮食、果蔬和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提高棉田单位面积的产量,同时扩大原棉加工生产能力,增加棉花的出口收入。
  2.加强有色金属、贵金属、化工原料等矿物资源加工工业。
  3.发展燃料动力基地,增加煤炭开采量,开发新的油气田,建立石油产品的生产能力,使国家减少对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的燃料依赖,逐步使乌兹别克斯坦达到石油自给。
  4.建立进口替代生产部门,保证国家对食品、衣服、鞋和其他大众消费品的需要。
  5.改善棉田因盐碱化和对农作物采用化学耕种方法而恶化的生态环境。
  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改革的战略战术任务彼此相关,相互促进。解决战术任务在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改革的初始阶段有着头等重要的作用。发展燃料原料的开采和加工部门有助于乌兹别克斯坦向战略任务转移时建立必要的外汇储备,同时又为其逐渐建立高技术的进口替代生产部门创造了条件。  


三 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根据经济改革原则和战略战术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使国家摆脱了在改革初期因同原苏联的经济联系中断、留在卢布区而使经济不断滑坡的局面。
  (一)采取了遏制通货膨胀和生产滑坡的具体措施
  1.退出卢布区。苏联解体后,乌兹别克斯坦是少数几个继续使用俄卢布的独联体国家之一。参加卢布区未能使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充分利用货币信贷政策和外汇调节杠杆,因此,决定发行本国货币,退出卢布区。1993年11月~1994年6月期间,乌兹别克斯坦改用苏姆-库邦临时货币,在国内与卢布同时流通。这一举措为乌兹别克斯坦日后实行独立的货币信贷政策和价格政策积累了经验,为使用完全符合要求的本国货币创造了条件。1994年7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开始流通本国货币--苏姆,代替了苏姆-库邦,从而使乌兹别克斯坦获得了能实行独立货币信贷政策和财政预算政策的货币单位。
  2.取消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补贴,取消国家订货,实行自由市场价格。
  3.1995年继续巩固本国货币和严格财政政策。
  4.协调预算和货币信贷政策。
  上述措施使乌兹别克斯坦货币量的增长速度一年比一年减少,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开始下降,由1996年的60%下降到2000年的28.2%。从1994年下半年起生产下降速度和价格上涨速度也开始放慢。
  (二)国民经济开始全面恢复和发展
  1.国内生产总值恢复到1991年的水平。乌兹别克斯坦旨在使宏观经济稳定的经济政策的初步结果在1996年已经显现出来。从这一年起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开始复苏。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1997年增长5.2%。由于受俄罗斯199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和1999年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有些放慢,只达到4.4%。2000年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991年的水平,在独联体国家中独占鳌头。
  2.粮食自给,停止进口。在改革期间,乌兹别克斯坦大力调整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棉花播种面积,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棉花产量保持以前的水平(1994年棉花产量为393.8万吨,1997年--364.1万吨,1998年--323.6万吨),粮食产量增加了0.5倍,解决了粮食自给问题,从2000年起停止了粮食进口。稻谷、肉、奶和蛋生产虽有下降,但下降不多。
  3.工业部门生产稳定增长。从1995年开始,乌兹别克斯坦工业部门出现稳定增长态势。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加工、机器和设备、纺织、制鞋、食品部门产品以及建材生产增长特别快。
  为了达到石油自给,乌兹别克斯坦决定增加石油开采量和勘探。20世纪90年代初,乌兹别克斯坦每年需进口石油产品约1000万吨,到1998年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和凝析油生产则大大增加,一年达到810万吨。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不仅首次完全满足了本国石油产品的需求,甚至着手石油出口。为此增加了石油加工厂的生产能力,购买了消除石油含硫磺成分的设备,在布哈拉州建立新的石油加工厂和改建费尔干纳石油加工厂。
  1999年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开采量比1994年增加750万立方米。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出口到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在独联体国家中是居俄罗斯后天然气第二大生产国。
  同1993年相比,乌兹别克斯坦的运输业和通讯业增长0.4倍,贸易和公共饮食业--0.8倍,服务业--0.3倍。
  4.出口超过进口。1995~1997年乌兹别克斯坦进出口贸易都有增加,但进口额每年超过出口额2亿美元,1998年出口额则超过进口额2.4亿美元,1999年出口额再次超过进口额1.27亿美元。
  5.消费物价指数的增长低于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增长。比较1994年和1998年两年价格指数的变化态势可发现,乌兹别克斯坦消费物价指数提高了0.4~0.8倍,低于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增长,这同国家努力调节商品零售价格和实行义务教育、保健、对多子女家庭进行补贴等办法保证社会保障密切相关。
  国际经济组织指出,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改革速度虽不高,但正是这样的速度保证了国家免遭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动荡,保证了过渡时期战略战术任务的完成。
  
                                     (小舟)
                                  (责任编辑:李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