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欧亚经济
中俄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
丁振辉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9期 2010年11月24日

  作为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和“金砖四国”的重要成员,中国和俄罗斯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双方的经贸往来频繁,经贸关系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俄经贸关系发展远远滞后于双边政治关系,也不适应双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1]

  一 中俄双边贸易现状。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为2.207 22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3.9%;俄罗斯对外贸易额为4 958.46亿美元,同比下降35.1%。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175.14亿美元,自俄罗斯进口212.83亿美元,俄罗斯是中国第十五大出口目的国和第十一大进口来源国。但中俄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1.76%。另据俄罗斯海关统计,2009年,俄中双边贸易额为395.09亿美元。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166.69亿美元,自中国进口228.4亿美元,俄中贸易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为8.4%,中国居德国和荷兰之后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一)中俄贸易迅速发展

  1994年中国对俄贸易额为70.56亿美元,2009年增至387.97亿美元(见表1),16年间增长6.6倍。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长10倍。而同期,中国对外出口增长9倍,中国对俄出口增速略高于中国对外出口增速。

  随着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按照HS的分类标准,2001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主要产品依次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品、革毛皮产品、鞋帽等产品和机电音像设备等。在2009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中,机电音像设备成为第一大贸易产品门类,其他依次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和鞋帽等产品。这充分说明,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商品结构正由初期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商品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商品转移。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主要商品,2001年依次为车船航空器等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和矿产品,而2009年则变为矿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木材及木制品和化学产品。2009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矿产品在自俄罗斯进口的全部产品中的比重高达49.32%。俄罗斯某些产品在中俄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有逐步丧失的趋势,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俄贸易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中俄贸易结合度分析

  双方贸易联系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的指标一般通过贸易结合度(TCD)指数来衡量。TCD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其数值越大,表明两国贸易联系越紧密.

 表1        2000-2009年中国对俄贸易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对俄贸易
对俄贸易增长率
对俄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
出口
进口
总额
出口
进口
总额
出口
进口
总额
2000
22.233
57.70
80.03
39.92
27.84
35.85
0.90
2.56
1.69
2001
27.10
79.59
106.69
33.31
6.78
8.20
1.02
3.27
2.09
2001
35.21
84.07
119.27
11.79
22.36
21.19
1.08
2.85
1.92
2003
60.30
97.28
157.58
32.12
34.59
39.84
1.38
2.36
1.85
2004
90.98
121.27
212.26
34.70
35.39
35.97
1.53
2.16
1.84
2005
132.11
158.90
291.01
37.10
28.42
17.59
1.73
2.41
2.05
2006
158.32
175.54
333.87
14.73
27.17
19.93
1.63
2.22
1.90
2007
284.66
196.89
481.55
44.23
25.76
20.81
2.34
2.06
2021
2008
330.09
237.14
567.23
17.79
17.21
18.44
2.31
2.09
2.22
2009
175.14
212.83
387.97
-31.60
-15.87
-11.21
1.46
2.12
1.76

  资料来源:根据http//data.drcnet.con.cn/Channelpage.aspx?channel=dwmysjk 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表2         1997-2009年中俄(CR)和俄中(RC)TCD指数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TCDcr
0.80
0.88
1.03
1.22
1.11
1.08
1.28
1.36
1.36
1.12
1.35
1.18
0.96
TCDrc
1.83
1.95
1.97
1.62
2.06
1.77
1.35
1.12
1.07
0.90
0.83
0.73
0.87
  资料来源:根据http//www.wto.org/english/res_e/statis-ehtm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其中,TCDi表示i国对j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l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额,x表示i国的出口总额;M;表示,j国的进口额,M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TCDi;<1,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联系欠紧密;tcd,>1,则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联系紧密。根据WTO的货物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有关数据,经过计算可得出1997—2009年中俄和俄中TCD指数(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中俄TCD指数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1.1—1.3之间波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略有下降),表明中俄贸易联系比较紧密;而俄中TCD指数自2001年达到2.06的高点后便一直呈下滑趋势,2009年仅为0.87。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加入WTO以来,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虽然俄罗斯对中国出口额在俄罗斯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亦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幅度不及中国进口额在世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幅度,导致俄中TCD指数递减[2]。与之相对应的是,俄罗斯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的增长幅度与中国对俄罗斯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的上升幅度几乎相当,所以中俄TCD指数仅在一定区间内波动。

  这充分表明双方的经贸往来虽然比较紧密,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与中日[3]、中欧[4]、中美[5]TCD指数相比,中俄贸易联系紧密程度仍略低一些。

  二 中俄双边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国较他国的相对优势是贸易双方得以开展贸易的依据及指导贸易流向和调整贸易结构的准则。因此,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和俄罗斯贸易联系的紧密程 度和中俄贸易的前景规模。比较优势主要由一国的要素资源禀赋、技术发展层次和消费需求结构等水平决定,通行的比较优势量化指标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1965年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一国某类商品出口占该国所有商品出口的比重与该类商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之比,公式为:其中,RCA。表示i国k类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k为i国k类商品的出口额,足为i国所有商品出口额,Xwk表示世界贸易中k类商品出口额,J。表示所有商品世界的出口 总额。RCA指数大于1,表明该国在该类商品出口上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反之则说明该国在该类商品上处于相对竞争劣势。本文以WTO公布的CIS[6]分类标准,分别对中国和俄罗斯贸易商品的RCA指数进行了测算(见表3)。

  鉴于WTO公布的这几项产品分类方法,按照各自国家比较优势的不同,中俄贸易商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中国较俄罗斯优势相对明显的产品,如工业制品,包括机械和运输设备、纺织品及服装。10多年间,中国贸易商品的RCA指数基本都为俄罗斯的3-4倍左右,尤其是纺织品和服装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二是俄罗斯较中国优势相对明显的产品, 如燃料和矿产品以及工业制品中的钢铁产品,尤其是燃料(主要是石油)的比较优势相当明显。三是中俄比较优势不明显的产品,如农产品、食品和化学产品。

  另外,从动态的角度看,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俄某些产品的比较优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中国农产品、食品、燃料和矿产品以及服装等的比较优势下降,而工业制品、钢铁产品以及机械和运输产品等的比较优势上升,化学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不大。中国各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基本符合中国处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工业化进程加速阶段的现实。

  而俄罗斯燃料和矿产品及工业制品,包括钢铁制品、化学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纺织品和服装等的比较优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仅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上升,而食品的比较优势变化不大。这基本与俄罗斯目前经济平稳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且正逐步摆脱外贸出口对石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原料产品的严重依赖相一致。

  俄罗斯燃料和矿产品比较优势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大幅度上升,即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出口总额也从1997年的890.08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3 039.78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而工业制品比较优势下滑原因主要是国内制造业,尤 其装备制造业技术更新滞后、国内劳动力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的竞争力不强。前者有助于俄罗斯完成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避免贫困增长的问题,但后者又严重制约丁俄罗斯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7]及通过制造业实现技术积聚和资本积累的能力[8]。

  

   表3             1995-2008年中国和俄罗斯贸易商品的RCA指数

国家
年份
农产品
食品
燃料和矿产品
燃料
工业制品
钢铁制品
化学制品
运输和机械设备
纺织品
服装
俄罗斯
1995
0.470
0.096
4.838
7.453
0.498
2.880
0.737
0.162
0.156
0.097
1996
0.691
0.490
4.896
5.226
0.391
3.384
0.688
0.204
0.212
0.110
1997
0.665
0.431
5.356
5.679
0.352
3.286
0.607
0.158
0.194
0.097
1998
0.807
0.551
5.991
6.267
0.459
3.351
0.765
0.249
0.206
0.110
1999
0.918
0.586
5.261
5.638
0.437
3.466
0.805
0.228
0.199
0.144
2000
0.834
0.539
5.015
4.871
0.323
3.096
0.745
0.114
0.167
0.138
2001
0.806
0.511
5.065
5.406
0.361
3.018
0.698
0.176
0.162
0.153
2002
0.902
0.587
5.178
5.658
0.335
3.049
0.624
0.158
0.164
0.152
2003
0.830
0.545
5.015
5.447
0.331
2.937
0.558
0.139
0.159
0.154
2004
0.738
0.435
4.635
4.988
0.336
2.847
0.546
0.129
0.150
0.095
2005
0.736
0.452
4.061
4.390
0.310
2.568
0.531
0.108
0.101
0.038
2006
0.728
0.452
3.808
4.242
0.288
2.128
0.484
0.111
0.097
0.027
2007
0.824
0.544
3.768
4.244
0.295
1.934
0.506
0.112
0.090
0.018
2008
0.636
0.419
3.327
3.674
0.307
1.921
0.557
0.111
0.075
0.014
中国
1995
0.883
0.943
0.535
0.492
1.167
1.171
0.650
0.562
3.172
5.271
1996
0.885
0.930
0.486
0.458
1.182
0.916
0.645
0.619
2.836
5.392
1997
0.807
0.844
0.515
0.458
1.183
0.929
0.609
0.619
2.716
5.477
1998
0.754
0.795
0.522
0.448
1.165
0.683
0.595
0.673
2.562
4.838
1999
0.760
0.783
0.423
0.318
1.183
0.626
0.566
0.734
2.613
4.775
2000
0.769
0.813
0.375
0.305
1.212
0.796
0.537
0.811
2.657
4.726
2001
0.699
0.745
0.392
0.327
1.212
0.555
0.518
0.887
2.623
4.388
2002
0.640
0.684
0.345
0.277
1.224
0.459
0.457
0.983
2.636
4.044
2003
0.562
0.605
0.324
0.253
1.245
0.457
0.422
1.103
2.665
3.859
2004
0.479
0.515
0.307
0.223
1.267
0.795
0.417
1.179
2.639
3.692
2005
0.467
0.498
0.239
0.167
1.320
0.836
0.447
1.259
2.766
3.684
2006
0.432
0.461
0.209
0.124
1.355
1.081
0.447
1.304
2.761
3.857
2007
0.395
0.416
0.181
0.113
1.368
1.234
0.468
1.336
2.672
3.834
2008
0.355
0.363
0.175
0.123
1.430
1.360
0.523
1.418
2.934
3.730

资料来源:根据http//data.drcnet.con.cn/wed/OLAPQ uery.aspx?databasename 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三 中俄两国贸易互补性分析

   在分析中俄两国贸易商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大小。贸易互补性是扩大中俄两国贸易规模的坚实基础和推进两国贸易深度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般说来,如果双方的贸易互补性较小,两国贸易发展的潜力将受到制约;反之,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则有利于推动两国贸易的增长,促进两国依据比较优势实现生产规模化和精细化,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产品的同质竞争而导致的贸易摩擦问题。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彼得·德赖斯代尔(Peter Drysdale)1967年在巴拉萨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相关理论,初步提出了如何测算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基本思路。如果一国某产品的集中出口构成该国该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认为另一国该产品的集中进口构成该国该产品的比较劣势。若某产品在出口国比较优势较大而在进口国比较劣势较大,则表明两国该产品的互补性较强。再按照贸易商品结构的权重对所有商品进行加总计算,可以得出两国的贸易互补性。结合南京大学于津平教授等人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可以得出i国(出口国)与j国(进口国)贸易互补性指数,公式为:

  公式(1)中,RCA;表示i国k类商品的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公式(2)中,RCA;表示/国A类商品的进口比较劣势,M,表示j国k类商品的进口额,M,表示j国的进口总额;Mwk和肘。,分别表示世界A类商品的进口额和所有商品进口总额;公式(3)中,Ciik表示ijA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公式(4)中,C为ij两国的加权互补性指数,WA和W分别表示A类商品的世界贸易额和世界贸易总额。

  RCA;>1,表明,/国A类商品处于比较劣势地位,数值越大劣势地位越明显。Cijk>1,说明驴两国A类商品的互补性较强,数值越大互补性越强。Cijk>>1,说明ij两国的综合贸易互补性较强,数值越大则综合贸易互补性越强,越有利于双方深化贸易合作和扩大贸易规模。

  该指数还间接反映了产业间贸易在两国贸易中的比重,指数越大说明两国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反之则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按照WTO的CIS分类标准,在计算中俄进口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基础上,测算出中俄各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见表4)。

  从表4可以明显看出,俄罗斯出口与中国进口贸易互补性较强的行业主要是燃料、矿产品和钢铁制品等行业;而中国出口与俄罗斯进口贸易互补性较强的行业主要是工业制造业,尤其是纺织和服装行业。2008年,中俄服装行业(中国出口与俄罗斯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 数高达11.68,说明中俄服装行业贸易互补性极强,基本能反映中国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俄罗斯轻工业发展滞后的现实。

  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变化也说明了双方贸易进出口流向的变化。以燃料和矿产品为例,两国贸易互补性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一是俄罗斯加强了对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商品的管理,致力于提升原材料的深加工程度;二是中国为保障石油和铁矿石进口而积极与世界主要产油国和铁矿石生产国,如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印度和秘鲁等国签署供货协议,降低对单一市场过度依赖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在工业制品,特别是运输 和机械设备上,中俄贸易互补性基本呈上升态势;而在初级产品,如农产品上,双方贸易互补性呈下降趋势。这反映了中俄贸易结构更加优化、更加高级化,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出口贸易条件,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加速产业内部分工。在化学产品上,以俄罗斯为出口国与以中国或以俄罗斯为进口国与以中国为出口国的贸易互补性几乎相等都在0.5左右浮动),且指数较低。这说明双方化学产品均不具有比较优势,也不具备需求偏好理论所要求的差异化。在测算各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中俄两国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见表5)。

 表4          1997-2008年俄罗斯与中国各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年份 农产品 食物 燃料和矿产品 燃料 工业制品 钢铁制品 化学制品 运输和机械设备 纺织品 服装
  1997 0.590 0.236 5.238 4.566 0.359 5.359 0.851 0.147 0.566 0.023
1998 0.647 0.290 5.883 4.399 0.473 5.405 1.112 0.241 0.565 0.024
1999 0.740 0.286 5.124 3.783 0.450 6.575 1.191 0.225 0.489 0.028
2000 0.783 0.299 5.386 4.101 0.321 5.529 1.064 0.110 0.368 0.023
2001 0.688 0.252 4.979 3.784 0.369 5.704 0.913 0.186 0.326 0.024
2002 0.683 0.250 4.805 3.746 0.349 5.805 0.771 0.178 0.284 0.021
2003 0.626 0.250 4.799 3.720 0.344 5.997 0.631 0.160 0.221 0.016
2004 0.608 0.223 4.932 3.681 0.339 3.752 0.577 0.145 0.180 0.009
2005 0.581 0.212 4.097 2.950 0.317 3.177 0.576 0.124 0.114 0.003
2006 0.569 0.196 3.846 3.109 0.295 1.765 0.501 0.132 0.104 0.002
2007 0.652 0.263 4.216 3.107 0.293 1.340 0.519 0.130 0.086 0.001
2008 0.549 0.249 3.966 2.983 0.293 1.195 0.535 0.125 0.065 0.001
  1997 1.762 2.211 0.295 0.194 1.051 1.023 0.543 0.474 2.211 8.106
1998 1.595 1.997 0.350 0.208 1.028 0.731 0.551 0.499 1.883 7.112
1999 1.803 2.142 0.260 0.086 1.030 0.865 0.574 0.522 2.464 7.721
2000 1.727 2.084 0.229 0.103 1.115 1.141 0.632 0.555 3.032 8.833
2001 1.436 1.748 0.162 0.060 1.173 0.781 0.598 0.704 2.731 7.433
2002 1.273 1.566 0.130 0.050 1.197 0.465 0.479 0.846 2.465 6.660
2003 1.043 1.292 0.104 0.039 1.255 0.482 0.417 1.010 2.758 7.502
2004 0.837 1.041 0.095 0.032 1.325 0.795 0.394 1.161 2.731 8.255
2005 0.828 1.030 0.053 0.016 1.452 0.860 0.449 1.340 3.076 8.436
2006 0.744 0.924 0.041 0.010 1.543 1.159 0.475 1.472 3.170 7.155
2007 0.555 0.676 0.034 0.009 1.607 1.288 0.406 1.729 2.912 9.652
2008 0.473 0.547 0.033 0.011 1.757 1.050 0.445 1.832 3.380 11.680

  资料来源:根据http//data.drcnet.con.cn/wed/OLAPQ uery.aspx?databasename 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表5         1997-2008年俄中和中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俄中
1.629
1.642
1.609
1.748
1.647
1.565
1.590
1.655
1.606
1.611
1.672
1.803
中俄
1.765
1.713
1.741
1.804
1.801
1.803
1.870
1.927
2.018
2.050
2.196
2.255

  无论从中俄贸易还是从俄中贸易方面看,双边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大于1,说明两国贸易互补性较强。这就为两国深化经济合作、扩大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略高于俄中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主要是中国目前外贸导向型的经济发展现状所决定的。2009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同时,加工贸易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很大比重。这就决定了中国既需要俄罗斯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作为产品的出口市场,也需要俄罗斯这样的资源丰富的国家作为原材料的供应方。

   四 促进中俄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遵循比较优势,深化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贸易双方应当按照各自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交换,按照比较优势确定产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一方面,应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另一方面,应通过国际分工与合作增加本国的福利水平。目前,中国和俄罗斯都处在努力发展(或恢复)本国经济和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的历史进程中,因此,更需要注意世界各国遵循本国比较优势所确定的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分工和梯度转移。在此过程中,俄罗斯须注意:如何在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避免“贫困的增长”和“资源诅咒”的问题,提高初级产品和工业品的加工程度。中国应注意:如何把外贸发展的方式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上来,提高工业制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二)加快推进东北亚一体化进程[9],发挥双方经贸互补性优势中国和俄罗斯部分领土同处东北亚,有漫长的边境线和悠久的贸易传统,双方贸易互补性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受到重大挫折。

  因此,通过区域贸易自由化逐步向世界贸易自由化过渡不失为现实选择。可以从边境自由贸易区试点,逐步推广到区域自由贸易区,以充分发挥双方经贸互补性优势。在强调货物自由流通的同时,加紧实现双方人员、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

  (三)规范贸易秩序,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10]中俄贸易中的最突出的问题便是“灰色清关”。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灰色清关”曾为中俄经贸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灰色清关”因游离于非法与合法之间的不定状态给中俄正常的经贸往来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因此,需要通 过双方政府的努力,清除贸易障碍,规范贸易秩序,改善贸易环境,从而使中俄贸易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加深政治互信,促进经贸发展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中国和俄罗斯有着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随着双方高层互访的日益频繁,中俄的经贸关系得到丁迅速发展,但是双方合作的规模和进展仍然与两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需要在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加大对经贸往来的重视力度,充分认识到经贸合作是两国实现崛起的“双赢”战略[11]。要以两国经济转型的进一步深化为契机,推动和扩 大两国经贸合作。

  (责任编辑:高德平)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
[1]张英:《中俄贸易的国际贸易理论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第7期。
[2]杨希燕:《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3]关雪凌、肖平:《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第5期。
[4]范昌子:《中欧贸易互补性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3期。
[5]周茂荣、杜莉:《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
[6]目前,现行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主要有:一是联合国贸发会制定的《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rev2.0);二是国际海关理事会制定的编码协调制度(TheHarmonizationCodeSystem,简称HS—Code);三是WTO制定的CIS标准。在中俄贸易中,铁矿石和
燃料贸易比重偏高,且CIS标准已基本涵盖了中俄贸易的全部大类商品,所以本文以CIS标准对中俄贸易商品进行分类。
[7][法]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一国经济发展一般会经历轻工业化一重业化一服务业化的发展过程。这既是所谓一国经济“软化”的过程,也是国民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必由之路;而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沉淀和资本积累。工业品的对外贸易则是实现资本积累的有效手段之一。
[9]谢涛、张翔宇:《中俄贸易结构分析——兼论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可能选择》,《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0期。
[10]魏浩:《中俄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12期。
[11]唐朱昌、陈勇:俨龙熊”共舞与经济转型——论影响中俄和平发展和互惠合作中的经济转型不彻底性》,《东北亚论坛》2叩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