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欧亚经济
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及其赛后利用模式研究
程晓多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7期 2010年08月27日

  随着温哥华冬奥会的完美谢幕,世人的目光已转向下届冬奥会的举办地——索契。俄罗斯索契市在国际奥委会第119次全体会议上击败萨尔茨堡(奥地利)和平昌(韩国)两个候选城市,获得了2014年冬奥会举办权。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索契第二次申办冬奥会;同时,也是继圣彼得堡、莫斯科申办夏季奥运会未果之后,俄罗斯城市第四次做出申办奥运会的努力并最终获得成功。索契申办冬奥会得到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大力支持。索契赢得2014年冬奥会举办权被认为是普京8年总统任期内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普京曾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2008年度大型记者招待会上表示,选择索契举办2014年冬奥会是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社会经济领域近8年来发生积极变化的承认;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向世人证明,俄罗斯能够成功举办这样的赛事[1]。索契冬奥会除了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之外,对俄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普京在申奥之前曾多次表示,俄体育事业亟须发展,俄冬季项目的运动员没有训练场地,甚至被迫到外国训练。普京对索契奥组委的工作人员说:“我们的目标是为新一代建设体育场馆,并且在未来几十年内都很先进的场馆。”[2]那么,俄为什么选择索契申办冬奥会?索契冬奥会场馆能否担负起相应的历史使命?索契模式对中国又有何启示?

  一、索契城市的特点

  索契位于莫斯科以南1 500公里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紧靠俄南部边境,沿黑海而立,背靠高加索山脉,而高加索山脉主峰厄尔布鲁士峰为欧洲最高峰(海拔5 642米),终年积雪。

  索契森林面积20万公顷,其植物园、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拥有3万个植物物种。

  索契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等禀赋使其成为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与此同时,索契的人文气质又为其自然景观赋予新的 生命力。

  目前,索契已经成为政治对话场所以及商务会议和文化节的举办地,每年接待100多个VIP组团,举办400项活动,吸引200万游客。

  索契总人口为33万(2006年统计数据),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吸引从业人口达17.2万,占总人口的43.3%[3]。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已成为关乎索契民生的支柱产业。

  表1                                               索契冬奥会竞赛场馆概况

场馆
类别
序号
场馆
名称
场馆
位置
竞赛
项目
场馆
规模
(观众人数)
建设
类型
建设
特点
投资
主体
赛后
利用
室内
冰上
项目
场馆
1
奥林匹克冰壶中心
滨海区奥林匹克公园
冰壶
3000人
新建
场馆设计结合了冰壶圆润光滑的特点,其熠熠生辉的外观使场馆与冰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联邦
预算
举办冰壶赛事以及国家训练基地
2
Bolshoy
冰球馆
滨海区奥林匹克公园
冰球
-
新建
俄罗斯著名的文化符号--复活节彩蛋
联邦
预算
超现代的体育、音乐和娱乐中心
3
Maly
冰球馆
滨海区奥林匹克公园
冰球
7000
新建
-
联邦
预算
相关设施将被拆除并转至其他城市
4
索契
奥林匹克滑冰馆
滨海区奥林匹克公园
花样滑冰/
短道速滑
1.2万
新建
场馆不仅是世界级的现代体育设施,也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场馆外观圆滑的曲线使人联想起运动员三周跳后落地的滑行轨迹
联邦
预算
多功能场馆,包括一块冰场,一块网球场(或拳击台),一块篮球场,一个音乐厅,一个展览大厅
5
奥林匹克椭圆
速滑馆
滨海区奥林匹克公园
速度滑冰
8000人
新建
由多面棱角的墙体和三角形的彩色玻璃窗构成了其水晶主题的建筑外观,建筑物灰白色的墙体面层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该场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索契的自然景观,观众能够欣赏到北面的山色和南面的海景
私有
资金
该馆将用于训练和重要国际赛事,也可作为展览中心
室外
雪上
项目
场馆
1
冬季两项综合馆
Rosa Khutor山区滑雪场的西北部,海拔1150米
冬季两项
20000人(7000坐席/13000站席)
新建
开发商在场馆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现代技术手段,设计理念遵循多功能原则
私有
资金
大型国际赛事
2
俄罗斯
国家滑道中心
Alpika山滑雪区,终点位于Rzhanaya Polyana区
有舵雪橇/无舵雪橇/平底雪橇
11000人
新建
赛道设计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艰难的赛道;精湛的技术可保证整个赛道的温度保持恒定并完全符合要求;海拔高度理想,并能充分利用卡拉斯拉雅波利亚纳的优良雪质
-
举办国际赛事及作为国家训练中心
3
Rosa Khutor
高山滑雪中心
Aibga Ridg
高山
速降
1.8万人(包括坐席/站席)
新建
4套索道设施(其中2套每小时客运量2400人,1套每小时客运量2800人,上述3套均为吊椅索道,1套每小时客运量3000人,此套索道为吊箱索道)
私有
资金
-
4
Psekhako Ridge
越野滑雪体育场
Psekhako Ridge,海拔1450米
越野
滑雪
观众1.6万人(5000坐席/11000站席)
新建
包括自由技术和传统技术越野滑雪赛道
私有
资金
国际水准的
滑雪中心
5
自由式
滑雪中心
Rosa Khutor高地西侧的Aibga Ridg
自由式滑雪
1.4万(4000坐席/10000站席)
新建
独特的雪质以及空中技巧、雪上技巧的雪道使其成为世界顶级的永久性竞赛场馆
-
=
6
俄罗斯
国家
跳台滑雪综合馆与北欧两项训练中心
Aibga Ridge的北坡,Esto-Sadok村
跳台滑雪/北欧两项
1.5万(10000坐席/5000站席)
新建
拥有最先进的跳台(K-95和K-125两种);由国际专家精心选址,跳台位于两个山脊之间,运动员起跳后可防侧风干扰,并且运动员跳跃后能与山色浑然一体;还有K-20,K-40,K-60三种训练用跳台以及一条轮式滑雪的跑道
-
国家训练中心
7
单板滑雪公园
Rosa Khutor 高地西侧
单板
滑雪
1.5万(5000坐席/10000站席)
新建
独特的雪质加上单板滑雪的追逐赛、平行大回转、U型槽的特殊赛道,使该场馆成为世界顶级的永久场馆
-
=

  资料来源:根据索契冬奥会官方网站整理(http://sochi2014.com/85015)

   

  自然环境与产业发展优势成为俄罗斯选择索契申办冬奥会的主要原因,也是索契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有利条件。但是,2006年,索契人均商品零售额仅为1 992美元,而全俄为2 191美元,莫斯科为6 416美元;索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 452美元,而全俄为4 668美元,莫斯科为1.32万美元[4]。经济总量和可支配收入偏低,则成为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所要克服的困难。

  二、索契冬奥会竞赛场馆概况

  竞赛场馆是冬奥会场馆的重点,也是亮点。索契冬奥会的竞赛场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室内场馆,主要用于冰上项目,共有5座;一类是室外场馆,主要用于雪上项目,共有7座(见表1。

  三、城市系统对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的影响

  城市系统作为场馆的外部环境,对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有着重要影响。根据系统理论,城市系统与场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场馆的外部规定性,同样的场馆在不同的外部环 境——城市系统中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整合,形成不同的结构,甚至场馆性质也随着城市系统的变化而变化[5]。也就是说,场馆处于不同的城市系统,其建设及赛后利用的方式与最终结果将有很大区别。索契是俄南部边境的一座旅游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以康复、休闲度假和旅游产业为主,经济总量较小,在俄境内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因此,冬奥会场馆建设需要外部投入,即从外部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

  同时,城市系统又决定了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所处的市场环境。利用聚类分析能将类似样本聚在一起的特点,对索契与近几届冬奥会举办城市进行聚类,可以判断不同城市系统对场馆赛后利用的不同影响。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城市系统影响场馆赛后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的经济总量、消费总量与水平、产业结构等[6]。由于消费总量与城市人口相关,消费水平与GDP相关,因此,设定城市GDP、城市人口和第三产业比重为聚类指标。近几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相关指标数据见表2。

  表2                                 索契及近几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相关资料

序号
年份
主办国
主办城市
GDP
(亿美元)
城市人口 [年份]
(人)
第三产业比重 [年份]
(%)
1
1994
挪威
利勒哈默尔
10.30
24,170
60.
2
1998
日本
长野
110.52
360,000
73.5
3
2002
美国
盐湖城
74.76
178,097
78.3
4
2006
意大利
都灵
320.15
865,263
71.3
5
2010
加拿大
温哥华
154.33
578,000
69.1 [
6
2014
俄罗斯
索契
29.94
330,000
67.7

  资料来源:程晓多. 城市申办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会竞争力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28-72;

   

  表3                                   索契及近几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系统聚类的结果

聚类次数
城市名称
都灵
温哥华
盐湖城
长野
索契
利勒哈默尔
1
X
X
X
X
X
X
X
X
X
X
2
X
X
X
X
X
X
X
X
X
3
X
X
X
X
X
X
X
X
4
X
X
X
X
X
X
X
5
X
X
v
X
X
X

  从系统聚类的结果(见表3)来看,索契和利勒哈默尔最先聚为一类,即这两个城市系统对冬奥会场馆的影响最为类似。然后,盐湖城和长野聚为一类,温哥华又紧跟着并人这一 类,说明这3个城市对冬奥会场馆的影响类似。

  最后,都灵和这些城市聚为一类,表明都灵与这些城市的差异是最大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索契人口总量不大,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不仅低于其他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平均值,也低于全俄平均水平),其消费总量和水平很难对精致而奢华的冬奥会场馆形成有效需求。

  从城市系统内部来讲,冬奥会的场馆供给与索契居民的有效需求不均衡,所以在赛后利用上也要依靠外部力量,如场馆赛后服务项目规划的客户群体主要为访客而非当地居民等,这一点与利勒哈默尔极为相似。同时,索契与温哥华、盐湖城、长野等冬奥会举办城市也存在较 大差异(通过第二次聚类才与这些城市聚为一类)。温哥华人口57.8万(2006年人口普查数据)[7],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复杂(支柱产业不仅包括环保、旅游等新兴产业,也包括采矿等传统产业),这种经济结构对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都会形成有力支撑。另外,温哥华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中等收入的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7万美元)[8]远高于索契。

  因此,温哥华冬奥会场馆,特别是新建场馆在赛后利用上,如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系统内部的社区居民,而非外来访客。场馆赛后利用客户群体的这种区别正是源自于场馆所处城市 系统的差异性。

  为了使索契冬奥会场馆在赛时正常运转以及在赛后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俄罗斯联邦政府于2007年12月29日批准了一项奥运场馆建设与发展索契为山地气候度假胜地的计划,包括场馆、酒店、道路、港口、交通设施、污水处理、供水排水、供气、通讯、电力、供热、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康复中心、旅游设施以及生态保护等235项工程和相关项目,并具体落实了相关责任单位。这些项目从产业层面上将城市系统相关产业与场馆紧密联系起来,并使之在赛后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但奥运场馆,特别是索契冬奥会的高标准场馆要求相关的产业发展水平与之相适应。而索契能否在短时间内提高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及服务水平,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四、其他因素对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的影响

  (一)投资主体、赛后利用规划与建设类型由表1可知,索契冬奥会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场馆都是新建的,其中政府投资占相当大的比重。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所有场馆建设都是由举办冬奥会的需求推动的,同时也是俄罗斯为振兴其体育事业、建设高水平体育场馆及执行《2006—2015年俄罗斯联邦体育运动发展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而不是城市系统自身的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引发的需求。因此,投资主体不会来自城市系统内部的经济实体或市一级政府,而只能来自城市系统之外。

  从实际情况来看,室内冰上项目场馆的建设投资中俄联邦政府占主导地位,场馆赛后发展规划中设有高水平训练及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功能项目,则体现了政府投资场馆的公共产品属性。此外,这些场馆还设有音乐厅、展览大厅等商业开发项目。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竞赛场馆既有政府投资,也有私人投资;赛后利用上既有公共事业安排(如社区居民健身、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等),也有商业开发项目(如音乐会、展会等);建设类型既有新建场馆,又有改建场馆。其中,新建场馆全部为政府投 资,赛后安排主要为公共事业,并设有专门的赛后发展基金以保障场馆后期维护资金(如Richmond奥林匹克椭圆速滑馆至少可得到 6000万加元的遗产托管基金用于赛后运营)[9]。而改建场馆全部为私人投资,赛后安排主要为商业开发项目,由于已形成稳定的客户群,赛后利用的风险很小。虽然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也引进了私人资金,但私人投资的场馆过多用于公共事业,其投资收益很难得到保证,不利于场馆的长期经营;而政府投资的场馆又有许多商业经营项目,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对场馆运营提供一些补充资金,但经营目标与公共产品属性的 偏离及不同性质的投资主体与经营模式的错位必将导致场馆赛后经营难以为继。

  总之,索契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因其全部为新建场馆、稳定的客户群尚未形成而存在不确定性。而从场馆项目的投资主体与赛后利用规划内容的匹配关系上看,索契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风险也要大一些。

  (二)建设规划与建设特点 从总体规划来看,索契冬奥会的场馆较为集中,5个市区场馆都坐落在滨海奥林匹克公园(10公里长的沿海地带)。这种布局特别适合吸引外来游客观光,但对场馆本身的赛后利用有一定影响。由于索契奥林匹克滑冰馆和奥林匹克椭圆速滑馆都可用作展馆,Bolshoy冰球馆和索契奥林匹克滑冰馆都可用作音乐厅,如此小的范围内设置多个功能类似的场馆,赛后利用的过程中会为争夺有限客户资源而展开激烈竞争。虽然在场馆规划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相关产业集群的形成,但产业集群应以不同功能的场馆为核心,这样才能促进场馆与相关产业的互动,提高场馆赛后利用的水平[10]。

  索契的做法显然与此相悖。比较而言,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场馆在市区的布局较为分散,每个场馆的主要功能定位各异,有利于场馆开发各自的客户群体,进而为场馆赛后利用创造有 利的市场环境。因此,索契冬奥会场馆布局对其场馆赛后利用提出了挑战。

  从建设特点来看,索契冬奥会室内冰上项目场馆中,建筑设计要么突出节日气氛,要么强调传统文化,要么彰显地方美景,极尽精致与奢华;室外雪上项目场馆中,世界最艰难的赛道设计和独特的雪质与自然环境,均凸显世界顶级风范。索契冬奥会高标准的新建场馆,正体现了普京为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所设定的目标。而场馆精致与奢华、设施世界顶级的建设理念是俄联邦政府所确定的。对于“金砖四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奥运场馆不仅具有经济和社会意义,更具政治意义。这自然无 可厚非。但这种建设理念也将大幅提高场馆在其全寿命周期的维护费用。而温哥华冬奥会场馆设计特别强调场馆的可持续性,重视建筑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并引进了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相比之下,索契冬奥会场馆,特别是政府投资场馆在赛后运营过程中高昂的维护成本,将成为场馆业主需要克服的又一障碍。

  由于毗邻高加索生物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索契冬奥会室外雪上项目场馆建设,对环境保护问题尤为重视,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其中包括场馆建设前根据联邦法律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 护》等相关文件,就避免或减少环境影响提出具体办法;根据索契市的相关法令,就评价奥运场馆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相关技术条款进行听证。部分场馆的规划设计因此而有所调整,并得到国际奥委会的理解和支持。

  五、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的模式

  综上所述,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均要靠城市系统以外的力量,主要是俄联邦政府的推动。场馆投资主体和客户群以及建设类型等都体现了政府主导、“举国体制”的特点,如由政府对关产业的基础设施进行积极投资,并在其影响下逐步培育市场。与索契不同,温哥华等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场馆建设需求主要是由城市系统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 推动的,城市系统内部驱动是主要的,并依靠城市系统内部力量解决场馆建设资金、技术等主要问题。此外,场馆赛后主要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即城市系统内部的需求或城市系统业已形成的稳定的国内或国际需求。也就是说,温哥华等冬奥会举办城市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主要由市场机制决定。可见,索契与温哥华冬奥会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而且前者担当的风险远比后者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认识到举办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开始积极申办、举办 各种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但有些中国城市由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发展滞后,不具备基本条件,可还是要“举全市之力”申办、举办这些赛事。场馆可以在短时间内建设,但相关产业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发展起来并形成规模和竞争力的。短期行为严重,结果往往是劳民伤财。而俄罗斯的索契虽然在场馆方面也是“一穷二白”,但相关产业有一定基础,且通过俄联邦政府的不断投资,正逐步提高发展水平。这一点是索契“举全国之力”与中国某些城市“举全市之力”的最重要区别。因此,选择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必须以 城市自身的情况和特点为基础,以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多元模式为参考。

  六、索契模式对我国北方城市冬季运动场馆建设与运营的启示

  随着中国北方城市对冰雪运动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亚冬会、大冬会等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冬季运动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问题日渐突出。因此,研究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城市系统只有对场馆产生积极的支撑作用,才能保证场馆赛后有效利用。城市系统的支撑作用不仅包括城市经济总量、消费总量和消费水平等因素,还包括与场馆赛后利用相关的产业发展水平。没有这些要素的正面作用,场馆赛后有效利用就会大打折扣。例 如,哈尔滨大冬会场馆——亚布力滑雪场在硬件设施上完全达到冬奥会的标准,但与滑雪场相关的交通等产业不发达却影响了滑雪场高端客户群的培育。这是中国北方大型滑雪场馆运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中国北方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同等城市平均水平[11],把访客作为重要的客户资源来培育也是一项重要的经营策略。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观光是低附加值消费,只有参与性的休闲消费才能使场馆变为高附加值的经营项目。所以,不断开发参与性的休闲娱乐项目将成为中国北方城市冬季运动场馆运营的一个重点。

  其次,中国北方城市中的运动场馆,尤其是举办过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场馆,投资主体大都为政府。这些场馆往往也是以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重要功能,作为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场馆,这种赛后利用模式是可行的。但由于政府财政支持有限,时常出现运营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国外城市设立场馆遗产基金的相关经验值得借鉴。

  再次,运动场馆的布局要尽量均匀,并注意目标客户群的层次性,否则容易出现供给过于集中和恶性竞争的情况。从中国北方城市的滑雪场建设来看,由于私有资金的涌人,有些地方场馆规划过于密集,并呈现低层次重复 建设的趋势。场馆建设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雪场建设因砍伐林木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这就是场馆建设导致的负效应外溢。

  最后,精致而奢华的场馆必然会导致场馆运营的高成本,不利于政府投资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低碳、节能和环保理念应成为中国北方城市新建、改建运动场馆遵循的重要原则。

  (责任编辑:高德平)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生产力研究中心副教授。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会场馆赛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8JA630022)、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后大冬时代哈尔滨冬奥战略研究》、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会场馆赛后发展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
究成果。
[1]《普京:选择索契举办冬奥会是对俄罗斯变化的承认》, http://news.sports.cn, 2008-02-14
[2]《索契奥运成普京任内最大成就 借体育提高俄全民素质》,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02-05
[3]http://www.1ne.ru/analit/analitycs_8.pdf
[4]Sochi:The lmpact ofthe 2014 Winter Olympic,http://www.1ne.ru/analit/analitycs_8,pdf
[5]许国志:《系统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Cheng Xiaoduo,The Urban System lmpact On
Post—Games Development Of the Olympics’ Venue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2009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lnformation Technology—Spring
Conference.Singapore.2009,
[7]http:/oolympichostcity.~vancouver.ca/cityhigh-lights?aboutvancouver?keyfacts.htm
[8]同③。
[9]http://richmondoval.ca/venue_facts.htm,2010—01—10
[10]Cheng Xiaoduo,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Olympics’Venues and Urban System.Proceeding8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Wuhan/Beijing.China 2009.
[11]《副省级城市主要经济指标》,http://www.stats—hlheb.gov.crv/hrb/zl/nj2008w109530133631/htm33(R/21/21—2htm,20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