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欧亚经济
论俄罗斯与中亚能源外交的新进展
王文明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第7期 2010年08月24日

  如今,能源这个话题令俄罗斯人兴奋,也令有关国家关注。的确,大量的石油美元使俄罗斯成功地摆脱了危机。俄罗斯已经保持了近8年的稳定经济增长:自2000年以来,GDP年均增长率接近7%。2006年,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7 000美元,跻身世界10大经济体和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 1%,为32. 99万亿卢布(1美元兑换24. 4卢布),人均GDP接近9 500美元[1]。另据俄罗斯中央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7年年底,巨大的能源收益让俄罗斯黄金外汇储备增至4 763. 91亿美元,是2000年年初124. 56亿美元的38. 24倍;俄罗斯已成为仅次于中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外汇储备国。国际油价上涨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普京担任总统的近8年时间里,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给俄罗斯带来的总收入高达1万亿美元[2]。2007年,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也多达2 200亿美元。2008年伊始,纽约商品交易所首个交易日就爆出消息,石油价格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再创油价新纪录:从2007年1月4日到2008年1月3日,每桶石油价格上涨了69. 8%。俄罗斯的能源收益源源而来,石油美元使其国库更加充盈。

一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能源的政治色彩越来越浓

  由于工业化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飞速发展,世界对能源和原料的需求迅速增加。自然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某些大国对进口原料的依赖,将会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影响自然资源力量的国际布局;自然资源甚至成为国际政治的决定性因素。俄罗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世界领先的太空科技、傲视群雄的军事工业以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都可作为外交资源加以利用,但是,其面临的战略环境与原苏联相比已经迥异。传统的势力范围逐渐缩小、独联体国家各怀心事、北约与欧盟的东扩都使俄罗斯认识到,俄罗斯外交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多变 的国际事务中抓住机遇,有效地利用资源,避劣势显优势,变被动为主动。石油、天然气的大幅涨价给俄罗斯带来了恢复元气的重大机遇。

  2003年年底,当格鲁吉亚的“颜色革命”进入总统选举的关键时刻,俄突然还以“颜色”,拉闸断电,造成第比利斯地区一片黑暗。格鲁吉亚顿感俄罗斯能源的厉害。2006年元旦,位于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的小城苏贾的俄天然气控制站正式接到莫斯科方面的电话,向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随之停止。欧洲意识到能源安全的不可忽视性。要知道,中欧和西欧35%的天然气进口量来自俄罗斯[3]。俄罗斯集中了世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1/3和开采量的1/4,四通八达的天然气管道网占世界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的1/2。2008年2月8日,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代表在莫斯科就两国天然气问题进行谈判无果而终。俄方代表随即声明,如果乌方在当月11日之前不能解决赊欠俄天然气债务问题,俄方将于莫斯科时间12日10时停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总理季莫申科马上表态愿意偿还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近4个月赊欠俄方的天然气债务。虽然最后的结局是双方互有妥协,但政治家们再次意识到,能源的定义已经很难只局限于经济层面了。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国家间地缘政治和 地缘经济利益的碰撞给地区和全球层次的国际关系注入了不确定因素和诸多变数。争夺自然资源,首先是能源的斗争日益激烈,而全球的能源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强劲地被引入政治层面。“2000年以来,石油和天然气最终走出了纯粹的经济范畴而越来越清晰地具有政治含义。‘能源武器’、‘能源外交’、‘能源超级大国’成了国际政治词库中的一部分。”[4]能源外交可谓是俄罗斯的一大创举,也逐渐成为其最有爆发力的外交资源。如果说核武器曾是冷战时期苏联抗衡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倚靠,那么,能源外交则成为当今俄罗斯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大国地位和显示影响力的战略手段。“事实上,能源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比核武器更有效,因为核武器是难以使用的武器,而能源可以随时使用;核武器使他国害怕,而能源使他国依赖;核武器消耗资源,而能源带来财富。”[5]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国家性日益突出的今天,如果说兵不血刃的信息战已经成为可能,那么,只靠闸门的开合而不动用战车火炮的能源战是不是已显露端倪?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性使欧盟如鲠在喉。

  为降低俄罗斯的国际制衡能力,加强自身的能源安全,美欧提出了“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

  在中东局势不稳、欧佩克国家不愿增加石油产量以及本国能源自给自足程度不断减弱的情况下,人们自然想到了后苏联空间的中亚里海地区。地缘政治地位独特的中亚地区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称作“21世纪世界能源基地”。由于中亚国家地处内陆, 90%以上的油气出口需要通过管道,油气管道因此成为相关国家名副其实的经济命脉。“今天获胜的不是谁控制资源,而是谁控制着它的流动。”[6]欧盟委员会2006年颁布的能源政策绿皮书指出,里海地区的石油日产量已达到140万桶,预计到2010年将增至400万桶;天然气年产量到2010年可达到1 700亿立方米;如果欧盟能够分享 中亚能源,将有助于欧盟的能源供应安全。目前,里海能源能够运输到欧洲的最便捷途径有两条:一条是过境俄罗斯的现有输油管道,一条是重建的其他输油管道。美欧自然不会选择前者。而绕开俄罗斯、直接从中亚输入油气,则是欧盟实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步骤。

  然而,中亚里海地区传统上就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它决不会轻易允许其他大国染指其间。中亚地区现有的油气管道大都建于苏联时期,天然气管道以“中亚—中央”线路为核心,通过支线连接各个天然气产地,由南向北汇集到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口,然后再转运至欧洲能源消费市场。苏联解体后,这条管线虽然被许多国家所瓜分,但其控制权却牢牢地掌握在俄罗斯手中,致使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出口难以摆脱对俄的依赖。

二 抓住关键,破除困扰,俄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取得主动

  2005年春“吉尔吉斯斯坦事件”过后,俄罗斯对待其他独联体国家上台的反对派已不再是过去的那种固执和强硬,与此相反,表现出愿意与之合作并发展关系的友好积极姿态。

  2007年2月,普京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强硬讲话,对西方进行了公开指责。同时,他也对西方提出了合作的条件,表达了维护多极化世界结构和反对单极化模式的决心。上述情况使中亚国家意识到,俄罗斯在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确立为朋友和伙伴关系的前提下,将不再公开计较那些反俄动作,同时也不会任凭西方削弱自身的利益。以往,面对对手的某些得意之举和步步进逼,俄罗斯只是忙乱地被动应付,现在则是以周密的战略,沉着应对,步步为营。

  中亚各国在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苏联时期,各加盟共和国之间建立了包括统一的燃料动力系统在内的紧密的经济联系,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天然气管道体系;全联盟作为一体化的架构铺设了石油和石油产品运输管道干线,大规模地兴建了一批相互联系的石油加工企业。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中断,能源工业的统一运作受到割裂,昔日统一的燃料动力系统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也风光不再。但“俄罗斯在中亚拥有巨大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维护这些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中亚国家的多边和双边能源合作。”[7]因此,俄充分运用能源杠杆,积极发展、调控同中亚国家的关系,逐步落实“欧亚能源联盟”的构建设想,从资源、运输、市场三个方面全面控制中亚能源。

  (一)双边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油气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已探明的油气田共203个[8]。在全球原油储藏丰富的国家中, 2006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绝对增长,即产量达28. 64亿吨[9]。

  对哈来讲,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控制哈的能源产业可确保俄对哈的传统影响力,对俄在中亚地缘政治角逐中占据优势地位,意义重大。2007年以来,阻碍俄哈开展更加深入的平等互利合作的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曼于1992年建立的里海管道财团控制着连接哈石油产地与俄黑海新罗西斯克港口的田吉兹—新罗西斯克管线(里海管道财团于1996年重组,当时俄罗斯作为对美国所给予的经济援助的回报,吸收了美国的雪佛龙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参股)。该管线是哈扩大石油出口最便捷、最经济的通道,哈萨克斯坦及其他股东早就要求将其年输送能力由目前的2 430万吨提高到6 700万吨。但俄罗斯始终没有同意,其原因是:在运营过程中,贷款提供方获取了高额利润,俄罗斯却并未获益,且里海管道财团负债高达50多亿美元。俄罗斯面临着要么宣布公司破产,要么将自己持有的股份连同由此而产生的后果转向“自然垄断”。然而,对急于依靠石油和天然气来提高国力的哈萨克斯坦来讲,提高石油出口能力则迫在眉睫。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到2012年,哈计划进入世界五大石油出口国行列,“如果俄罗斯不能提供运输石油的条件,哈萨克斯坦则将通过阿克套—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把石油运过里海。”[10]之前,哈外交部部长也警告说:“如果连接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和新罗西斯克的里海管道体系不能将运力提高到3 800万~6 000万吨的话,哈萨克斯坦将在开始阶段每年通过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运输2 500万吨石油。”[11]很明显,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俄罗斯将面临逐步失去地缘优势的危险。

  问题的症结之一在里海管道财团的内部,即石油价格猛涨后,西方银行的贷款利率却降低了,而里海管道财团当时获得的是参与方担 保下的高息巨额贷款。因此,俄罗斯得不到足够的红利和利润,其应得的利益都被贷款利息抵消了。问题的症结之二是土耳其对从新罗西斯克出港通过其海峡的石油运量规定了限额,而哈通过里海管道财团的石油出口量的增加就导致俄罗斯本身石油出口量的减少。

  如何解决石油运量限额问题,各方虽然非常关注,但一直悬而未决。俄罗斯就绕开土耳其海峡铺设布尔加斯(保加利亚)—亚历山德鲁波利斯(希腊)管道将新罗西斯克港口的石油输往欧洲的问题,与保加利亚和希腊进行了多年磋商,均无果而终。2007年,在普京访问保加利亚和希腊后,这一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同年3月,三方签署了建设管道的协议,并得到各方批准予以实施。该管道的年设计能力为3 500万吨,最终逐步达到5 000万吨。在该项目中,俄罗斯占51%股份,其余股份由保加利亚和希腊平分。经过谈判协商,保加利亚将向哈萨克斯坦转让部分股份。

  如何利用和出口哈萨克斯坦最大油田卡拉恰加纳克的天然气,是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另一个“老大难”问题。问题的焦点为:要么哈建立自己的天然气加工厂,但成本高,周期长;要么将天然气运往本地气源不足的奥伦堡天然气工业公司进行加工,但俄罗斯的垄断地位将会增强。2007年5月,普京对哈萨克斯坦的访问打破了这一僵局,双方确定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奥伦堡天然气工业公司为平台建立联合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同年3月和4月,俄时任总理弗拉德科夫接连两次出访哈萨克斯坦,表明俄在中亚采取积极战略的迫切性。作为访问成果,俄得到了哈通过阿特劳—萨马拉管线向俄供应石油的正式保证。同时,根据签署的一系列文件,俄将参与投资哈萨克斯坦的高技术、能源和运输工程,并在哈建设一座核电站。问题的解决、合作力度的加大也意味着,俄罗斯在不远的将来将从根本上全部控制哈的天然气加工和出口。

  需要指出的是,在俄罗斯基本控制了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能源领域的生产、运输与销售之后,俄吉双方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2008年2月20日,吉总理丘季诺夫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颁发了对吉南部两处天然气田进行地质勘探的许可证,勘探预计耗资3亿美元。他还进一步表示,希望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参与吉油气行业的私有化进程。

  (二)多边合作赢得关键性战役

  2007年5月的土库曼巴什峰会上,俄、哈、土、乌四国总统达成一致,四国将共同建设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设施。四国总统签署的联合声明称,俄、哈、土、乌将对现有的自中亚通向俄罗斯的“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进行更新改造,并将沿此线路铺设新的里海天然气管线。为此,四国元首授权各自政府签署有关的政府间协议。

  此外,俄、哈、土三国的合作项目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2007年12月20日,俄、哈、土三国主管能源的部长在莫斯科举行关于铺设沿里海天然气管道的政府间协议签字仪式。该政府间协议的签署,是俄、哈、土三国在平等、互惠、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三赢”的结果,更是俄在同美欧能源竞争中所赢得的一场关键性战役。

  长期以来,欧洲国家为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尽力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并与美国一道鼓励、支持中亚国家推行“能源出口多元 化”政策。在天然气领域,欧盟和美国加紧对土库曼斯坦的外交攻势,提供资金,帮助勘探修建绕过俄罗斯的项目——跨里海天然气管道。按照设想,天然气从该管道输入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管线并通过纳布卡管道输往欧洲,年输送能力达300亿立方米。俄罗斯和伊朗以必须考虑沿里海所有国家的利益为由,一直反对该项目的实施。而如今土对欧美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铺设的兴趣大减,沿里海天然气管道是否修建的悬念不再。也可以说,这一项目的实施,是俄“能源外交牌”的一次精彩展示,对波兰、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立陶宛五国计划修建敖德萨—布罗德—普沃茨克—格但斯克管线和欧盟一直期待的纳布卡管线项目而言,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事实上, 2007年6月俄罗斯与意大利签订关于修建将俄天然气输入欧洲的“南流”管线协议,就已经使纳布卡管线项目雪上加霜了。

三 为取得地缘政治优势,俄不惜在经济上付出巨额代价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普京曾指出,当今世界,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善于沟通、寻求妥协,而寻求妥协的能力不单单是与伙伴国家在外交领域的彬彬有礼,而是尊重对方的合法利益。这本来是在指责西方,但用于其对中亚的政策,则可以解读为:俄罗斯要取得在中亚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优势,也要善于沟通和妥协。事实上,为达到控制中亚的目的,俄罗斯已开始从经济上做出让步。为达成沿里海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协议,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做出了不小的妥协。谈判中,俄罗斯原则上同意将里海管道财团的年输油量提高到6 700万吨。在这样的条件下,哈萨克斯坦不仅加入了沿里海管道的建设,而且还决定参加布尔加斯—亚历山德鲁波利斯管道项目。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为巩固自己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地位、强化作为欧洲能源主要供应者的作用不惜付出高额代价,与其说是为了经济利益,不如说是为维护自身地缘政治优势的政治投资。

  长期以来,俄罗斯低价从中亚国家购入天然气,通过其掌控的管道再高价卖往欧洲。但此种情况将发生变化。从2009年起,哈、乌、土三国出售给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天然气价格将提高至欧洲水平。据预测, 2009年欧洲天然气市场价格可能达到每千立方米360美元。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遭受巨额损失。欧洲现行的天然气价格为每千立方米330美元;而2008年俄罗斯购买哈卡拉恰加纳克天然气的价格为每千立方米180美元。如果按照哈方的建议提价60% ~70%的话,那么,2009年哈天然气价格将上涨至每千立方米 290~310美元[12]。据专家估计,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转卖中亚天然气的利润将几乎等于零,但是,“在保持对中亚出口方的控制过程中将在战略层次上获胜,中亚到欧洲择利而选天然气管道的现实性随即消失。除此之外,对俄罗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天然气不能(直接)输往中国,否则,通往中国的另一条管道——阿尔泰管线的建设就成了问题。以中亚天然气的新价格恐吓中国,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得到了颇具分量的杠杆与北京就这一项目进行谈判。”[13]可见,俄罗斯为实现重返中亚、争夺里海进而在世界能源领域取得主导地位的战略目标,投入力度在逐渐加大,眼光放得越来越远,试图以能源挤压他国的手段也越来越多。

  纵观形势的发展,俄罗斯由于采取了更为务实的外交政策,甚至不惜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地缘政治影响力,大大恢复了在中亚的优势地位,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在与美国、欧洲的角逐中,只能说各有潜力,互有攻守。大国的角逐给中亚国家带来了直接利益,但能源力量格局的不确定性又决定了这一地区难以避免的变数。“里海地区要么成为征兆已经出现的强硬对峙和冲突地区,要么成为互利合作和互利关系的舞台。”[14]中亚的地缘政治博弈越来越激烈,但里海地区的能源不应该成为大国争斗的起源,而应该成为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和保证世界能源供求稳定的发祥地。

  (责任编辑:高德平)

作者系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1]http: //www. cbr. ru/statistics/credit-/statistics/print. asp? file=debt
[2]《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2月4日。
[3]А.Медведев,Состояниеиперспективыэкспорта российскогогаза.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ь, 2007г.,№9,с. 148.
[4]А.Багиров,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Россия-СШАи проблемы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вмир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ь, 2007г.,№12,с. 127.
[5]赵华胜:《普京外交八年及其评价》,《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2期。
[6]С.Переслегин,Преемникпринимаетстранув хорошемсостоянии.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ь, 2008г.,№1-2,с. 42.
[7]С.日兹宁:《俄罗斯能源外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页。
[8]С.Салимов,НефтегазовыересурсыКаспия. Мироваяэкономикаи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отношения,2007г.,№10,с. 42.
[9]П.Сергеев,Проблемымировой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Мироваяэкономикаи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2007г.,№12,с. 16.
[10][11]Т.Становая,Прикаспийскийпоток, http: //www. politcom. ru/article. php? id=5522
[12][13]С.Куликов,КазахстанготовитГазпром к финансовымпотерям.НГ, 19. 03. 2008г.
[14]А.Багиров,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Россия-СШАи проблемы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вмир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ь, 2007г.,№12,с. 123.
[12][13]С.Куликов,КазахстанготовитГазпром к финансовымпотерям.НГ, 19. 03. 2008г.
[14]А.Багиров,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Россия-СШАи проблемы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вмир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ь, 2007г.,№12,с.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