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五国中唯一一个世贸组织成员国,是最早被西方国家承认为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
同时,它也是中亚五国中继哈萨克斯坦之后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作为中亚地区唯一一个发生了“颜色革命”的国家,近两年吉与哈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其经济发展形势令人担忧。为此,吉新政府和学界在不断寻找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希望能使国家走上经济持续发展的坦途。
一 吉尔吉斯斯坦国民经济结构分析
在中亚五国中,吉的资源较匮乏,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国民收入较低,南北地区差异较大,面临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也较为复杂。自1991年年底独立以来,吉克服了重重危机和困难,基本上形成了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模式,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到2007年年初,吉各项经济指标还远未恢复到1991年独立前的水平,其中工业生产到2006年仅恢复到1991年一半的水平,消费品中非食品类商品生产刚恢复到1991年50%以上的水平,而轻工业品和食品生产仅相当于1991年的1/5,严重依赖外国进口;电力生产和出口在吉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俄哈的电力出口增长在扩大其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通讯业等新兴行 业外,吉的交通运输、商品流通等服务业也未恢复到独立前的水平;相比之下,吉的农业发展势头较好,农业总产值在2000年首次超过1991年的水平,近年来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连创历史新高。
吉尔吉斯斯坦各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年份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国内生产总值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工业 | 12.0 | 11.1 | 16.5 | 16.3 | 21.7 | 23.5 | 22.5 | 17.9 | 18.1 | 17.6 | 16.1 | 17.1 |
其中:矿山开采业 | - | - | - | - | 1.3 | 1.2 | 1.3 | 1.5 | 1.3 | 2.0 | 1.8 | - |
加工业 | - | - | - | - | 84.2 | 82.0 | 82.8 | 78.6 | 78.7 | 79.9 | 77.8 | - |
电力、煤气和水力 | - | - | - | - | 14.5 | 16.8 | 15.9 | 19.9 | 20.0 | 18.1 | 20.4 | - |
农业 | 40.6 | 46.2 | 41.1 | 35.9 | 34.9 | 34.2 | 34.5 | 34.4 | 35.2 | 34.1 | 32.1 | 33.1 |
服务业 | 34.0 | 30.1 | 30.1 | 34.7 | 33.3 | 31.8 | 32.2 | 32.7 | 32.9 | 32.0 | 30.1 | 35.3 |
资料来源:《独联体国家统计年鉴》,莫斯科2006年版;《吉尔吉斯斯坦统计公报》2007年6月30日。
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吉已由以畜牧业为主转变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国。也就是说,吉工业发展比较薄弱,工业产值波动较大,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加工工业、电力工业和矿山开采业(黄金开采是吉的支柱产业),远未形成本国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工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20%左右和35% ~40%。吉目前主要优势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黄金和其他有色金属开采及加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加工业。
2005年,吉几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农业——32·1%;工业——16·1%;建筑业——2·5%;商业(含汽车修理和家电维修)——17·8%;宾馆和餐饮业——1·7%;交通通信业——6. 8%。可以说, 1995~2006年,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波动,未见明显增长;农业总产值连年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平均保持在35·4%左右;服务业比重10余年来只增加了一个百分点(见上表)。
(一)农业
农业对吉经济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吉约65%的人口居住在农业地区, 53. 1%的就业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服务,且吉贫困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居住在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山区。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 10余年来吉农业吸收的外国投资较少,投入资金近2亿美元。吉独立时,农业生产曾一度急剧滑坡。1996年以后,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和农业产值逐年增长。2000年吉农业总产值首次超过1991年的水平,到2004年已是1991年的120%,是三大产业中唯一一个超过独立时水平的领域。1995~2006年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平均保持在35·4%,几乎是工业的两倍,为加工工业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原料。独立后,吉种植业发展水平超过了畜牧业。2001年,种植业产值占吉农业总产值的55. 3%,畜牧业仅占43. 3%。其中果蔬业由于气候等原因发展最好,果蔬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向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大量出口;其次是小麦和烟叶种植业,烟叶大量出口到国外。
小麦是吉主要农作物,前几年曾经丰产过,使吉历史上首次实现粮食自给。但近两年由于小麦播种面积大幅下降以及作物品种的退化,吉的粮食安全已面临威胁。吉卡巴尔通讯社报道说, 2007年吉小麦总产量约为72万吨,而国内需求则高达110万吨,自给率仅为64·45%。2007年吉小麦播种面积仅有36·03万公顷,比2006年减少4·6万公顷,下降了12·8%。吉农业、水产和加工工业部专家指出,由于缺乏国家支持,吉小麦品种复壮和品种换代工作陷于停顿状态,优良品种无法得到推广,只能年复一年地播种低质品种,使小麦难以达到烘制面包等食品的质量要求。
虽然吉农业生产总体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属于粗放式经营:产业化程度低下,未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其现有优势和潜力。制约吉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科技投入太少,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缺少适合深加工的优质良种,农资供应不足;生产成本高、收益低;农业信贷、农产品行情信息、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各种服务机制不健全;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税费负担较重;农业投资匮乏;农业生产未能形成产业链,农产品得不到有效利用和深加工,农业加工业水平亟须提高。
(二)工业
工业是吉经济发展中最不成功的领域。与其他中亚国家相比,吉工业资源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金、银、汞、锑、钨、锡等有色金属和 水力资源上,且资源量小,开发前景相对有限。
吉独立10余年来,由于资源、市场、资金及投资政策的制约,其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善,至今仍未形成一个相对健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中能够吸引外资的领域也远不如其他中亚国家,对国外工业品依赖严重,几乎90%以上的民用和工业用制成品都需要进口。15年来,吉工业发展波动较大,几乎每隔两年就会下滑一次。2004年,吉工业产值仅为1991年的48%,其中消费品产量仅为1991年的35%,轻工业品产量仅为1991年的14%。由于生产大幅下滑,再加上资金不足(外资流入和流出较为频繁),致使大量企业倒闭,厂房闲置,工人失业。
多年来,吉主要工业生产部门为有色金属(主要产品是黄金)开采及加工、农产品加工和电力工业。其他生产部门,如食品、制革、机械制造等行业的生产虽然有所增长,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不大,对总体工业发展的影响有限。农产品、黄金及其他矿产资源是吉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仅库姆托尔黄金公司一家的产值就占吉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但黄金生产近年下降较大,对吉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原料充足,处于缓慢增长中;电力工业近年来发展较快,是目前吉经济发展的优先领域,也是对外资较有吸引力、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服装加工业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一个行业,以首都比什凯克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逐渐形成了从布匹、纽扣、拉链等相关原料进口到按照独联体国家居民特点设计、加工、销售的服装加工产业链。目前,吉已有几千家中小型服装加工厂,正在形成中亚地区最大的服装产业群,这将对中亚地区的服装业和吉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三)服务业
独立后,吉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在国民经济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如果国家政策得当、投资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该行业有望成为吉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吉服务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电信、旅游、旅店、餐饮、汽车修理等行业。这些行业近年来均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其中尤以移动通讯业发展最快。而交通运输、邮政等传统行业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运输业, 2004年其产值为1991年的7%,仅比1995年多了2个百分点,这与吉道路运输状况有关。旅游业发展也较快,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对全球124个国家2007年旅游观光业指数的评估中,吉位列第102位,排在巴基斯坦、尼泊尔、塔吉克斯坦及一些非洲国家之前。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地区之一,吉独特的人文景观、历史古迹以及最大的高山湖泊伊塞克湖都独具旅游价值。
吉是中亚国家中唯一一个世贸组织成员国,其经济自由度和开放程度都较高,作为中亚地区贸易中心的制度基础条件比较优越。
如果吉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加快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吉就会像中国香港等地一样,成为中亚地区的自由贸易港。
综上所述,从资源禀赋、地区特点、物质和制度基础条件以及产业发展特点和潜力分析,未来若干年,吉农业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是果蔬业;工业最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领域应当是农产品加工业、矿产开采业、服装加工业和以水电为主的电力工业;服务业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应当是旅游业、贸易流通业和金融业。如果这些领域能够得到充分的优先发展,吉经济一定会驶入快车道,有可能解决贫困、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二 影响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21世纪以来,吉经济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存在诸多影响其发展的问题。
(一)有利因素
1.地理优势。吉位于中亚东北部,东邻中国,南邻塔吉克斯坦,西邻乌兹别克斯坦,北邻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开展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
2.经济自由度、市场化程度较高。吉于1998年成为WTO成员,是中亚国家中唯一一个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也是最早被西方国家承认为市场经济的国家。其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和贸易政策比其他独联体国家宽松,非关税贸易壁垒也较少。吉拥有发展转口贸易的良好条件,对其贸易伙伴比较公平,没有什么歧视性政策。
3.与世界各国关系良好。吉历史上没有与其他国家发生过大的战争,一直与邻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平共处,保持着良好的国际关系,这使吉在国际交往中一般不会遇到特别针对自己的壁垒和障碍。
4.优势产业特点明显,基础条件好。吉主要优势产业和国家优先鼓励发展的领域,如果蔬业、农产品加工业、服装加工业、矿产开采业、电力工业、旅游业、贸易流通业等基础条件较好,优势明显。其中大部分领域需要的资金规模不大,进入门槛低;相对于其他中亚国家的能源开发、高新技术等领域来说,吉上述产业技术含量要求较少,容易介入,发展周期较短,比较容易运作起来。
5.不用背负资源和人口包袱。吉国土面积为19. 99万平方公里, 2006年年初人口总数为51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6人。而中国2006年年初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5. 3人,是吉的近10倍。由于吉人口基数小,其脱贫致富的负担也就较小。同时,如同瑞士等国一样,吉资源较少,不可能走原料出口型道路,因此,不用背负资源包袱,可以较容易确定本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向。
6.获得较多的国际援助和支持。独立15年来,吉获得过来自世界银行、亚洲银行、日本、德国、中国、俄罗斯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多项援助、贷款和实物帮助,用于帮助其减少技术壁垒、支持创业及发展贸易。其中世界银行是对吉提供发展援助最多的机构之一。自1992年以来,它已向吉提供了总计7. 57亿美元的援助,实施了36个项目; 2003~2005年,50%的世界银行援助以无偿援助形式提供;自2005年7月起,世界银行对吉提供的所有援助均改为无偿援助。吉获得的发展资金较多,比较容易发展起来。
7.加入众多国际组织。吉独立以来一直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区域组织,积极融入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当中,获得了由于参加这些组织应享有的各项优惠待遇,消除了各项区域性壁垒,积累了较好的组织资源和制度条件,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8.在中亚国家地位独特。目前,中亚地区逐渐被世界各国看好,成为外资争夺的重点区域之一。然而,中亚其他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均有一些弱点,如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虽快,但其物价、劳动力、土地价格最高,且处处强调本国经济安全,对他国防范和歧视性政策越来 越多,致使外资进入门槛高,成本增大;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的高压政策及其国内政治局势不稳有碍其吸引投资;土库曼斯坦自我封闭;塔吉克斯坦经济太落后等。相比之下,吉物价较低,政策宽松,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好,空间较大,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目前,吉在中亚地区地位独特,尤其是作为自由贸易港、加工区独具优势,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已被很多投资商看好。
(二)不利因素
1.国家政局不稳,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自从2005年3月发生“颜色革命”以来,由于新政府不能完全控制局势,吉国内游行不断,围绕政府人选的斗争不断,使政府忙于应付各类政治事件,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严重影响了吉经济发展。2005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与2004年相比,首次出现近10年来的负增长。就目前吉的国民素质、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心理承受力来看,吉需要的是全盘西化的民主,还是一位能贯彻国家发展方向的强有力的领导人,这一点很值得思考。
2.激进式改革代价沉重,尚未找到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吉独立以来,采用了激进式改革模式, 2000年就基本完成了私有化改革,但其经济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明显减弱;国内生产总值波动较大,迄今还未恢复到1991年独立时的水平。预计 到2010年,吉国内生产总值将是1990年的92%,而哈乌两国则将分别是1990年的182%和168%。因此,可以说,吉迄今尚未找到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3·对本国民族工业保护不够。多个成功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定要建立起几个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在本国工业尚处于幼稚时期时,国家一定要采用关税壁垒等政策对其进行扶持。吉独立以来,只是笼统地提出了一些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和优惠政策,至于本国民族工业如何发展、如何保护,一直未有明确的政策。时至今日,吉尚未建立起民族工业体系,民族工业发展状况与独立时 差别不大:大批工厂倒闭、厂房闲置,工人失业,日用品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产品依然严重依赖进口。
4.政府确定的优先发展领域与国家实际情况不符。在吉政府制定的《至2010年国家中期发展战略》中,经济领域的优先发展方向为能源、交通通讯、农业、轻工业、矿山开采、信息技术和旅游业。其中能源业受国内资源缺乏所限、信息技术产业受吉科技水平较低所限,发展难度较大。在科技方面,吉虽然确定了未来几年将在卫生保健和环保产业、农业、日用消费品生产、能源电力、矿产和水力资源、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及民用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工艺、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和民俗 文化研究等方面优先开展科技研究工作,但鉴于吉在基础和人文科学、新技术、农业科学和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的总体水平还较低,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5.投资环境亟须改善。吉投资环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综合国力较弱。吉资源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差,固定资产投资少,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科技实力较弱,教育结构失衡,文科多、理科少;债务繁重等严重制约了吉经济的发展。
二是政府官员腐败严重,导致政府信用缺失。2006年10月,世界银行在其《管理问题——2006》报告中,根据对独联体各国2005年的相关情况,对各国在反腐败、政治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分类打分,以正负各两分为准,正2分为最好,负2分为最差。吉反腐败一项得分为-1. 32分,名列中亚五国的最末位。
三是税负较高,影子经济比重较大。2006年11月,依据国家税收体制对企业经营的干预程度、税率、税种数量、税收体系的透明度等因素,世界银行推出了对175个国家和地区的税收体系排名,吉排名第150位。吉投资法中规定的对外国投资实行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实际上基本没有实施。目前,吉国内企业税负较重:税种多(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利润税、个人所得税、商业税等),税费负担沉重,导致吉1/3的企业因此转入地下。2006年年底,吉地下经济规模已占GDP的53%。
四是法制不健全,政府更迭频繁,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缺乏连贯性、透明性和可预见性。吉法制建设目前仍处于完善过程中,外资立法不完善,普遍存在执法不严等现象。吉国际商业协会称,投资环境的可预见性及政策的透明度始终是在吉投资者关注的首要问题,涉及吉几家大企业的纠纷案例已经对吉投资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吉政府在处理诸如“Bi-tel”移动通讯公司、达拉斯金矿公司(杰鲁伊金矿)、陶尔德布拉克金矿公司的产权、开采权纠 纷事件中,表现出司法管理的不确定性,政府决策缺乏透明度,这些问题正在损害吉在投资者眼中的形象。吉政府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在处理上述类似事件时采取更为公开、公平的方式,依法办事。据专家估计,为实现吉政府的中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计划,吉今后每年至少要吸引2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吉使用外国贷款的限制和吉投资环境仍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外国直接投资迟迟不愿进入吉市场,吉仍属投资风险较高的国家。
6.易受外国操纵和影响。15年来,由于吉没有健全的工业体系,产品进出口对外依赖严 重。同时,在私有化过程中,该国将涉及国家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如电信公司、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国际机场、配电公司等企业及一大批教科文卫领域的单位,通过拍卖转让国有股权、托管、租让等方式对外开放,造成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不断下降,使得本国经济易受外国操纵和控制。再加上近年来美国在吉驻军以及哈对其金融业的控制,更增加了吉经济安全的隐患。
三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
(一)弱政府和强政府的选择
自总统更迭后的两年多来,吉国内游行和集会不断,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其邻国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则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国家稳定。2006年年底,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 000美元。因此,吉要想发展经济,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适当的政府干预、明智的国家发展战略及其有效的组织、协调与实施,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二)出口替代和进口替代政策的选择
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以本国制成品替代进口制成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替代产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推行这一政策,首先要选择那些国内市场有需求但却无法与外国竞争的工业部门作为替代对象,然后通过保护措施使其变为进口替代工业,以加快工业化进程。拉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的许多亚非发展中国家曾先后把进口替代作为工业化的途径,一度出现进口替代的高潮。
出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推行鼓励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关税和汇率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政策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出口替代政策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国内外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建立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部门,即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出口替代过程是产业调整、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是变不利出口商品格局为有利、变贸易逆差为顺差的过程,也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目前,吉应采取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的策略,将市场经济开放的不可逆转与国家对产业的保护和扶持相结合。进口替代是基于吉尚未形成但须要形成一批本国支柱产业的现实,重点在农产品加工业、服装加工业等领域。出口替代是基于吉某些产业的优势,如矿产开采业、电力工业等领域。上述产业如能吸引更多投资加快发展,则很可能形成地区优势产业。
(三)私有化和国有化的选择
出于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自由化的考虑,吉应采取私有化与国有化共存的模式,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采用的模式。因国情不同,不同国家私有化和国有化的比例有些差异,但国有化的领域较为相近,大都是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领域。
截至2003年年末,吉全国企业总数的72%已经完成了私有化或改制,其中多数改造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吉GDP中占有85%的份额)。流通和服务领域较为彻底的私有化使得吉成为独联体国家中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国内商业迅速繁荣,独立之初的商品匮乏局面较快得到缓解,国内的市场机制逐渐发育形成。同时,吉允许外资参与私有化的政策有助于提高吉的经济开放度,有助于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吉的快速私有化也存在隐患,如在第四阶段(2004~2006年)的私有化名单中几乎包括了大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电信公司、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国际机场、配电公司等,一大批教科文卫领域的单位也被列入这轮私有化名单,这不得不令人为吉未来的国家经济安全担忧。
(四)传统产业和创新性产业的选择
正如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所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除石油以外,其他初级产品的出口都不足以导致一个国家走上经济发展的道 路。”为了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一条必由之路。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力工业等是吉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区域产业分工的变化,吉的服装加工业、矿产开采业开始有较大发展,金融、旅游、贸易流通成为服务业中最有潜力的行业。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吉还需要发展信息通信、生物技术等创新性产业。只有将传统产业与创新性产业相结合,吉才可能跻身现代化国家行列,不被边缘化。
四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保障国家稳定
吉应保障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政策的连续性,保证国内秩序在民主基础上稳定有序;在平衡大国关系的同时,将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放在首位,敢于向有损国家经济安全的现象说“不”;尽快消除一切可能导致国家动荡不安的因素,因为没有稳定就无从谈发展,稳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前提。
(二)重视国家经济安全
一是加强对涉及国家经济命脉行业的控制,不能一律私有化,应保持一定比例的国有企业,并保证国家在重要产业中的控股比例和份额。二是保护民族工业和本国生产者利益。
为保护本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吉于2002年曾对进口肉类、鱼类制品和蔬菜、水果、干果等农产品加工制品实行10% ~17. 5%的高关税(吉平均进口关税不到10% )。三是控制经济自由度。2006年6月吉电信公司的光纤连接项目启动后,吉政府决定帮助其更新技术,而不实行私有化,就是一项明智的举措。
(三)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吉目前的经济基础及其在中亚地区和国际市场的产业分工状况,吉应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近期,应大力发展果蔬业、电力工业、服装加工业、黄金等矿产开采业和旅游业、金融业、贸易流通业等,突出这些产业的优势主导地位,全面提升吉经济的发展水平;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推出大型跨国龙头企业。
(四)切实改善投资环境
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优惠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优化投资的软硬环境,强调政策的连贯性、公正性、透明性和可预见性,并加大执行力度。目前,吉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在行政税收方面采取一系列合理、连贯的措施,清理“灰色清关”、影子经济,大力打击腐败,促使地下企业转向合法经营轨道,从而改善社会经济整体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近期,吉政府出台了产业减税政策,使吉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五)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
吉应开展多元化外交,强化对外合作和交流,减少对某些大国的经济依附,增加与其平等合作的机会,争取亚洲银行、世界银行、欧洲开发银行等更多外资支援。同时,应积极参与 国际区域组织,以增加自身力量。
吉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与乌拉圭有很多相似之处。乌拉圭加入南方共同市场后,由一个极小的经济体一跃成为世界主要贸易区中的重要一员。外国投资者由此成功地进入并拥有其消费市场。乌拉圭作为南方共同市场的中心平台,其小规模的国內市场不再是阻碍,而是跳板,更能提高其吸引外资的能力。
(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目前,吉贫困人口比重约为40%,贫富差距较大。2007年第一季度,吉居民月均收入仅为80美元;按照2007~2010年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未来如经济平稳发展,至2010年,吉居民月收入水平将达到160美元。吉目前的居民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哈土两国居民月收入目前已达到吉到2010年的水平)。吉政府应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其主要任务和目标,建立并不断完善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七)调整教育结构
人才决定国家的未来。目前,吉15岁以上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居民比重在90%以上,达到欧洲国家的水平,国民素质较高。但吉国教育结构不合理,高校的文理科专业设置比例失调,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数量大大超过应用学科,造成吉缺乏熟练的技工、工程师及其他应用型人才。因此,吉应尽快调整教育结构,针对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专门性人才。
(八)加强财政监管
吉财政面临诸多问题:财政赤字大、外债比重高、国民储蓄率低、国家外汇储备少。2006年,吉国内生产总值近30亿美元,国家黄金储备为2. 6吨,外债为20多亿美元,贸易逆差达11. 35亿美元,国家预算赤字为4·4%。未来3年内,吉国家财政每年缺口相当于其GDP的2. 5% ~3% (约合6 000万~7 000万美元),而这一缺口的弥补仍有赖于国际金融机构的援助。吉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财政监管和改革,通过控制外债(使外债规模与本国的偿付能力相适应),提高国内储蓄率,采用一种适合本国国情、有利于提高本国竞争力的汇率制度以及改革国家税收体制,加强国家再分配的力度来减少对外资的依赖,保持国家经济的独立性,使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体上看,吉经济经历了打破重来的巨大变化,已从危机中开始走向缓慢发展的阶段,国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初步改善。但由于国内局势仍不稳定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不确定等原因,吉经济发展仍不平稳,与其他中亚国家的距离在逐渐拉大;吉经济还很脆弱,经济发展面临的变数依然很多,政府面临的改革形势很严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压力很大。只有找到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一以贯之,吉才有可能像联合国预测的那样,保持年均5%的经济增长率。
主要参考书目:
1.刘庚岑、徐小云:《列国志·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СодружествоНезависимыхгосударствв2004 году,Меж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комитет СНГ,Москва, 2005.
3.Т.С.Дыйканбаевойидр. ,Экономика Кыргызстана:состояниеипроблемыроста,Центр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м.академикаДж. АлышбаеваНациональнойАкадемии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Бишкек, 2004.
4. http: //www. Cisstat. com
5. http: //www. kg. gov
6.王海燕:《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2007年各期。
8.《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2007年各期。
(责任编辑:农雪梅)
作者系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中亚区域的新疆特色产业选择与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70663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