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欧亚经济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施玉宇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0年第12期 2009年10月23日

  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笔者作为高访学者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进行为期半 年考察。现将实地考察的亲身感受和见闻介绍如下。

  中亚最大的城市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是中亚地区5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 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中最大的城市,在独联体中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基辅,为第4大城 市。人口214.2万(1998年),面积250平方公里,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北部。该城历史非常 悠久,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苏联时期它是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1991年 8月31日宣布独立后成为该国首都。该市气候宜人,1月平均气温一1.1℃,7月平均气温 27.5℃。1966年塔什干发生大地震,30万人无家可归,城市的许多建筑是在此之后兴建的。市 内遍布公园、街心花园,宽阔的林荫道旁花草繁茂。这一切使塔什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亚绿洲。  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该国80%的机器制造业集中于此, 该市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塔什干的棉花生产在独联体闻名。该市交通较发达, 是中亚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有数条重要铁路线由此经过。在公路交通方面地位亦十分重要。 在航空运输方面,它与国内各重要城市均有航线,除与独联体国家外,它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 通航,每周定期国际航班40多次。现塔什干——北京航班每周两次(星期三和星期日),飞行时 间为5个多小时。塔什干还是中亚的文化中心。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及诸如著名的中亚石油 工业研究所、中亚地质研究所、中亚农业经济研究所等都设在此城。以创建于1920年的国立塔 什干大学为代表的19所高等院校为塔什干这座文化名城增色不少。该市还有200多座图书 馆、10座剧院、8个博物馆和展览馆。

  清洁整齐的街道

  塔什干是座美丽的城市。漫步街头,给人们突出的感觉是,道路较宽阔,而且清洁整齐。街 道两旁绿树成荫,市内遍布街心花园和公园,给城市增添不少美色。尽管一场秋风落叶满地,但 有环卫工人及时清扫,街道始终清洁干净。在此没遇到过那种飞沙走石、尘土扑面的景象。市 内空气清新,蓝天白云给人平添好心情。塔城街道之宽阔、满园之绿色、空气之清新,令人赞叹 不已。

  塔什干虽在世界上算不上是繁华的一流大城市,也无法与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 比,但自该国独立以后,塔什干城市面貌的确发生了显著变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9年来,随着 经济的发展,城市增添了许多新建筑,新盖了许多银行、饭店、宾馆。塔什干五星级饭店以洲际 饭店和乌兹别克希尔顿饭店最引人注目,其富丽堂皇、豪华舒适程度可与中国的五星级饭店媲 美。独立9年来塔什干的变化,正如乌电视广告形容的那样,一个小伙子当兵几年回来竟找不 到自己的家门。

  便捷的市内交通

  塔什干市内交通较为便捷,有地铁、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 四通八达。人们上班或出门办事一般乘坐公共电、汽车或地铁,也可打出租车。乘公交车票价 较便宜,单程只需25苏姆(约合o.032美元,合人民币o.27元)。地铁现运行红、兰两条线,每 隔5分钟左右一趟车,单程票价25苏姆,与公交车一样。目前塔什干地铁正在计划扩建黄绿另 两条新线。小公共汽车票价比汽、电车和地铁稍高,为30苏姆或50苏姆。街上出租车很多,只 要一招手就可乘坐,见不到司机拒载现象。但出租车车线内外有别,老外坐车价钱一般比当地 市民要贵1倍以上。笔者从所在的塔什干经济大学打出租车去中国驻乌使馆,约6站路,坐公 交车,倒一次车只需50苏姆,乘出租车则需400苏姆(当地居民只需200苏姆)。为了不挨宰, 最好在叫车时先讲好价钱。

  在塔什干无论乘坐地铁,还是乘坐公共电、汽车都秩序井然,即使是上下班高峰人多拥挤 时也依次上车,而且老人和儿童可优先。车厢内没有高声喧哗,见老人、妇女和儿童主动让座是 司空见惯的事。

  与北京不同的是,塔什干公共电、汽车的站牌上只标几路车,却不标明沿途经过的各站站 名。这令外地人或外国人感到不便。坐哪趟车需事先打听清楚或是在车上问司售人员,以免弄 不好坐错车或坐过站。

  热闹的塔什干步行街

  在位于市中心的中央商场和北京饭店之间有一条中亚颇有名气的步行街。这条步行街宽 约20米,长约500米,不通车辆,只能步行。平时人们通常在逛了中央商场后总要来这里走走。 每逢星期日,因为国营商店休息不营业,来此处闲逛的人更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步行街两侧有服装店、食品店、饭馆、咖啡馆和酒吧。马路两旁摆满了各种货摊,有出售新 旧书刊、磁带、录像带、油画、木刻、陶制工艺品、水晶玻璃制品、各种光彩夺目的天然石饰品、钱 币、古玩、邮票、儿童玩具,可谓形形色色,琳琅满目。在这里买东西可任意选购称心如意之物品 而且还可以讨价还价。同样的东西售价绝对比国营商店便宜。比如,一条用天然彩色石串成的 项链在国营商品要卖5000苏姆,而在步行街,商贩开价4000苏姆,还价3000苏姆(约合3.9 美元,人民币31元),便可成交。如果对金银饰品和古董十分在行,可在地摊上买到价廉物美、 十分合算的东西。乌兹别克斯坦产黄金和宝石,到该国的外国人一般均要选购一些该国特产的 黄金和宝石饰品带回。

  值得一提的是,步行街上的油画众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种类有风景山水画,有人物肖 像画,有动物花草画,还有宗教画,五花八门,任顾客选购。如果有兴致可坐下,请画家当场为你 作肖像画。

  步行街上还设有许多食品摊,有抓饭、烤羊肉串,也有西式糕点,如奶油蛋糕、咖啡、肯德 鸡、汉堡包、冰淇淋等。天热时人们在彩色大太阳伞下的食品桌旁用餐、小憩、聊天,怡然自得。 天冷时可进入用塑料布围成的棚子里就餐。

 不断贬值的苏姆

  乌兹别克斯坦于1994年进行货币改革,7月1日开始发行本国货币——苏姆(在此之前 于1993年11月15日发行过渡性货币——苏姆库邦),发行时官方汇率为7苏姆兑换1美元。 发行初期本国货币的汇率较为稳定,但后来由于受俄罗斯卢布不断贬值的影响,该国货币与独 联体其他国家的货币一样,也不断贬值。1996年初官方汇率(苏姆与美元的比价)为1:36.6,黑 市汇率为1:200。此后由于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特别是俄爆发严重金融经济危机,卢布 大贬值以及世界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苏姆也急剧贬值。1999年9月笔者刚到乌 时,苏姆的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换135苏姆,而黑市汇率则为)美元兑换550苏姆。此后苏姆 又狂跌不止,11月中黑市汇率跌至1美元兑换900苏姆。到年底开始有所回升,2000年初苏姆 的汇率升为1美元兑换760苏姆。

  汇率双轨制使该国老百姓叫苦不迭。两种汇率相差5倍。2000年初乌职工人均月工资为 7000——8000苏姆,按官方汇率(145苏姆=1美元)约合55美元,按黑市比价仅合10美元, 而1个4口之家维持一般生活水平约需7万苏姆(约合80美元)。与苏联解体前相比,居民生 活水平大大下降,民众对此不满情绪溢于言表。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较普遍怀念以前的生 活。据笔者所在塔什干经济大学的教师说,目前该国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 富人不乏其人,而普通平民百姓靠节衣缩食维持生活,吃的很简单,一年只能添置一、二件衣 服。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只能找第二职业增加收入,以贴补家用,还有的人甚至搞歪门邪道, 不择手段千方百计捞钱。所幸的是,人民最基本生活有保障,如面包、牛奶、食糖、盐,大众化的 蔬菜(卷心菜、胡萝卜、洋葱等)以及公共交通费、电、水等不贵。政府为求稳定,每次调价,对以 上涉及民众基本生活方面的物价涨幅均不大。在该国人们吃饱不成问题,但要吃得好些,穿得 体面些就难了。冬天新鲜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的价格不低,甚至比我们国内还贵,非平民百姓 所敢问津。水果在夏秋季大量上市时很便宜,西瓜、哈蜜瓜都论个卖,1个5——6公斤重的大 西瓜只要50苏姆(约合o.09美元,合人民币o.7元)。冬天桔子、橙子、苹果等价钱都较贵。  此外,实行两种汇率也挫伤了外商的投资积极性。外商普遍抱怨在此生意不好做,有不少 外商撤资。因此,尽快实现两种汇率并轨,解决汇率问题是当务之急,但国家目前没有充足的外 汇储备,要解决这一问题谈何容易。据该国居民说,总统年年讲要解决这个问题,但迄今尚未能 兑现。

  生意兴隆的集贸市场

  塔什干的国营商店营业时间沿袭苏联解体前的旧制度,上午一般9点开门,下午6点关 门,中午有1小时休息。人们上班,商店才开门,下班时商店已快关门,星期日又照例一律关门 不营业,十分不便。我问过当地居民,商店为何不能在星期日也营业,这样既可方便顾客又能增 加营业收入,岂不两全其美?回答说,如果星期日营业,商店要增加纳税。好在现在经改革已有 不少私有化的小商店和小商亭,星期日照常营业。

  居民在副食店只能买到罐装、瓶装食品、香肠、黄油、奶、食糖、糕点等。买蔬菜、水果得去集 贸市场。居民点附近都有小型集贸市场。塔什干市内还有几个大集贸市场。这里有各种新鲜 蔬菜、水果,能买到卷心菜、胡萝卜、土豆、西红柿、洋葱、黄瓜,甚至还有菠菜、小白菜,中国的大白菜、生菜等。苹果、梨、葡萄、香蕉、桔子、橙子、石榴、哈蜜瓜等水果一应俱全,还有葡萄干、杏干、梨干、核桃、花生等干果,甚至还能买到豆腐、粉丝、酱油、味精等各种调料,有小市场买不到的活鱼和鲜猪肉。因此,大型集贸市场的生意格外兴隆,十分红火。

  塔什干集贸市场的价格象我们国内一样,根据时令和供求关系变化有涨落。冬季新鲜蔬 菜、水果价格较贵,逢节假日就比平时贵,有时也随苏姆与美元比价的变化而波动。现把1999 年9月和2000年3月离去时所了解的该市主要食品零售价对比详列如下。 塔什干主要食品零售价变化情况

 

19999(苏姆)

20003(苏姆)

带骨牛肉  (公斤)

650

850——900    (约合12美元,96元人民币)

牛肉馅  (公斤)

700

800    (约合106美元,85元人民币)  

带骨猪肉  (公斤)

750

850——950    (约合126美元,101元人民币)

鸡肉香肠  (公斤)   

560

750——800    (约合106美元,101元人民币)

进口面粉  (公斤)

130

160    (约合021美元,173元人民币)

面包  ()

45

45    (约合006美元,048元人民币)

大米  (公斤)

240-250

250——260    (约合034美元,27元人民币)

牛奶  (公升)

60

100    (约合0013美元,1元人民币)

黄油  (公斤)

1200

1400——1500    (约合1686美元,149元人民币)

植物油  (公斤)

460

560——620    (约合082美元,66元人民币)

鸡蛋  ()

22

32    (约合004美元,034元人民币)

食糖  (公斤)

194

280    (约合037美元,298元人民币)

方糖  (公斤)

240

285    (约合037美元,298元人民币)

胡罗卜  (公斤)

20

40    (约合005美元,042元人民币)  

马铃薯  (公斤)

70

110    (约合014美元,117元人民币)

洋葱  (公斤)

30

30    (约合004美元,032元人民币)

卷心菜  (公斤)

25

30    (约合004美元,032元人民币)

西红柿  (公斤)

70

550——700    (约合093美元,746元人民币)

黄瓜  (公斤)

30

600——750    (约合1美元,8元人民币)

苹果  (公斤)

180

300——350    (约合046美元,37元人民币)

     在塔什干贸易市场买东西象在我们国内集贸市场一样,常有缺斤短两现象,而且在这里不像我们国内有公平秤可以复核。集贸市场的摊贩精得很,你跟他讨价还价,他就在秤上做手脚,把让价的钱找回来。尽管如此,由于集贸市场商品丰富,蔬菜水果新鲜,人们还是愿意来这里购。塔什干兴隆红火的集贸市场既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反映出乌兹别克斯坦经过改革后市场出现的繁荣。

     中亚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在塔什干市的西南部有一个在该国和中亚颇有名气的名为“跑马场”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坐地铁(红线)到终点站——萨比尔·拉希莫夫,然后花35苏姆换乘去“跑马场”的专线车即可到达。据当地居民介绍,1994年以前这里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集市,只有一些零星的小商小贩在这里摆地摊,卖各种商品。1995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很快发展壮大成今天这样大的规模。如今这里已成为中亚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每天客流量至少在万人以上。笔者慕名而去,一路上车水马龙,车堵得厉害,一到市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其热闹程度不逊色于我国的大自由市场。每到周末去“跑马场”逛的人就更多,更加拥挤。

     进这个市场须购门票,每张15苏姆,光门票收入每天就有15万苏姆以上。“跑马场”服装批发市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边以当地乌兹别克斯坦商贩为主,也有不少中国商贩,格局为20多排,摊位多达几百个,以专门经营各色各样的服装、鞋、包等为主,边上还有经营日用小商品的。与国营商店相比,这里的服装、鞋、帽、包等不但品种款式多,式样新,而且价钱便宜。难怪国营商店顾客寥寥无几,而这里却天天顾客盈门,热闹非凡,人们不怕路远、拥挤也愿来此购物。须指出的是,仔细看商品就会发现,从各类服装到针头线脑等日用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70%——80%都来自中国。尽管商品上标着中国制造,但当地居民分不清是汉字、日文还是韩文。笔者仔细观察,发现在此出售的中国商品,大多是中国国内积压和过时淘汰的产品,新产品数量不多。比如,兔羊毛交织的拉毛衫在中国国内市场早已过时淘汰,但在这里却卖得很火。其
原因在于,一则这种货虽在中国国内已过时淘汰,但对该国居民来说却是时新的,乌是中亚人口大国,市场需求量相对就大。二则价格便宜。这里大部分中国商品与中国国内市场价格相差无几,有的小商品甚至比中国国内还便宜。比如,合人民币3——4元一个的计算器、合人民币几角钱一个的透明胶带在这里销路不错。商贩从中国以出厂价进货(大多是中国国内市场疲软难销的积压商品),贩运到此销售,薄利多销,还是有利可图的。该国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有限,因此,只有价廉物美的商品才有销路。

     该市场的西边部分主要由韩国人经营。这里的商品往往比东边的价格要高,大部分是韩国产品,足见韩国商品早已打入该国市场。东西两部分相比较,还是东边的顾客多,销量大。可见,中国具有传统优势的服装、鞋类商品在乌兹别克斯坦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来这里购物的除本市居民外,还有不少从塔什干郊外和其他各州来的商贩。他们从这里批发服装、日用品等转到当地去卖,从中赚钱获利。在离“跑马场”市场不远处还有一个中国新疆人经营的市场,销售各种布料等,生意也不错。

     走出滑阴影的经济

     “滴水见阳光”,市场是一国经济状况的缩影,也是反映其国情变化的镜子。笔者在乌兹别克斯坦半年期间看到,乌实行改革开放9年后商品丰富,市场繁荣(1999年乌商业零售贸易额增长10.5%),。这反映该国经济已开始走出独立后连年滑坡的阴影,情况明显趋于好转。资料显示,乌自1996年以来在经济上已止降复升,连年增长。1996、1997和1998年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6%、5.2%和4.4%。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农业产值又分别增长乙4%、6.1%和5.9%。2000年第一季度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看来,这个中亚人口最多、在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影响的大国,经济已摆脱连年滑坡的恶性循环,开始走上持续稳步增长的良性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