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欧亚经济
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在中亚市场
俄欧亚所 ,张国凤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1997年,9期 2009年10月14日

  随着中亚地区国家向世界市场的不断开放,各种势力对这一地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尤其是其邻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表现的更为积极。鉴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长,经济因素将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一下俄、土、伊三国在经济方面争夺中亚市场的优势和潜力。

  一、对外贸易。当前中亚国家的对外联系主要是贸易往来。从1994、1995年中亚几个主要国家的进出口看,俄罗斯仍然是中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土耳其、伊朗则相差很远(见表1)。

表1 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在中亚国家进出口中的比重(%)①

 
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土库曼斯坦
1994 1995 1994 1995 1994 1995 1994
出 口
俄罗斯 45 42 44 23 17 36 5
土耳其 1.5 <2 2 5 1 0.8 3
伊朗 <0.5 <0.5 <0.5 <0.5 0.1 l l
进 口
俄罗斯 36 49 59 33 22 18 16
土耳其 2.5 3 17 3 4 7 1l
伊朗 <1 <1 <0.5 <0.5 0.2 0.4 5

   从表中可以看出:(1)俄罗斯市场对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1995年两国从俄罗斯的进口分别占49%和18%,向俄罗斯的出口分别占42%和36%。而同时它们和土耳其和伊朗的贸易额很小,吉尔吉斯斯坦从土耳其的进口只相当于从俄罗斯进口 总额的34.5%,哈萨克斯坦从土耳其的进口只相当于从俄罗斯进口的1/16。(2)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国向俄罗斯的出口相对小一些,尤其是土库曼斯坦,自1994年起向土耳其的出口和俄罗斯已相差无几。这主要是由双方的经济结构决定的。乌、土两国的出口产品以天然气、石油及棉花为主,而俄罗斯本身是油、气生产大国,不需从外部进口,纺织工业又没什么竞争力,棉花进口的数量自然相对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土、乌两国被迫寻找其他更有效的市场,其中包括土耳其。而且这两个国家都是以供应棉花的方式偿还土耳其的优惠商业贷款。

  此外,土耳其的一些建筑公司不断向中亚扩展,它们愿意以自己的服务换取棉花,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亚棉花向土耳其的出口。不过,这种贸易形式具有暂时性,随着乌、土两国把发展私人纺织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大量的基础原料将被就地消化。(3)中亚国家与伊朗的贸易额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只有土库曼斯坦1994年从伊朗的进口比重占其总进口额的5%,但这仍低于土耳其,更低于俄罗斯。

  大体上说,中亚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额,要超过与土耳其和伊朗贸易额的几—卜倍乃至数百倍。俄罗斯在中亚外贸市场上所具有的优势是土耳其和伊朗不能相比的。

  二、寻找与中亚国家的共同性。苏联解体以后,土耳其和伊朗等国一直在努力寻找与中亚地区国家的共同性。

  中亚地区,在19世纪曾存在着以布哈拉、希瓦、浩罕为首都的三个封建小国,其中最大的浩罕国在19世纪60年代约为300万人。随着俄罗斯军队的入侵,这些国家很快便成为俄罗斯的附庸②。苏联时期,由于特殊的经济分工政策,使中亚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制成品和大部分资源都靠俄罗斯供给。除土库曼斯坦外,其他四国均被看作是俄罗斯财富的“受血者”。中亚国家独立后,由于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它们对俄罗斯普遍存有疑虑,并出现了摆脱俄罗斯 的倾向。于是,在中亚地区一度出现了“政治经济真空”。不过,这个真空很快就被不同的思想体系和结构所填补,其中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土耳其和伊朗曾被认为是中亚国家唯一的领路人。

  加强与土耳其的联系和泛突厥主义的思想在90年代初的中亚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当时在中亚讲“土耳其进行曲”成为一种时髦。这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早在1991—1992年,土耳其就向中亚开放了信贷部门。虽说商业贷款可能使国际收支差额背上沉重的负担,但却大大缓和了由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缩减资源供应而造成的中亚消费品市场的商品饥荒。即从一开始,隐藏在泛突厥主义背后的不是宗教思想,而首先是出于经济目的。因此不能不引起正处于沉重危机之中的中亚各国的友好回声。(2)中亚国家希望能找到一个使之继续改变受俄罗斯支配的平衡力量,土耳其自然是较好的选择。(3)中亚国家除塔吉克斯坦外,均与土耳其同属突厥语系,文化上相近,在近代的几个世纪内都处在相互影响和渗透的范围。(4)当时俄罗斯把与世界强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当作重点,中亚国家只好在自己的“重量级”内寻找支持和友谊。(5)苏联存在的最后几年,积极鼓励各共和国的经济组织和经济实体与土耳其建立直接 的合作,奠定了中亚国家与土耳其合作的基础。(6)某些中亚国家的领导人的做法起了推动作用。从1991年到1994年,中亚各国首脑与土耳其领导人频繁接触,成为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常客。还聘请土耳其有关部门的人士为贴身顾问。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曾多次强调,他把土耳其当作效仿的样板,请求土耳其在外国和世界组织中代表乌兹别克斯坦的利益,甚至宣称有朝一日乌兹别克人可能和土耳其人在同一座议会大厦里开会③。

  中亚国家在90年代初与土耳其的迅速接近,实际上是为了获得独立国家地位的承认和得到及时的经济援助。到90年代中期,土耳其由于自身实力所限,给予的经济援助让中亚伙伴感到失望,泛突厥主义的幻想也变得大为失色。独立之初几年的期待让位给了现实主义,中亚与土耳其的关系也由过热转为正常。

  对伊斯兰化和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国家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公开表示坚决反对泛伊斯兰主义思想的扩张和伊斯兰组织加强对中亚的影响,更不允许伊斯兰教参与政治,指责伊朗破坏了塔吉克斯坦的稳定④。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伊斯兰教影响并不很深,这里实际上是各种新奇古怪的异教徒的大杂烩:祖先崇拜、苏维埃无神论、神秘主义、通灵术、及其他世界性的宗教都很活跃。再加上游牧民族的不稳定性,使三国的伊斯兰教与古典的伊斯兰教乃至非阿拉伯国家的外国伊斯兰教都相差甚远。

  一些国家对伊斯兰教政治化的严厉态度和伊斯兰教对另外一些国家的微弱感染,自然限制了伊朗利用这一因素来争夺中亚市场的可能性。并且,伊朗伊斯兰教的什叶派变种在中亚的现代清教徒中影响也不大。一方面,中亚传统的伊斯兰教是温和派;另一方面,苏联70年的无神论教育使中亚的城市居民已逐渐适应现代行为准则,他们反对任何仿效伊朗模式调整个人和社会生活。此外,塔吉克斯坦的内战更让人们对伊朗的渗透提高警惕。

  三、私人资本的力量。目前,俄罗斯私人资本在中亚的力量还显得很微薄,好几个俄罗斯大公司如“AлbфA—зKO”、“иHTEPюэPOC"等均因没能履行合同上规定的责任而被解除了合同⑤,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汽车银行也于t995年底至1996年初破产了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1)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实体突然变成标准的市场性公司,在制度上还很不完善,对外扩张还需一定的时间;

  (2)俄罗斯私人资本的特性是以经济人的投机业务为唯一的方针;

  (3)私人企业用于投资的财政资源不足;

  (4)在市场方面的工艺技术落后。上述因素严重制约了俄罗斯资本争夺中亚市场的可能性,虽然这些结构性的因素是暂时性的,但在短期内仍会不可避免地起作用。

  尽管俄罗斯资本总体上在中亚呈软弱性,但在某些经济领域,俄罗斯的公司完全可以参与全球性的竞争。首先,是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01yKOfi01"在中亚地区有很庞大的计划:里海管道输送财团、哈萨克斯坦西部的“KyMKO.IIB-JIyKOttJI”联合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蒂拉乌建立发动机制造厂,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天然气开采;得到了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矿开采权的一定份额;等等⑦。同时,俄罗斯的天然气公司在中亚的天然气市场也很活跃,以15%的股份加入了开采哈萨克斯坦卡拉干纳克最大凝析气矿的国际财团,还制定了与土库曼斯坦的合作计划⑧。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正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运输是中亚地区最赚钱的领域。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显示了自己的竞争力并将有希望得到中亚市场上更多的份额,因为俄罗斯的燃料能源综合体基本上还仍然是中亚地区的“净供血者”,一直按低于世界平均价格提供自己的产品和经常性贷款。

  此外,俄罗斯资本在中亚地区特别是哈萨克斯坦的金属工业方面也可能获得重要的成功,一些公司已积极参与有色金属的出口贸易,并得到某些金属企业的外部管理合同⑨。

  土耳其成功地利用土耳其之父时代积累起来的自身现代化和西方化的经验(即借助现代多方面的技术发展、靠地区经济利益、私人资本对外部市场的冲击力量),加强其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在哈萨克斯坦,1995年土耳其的公司有269家,工程总额达10亿美元⑩。在土库曼,有土耳其公司入股的建筑超过60项,总合同价值为8亿多美元①。

  土耳其公司在中亚的活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综合建筑承包。可以说,土耳其建筑 公司的主要力量都是用于对外扩张。由于末赶上在其他领域对全球市场这个“大馅饼”的瓜分,土耳其只好模仿其他一些后发展起来的国家的道路,在80年代给自己拉来世界建筑承包工程市场上的显著份额。其建筑资本进入苏联已经是80年代末,因此在独立后的中亚市场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土耳其建筑公司尽量以最低的价格,较好的质量提供服务,同时采用灵活的易货贸易和清算贸易。比如,土耳其的别尔克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阿得拉新机场建设中中标,因为其报价总共是1400万美元,而西方竞争者的报价是2600到4600万美元②。

  (2)轻工、食品工业领域。如在土耳其公司的帮助下,哈萨克斯坦建成了通心粉厂、牛奶制品厂、羊皮制革和服装企业;乌兹别克斯坦建成了以出口为主的地毯厂,纺织综合体正在建设之中。此外,土耳其的商业部门还积极与全球性的跨国公司合作,充当后者进军中亚市场的领路人,如与可口可乐公司联盟,在哈、乌、吉建成了生产和销售塑料瓶的工厂。

  伊朗的私人资本对中亚市场的冲击力不大,这主要是因为伊朗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现代化受挫,使私人资本严重削弱。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家被迫迁居国外,剩下的那些人还在为生存而斗争,无力向外扩展。再加上由于抵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治思想进攻,全面追随“伊斯兰革命”,使那些靠大量进口设备和技术的部门技术水平大大下降,也不能向中亚国家提供某些相对先进的工艺和设备。虽然在90年代初伊朗的一些生产者也曾成功地在中亚市场上进行以某些商品换取棉花、金属、石油产品等的易货贸易,但随着中亚市场上日用消费品的日益充足,这种易货贸易也停滞了。

  四、能源运输。中亚国家地处内陆,缺乏出海口,石油、天然气的运输也必须通过别国的领土。不解决出海口的问题,中亚经济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近年来,围绕中亚的能源运输管道的建设,俄、土、伊三国矛盾重重。目前,在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运输上,有关方面提出几条线路,俄罗斯专家认为,最有效益的是里海管道财团提出的线路(田吉兹一新罗西斯克),但土耳其以油船会对黑海造成污染表示反对,并单方面修改了1936年在瑞士蒙特勒签订的用于调节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航行制度的国际公约,直接封锁了俄罗斯主要外贸窗口之一的新罗西斯克港口,使俄罗斯在1994—1995年的经济损失达6.7亿美元。据说土耳其政府曾声明,要禁止特大型油轮通过海峡。此举一旦成为事实,里海管道运输财团的计划就完全失去了意义。伊朗也在积极参与中亚能源的运输,但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百般阻挠,使之无法有更大的动作。

  围绕中亚能源运输的斗争还将持续几年,当然也不能排除各方妥协,同时建设几条管道,既通过俄罗斯,也通过土耳其和伊朗领土。因为中亚国家的油、气潜在出口量很大,需要的管道不只是一两条。如哈萨克斯坦计划到2010年开采1亿万吨石油;土库曼开采8000万吨石油和230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外,还有阿塞拜疆需铺设管道,因为境内的石油和天然气也主要用于出口。

  表2 从各条线路运输田吉兹石油的经济效果③

线 路
管道长度(亿m)
投资额(百万美元)
运费(美元/桶)
田吉兹一新罗西斯克 9300 1100 3.25
田吉兹一巴库一伊朗一波塔什(土耳其) 17500 2325 5.55
田吉兹一巴库一格鲁吉亚一波塔什 18500 2480 5.80
田吉兹一巴库一波季 12500 2380 4.55
田吉兹一哈尔克岛(伊朗) 17300 3300 5.50

  五、建设亚欧运输干线。随着西欧和亚洲太平洋地区贸易额的不断增长,要求中亚国家的领土成为“运输走廊”。中亚、高加索已被纳入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关于建设欧洲一高加索一亚洲运输通信干线的综合计划之中。

  由于在其他方面缺乏争夺中亚市场的优势,伊朗便主要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公开表示要成为连接中亚和世界市场的交通枢纽。为此,1995年春伊朗开辟了巴库一阿巴斯铁路的新地 段,并于1996年夏完成了穿越谢拉赫斯和捷詹,连接麦什德和阿什哈巴德的铁路建设。此前,哈萨克斯坦的铁路已于1990年通过阿拉山口和中国铁路相接。同时,伊朗还希望使自己和中亚的公路运输系统成为一体,于是,便和土库曼斯坦共同铺设了阿什哈巴德——梅尔夫及阿什哈巴德——巴特日兰的铁路。此外,伊朗还努力争夺德国和中国之间建设亚欧运输纤维通信线路的份额,伊朗国家电信公司已取得这一线路土库曼斯坦境内的铺设权。

  六、前景。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政治和意识形态,而是市场效益。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是否成功地进入国际关系的经济化过程,并使自己的活动适 应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

  俄罗斯国家目前正向全球化靠近。俄罗斯的一些大公司凭借其自身的优势(语言的共同性、密切的民族、信息文化联系、某些工业领域的工艺一致性等),必将在中亚市场上表现出自己的强大竞争力。此外,由于地缘政治关系,中亚国家也必须与俄罗斯继续保持一定的传统关系。

  土耳其目前在抢占中亚市场中是国家和私人并进,而且已加入了正在占领中亚市场的几个主要世界跨国公司和银行的战略联盟。

  伊朗离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它不能给中亚提供明显的财政援助和新工艺,其自身对中亚经济的直接影响在近期和中期都将是微薄的,争取到的中亚市场的规模也不会太大。不过,由于伊朗占据着从亚洲向波斯湾和地中海的通道,不管美国为首的西方怎样反对,伊朗仍会在中亚市场中占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王英杰)

  ① 据独联体国家委员会1994、1995年的统计资料。

  ②《苏联历史》,莫斯科1955年版,第二册。

  ③俄《消息报》1991年11月2日、1992年3月6日、1992年4月29日。

  ④俄《独立报》1994年6月21日。

  ⑤俄《财经消息》1995年第49期;俄《商业日-}~}1995年7月11日⑥阿拉木图《全景报》1995年第48期。

  ⑦阿拉木图《全景报》1996年第8期。

  ⑧《莫斯科新闻》1995年第18期。

  ⑨阿拉木图《实业周刊》1996年第11期。

  ⑩《哈萨克斯坦真理报》1995年6月14日。

  ①阿拉木图《亚洲经济与生活》1996年第10期。

  ②阿拉木图《全景报)1996年第13期。

  ③《莫斯科新闻》1994年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