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黄皮书
上海合作组织的能源合作
孙永祥 来源:邢广程主编:《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009年10月15日

  【内容摘要】上海合作组织的能源合作是加强成员国间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大力发展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环节。8年来,该组织成员国和部分观察员国按《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确定的经济合作原则和战略,从实施具体合作项目入手,在该组织框架内进行了大量能源合作的工作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但是,由于各国国情及能源战略的差异,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能源合作尚存在一些问题,需相关各方进一步协调和努力,方能取得更大进展。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 能源 合作 进程 问题 前景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的能源合作是加强成员国间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大力发展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环节。8年来,该组织各成员国和有关观察员国按《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确定的经济合作原则和战略,从实施具体合作项目入手,为形成和实现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统一构想而积极开展工作并已取得许多可喜成果。为此,本文对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基础、进程和成果,存在问题,以及前景做一简述。

一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基础、进程和成果

  (一)能源合作的基础

  今天,上合组织在多极化世界中已居重要一席。其人口数量约15.816亿人(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4%)。若加上观察员国的人口13.479亿人,实际,上合组织涉及的人口应该已达28.029亿人(占世界总人口数的42.5%)。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中,因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表现出既有能源资源丰富、能源生产相对较多的国家,如,俄罗斯、伊朗、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也有清洁能源相对较少,而能源消费又相对较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因此,上合组织无论在组织内部开展能源资源的互补合作,还是在有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共同参与解决世界能源市场存在问题,以及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规划"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大国际活动中,都应是有充分物质基础和发言权的。上合组织主要国家的能源基本情况(如表1-3)所示。

  由表1-3可见,到2007年底,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大约拥有世界的1/4石油储量和产量,近一半天然气储量和近1/3天然气产量,近一半煤炭储量和一多半的煤炭产量,以及50%已探明的铀矿储藏量。

  上合组织国家的石油储量(未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总计约为381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22.7%;石油年产量为12.74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26.9%。这些国家的年石油消费量总计为7.281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17.9%。而上合组织国家中的中国和印度,石油消费量就占到该组织消费总量的70.9%。

  上合组织国家清洁燃料天然气的储量十分丰富,但资源分布很不均匀。这些国家的天然气储量总计78.8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45.4%;天然气年产量为9354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31.7%。而这些天然气实际主要分布在占世界天然气储量居第一和第二位的俄罗斯和伊朗。而13亿多人口的中国和11亿多人口的印度,天然气储量却只有俄的2-4%。中印两国人均年天然气消费量只有俄的1/100左右。

  在上合组织国家中,非清洁常规燃料-煤炭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近一半。其中,尤其是煤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的中国,其煤炭年消费量已占到世界总量的41.3%。

  不难看出,上合组织国家间能源资源数量的差异和地理上相互接近,确实是加强能源合作的重要前提。此外,在该组织内能源资源和人口数量巨多,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本应在解决世界和地区能源问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是,由于一些大国至今仍在沿袭历史进程,继续操纵国际能源市场的贸易与交易,以追求他们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就使上合组织国家参与世界能源资源的合理分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表1 上合组织国家到2007年底的石油储量、产量及消费量

国家
储量
亿吨
占世界储量
的比重%
年产量
亿吨
占世界产量
的比重%
消费量
亿吨
占世界总量
的比重%
俄罗斯
109
6.4
4.913
12.8
1.259
3.2
哈萨克斯坦
53
3.2
0.887
1.8
0.029
0.1
中国
21
1.3
1.887
4.8
3.88
9.3
乌兹别克斯坦*
1
-
0.049
0.1
0.058
0.1
吉尔吉斯斯坦*
-
-
-
-
-
-
塔吉克斯坦*
-
-
-
-
-
-
成员国总计
184
10.9
7.736
19.5
5.226
12.7
伊朗
190
11.2
2.12
6.4
0.77
1.9
印度
7
0.4
0.378
1.0
1.285
3.3
巴基斯坦*
-
-
-
-
-
-
观察员国总计
197
11.8
2.5
7.4
2.055
5.2
上合组织总计
381
22.7
12.74
26.9
7.281
17.9

*无可靠数据资料。
资料来源:来自BP的《2008年世界能源统计》。

表2 上合组织国家到2007年底的的天然气储量、产量及消费量

国家
储量
(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
总储量
的比重(%)
产量
(亿立方米/年)
占世界
总量的
比重(%)
消费量
(亿立方米)
占世界
总量的
比重(%)
俄罗斯
44.66
25.2
6074
20.6
4388
15
哈萨克斯坦
1.88
1.1
273
0.9
188
0.7
中国
1.9
1.1
693
2.4
673
2.3
乌兹别克斯坦
1.74
1.0
585
2.0
456
1.6
吉尔吉斯斯坦*
-
-
-
-
-
-
塔吉克斯坦*
-
-
-
-
-
-
成员国总计
50.18
28.4
7625
25.9
5705
19.6
伊朗
27.8
15.7
1119
3.8
1118
3.8
印度
1.06
0.8
302
1.0
402
1.4
巴基斯坦*
0.85
0.5
308
1.0
308
1.1
观察员国总计
29.71
17.0
1729
5.8
1828
6.3
上合组织总计
78.89
45.4
9354
31.7
7533
25.9

*无可靠数据资料。
资料来源:来自BP的《2008年世界能源统计》。

表3 上合组织国家到2007年底的的煤炭储量、产量及消费量

国家
储量
(亿吨)
占世界
总量的
比重(%)
产量
(亿当量吨)
占世界
总量的
比重(%)
消费量
(亿当量吨)
占世界
总量的
比重(%)
俄罗斯
1670.1
18.5
1.482
4.7
0.946
3.0
哈萨克斯坦
313
3.7
0.483
1.5
0.289
0.9
中国
1145
13.5
12.896
41.1
13.114
41.3
成员国总计
3128.1
35.7
14.861
47.3
14.349
45.2
印度
564.98
6.7
1.81
5.8
2.08
6.5
巴基斯坦
19.82
0.2
0.016
0.1
0.046
0.1
观察员国总计
58.48
6.9
1.826
5.9
2.126
6.6
上合组织总计
3186.58
42.6
16.687
53.2
16.475
51.8

资料来源:来自BP的《2008年世界能源统计》。

  (二)能源合作的进程

  上合组织国家自2001年该组织成立以来的能源合作,同政治、经贸、国防、执法、环保、文化,科技、教育、交通、金融信贷等其他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一样,均经历了逐步完善合作机制、确定合作原则和战略、通过项目夯实合作基础的三个途径。

  具体表现在:2003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这标志着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开始步入正轨。

  2004年9月,在莫斯科召开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部长第三次会议商定了包括能源等11个领域、127个项目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措施计划"草案(见表4)。

  2004年6月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塔什干峰会决定给予蒙古国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地位。2005年7月,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元首峰会上又决定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国地位。

  2006 年9月,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议上决定,成立旨在促进能源领域合作的专业工作组。同年6 月,俄联邦总统普京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我认为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建立一个能源俱乐部的建议也是有益的"。

  2007年8月1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元首们指出,本组织框架内的经济合作已进入切实落实有关计划和协议、实施能源、交通、电信等领域多方参与、共同受益?quot;示范项目"阶段。在这一进程中,本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联合体应起重要作用。元首们强调,成员国在能源领域密切协作和制定共同立场十分重要。本组织能源机制应建立在对所有赞同本组织宗旨和任务的国家和组织开放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元首们注意到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方面采取共同措施的重要性。

  2007年11月2日,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六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会上,成员国总理们对当年6月29日在莫斯科首次召开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晤的成果高度重视,强调必须密切合作,制定能源领域的共同立场,讨论能源合作前景,包括成员国能源战略对比问题[1]。同时,俄总理祖布科夫在会议上指出,"能源合作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工作方向之一"。他建议,包括在上合组织在内的国家应更积极地开展筹备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的工作。

  2008年5月,俄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会晤中指出,"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将继续开展在油气和电力领域的合作,包括大型双边合作项目"。 同时,两国元首指出,"中俄将继续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双方商定建立两国副总理级能源合作协调机?quot;。两国元首认为,发展核领域合作是双方经济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双方对该领域合作的成果表示满意。两国将继续开展这方面的互利合作。

  2008年8月28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在杜尚别举行。与会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指出,"本组织成员国主张,在解决人类资源需求问题上进行广泛国际合作,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应寻求全球共同发展,包括在保障所有国家平等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益处基础上消除国家间的技术差距、消除贫困"。

  2008年10月30日,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总理理事会例行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总理们在会上提出?quot;应根据会议批准的新修订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深化各领域合作,强调有必要吸收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联体更广泛地参与此项工作"。"应集中力量开展为成员国相互贸易和投资创造稳定和可预见的条件,强化市场机制;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和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总之,上合组织的能源合作从一开始,就在各成员国元首及政府首脑的亲自指导下,由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实施的。因此,在近8年的时间里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2]。

  (三)能源合作的成果

  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均是按计划实施的。2003年9月,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部长第二次会议商定,成立了经贸部长会议高官委员会和有关方面的专业工作组,为区域经济合作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机制保障。同时,经高官委员会多轮磋商,各方商定了包括贸易和投资、海关、质检、交通、能源、信息等11个领域、127个项目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措施计划"草案。当时,初步确定下来的能源合作项目共有19项(见表4)。

表4 上合组织能源领域合作项目

序号
项目
参加国
执行期限
主管部门
1
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间研究和实施能源项目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2004-2009年 中国商务部、塔吉克斯坦经贸部、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相关部门
2
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能源燃料综合体方面有合作前景的方向进行分析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2004年 俄罗斯能源部、中国商务部、塔吉克斯坦经贸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能源公司、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开采公司、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国家控股公司、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其他相关部门
3
制订能源合作优先方向的建议和相互感兴趣的共同规划及项目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2004-2007年 俄罗斯能源工业部、中国商务部、塔吉克斯坦经贸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能源公司、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开采公司、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国家控股公司、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关部门
4
研究对现行的天然气运输体系标准技术规则一致化的可能性就协调天然气领域的标准、规范和规则的技术政策问题进行磋商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2004年
2004-2006年
俄罗斯能源工业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吉尔吉斯斯坦国有资产和投资委员会、吉尔吉斯斯坦天然气公司、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国家控股公司、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关部门
5
共同建设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水电设施 俄罗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2004-2005年 俄罗斯能源工业部、"俄罗斯统一动力系统"公司、吉尔吉斯斯坦国有资产和投资委员会、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俄罗斯和中国相关部门
6
研究扩大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现有天然气管道运输能力的可能性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2005年 吉尔吉斯斯坦国有资产和投资委员会、吉尔吉斯斯坦天然气公司、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相关部门
7
改造吉尔吉斯斯坦的乌齐-库尔干和阿特-巴什水电站 中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 2004-2005年 "俄罗斯统一动力系统"公司、吉尔吉斯斯坦"电站"公司,俄罗斯和中国的相关部门
8
研究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电力市场相互准入创造条件和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境内无障碍过境输电的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2004年 吉尔吉斯斯坦"电站"公司、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网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能源公司、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关部门
9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参与开发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500-220千伏输电干线,以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 俄罗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2004-2005年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网公司、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俄罗斯和中国的相关部门
10
电力领域市场改革进程和电力行业发展前景的信息交流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长期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能源公司、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关部门
11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参与吉尔吉斯斯坦"北电"公司配电公司的租让招标活动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2004-2005年 吉尔吉斯斯坦"电站"公司、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相关部门
12
共同建设罗贡水电站 塔吉克斯坦,中国,俄罗斯 2005-2010年 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中国和俄罗斯的相关部门
13
研究完善现有和建设新的天然气运输走廊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2004-2010年 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国家控股公司、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关部门
14
开发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吉尔吉斯斯坦到哈萨克斯坦直至乌鲁木齐(中国新疆)的天然气管道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2005-2010年 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运输公司、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国家控股公司、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关部门
15
研究共同拟订建设、改造、更新能源项目的投资计划,及解决其融资问题的可能性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2004-2010年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能源公司,塔吉克斯坦能源部、吉尔吉斯斯坦"电站"公司、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关部门
16
开发非传统性可再生能源,用以作为获得电力的来源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2004-2010年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能源公司、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乌兹别克斯坦部长会议科技中心、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关部门
17
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承包机构的能力实施阿富汗水电站重建项目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自2004年开始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能源公司、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关部门
18
研究在共同勘探和开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石油天然气产地方面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长期 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公司、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国有控股公司、塔吉克斯坦能源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关部门
19
研究并建设中、俄、韩天然气管道项目问题 中国、俄罗斯 长期 中国和俄罗斯相关部门

资料来源:须同凯:《丝绸之路上的新商机——献给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十五周年》,中国海关出版社,2007。

  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现在经常就各自能源改革的进程交换信息,而且成员国之间还就各自国家能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大型能源企业的发展进行信息交流。几年来,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围绕上述项目清单已开展了多项双边和少量的多边合作。其中,较为熟知的具体成果有:

  (1)2004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签订了《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基本原则协议》;

  (2)200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油气总公司组建了合资公司,中石油获得了对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希瓦油气区块及乌斯纠尔特油田的23个油气区的先期勘探和油气开采权;

  (3)2005年8月,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京签署了中国石油公司参与里海达尔汗区块开发的谅解备忘录和中哈开展天然气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协议等文件;

  (4)2006年7月11日,哈中输油管线开始向中国供油;

  (5)2006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来访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对通过中哈边境管道运输能源的海关监管协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关于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协议》等11项协议;

  (6)2007年5月,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总统达成统一意见,拟共同建设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设施;

  (7)2007年8月,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国家油气公司总裁签署了关于《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协议》;

  (8)2008年4月,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对等原则基础上组建了合资企业"Asia Trans Gas"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长度为530公里,输送能力为300亿立方米的乌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工作;

  (9)2008年5月,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与俄技术供应出口公司签署了关于技术协助建造离心四期工厂和向中国提供铀浓缩服务或铀浓缩产品合同基础条款的协议;

  (10)2008年6月,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塔吉克斯坦政府签订《关于在塔国潜在含油气区的地下资源进行地质研究的基本原则》协议;

  (11)2008年7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与伊朗签署合作协议,帮助伊朗开发其境内的油田和天然气田;

  (12)2008年10月,中亚五国首脑举行会议就乌兹别克斯坦2009年一季度不间断地向吉尔吉斯提供天然气达成一致,数量将比2008年同期增加1.5亿立方米。此外,哈萨克斯坦也将向吉尔吉斯提供必要数量的煤炭;

  (13)2008年10月,俄石油运输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有关铺设从斯科洛沃基诺-中国边界输油管线的原则协议;

  (14)2008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就关于在纳曼甘州和乌纳曼甘州组建石油加工合资企业达成协议;

  (15)2008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在天然气及天然气管道领域扩大合作的框架协议》。

  2009年2月,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和俄副总理谢钦在北京举行了中俄能源談判代表第三次会晤,双方就修建中俄能源管道、长期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项目达成广泛共识,签署了七个能源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石油运输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每年向中国供油1500万吨的合同,中国发展银行向俄公司提供250亿美元贷款,其中,给俄罗斯石油公司贷款150亿美元,对俄石油运输公司贷款100亿美元,贷款协议期限为20年;2009年2月,俄统一电力集团公司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签署了关于从滨海边疆区向中国供应电力的合同,项目总金额估计达180亿美元,为实施这一项目俄统一电力集团公司成立了子公司"东方电力公司";2009年2月,伊朗石油部长努扎利和俄能源部长什马季科在德黑兰举行会谈并同意成立两国能源联合委员会;2009年3月,伊朗与中国签署了中国帮助伊朗开发位于波斯湾的南帕斯天然气田的协议,项目价值32亿美元。

  8年来,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事实说明,由于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具有地缘临近、运输便利的优势,许多已经开始实施的能源项目,确实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能源资源的互补亦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相关国家都体会到,只有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能源合作,才符合各自国家的根本利益。

二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成员国间能源战略的差异

  根据作者多年观察,上合组织框架内国家间能源战略的差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相互间的能源合作。如,俄罗斯作为全球性的能源资源大国,其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是,要考虑本国和全球的能源安全,有保证多元化出口的能源运输基础设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益和继续发展技术创新。由此,俄对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出发点是:要形成有发展前景的规划;挖掘能源潜力及其再生产的能力;综合考虑能源出口国-过境运输国-进口国-转运站-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能源安全;统一水力电力系统;发展投资和技术创新。俄在上合组织中考虑的自身利益包括:多极化的世界地缘政治;能源的进出口;能源运输主干线;投资和技术创新[3]。

  而中国作为世界的能源消费大国,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需求越来越多。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国,国内能源消费,尤其是石油消费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能源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因此,充足而稳定的能源供应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一五"时期,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目标是:"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4]。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合作目前的状况是:从哈萨克斯坦通向中国的输油管道已经开通;中国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即将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输油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批准开始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天津千万吨级炼油厂也将开工建设。中国的一位业内人士说:"随着这些工程逐步实施完成,不仅将有效调整能源结构,也将增强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 [5]。

  可见,能源战略直接涉及每个国家的切身利益(包括相关国家按规划开采的能源品种和数量、消费量、进出口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投资等)。同时,能源战略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国家间能源合作的顺利进行。中俄能源合作延续十多年的曲折进程,就是明显例证。另外,目前,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仍以油气、水电为主,部分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这些合作主要是在双边框架下进行的,多边合作形式尚处于探讨阶段[6]。

  (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给上合组织国家的发展带来挑战和压力。

  从目前看,影响最大的是能源资源和价格。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过低的条件下,上合组织主要能源生产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乏充足的能源探明资源和投资,以致对许多能源公司的开采、融资造成不利影响。如,俄一些专家现已对本国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出口提出了质疑。俄还有一些能源公司不得不控制、减少或者重新安排它们的开采工作。2008年,俄东西伯利亚石油储量增长就比计划少了1/2;11个石油公司均未完成许可证要求应完成的任务[7]。2009年1月和2月,俄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1.9%,只有7850万吨(5.75亿桶);天然气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2%,只有1050亿立方米。而俄整个工业生产降低了14.6%。其中,1月份下降16%,2月份下降13.2%。

  在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中,2009年1-2月,哈萨克斯坦天然气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为53.68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因价格下跌导致能源产品出口减少并影响到生产者的利润和效益。

  上合组织中能源大多依靠进口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国内经济形势也不看好。吉国不仅电力和天然气短缺,而且还出现食品短缺。塔国到2009年1月1日,外债总额已达13.71亿美元,占GDP的26.7%。而从2009年1月1日起,塔向乌兹别克斯坦购买的天然气,从原来的145美元/千立方米,上涨到240美元/千立方米,提高了近100美元,所有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用电价格上调了25%。

  (三)上合组织能源合作还受到其他国外势力的干扰和影响

  突出表现在:美国和伊朗的敌对关系尚未终结;阿富汗问题又对美构成严峻挑战;俄罗斯在后苏联地缘空间要继续维持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欧盟则要摆脱对俄的能源依赖,拟直接从中亚-里海地区获取;美国早把中亚-里海地区纳入其针对阿富汗的"大中亚"战略计划之中。铺设从中亚地区通往欧洲、南亚等地的新输油气管线和决定价格的博弈仍在继续。预计,涉及中亚-里海地区各个能源项目博弈的结果,仍将取决于世界主要大国在该地区政治利益的分配。尽管中亚产油气国领导人常说,他们"与国外的能源合作是正当的商业行为,相关游戏规则不会被金钱,特别是'大国政治博弈'所左右"。可是,至今俄、美、欧盟,甚至还有日本、韩国,以及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等国,谁也没有放弃参与对中亚地区能源资源的争夺[8]。

  近年来,美国和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中亚和里海地区的工作力度。现在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的输油管道已在运作;通向欧洲的跨里海输气管道(Nabucco),也列入了欧盟优先发展的大项目计划之中。而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也是制约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一直是中俄能源合作中的有力竞争者。中日作为东北亚地区两个能源消耗大国,都将自己能源进口的多元化目标瞄准了俄,从而导致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

三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前景

  应该说,在上合组织国家继续深入探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协调和协商机制,特别是经济主管部门及各国央行间的合作机制,团结一致,加强合作是有能力共同有效提高抵御风险和把握机遇的。

  2008年10月31日,上合组织成员国第七次总理会议已向外界传达出?quot;各成员国都有决心共同应对危机、稳定金融和经济、树立市场信心的强烈信息"。许多成员国都相信,在预定2020年前的长期远景规划指引下,该组织将会为相互贸易和投资建立良好的条件并逐步向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自由流动过渡,以更有效地利用好本地区的资源。

  为此,上合组织国家准备进一步加强能源合作的协商与对话,以讨论并提出解决能源互动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考虑研究制定实施统一的保证全球和地区能源安全的战略。现在上合组织的4个观察员国(伊朗、印度、蒙古、巴基斯坦)同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展开。考虑到观察员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迫切愿望与要求,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杜尚别宣言》中已明确表示,观察员国是上合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上合组织成员国与观察员国将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积极探讨和规划在能源、交通等方面的合作。

  上合组织能源生产国也有向该组织内能源需求国扩大能源供应的意愿。2009年3月23日,俄联邦副总理谢钦在接受俄《一周新闻综述》电视频道节目采访时表示,"俄打算将从新油气田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新的销售市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中国支线将于2009年4月动工"。

  上合组织部分成员国已就加强能源合作提出了各自的一些设想,其中包括,将考虑如何合理和有效利用该组织内的能源资源,是否成立上合组?quot;能源俱乐部"和哈萨克斯坦在亚洲能源战略草案中建议成立的"上合组织的能源机构及能源交易所",如何制定上合组织共同的能源战略,等等。目前,这些设想和倡议仍在讨论和研究之中。上合组织也有意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和开发方面的研究,以及加强在能源生产领域包括技术创新开发和应用的合作。一些共同的示范项目将会列入上合组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执行计划中。另外,上合组织还拟建立"上合组织大学",大力培养专门从事文化、科学教育、经济合作(包括能源、生态、冶金、因特网等)方面的合格技术人才。

  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开展能源合作的事实证明,只有相关国家都采取行动,方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因为只有在具体能源合作项目有所建树的情况下,上合组织能源合作才会逐步向着一体化的方向转变。现阶段,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要求合作的政治愿望将会促进彼此在包括能源领域所有活动范围内的进一步接近。但是,要真正取得更多令各方都满意的能源合作成果,确实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孙永祥,1982研究生毕业,石油地质学硕士,曾在俄罗斯莫斯科石油天然气学院进修,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所研究员。
[1]В.В.Бушуев,"Россия - ШОС,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Круглый стол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клуба ШОС",г. Ташкент, 26.02.2007.
[2]区域经济合作-能源信息,《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网》,2003-2009年。
[3]В.В.Бушуев,"Россия - ШОС,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Круглый стол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клуба ШОС",г. Ташкент, 26.02.2007.
[4]"我国能源发展形势",中国发展门户网,www.chinagate.com.cn,2007 年 4 月 18 日。
[5]周黄峰,安蓓,"2008年中国能源形势报告:能源发展战略透出新意",市场报,2008年12月15日。
[6]Ирина Малкова, Анна Перетолчина, Филипп Стеркин,"Ищите нефть!",《Ведомости》,2009年3月20日。
[7]博拉特·努尔加利耶夫,"谈比什凯克峰会成果",博客网,2007年8月22日。
[8]孙永祥,《探寻2009年世界能源的几个热点问题》,《能源》,2009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