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黄皮书
俄白哈关税联盟论析
高际香 来源:邢广程主编:《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009年10月14日

        建立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联盟是独联体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近期的主要目标。2007年10月6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峰会上,三国签署了建立统一关税联盟的基础文件。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关税联盟的法律基础已经奠定,其余文件和程序上的准备将在2011年前全部完成。"这意味着三国关税联盟将在2011年前建立。

一 俄白哈关税联盟的渊源

        欧亚经济共同体是在以前的独联体框架内的关税联盟基础上成立的,但这种关税联盟并不完善。俄白哈关税联盟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的优先发展方向,是对以往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取得成果的继承和对其弊端的修正,是独联体次区域一体化组织发展的现实选择。

        1.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前身--五国关税联盟

        为了克服独联体成立后虚多实少、有约不履的弊端,1996年1月20日,俄白哈三国签署关税联盟协议。同年3月29日,俄、白、哈、吉四国签订了《在经济和人文领域深化一体化合作条约》,并确认成立区域合作组织关税联盟。1999年2月26日,塔吉克斯坦加入该联盟,并同其他成员国一道签订了《关税联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条约》。五国准备首先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统一贸易制度,对组织外的第三国实施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在此基础上合并各成员国的海关辖区,建立统一的关境,使海关监管从成员国内部边界转移到联盟的外部边界,建成关税联盟。

        到1999年,五国关税联盟在推进一体化进程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经贸领域,对内取消了成员国间的关税和数量限制,实行区域内的自由贸易制度;对成员国之外的国家,俄白哈三国将大约60%的进口关税税率协调一致,并启动了协调三国非关税措施以及建立共同贸易体制的磋商合作进程。在经济政策领域,关税联盟成员国就经济结构改革基本方向及保证成员国在外汇金融领域相互合作的措施达成一致;制定了货币互换机制;启动了建立共同支付体系的工作;确定了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目标;实施了?quot;目的国征收间接税"的原则,即间接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由商品的进口国和消费国征收。在机构和法制建设领域,关税联盟在一体化委员会下设立了14个与合作领域有关的专业委员会或小组,并启动了协调成员国在贸易、税务、海关、金融外汇和社会领域的立法工作的合作机制。

        但是五国关税联盟未能建立统一的海关关境,也未能协调好成员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立场,主要原因在于:主权平等原则导致协商一致原则效率低下;各成员国对国际条约批准生效机制的不同,使关税联盟框架内通过的决议难以执行;合作机制中缺乏对成员国不履行或违反协议的相应制裁或制约手段;成员国间政策协调不一致导致了合作难度的增加;关税联盟不是国际组织,不具备国际行为主体能力,难以开展对外工作。这些弊端使得成员国不得不思考独联体区域一体化的新思路。

        2.欧亚经济共同体--对五国关税联盟的发展

        2000年10月10日,五国总统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会晤,签署了《成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条约》,取代原来的海关联盟机制,目的是在关税联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把一体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了继承已有的合作成果,《宪章》第二条中规定,除违背本宪章精神的协议外,关税联盟以及统一经济空间已经签署的各项协议和决定继续有效。2006年2月25日,乌兹别克斯坦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至此欧亚经济共同体拥有了六个成员国。欧亚经济共同体是在继承独联体一体化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建成步骤是成员国先建自由贸易区,取消成员国内部的关税 [1] ,再建立关税联盟,统一成员国对外关税,最后统一货币和劳动力市场,建成经济共同体。

        为建成关税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在《2003-2006年优先发展方向》中规定了成员国的工作重点,涉及对外经济政策、海关业务和关境管理等三项内容。

        但是,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在运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成员国的改革进程和方式不一致;各国的法律制度、贸易政策因经济承受能力和利益需求不同很难协调一致;缺乏协调成员国利益的机制;有约不履等。

        3.俄白哈关税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内部关税联盟建设的先行阶段

        针对6国一致建立关税联盟存在实质性困难的情况,2006年8月15-16日,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在俄罗斯索契召开非正式峰会,各国元首一致同意加快欧亚经济共同体内关税联盟的建设步伐,还授权一体化委员会加快制定有关关税联盟的协议。会议认为,俄白哈三国可以先行签订建立关税联盟的协议,之后待条件成熟后,其他成员国再加入进来。

二 俄白哈关税联盟要解决的问题

        俄白哈三国关税联盟面临一系列要解决的问题。五国关税联盟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以往的发展已经为解决这些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关于统一关税

        1999年,五国关税联盟组建了边境问题委员会,负责具体讨论相关事宜。欧亚经济共同体成立后便开始规划成员国的共同关境,并制定了《2001-2005年巩固和新建共同边境上的检查站点计划》,旨在改善边境的基础设施和技术通信条件等。2002年5月13日,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签订了《边境合作纲要》,确定了边境合作的目的、任务、原则和实施机制。同年12月,欧亚经济共同体又制定了具体的纲要实施措施,并为此成立了隶属于一体化委员会的边境问题委员会。此外,成员国还签订了《成员国边境信息互助协议》(2001年9月14日)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外部边境防卫合作协议》(2003年2月21日),以及一系列相关业务领域的合作备忘录。

        2.关于入世问题

        1997年6月3日,关税联盟成员国政府总理签署了《关税联盟成员国入世谈判备忘录》,约定由成员国各自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各成员国的入世谈判代表团负责人要定期磋商。不过,这个协商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1998年11月,吉尔吉斯斯坦率先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2年,其他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约定采取与俄罗斯基本一致的入世条件,每季度召开一次由俄罗斯主持的协调会,以便协调彼此的入世谈判。

        3.关于统一或协调海关政策

        在组织建设方面,欧亚经济共同体在一体化委员会下设立了海关分委会,通过了一系列加强海关合作的文件,内容涉及取消共同体内的海关监管、风险管理、简化海关手续、确立海关估价原则、统一进出口商品名录、取消非关税壁垒、交流信息、协调与非成员国的关系等等。

        在实施关税措施方面:(1)确定了统一的、取消与非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关税壁垒的商品名录和时间表。2002年9月20日欧亚经济共同体通过了《欧亚经济共同体对外经济共同商品名录协议》,确定了统一的、取消与独联体内非共同体成员间关税壁垒的商品名录。2004年,欧亚经济共同体跨国委员会制定了"2006-2012年取消与非成员国间关税壁垒的统一时间表"。(2)俄白哈3国曾制定过"统一关税税率表"。至2005年初,俄白两国已统一了其中90%多的进口关税,哈萨克斯坦约60%的关税与税率表一致。吉尔吉斯斯坦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关税水平很低(约对45%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商品实行零关税),因此它只有33%的关税与税率表一致(约占欧亚经济共同体商品总和的19%)。塔吉克斯坦约有73%的关税与税率表一致。(3)正在制定统一的针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关税政策。其中包括制定统一的优惠关税、统一的发展中国家名单(87个)和最不发达国家名单(50个)以及统一的实施优惠关税的商品目录。对产自目录中的发展中国家且列入优惠关税目录的商品征收"欧亚经济共同体统一关税税率"75%的关税,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免税。

        在实施非关税措施方面,主要采取四个方面的一致措施:(1)确立统一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成员国国内市场的稳定与安全,关税联盟成员国2000年2月17日签订了《关于关税联盟成员国在贸易中采取特别保护措施、反倾销和补贴措施备忘录》,规定成员国可以在国内市场遭受严重冲击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国内市场。2003年10月28日,欧亚经济共同体又对该备忘录进行修改和补充,规定了统一的、认定倾销或补贴事实及损害程度的方法,并要求成员国采取协商或将争议提交一体化委员会的方式尽量避免在相互贸易中使用特别保护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2)统一出口监管。早在1997年10月22日关税联盟成员国就签订了《为建立关税联盟而统一非关税调节措施的协议》,统一了军事技术和产品的出口监管程序,制定了需要监管的进出口商品名单,还制定了统一的商检程序。2003年10月28日,欧亚经济共同体通过了《统一出口监管程序协议》。2004年,欧亚经济共同体制定了应接受海关监管的商品和技术名单以及统一的同非成员国贸易时应禁止或限制进口或出口的商品名单。(3)统一技术壁垒。近几年,各成员国参照世贸组织标准,相继通过了新修改的关于技术性调节措施的法律规范。2005年3月24日,欧亚经济共同体通过了《关于协调成员国技术法规原则的协议》以及共同体的首批技术法规清单。(4)统一商品标识。2006年5月19日,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签订了使用统一商品标识的协定。按照协定,欧亚经济共同体六个成员国的生产商和供货商相互进出口使用统一标识的商品就可以免除一切过境手续,实行自由通关。但协定明确规定,从第三国进口的货物不享受此优惠待遇。乌兹别克斯坦由于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组织时间不长,目前尚有近80%的共同体协议没有签订,因此暂不执行该协定。

        4.关于进出口环节税收领域的合作

        在进出口环节增值税领域,所有成员国间都签署了双边的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议,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保证税款不流失。另外,为了建立统一的区内市场,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都实行"目的地征税"原则。同时,为配合该原则,使各国的商品实现税负平等,各国都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在进口环节的消费税领域,2002年欧亚经济共同体制定了统一的原产和运进成员国境内的应纳消费税的商品清单及其最低税率。统一的税率表中涵盖了成员国所有应纳消费税商品的60%-80%。

        5.关于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

        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统一服务贸易市场起步不久,尚处在建设阶段。为了发展服务贸易,欧亚经济共同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找出成员国共同感兴趣且能够承受的服务贸易领域作为重点发展目标,以此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其中,把协调成员国针对第三国服务商品的措施作为重中之重。为了防止发生第三国利用成员国间的政策差异而导致某成员国受损的现象,关税联盟成员国于2000年10月6日签订了《关于第三国产品和服务进入关税联盟成员国市场的调节措施协议》。

三 先行建成俄白哈关税联盟的现实性分析

        1.在独联体国家中,俄白哈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日趋缩小

        经济实力接近是建立关税联盟的重要前提。俄白哈三国在独联体国家中经济实力相对较强,拥有相对发达的经济,其中主要是加工工业。三国的技术工艺水准较高,交通和通讯业较为发达,专业人才较为齐全,居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近年来,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呈现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2003-2006年白俄罗斯名义GDP的年均增长率为26.4%,哈萨克斯坦达9.68%,远远超过俄罗斯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与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正在逐步拉近。

        2.俄白哈三国经济互补性较强

        白俄罗斯资源缺乏,经济结构严重畸形,苏联时代生产分工的后遗症突出 [2] ,对独联体国家尤其对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依赖性较重 [3] 。因能源和部分原料不能满足其加工工业的需要,直至2002-2006年,白俄罗斯平均约54%的进出口贸易需要同俄罗斯进行,从俄罗斯的进口商品中,能源和原材料平均占45.46%。从2005年开始,因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白俄罗斯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中能源和原材料的比重超过50%。同样,俄罗斯也需要白俄罗斯为其进行工业机械加工和组装,特别是重型机器和军工产品。2002-2005年,俄罗斯从白俄罗斯的进口中,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平均占38%。俄白军工企业间一直保持着工艺技术上的紧密联系。在过境运输领域俄罗斯也需要与白俄罗斯合作。白俄罗斯发达的运输网和石油天然气管道,是俄罗斯向欧洲市场出口所必须的。哈萨克斯坦则主要发展以石油开采、冶金和化工为主的重工业,高科技产业和轻工业落后,兼以地处封闭的内陆,在进出口渠道方面对俄罗斯依赖性很大。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因为石油价格增长导致的石油美元大量流入,其充裕的资金也需要向俄罗斯投资。而俄哈合作则能维护俄罗斯作为里海-中亚油气出口第一过境国的地位,有利于其把里海-中亚油气开采和运输纳入自己的轨道,进而从上游控制整个欧亚地区的能源,对欧亚能源消费国施加更大的影响力。

        3.三国间的贸易依存度较高

        2006年白俄罗斯与俄罗斯贸易额为199.34亿美元,在独联体国家中居第二位,居第三位的是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贸易额为128.08亿美元。2006年,白哈在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9%和21.2%,合计占52.1%;在俄罗斯从独联体进口额中白哈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7%和17.2%,合计占47.9%。2006年白哈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5%和2.9%,2007年上半年分别占4.6%和3.2%。

        4.近年来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凝聚力有所提升

        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特别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白哈的凝聚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1)俄罗斯经济稳定增长,石油、天然气、铝业等大型企业和银行近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投资资源,急需在后苏联空间构筑纵向一体化合作结构,以扩大自己的原料基地和原料初加工部门,这为白哈等独联体各国提供了合作契机;(2)白哈等独联体国家将发展经济关系的重心转向非独联体国家,遭受了一定挫折。由于自身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在主要进口国实行贸易保护措施的条件下,大幅增加对非独联体国家制成品出口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白俄罗斯,其政治改革和经济转型严重滞后,与国际接轨的难度更大,融入欧洲的前景较为黯淡。发展本国加工业比较切实的选择是扩大产品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销售。

        5.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等的亲缘性是独特纽带

        成功的联盟多出现于同质国家或区域之内。哈萨克斯坦30%的人口为俄罗斯族人,俄罗斯从民族感情上愿意与其共同发展。俄白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同质性和相融性更是建立关税联盟的基础。如今俄语仍是白俄罗斯的官方用语, 日常用语也多用俄语。这种亲缘关系是维系关税联盟建设、乃至推动进一步一体化--建成经济共同体的特殊纽带。

四 俄白哈关税联盟的发展前景

        俄白哈关税联盟的未来发展规划是建成欧亚经济共同体六国共同参与的六国关税联盟,进而建立货币联盟和统一劳动力市场,最终建成经济共同体。但是其发展目前将受到如下因素的制约。

        --敏感商品问题。统一关税税率的约束,使得各国都不断扩大敏感商品名单。为了制止这种行为,欧亚经济共同体对成员国开列敏感商品的数量进行了限制:2002年不得超过本国总进口额的15%,2004年为8%,2005年为5%,只有塔吉克斯坦例外(它的敏感商品只有铝矿一种),但也不得超过该国总进口额的25%。到2005年初,各成员国开列的敏感商品总计3000多种,约占成员国商品种类总合的1/4,约占进口总值的5%。欧亚经济共同体目前正在尝试改革敏感商品的确定原则,打算由"按上一年的进口总值比例"确定原则,改为"按上一年的进口数量比例"确定原则。但是由于这些事关成员国的切身利益,协商上会有一定难度。

        --关税水平的协调问题。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中,吉尔吉斯斯坦是世贸组织成员国,关税水平很低,而且对很多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它在与俄白哈三国制定的"统一关税税率表"问题上面临两难选择。而且欧亚经济共同体其他成员国因入世进程不统一,入世承诺内容不一,将来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在关税收入的让渡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协调困难。欧亚经济共同体除俄白哈三国之外的其他三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均为小国,关税收入在其财政收入中占很大的比重,三国关税税率若降到"统一关税税率表"的水平,则其财政收入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这也成为关税联盟未来发展的障碍因素。


 [1] 虽然自由贸易区是关税联盟的基础,但关税联盟成员国从未通过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文件,其自由贸易制度是通过成员国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的。
[2] 按照苏联时期的劳动分工,白俄罗斯素有"总装配车间"之称。
[3] 白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依赖程度也较为严重,但因为乌克兰不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而且乌克兰要加入欧盟,此处不在讨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