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201504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及其对中亚的影响
〔哈〕康·瑟拉耶什金 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年第4期 2016年04月06日

  【内容提要】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的构想引人瞩目。随着国力增强,中国对外政策重心已发生变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周边外交趋于活跃,中国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主张。“一带一路”构想的出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表明中国外交进入了新阶段,也表明中国外交出现了质的飞跃。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及相关文件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构想虽然论证充分,但内容仍不够具体。中亚国家在总体上欢迎并表示愿意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但学术界对此仍存在一些疑虑。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两者有必要进行对接。由于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存在复杂因素,大国在中亚地区进行着利益博弈,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存在有利条件也存在风险。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中亚;俄罗斯;

  【作者简介】康·瑟拉耶什金,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随着国力日益增强,中国试图在当今世界发挥更重要作用,并强化其在欧亚地区的地位,这已成为既成事实,显而易见,毋须多加评论。这种局面不仅引起西方和俄罗斯,也引起中亚国家的极大关注,尽管如此,这一趋势大体上已难以改变。首先,无论是中亚国家还是俄罗斯都无力阻止中国向该地区进行经济和贸易渗透,即便他们有这样的能力,阻止中国的渗透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是因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具有互利双赢性质,况且中国是俄罗斯和中亚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对俄罗斯和中亚的意义大于俄罗斯和中亚对中国的意义。其次,无论是中亚国家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不再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不仅如此,中国还被中亚国家纳入其对外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理想伙伴国家之列,从保障地区安全角度看,中国有时还被中亚国家视为除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一 中国对外政策调整及特点 

  由于中国在世界和地区层面开始扮演新的角色,其对外政策重心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已开始调整邓小平所提出的著名的“韬光养晦”策略,其对外政策变得更加积极,在很多方面甚至表现得越发强硬。中国实施这种积极的外交政策,不仅针对其传统的外交对手,也针对那些同北京已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2012年年底至2013年年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组成新一届领导集体,国力日益强盛,外交雄心展露无遗,加之国际环境及国内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些都要求新一届领导集体不仅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还要确立对外政策的新重点。虽然新一届领导人依旧在实行上一届领导人所提出的“和平崛起”战略,但近两年半以来,对这一战略已进行了重要调整。

  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所确定的第一个工作重点是,对外政策应服从于国内的发展利益。这些利益包括实现中共十八大所提出的“两个一百年”[1]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此,中国需要和平,为其内部发展创造条件。第二个重点是,中国准备与包括区域内邻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自己的成就。以互助互惠和共赢为基础进行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工作重点之三是,虽然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会放弃其合法权益,决不会牺牲核心利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指望它“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苦果”。重点之四是,中国认为不存在普世模式,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因此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应当是:(1)尊重各方独立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2)尊重各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3)加强他国对中国战略方针的信任;(4)就他国关切的重大核心问题相互支持。此外,鉴于当前国际安全保障体系正处于危机之中,而国际安全保障机制无能为力,中国主张确立全面平等的新的安全观。新一代领导人认为,“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2]。

  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与过去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更加重视同周边国家的合作,高层领导人出访的地区以及他们所发起的外交倡议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形成之初,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5月访问巴基斯坦时就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倡议,稍后在德里谈判过程中他又提出了建设“中国—孟加拉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的思想。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及在东盟会议上,提出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3]。

  10月24日北京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了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新重点,虽然此次会议是一次闭门会议,但令人不解的是,会议讲话内容已经被公开了[4]。这次会议提出了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和基本任务,其中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是:(1)周边外交工作要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关系,深化互利合作;(3)维护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4)努力使周边同中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会议提出,为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遵循两个共同利益,即国内利益和国际利益。其中国内利益的核心在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利益的任务在于,为中国的改革、稳定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发展周边外交关系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会议提出,周边外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1)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2)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中国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3)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4)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使中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5)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6)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7)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8)不断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络;(9)加快沿边地区开放,深化沿边省区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10)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保障周边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11)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深入开展旅游、科教等方面的友好交往;(12)为扩散中国的“软实力”影响创造条件,“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上述大部分内容虽不是第一次提出,但将其作为同周边国家关系的优先发展事项单独提出,这还是第一次,表明中国希望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项政策的亮点在于:(1)强调互惠、互赢和共同发展的必要性;(2)强调诸如亲近、真诚、互利和包容等理念;(3)强调与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4)“和平外交”是中国与周边外交关系的基本方针;(5)倡导建立在全面、普遍与合作原则基础上的新安全观。再者,对会议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忽视近两年半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忘记同美国及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的联系,但中国还是将外交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方面,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习近平和李克强出访的地区得到证实。最后,正是基于这个方向,才有了同周边国家建设经济走廊的倡议以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所有这些倡议随后被归结到“一带一路”这个大战略中,并以这种形式成为外交部和所有宣传部门的工作重点。而今,已经可以将这个理念视为中国地缘政治的新构想。

  无论从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政策构想还是其对外访问行程,都可以看出,中国对外政策新构想的形成进程无疑已经开始。实现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这一构想的主要目标。确定不移的是,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对外政策将更为强硬,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强调“软实力”的重要性;如果考虑到中国日益增强的能力及在周边地区的经济地位,这一点就更加明显了。目前的问题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将采用何种机制来实现对内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对此尚不明确。尽管上述构想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它们并未消除人们对“中国扩张论”的担忧。还有一个令人不安的疑问是,如果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目标真是如此高尚,那么为什么上述座谈会是在一个极其保密的状态下召开的呢?为什么习近平和其他参会者的发言没有在中国媒体上全文发表?为更加细致地解开这些疑团,看来首先必须弄清这些新倡议出台的原因,给读者提供了解倡议内容的机会。因此,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在中亚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二 “一带一路”构想出台的原因 

  中国对外政策新构想出台的原因不难理解,中国外交趋于积极,发生质的飞跃是必然的,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中国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是经济角色还是政治角色)已经发生改变,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贸易强国。习近平在出席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时强调指出,未来五年中国进口商品将接近10万亿美元,海外投资将达到5 000亿美元,出境游人数可能将达到5亿人次[5]。而今,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将中国变成“世界工厂”和全球市场的服务供应商、排挤美国和欧洲国家的任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实施,正是为了缩小中国国内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极大提升其生产潜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信息产业中心之一。上述构想的实现有助于实现这一任务[6]。

  至于说到中亚国家,一方面,中国对中亚的贸易扩张已成事实,如果考虑到中亚国家相对较小的经济规模、实际上已被破坏的轻工业和制造业、退化的农业,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对于维持中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不仅整个中国,甚至连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能完全胜任“中亚国家工厂”的角色,这使中亚国家没有机会发展哪怕有点意义的制造业。

  需要指出,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中国对外经济和对外政治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得到增强。新疆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实践过程中的“关键地区”和“桥头堡”。这意味着新疆有机会成为与俄罗斯毗邻的中亚的主要金融经济中心,换言之,新疆将巩固其正在形成的“大中亚”经济中心的地位[7]。

  第二,中国的主要战略任务就是成为全球贸易强国。要完成这项任务,不仅需要处理好同中国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而且还要为使中国商品顺利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创造条件,并且通过周边国家将商品输送到俄罗斯、欧洲、中东、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市场及世界其他地区。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过境国具有发达的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形成适合中国的海关和外汇制度,扩大同这些国家的贸易量。

  第三,中国在成为世界贸易强国后,需要突破正遭受危机的世界金融体系的框架。对此,中国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要么尝试同美国控制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就扩大中国参与这些机制的份额进行协商,要么尝试建立替代机制。2007~2009年经济危机后,世界金融体系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第一条路走不通。西方首先是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成为与其平等的金融经济伙伴。因此,中国只得另寻出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及其所建立的新的金融平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丝绸之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是第一步。中国提出的倡议得到了美国的欧亚盟国的支持(目前除日本外),这显示出某种征兆,不仅表明中国作为潜在投资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也表明未来人民币国际地位可能发生变化。

  第四,中国应对近年俄罗斯和美国企图在中亚和亚太地区限制其积极性的举动做出反应。2010年普京提出的欧亚一体化思想得到了纳扎尔巴耶夫和卢卡申科的支持。欧亚一体化思想不仅严重限制了中国的地缘政治雄心,更限制了中国扩大其在中亚地区经济存在的机会。尽管中国专家起初对关税同盟尤其是欧亚经济联盟存在顾虑,但今天这种顾虑已显得不那么具有现实意义,虽然顾虑仍然存在。无论如何,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功运作,会严重阻碍中国通过上合组织所获得的扩大其在该地区经济和政治影响可能性[8]。

  2011年美国提出的“重返亚洲”构想是遏制中国的有效工具,首先是对海外原料产地、销售市场,更主要的是对海上运输线造成真正的威胁。美国媒体上甚至出现了严肃讨论美中之间爆发战争和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的可能性的文章[9]。巴拉克·奥巴马在其总统第二任期内继续实行这项战略。习近平和奥巴马的几次会晤似乎都无法化解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矛盾。中国必须对华盛顿将亚洲国家拉拢在其周围的企图做出回应。“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可以被看作是这种反应的一部分。

  此外,中国专家认为,“该战略绝不应该被视作回应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系列消极步骤,这是独立的战略计划”。作为一项长远目标,西进战略应当致力于建设“真正开放”的国际新秩序。必须建设“命运共同体”;“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以合作取代冲突和竞争,寻求互利共赢”[10]。换句话说,就是要建立上文提到的在中国保护下的亚洲安全新体系和新的“游戏规则”。

  美国积极主张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以及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除在外的新的自贸区,印证了其“遏制中国”意图的现实性和严重性。对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来说,如果被置于孤立境地,如果使其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成为问题,则意味着其长期执行的发展计划将化为乌有。对此,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清楚地意识到,通过参与效率低下的上合组织或尚未成形的金砖国家机制,未必能够阻止可能出现的军事、贸易经济的孤立。

  第五,中国必须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通过海运从中东和非洲获取能源的问题作出反应。当然,美国某些“鹰派”人物提出的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的观点虽不大可信,但中国不能不考虑到此类观点。在“一路一带”构想实施框架内建设新的海运、铁路和管道基础设施,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前景。

  最后,不能不关注地区和全球安全保障问题。“一路一带”构想所提出的增强政治上的相互理解,为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而进行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战略中所提到的“命运共同体”思想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能够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扩大战略安全空间。

  上述所有因素是中国利用巨大金融资源建立一体化区域的先决条件,中方建议创办注册资本为1 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400亿美元的丝绸之路基金,对倡议的实施具有支撑作用。换言之,中国准备为其一体化倡议慷慨解囊。在中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东南亚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这种一体化区域的选择可以说是较为乐观的,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处传统商路上,它们是在自然私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这一地区有很多非欧洲文明国家,能够更快地适应中国模式。它们拥有中国所需要的几乎全部原料,穿越它们国境的运输线比自非洲或中东国家至中国的运输线更短、更安全。

  但是,北京未必能够理解的是,“一带一路”构想可能引起那些希望保留并加强自身在该区域地位的国家的负面反应。首先是美国和俄罗斯,然后是土耳其、伊朗、印度和日本。但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认为不仅可以制定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而且可以公开对外宣传这项战略。最令人费解的是,甚至在没有对“一带一路”构想作出概念阐释的情况下,中亚所有国家和俄罗斯以及亚洲、非洲、中东地区国家就都纷纷表示赞同,并宣布将参与实施该构想。因此,虽然对“中国扩张论”的顾虑仍然存在,但该构想不仅有吸引人的地方,它的落实也是别无选择的。

  三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主要内容 

  如上所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提出的。正如他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所强调的那样:“我们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发展,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欧亚地区已经建立起多个区域合作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地跨欧亚、南亚、西亚,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11]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并提出保证构想得以落实的五方面具体措施。

  第一,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保持交流,制定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地区经济融合“开绿灯”。第二,建设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统一的交通基础设施。中国愿意参加跨境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和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第三,扩大贸易联系,消除各种阻碍贸易发展的行政和法律障碍,加快货物流通速度,建立相应的物流体系。第四,加强货币流通。习近平指出,如今中国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很多国家在本币结算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这一好的做法也在同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国家的贸易实践中被采用,它可以“降低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第五,持续推动民心相通。正如习近平所强调指出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上述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换言之,习近平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采取一些相互关联的步骤:一是简化海关、签证和其他手续,为包括中国和区域内其他国家的企业家提供便利,扩大合作规模。二是建设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保证商品首先是中国商品运抵中亚、俄罗斯、欧洲和中东国家市场。三是提高相互贸易规模。习近平在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期间,提出就建立自贸区问题加快协商进程,提高同区域各国的贸易规模,这一点清楚明确[12]。四是扩大本币结算贸易量,未来人民币将成为地区货币,有助于排挤美元和欧元的地位。五是扩大科技、教育和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方向包括增加中亚国家在华留学生人数,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强化“软实力”在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外政策中的意义。

  根据中国学者的解释,上述这些方面虽然一再被重复,但增加了所提构想的地缘政治意义,其中特别强调了能源领域的合作,以及保障地区安全领域的合作[13]。中国专家认为,后者势在必行,这是因为“中亚各国政治不稳定,政策多变、前后矛盾,各部门工作不协调,这些问题成为外国商人和企业进入中亚市场的严重障碍。”[14]尽管如此,必须承认的是,中国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正处于初步研究过程中,但某些阐释值得中亚各国专家和政治家们密切关注。例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在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直属行政学院讲座中关于该构想的一段话引起了吉学者的困惑。他建议吉尔吉斯斯坦不要再专注于加入关税同盟,而应该加入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阮宗泽说,中国正在制定和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能够将中国和中亚连接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区。他强调说,“关税同盟总共就三个国家,不知道谁还会决定成为它们中的一员”[15]。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俄罗斯外交政策研究室主任万成才。他认为,同俄罗斯和美国的一体化模式相比较,中国的模式具有五大优势。“第一是发展战略的优势。同俄罗斯的‘欧亚联盟’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相比,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全方位的战略计划,面向东西南北;一旦该战略得到发展,将会惠及大约30亿人。第二是地缘优势。中国同中亚三个国家有漫长的边界线,这意味着地理位置接近。第三是传统优势。古丝绸之路已经深入各民族人心,处于有利地位。乘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容易被舆论界接受。第四,外高加索各国也希望中国在中亚的战略扩展到高加索地区。第五是中国具有金融优势。至于基础设施,中国可以向中亚国家在通往欧洲的公路和铁路建设方面提供帮助。俄罗斯也会乐于加入进来。”[16]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向欧亚内陆甚至欧洲地区开放的宏大经济愿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加强欧亚大陆区域经济合作的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人为强行推动的一体化方案,而是自然形成的合作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由中国一家主导的地缘经济计划,而是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在这里,没有盟主,有的是平等协商协作[17]。

  2014年3月《人民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指出,理解“一带一路”构想,应该考虑它能为世界人民带来什么益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亚洲国家的共同历史和辉煌文明,使亚洲各族人民有理由为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感到骄傲,增强自信”。文章指出,“一带一路”也是亚洲各国联结的力量和团结合作的旗帜。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一带一路”计划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制度建设;“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伟大倡议,首先关注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是合作的倡议和发展的构想,绝对不是某种新主体或机制;参加“一带一路”没有地理限制,倡议的落实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一倡议包括五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加强政策沟通,确保道路联通,促进贸易畅通,保障货币流通,增进民心相通。文章提出其优先发展方向是建设统一的基础设施网,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发展工业领域的合作,当然还包括人文交流和人民往来。上述内容的实施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收益:(1)改善各国和地区的营商环境;(2)促进区域经济要素文明、自由地流动和配置;(3)推动内陆国家和偏远区域的发展;(4)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消除贸易投资壁垒;(5)加大区域内各国的改革力度和对外开放程度[18]。

  2015年3月28日,国际学术界终于得以见到实施“一带一路”构想的文件,虽然这份文件仍然是概述性的。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名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文件[19]。虽然这份文件仍然强调“一带一路”的概念,但其中提出了可供我们思考的基础。

  关于“一带一路”构想产生的背景,文件强调指出,建设“一带一路”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的反应;构想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文件提出实现构想的基本原则是:(1)尊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2)坚持开放合作;(3)坚持和谐包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共生共荣;(4)遵循市场规律;(5)坚持互利共赢原则。

  文件的制定者还确定了该构想所囊括的地理范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是,使以下通道自由流通:从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从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从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换句话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个方向,而海上丝绸之路则包括整个东南亚,经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到非洲,然后再经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到欧洲。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都是威尼斯。文件提出开展合作需要有以下重要环境:(1)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2)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方向,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出发点和优先考虑之处;(4)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5)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6)发展贸易,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7)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8)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9)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10)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11)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12)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13)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必须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14)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20]、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15)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简化周边各国游客签证手续;(16)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处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能力;(17)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18)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加强周边国家之间立法机构、主要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19)加强周边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

  至于合作机制,该文件提出用好现有的双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同时建立新的平台:(1)加强边境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2)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3)积极为周边地区合作搭建新的国际平台。

  文件的结束语充满激情:“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以上倡议和愿景无可辩驳,大部分论据是充分有据的,这一倡议无疑是有益的,现在的问题是,上述尝试落实程度如何,中国能否使人们消除对“中国扩张论”的担忧,中国能否为邻国提出使其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方案。目前对这一问题尚难以回答。

  四 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前景 

  落实“一带一路”构想的纲领性文件虽然已经制定完毕,但实现新一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政策目标——加强欧亚地区经济合作,打造“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新模式”——的实施机制尚不明确。这一构想无疑是由中国主导的,虽然官方宣传对此予以否认。

  正如“路线图”所指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这一表述似乎明显证明了“一带一路”建设完全是一个经济方案。然而,文件所提到的要点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经济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地缘政治战略。正如文件强调指出的那样,“‘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习近平也强调了“一带一路”构想的地缘政治考虑。在2015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21]

  “一带一路”构想中存在的模棱两可的表述,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对此,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学者都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些问题包括:其一,至今仍不清楚“一带一路”构想到底是什么,其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纯粹的经济方案还是中国对周边国家的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构想?其二,这是否是一个中国主导下的亚洲地区一体化方案,抑或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更为便利地向国际市场倾销商品和服务创造条件?其三,如何理解北京就竞争激烈的贸易经济关系所提出的“共享”原则?其四,构想中提出的文化人文合作是否是“双行线”,或者只是在“软实力”战略框架下,在国外宣传中国价值观和中国文化的方案?其五,如果说中国的利益或多或少都很清楚明确,那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利益却不明朗。最后,从目前来看,中方学者提出的所有论据都只能证明,他们理解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只不过是对未被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接受的“在上合组织范围内建立自贸区”的精美包装。

  所有这些疑问都不乏逻辑依据。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并非单纯的一体化战略。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商品进入中亚、俄罗斯、欧洲和中东国家的市场而创造有利条件。这一构想所提出的所有任务都从属于这一目标。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被视为中国对周边国家(首先是中亚)地缘政治战略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明确的目标是在欧亚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新模式”。当然,这是在中国主导下的,虽然官方宣传对此予以否认。第三,中国领导班子提出了将中国变成“世界工厂”和全球市场的服务供应商,排挤美国和欧洲国家的任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可以缩小中国各地区发展的差距,极大地提升工业潜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信息产业中心之一。上述战略的实现能够促进该任务的完成。

  换言之,“一带一路”构想并不是以沿线国家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其首要任务是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将其打造成为“大中亚”的交通物流和外贸枢纽,最终成为金融中心。因此,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落实中占据中心地位。正如上述文件所强调指出的,必须“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22]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多次谈到扩大实体经济合作的必要性,甚至讨论与中国在中亚国家境内共建工业企业问题,但必须承认的是,中国从未将这些企业看作是自身经济发展的潜力。对中国来说,中亚仍然是中国商品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过境国。中国在中亚的投资(在某种程度上不包括乌兹别克斯坦)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并不涉及实体经济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提出以后,中国的这种看法是否会发生改变,目前难以作出判断。问题不仅在于区域内各国是否准备与中国合作发展实体经济,抑或对于中国而言也是一个两难处境——投资区域的再工业化反而会造就一个中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对手。问题的关键在于,紧跟中国投资而来的还有中国的劳动力,这对于自身劳动力就已严重过剩的中亚而言完全不是件好事。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虽然很多国家在政治层面赞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且表示愿意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但大部分专家学者,其中也包括中方学者[23],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前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对中国来说,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处理同中亚各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中亚并非寻常之地,俄罗斯、美国、欧洲、中国、印度、伊朗和土耳其在这里的利益和矛盾错综复杂,而且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关系也有待改善。因此,中国作为新一体化方案的倡导者,必须巧妙运筹这些关系和矛盾。中国能否做到这一点是个问题。但无论如何,美国和俄罗斯目前都没做到这一点。

  中国面临的第二大挑战是其与中亚各国之间的文化和思想差异,在使区域内各国团结方面,中国难以提出新的建议,目前只能向他们提供贷款。

  第三个挑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在公正和共享语境下的定位问题,不应使人联想到“中国扩张论”。目前对中国所有最新地缘政治构想的谈论都是围绕中国利益问题展开的。对于像区域国家会得到哪些好处和利益等这种理所当然的问题,中国学者没有作出回应。他们也没有回答如何看待俄罗斯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的问题。

  第四个挑战是,中国企业(包括中小规模的企业)进入中亚市场的前景。从目前来看,对中国在中亚的存在即便不是怀疑,也是非常戒备的。因此,应该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前景进行清晰的论证,其中包括本国企业及中亚国家合作企业的利益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大问题是,这一构想本身就是欧亚一体化战略的竞争者,因此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既不与俄罗斯产生矛盾又不损害俄中关系的前提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就势力范围的划分与所有有利害关系的玩家达成协议,且首先要同依旧将中亚视为其“特殊利益区”的俄罗斯达成一致。

  俄罗斯东方学家塔夫罗夫斯基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他认为,“考虑到北约可能从阿富汗撤军以及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会继续活跃在这一地区,俄罗斯要保障这一地区的安全。考虑到俄罗斯利益,中国不仅要为一些军事活动提供资金,而且还要为大型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其中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项目。”[24]可以想象,这句话有自己的逻辑。如果俄罗斯与中国达成一致并划分了责任范围,那么习近平关于欧亚经济联盟和上合组织对接的思想以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思想就能成为现实。从2015年5月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成果,以及同俄罗斯签署的一系列文件[25]来看,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协议。这为成功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开辟了新的前景,因为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之间确实存在现实合作领域,而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本身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事实上,这也为两个方案的相互补充确立了基础。

  第一,与其他方案不同的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特点是对参与国完全没有提出任何政治要求。美国的“大中亚战略”、“大中东战略”和“新丝绸之路”战略首先提出要以强力方式实现地区的“民主化”,这在实践中将导致混乱。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没有将精力用于增强地区经济实力、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线上,而是向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及潜在成员国推介其欧亚项目的优势及加强其政治分量的必要性以及在俄罗斯的“特殊利益区”“挤压”地缘政治竞争对手。中国只是“在外围”搞投资和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不向当地政府提出任何政治条件,甚至恰恰相反,中国关注中亚国家现行制度和公认游戏规则的稳定性问题。

  第二,中国不仅准备与俄罗斯妥协,也准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妥协。业已达成的协议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政策本身都证明了这一点。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对所有国家,尤其是对邻国政策的首要动机。中国积极寻求本国经济增长的外部新动因,独联体国家是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具有十分重要的自然和经济潜力。

  第三,和俄罗斯不同的是,中国不仅与中亚一个国家,而是与三个国家接壤,这为中国与中亚的交通物流和生态合作项目提供了毫无疑义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本身就很关注这些项目的实施[26]。这预示着,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区域国家的过境费收入和对经济的资金投入,而且有助于区域各国之间在交通上的互联互通。如果区域国家全部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成功建设统一强大的经济综合体,中国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今后可能会成为欧亚经济联盟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的渠道。同样重要的是,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质上要完成同样一个任务——简化报关程序,消除贸易壁垒。欧亚经济联盟已得到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了统一的关境、统一的边境,在关税调节、国家间贸易政策及其他形式的非关税调节等领域实行了统一规则。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也是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但是还要继续前行。对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来说,极为重要的是统一运费,建立和使用统一的服务市场,其中包括运输物流服务市场。的确,这里有一个“但是”。在中亚建设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需要那些有能力落实规模如此巨大的项目、实力雄厚的建筑和物流公司。当然,按照“谁付钱谁点曲”的规则,中国西部地区的公司将会以订货的形式,获得400亿美元丝路基金中的巨大份额。

  第四,中国希望扩大以陆路方式进口碳氢化合物的供应量。从这一点来看,俄罗斯和区域内各国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也都希望扩大对中国的能源供应量。毫无疑问,这种合作是以互惠为条件的。其中“能源俱乐部”思想的落实情况以及在亚洲建成统一能源空间问题,可专文讨论。

  第五,还有一个有助于扩大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合作的方向,即大型水资源和生态项目问题。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都认为有必要在这些领域开展合作。此外,生态领域是最有可能建立科技合作机制和在生产中应用科技成果的合作领域。

  第六,与保障食品安全相关的合作项目非常现实,并且能为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开辟前景的合作项目。目前存在落实这些项目的自然条件和科学基础。如今这个项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除此之外,在中亚国家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可以发展实体经济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最后一点,不能不考虑地缘政治因素。目前俄罗斯同西方(尤其是同美国)的关系有待改善,由此产生了俄罗斯转向亚洲首先是转向中国的问题。中美关系算不上波澜不惊。如果两三年前美国政治家关于重返亚洲的论调还是一种宣示,而不具有现实必要性的话,那么今天的形势已发生了改变。这一次提出的重返亚洲被认为是遏制中国和破坏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的必要措施[27]。此外,中国同越南、菲律宾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关系,因南海领海争端变得很不稳定,这也不利于美中关系的改善。

  上述两个因素迫使中国将目光转向欧亚地区。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中国领导人决定重点发展“一带一路”构想的陆路部分,与此相适应的是,对中国来说,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参与项目的意义大大提高了。目前中俄之间在中亚的合作主要是为了抵御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这一地区强化其影响力。至于成效如何,目前难以判断。但显而易见的是,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足以替代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正因如此,美国对中俄两国提出的构想难以接受(特别是对欧亚经济联盟持负面立场)[28]。从根本上说,俄中两国在建设全球和区域安全新架构方面存在契合点。

  俄罗斯关于构建从温哥华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统一安全空间的立场,中国“一带一路”构想所宣示的加强政治上的相互谅解、共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及“命运共同体”思想,都可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并使周边国家更加紧密地靠近中国,进而扩大战略安全空间。只要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努力,就能促进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形成。在区域层面(亚太和欧亚地区)如此,在全球层面更是如此。美国的几乎所有盟国都宣布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对中亚地区各国和俄罗斯来说,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缺乏具体内容。目前尚不明确,除了运输物流、贸易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外,这个项目还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为消除这些顾虑,北京应提出具体的突破性项目,就像“中亚—中国”天然气管网建设一样,如果考虑到北京主要寄希望于原料领域的合作、提供优惠贷款以及供应各种生活日用品,那么这一项目的落实将会非常困难。

  但即便如此,一切也还是不简单。除能源合作和建设交通走廊外,中国还希望在国外获得较有吸引力的资产。中国计划将部分产能转移到邻近国家,同时成为许多国家的债权国。考虑到中国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输出劳动力的策略,可以想象,交通建设项目不仅有利于保障中国对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流通的监管,还能极大地扩大在这个或那个国家中的人口和地缘政治存在。正因为这些原因,在中国所提议项目的落实过程中,首先必须考虑区域内各国的国家利益。各国不仅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还要进行市场调查,评估本国经济的需求与机会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在中亚地区建设自贸区的前景。如果说在其他问题上俄罗斯可以做出一些让步,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是有其自己的原则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并不是要让丝绸之路经济带破坏其基本思想,即恢复参与国的工业潜力,如若对中国进口不加以限制,则实际上不可能完成这个目标。同样重要的是,如果寄希望于与中国的合作,俄罗斯就是在开始玩一个十分危险的、前景难以预测的游戏。问题是如今中国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完全可以预见,区域内国家的新一代政治精英在未来可能会做出有利于中国的选择。第一,北京发展互惠投资项目的战略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避免讨论伙伴国的内政问题。这使得中国成为较有吸引力的国际合作伙伴。第二,中国坚决执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有别于俄罗斯的是,中国不要求控制政治决策的过程,不强制要求实行政治一体化。有别于美国的是,中国不会就政治现代化和内部改革进度问题向中亚国家领导人施压。第三,中国主要控股参与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对区域内国家经济而言重要的项目,其数量正在扩大,区域内国家从中国的贷款量也在增加,这使得他们做出有利于中国的选择,实际上也是别无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本身对这些项目就很感兴趣。这些项目的落实,不仅预示着区域内国家过境费收入和投资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增进区域内国家之间的交通联系。第四,与欧亚经济联盟不同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有了资金保障。欧亚一体化思想听上去当然更加令人志得意满,但美妙的思想不能代替钱,欧亚经济联盟既缺乏用于紧急需求的“短线资金”,也缺乏用于落实前景看好的项目的“长期资金”。最后,中亚国家某些领导人的民族利己主义思想以及为追求地缘政治、经济和个人利益而“同时吃几家奶”的思想,也存在很大风险。

  如果中国开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亚国家就有可能通过与莫斯科或者华盛顿的接近来抵消北京的积极性;莫斯科和华盛顿总是乐于利用中国的外交失误,抵消北京扩大影响力的努力。但完全可以预见的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一旦出现问题,中亚国家的政治精英(尤其是新一代政治精英)就可能会做出有利于中国的选择。当然,俄罗斯也是一样,结果难以预测。

  注释: 

  [1]第一个目标,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目标,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参阅王毅:《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中国声音响彻南太平洋》,载《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4日;习近平:《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载《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37~489页;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4年5月22日。

  [3]См.:Обзор:Глава МИД КНР Ван И о визите Си Цзиньпина в Индонезию и Малайзию и участии в 21-й неформальной встрече лидеров АТЭС. //Агентство Синьхуа, 9 октября 2013 г.;Си Цзиньпин.《发挥亚太引领作用 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Развивать ведущую роль АСЕАН, защищать и развивать мировую экономику открытого типа.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неформальном заседании руководителей государств-членов АСЕАН 7 октября 2013 г.). //Официальный сайт МИД КНР. http://www.fmprc.gov.cn/.

  [4]См.:贺林飞:《如何理解周边外交工作会议棈神? 》(Хэ Линьфэй.В чем дух совещания по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ой работе с сопредельными странами). http://cblog.chinadaily.com.cn/;《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Акценты выступления Си Цзиньпина на совещании по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ой работе с сопредельными странами). //Гоцзие жибао, 26 октября 2013 г .http://www.chinesetoday.com/.;《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В своем выступлении на совещании по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ой работе с сопредельными странами Си Цзиньпин подчеркнул, что для создания хорошей обстановки в отношениях Китая с сопредельными странами Китаю нужно более хорошее развитие сопредельных стран). //Жэньминь жибао, 26 октября 2013 г.

  [5]См.Си Цзиньпин.《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Двигаясь к сообществу единой судьбы, формировать новой будущее Азии. Выступление Си Цзиньпина на ежегодном Боаоском азиатском форуме 28 марта 2015 года). //Жэньминь жибао, 29 марта 2015 г.

  [6]См.《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Доклад о развити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яса на Шелковом пути.Под ред.Ма Лили, Жэнь Баопин).-Пекин:Чжунго цзинцзи чубаньшэ, 2014, сентябрь.-С.3, 67-69.

  [7]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关于区域安全的学术会议上,笔者听到了中国学者对“大中亚”的看法,中国学者将“大中亚”视为上合组织的空间。持这一观点的是中国国际战略协会高级顾问、欧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从捍卫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一观点无可厚非。虽然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无法回答笔者提出的两个问题,即如何看待“大中亚”实施过程中中亚国家的利益以及俄罗斯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但不管怎样,事实就是事实,中国不仅要在经济上开发中亚,还试图对其进行地缘政治结构的建构。

  [8]См.:王志远:《从欧亚联盟看中亚国家的区域整合》(Ван Чжиюань.Взгляд на региональную интеграцию государст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союза).- //《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3》(Доклад о развитии государст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2013) /Гл.ред.Сунь Ли, У Хунвэй.-Пекин:Шэхуй кэсюэ вэньсюань чубаньшэ, 2013, сентябрь.-С.167-168;梁强:《中国的欧亚大战略:实力不对等 中俄结盟不现实》(Лян Цян.Евразий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Китая:силы неравноценны, союз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Китаем нереален). //Наньфэнчуан, 1 апреля2013 г.http://club.china.com/.

  [9]See:Sean Mirski.Stranglehold:The Context, Conduct and Consequences of an American Naval Blockade of China.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February 12,2013.http://carne gieendowment.org/.

  [10]Цит.по:Ларин А.Матвеев В.Китай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продвижения на Запад" и "новый 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2014. № 5.С.7

  [11]См.Си Цзиньпин.《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Развивать дружбу между народами, совместно создавать прекрасное будущее. Лекция в "Назарбаев-Университете" 3 ноября 2013 г.). //Жэньминь жибао, 8 сентября 2013 г.

  [12]计划到2015年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量从260亿美元增加到400亿美元,同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量计划从2012年的29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50亿美元,同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量将从56亿美元增加到90亿美元。

  [13]См.:李垂发:《顺应潮流造福人民》 (Ли Чуйфа.Следовать главному тренду на благо народа). //Цзинцзи жибао, 25 сентября 2013 г;孙壮志:《复兴丝绸之路推动新型经济合作》(Сунь Чжуаньчжи。 Возродить 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 стимулировать новую форму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Цзинцзижибао, 25 сентября 2013 г.;吴大辉:《丝路经济带:内涵与构建》(У Дахуй.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на Шелковом пути:внутренне содержание 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Китай и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новый старт, новый импульс》.Пекин, 23-24 октября 2013 г.

  [14]李垂发:《顺应潮流造福人民》。

  [15]См.Кабулов Э.В Киргизии размышляют о планах Пекина. //Фонд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0 ноября 2013 г.-http:www.fondsk.ru/.

  [16]См.Скакими вызовами сталкивается Китай в развитии плана о создани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яса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Жэньминь жибао онлайн, 11 октября 2013 г.

  [17]См.Фэн Юйцзюнь,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обладает глубоким смыслом. //Жэньминь жибао онлайн, 22 января, 2014 г.

  [18]См.Развивать дух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и совместными усилиями совершать великие дела. //Жэньминь жибао онлайн, 11 марта, 2014 г.

  [19]См.《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Видение перспектив и действия по продвижению совмест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яса на Шелковом пути и Морского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XXI века).//Агентство Синьхуа,28 марта 2015 г.http://news.xinhuanet.com/.

  [20]中国每年将向周边国家提供1万个奖学金名额。

  [21]См.Си Цзиньпин:《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22]См.:《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载《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С.231.

  [23]См.《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С.82-83.

  [24]См.Тавровский Ю.В.Пекин собирает горы и моря.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15 ноября 2013 г.

  [25]См.:Совместное заявлени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 Китай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об углублении всеобъемлющего партнерства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и о продвижении взаимовыгодн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8 мая 2015 года;Совместное заявлени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 Китай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по сопряжению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юза 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яса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8 мая 2015 года. //Официальный сайт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http://kremlin.ru/.

  [26]其中,哈萨克斯坦计划在最近5年在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面投入200多亿美元。俄罗斯同样也受益匪浅。中国在考虑参与贝阿线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改造,在俄罗斯境内修建高铁线路,参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机场设施的扩建和现代化。

  [27]华盛顿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两个方面的活动——一是建立排除北京参加的跨太平洋贸易协议,一是加强该区域,首先是同印度的军事联系——这是完全出乎中国意料的不愉快结果。尽管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额已达到4 000亿美元,而当地华侨团体有着强大的非官方影响力,北京未能获得这些国家领导层对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明确支持,也没有获得一点儿对该项目有意义的一体化保障。

  [28]对美国而言重要的是,任何国家都可以在中亚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唯独俄罗斯不行。因此,克林顿认为美国应当竭尽全力阻止欧亚一体化思想的实现,美国专家建议中亚国家为了“加入亲克里姆林宫集团所带来的短期利益”不拒绝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方案。

  (陈余 译李中海 校)

  (责任编辑 向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