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201504
“俄罗斯经济形势现状、发展前景与治理”研讨会综述
王永兴、倪莎 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年第4期 2016年04月06日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1998年和2008年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2014年俄罗斯经济又一次步入严冬。在此背景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于2015年4月5日在天津联合举办了“俄罗斯经济形势现状、发展前景与治理”学术研讨会。国内20余所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近50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研讨会,就俄罗斯经济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发展前景及治理等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 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定位及成因 

  与会专家首先对本次俄罗斯经济危机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辽宁大学程伟教授认为俄罗斯当前的危机源于“输入型增长”。输入型增长对俄经济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拉动了投资需求,极大地促进和刺激了内需,偿还了俄罗斯的巨额债务,建立起了防范风险的国际储备。但是输入型增长也存在隐患:首先,持续挤压自主性增长,使得扩大的内需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其次,没有带来效率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最后,使得国家调控被锁定在需求管理上。普京上台后着力解决经济增长问题,投资拉动需求的管理模式被长期锁定,而供给管理则被忽视。与需求管理相比,供给管理占有三大优势:第一,需求管理只能应对短期困难,供给管理才能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长期问题;第二,需求管理是政府直接发挥作用,而供给管理是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微观经济环境;第三,需求管理注重增长和稳定,供给管理注重效率和竞争力。国家调控若锁定为需求管理,经济必然出现较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下称“欧亚所”)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教授分析了俄罗斯“经济病”的症结所在。从浅层次看,俄罗斯经济衰退的主要因素,一是乌克兰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二是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从深层次视角来看,以下三个因素对俄经济发展起了长期制约性作用:第一,经济结构严重失衡,20多年来俄罗斯经济一直没有摆脱对能源、原材料部门的依赖;第二,落后、低效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改变,仍是一种落后的、低效的增长方式;第三,向创新型转变的战略在相当时期内难以实现。

  针对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定位问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景维民教授提出用“输入性衰退”来概括可能更为准确。他指出俄经济出现问题是受内外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俄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此次危机实际上主要由国际治理层面上的协调失败问题引致,从国家治理上升到国际治理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可以用解释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方法考量俄罗斯经济,即用“新常态”解释俄罗斯经济发展问题。

  欧亚所李建民研究员认为,俄罗斯卢布危机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危机触发点是外部因素,即西方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卢布大幅贬值同其自身属性有着密切联系。第一,卢布是石油关联货币,对油价变动十分敏感,同油价变动方向相反。第二,卢布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容易被国际资本做空。俄罗斯于1992年和1996年两次出台政策,将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全面开放。由于政策实施过于迅速,俄罗斯尚未掌握规避卢布汇率波动的有效手段,为日后卢布危机埋下隐患。卢布暴跌暴露出俄罗斯经济的陈年旧病,主要表现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点过于单一,工业产能不足,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另外,从目前来看,俄罗斯制度转型、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三位一体的转型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即使没有乌克兰危机这种非常规性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以原材料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欧亚所郭晓琼博士认为,尽管外因对卢布暴跌形成了一种推动力,但其根本原因还需从内部即产业结构的失衡去寻找。卢布贬值后俄政府出台的政策暴露出政府治理出现的顾此失彼的问题,汇率政策选择也是俄罗斯出现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东北财经大学郭连成教授指出,普京执政的第一、二任期同第三任期相比,经济增长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势,俄经济增长下滑与普京治理能力关系不大。如何评价普京总统的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总体上看,俄经济增长同国际油价呈正相关关系,俄经济结构调整也严重依赖国际油价的变动,而这种依赖性使得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裹足不前。

  复旦大学唐朱昌教授认为,俄经济结构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调整,除了本身的刚性特征及调整的渐进性以外,可以归结为长期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其原因是:第一,资源红利的“迷失”。尽管俄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创新,但是强大的资源红利强化了俄依照比较优势理论选择产业的政策。第二,发展战略的路径依赖。苏联解体后,俄历届政府都把确保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基本目标;为了“保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被弱化。第三,市场垄断及利益集团主导市场经济。政府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不得不迁就甚至屈服于垄断。现阶段俄罗斯的垄断客观上形成了通过资源买办式的生产和出口,固化现有的产业结构。第四,“伪市场调节机制”的拖累。俄未来需靠战略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但是俄创新发展战略是在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制定的,这就形成了政府主导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伪市场调节机制”。第五,“有限开放”战略的约束。尽管俄经济结构调整是在开放条件下进行的,但更多地体现了“有限开放”和“区别开放”的特征。

  欧亚所庞大鹏研究员认为,俄经济问题背后是政治体制问题。俄政治体制有两个特点:控制性和低度的政治参与。俄之所以在转型窗口期未能实现成功转型,同俄罗斯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密切相关:俄政治体制与发展道路相匹配;俄政治体制与经济模式相匹配;俄政治体制与对外战略相匹配。上述匹配导致俄缺乏现代化动力,缺乏政治体制改革动力,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欧亚所蒋菁博士也认为,腐败和政府行政负担过重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劳动生产率低下和政府部门治理能力不高制约了俄罗斯经济发展。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马蔚云研究员认为,俄一直是一个“追赶型”国家,这对其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俄经济波动性较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2014年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因素,他补充道,克里米亚因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俄罗斯为了收回克里米亚,投入了大量资金,给俄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该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对俄经济产生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杨成副教授认为,俄罗斯国内对于摆脱经济困境已开出良方,包括结构转型、制度转型等,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许多措施无法实施。俄罗斯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然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治理思想,而该思想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二 俄罗斯经济困境的深层次影响 

  辽宁大学徐坡岭教授指出,俄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好实现了经济的金融化,但是未能很好地配置资源,仅是把资源的可配置性增强了。一方面,俄为了维护卢布稳定和国家信用,不得不把大量的可资本化的石油美元收入作为储备来使用,实际上使得金融系统的资本化能力减弱。另一方面,俄新增国民收入没有充分资本化,投资增长率大多数时段处于较低水平,更不用说用于非资源领域的扩大再生产。其原因是,第一,金融部门垄断性很高,非石油部门的投资回报率很低。第二,俄罗斯投资制度环境成本过高,进而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

  中国国际战略协会高级顾问王海运将军认为,俄油气产业面临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方制裁。第二,油价暴跌,俄仍将在较长时期内以石油作为其重要经济来源。第三,与欧洲关系恶化,俄面临着融资与技术设备进口的双重困难。第四,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及北美深海油的开发也对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产生了一定冲击。第五,俄政府对油气产业的支持能力下降。亏损运营,企业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投资缺乏资金支持,许多重大项目进展将放慢脚步,这将对俄油气产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针对以上观点,部分学者认为俄经济衰退的影响具有自限性,在某些方面甚至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如复旦大学刘军梅副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制裁问题。对俄罗斯制裁能否达到美欧预期效果,取决于美欧的一致性。但是欧盟对俄依赖远大于美国,因此制裁不容易达到效果。第二,油价问题。油价下降和西方制裁都不是卢布暴跌的直接原因,西方做空卢布和俄罗斯对卢布下跌的放任才是主要原因。第三,外债问题。俄罗斯外债偿还短期看无太大问题。第四,进口替代战略问题。俄为实现资本积累,必须利用本国比较优势,加大能源出口,这是无可厚非的。辽宁大学韩爽副教授也认为,俄提出进口替代政策既是权宜之计,也是适合长远发展的路径规划。

  三 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预期 

  唐朱昌教授表示,俄经济结构调整面临多重“两难”。第一,“保增长”和“调结构”的两难。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俄大力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问题是“治本”;但从现实来看,没有经济增长,俄各种社会问题就会显现,“保增长”已成俄目前及未来若干年的首要任务。第二,利用“比较优势”还是“后发优势”的两难。俄若维持目前的比较优势出口,意味着牺牲经济结构的调整;若利用调结构的后发优势,就意味着要牺牲部分比较优势的红利。第三,确保眼前的资源出口收入还是追求创新收入的两难。第四,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两难。为实现俄2020年发展规划的四大目标,必须以实现创新发展为基础。但俄近期的目标却是保证增长、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和保证社会的基本稳定,许多资源不得不用于实现近期目标,使得实现长期目标所需资源被挤占。

  杨成副教授认为,目前俄罗斯处于“三期叠加”状态:一是乌克兰危机引发西方对俄制裁;二是国际油价低位徘徊;三是俄自身经济发展低速增长。“三期叠加”使得俄经济隐含的许多内生性问题被显现和强化。在此背景下,俄面临着安全、金融、生产、知识四个层面上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为了维持民众支持率,巩固政权稳定性,普京政府将会沿老路继续走下去。中长期观察,若普京连任,俄很可能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境地。从政治角度看,俄经济发展方式的可选择余地非常小。

  欧亚所高际香副研究员通过对居民实际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通货膨胀率和能源产量与出口量四个数据的关注与分析,认为俄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外部因素为欧美制裁和石油价格大幅下挫。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结构的问题。俄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银行体系风险、卢布贬值风险、通胀加剧风险、实体经济风险等四大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童伟教授从俄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对俄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她指出,与2009~2010年联邦预算相比,俄2015~2017年联邦预算不被外界看好,主要是因为:第一,在石油价格暴跌的情况下,联邦预算收入逆势扩张;第二,在收入没有保证的前提下,政府财政支出扩大;第三,利用储备基金和财富基金稳定经济的效果值得怀疑。因此该预算调整已成为必然。修订后的方案在支出结构上仍存不合理之处:一是国民经济支出大幅下降,显然无助缓解经济危机,反而会延长经济危机时间;二是医疗卫生支出的减少,使得医疗改革进程受到很大影响;三是社会政策支出比重呈降低态势。总体上看,这种支出结构的调整非常不利于民生服务,也不利于国内消费拉动和对经济复苏的刺激。

  欧亚所研究员薛福岐认为俄罗斯面临的困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俄经济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是一个“弱国家”的表征,即国家能力低下,自主性不足,其根源在于俄政治结构的特点:钱权一体。这意味着国家被利益集团所俘获,政策被利益集团所左右。未来一段时间内,俄将维持现状,不会出现反对派上台的局面。展望俄未来经济发展,从结构性层面,俄必须增强国家自主性,否则结构性问题将长期存在;从国际层面,俄现代化需要的资金、技术、经验全部来自西方,因此需谨慎对待同西方的关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石泽研究员认为俄罗斯经济发展存在很多政治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俄始终处于被外界围剿、打压的国际环境中,对俄经济影响巨大;二是转型期间俄利益集团的嚣张;三是高层政治斗争对经济干扰非常大。总体来看,俄是一种“手工管理”的经济模式,短期内不会改变,这将对俄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巨大影响。

  中央编译局徐向梅研究员认为,苏联末期和如今的俄罗斯在经济、政治大环境上存在巨大差异,俄不会重现苏联末期的情景,但是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不容忽视。俄罗斯经济若不能走出“能源依赖”的怪圈,即使眼前困难得以解决,未来还会受到西方国家的不断制裁。

  四 俄罗斯经济危机的治理方案 

  本次研讨会主要在三方面形成了共识:首先,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多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其次,增长与稳定问题并存,为俄罗斯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带来了巨大难度。再次,该形势的出现可能会激发俄罗斯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等各方面改革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建议。

  唐朱昌教授认为俄未来经济调整大致在三种方案中选择:第一,继续实施资源依赖型的投资导向和出口导向相结合模式,进一步强化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第二,实行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一方面不改变俄罗斯现有经济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新兴产业的增量调整结构。但调整时间长、见效慢,新兴产业可能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第三,实行创新导向型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驱动型,但是调整成本巨大。

  欧亚所许文鸿博士指出,在1992年到2013年期间,俄罗斯大约有8 000到1万亿美金流向国外形成数量庞大的“地下经济”或“影子经济”。乌克兰危机后,普京要求外逃的离岸资本返回国内。在此情况下,俄应同中国加强金融合作,特别是加强俄罗斯同香港的金融合作,将俄罗斯资本引至香港,通过各种融资手段将所得资本贷款给俄罗斯企业,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提供必要资本支持。

  王海运将军指出,俄罗斯油气产业现状对中俄油气合作提供了机遇,同中国发展油气合作是俄罗斯的必然选择。油气合作是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合作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俄罗斯同中国合作是大势所趋,在危机情况下表现更为强烈。另外,俄罗斯对中国的融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责任编辑 张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