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201502
欧洲政治中的俄罗斯与乌克兰
陈新明、刘在波 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年第2期 2016年02月26日

  【内容提要】 冷战结束以来,原苏联的主要东欧盟国已经被纳入欧盟—北约体系,后苏联空间的部分地区也已经被计划纳入欧盟—北约体系。乌克兰作为欧盟北约和俄罗斯的“共同邻国”,俄乌关系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欧洲政治属性。欧洲政治的目标就是要把乌克兰纳入欧盟北约体系,这同俄罗斯的利益产生尖锐的矛盾。要缓解俄乌关系必须从调整俄欧关系入手。

  【关键词】欧洲政治;俄罗斯;乌克兰;

  【作者简介】陈新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欧亚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在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欧盟领袖国家德国政治家的盲动、欧盟新成员国精英人士的投机、美国的深度介入、乌克兰基辅反政府人士的过激行动,合力酿成了乌克兰危机。随后克里米亚合并到俄罗斯,乌克兰东部两州陷入内战。此次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欧洲政治[1]围绕原苏联地区最终归属问题而遭遇的最严重挑战。欧洲政治最为关切的是,乌克兰作为苏联解体后该地区最大国家,是同欧盟一体化还是同欧亚联盟一体化,是同欧盟—北约共处一个安全架构还是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共处一个安全架构。俄欧在这些结构性重大问题上存在激烈竞争。俄罗斯遭到欧盟一致制裁致使双方关系跌至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俄欧对抗能否缓解,取决于2015年3月份欧盟对是否延长对俄罗斯制裁的决定。

一 俄乌关系不可避免地具有欧洲政治属性 

  欧洲一直在对俄乌关系施加影响。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的改变使欧洲政治及其在欧洲大陆个别区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2]。与此同时,全球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越发明显,人员、商品和资本自由流动,信息空间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原则深入人心,这些大大加强了过去欧洲大陆“铁幕”两边各国及区域的相互联系[3]。中东欧国家和原苏联地区其他国家因拥有了市场自主权,开始对欧洲经济政治体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给欧洲体系带来了更多震动,而非稳定[4]。

  欧洲在21世纪初的国际关系演进特点和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危机后的国力提升,要求用新的眼光看待在俄欧之间形成“共同邻国”的形势。欧洲大陆整体的和个别区域的国际秩序演进,要求重新思考俄罗斯外交对原苏联地区邻国的优先权,同时还有俄罗斯同欧洲北约的伙伴关系。俄罗斯在世界政治中的角色的明显变化以及它的原苏联地区邻国地位的变化,加强了俄罗斯对欧洲地区各种关系现状的关切,尤其是对直接邻国的关注。欧洲政治对原苏联地区国家的影响增强,它们不仅参与实施国际议程,而且还参与设置国际议程[5]。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总体地位巩固,同时在具体方向与领域里存在着负面而消极的趋势,这是俄罗斯实施外交方针时必须予以考虑的。 东欧国家持续多年的政治转型,为西欧国家及其组织对原苏联地区施加影响奠定了基础。利用西欧一体化组织来开发“东欧资源”可以加强扩大后的欧盟和北约的竞争力,以便赢得优势地位而压倒当代世界中正在变化的其他力量中心[6]。但是在该地区“开发政治”的成效一直都取决于两点:一方面是欧洲大国的努力协调;另一方面是这些国家对一体化正面而积极的回应。欧盟北约希望在中东欧国家原有分界线消失后该地区主要国家能够为自身发展而获得知识、人才、能源等资源,克服它们的孤立以便融入全欧洲的经济政治进程。

  欧盟—北约的政治家联合对原苏联地区开展积极活动,实施有针对性政策,引起俄罗斯强烈反应,尤其是在2004年之后[7]。导致这种不协调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该地区对于俄罗斯在世界上赢得地位具有关键作用,俄罗斯想要在该地区保持影响力。莫斯科认为自己在原苏联地区享有特殊利益,要求划定势力范围以便约束那些试图在该地区施加影响的其他大国。

  俄联邦外交构想指出,“决定当代国际关系发展趋势的矛盾是由它们发展的过渡时期造成的”。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因苏联解体在俄罗斯和西欧之间出现的这些国家,其战略方针具有不确定性。在这类国家里,对于在俄罗斯和欧盟—北约之间形成力量平衡最具分量的国家要数乌克兰,它处于两个不同文明的中间地区。外交构想注意到,“当代全球竞争首先具有文明的标准,是不同价值标准和发展模式在民主原则和市场经济框架下的竞争”[8],这具体表现在俄罗斯和欧盟—北约为开发乌克兰资源而展开的激烈竞争当中。据此俄罗斯发现,欧洲政治已成为俄乌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就长期前景看,俄罗斯国家利益在于使俄罗斯成为世界大国,在多极世界条件下维护战略稳定和伙伴互利关系。由于地缘、历史、经济条件的制约,俄罗斯没有将乌克兰纳入自己的一体化体系,同时基辅愈加积极地利用欧洲的兴趣设置同俄罗斯有关的议程,所以考察欧洲政治以及两国在其中的地位既是影响俄乌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分析和预测俄乌关系未来状况的重点。

  欧洲区域一体化组织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具制度化的一部分。根据马利金的看法,欧洲的国际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可以看作是由三组政治制度构成的复合关系体:全欧洲(欧安会/欧安组织)、西欧(欧盟)、欧洲大西洋(北约)。由于制度强化,欧洲单个国家“自主权”常常降低。“在欧洲一体化组织中任何国家的政策都可以看作是经过协调的结果,就像是自行车在同一赛车场从不同赛道出发,政策要按照优势赛道的变动而变化,结果如何就看政策是否符合欧洲政治结构的状况”[9]。正确理解欧洲任何两个国家的关系是不能排除在这种框架之外的[10]。

  分析乌克兰在俄罗斯外交和欧盟—北约共同政策框架中的意义,必须强调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立场[11]。在俄罗斯看来,原苏联地区是一个明确的整体,用不着再仔细说明,俄罗斯外交文件反复强调,独联体地区就是一个整体。与此相反,欧盟—北约不认可俄罗斯的看法,不认为这个区域是整体,宁愿更加个性化地看待该地区国家制定的政策。

二 俄欧“共同邻国”的经济一体 化问题:是欧盟一体化还是欧亚联盟一体化? 

  从欧洲一体化看,乌克兰是“位居中间的国家”,它因两极格局结束又地处北约—欧盟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间而不能对自己作出准确的战略定位。在赢得独立后的这段时间里,乌克兰继续制定方针以应对西方(北约、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以及二者关系中的诸多问题[12]。

  俄罗斯地缘位置相对优越和经济具备自给自足能力使其免遭在欧洲政治中所犯错误的痛苦[13]。与俄罗斯不同,乌克兰地理位置不具备这种优越性。同时,乌克兰制定和实施应对欧洲方向的外交方针直接影响到它同国际体系结构的关系以及争夺它的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伊戈尔·尤尔根斯认为,在一段时间里,乌克兰政治目标的任何一种方案,都需要在俄罗斯、西方和不具有排他的封闭性之间做出选择[14];乌克兰高层在很长时期里成功实施一种灵活而乖巧的手法,同俄罗斯结成一种复杂关系,同时顾及有三分之二民众希望加入欧盟的意愿[15]。

  在2004年欧盟东扩后,虽然俄罗斯高层公开宣布愿意同欧洲拉近关系,可同时欧盟国家及组织在原苏联地区的每一个步骤都遭到俄罗斯的批评与抵制。此时的俄罗斯既没有手段也没有政治意愿同欧盟实行经济政治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它也反对西方把乌克兰纳入一体化进程,认为欧盟的推进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原苏联地区国家长期以来处在客体地位,并不是欧洲政治的主体,它们只是以不同方式对试图把自己纳入到不同版本的欧洲政治作出反应。欧洲政治活跃引起原苏联地区寻找与其一致性的兴趣,这必然在俄乌两国之间加深制度上的分化,特别是表现在采取不同的经济改革模式、不同的改革速度,以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等方面[16]。

  考察乌克兰在欧洲政治链条中的政治目标以及在现实当中的战略抉择,必须首先确定欧洲政治在东欧有效活动的界限[17]。对此必须注意到欧盟看待俄乌两国在原苏联地区和欧洲大陆的角色与地位的问题[18]。马利金认为,如果欧盟认为俄罗斯是自己长期的战略竞争对手,那么它对乌克兰和其他“共同邻国”的政策必将是“维持一种抵制莫斯科影响的政策”。如果欧盟真正准备认同俄罗斯是最广泛的战略伙伴的角色,那么对于乌克兰的政策就具有了另外的性质与特点。对乌克兰政策的焦点就是有利于满足相关各方利益的切实可行的多边合作。马利金认为,在欧盟及许多成员国的领导集团里“存在着相互排斥的两种立场,而且持支持立场的这一派力量脆弱。这种情形特别明显表现在原苏联地区国家首先是乌克兰身上。”[19]在这个问题上,波兰前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认为,“欧盟扩大进程进入疲惫期,但是扩大是欧盟为自己寻找在未来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的唯一步骤。”

  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叶夫根尼·马尔丘克对欧洲政治边界扩大表达了自己的不安,他认为乌克兰及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面临着一种陷入“黯淡的或者是缓冲区域”的危险性。“在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充当缓冲国是不能持久的,而缓冲地带的主权独立,通常都被外部势力所取代”[20]。

  一方面欧盟成员国按不同方式理解独联体国家内部的政治变化,另一方面欧盟本身对于原苏联地区具体国家在自己外交行动轻重缓急次序中的意义进行区别与分析。2004年欧盟扩大促进了对原苏联地区的兴趣增长以及政策的具体化[21]。欧盟新成员试图积极推进欧盟对自己间接邻国(东方伙伴关系计划)的政策,恰在这时乌克兰出现“橙色革命”,当时欧盟的政治卷入主要是波兰政治精英的活动造成的[22]。

  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俄罗斯外交急剧转型,为保持在西方和欧亚利益之间平衡而对政策作出调整,但并没有形成能够适应原苏联地区一体化的相应机制。2000年以来俄高层制定出较为连贯的政策,以应对俄罗斯在世界经济和独联体框架内同邻国的一体化[23]。

  普京当选总统后试图在自由经济改革者和外交界及强力部门之间保持平衡。他们一方主张面向全球化和亲西方一体化的目标;另一方是主张优先同俄罗斯邻国发展关系的欧亚传统继承者。2003年国情咨文称:“要把独联体出现的经济进程同我国与世界经济联接在一起的进程结合起来。”[24]

  但是,整合这些目标的复杂性在于俄罗斯所坚持的国家构成标准及规格,它的构成不同于其他以往大国,不能允许自己缓慢而痛苦较少地退却至世界政治的外围地带[25]。这个国家的规模、潜力、历史和记忆都说明,稳定的未来和保持领土、社会的完整统一仅靠自己是无法保障的。综合上述因素,保持同乌克兰的亲近关系就被理解为是保持俄罗斯本身的统一完整。在俄罗斯占优势的观点是,国家未来必须要同外部威胁进行斗争,这些威胁是俄罗斯社会保持团结的唯一基础[26]。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俄罗斯的国内体制,而且还有它“近邻”的地缘政治属性都存在争议。俄罗斯注意到自身作为国际关系主体存在诸多问题,于是就选择了对同样存在体制及社会矛盾的直接邻国推行大国方案[27]。

  总结独联体国家在苏联解体后二十余年的发展,可以确认以下事实:由于欧洲政治范围扩大至东欧,欧洲“西部”和“东部”概念超越“铁幕”甚至“亨廷顿界线”。实际上欧洲大陆在两极格局时期形成的传统划分界线及标准已经失去现实意义,已经不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分,而是严格划分欧洲和它的外围边缘,因为欧盟—北约界线的一般特点是同历史上形成的欧洲文明范围吻合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仍然是这个外围边缘的一部分,前者是自己决定放弃欧洲属性,后者是在确定自己属性时摇摆不定。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俄罗斯放弃追求西方路线,确定自己作为“欧亚大国”的属性,继续对抗欧洲和整个“西方”。 我们观察欧洲国际关系体系发展及其对俄乌关系的影响,应该明白欧洲政治的主要发展动力是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化。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原苏联地区的国家遇到了必须要为自己寻找最终归属的问题。波罗的海三国选择欧盟作为归宿,乌、白、摩三国也程度不同地急需面对寻找归宿的问题。 俄罗斯战略特别注意到,“由于社会经济进程及人员联系扩大的充分可能性,全球化产生新的危险,对经济落后国家尤其如此。全球化的压力使得大多数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征正在经受考验。”[28]管控全球化进程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区域一体化,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化的优势而减少其负面影响。这种联合有助于寻求各国在区域内广泛的利益妥协,并找到各种力量之间新的平衡[29]。

  俄罗斯外交构想在论及欧洲一体化模式向原苏联地区推进时指出,“西欧对全球化进程失去自己垄断地位的反应是,出于政治心理惯性要遏制俄罗斯。”

  同时,俄罗斯国际活动的优先目标在于:极力巩固自己在原苏联地区的领袖地位,维护在苏联时期形成的传统联系,在此基础之上促进那些仍然处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之外的国家形成新的经济政治联合体。

  为维护在原苏联地区的自身利益,俄罗斯在2004年11月提出“大欧洲”思想,据此欧洲一体化进程应该依靠两个相互支撑的支柱:一个是西部的欧盟,另一个是东部的独联体。普京在2011年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倡议,就是这种思路的延续[30]。这样俄罗斯试图建立自己版本的“欧盟”,由它发挥领导作用并借此加强自己对欧盟的影响力。该倡议希望同时发展欧盟同整个联合体的建设性关系以取代欧盟同原苏联地区单个国家的关系[31]。俄罗斯明白,在原苏联地区实行广泛一体化的努力,如果缺少乌克兰则不会取得成效[32]。

  2004年之后,欧洲政治在乌克兰进入活跃阶段。尽管西方非常清楚乌克兰地缘政治的重要意义,可是在对它的评估以及确定它在欧洲的地位时却使用了实用而客观的标准,比如政治和经济改革、法律至上和司法体制效果、商业投资环境等。这意味着欧盟和美国对乌克兰的战略方针漠不关心,以至于延缓通过有关乌克兰在一体化结构中的地位的基本决议[33]。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包括北非及同欧盟有关的其他区域性问题、欧盟国家本身的金融稳定问题,以及在亚努科维奇执政时期乌克兰民主倒退问题。

  尽管如此,俄罗斯既不愿意提出显示原苏联地区未来的新想法,也缺少作为权利平等伙伴一体化模式行动的建议,以便使乌克兰和其他国家寻找能够满足俄罗斯在该地区利益的选择。加之,莫斯科采取实用主义分化政策对待原苏联地区单个国家,奖赏友好国家,惩罚不友好国家。在这样的条件下,乌克兰愈加选择追随欧盟的政治方针,并试图融入西方结构。

三 俄欧“共同邻国”的安全问题:是欧盟—北约架构还是俄罗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欧洲的安全领域议事日程非常广泛,并且必须考虑到地缘及战略环节。它本身包括美国、欧洲和原苏联地区国家的关系[34],还包括欧洲安全架构,原苏联地区尚未解决的冲突,核武器扩散,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监督,利益重叠区域——在“新东欧”、南高加索、里海和中亚的竞争,同欧洲邻国的冲突,恐怖主义在亚洲国家活跃的影响,欧洲大西洋体系等问题[35]。2008年俄格战争使得长期以来不再是“刚性”的安全问题重新回归议事日程[36]。特列宁强调,“冷战结束使得欧洲安全问题进入档案库,在柏林墙倒塌后20年,安全再次成为俄罗斯和西方关系的焦点问题”[37]。

  西方同俄乌关系所面临的问题,其实质已超出经济因素在乌克兰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范畴,它涉及欧洲安全的更广泛领域[38]。

  因为俄格战争导致中断又重新启动的俄罗斯和欧盟有关新协议的谈判进程仍陷入死胡同[39]。在原苏联地区国家看来,欧洲缺少有效的安全机制,难以解决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冲突问题[40]。

  在分析俄罗斯、乌克兰和北约国家对于安全威胁的理解时,应该承认在20世纪90年代里试图建立欧洲安全架构的尝试毫无结果。西方国家试图围绕北约、欧盟两驾马车来安排欧洲,后来又“吸收”原苏联地区国家,可是西方的这一愿望由于俄罗斯同这两个机制存在形式上的伙伴关系,而未能有效实现[41]。

  在普京看来,“以北约为中心的欧洲建设路线图并不能应对大陆稳定与安全的现实威胁”[42]。北约的积极活动引起莫斯科对美国及其欧洲盟国在许多问题上的防范,比如北约扩大至独联体国家、欧洲导弹防御问题、欧洲常规武器条约[43]。很明显,这些问题都涉及俄罗斯同乌克兰的关系,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意味着双边关系复杂化,整个大陆的紧张局势加剧[44]。早在1994年法国“白皮书”中关于防务问题讲到:“乌克兰独立在该区域中占据特殊地位。因为它的规模、地缘位置、军事经济潜能,这个新的区域大国能够在欧洲稳定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乌克兰必须解决它在安全概念扩大的框架里自己占据何种位置的问题。”过去的二十多年,乌克兰并没有解决这个政治问题。

  据俄罗斯的官方立场,“俄罗斯具有足够潜力并计划借此为在中期跻身世界经济领袖国家行列而创造各种条件”。实施这一目标必须要制定对乌克兰的相关政策,并且要制定对欧盟北约的相关方针。在原苏联地区,俄罗斯和西方的相互关系是俄罗斯同西方组织机构展开合作的最大难题[45]。巴拉诺夫斯基分析,建立机制性关系在俄罗斯这里存在“无数的忧虑”,同时还涉及它的独联体伙伴的外交政策[46]。在俄罗斯看来,最严峻的挑战就是乌克兰加入北约,继而同美国建立起军事政治合作关系,最终把俄罗斯黑海舰队排挤出塞瓦斯托波尔,同时欧盟积极实施“东方伙伴”计划[47]。因为在处理同第三国和国际组织的相互关系中,俄罗斯“争取各方理解原苏联地区是俄罗斯的利益范围”,这种紧张与忧虑随着欧洲各行为体在该地区的积极活动而不断加重。

  从俄罗斯的观点出发,西方国家借助于由它建立的超国家机构单方面影响东欧以便保持自己地位的这一战略破坏了国际局势的稳定,导致紧张和军备竞赛,同时加深国家间矛盾。当论及俄罗斯本身纳入西方结构的一体化前景时,特列宁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俄罗斯意愿的,但是二者的相互联系完全是现实存在并保持着经常性增长的。在这种形势下,一体化进程的主体应该认清现实并确定适合现实的行动机构。俄罗斯认为,对于欧盟—北约,相互利益就是更加可靠的基础,因而不愿意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双方价值观部分吻合,还有不同的解释,因为双重标准会导致相互指责。此外,能够把俄罗斯、美国和欧洲联合起来的最重要的共同兴趣是保障整个欧洲大西洋地区的安全,特别是原苏联地区欧洲部分的安全[48]。

  西方为在欧洲炫耀力量并维护自己利益所采取的手法(如轰炸南联盟),特别是针对俄罗斯的邻国和盟国,令俄罗斯心神不安。俄罗斯深信,“使用强制力量绕开国际机制(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不能消除导致冲突的深刻矛盾,只会破坏国际法并导致冲突扩大”[49]。

  在解决北约在原苏联地区影响力上升和欧洲安全问题时,俄罗斯认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可以作为“国家间主要机制应对地区挑战及军事战略性质的威胁,包括应对毒品非法走私”[50]。与此相反,乌克兰却把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看作是通往欧洲大西洋的拦路虎,是俄罗斯对原苏联地区施加影响的工具。

  分析2008年俄罗斯提出解决欧洲安全问题的方案[51]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即莫斯科建议签署有关欧洲安全的条约是想恢复冷战最后时期的局面,且方案里含有武力倾向。按照这种方案要在“新西方”(北约—欧盟)和“新东方”(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形成法律条约,划定它们各自国家的边界以及集体责任区域[52]。北约进一步东扩将在法律上不合法,那些处在集团之间的国家(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应该宣布中立,如同芬兰和瑞典。美国在欧洲(波兰和捷克)的反导系统协议应该被俄美共同协议或者俄美欧共同协议所取代。在这样一种欧洲安全架构当中重新显示出被认可的领袖——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对解决所有问题负有责任[53]。

  经济安全是构成俄罗斯在安全领域诸多利益的必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利益同时是保障俄罗斯实力和安全必要性的反映[54]。在21世纪初,根据专家分析,每桶石油价格涨跌1美元,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就会相应增减0.35%[55]。能源资源对于俄罗斯安全政策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在原苏联地区邻国关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乌克兰在经济安全上首先依靠俄罗斯,因其提供的能源和原料价格优惠。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主要经济安全利益在于,基辅实际上垄断了俄能源转运欧洲的主要管道(在北溪管道建成之前)。但基辅的这种潜在优势由于三个主要原因而未能实现[56]。首先,基辅需要经过本国境内转运俄能源以满足自己需要,它威胁如果不能提高过境费就要关闭能源转运走廊的企图并不能取得足够成效。其次,基辅无力实施重大经济改革导致乌克兰经济指标状况不佳,而对俄供应能源的欠债增加(莫斯科按照补贴价格供应能源)使得俄罗斯有其他手段来压制乌克兰的反抗。最后,停止贸易就等于切断许多寡头的致富来源,仅此就造成乌克兰在政治上无能为力[57]。

  反复出现的能源危机导致政治上争执,能源价格上涨,欧盟国家对采购俄罗斯原材料更加关注,这些事情凸显乌克兰的过境运输作用。欧盟保障能源来源多样化的愿望和愿意发展同里海国家合作关系的方案都给乌克兰这个过境运输国提供新的机会。

四 俄欧“共同邻国”最终倒向欧洲 

  2004年欧盟扩大使其直接同原苏联国家接壤[58]。对欧盟而言,俄罗斯仍是原苏联地区最重要的国家。欧盟同它存在一种明确的相互影响关系,包括在原苏联地区的合作与竞争[59]。欧盟和俄罗斯同乌克兰的这种共同邻国关系使这个国家对于两个一体化中心显得特别重要[60]。地缘位置、人口与经济潜力以及尚未完成转型进程,使乌克兰成为莫斯科和布鲁塞尔双方展开经济政治竞争的焦点。 在原苏联地区的国家主权意识形成过程中出现政治分化,这首先使它们同俄罗斯形成的结构出现分解,且程度不断加剧[61]。这与它们在原苏联地区所处地缘位置不同,和俄罗斯不愿意对弱小伙伴提供“帝国资助”、不能帮助它们加快发展有关,使它们注意力向西转向欧洲。原苏联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耗费了俄罗斯极多的时间与外交及其他资源,像马利金所说,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持续至今[62],可是乌克兰还是不愿把自己的现代化前景寄托在同俄罗斯展开合作之上。

  2004年,欧盟东扩后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接壤,其影响扩展至黑海沿岸南高加索地区,甚至出现了要把中亚纳入欧洲政治范畴的各种方案。在此同时,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尤其立陶宛和爱沙尼亚)成为欧洲政治对俄乌关系的鉴定者、火车头和监督者。它们的自身利益成为欧盟共同外交的一部分。 欧盟(尤其新成员)认定俄罗斯在该地区活动是一种潜在威胁。如果双方缺乏信任并相互视为威胁,那是谈不上战略合作的。原苏联地区问题在俄欧关系中的意义上升是由于欧盟新成员的加入。它们极力强调原苏联地区对于欧盟的意义,以便充分展示它们对于原苏联地区国家出现危机的严厉立场。而且这种做法获得了制度性支持(如“东部伙伴”计划)。 与此同时,原苏联地区国家也极力吸引各种经济政治中心——无论是区域内的还是区域外的——对于自己的关注[63]。可是无论俄罗斯还是独联体抑或次区域集团都不是能够吸引它们的唯一中心[64]。2006~2009年因天然气价格和管道路线引发的冲突增加了人们对于俄罗斯使用“能源武器”对付邻国的担忧。莫斯科则认为自己对付西部邻国的办法过去使用过而且无法替换。在这种形势下,欧盟有关乌克兰的任何共同战略被莫斯科指责为是企图抑制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65]。莫斯科看到,欧盟新成员国的行动威胁到俄罗斯利益,后来俄罗斯对它们的政策重点就是极力分化、破坏它们在欧盟框架内的活动,并且限制它们对欧盟在东部政策方面通过决议的影响力。

  由于欧洲政治影响力增强,独联体国家现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差别越来越明显,原苏联地区分化加剧[66]。同俄罗斯保持历史与文化联系,虽然本身具有意义,可是对于原苏联地区维持统一和完整还是不够的。

  没有乌克兰参与其中的任何超国家一体化方案既不可能形成“俄罗斯世界”,也不可能形成“斯拉夫民族统一体”,更不可能增加俄罗斯选民对自己领袖的信任,因为他们认为没有最终解决乌克兰问题,并且没有使俄罗斯扮演地区领袖的角色。

  然而,俄罗斯在提出自己一体化方案时,让乌克兰面临一种选择的复杂性,因为莫斯科要求基辅同加入世贸组织的伙伴不单单是达成经济协议。这意味着早在库奇马时期选择的同欧洲接近战略的修正以及发展模式的变更。由于乌克兰和俄罗斯长期在各个领域有合作关系,回归过去要付出经济代价,出现社会波动。对此不仅政治家而且有影响的金融集团均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同关税联盟接近仅有利于部分寡头,而另一些寡头希望同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基辅缺少明确的战略方针。

  应该强调的是,莫斯科并没有把欧盟东扩同北约东扩相提并论。正如普京在2008年正式宣称,即使乌克兰有可能加入欧盟,也不对双边关系造成任何特别困扰。特列宁认为:“俄罗斯不愿把自己邻国驱赶进自己阵营,而只是不愿意让它加入军事联盟,因为俄罗斯在这个联盟里没有地位。”[67]。

  由于欧洲一体化在向原苏联地区推进,在俄乌之间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解决边界划分,消除双边贸易与能源领域中存在的紧张,修订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存在的法律,确定亚速海地位。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并推进全欧洲安全的制度化建设[68]。

  但经观察发现,欧盟对乌克兰的实用主义表现突出。对欧盟而言,首先是在自己东部边界形成稳定与安全的环境。俄乌关系状况不仅对两国政治稳定非常重要,而且亦能保障欧盟国家的安全。因此,解决原苏联地区的稳定问题必须保持俄乌友好。可是欧盟并没有从这个大局出发,而是鼓励基辅反政府人士采取过激行为,正如2014年乌克兰政治危机所显示的那样。

  同时我们也发现,俄罗斯的做法亦有不妥。俄罗斯同原苏联地区邻国的地缘邻近,经济文化联系紧密且共享历史,因此莫斯科不允许把苏联共和国从俄外交伙伴共同体中分离出去,并且使用特殊方法与它们保持相互关系。可是这种做法在原苏联地区国家的自主选择上常常被使用得过分生硬[69]。人们记忆犹新,当俄罗斯意识到在原苏联地区国家做出令人担忧的选择时,就急切地向它们的领导集团提出严厉警告,并使用贸易制裁以实现政治目的。在很多情况下,莫斯科完全地或者部分地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可是,俄罗斯往往不是通过外交渠道向邻国提出易于接受的合作动议,而是常常附加一定条件向这些国家施加直接压力。

  俄政治精英们常常把同乌克兰的各种区域性和次区域性倡议理解成为巩固俄罗斯或抵制区域外国家发挥潜在影响力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动机具有次要意义,政治考虑还要履行巩固信任的职能。如果不能建立起政治信任,很难形成合作的必要机制并保障它们顺利发挥作用[70]。莫斯科对原苏联地区的生硬措施常常是源自俄政界某些代表人物的思维习惯,他们认为自己是苏联遗产的继承者。这样严重妨碍莫斯科制定出一种平衡的政策,在尊重原苏联地区国家自主选择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71]。

  欧盟和俄罗斯对欧洲政治在原苏联地区的活跃,看法不一。欧盟认为,推广自己的经济模式和政治标准是国际关系体制合理化的要素,是和平、稳定该区域政策的延伸。俄罗斯认为,这是异己的发展模式向俄罗斯利益攸关地区的扩张,是试图使同俄罗斯具有历史和文明联系的地区屈从于西方。

  在这种形势下,乌克兰不论是在欧洲政治还是俄罗斯政治范畴里都是作为一个一体化愿望的客体而不是一个主体。鉴于乌克兰的地缘特点,其战略目标定位是基于对东西两方的行为作出的反应。进入2014年乌克兰政治形势急剧地倒向欧洲,导致俄欧关系严重对立。

  2015年俄欧关系的关键任务是缓解乌克兰危机。3月份欧盟将投票决定是否延长对俄制裁。如果从理智出发,欧盟就会意识到制裁没有削弱普京政权并迫使其交出顿巴斯的阵地,俄罗斯人没有上街抗议,反而团结在总统周围,而且这种团结对冲了制裁的压力,破坏了欧盟长久以来想要变更俄罗斯政权的努力。既然冲突走得太远,制裁又难以奏效,欧盟可能会选择缓和。可是人类情感因素从来都参与政治活动,倘若欧盟委员会和德法不愿意放弃对抗态度,执意要在俄欧“共同邻国”争夺中赢得压倒性优势,坚持要在当下把乌克兰纳入欧盟—北约体系,则会继续延长制裁。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除了升级冲突别无选择,包括升级乌克兰内战、承认新俄罗斯和增加并入其版图的地区数量。届时乌克兰将彻底破产,俄欧间将出现新一轮冷战。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立项课题“2000年以来俄罗斯与欧盟关系”(项目编号12JJD81000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这里所讲的欧洲政治应该理解为欧盟、北约,同时还有个别成员国以及它们的同盟施加影响力的全部活动。

  [2]Торкунов А.В.,Болгова И.В.,Мальгин А.В.,Цибулина А.Н.,Шишкова О.В.Новая Восточная Европа//А.А.Дынкин, Н.И.Иванова(ред.).Россия в полицентричном мире.М.: Весь Мир,2011.

  [3]См. Подробнее: Современны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А.В. Торкунов, А.В.Мальгин (ред.),М.:РОСПЭН; МГИМО,2001; Современны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и мировая политика// А.В. Торкунов (ред.),М.: МГИМО; Просвещение,2004.

  [4]Борко Ю.А., Буторина О.В. История развития Европейского Союза// О.В.Буторина (ред.). Европей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 Учебник. М.: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Делов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2011.С.108.

  [5]Velychenko S.(ed.),The EU and Russia: History,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i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N.Y.: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6]Bardeleben J de(ed.), The Boundaries of EU Enlargement: Finding a Place for Neighbours, Studi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N.Y.: Palgrave Macmillan, 2008.

  [7]指欧盟东扩新增10个成员国:波捷匈、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

  [8]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тверждена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Д.А.Медведевым 12 июля 2008 г.

  [9]Мальгин А.В. Политика ЕС в отношении европейских стран СНГ// Грабовски В., Наринский М.М., Мальгин А.В. Европейский Союз и европейские страны СНГ. М.: МГИМО(У)МИД РФ,2002.С.43.

  [10]Вардомский Л.Б. Новые независимые государства: сравнительные итоги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М.:Ин-т экономики РАН,2012.

  [11]Болгова И.В. Восточ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Европейского союза: противоречия развития// Восточная Европа.Перспективы.2011.№1.С.17-29.

  [12]Уилсон Э., Ронтоянни К.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или процветание? Пути, которые выбирают Беларусь и Украина// Мечи и орала: Экономик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Беларуси и Украины/ Под ред. Р.Легволда и Селесты А. Уолландер.Американ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гуманитарных и точных наук; Интердиалект,2004.С.28.

  [13]Мальгин А.В. Политика ЕС в отношении европейских стран СНГ.С.43.

  [14]Россия-Европейский союз: к новому качеству отношений// Под.обш.ред. И.Ю. Юргенса. М.: Ин-т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2008.

  [15]Теперь Виктор Янукович смягчится?// Коммерсанть.19.10.2011.№196(4737).

  [16]Вардомский Л.Б. Проблемы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Грабовски В., Наринский М.М., Мальгин А.В. Европейский Союз и европейские страны СНГ. М.: МГИМО(У)МИД РФ, 2002.С.88.

  [17]Болгова И.В., Мальгин А.В.,Никитина Ю.А.,Чернявский С.И.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е инициативы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 сферы коадаптации политики ЕС и России// Ежегодник ИМИ-2010.М.: МГИМО-Университет,2011.

  [18]Болгова И.В. Восточ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Европейского Союза: противоречия развития.С.17-29.

  [19]Мальгин А.В., Политика ЕС в отношении европейских стран СНГ. С.70.

  [20]Легволд Р. Соединенные Штаты, Европейский Союз,НАТО 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Украины и Беларуси// Мечи и орала: Экономик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Беларуси и Украины/ Под ред. Р.Легволда и Селесты А. Уолландер.Американ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гуманитарных и точных наук; Интердиалект,2004.С.255.

  [21]Цибулина А.Н., Мальгин А.В.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и Восточная Европы: внутренняя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я,адаптация к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ой практике и опыт научного анализа// Восточная Европа.Перспективы.2011.№2.С.123-128.

  [22]Casier T. The Clash of Integration Process? The Shadow Effect of the Enlarged EU on its Eastern Neighbours// K.Malfliet, L.Verpoest, E.Vinokurov(eds).The CIS, the EU and Russia. The Challenges of Integration. N.Y.,2007.P.76-77.

  [23]Иванов И.С. Вехи российской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Коммерсанть Власть.11.06.2002. Особо следует отметить заявление И.С.Иванова о том, что СНГ является для России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м приоритетом “номер один”.

  [24]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стенограмма выступления от 16 мая 2003 г.С.49.

  [25]Мальгин А.В. “Новая Восточная Европа”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интересы России// Вестник МГИМО-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11.№6.С.14-15.

  [26]Болгова И.В., Мальгин А.В.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СНГ: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позитивной коррекции // Ежегодник ИМИ-2010.М.: МГИМО-Университет,2011.

  [27]Балуев Д.Г.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 на рубеже веков// А.В.Торкунов(ред.).Десять лет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М.: РОССПЭН,2003.С.64.

  [28]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тверждена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Д.А.Медведевым 12 июля 2008 г.

  [29]Шмелев Н.П. Россия в процессах интеграции и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 // О.В.Буторина (ред.). Европей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 Учебник. М.: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Делов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2011.С.691-692.

  [30]俄罗斯在原苏联地区主导的一体化规划有三:俄白联盟、俄白哈吉塔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白哈关税联盟,其发展路径以关税联盟为核心,从“关税联盟”发展成“统一经济空间”再发展成“欧亚经济联盟”。 [31]Подробнее см.:Выступление В.Путина//РИА "Новости".13.05.2002 и выступление В. Чижова на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Видение Европы" в Берлине 19.11.2004//M.Menkiszak, Rosja wobet Unii Europejskiej:kryzys''Strategicznego partnerstwa''//prace OSW.Nr 22.Warszawa,2006.

  [32]Бураковский И.В.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Мечи и орала: Экономик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Беларуси и Украины/ Под ред. Р.Легволда и Селесты А. Уолландер.Американ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гуманитарных и Точных наук; Интердиалект,2004.С.214.

  [33]Гречаниров В.А. Украина-Россия.Взаим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Анализ 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факторов; А.В.Торкунов(ред.).Десять лет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М.:РОССПЭН, 2003.С.134.

  [34]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Европы/Журкин В.В.(ред.).М.:Весь Мир,2011.

  [35]Тренин Д.В. К новой евроатлантической повестке дня в сфере "жест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Тренин Д.В. Одиночное плавание.М.:Московский Центр Карнеги,2009.С.72.

  [36]Архитектура европей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Под общ.ред. И.Ю.Юргенса,А.А.Дынкина,В.Г.Барановскгог. М.:Биб-ка Ин-т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Экон-Информ,2009.

  [37]Тренин Д.В. "Москва Мускулистая" :одиночество отдельно взятого центра силы;Тренин Д.В. Одиночное плавание.М.:Московский Центр Карнеги,2009.С.27.

  [38]Легволд Р. Соединенные Штаты, Европейский Союз,НАТО 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Украины и Беларуси.С.227.

  [39]Shakleina T., Perspectives for a New Russian-European Agreement: “Shadows of the Past” and Reality,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52nd annual convention, March 2011,pp.16-19.

  [40]Тренин Д.В. К новой евроатлантической повестке дня в сфере “жест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С.80.

  [41]Shakleina T.,“Russia between East and West”;D. Katsy(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Local Changes to Global Shifts, St. Petersburg: Petersburg University Press, 2007. P.125-136.

  [42]Иванов И.С.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 на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этапе;А.В.Торкуров(ред.). Десять лет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М.: РОССПЭН,2003.С.23.

  [43]Кокошин А.А. Проблемы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й стабильности: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 и прикладные вопросы.М.:УРСС,2011.

  [44]Дынкин А.А., Иванова Н.И.(ред.)Россия в полицентричном мире,М.:Весь Мир,2011.

  [45]Россия-Европейский союз: к новому качеству отношений;Под.обш.ред.И.Ю.Юргенса. М.: Ин-т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2008.

  [46]Архитектура европей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Под.обш.ред. И.Ю. Юргенса, А.А.Дынкина, В.Г. Барановского.М.: Биб-ка Ин-т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Экон-Информ,2009.

  [47]Барановский В.Г. Евроатлантичес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вызовы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и возможности совместного ответа; Дынкин А.А.,Иванов И.С. Евроатлантичес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М.:Ленанд,2011.С.49.

  [48]Тренин Д.В. К новой евроатлантической повестке дня в сфере “жест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С.94.

  [49]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тверждена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Д.А.Медведевым 12 июля 2008 г.

  [50]Стратег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до 2020 года. Утверждена указом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537 от 12 мая 2009 г.

  [51]2008年6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柏林提出欧洲安全构想,2009年11月俄方起草并公布“欧洲安全条约”草案,希望各方加以讨论并最终签署。这一条约谋求在北美、欧洲和中亚地区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治军事安全空间,被视为俄罗斯试图改变现有的北约独大的欧洲安全框架、重塑欧洲战略平衡的重要步骤。

  [52]ОДКБ: ответственн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Под общ.ред.И.Ю.Юргенса. М.:Ин-т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2011.

  [53]Тренин Д.В. К новой евроатлантической повестке дня в сфере "жест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С.28.

  [54]Уолландер С.А. Взаимосвязь экономики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во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е России и их значение для Украины и Беларуси// Мечи и орала: Экономик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Беларуси и Украины/ Под ред. Р.Легволда и Селесты А. Уолландер. Американ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гуманитарных и точных наук; Интердиалект, 2004.С.90.

  [55]Troika Dialogue,Russia Market Daily,15.04.2002.

  [56]Уолландер С А. Взаимосвязь экономики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во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е России и их значение для Украины и Беларуси. С.114-115.

  [57]Garnet S.W., Keystone in the Arch: Ukraine in the Emerging Security Environment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1997.pp.70-71.

  [58]Цибулина А.Н., Мальгин А.В.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и Восточная Европы: внутренняя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я,адаптация к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ой практике и опыт научного анализа.С.123-128.

  [59]Торкунов А.В.,Болгова И.В.,Мальгин А.В.,Цибулина А.Н.,Шишкова О.В.Новая Восточная Европа.

  [60]Болгова И.В. Восточ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Европейского Союза: противоречия развития.С.17-29.

  [61]Вардомский Л.Б. Проблемы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Грабовски В., Наринский М.М., Мальгин А.В. Европейский Союз и европейские страны СНГ. М.: МГИМО(У)МИД РФ, 2002.С.92.

  [62]Мальгин А.В. Россия и Польша в новом мире//Под общ.ред.А.В.Торкунова, А.Д.Ротфельда. Белые пятна—черные пятна:сложные в российско-поль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ях. М.:Аспект Пресс, 2010.С.623.

  [63]См. Торкунов А.В.,Болгова И.В.,Мальгин А.В.,Цибулина А.Н.,Шишкова О.В.Новая Восточная Европа.

  [64]Болгова И.В., Мальгин А.В.Никитина Ю.А.,Чернявский С.И.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е инициативы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 сферы коадаптации политики ЕС и России.

  [65]Тренин Д.В. К новой евроатлантической повестке дня в сфере "жест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С.73.

  [66]Суздальцев А.И.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единство и многообразие//Карагаров С.А.(ред.).Россия и мир:новая эпоха.12 лет,которые могут все изменить.М.,2008.С.384-385.

  [67]Тренин Д.В. К новой евроатлантической повестке дня в сфере "жест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С.74.

  [68]Монич Д.Б. Концепц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Украины//Торкуров А.В.(ред.). Десять лет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М.: РОССПЭН,2003.С.184.

  [69]Болгова И.В., Мальгин А.В.,Никитина Ю.А.,Чернявский С.И.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е инициативы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 сферы коадаптации политики ЕС и России.

  [70]Бураковский И.В.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на постсове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С.222-223.

  [71]Троицкий М.А.,Чаран С. Игра с нулевой суммой.Как преодолеть "мышечную память" политики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3.10.2011.

  (责任编辑胡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