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一部研究独联体次地区一体化的力作——读《俄罗斯与中亚》
涂海波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2期 2011年05月18日

  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了柳丰华博士的新著《俄罗斯与中亚——独联体次地区一体化研究》。该书是作者单独承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从立项到结项再到出书,历经三年多的时间。

  郑羽教授在为该书作的序中指出,这部专著是目前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及一体化问题的学术专著。本书的内容不仅构成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亚国家独立历史的重要部分。作者从最基本的史料、文献和统计数字着手,力图对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读,可以看做是国内独联体问题和中亚问题研究的一部力作。

独辟蹊径 开拓创新

  双边关系是俄罗斯中亚外交的主要基础,也是俄罗斯中亚外交的主要途径。双边关系集中体现着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存在、战略利益、战略目标和战略状态。前几年,俄罗斯决策层及理论界曾出现过所谓“独立欣慰症”及“中亚累赘论”。然而现在,俄罗斯已意识到,恢复与发展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协作是摆脱危机的出路。俄罗斯对中亚五国都很重视,把中亚地区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把中亚国家视为推行独联体一体化的重要支柱。对中亚五国来说,它们虽已独立多年,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政治上和安全上仍离不开俄罗斯,需要借重俄的大国地位和实力,维持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力量平衡。特别是在军事上,中亚五国还不具备独立的国防能力,不仅在军队建设、武器装备供应、军官培训等方面要靠俄罗斯帮助,而且本国的边界也要靠俄军保卫。因此,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一体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我们对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日益深化的一体化合作没有展开系统的研究,这种状况同中亚地区和上海合作组织对于我国的重要性很不相称。其主要表现,一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版关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中亚五国关系的学术专著;二是关于这一问 题的论述只是散见于某些学术专著和为数不多的学术论文,且大多带有动态跟踪的特点,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正是在这种学术背景下,作者独辟蹊径,开始了对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关系的全面和系统研究。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1)突破以往的分散的资料汇集、情况描述和表向动态研究,首次系统地论述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对中亚政策演变的原因、阶段和影响,深入分析了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能源和人文领域的合作状况和特点、存在的分歧和原因以及双方关系的发展前景。(2)将安全共同体理论运用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军事安全一体化进程以及在双边范围的军事安全合作;并以北约为参照,对独联体集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北约两个机制框架下的军事安全一体化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安全一体化作出评估。(3)将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运用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研究,论述了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的一体化进程以及在双边范围内的经济合作;并以欧盟为参照,对欧亚经济共同体和欧盟两个机制框架下的经济一体化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作出评估。(4)对俄罗斯与中亚国家总体一体化的阶段、特点、性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评估。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一体化目前还处于一体化初级发展阶段,但前景看好。(5)从一个新的角度——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总结出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挑战。

资料翔实 内容丰富

  学术资料是科研的粮食。一个科研工作者要在学术上取得一定成就,必须在积累资料方面狠下功夫,作到言必有据,实事求是。本书所引用的中文参考书52种、俄文参考书57种、英文参考书28种,重要报刊23种,还查阅了40种互联网资料。该书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1)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对中亚的政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在经济上“甩包袱”和在军事上谋求建立集体安全体系、“重返”中亚和谋求恢复在中亚的传统影响。导致俄罗斯对中亚政策演变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及其主导的北约对俄罗斯的地缘战略挤压、俄罗斯总体外交政策的调整、中亚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等。(2)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下的军事安全一体化不断发展,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安全合作经历了松散和重新加强两个阶段,与土库曼斯坦的军事合作则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3)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在欧亚经 济共同体框架下的经济一体化逐渐发展,已经建立自由贸易区;自2010年初正式启动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建设,三国关税同盟将在2011年中建成,中亚其他国家将在晚些时候加入关税同盟。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虽然在发展阶段上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相符,但是具有政治导向性、非对称性、非同步性等特点。此外,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双边经贸合作。(4)影响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及一体化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美国在中亚的地缘政治扩张、中亚地区外部安全环境与安全形势的变化、中国、欧盟、土耳其和伊朗等。(5)未来俄罗斯将巩固和推进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盟友关系,保持与土库曼斯坦的睦邻友好关系,但能否维持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联盟关系尚存变数。(6)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一体化有利于巩固独联体的存在,有利于探索和形成适合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模式,有利于维护独联体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影响到俄美军事安全关系、能源关系以及双方在独联体的地缘战略角逐、在民主模式和发展道路等意识形态问题上的斗争;影响到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安全与经贸合作。

史论结合 评述交织

  该书基本上采用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即首先剖析一体化的基本概念,然后具体分析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一体化进程。作者首先以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国际学术界关于一体化的一些基本观点,认为“一体化”概念在国际经济学和国家政治学两个领域有不同的含义。在经济学上,一体化概念最早用于产业组织研究,后来,一体化的内涵日益丰富,规模更加广大,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以国际经济一体化或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济一体化。在政治学上,一体化概念与政治共同体密不可分,一体化就是单位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它们相互依存并共同产生出它们单独状态下所不具有的系统性能。作者表述了自己对一体化概念的理解:本书所使用的“一体化”概念既包括国际通行的“经济一体化”概念内涵,又与它有所不同,其主要差异在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一体化是安全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并行不悖的进程。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安全一体化,是指在独联体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下进行的深度军事政治与安全合作。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在独联体和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进行的深度经济经贸合作。

  在对一体化概念进行充分论证之后,作者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对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行纵横考察。在分析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演变过程时,作者指出,中亚五国的历史,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是一部被接踵而来的异族帝国统治的历史。在沙皇俄国兼并中亚之前,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唐朝中国和蒙古帝国先后统治过中亚地区,并在此推行各自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在各种文明的相互竞争和融合之下,伊斯兰文明最终成为中亚地区各主体民族的共同文化。18世纪后半期,俄国开始蚕食哈萨克大草原,揭开了征服中亚的序幕。一个世纪之后,俄国完成了武力攻伐,将中亚地区纳入帝国版图。在苏联时期,联盟中央根据地域主体民族构成原则,在中亚地区成立五个加盟共和国,这些加盟共和国完全融入到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为基础的苏联的社会发展进程中。

  在考察俄罗斯当前对中亚的政策时,作者指出,苏联解体后,中亚逐渐沦为俄、美等国际力量争斗的“角逐场”。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控制着中亚地区的军事政治形势,美国及其欧洲盟国只能通过经济和军事渗透方式来扩大其在中亚各国的影响。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驻军中亚,从而开始与俄罗斯争夺中亚事务的主导权。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郁金香革命”、安集延事件后,乌兹别克斯坦驱逐美国驻军、美国资助有关国家修建绕过俄罗斯的巴库—杰伊汉输油管道等,无不反映出俄美两国在中亚的地缘政治角逐。由于东欧国家在加入北约和欧盟之后已经沦为西方的势力范围,因而俄美在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独联体的争夺,将最终确定冷战结束后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苏联解体后,原苏联五个中亚加盟共和国变成俄罗斯的“近邻国家”,俄罗斯由最初在独联体政策的框架下开展中亚外交,逐渐形成了日益明确的中亚政策。

  (责任编辑 张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