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国情调研课题组2007年8~10月第一次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题为“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的问卷调查之后,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众的国际观”国情调查课题组成部分之一,2008年10~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国情调研课题组就当前重要的国际问题和俄罗斯问题对我国部分地区民众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第一次国情调查一样,本次调查也得到了接受调查者的积极响应,社会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民众对俄罗斯有着较高程度的了解和认知,对俄罗斯、俄罗斯人民保持着很高的亲近度,积极乐观评价中俄关系发展,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与此相对应,我们从俄罗斯有关中国问题的社会舆论调查中同样印证了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亲近感[1]。
一 问卷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上次问卷调查之后,国际上尤其是国际经济领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被称为自20世纪20~30年代席卷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后的又一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全球各国出台各类经济救援措施。在此大背景下,原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中俄两国也深受其害。
2007~2008年,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对于中国来说,2008年是不平凡的、经受了大悲大喜的一年——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3月14日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5月12日发生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在与无情的自然灾害作斗争、平息藏独分子捣乱破坏的同时,中国顶住了某些西方国家借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和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对中国的不断施压,于8月8日至24日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的骄人成绩,显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日益上升的国际威望。此后,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9月28日成功返回,其间中国航天员成功地实施了太空行走,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上次问卷调查之后,从2007年年底以来俄罗斯也是大事频频。在国内政治方面,最为突出的是俄罗斯顺利完成了最高国家权力的交接。2007年12月2日俄罗斯举行了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由普京亲自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获得议会2/3以上宪法多数席位。2008年3月2日,俄罗斯举行了总统选举,由普京选定的继任人梅德韦杰夫在普京及其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的大力支持下以70.2%的得票率轻松战胜其他几位总统候选人,顺利当选新一任俄罗斯总统。2008年4月15日,“统一俄罗斯”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一致选举普京为该党主席。5月8日,梅德韦杰夫宣誓就任俄罗斯总统后提名普京为政府总理,当日即获得国家杜马批准,俄罗斯新的国家最高权力配置——“梅普组合”正式形成、开始运作。在对外政策方面,2007年以来俄罗斯在对外政策和外交活动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在关乎国家安全利益、经济利益的 问题上坚定地维护自身利益,而不再顾及西方国家的反应。明确宣布“俄罗斯有自己的优先利益区”,而这首先是原苏联地区。在外交战略上俄罗斯不再一味退让,在外交政策上不再看西方国家的脸色行事,在外交行动上更加积极主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自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导致亲西方政治势力执掌乌克兰国家政权以来,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价格和过境费问题上的争执已持续多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展现出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优势地位。而对于另一个建立了亲西方政权的独联体国家格鲁吉亚,俄罗斯则表现出更加强硬的立场。终于在2008年8月8日,由于格鲁吉亚当局出兵南奥塞梯,导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在格鲁吉亚遭受了来自俄罗斯的沉重军事打击之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个地区宣布脱离格鲁吉亚而独立,俄罗斯不顾西方国家的反对迅即予以承认,明确支持格鲁吉亚两个与中央闹独立的地区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
在中俄关系方面,两国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在一系列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表现出相似或相近的立场。2007年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参加“中国年”闭幕式、出席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而出访俄罗斯前夕表示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正是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我们再次就当前若干重要的国际问题和俄罗斯问题对我国部分地区民众进行了问卷调查。
根据总课题统筹安排,有关俄罗斯问题的分课题在我国10个省、市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北京(发放问卷200份,下同)、上海(200份)、河北(500份)、浙江(300份)、安徽(350份)、山西(250份)、新疆(200份)、重庆(150份)、宁夏(100份)、黑龙江(250份),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 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 194份,回收率87.76%。
在接受调查时,有114名被询问者没有填写个人的基本情况,根据填写了个人基本情况的2 080人统计,被询问者的基本情况如下:
在年龄构成方面, 17岁以下307人,占总人数14.8%;18~25岁1 158人,占总人数55.7%;26~35岁351人,占总人数16.9%;36~45岁154人,占总人数7.4%;46~60岁92人,占总人数4.4%;61岁以上18人,占总人数0.8%。
在性别构成方面,男性900人,占总数的43.3%;女性1 180人,占总数的56.7%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小学以下76人,占3.7%;中学、中专578人,占27.8%;大学1 030,占49.5%;研究生396人,占19%。
在职业构成方面,基本涵盖了各行各业,其中公务员83人,占总数4%;工人131人,占总数6.3%;学生1 301人,占总数62.5%;农民16人,占总数0.8%;军人16人,占总数0.8%;教科文工作人员104人,占总数5%;企业经营者54人,占总数2.6%;公司职员300人,占总数14.4%;离退人员26人,占总数1.2%;其他49人,占总数2.4%。
在收入方面,无收入1 197人,占57.5%;月收入1 000元以下241人,占11.6%;1 000~3 000元506人,占24.3%;3 001~5 000元98人,占4.7%;其他38人,占总数1.9%。
二 中国民众对俄罗斯保持着较高的亲近度
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我国民众对俄罗斯的基本态度首先受到关注,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所设的第一个问题仍然是“您对俄罗斯是否抱有亲近感?”回答对俄罗斯感到“非常亲近”的有112人,占被询问者总数的5.1%,略低于上次的143人,6.24%;感到“亲近”的有757人,占被询问者总数的34.5%,也略低于上次的836人,36.47%,回答“一般”的有1 035人,占被询问者总数的47.17%(上次是1 075人,占被询问者总数的46.9%,);回答“不亲近”的有144人,占被询问者总数的6.56%(上次是94人,4.1%),“很不亲近”的有51,占被询问者总数的2.32%(上次是40人,1.75%)。显然回答对俄罗斯“不亲近”和“很不亲近”的人数仍然是最少的,另外还有95人(4.33%)选择了“不清楚”,未作回答(上次是104人,4.54%)。从这项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国民众对俄罗斯保持着较高的亲近度,虽然回答对俄罗斯感到“非常亲近”和“亲近”的被询问者相加未能超过半数,而且比我们上次社会调查所提供的数据也略低一些,但仍然保持着39.6%的相对多数(上次是42.71%),大大多于总共不到8.88%回答“不亲近”和“很不亲近”的被询问者。对照两次社会调查的结果,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我国民众对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的亲近度是很高的,也是持久的。
关于对俄罗斯抱有亲近感的理由,选择最多的前四项总人数高达1 903人,占被询问者总数的86.73%,这四项依次是“中俄友好交流历史悠久”(532人,占被询问者总数的24.25%);“俄罗斯(苏联)曾经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给予支持和援助”(504人,占被询问者总数的22.97%);“是中国的战略伙伴”(499人,占被询问者总数的22.74%);“俄罗斯(苏联)曾经是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368人,占被询问者总数的16.77%)。选择其余几项的人数相对较少,它们依次是“俄罗斯经济技术发达”(71人,3.24%);“有家人或亲友在俄罗斯”(32人,1.46%);“曾留学或访问过俄罗斯”(20人,0.91%);“有俄罗斯朋友”(12人,0.55%)。另有10人(0. 46%)选择了“其他”, 8人(0.36%)选择了“不清楚、不回答”。有关对俄罗斯抱有亲近感的理由的设问,此次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尽管如此与上次社会调查结果相比较,我们仍然可以明显地发现被询问者选择的重点是十分相同、相近的。比如上次社会调查中此问题的前四项依次是“苏联曾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给予支持和援助”433人,占18.89%;“在外交上是中国的战略伙伴”432人,占18.85%;“它曾经是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409人,占17.84%;“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邻国”406人,占17.71%。选择这四项的被询问者的比例也高达73.29%。
此项调查再次表明,我国民众很重视中俄两国在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还是很有感情的。
与上次社会调查相比,此次社会调查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选择对俄罗斯不亲近理由的人数大幅度减少,虽然历史问题仍然占据了主要位置,但有关对俄罗斯不亲近理由的所有选项总共只得到9.52%被询问者的选择,加上选择“不清楚、不回答”的50人(2.28%)也不过11.8%,其中没有一项超过4%。选择最多的仍然是“中苏之间发生过冲突”,但也只有77人(3.51%),相比较上次社会调查时的478人(占20.86%)显然减少了很多。尽管如此,仍然可以说中苏关系恶化乃至中苏边界冲突一直是中国民众难以忘怀的事件,对我国民众对俄罗斯的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选择“沙皇俄国曾经侵略中国”是位居第二的选项,也只有61人(2.78%),而上次是376人(16.4%)。选择“是我国潜在的威胁”的有58人(2.64%),上次是218人(9.51%)。选择“本人或亲友与俄罗斯人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的有4人(0.18%),选择“曾留学或访问过俄罗斯”的有2人(0.09%),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选择“其他”一项的有7人(0.32%)。
总之,我国民众虽然对历史问题记忆犹新,但更重视的仍然是现实和未来,表明我国民众在对待外部世界的态 度上是清醒和理智的,没有为历史问题所束缚,在充分显示出爱国主义热情的同时,并没有表现出狭隘民族主义的倾向。
三 中国民众心目中的俄罗斯形象
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们对中国民众心目中的俄罗斯形象这一问题做了适当调整,首先是简化了问题并使其更为直观,便于被询问者选择,本次社会调查的问题是“说到俄罗斯(苏联)你会想到什么?”其次是将原来的九个选项增加了一倍,扩充为18项。由于是作多项选择,而且大幅度增加了选项,票数高达11 706票。调查结果再一次证明,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十月革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说到俄罗斯(苏联),中国民众首先想到是“列宁”(1 602票,13.69%)和“十月革命”(1 387票,11.85%),随后是“普京”(1 317票,11.25%)、“斯大林”(1 231票,10.52%)、“苏联红军”(920票,7.86%)、“苏联剧变和解体”(835票,7.13%)。与上次社会调查结果略有不同的是,上次居首位的“普京”(上次1 010票,18.45%)这次退居第三位,略多于“斯大林”的票数。由于上次社会调查问卷中是将列宁和斯大林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选项,而此次是分开作为两个选项,所以此次社会调查 就此票数便大大增加了,列宁和斯大林这两位领袖人物占据了近1/4(24.21%)的选票(2 833票)。其余选项得票依次为:“莫斯科红场”827票(7.06%)、“托尔斯泰”706票(6.03%)、“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473票(4.04%)、“伏尔加河”445票(3.8%)、“伏特加酒”432票(3.69%)、“芭蕾舞”385票(3.29%)、“彼得大帝”349票(2.98%)、“车臣战争”338票(2.89%)、“白雪覆盖的大地”268票(2.29%)、“北极熊”150票(1.28%)、“其他”5票(0.04%)。另外,有36人(0.31%)选择了“不清楚、不回答”。
四 乐观评价中俄关系发展,对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积极的期待
与上次社会调查相同,在本次调查中保留了如下一些有关中俄关系问题的设问:“您认为当前的中俄关系如何?”“您对中俄关系的前景持何看法?”“为使中俄关系在21世纪健康稳定发展,您认为以下哪些方面最重要?”“俄罗斯已经有意想与我国进一步扩大能源合作,您对通过这种合作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作用有何评价?”“您认为俄罗斯与我国在经济水平上,哪国居于领先地位?有多大差距?”
对当前中俄关系发展状况的评价,问卷仍旧从非常好、良好、不好不坏、不好、很不好到说不清,设置了6个选择档次,做了比较细致的划分。从调查结果上看,对中俄关系现状持积极评价的占据了压倒多数,认为“非常好”和“良好”的虽然比上次高达70.9%的调查结果略有下降,但仍然占据总数的68.6%,其中选择“良好”的以1 322票,即60.26%(上次为64.31%)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而选择“非常好”的有183票(8.34%),比上次的151票(6.59%)却有所增加。而选择“不好”(41票,1.87%)、“很不好”(16票,0.73%)两项相加也仅有2.6%,低于上次的2.7%。其余票数主要集中在中性的评价“不好不坏”项目上,为525票(23.93%),略多于上次的21.38%。这说明还是有1/5稍强的被询问者,对中俄关系的现状不甚满意,在他们心中或者怀着中俄关系应该向更好、更融洽方向发展的期望,或者感到在两国关系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隐忧。另有107票(4.88%)选择了“不清楚、不回答”,与上次的5.02%相差无几。
对中俄关系发展持普遍乐观态度也反映在对中俄关系的前景看法上。对两国关系将顺利发展(乐观)和曲折发展(谨慎乐观)的预期,再次占据了压倒优势,达到78.76%,略高于上次的77.27%,这与上一项问题选择积极评价的比例基本相当,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极大的关联性。其中持乐观态度的有740票(33.73%),低于上次的38.92%,而持谨慎乐观态度的则有988票(45.03%),高于上次的38.35%。这说明大多数被询问者对中俄关系发展前景很有信心,但也反映出有多数被询问者考虑到了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在乐观中保持了谨慎。选择“保持现状”的有289票(13.17%),多于上次的12.61%。选择“比较悲观(可能倒退)”的有59票(2.69%),低于上次的3.14%。而选择“悲观(肯定倒退)”的仅有9票(0.41%),大大低于上次的4.27%。另有109人(4.97%)的被询问者选择了“不清楚、不回答”,低于上次的5.85%。
在回答“您认为要使中俄关系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时,由于允许在所设的11个选项中选择三项,票数达到5 893票,与上次相比多出了3票,而统计结果也仍然比较分散。其中选择最多的前两项与上次调查结果顺序相同,分别是“发展经贸”1 481票(25.13%),上次是23. 43%;“科技合作”960票(16. 29%),上次是17.23%。上次居于第四位的“文化交流”(14.26%),这次以796票(13.51%)上升到第三位。而上次居于第三位的“国际事务上的合作”(14.52%)则以604票(10.25%)的结果下降到第五位。这次位居第四的是“首脑外交”(733票,12.44%)。而其余几项的票数都比较少,它们依次是“能源与环保合作”(579票,9.83%)、“地区经济合作” (246票,4.17%)、“青少年交流”(234票,3.97%)、“民间交往”(193票,3.28%),没有人选择“其他”,另有67人(1.14%)选择了“不清楚、不回答”。
本次社会调查保留了“俄罗斯已经有意想与我国进一步扩大能源合作,您对通过这种合作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作用有何评价?”这项设问。对照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持积极态度的票数有所减少,而持消极态度的票数有所增加,但总体上的变化并不是很大,仍然是绝大多数人认为有“有积极作用”(1 191票54. 28%),上次是61.04%;认为“一般作用”有598票(27.26%),上次是27.05%;认为“没有作用”有97票(4. 42%),上次是1.7%;认为“有副作用”有97票(4.42%),上次是2.84%;另外有211人(9.62%)选择了“不清楚、不回答”,而上次是7.37%。
这一结果说明,比较多的被询问者对借助外部资源解决国内能源问题有积极的正面心理评价,但由于近年来俄罗斯在对华能源出口问题上的反复和左右摇摆的态度,使得中国民众对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的期望值有所下降。
本次调查简化了关于中俄两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相差程度的问题,取消了上次“俄罗斯居于领先地位”或“中国居于领先地位”A、B两部分的划分,而只设问“您 认为中国综合国力现在是否已经赶上俄罗斯?如果没有赶上,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结果大多数人选择了“相差不多”(885票,40.34%),而认为中国还需要10年才能赶上俄罗斯的人位居第二,有532票,24.25%。然后依次是“已经赶上”270票,12.31%、“还需要20年”185票,8.43%、不容易赶上80票, 3. 65%、其他16票,0.73%、永远赶不上4票,0.18%。另有229人(10.44%)选择了“不清楚、不回答”。显然,这种结果与上次社会调查多数人倾向于认为俄罗斯在综合国力方面领先于中国的基本判断在总体上是十分相近的。
本次调查问卷继续保留了在中国政府实现和平统一 问题上俄罗斯会采取何种态度的问题。仍然是7个选项,但选项表述有所变化。17.87%的被询问者认为俄罗斯将给予积极支持(上次有38.22%的问卷选择了“积极的舆论支持”),46.9%被询问者选择了“支持”(上次有23.34%的被询问者选择了“一般支持”,另有15.79%的被询问者认为俄罗斯会“给予军事援助”),24.79%被询问者选择了“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而上次选择“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仅为14.35%。也就是说,认为俄罗斯至少不会“反对”的票数占了压倒性多数即89.56%;认为会“坚决反对”和“反对”的总共只有2.19%。另有7.84%的被询问者选择了“不清楚、不回答”。这表明,大多数被询问者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俄罗斯官方一贯奉行一个中国的立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推进,使俄罗斯不大可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完全违背中国政府意愿的行动;同时,在冷战后新的环境下,俄罗斯不会像当年处在超级大国时期的苏联那样炫耀军事力量和插手别国的内部事务。尽管俄罗斯和台湾的经贸关系一直没有中断,俄罗斯在台湾的投资额有所增加,还是几乎没有什么被询问者相信,俄罗斯会在大陆统一台湾的过程中,支持台湾。
在回答对中俄两国传媒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总体评价问题上,也是分成了A、B两个部分。A是针对中国传媒的。选择我国传媒“对俄罗斯报道客观公正”的占25.71%,“根据国内需要进行报道”的占16.7%,“对俄罗斯负面报道居多”的占2.64%,另有6.81%的被询问者选择了“不清楚”。B是针对俄罗斯传媒的。选择俄罗斯传媒“对我国报道客观公正”的占10.14%,“根据国内需要进行报道”的占10.28%,“对我国负面报道居多”的占3.99%,“有意丑化中国形象”的占1.38%;有22.36%的被询问者选择了“不清楚”,占此部分中的绝对多数。在允许多选的情况下,本问共有4 360次有效选择,其中A部分的选择为2 261次,B部分为2 099次。可见,更多的人接触较多的是国内媒体对俄罗斯的报道,而在B部分中最多的选择投给了“不清楚”,进一步说明了上述状况。
现在的俄罗斯会不会再次成为威胁中国的超级大国?对此问题上次问卷有所涉及,本次问卷中继续保留了“是否担心俄罗斯会成为威胁中国的超级大国?”的问题。与上次调查结果趋势基本一致,选择“不太担心”所占比例最高,为47.81%(上次为42.32%),上升幅度达5.49%,表现抢眼;“比较担心”居其次,为25. 52% (上次为25.22%);选择“不担心”的占16.09%(上次为18.11%)。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发生在“担心”上,从上次的8.94%,下降到5.38%。此外,选择“不清楚”的为5.2%(上次为5.41%)。这个结果仍和上次一样,被询问者中存有担忧因素的明显高于乐观的。尽管最严重的“担心”选项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带有三个担忧因素的选项(“不太担心”、“比较担心”和“担心”)占的总比例依然高达73.22%,远远高于“不担心”的16.09%。究其原因,很可能还是问题中出现了“超级大国”一词,它在人们的意识中,首先是和“争霸”、“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到两国关系中,又与过去没有很长时间的那段不愉快的历史相 联系。至于“担心”一项下降了3.56%,而相对温和的“不太担心”上升了5个百分点以上,则说明总体的担忧程度有所缓和,俄罗斯在国际上难有惊天动地的作为,甚至奥运会上成绩差强人意,可能都是促成这一结果的有关因素。
五 对涉及俄罗斯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
在问卷中一些问题涉及对俄罗斯本身的评价,包括对苏联解体的看法,对2008年俄罗斯总统换届及其国家领导人之间关系状况的估价,俄罗斯今后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了解最多的历史人物和当代名人以及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有关俄罗斯信息的等等。这 些问题既有对重大事件的看法,对主要历史人物和当代名人的记识,也有对未来俄罗斯社会状况的预估和国际角色的预期以及获得俄罗斯信息的来源渠道。这就从不同侧面考察了国人对俄罗斯的认识与了解的程度。
1991年的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本次调查延续了上次问卷中相同的问题。与上次被询问者的年龄结构相同,本次被询问者也都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在他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这一事件应该都有所了解。在这一事件过去十多年后,它所造成的影响和带来的后果更加明显。在回答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时,有45.08%的被询问者选择了“惋惜”,这与上次的结果(45.38%)非常接近;认为“无所谓”的为23.47%,比上次(21.6%)上升了近两个百分点。这次有14.49%的被询问者表示了“赞赏”,比上次的17.28%有所下降;另有3.83%选择了“其他”,但选择了“不清楚”比例上升较大,达到了13.13%,而上次为8.68%。这样的统计分布,仍然说明被询问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与上次一样,有近一半的人选择了“惋惜”,表明有相当的被询问者对苏联解体持某种程度否定态度,这与国内宣传的主流口径是一致的。
2008年俄罗斯进行了总统选举,梅德韦杰夫接替普 京成为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担任政府总理。这种政治结构被称为“梅普组合”。这是俄罗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引起全世界的瞩目。本次问卷中新增了对这一问题的问询,即你认为“梅普组合”会对俄罗斯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给出的四项选项中,对其抱有积极愿望、认为“会促进俄罗斯的发展”的占48.59%,中性评价即“不会有太大影响”占28.99%,消极评价的,即认为“会阻碍俄罗斯的发展”仅占2.19%,回答“不清楚、不回答”的比例很高,达20.28%。这样的分布说明,国人对俄罗斯政治前景基本看好,对“梅普组合”更倾向于从积极的方面 去看待。至于有1/5的被询问者选择了“不清楚”,说明国人对俄罗斯内政问题的把握尚不充分,对动态的形势分析还判断不准。
“俄罗斯今后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本问题的选项允许多选,在总计3 647次选择中,回答的结果与上一次相比,分散性有所降低,选择的票数更为集中。有各超过1/3的被询问者认为俄罗斯发挥的应是“军事大国作用”和“政治大国作用”,两项得票分别是36.99%和33.48%;选择“经济大国作用”的占14.31%,“文化大国”的占8.45%。另外,有6.39%的被询问者表示“不清楚”,这比上一次选择不清楚的人数增加了几乎一倍。这可能与选项的调整有一定关系,像“和平国家的作用”、“发挥着和美国一样的作用”等语义比较清楚具体的选项被取消,使一部分被问讯者感到无所适从。相应的,选择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选票也有所上升,分别从27.75%和24.72%上升到36.99%和33.48%,增长了9.24和8.76个百分点。而这也更接近于俄罗斯在当前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两个最高得票项相比,军事大国作用似乎更被看重,这与国人对俄罗斯的整体认识是联系在一起的。
与这个问题有些接近,本次问卷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设 计了问题。如“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爆发武装冲突。您如何看待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俄格冲突是2008年引人注目的重大国际事件,尽管爆发时间正值北京奥运会期间,但仍然在各种媒体上有大量报道。本问旨在了解国人对俄罗斯此次行动的看法,由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与我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俄格冲突又涉及复杂的国际法问题,致使相当多的被询问者在回答该问题时难以选择:选择“不清楚、不回答”的第一次占据了所有选项中最大的份额,达31.95%,而对俄罗斯的行动予以肯定性评判的即“维护地区稳定”占了 24.98%,相当多的被询问者看到了此次事件背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两个包含西方因素的选项“打击亲西方的格鲁吉亚政权”与“俄罗斯与西方对抗”共占了37.1%。而选择“俄罗斯侵略格鲁吉亚”这种否定性的评价的仅占4.88%。另有1%的人选择了其他。这样的比例分布表明:第一,国人对俄格冲突的是是非非难以做出评判,有近1/3的被询问者对此并不清楚,这与奥运期间关注热点的高度集中有关,但也反映出我国民众对涉及国家主权问题的国际纠纷、武装冲突还是十分敏感和慎重的。第二,在做出具体选择的国人中,很多人看到了俄罗斯与西方的幕 后较量,表明他们对事件的认识具有了一定的深度。
本次问卷继续了对俄国—苏联历史人物和当代俄罗斯名人认知度调查。此次问卷共列出了12位历史人物和当代名人,比上次增加了两位,其中有俄国著名的君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俄罗斯政治家和文化名人等。被询问者选中认为“了解最多”的人物依次是:1列宁、2普京、3斯大林、4高尔基、5托尔斯泰、6叶利钦、7赫鲁晓夫、8彼得大帝、9勃列日涅夫、10尼古拉二世、11托洛茨基、12索尔仁尼琴。另有极少一部分(0.24%)选择了“以上人物一个都不知道”。由于此问仍然是多选,此问的总的票数 达7 777票,在本问卷各项中是票数最多的,是回收的有效问卷总数(2 194份)的3.54倍,这意味着平均每个被询问者从中选择了三个以上人物。可见人们对俄国—苏联历史人物和当代俄罗斯名人的认知达到了较高程度。不过,认知的离散度也比较大。只有列宁、普京和斯大林被选中的票数超过了15%,高尔基以12.5%的得票率位居第四位;而其他人物包括叶利钦、托尔斯泰、赫鲁晓夫、彼得大帝,得票率在10%至5%之间,其余四人(尼古拉二世、托洛茨基、索尔仁尼琴和勃列日涅夫)均低于3.5%。与上次结果一样,列宁仍然是被认知的最多的,达到了19.81%,但总体上比上次的28.44%被认知率还是有所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增加了像普京这样的热门人物;普京得到了16.65%的认知率,和他的知名度相一致,是比较正常的;斯大林得到了15. 61%得票数,尽管比上次(19.23%)也有所减低,但幅度不是很大。高尔基还是中国人最了解的文化名人。在这四人中,有三位是历史人物,一位是当代名人,反映了国人对苏联历史和俄罗斯现状的了解更多地侧重于历史。
对“您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有关俄罗斯的信息?”的回答,有31.66%的人选择了电视,21.18%的人选择了报纸杂志,选择“互联网”的为22.37%,选择“教科书”的为11.42%,“广播”的为5.95%。而表示“不清楚,不回答”的只有极少数(1.01%)。可见,电视、报刊和网络承担着传播信息的重要职能。而像“亲友同事”、“出国访问”、“相关学术论文和著作”的,都没有超过4%。与上一次调查数据相比,居前三位的媒介没有变化,这是其中的比例有所改变。电视的所占比例从38%下降到31%。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俄罗斯一些具体问题回答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被询问者对俄罗斯重大事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政治问题、未来的国际角色以及历史人物和当今名人,都有比较广泛的了解和认知。这与 上次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问卷结果的分析表明,大多数被询问者对苏联解体持某种程度否定态度。对2008年总统换届后形成的“梅普组合”对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倾向于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对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大部分被询问者的看法和当今俄罗斯实际扮演的国际角色是一致的,特别提出看重它的发挥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作用。在对俄国—苏联历史人物和当代俄罗斯名人的了解上,被询问者表现出了较高认知度。而在获得俄罗斯方面的信息渠道上,调查结果表明,电视、报刊和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 面对现实,内外关联,着眼发展
在本问卷中,同样设置了“简短留言”一栏,部分被询问者写下了留言。这些留言从不同角度涉及国际政治、中俄关系以及对当前形势的看法。
一些留言谈到了当前的形势和中国的责任。如一则留言说:“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可以说是多事之秋。国际上发生了很多让人们感到并不乐观的事情,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导致的全球的金融恶化,粮食等基本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涨等等。人类面临的挑战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各个国家应该加强协作,放下矛盾去解决这些问题,否则毁灭的不是某个国家,而是全人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积极承担这个责任。”(第782号)
还有些留言从外交的角度和多边关系的视角提出了见解。“外交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外交关系的顺畅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政策推行,中亚正走在国际大发展中,相信祖国的未来会更好!”(第725号)“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只有提高自己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向势不可挡。和平与发展 将是世界永恒的主题。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大国将在世界上产生更大的影响。”(第647号)“经济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逐渐加强,各国间的相互依赖加深了,这意味着国家间关系成为各国非常重视的问题。”(第773号)“中俄、中日、中美、中欧关系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主题,我们怀着真诚的态度希望我国政治外交可以和谐发展。但是我国多边外交的发展还是归究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所以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最主要的。”(第789号)“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在这个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应该建立全局战略,处理好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尤其是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方面。”(第656号)
对于俄罗斯,大部分留言表达了积极的看法。“我对中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任一国家的战略都将会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第820号)“俄罗斯是我们的邻国,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中国帮助。在未来发展中,中俄关系依然重要,而且俄罗斯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第787号)“中国:发展要有自信,同时也要有危机感;中俄:合作共赢”(第570号)“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应积极发展与俄的关系。”(第648号)“俄罗斯与中国关系的良好发展,是决定中国经济、政治等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应将中俄关系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第1 115号)
“俄罗斯是我国的邻国,它是一个能源大国,搞好同俄罗斯的关系很重要。”(第790号)有的留言直接指出:“俄罗斯对中国的威胁是一种无谓担心。”(第145号)“中国要强大,与俄罗斯的合作尤其是军事合作是相当必要的”。(第645号)
对中俄关系的关注仍然是留言的主要内容。一则留言从双方历史上形成的基础指出中俄关系的发展趋势:“无论是过去的苏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对中国的革命、建设都起过积极作用。中俄友好关系有着浓厚的基础,中俄关系一定会更好、更快地发展。”(第834号)还有的着眼于两国的国际作用:“中俄两国都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两个大国如何和平共处,在国际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增强两国的军事交流,加强经济合作是中俄两国发展趋势。”(第748号)“无论是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中俄关系应从多方面看待,在发展本国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合作。当然有利有弊,但能相互促进发展,从而达到互利。”(第640号)认为“发展和维系中俄友好关系对双方来说十分重要”(第1 600号)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留言中表达了一种美好愿望:“希望中俄关系在21世纪为保持各国发展而继续合作”。(第1 196号)“希望中国发展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早日实现步入发达国家水平之列的目标”。(第820号)“希望中俄关系可以顺利平衡地发展,促进双方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中国的外交手段还应更多样化,应该充分的拥有国际社会中的一席之位。”(第845号)“中国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应该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50年内,中俄应该不会发生冲突,中国应尽力保持维护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第937号)还有从国内地区的角度看待中俄关系的:“新疆是与俄罗斯贸易与经济合作的重要地区之一,俄罗斯的发展与稳定,对于新疆未来的发展与稳定有积极的作用。”(第1 776号)
当然,也有一些不同认识和看法,以下这些留言具有代表性。“从沙皇到苏联,中俄关系一直似乎不好。只是因为现在有美国这个共同的敌人,所以中俄关系现在比较亲密。”(第493号)“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俄罗斯与中国的分分合合无不与利有关,中国想要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也必须加强自身的发展,与俄罗斯交往也要持冷静头脑。”(第321号)“中俄关系在近代、当代与现代中一直呈现着友好和睦关系的状态,但其内部隐藏的矛盾与竞争也是一直存在的。”(第1 731号)
还有较多的留言谈到中国的发展及其需要正视的问题。“中国逐渐融入世界,要正确对待国与国之间关系,平等互惠,实现和平崛起。”(第454号)“中国的综合国力还需增强,经济、文化、政治三者不可废其一,在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在对外方面采取“双赢”的原则。”(第663号)“我对于国际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幻不是十分了解,但我十分清楚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中国的发展道路必定是艰难曲折的。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仅应该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积 极参与国际事务,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第692号)“中俄合作大于竞争,中日竞争大于合作,中美既需合作更要竞争,对欧盟不需要一味忍让。中国需把握好当前的有利形势,成为世界新秩序的制定者和主导者,但不要头脑过热,走得过急,做得太过,应小心谨慎。”(第228号)“俄罗斯在这一时期忙于解决西方国家对其的压制与渗透,而中国则着力于解决东部中日、中美关系。在这一情况下,两国国力相当的国家应该成为坦诚的朋友,合力发挥在世界上的重要作用。中国不应仅仅有这样一个‘大’朋友,还应有周边的众多‘小’朋友,合理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 合组织和与东盟的合作以及APEC就是很好的形式,安定好周边环境,还应与欧洲、非洲、南美、中东、澳洲的‘老’朋友促进关系。以点促面,进一步扩大我国的‘空间’。”(第661号)
不少留言对本次的调查提出了鼓励与希望,认为“这次调查非常有意义”(第379号),“希望多做一些这样的社会调查,让普通公民更多的参与到国际问题”。(第694号)留言认为:“这份问卷全面涉及国际关系尤其是中俄关系,有利于培养民众的国际感,提高民众对国际关系的关注,是一份不错的问卷,值得借鉴和学习。”(第641号)“希望多做这样的调查问卷,同时也希望国人能更多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国家,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第1 180号)总之,从留言的内容上看,被询问者对本次调查的整体评价是积极的。
(责任编辑 向祖文)
注释:
[1]2008年7月底,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在俄罗斯全国范围以“中国的形象”为题进行了问卷调查。5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友好国家,24%的受访者持相反意见,22%的受访者对此没有特定意见。http://bd.fom.ru/report/map/d083021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