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北约欧盟双东扩:俄罗斯不同对策及其原因分析
李兴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2期 2010年12月29日
        【内容提要】 俄罗斯对待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的态度与对策既是不同的,也是变化的,原则上俄反对前者而支持后者。这既源于北约、欧盟作为国际组织的性质、主导力量和所体现的对俄政策的不同,也因为俄亲欧防美、分化欧美的外交战略和外交策略考量。北约、欧盟东扩不会停止,俄罗斯也不会甘拜下风。从长远发展观点来看,俄罗斯加入欧盟的可能性要大于加入北约,但也绝非近期之事。
  【关键词】 北约东扩 欧盟东扩 俄罗斯
  【作者简介】 李兴,196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5)

  冷战结束以后,北约、欧盟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启动了扩大东进的进程。2004年,是北约、欧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东扩,既是竞争,又像比赛。很显然,俄罗斯对于北约、欧盟东扩的反应、态度和对策是有区别的。这既源于北约、欧盟这两个国际组织不同的性质和主导力量,双东扩对俄带来的不同的影响,也取决于俄罗斯与美欧之间对外政策复杂的互动。双东扩与俄不同的对策,既有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也体现了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一 北约、欧盟双东扩:俄罗斯不同对策的演进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2国军事集团正式成立。在冷战时期,北约共有3次扩大:1952年吸收希腊和土耳其,1955年接纳联邦德国,1982年西班牙入约。北约遂成为与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相抗衡的16国军事集团。苏东剧变、华约解散、冷战结束以后,北约继续扩张。1999年3月,波兰、匈牙利、捷克3国正式加入北约。至此,北约还第一次越过成员国范围,对不结盟的创始国之一南斯拉夫联盟进行军事轰炸,并驻军科索沃,搬掉了北约东扩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1]。北约50周年庆典通过了新概念。2002年11月,北约布拉格峰会决定接纳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等7个新成员参加,其中多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和东欧成员国。2004年4月,这7个国家正式加入北约。至此,北约成为拥有26国的、当今世界最大最强的军事集团。
  欧盟历史上也经历了5次扩大。1957年《罗马协定》规定了成立以法德为核心的6国欧洲经济共同体。1973年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这是欧共体历史上的第一次扩大。1981年希腊、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1993年10月30日,欧共体正式改称为欧洲联盟。1995年1月,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拥有了15国成员。2004年5月1日,共有10个国家加入欧盟: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其中,绝大部分是中东欧国家。欧盟成为拥有25个成员的国家集团,人口4.9亿,超过了美国和俄罗斯的人口之和。
        2004年是北约、欧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东扩,但不是最后一次。  

        对于北约的扩张,冷战时期苏联的反对是自不待言的。冷战后,北约作为冷战的工具,在对立的华沙条约不存在的情况下,不但不解散,反而变本加厉地东扩,直逼俄罗斯边境,俄自然不满,认为北约东扩是冷战思维的继续,填补俄罗斯的"势力真空",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损害俄罗斯的国家威望。在第一任总统叶利钦执政期间,俄对北约东扩一直持强烈反对的立场。叶利钦指责"主张北约东扩的人是在冒险","是在播种相互不信任的种子",并警告说"北约东扩将导致出现两个集团、两个阵营,有重新开始冷战和冷和平的危险,也有可能使欧洲重新燃起战火" [2]。北约正式公布了东扩战略的第一阶段计划后,俄对此反应强烈。叶利钦讲话称,俄准备建立由独联体国家组成的、像华约那样的军事政治集团,并警告说:如果北约扩大至俄边界,"就有可能恢复到过去的两大军事集团"。俄外长科济列夫也说,北约东扩将引发"新的冷战"。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称"俄罗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表示将在独联体内建立军事联盟。经过多次艰苦的谈判,1997年5月,双方签署了《俄罗斯与北约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本文件》,同意不把对方视为潜在的敌人,努力加强彼此间的信任与合作。文件还决定成立俄罗斯-北约联合常设理事会,就双方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但1999年3月北约空袭南联盟,实质上是为了搬掉北约东扩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此举再次恶化了俄与北约的关系。叶利钦谴责北约的军事行动为"侵略",拒不参加北约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并宣布中止俄与北约的合作关系。1999年6月12日,俄空降兵抢占了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动作神速,出其不意,造成既成事实,赢得主动地位。同年11月,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指出当今世界政治、军事形势不稳定的根源就在于北约抛出的所谓战略新概念,批评美国企图削弱俄罗斯和完全控制北高加索地区。
  普京政府对于北约东扩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普京上台之初,曾视北约为俄主要的军事威胁。俄军事构想以北约为主要敌手。由于实力对比处于劣势,普京比较灵活、务实,逐渐放弃对抗,主张俄与北约有条件合作。普京策略性地表示俄罗斯也要加入北约,但俄作为大国加入北约"不是求着加入北约",也"不能排队加入北约",条件是北约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俄罗斯,视俄为平等的伙伴。九一一事件以后,俄与北约的关系得到了改善,由原来相对不平等?quot;19+1"机制变为相对平等的20国机制,拥有某种准成员国的地位。普京甚至一度公开正面地评价了北约在维护和平与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淡化与北约的矛盾,不再强调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但面对2004年北约新一轮最大规模的东扩,北约已经扩大到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东欧成员国,兵临俄罗斯家门口,俄罗斯一方面坚持说"这是一个错误","是没有必要的",认为东扩不但没有增强北约的实力,反而增添了包袱;另一方面,俄罗斯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核军事演习,这是对北约东扩步步紧逼的本能反应。俄外交部发言人说,北约东扩触及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迫使俄方不得不"极为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俄方认为,北约军事机构仍然承担着冷战时期的任务,只有根本改变北约的性质,并不断落实俄罗斯-北约建立新型关系的有关协议,才会有助于欧洲安全形势的好转。俄联邦委员会发表声明说,北约东扩不仅无助于加强欧洲的安全,而且会使俄与北约之间产生新的不信任,并与双方新的合作基础相互冲突。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指出,俄罗斯"平静地反对北约东扩",并提议俄罗斯与北约互相派驻军队。普京说,俄罗斯并不担心北约的东扩,只是认为冷战结束以后出现的新的国际问题通过北约东扩并没有得到遏止。但考虑到北约向俄国家边界靠近,普京将根据情况修订俄军事政策。2004年10月,俄与北约海军在地中海举行了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总的来说,从叶利钦到普京,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态度经历了从"强烈反对"到"冷眼批评"、象征性反对的过程 [3]。与叶利钦经常情绪化的咆哮相比,普京多一些冷静和明智理性的思考。
  俄对欧盟扩大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冷战末期,苏联就提出建设"统一的欧洲大家庭"的口号,原则上支持欧共体的扩大。1993年12月,独立后的俄罗斯与刚改名的欧洲联盟签署了《关于建立伙伴与合作关系的联合政治声明》。1994年4月,双方又签订了《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之后,欧俄之间的合作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其中包括:元首半年定期会晤制度,政府间和议会间合作机制,高级代表合作机制等。1999年10月俄政府提出的《俄欧关系中期发展战略(2000~2010)》强调,俄应保持独立大国的地位和制定政策的独立性,与欧盟的合作应有助于强化俄在独联体地区的地位和影响,有利于独联体的联合倾向。在此前提下,推进与欧盟合作的深度,即建立自由贸易区和统一的欧洲经济空间;支持欧洲自己保障全欧安全的设想,在不排除美国的同时,反对其垄断欧洲事务的企图 [4]。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俄对与欧洲的合作予以了足够的关注。俄一直努力加强和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和多边合作的进程,主张建立开放的、非排他性的欧洲合作机制,力图迅速加入欧洲民主国家共同体。俄积极支持欧盟的共同安全政策和建立欧洲独立防务的努力,加强同西欧联盟和西欧大国的军事信任与合作。
  相比北约东扩,俄罗斯对欧盟东扩的态度是积极的,原则上也是支持的,但并非全无芥蒂。随着欧盟的东扩,特别是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波罗的海三国加入欧盟,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其根源既有经贸方面的,也有关于加里宁格勒州"飞地"的过境问题,还有关于人权、民主等政治方面的。新成员国将采取欧盟新标准,实行更严格的关税制度;旧成员将贸易联系重点转向新成员,新成员将获得进入欧盟市场的优惠等待遇,外部投资将转向新成员国,等等,以至于俄方要求欧盟补偿由于其东扩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 [5]。俄对欧盟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与斯拉夫国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关系是有戒心的,担心欧盟的渗透会削弱独联体的凝聚力,从而影响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地位和威信 [6]。原则上讲,俄罗斯把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也看成是一种威胁,因为俄有拿破仑和希特勒从西欧入侵的历史经历。扩 大的欧盟和军事统一的欧洲对俄来说无异于是敲响了一个警钟 [7]。俄罗斯报刊上出现了对欧盟不利的声音,认为东扩的欧盟是一个虚拟国家,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根本不能代表欧洲人民的利益。由于其官僚机构、意识形态和对俄民主的不信任,欧盟往往成为西方反俄的基地。俄对欧盟东扩应既不大惊小怪,也不作无原则的让步。总之,俄罗斯对欧盟东扩的态度经历了从"原则上支持"到"仍存顾虑"的过程,特别担心被扩大的欧盟"经济孤立"[8]。

二 俄对北约、欧盟双东扩不同对策的原因


  (一)北约、欧盟不同的性质
  北约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是美国主导的国际军事政治组织。在冷战结束以后,北约通过了战略新概念,空袭南联盟,驻军科索沃,维和阿富汗,渗入伊拉克,影响乌克兰总统大选。北约的军事干预多次超出了其成员国范围。美国倾向于北约的活动不经联合国授权,北约对境外的军事干预成为"通例",强化北约进攻性的全球军事职能。北约多次东扩,使欧洲安全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北约打通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防线,也使欧洲在冷战后的战略平衡面临重新分配。来自原苏联阵营的东欧新成员,如波兰、匈牙利、捷克,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几乎对美国言听计从,成为美国赏识?quot;新欧洲",不仅同俄罗斯分道扬镳,同时对法、德为代表的"老欧洲"形成了分化和制衡,使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得到了加强。美国企图通过北约东扩,激活失去昔日对手的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加强美欧之间的跨大西洋传统同盟关系,加强对欧亚大陆的影响。北约较多地反映了美国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俄视之为"美国政策的工具" [9]。作为进攻性的国际军事组织,北约零和博弈的色彩较多,而较少合作的色彩。北约东扩对美国最为有利,美国是北约东扩的最大赢家。北约是以进攻性现实主义作为其信奉的理论基础的。冷战结束以后,北约由原来的国际军事政治组织日益向国际政治军事组织的性质过渡。北约不再仅仅是集体安全组织,而是建立在自由民主价值和规则基础上的政治共同体,把促进民主作为自身活动的核心原则 [10]。北约也是美国推行军事全球化的机构和工具,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民主制度的国家的军事政治联盟 [11]。仍然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并正处于政治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理所当然是北约关注的一个重要对象。
  欧盟是法、德等欧洲大国主导的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国家集团,也兼有政治、军事的性质。欧盟更多地反映了西欧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欧盟是欧洲一体化的工具,信奉的是一体化与合作理论。与北约相比,主张世界多极化的欧盟与俄罗斯找到了共同语言,从而为化解欧洲的分裂提供了某种平台。在经济利益上欧盟与俄的关系,是可以调和,可以合作的,更多地体现出非零和博弈的色彩。欧盟对俄带来的安全威胁远远不及北约严重而现实。欧盟的牙齿还没有长出来,最多是刚刚长出来,远不像北约牙齿坚硬而且咬人成性。基于历史传统和共同的地缘、宗教(天主教),欧盟还具有某种文化共同体的含义 [12],所以,尽管天主教与东正教同根同源(基督教),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与以天主教为主的西欧文明之间必然有一个需要磨合和沟通的过程。
  (二)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先欧后美,亲欧防美 从俄罗斯切身的国家利益出发,经过多年的反思和多次调整,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当中,欧盟的排序在美国之前,虽然看起来有时似乎并不绝对。
  首先从政治上看,欧盟被视为世界多极化的力量之一,是俄罗斯反对单极独霸可以借重的力量。俄官员指出:"欧盟的军事政治成分现在正在得到加强。如果能建立一支欧洲兵团,并且不是通过北约受美国的指挥,那么到那时欧洲完全可以 向那些现在急于想加入北约的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俄罗斯愿意从自身的角度完成这一设想" [13]。普京更是在2000年春即公开打出"俄欧关系第一"的口号 [14]。他说:"欧洲如果联合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切力量,就能长期地、稳固地保持作为世界政治中一个强大的和独立的中心的声望" [15]。俄认为欧盟在欧洲安全问题上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发展同欧盟的全面合作与伙伴关系是俄欧洲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也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 [16]。
  从地缘和文化上看,俄罗斯与西欧是统一的欧洲和基督教世界的组成部分,正如一个核桃的两半。普京多次从历史、文化的层面突出俄与欧洲的关系。他说:"俄罗斯一直感觉自己是欧洲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接近的是共同的历史,久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从地理、文化和经济统一的观点来看,俄罗斯和以往一样是欧洲的一员。与欧洲的关系今后仍将提在最重要的位置?quot; [17]。
  从经济方面来看,对于致力于务实的"经济外交"的普京而言,欧洲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欧盟一直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和投资者,与欧盟的贸易额占俄对外贸易总额的37%以上。欧盟东扩以后,这一数字可能上升到50%。俄进口的约25%和出口的约35%是与欧盟进行的。同时,70%的贸易顺差来自欧盟国家。欧盟还是俄罗斯主要的贷款者和投资者。甚至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在给总统的战略建议中提出,俄罗斯的一个长期目标是在20~30年内加入欧盟[18]。
  俄国家杜马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罗戈金说:"我们同美国的关系集中在国际安全领域,但依然缺少基本的价值基础。相反,我们与欧洲的关系却有着牢固的经济根基" [19]。俄罗斯要重振大国雄风,就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首要的和现实的,就是融入欧洲一体化。欧盟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经验等等都是俄罗斯所迫切需要的。俄罗斯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也不可能绕过欧洲。2004年5月,欧俄首脑峰会通过了欧盟支持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决定双方建设共同的经济、安全、教育、文化和科学空间。
  俄传统上把自己定位于欧洲国家。普京出生和学习?quot;通往欧洲的窗口"--圣彼得堡,又长期在东德工作,对欧洲比较了解和向往。普京任命俄原驻欧盟代表弗拉德坚科为俄新总理。说明在俄的对外政策中,欧盟居于优先方向。俄罗斯前外长伊戈尔·伊万诺夫指出:"俄罗斯把与欧盟的战略伙伴关系看作自己最优先方向之一",俄"没有欧盟的帮助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优先方向" [20]。
  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当然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交往对象之一。俄对美曾寄予希望,但得到的往往是失望。由于美的单极独霸和对俄的挤压、遏制,俄对美既有合作,同时也有严重的不信任和防范心理。
  (三)俄罗斯的对外策略:分化欧美
  俄罗斯对北约、欧盟东扩的对策是俄罗斯对北约、欧盟政策的体现。俄罗斯对北约、欧盟双东扩不同的态度和对策,有分化、瓦解欧美大西洋阵营的考虑和效果。俄罗斯与欧盟在主张世界的多极化、反对美国单极独霸、主导欧洲方面有共同的语言,有相互借重的需要。俄虽然也认为欧盟共同防务与安全政策是在冒险,但该政策并不意味着欧盟共同防务的实现,而只是军事合作方面的刚刚开始。因此,俄原则上不反对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21]。俄还认为欧盟共同防务和安全政策的发展有利于抗衡美国在欧洲的军事霸权和对欧洲事务的主导。而在防止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和主导欧洲方面,北约与欧盟有共同点。但是,北约与欧盟是欧洲两个有交叉、重合却并不完全重叠的同心圆,既不构成均势,也不构成两极。双东扩是平行的,并且几乎同时进行,一文一武,既相互补充,又存在相互竞争关系,从广义上的经济资源,到对成员国的政治心理和影响方面都存在着竞争 [22]。虽然两个组织有一部分成员是重合的,但北约东 扩有美国控制西欧之旨,欧盟东扩有西欧抗衡美国之意。核心是欧洲的主导权问题。美国力图使北约东扩进程领先于欧盟东扩进程。欧盟东扩有其内在的逻辑,而北约东扩则总在寻找对手。俄经常从美欧分歧中获益,导致自身地位的上升,获得更大的回旋余地。如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使俄与北约、俄与美国的关系进入了冷战以后的最低点,却使俄与欧盟的关系得到了发展 [23]。在反对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在中东和谈问题上,在伊朗核危机问题上,俄与法德的立场是一致的。特别是在伊拉克问题上,俄与法德更是结成了反战联盟。在2004年新的一轮北约东扩后,俄安排到访的法国领导人希拉克参观俄秘密的航天中心,而这个待遇是没有给美国总统的。2004年5月,在俄罗斯与欧盟首脑峰会上,俄承诺批准《京都议定书》,这被认为是欧盟在这一问题上对美国的胜利,因为美国拒绝批准该议定书。10~11月,俄国家杜马和总统普京先后批准通过《京都议定书》,欧盟赞成,美国仍然拒不参加,欧美态度迥异。而欧盟也支持俄罗斯关于召开伊拉克问题国际会议的倡议。在2004年年底乌克兰总统大选问题上俄与美欧出现公开矛盾之际,俄总统普京说,俄并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与北约东扩不同,乌克兰加入欧盟将是一个积极的因素。这明显具有分化欧美的考虑。

三 从双东扩看美欧的对俄政策

  北约由美国主导,更多地体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图。北约东扩,填补势力真空,消化和巩固冷战成果,挤压、防范和遏制俄罗斯,把俄作为对手看待,极力使其"无能化"、"无害化"和"无为化",进而牢牢控制欧洲,主导整个欧亚大陆,形成单极独霸、一超坐大的局面。冷战后北约通过了战略新概念,无需经过联合国授权,扩大了北约的活动范围。北约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采取军事行动,打击恐怖主义,还成立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增加了北约的进攻性。北约变成美国推行单极化和单边主义的工具。北约东扩是美国全球战略、包括地缘战略和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北约东扩是必然的,是势不可挡的,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考虑俄罗斯的意见,不尊重俄罗斯的利益的 [24],即使妥协、让步,也是为了安抚俄,只是暂时的策略,待条件成熟后仍然我行我素。如在统一后的德国是否加入北约的问题上,美国最初曾答应中立,到最后吸纳德国入约;在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下,美国曾表示"没有意向,没有计划,也没有必要"在与俄接壤的东欧新成员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常规部队,但拒绝作出永久性承诺。今天,北约战机已经在波罗的海三国的上空巡逻,北约军事基地也东移到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东欧新成员国。北约东扩信奉的是进攻性的现实主义。在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以后,面对国际恐怖主义这个非传统安全威胁,布什政府提出了为了保卫美国及其盟国,实施先发制人的预防性打击的新的安全观,崇尚军事,迷信武力,奉行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布什连任成功后,将继续采取进攻性的对外政策。美国安全观的变化无疑会影响并且贯彻到北约的安全观中来。这与主张"集体安全"和"平均安全"的俄罗斯是有不能兼容之处的。北约东扩加快,除了冷战思维的影响外,美国安全观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美还强调北约的大门对所有国家都是敞开的。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就体现了当今的美俄关系和美进俄退。
  欧盟东扩更多地反映了西欧大国特别是法德等的对外政策,体现的是东西欧之间关系。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当中,是比较高级同时也相对落后的环节。在安全观问题上,欧盟过去以苏联为主要威胁。在九一一恐怖袭击以后,欧盟关注点从过去的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从过去的西欧同盟安全到全欧集体安全、从过去的单项安全到立体的综合安全转变。这与主张"集体安全"、"合作安全"和"团体安全"的俄罗斯是一致的 [25]。在政治外交层面上,欧盟向来主张世 界多极化和多边主义,注意与俄协调关系,倾听俄罗斯意见,尊重俄罗斯利益,态度相对温和。欧盟认为,盟友是可以变化的,而邻国是无法选择的。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并不构成对西欧的现实威胁,俄罗斯在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中的作用与美国相比或许是有限的,但欧盟方面认为,欧盟与俄罗斯在外交和安全政策领域肩并肩的、有力而有效的长期合作行动是非常重要的,欧盟的军事一体化,以及把它提升为21世纪全球军事中心,没有俄罗斯的合作是不可能的。欧盟有兴趣借鉴俄罗斯的经验,购买俄罗斯的军事技术,与俄进行危机处理方面的合作 [26]。欧盟负责对外关系的委员彭定康说:"我们希望同俄罗斯在影响欧洲的所有主要事务上一道工作,从巴尔干的重建到发展安全合作的新概念"[27]。欧盟共同防务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纳拉建议欧盟在防务和安全领域密切同俄罗斯的合作,并提出把俄包括在共同防务和安全政策中的设想。法国总统希拉克认为,俄罗斯是欧洲稳定和安全的一个主要角色,其地位不容忽视。德国前总理科尔说:"对于德国人来说,俄罗斯是东方最重要的伙伴。欧洲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俄关系" [28]。1999年10月,欧盟-俄罗斯峰会通过了双方关系发展的《中期战略(2000~2010)》,强调:"俄罗斯作为一个地跨两洲的世界大国,应该保持其制定和实行内外政策的自由,作为地跨欧亚的国家和独联体最大国家的地位和优势,以及其在各个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立场的独立性"[29],谈到俄欧伙伴关系不仅要创立自由贸易区,还须体现在欧洲安全领域,在不排斥美国和北约的前提下,以欧洲人自己的力量保障全欧的安全,反对它们在欧洲的垄断主义,防止出现北约中心主义 [30]。2000年5月,在欧俄首脑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宣布俄罗斯为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该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启动欧俄一体化进程,成立联合的"一体化委员会",以帮助俄罗斯融入欧洲经济体系,营造"统一的经济空间"。在2004年新一轮北约东扩以后,德国总理施罗德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先后对俄进行了闪电式的工作访问。俄希望在欧盟扩大后能考虑俄的经济利益,扩大对俄的优惠,并在加里宁格勒州"飞地"问题上向俄公民提供便利。三方领导人表示,将努力寻求妥协的解决方案,积极推动俄罗斯-欧盟在各个领域里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积极促进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四 俄罗斯会加入北约、欧盟吗?

  北约东扩要解决的主要是中东欧国家的安全问题,反映的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因而是不可避免的。从国际法角度看,东欧加入北约也是合法的。美俄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是结构性的,俄反对的基本立场不会根本改变,但也不会公开对抗,而是合作与冲突并存,斗而不破。
  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不是完全没有,但是比较小。根据北约1997年马德里会议通过的有关文件,北约接受新成员国有两项隐含条件,五项明确指标。两项隐含条件是:候选国必须致力于成为西方社会的一员,即与北约成员国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双方存在共同的安全利益;五项明确标准是:实行民主制度,尊重人权,市场经济,文官控军,与邻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 [31]。姑且不谈俄罗斯距离这些标准还很远,即使就是达到了这些标准,也会被美国视为"同一个家庭中的男性竞争者"而受到排挤。俄不是捷克、立陶宛这样的小国,即使没有完全达标也可以入约,因为在北约内对美国的地位构不成什么威胁和增添什么麻烦。而俄是当今世界上惟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超强。美一直视俄为军控领域里的主要谈判对手和霸权地位的潜在的挑战国。何况美欧在防范俄罗斯方面是一致的。俄不会甘心在北约内只作美国的小伙伴。当前,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具有非对抗性和非对称性的特点,美强俄弱、美进俄退 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欧盟东扩要解决的问题是中东欧国家的发展问题。从长远看,俄加入欧盟的可能性很大,但近期内也不可能。1993年6月,欧共体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向中东欧联系国提出了入盟的四项基本条件:第一,申请国必须是稳定的、多元化的民主国家,至少拥有独立的政党,定期进行选举,依法治国,尊重人权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第二,申请国必须具备可以发挥功能的市场经济;第三,必须能够面对欧盟内部的,特别是欧洲单一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压力和劳动力市场压力;第四,必须赞同欧共体-欧盟的经济、贸易和政治联盟的目标,能够确保承担成员国的义务,特别是执行共同体的规定[32]。俄不仅距离这些条件很远,而且幅员辽阔,地跨欧亚,面积约是欧盟的两倍,俄的加入会使欧盟的地理中心变为乌拉尔,欧盟消化不了,恐要失去平衡。在欧洲安全主导权问题上,俄罗斯单个个体要求与欧盟集体平起平坐,这也是欧盟不能接受的。欧盟负责扩大事务的官员说过,欧盟的对外战略是"睦邻"而不是"纳邻" [33]。因此,尽管俄把自己视为欧洲国家,并经常讲到俄罗斯要加入欧盟,但欧盟和欧洲国家主要领导人从不作正面回应。故俄加入欧盟更多的是俄单方的一相情愿,绝不是近期的事。

                                (责任编辑 陆齐华)

 

[1] JavierSolana:"NATO'sSuccessinKosovo","ForeignAffairs",1999V0L.78,№6.
[2] 李兴等:《红色风暴会再度爆发吗?解读新俄罗斯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401页。
[3] А.Келин:《СпокойнонегативноеотношениекрасширениюНАТО》,《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ь》,2003№12.
[4] 姜毅:《俄罗斯与欧盟--新的合作伙伴》,载《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1期。
[5] 《欧盟实施东扩将恶化欧俄关系》,载〔法〕《世界报》2004年2月23日。
[6] Jennifer D. P. Moroney,Taras Kuzio,Mikhail Molchanov(eds),Ukrainia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London and Westport,2002;AnnLewis(ed.),The EU an Belarus: Between Moscow and Brussels .London: Federal Trust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02.
[7] Tumas Forsberg:"The EU - Russia Partnership: Why the opportunity was missed","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2004№9,p.252.
[8] 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著、冯玉军等译:《俄罗斯战略:总统的议事日程》,新华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第49页。
[9] АртемМальгин:《Европейская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Попыткасистемногоанализа》,《СвободнаяМысль--XXI》,2004№1,с.80.
[10] Helene Sjursen:"On the identity of NATO","International affairs",2004Vo80,№4,p.689.
[11] ДжекТредденик:《Глобализация,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безопасностьиНАТО,СШАиКанада》,《ЭкономикаПолитикаКультура》,2004№3,с.83.
[12] 欧盟负责扩大事务的官员冯豪根2004年7月19日在德国联邦行政学院的讲话。
[13] 《莫斯科新闻报》2000年,3月28日。
[14] 冯绍雷、相兰欣主编:《普京外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3页。
[15] 同[9],第79页。
[16] 〔俄〕阿·罗德费里德:《欧洲安全新体系的形成》,载《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1998年第6期。
[17] 普京总统2001年3月22日答《瑞典日报》记者问。
[18] 前引书:《俄罗斯战略:总统的议事日程》,第69页。
[19] 〔俄〕德·罗戈金:《欧洲是我们的第二祖国》,载《独立报》网络版,2003年5月26日。
[20] Tuomas Forsberg:"The EU-Russia Security Partnership: Why the opportunity was missed","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2004№9,p.249.
[21] Tuomas Forsberg:"The EU-Russia Security Partnership: Why the opportunity was missed","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2004№9,p. 252.参见李兴:《论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中的俄罗斯因素》,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9期。
[22] 〔俄〕АртемМальгин:《Европейская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Попыткасистемногоанализа》,《Свободнаямысль--XXI》,2004№1,с.74.
[23] 同[22],第75页。
[24] 《Центр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конъюнктуры,СаммитНАТО:протестМосквынебылуслышан》,《Российскаявнешняяполитика》,2004№27.
[25] М.Шелепин:《РавнаябезопасностьдлястранОБС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ь》,2000№2.П.А.Цыганго:《Безопасность:Кооперативнаяикорпоративная?》,《Политическаянаука》(МГУ),2000№3.
[26] Tuomas Forsberg:"The EU-Russia Security Partner-ship: Why the opportunity was missed","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2004№9,p.249,p.251.
[27] Fengzhongping:"EU vs. U.S.,Russia and China","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VOL.12,№3,pp.24~25.
[28] 王金标主编:《跨世纪的欧洲》,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
[29] АртемМальгин:《Европейская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Попыткасистемногоанализа》,《Свободнаяммысль--XXI》,2004№1,с.75.
[30] АртемМальгин:《Европейская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Попыткасистемногоанализа》,《Свободнаямысль--XXI》,2004№1,с.75.
[31] 沈世顺:《从布拉格峰会看北约的新变化》,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期。
[32] Council of European Union,Presidency conclusions: Copenhagen European Council,Brussels,1993.
[33] 欧盟负责扩大事务的官员冯豪根2004年7月19日在德国联邦行政学院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