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书苑一枝奇葩--推荐《重塑超级大国--俄罗斯经济改革和发展道路》
向祖文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5期 2010年12月23日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江苏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重塑超级大国--俄罗斯经济改革和发展道路》[1](以下简称《重塑》)一书,欣悦之余,感到有必要向广大读者作一推荐,以推广我国俄罗斯问题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新成就。
  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资深教授许新任主编。参加写作的除第一作者许新外,还有最近故去的乔木森研究员,以及刘微、迟岚、张养志和张聪明四位博士。他们都是研究俄罗斯问题的学者,在理论修养、专业知识和外文资料的运用方面有十分坚实的基础,这就为他们顺利开展《重塑》一书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保证了该书的学术质量。
  本书是《超级大国的崩溃》(许新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的姊妹篇。从书名即可看出,前书是在回首俄罗斯的过去,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本书则是从经济发展上展望俄罗斯的未来,全面系统分析和论述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和发展道路。显然,这两个选题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普京任俄罗斯总统以来,雄心勃勃,立志要使俄罗斯尽快成为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这一纲领性文章中不止一次地强调"速度"问题。他说,"我想强调,必须尽快快速发展,因为俄罗斯已经没有时间晃来晃去了。"他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到201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经济发展战略。据测算,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俄未来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必须达到近8%的高速度。有的学者指出,根据普京提出的任务,到2010年按汇率计算的GDP 总额要达到1万亿美元。按国际标准,经济大国的概念是GDP 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经济强国的概念是不仅GDP 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而且人均GDP 要达到1万美元。普京的设想是俄罗斯到2010年成为经济大国,到2015年成为经济强国。本书的写作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解读未来10年普京的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研究俄罗斯将如何向市场经济过渡,从经济战略的角度剖析俄罗斯这个昔日的超级大国在如何重新塑造自己。
  我国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俞邃先生为该书作序。全书34万字,共12章,按内容可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1~6章)论述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包括模式选择和改革历程,产权改革,农业改革,财政、金融、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普京经济改革的新道路。在谈到俄罗斯未来的方向时,普京指出既不能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因为人民为实行这一体制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同时也不能再搞前些年照抄西方模式的激进经济改革,因为这种改革的方针政策脱离本国国情,已经把人民搞得筋疲力尽。国家的忍耐力、生存能力和建设能力都已处于枯竭的边缘。有责任的社会政治力量应当向人民提出使俄罗斯复兴和繁荣的战略,它应以市场改革和民主改革的一切好东西为依据。那么,俄罗斯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呢?普京认为,俄罗斯应该走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改革道路。这一改革道路可以概括成一个公式?quot;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俄罗斯现实"。
第二部分(6~10章)论述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包括反危机和经济发展战略、后工业化道路、农业发展道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后工业化道路是作者论述的重点之一。作者指出,俄罗斯在计划经济时期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强大工业体系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不仅为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后来又使苏联成为与美国相并列的超级大国。但是,由于苏联的工业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后来的发展继续受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其形成的经济结构越来越不合理,这便使俄罗斯继承了一个畸形的经济结构,而叶利钦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存在很大问题,因此俄罗斯后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俄罗斯具体国情想结合的道路。关于俄罗斯的农业问题,作者写到,十月革命到现在已经80多年了。这期间俄罗斯农业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发展道路。原苏联时期,建立和不断扩大以"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为特点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走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农业发展道路;叶利钦时期,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大力发展个体农户和家庭农场,走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小农业发展道路;普京当政后,俄罗斯农业的发展道路出现了新的变化,他不仅强调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来发展农业,而且更强调恢复和发展农工综合体、组建大型农业企业,走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农业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11章)论述俄罗斯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战略。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普京的对外经贸关系的思想。概括起来分为4点:1.如果国家经济发展要不断依靠国际贷款和世界经济领袖们的恩赐,那么俄罗斯将难以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种文明存在下去。因此,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实行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的方针;2.面对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俄罗斯应该同世界经济接轨,否则就不可能达到先进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高度。而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则更加重了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因此,俄罗斯应该实行对外开放,实现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3.俄罗斯对外经贸政策的基本方针是:积极支持企业和公司的对外经济活动;坚决抵制国际商品、服务及资本市场的歧视俄罗斯的行为;争取尽快加入国际经济活动调节体系;4.俄罗斯要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普京认为,世贸组织是一种工具,谁善于使用它,谁就会变得更强大;谁不善用或不想使用它、不想学习,宁愿坐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配额和税率的栏杆里面,谁就注定要失败,在战略上绝对要失败。
  第四部分(12章)阐述俄罗斯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环境。作者指出,安排这一章内容的用意是为理解和讨论俄罗斯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政治制度框架和意识形态背景。俄罗斯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转轨经济理论,为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某些最必要的制度环境和思想指引。现任总统普京试图以"俄罗斯思想"作为统一的意识形态,以便改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文化环境。他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缺乏成效、经济长期不能摆脱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公民意见不一,社会不团结,精力耗费在政治内讧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形成一种能够凝聚全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这就是"俄罗斯思想"。"俄罗斯思想"包括: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普京的努力取得了实际效果。他提出的改革新道路和经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普京时期的整顿和治理,使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了经济增长的新因素和新环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提出了"翻一番"的任务。
  《重塑》一书的成功之处很多。概其要可以分为3点来谈:理论性,开拓性,原生性。
  一 理论性。理论是学术研究的灵魂。衡量一部学术著作的价值,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我看是有的。这个标准就是看著作的学术水平和理论深度。近年来,有关俄罗斯经济问题研究的著作也出了不少,但真正有分量的作品并不多,大多数还停留在经济资料汇集,经济现象描述,经济情况介绍的水准上,缺乏思想深度和理论厚度。与此不同,《重塑》一书在写作过程中十分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把理论概括贯穿于研究和写作的始终,因此提高了著作的学术含量。例如,在论述俄罗斯选择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模式时,该书先花一定笔墨简要介绍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4种市场经济理论和模式,即英国古典经济学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凯恩斯主义与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弗莱堡学派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或称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普京最初倾向于凯恩斯主义,主张建立"可控制的市场经济",后来又转向德国弗莱堡学派,主张建?quot;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或"社会市场经济"。又如,该书从科斯定理与产权明晰,企业边界理论与资源配置方式,企业产权结构理论与公司治理等多种理论视角,对俄罗斯产权改革的必然性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逐渐从表象研究转向实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 开拓性。开拓性研究的意义主要不在于其学术的深刻性和论证的准确性,而在于其研究的首创性和学科的奠基性。《重塑》一书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子。该书的作者能够作到不囿旧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拓宽了俄罗斯经济研究的新视野。比如,现有的关于俄罗斯经济问题的著作往往仅限于经济改革的研究,缺少对其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研究。为弥补这方面的空白,《重塑》一书用相当大的篇幅对俄罗斯滞账性经济危机的发展与反危机政策的选择、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治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后工业化道路和农业发展道路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增加了本书的前瞻性和奠基性,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勇于探索的风格。
  三 原生性。《重塑》一书在学术资料运用方面也独具匠心。书后附录有135种主要参考文献,其中有理论专著,也有学术论文;有政策法规,也有统计年鉴,非常全面。在这些参考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俄文第一手资料。从本书的注释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引用了许多俄语网络资料。这些俄文原始资料具有原生性、及时性和客观性。但该书又不是这些理论资料和实际资料的机械汇集,作者应用辩证唯物论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核实考证,筛选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钩沉索隐,纵横比较,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过程,从而保证了专著所引用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纵观全书,脉络清晰,内容丰富,评论恰当,体系设计和结构安排合理,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力作。特此推荐。
  
                                 (责任编辑  刘庚岑)

 

        [1]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