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4日,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总统阿尔哈诺夫经议会批准正式任命共和国首任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之子拉姆赞·卡德罗夫为车臣新总理。拉姆赞·卡德罗夫1976年10月5日出生于苏联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库尔恰洛伊区。他2004年毕业于俄罗斯马哈奇卡拉商务和法律学院。同年5月9日~2005年11月16日,任车臣共和国第一副总理。2005年11月17日~2006年3月4日,任车臣共和国代总理。
一 仕途得意
2003年10月7日,车臣共和国行政长官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当选总统。这是根据新选举法选举的第一位车臣 总统。在艾哈迈德·卡德罗夫执政期间,其子拉姆赞·卡德罗夫出任车臣特种部队指挥官,和俄联邦军队密切配合,打击车臣反政府武装。
2004年5月9日,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在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日庆祝活动中不幸被炸身亡。爆炸事件发生仅几个小时后,普京总统紧急接见了拉姆赞·卡德罗夫,高度评价他父亲的功绩。艾哈迈德·卡德罗夫死后,其总统职务由时任共和国总理谢尔盖·阿布拉莫夫自动接替。2004年5月9日,谢尔盖·阿布拉莫夫代总统任命拉姆赞·卡德罗夫出任政府第一副总理,使他一跃成为当时车臣共和国的二号人物。这一任命显然得到了克里姆林宫的许可。这既是俄罗斯中央政府对卡德罗夫家族的褒奖,也表明拉姆赞·卡德罗夫在未来的车臣共和国政府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很有可能是子继父业,成为车臣新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对普京也是赞誉有加。他认为,普京制止了车臣战争,做到了其前任无法完成的事情,普京应该做终身总统。
2004年9月1日,车臣前内务部长阿卢·阿尔哈诺夫在共和国的总统选举中获胜,出任新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并没有参加此次总统选举。在选举前,拉姆赞·卡德罗夫就宣布无意在即将举行的车臣新一届总统选举中竞选总统。他表示自己不适合在总统这个位置上,他应该做新总统嘱咐要做的事情。而实际上,分析家们普遍认为,这是普京的一种权宜之计。因为根据有关规定,车臣总统候选人必须年满30岁,而拉姆赞·卡德罗夫当时只有28岁,因此也无法按正常程序参加总统竞选。普京希望的是,拉姆赞·卡德罗夫在出任车臣总统前应积累执政经验。
历史很快就给了拉姆赞·卡德罗夫升迁的机会,迅速将他推到政治舞台的最前面。2005年11月17日晚,车臣政府总理谢尔盖·阿布拉莫夫在莫斯科郊区遭遇车祸,身受重伤。作为第一副总理的拉姆赞·卡德罗夫便出任代总理一职。从2006年2月1日起,阿布拉莫夫就在德国的一 家医院中养伤治病,并于同年2月28日正式提交辞呈。车臣总统阿尔哈诺夫接受其辞呈,3月4日任命拉姆赞·卡德罗夫为新总理。
在出任代总理期间,拉姆赞·卡德罗夫的施政能力得到共和国民众的肯定。他曾下令禁止赌博和酗酒,加大了打击反政府武装的力度。在俄罗斯国家杜马中的车臣代表阿赫马尔·扎夫加耶夫曾表示,拉姆赞·卡德罗夫是接替阿布拉莫夫的当然人选。他表示,拉姆赞·卡德罗夫是一名出色的候选人:他已经在政府中任职4年;在总理无法理政的情况下,他作为代总理干得相当不错。
二 崭露头角
2006年6月14日,拉姆赞·卡德罗夫迎来了作为车 臣总理执政百天的日子,他的政治才华得以展现。在这100天内,他在建医院、办学校、修公路、实现村镇天然气化、铺设自来水管道、清理废墟以及维修和建设新住宅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这一天,车臣议会召开全体会议,评论政府工作。拉姆赞·卡德罗夫曾表示,他将通过议员征求人民对他工作的评价。如果人民说“是”,他将继续工作;如果说“不”,他将收拾铺盖回家。他同时强调,自己并不是追求权力的人,更不会急于谋求更高的职位。在这次议会会议上,全体议员都表示对拉姆赞·卡德罗夫的绝对支持。下院议长阿卜杜拉赫莫诺夫一直坚决支持拉姆赞·卡 德罗夫。他认为,卡德罗夫总理的工作成绩突出,也是最优秀的。不仅如此,拉姆赞·卡德罗夫一举成为车臣最受欢迎的政府总理。为了庆祝拉姆赞·卡德罗夫出任总理100天,1.5万多名车臣青年男女支持者身披绿红白三色车臣国旗,走上街头,在首府格罗兹尼市中心各个广场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和游行活动,以表达对这位年轻而优秀的总理的支持和拥护。
与此同时,让拉姆赞·卡德罗夫就任下届车臣总统的呼声日益高涨。2006年6月5日,共和国下院议长阿卜杜拉赫莫诺夫在莫斯科宣布,卡德罗夫总理的30岁生日将是车臣2006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根据车臣共和国 宪法的规定,达到最低年龄要求的拉姆赞·卡德罗夫将终于可以担任总统职务。如果车臣以后再进行总统选举,那么总统人选会非他莫属。
对于普京政权而言,拉姆赞·卡德罗夫的确是下任车臣总统的最佳人选。他亲中央政权,积极支持普京的车臣政策,并在车臣享有较高威信,能够获得当地多数人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在反恐问题上立场明确,积极配合联邦强力部门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早在2004年2月,他就曾毫不掩饰地表示,他一直梦想能够击毙车臣反政府武装头目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拉姆赞·卡德罗夫只要不断积累执政经验,学会处理车臣复杂的局面和应对各种突发事 件,他将成为未来实现普京政策的关键人物。
三 任重道远
当前,车臣局势正朝着有利于俄罗斯联邦政府的趋势发展。2005年3月,车臣非法武装最高头目阿斯兰·马斯哈多夫被击毙后,萨杜拉耶夫成为车臣非法武装最高头目。2006年6月,萨杜拉耶夫在车臣阿尔贡市也被本共和国政府武装击毙。拉姆赞·卡德罗夫表示,恐怖组织已经被“斩首”,车臣非法武装受到了沉重打击,并且永远难以从这种重创中恢复过来,必须采取决定性措施,终结整个北高加索地区的国际恐怖活动。他说,政府对彻底消灭恐怖分子充满信心。萨杜拉耶夫死后,车臣非法武装“西南战线”司令多卡·乌马罗夫继任“总统”,随后沙米利·巴萨耶夫被任命为“副总统”。
2006年7月10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宣布,俄罗斯政府悬赏1 000万美元捉拿的车臣头号恐怖分子沙米利·巴萨耶夫被俄罗斯安全部队击毙。帕特鲁舍夫向普京总统汇报说,俄罗斯安全部队7月9日深夜在印古什地区采取的行动中击毙了现年41岁的车臣反政府武装头目巴萨耶夫及其他几名武装人员。帕特鲁舍夫说,巴萨耶夫试图伙同其他恐怖分子在印古什地区策划恐怖袭击,破坏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向俄罗斯领导人施加政治压力。拉姆赞·卡德罗夫获悉巴萨耶夫 被击毙后,遗憾自己未能亲自参与行动,为死于恐怖袭击的父亲报仇。巴萨耶夫是车臣非法武装强硬派人物。1991年以来,他多次策划、实施劫持人质事件。他曾宣称对别斯兰人质事件负责。
击毙巴萨耶夫是对车臣非法武装的致命打击。拉姆赞·卡德罗夫表示,消灭车臣匪首之一的巴萨耶夫是俄罗斯执法机关无可争辩的成功。他还坚信其他匪徒,包括多卡·乌马罗夫很快也将被消灭。拉姆赞·卡德罗夫认为,消灭巴萨耶夫对匪帮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即使那些尚未意识到恐怖主义道路是条不归之途的人,也将会彻底明白他 们的行动不会有任何结果。他宣布,今后无论是在车臣,还是在别的邻近共和国境内,还将积极开展消灭其他恐怖分子残余的行动。
车臣形势持续向好标志着别斯兰事件后普京对车臣的综合治理政策取得积极成效,不过,从总体情况来看,车臣问题仍将是影响俄罗斯社会安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拉姆赞·卡德罗夫任重道远。
从外部因素上看,车臣问题的美国因素不可忽视。
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后,俄罗斯抓住国际反恐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迫切任务的历史机遇,力图通过与美国建立反恐伙伴关系和一系列重大妥协,来根本改变美国长时间内奉行的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围堵和挤压其发展空间的对俄政策。2003年以来美国在独联体地区支持和鼓动“颜色革命”等一系列外交举措,使普京政府重新认识到俄美之间的战略矛盾不可克服,因而在独联体地区开始了一系列外交反击,从而使俄美关系陷入了新一轮危机。不仅如此,美国依然坚持“先发制人”战略,让俄罗斯颇为不满。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的困境已经表明,单纯依靠武力的“先发制人”战略并不能解决美国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相反却会导致更多的仇恨和暴力反抗。“先发制人”战略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遭到质疑。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在2006年国情咨文中普京重点阐述了军事方面的问题。普京关于军 事建设的措施,重要的不仅是它的实质,同时也包括它的象征意义。俄罗斯军队越强大,所面临的外来压力就越小,必须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发达的军事工业,这样俄罗斯才能在国际关系体系中拥有自己的阵地,才能对抗外部压力,当然也会对最终解决车臣问题提供积极帮助。
总之,普京谋求对车臣综合治理,首先在军事上加大剿灭非法武装的力度;在财政上加强对车臣的预算拨款;继续谋求在政治上解决车臣问题。普京政治解决车臣问题的方案,是在放弃与车臣非法武装谈判的同时,争取主动,利用法律手段,明确车臣对俄罗斯的从属地位,在车臣建立一个与联邦政府合作的民选政府,逐步推进车臣问题的政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看,拉姆赞·卡德罗夫处于普京车臣政策的核心位置,他的政治地位将随着车臣问题的深入解决而愈加重要。
(责任编辑 刘庚岑)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