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北约日益重视外高加索地区的战略地位
刘侣萍 崔启明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1期 2010年08月27日
  【内容提要】 外高加索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价值,而且还蕴藏有丰富的能源,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九一一以后,美国携北约进入该地区,借“反恐”之名,加快了向该地区渗透的步伐。北约主要采取了这些具体措施:加强与外高国家的军事合作;保障能源通道的安全;参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建立特别对话机制。北约向外高地区的扩展,将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俄罗斯影响最大;同时还将对伊朗、中国的安全和稳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北约向外高的扩张虽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在当下的研究和关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北约 外高加索 能源安全

  【作者简介】 刘侣萍,1979年生,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咸宁学院社科部讲师;崔启明,1964年生,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 430079)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但具有冷战色彩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解体。北约根据国际格局的新特点,制定了新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其性质进行了新的阐述。在先后于1999年、2004年实现大规模的东扩后,北约开始进入原苏联势力范围,对俄罗斯的安全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外高加索三国属于前苏联结盟国,因而也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近年来,美国携北约以“反恐”之名进入该地区,加大民主宣传的力度,这其中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原因。

一 外高加索独特的战略价值

  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有过这样一个论断: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世界岛实际上是指欧、亚、非三大陆,由于连成一体,所以称世界岛。而位于世界岛连接线上的国家,其战略意义尤其突出。

  外高加索地区正处于如此重要的位置。

  外高加索地区即南高加索,它包括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独联体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首先,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外高加索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里海西岸的外高加索还是欧洲通往亚洲的重要门户之一”[1]。外高加索北与俄罗斯交界,东靠里海,西临黑海,南接土耳其和伊朗。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占据这一地区,既可以向北遏制俄罗斯;向南威慑伊朗、控制印巴向东穿过里海通过中亚挟制中国;向西南经中东控制红海和地中海,扼欧、亚、非三洲交通的咽喉;向西经黑海直抵欧洲[2]。正是这一地区的显著地理特征,使外高加索历来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

  早在古代社会,外高加索三国就曾先后遭到波斯萨珊王朝、阿拉伯王朝、蒙古帝国、土库曼王 朝等侵略和统治过。进入近代,又成为沙俄与土耳其和伊朗争夺与瓜分的对象,并曾一度被沙皇俄国占领和统治。直到1922年,三国才以外高加索成员的形式加入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的解体,外高加索三国实现独立,使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由于这一地区民族矛盾复杂,许多在冷战时期被掩盖的问题逐一暴露,再加上西方国家的插手干涉,使这一地区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这一地区引起世界关注的,不仅在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还在于这一地区储存有丰富的石油和大量的天然气资源。这是该地区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第二个原因。外高加索所处的里海地区[3]素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其蕴藏的丰富能源备受瞩目。

  早在19世纪下半叶,美、俄、英等国就围绕该地区的能源和势力范围进行争夺。二战期间,里海能源的争夺又成为同盟国和轴心国交战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占领巴库和其他高加索油田从一开始就成为希特勒对俄罗斯战役构想的中心环节”[4]。1990年以来,里海能源进入新的开发期,各国纷纷进入这一地区进行争夺。虽然对里海能源储备的统计存在很大的差异,但里海地区储存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据 美国能源部估计,里海石油地质储量约2 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8% ;2005年6月公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年度报告保守评估,里海地区原油(包括凝析油在内)可采储量范围在170亿~330亿桶(23亿~45亿吨)之间”[5]。在能源日益紧缺的国际背景下,“里海地区被作为实现世界能源多样化、稳定世界能源市场的重要地区”[6],将是非常重要的储备力量。

  此外,位于外高加索左侧的黑海,则是石油和天然气从中东和中亚通往欧洲、从俄罗斯经土耳其海峡进入地中海的重要通道,也是里海能源向西方输出的最佳路线;对黑海的控制关系到石油 运输管道的安全与否。里海地区的丰富能源加上黑海的重要能源通道地位,这成为了北约在冷战后,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向外高加索扩张的重要原因。

  从地缘和历史发展来看,外高加索地区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特别是在冷战时期,其受命于苏联的领导,奉行与苏联一致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但是苏联解体以后,外高加索地区民族问题日趋复杂化,如格鲁吉亚的南奥赛梯问题、阿布哈兹问题,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间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归属问题等一直得不到合理解决,俄罗斯在其间发挥的调解人作用也十分有限。再加之,俄罗斯经济和整个国家仍处于恢复期,为维护此地区安全而承担的义务也非常有限,这引起了外高加索国家对俄罗斯的普遍不满,尤其是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他们开始纷纷走上“回归欧洲”的道路,希望在安全上得到来自北约的更可靠的保护。

  外高加索国家的良好愿望,与北约的东扩形成了现实的默契。外高加索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能源,也正是北约国家在冷战后积极进入这一地区的重要动力。因此“美国在积极提升与格鲁吉亚军事合作水平的同时,也谋求在阿塞拜疆实现军事存在,这就好比在俄罗斯与伊朗之间打入一个楔子,不仅可封堵俄南下的通道,而且可以全面监控俄伊的一举一动。”[7]

  为发展与外高加索国家之间的关系,美国积极迎合格鲁吉亚、阿塞拜疆融入西方的努力。特别是九一一事件爆发后,美国打响了全球反恐的第一战———阿富汗战争,该地区成为美反恐、防扩散的重要防区,被视为北约通向大中东的“桥梁”。

  2001年11月,美军进入格鲁吉亚,使格成为独联体内又一个同时出现美俄两国军事存在的国家。

  为逼俄罗斯撤出在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的军事基地,美国甚至主动资助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撤走大约3 000名士兵。从未来趋势来看,俄在格军事存在的收缩将难以避免[8]。此外,北约国家还加强了与阿塞拜疆的能源和军事合作,美军已于2004年秋进驻阿塞拜疆。虽然亚美尼亚是俄罗斯在外高加索最忠实的盟友,但是其内心深处依然有“回归欧洲”的情结,特别是在美欧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下,其走向西方之路也是很有可能的。

  北约早在2002年11月的布拉格峰会上就决定要与独联体国家努力发展“伙伴关系”以向中亚和高加索地区进行军事、经济、政治渗透[9]。2004年北约伊斯坦布尔峰会决定要加强该组织的地区影响,其中高加索和中亚尤为重要,外高加索的安全是欧洲和北大西洋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为此,北约在这两个地区派遣了2名联络官和1名特别代表。北约还计划加大在外高加索地区的工作力度,把与之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国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10]。

二 北约向外高加索扩张的具体措施

  北约是冷战的产物,但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冷战后的北约,为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的需要,对任务和功能进行了调整。“北约已从过去集体防御的地区军事组织变成了推行西方价值观念的工具,兼具防御与采取主动军事行动的性质”[11]。但美国依然延续了在北约中的主导位置,重视北约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调节作用,并视其为跨大西洋的安全的、重要的、有效的纽带。对美国而言,北约是其用来向原苏联空间拓展的主要工具。所以北约的行动和美国的行动总是紧密相关,美国的行动也总是打着北约的旗号[12]。北约为积极进入外高加索地区,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

  (一)加强与外高加索国家的军事合作

  首先,北约与外高加索国家围绕军事合作的互访活动频繁。早在阿富汗战争打响不久,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访问了外高加索三国,并表示美国将与他们开展广泛的军事合作以打击恐怖主义和保护外高加索地区的安全[13]。美国分别与三国签订了各类军事合作协议,并向该地区派出军事专家帮他们培训反恐部队,提高他们的反恐能力。同时还提供军事援助,用于这些国家的机场与军事设施的改造。

  2003年阿塞拜疆被列入驻欧美军指挥部责任区,当年年底拉姆斯菲尔德在访阿时表示美国将继续发展和扩大与阿塞拜疆的军事合作,帮助阿塞拜疆提高保护领海和保障能源安全的能力[14]。格美双方早在2002年年初就达成协议,美国将向格鲁吉亚派遣军事专家,并向格鲁吉亚提供6 400万美元以帮助格培训反恐特种部队。另外,早在2001年12月,拉姆斯菲尔德就提出要加强与亚美尼亚的军事合作的系列建议。2004年北约秘书长在访问亚美尼亚时,再次表示要加强北约与亚的关系。

  其次,北约加大与外高加索军事演习上的合作和反恐上的合作。自1994年外高加索三国成为北约“和平伙伴关系”成员国以来,曾多次参加北约举行的军事演习。“据统计,格鲁吉亚已参加了北约近100场规模不等的演习”[15]。其中近年来在格鲁吉亚境内进行的就有三次大型的军事演习[16]。2003年6月,北约“协作最佳努力-2003”多国军事演习在亚美尼亚举行,来自北约8个成员国和11个和平伙伴国的400名军方人士和士兵参加军演。2003年8月中旬,美阿两国在里海举行了首次联合军事演习。2004年1月,美阿再次合作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联合军演。亚美尼亚一 直得到俄罗斯和伊朗的援助和支持,虽然短时间内不会背弃俄与伊,但俄专家认为,“迫于美国的压力,亚美尼亚正努力缩小亚俄军事合作范围,有限度地改变亚伊关系”[17]。2004年3月,亚美尼亚国民议会还批准了北约“和平伙伴计划”框架内的《武装力量地位》多边协议,该协议对伙伴国的武装力量进入国内的地位作出了相关规定,这将促进亚美尼亚与北约关系的发展。

  阿、格、亚为北约利用其领土还按照北约的标准对军队进行了调整,为其在巴尔干、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提供方便,向北约开放领空、陆地和海上通道。阿、格、亚还向伊拉克派遣了少量军队。按照美海外驻军调整计划,一部分驻欧美军将于今后几年调往阿、格,美计划今后更多利用在两国的训练基地和补给站。除非正式军事基地外,北约还将增添一些雷达站,争取空中预警飞机在三国领空飞行。此外,北约还力图在外高地区按“波罗的海国防学院”模式开设“地区国防学院”,推行培养军官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帮助设立有效的边防部队。

  (二)保障能源通道安全

  里海地区的能源优势是吸引北约国家进入这一地区的现实原因。自里海石油不断被探明以来,欧美国家纷纷与里海地区能源国签署联合开发的协定。但由于里海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能源运输上涉及多个国家,因此运输管道铺设十分复杂。再加上该地区民族矛盾、地区冲突等又错综复杂,能源管道运输面临着许多安全问题。

  能源安全与地区安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能源开发和运输需要稳定的地区形势和社会环境作保障,而能源的安全开发与运输又能增加国家财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所以北约向该地区渗透,必须保障能源通道安全,这不仅有助于该地区能源经济的稳定繁荣,而且还可以保证欧美能源供应的安全和充足。

  2002年9月动工修建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TC)输油管道全长1 767公里,耗资36亿美元,于2005年5月25日完工。这条颇受争议的管道被称为政治管道,美国里海问题总统特别代表、欧安组织驻明斯克卡拉巴赫问题调解小组主席麦恩指出,BTC输油管道是布什总统能源政策的一部分。通过BTC流向欧美市场的石油将有助于分散美欧对中东石油依赖的风险。

  但是,由于阿塞拜疆目前的产量和出口量偏低,距管道的输油能力5 000万吨/年相差甚远。

  注满管道的希望寄托在哈萨克斯坦石油,该国的年产量每年以1 000万吨的增量快速增长。

  所以为保证能源供应的充足和运输的安全,美计划推行“里海边界倡议”。根据该倡议,美军将为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提供援助,借此加强里海地区的安全体系,保障从阿产油地通往欧洲的输油路线的安全。2005年2月北约负责政治与经济安全的副秘书长阿尔杜依在访问阿塞拜疆时表示,如果各方达成协议,北约准备向BTC管道提供安全保障[18]。同时,北约还在认真研究如何保障BTC石油管道免受恐怖组织攻击的问题。

  (三)参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

  外高加索地区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关于纳-卡归属产生的冲突和对抗;另一方面是格鲁吉亚国内的民族争端问题,这主要集中在阿布哈兹民族冲突和南奥赛梯民族纠纷。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BTC管道途经格鲁吉亚,与纳-卡相隔甚近。格鲁吉亚国内的安全和阿亚两国的和平状态是保证BTC管道运输安全的基础,只有这些地区热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里海产油国、石油开采和运输国的利益才能获得可靠保障。

  长期以来俄罗斯在这一地区扮演“特殊调解人”的作用,但由于其“调节不公”引起了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不满。两国领导人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关注这一地区民族冲突的形势,并积极参与解决。为维护北约在该地区的利益,削减俄罗斯的特殊调解人作用,北约领导人一方面通过与俄罗斯进行对话,讨论该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安抚俄的不满;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外高领导人传达西方的建议和充当调解人的决心。自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上任以来,年年访问俄罗斯,多次与普京交流反恐合作问题,并表明北约暂无东扩的意向。如2006年10月,夏在访问俄时就向俄承诺北约暂不东扩,却又表示“或许,这种邀请会在稍后发出,我们的大门是对新成员敞开的”[19]。此次访问,双方还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局势问题进行了讨论。北约秘书长呼吁俄格不要增加紧张程度,应在完全遵守格领土完整主权的条件下和平解决冲突,呼吁俄取消对格制裁,不要把此问题与北约开始和第比利斯加紧对话联系在一起。由此可看出,北约一方面不想得罪俄,另一方面又显露出对这一地区事务的关心和热情。

  为积极插手该地区事务,北约领导人还与该地区领导人就热点问题进行了会晤与磋商。2004年2月格新总统萨卡什维利访问了美国,与布什在华盛顿举行会晤,双方就反恐、地区局势以及格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布什为体现对格的支持排挤俄对格的影响,认为俄罗斯在格继续保留军事存在是个“问题”,俄应从格撤走部队,才是对格主权的尊重。当年8月萨卡什维利再次访问美国,双方讨论了南奥塞梯局势和格俄关系等问题。

  美国还表示希望格能保持地区稳定,避免冲突。

  针对纳-卡问题,2004年12月,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访问了英国,与布莱尔讨论了双边关系发展和纳-卡问题。

  这些都表明,美欧对外高的地区热点问题兴趣增加,并试图将俄罗斯从外高维和进程中排挤出去,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依靠地区伙伴,推行其主张。

  (四)建立特别对话机制

  首先,加快北约东扩的步伐。外高加索三国加入北约的决心存有差异,其中格鲁吉亚表现最为强烈,北约称其为“决心最大国”。早在1999年,格就提出了加入北约的要求,并退出了独联体国家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北约理事会在1999年5月召开的会议上同意接纳格为北约新成员国。

  2002年11月,格正式申请加入北约,加快了其成为北约成员国的步伐。2006年“格鲁吉亚外交部副部长巴图·库捷利亚在第比利斯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进程不可逆转”[20]。格总统还不顾俄的反对,多次对外表示格将在2008年前进入北约。近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签署了美国国会通过的关于支持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法律,规定拨款对两国进行军事协作”[21]。这将更坚定格入约的决心。

  其次,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北约为加快对该地区的渗透,还采用了许多非军事的手段加强宣传,扩大北约在外高的影响,以赢得外高人民的信任,如定期举行的各种宣传北约的活动。2006年7月分别在阿塞拜疆举办了“北约周”和在格鲁吉亚举办了“北约征文”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公众提高对北约政策的认识,增加对北约的好感,拉近北约与外高的距离。

  再次,增加更多的对话平台。早在2004年6月,北约就在格设立了北约驻外高地区代理处。

  代理处的成立,不仅有助于北约代表搜集信息,而且还可以与外高领导人进行及时沟通与联系。除此之外,格、阿、亚都已先后加入了北约的“单独伙伴行动计划”(IPAP)[22]。北约已于2005年启动了与格的“单独伙伴关系计划”,并在格设立了驻南高加索联络官办公室[23]。2006年9月21日,北约宣布将与格“增强对话”,并于当年12月启动了第一轮“增强对话”[24]。通过第一轮的“增强对话”,双方围绕格入约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对2007年的双方第二轮“增强对话”作了部署和安排。北约还计划与该地区各国建立单独对话的特别机制,沿用北约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关系的“理事会”模式。

三 北约向外高扩张对地区形势的影响

  外高是俄的传统势力范围,被认为是进入俄境内的南大门。同时占据外高后,向南或向东延伸都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北约向外高扩张对地区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北约在外高的扩张对俄影响最大。北约在实现向波罗的海三国扩员之后,如果在原苏联的欧洲方向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就打开了俄罗斯的西部战略防线。如果在外高接纳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就打开了俄罗斯的南部大门。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美国就对俄罗斯形成重要军事战略优势。一旦美国进入该地区,加强空中侦察力量以后,俄黑海和里海沿岸及其水域,乃至整个北高加索地区都将受到监视。这不仅使俄境内所有军事目标处于无线电侦察范围内,还为发射高精确巡航导弹的调整和定位提供难得的机会。北约的外高盟友,特别是格鲁吉亚,可预先获取俄陆军和空军调动的情报。此外,一旦车臣武装叛乱分子获取俄有关军事情报,俄空军和地面部队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损失。

  另外,北约向外高的扩展,还将破坏独联体国家的团结,大大削弱俄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并动摇俄的世界大国地位。目前俄罗斯海外军事存在的萎缩趋势和俄格矛盾的升级,无不与美国、北约插手该地区有关。为阻止北约的意图,俄还可能加快调整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这也不利于外高加索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北约在外高的扩张将对伊朗产生直接的威慑,甚至可能成为发动伊朗战争的前沿阵地,因此,对伊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伊朗因为核问题一直与美国交恶,北约为此也出面调停几次。

  但自2006年1月,伊朗重新启动核燃料研究设施,美伊关系骤然紧张。为防止伊朗核危机升级,美国四处寻求支持,通过联合国和北约以及国际社会对伊朗进行全面制裁[25]。同时,美国也加快了战争的步伐,开始为可能爆发的伊朗战争做前期准备。如2006年4月底5月初,美国举行了“2006统一寻求”模拟军事指挥部演习,演习的对象和方式宛如是伊朗战争的一次预演。俄罗斯军事专家指出,“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演习和训练非常具有针对性,实际上已经到了定期、公开的程度”[26]。因此,一旦北约进入外高地区,对伊朗最大的影响将是安全上的,这将意味着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更近距离地接近伊朗。一旦美国在阿塞拜疆设立空军基地,空袭伊朗将会非常方便。

  再次,对中国也将产生间接的影响。虽然中国与外高地区隔着里海和广阔的中亚地带,但北约进入外高地区仍会对中国安全和地区战略造成间接影响。目前中国与中亚地区关系的重要链条就是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一方面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能源上的交流与合作,另外对保证地区安全,加大地区间反恐合作,也为各成员国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在美国看来,上海合作组织对美国构成的最大威胁,就是将外高国家接纳进去。

  美国认为,一旦上海合作组织实现了西扩,就会将美国的欧亚战略隔断。

  自阿富汗战争以来,北约部队就已进入中亚地区,并租用了部分军事基地。因此,一旦北约将其在外高和中亚的影响联合起来,这将打通中亚与东欧之间的地缘政治隔离带,打通北约从东欧到外高,再到中亚,到蒙古,再到日本、韩国的军事地缘走廊,将俄罗斯和中国实现某种技术性隔离,冲淡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而如果北约扩大在先,美国则赢得了战略主动,中国的安全利益和经济、能源利益都将受到影响。

  虽然,北约实现新的东扩还有很长一段路,美国的战略意图也很难轻易实现,会遇到诸多阻力,甚至包括外高国家本身的阻力。但在北约不断扩张的形势下,外高地区局势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 陆齐华)

[1]胡尚哲、高永久:《美国的中亚和外高加索战略的演变》,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2期。
[2]同上。
[3]“里海地区”在文中主要包括与里海海域相邻的五国:俄罗斯、阿塞拜疆、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4]〔美〕丹尼尔·耶金:《石油·金钱·权利》(上),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347页。
[5]庞昌伟:《里海油气管道地缘政治经济博弈态势分析》,载《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2期。
[6]邢玉春:《能源开发对里海地区安全的影响》,载《国际问题研究》2002年第2期。
[7]左渐晓等:《美调整军事基地意味着什么》,《环球时报》2005年10月28日。
[8]刘侣萍、崔启明:《俄罗斯海外军事存在的现状及前景分析》,载《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1期。
[9]参见洪建军《扩大和转型:北约寻求新战略》,载《瞭望新闻周刊》2002年第47期。
[10]参见南北《北约东扩四大影响(军事论坛)》,载《环球时报》2004年4月9日。
[11]沈世顺:《从布拉格峰会看北约的发展变化》,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期。
[12]至于北约与美国的关系,有的学者尖锐指出“北约的行动除了为华盛顿服务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目标”。见〔埃〕萨米尔·阿明《北约霸权主义的实质》,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3期;有的学者认为北约是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安全共同体,见孙鸿、于海《北约扩大的原因、性质及走向》,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3]近年来美国前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多次访问外高加索地区,2003年开始年年访问该地区,其中历次访问的时间主要有:2001年12月,2003年12月,2004年8月,2005年4月,
2006年4月。
[14]参见拉姆斯菲尔德《美国将扩大与阿塞拜疆的军事合作》,载新华网2003年12月4日。
[15]李抒音:《外高加索形势对俄罗斯安全环境影响分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3期。
[16]这两次主要是:2001年6月,在格鲁吉亚波季港附近水域,举行了11个国家的40多艘战舰和近4 000多名官兵参加的代号为“2001伙伴合作”的海军联合演习;2002年6月,在格鲁吉亚瓦济阿尼军事基地举行了名为“2002最佳努力”的联合军事演习;2005年9月,北约18个国家在格鲁吉亚瓦济阿尼军事基地和恰克维村的沿海地区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17]李抒音:《外高加索形势对俄罗斯安全环境影响分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3期。
[18]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编:《2005年世界大事备忘录》,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第503页。
[19]昆仑:《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向俄罗斯承诺暂不东扩》,载新浪军事频道,http://jczs.news.sina.com.cn/2006 -10-27/2203407284.html.
[20]俄新网第比利斯9月25日电。
[21]俄新网华盛顿4月11日电。
[22]“单独伙伴行动计划”是北约在外高加索实施的主要计划之一,它包含了政治、国防、行政、社会、信息和科学等多个方面,其中,反恐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23]详见外交部网站,国家概况栏, http://www. fmprc.gov.cn/chn/wjb/zzjg/dozys/gjlb/1711/1711x0/default.htm.
[24]详见北约官方网站,“Georgia begins Intensified Dialogue with NATO”, http://www.nato.int/docu/update/2006/ 12-
december/e1214b.htm.
[25]安理会2007年3月24日通过的第1 747号决议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第41条,敦促伊朗立即执行此前的第1 737号决议;禁止伊朗出口武器,并呼吁国际社会对伊朗进口重武器保持警惕和克制;继续对涉及伊朗核导弹计划的个人及实体实施资产冻结,并扩大了制裁对象的范围;呼吁各国与国际金融机构不再承诺向伊朗政府提供赠款、财政援助和优惠贷款。
[26]孟祥青:《伊朗不退美国必打》,载《世界知识》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