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捷克共和国总理米雷克·托波拉内克
姜琍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1期 2010年08月27日

  2006年6月2~3日,捷克议会众议院举行选举,选举结果使捷克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左翼和右翼政治力量势均力敌的局面,为新政府的组成带来重重困难。获得第一的中右翼政党——公民民主党主席托波拉内克两度受命组阁,他的第一届一党少数派政府很快垮台,第二届三党联合政府依然在众议院不占有多数。党内分裂和执政联盟内部的分歧不断出现,加之民众支持率持续下降,托波拉内克的执政地位不时受到冲击。可以说,他是捷克独立以来政治命运最具波折的一位总理。

  两度组阁

  米雷克·托波拉内克1956年5月15日出生于摩拉维亚地区的弗塞廷城。他毕业于布尔诺高等技术学院机械系,获得工程师学位。1980~1987年,他在奥斯特拉瓦煤炭和采矿公司任计划工程师。1987~1991年,在布拉格能源设计公司任总设计师。1991~2003年,他先后担任一家私营贸易公司的执行经理、总经理和董事会主席。

  1989年政局剧变以前,托波拉内克没有参加过任何政治组织。1989年,他参与了“公民论坛”的活动。1994年,他加入从“公民论坛”中分裂出来的公民民主党。1996~2004年,他任参议院议员。1998~2002年,任参议院公民民主党议员团主席。2002~2004年,他任参议院副主席。2002年12月,当选为公民民主党主席。

  2006年6月众议院选举后,托波拉内克被总统克劳斯授权组阁。他原先试图组建由公民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人民党和绿党联合而成的三党执政联盟,但由于三党在议会200个议席中只占有100个席位,且第二大党——捷克社会民主党不予以支持,三党联合的设想破灭。于是,托波拉内克转而着手组建由公民民主党和无党派人士构成的少数派政府,同时努力争取捷克社会民主党的支持。是年9月4日,总统克劳斯任命了以托波拉内克为总理的新政府,共有15名部长,其中公民民主党成员占9名,无党派人士占6名。一个月后,该政府未 能通过众议院信任表决,成为看守政府,这在捷克乃至捷克斯洛伐克历史上都是首次。

  由于在2006年10月举行的地方选举和1/3参议员换届选举中,公民民主党均取得显著胜利,克劳斯总统于11月8日第二次授权托波拉内克组阁。12月21日,托波拉内克请求总统任命由公民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一人民党和绿党联合组成的中右翼政府。克劳斯总统起初拒绝任命,原因有二:一是他不希望看到一个依赖反对党议员支持而存在的政府,二是他对政府成员构成有异议。2007年1月9日,克劳斯总统最终任命了三党联合政府。10天后,在捷克社会民主党两名议员的支持下,第二届托波拉内克政府通过了众议院信任表决。

  政策主张

  托波拉内克三党联合政府在施政纲领中宣称,它将致力于解决国家长期存在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如失业、腐败、不适宜的税收制度、居高不下的公共财政赤字、不断增长的国债和久拖未果的退休金制度改革等。2007年10月,托波拉内克提出了“5个优先奋斗目标”,即健康的公共财政、现代和有效的国家、生活在安全国家的有安全感的公民、消除了障碍的行政管理体系以及对科学和教育的支持。

  捷克经济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公共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难以降低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3%的比例以下。正因为如此,捷克加入欧元区的日期一再推迟。公共财政改革是三党执政联盟上台后的根本任务,托波拉内克声称:“政府的命运与公共财政改革联系在一起,没有改革,就无法很好地治理国家。我不愿意成为继续欠债国家的总理,我也不愿意成为向民众撒谎的总理。”从2008年1月1日起,涵盖税收、工资、社会补助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公共财政改革开始实行,成为捷克1993年独立以来引起最广泛社会变化的一项改革。尽管托波拉内克承诺改革将使有孩子的家庭、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和社会弱势群体获利,但改革遭到反对党——捷克社会民主党、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以及相当一部分民众的反对。2008年6月,捷克发生了自1989年剧变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大罢工,罢工者强烈抗议托波拉内克政府的公共财政改革,抱怨改革导致通货膨胀和教育、医疗卫生、公共管理部门的投入减少。大规模的罢工并没能动摇托波拉内克锐意改革的决心,他率领执政联盟继续推进养老金制度和医疗卫生改革。

  2007年11月5日,托波拉内克推出了关于支持科学、革新、研究、应用和技术的计划。他希望捷克实现现代化,并成为世界研究、革新、新发明和尖端技术的中心。2008年1月11日,担任政府研究和发展理事会主席的托波拉内克,促使该理事会通过了改革措施,其宗旨是将资金用于支持那些最好的、有成果的研究项目,而不是普通的或只是纸上谈兵的研究方案。托波拉内克指出,捷克只有依靠研究、教育和革新,才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竞争中站住脚;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都必须参与到这三大领域的运作中去。

  外交倾向

  托波拉内克认为,捷克的外交政策有三大支柱:欧洲大西洋合作、欧洲事务和睦邻友好关系,它们可以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地缘战略、经济或能源方面的压力。

  托波拉内克重视跨大西洋联系,强调它是捷克安全 的基础,而且具有经济意义,另外还是捷克拥有西方价值观的保障。托波拉内克政府积极发展同美国的伙伴关系,支持美国在欧洲的存在。托波拉内克不顾执政联盟内部的异议、反对党和多数民众的强烈反对,积极促成美国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基地事宜。他表示,如今在欧洲没有类似的反导体系,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像美国一样拥有如此反导体系。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基地可以加强捷克的安全;与美国建立更近的同盟关系还可以促进捷美在投资、教育、研发和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2008年7月和9月,捷美两国签署关于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预警基地的总协定和《美国驻军地位协定》。为了使上述两项协定在捷克众议院获得批准,托波拉内克与其他公民民主党的成员明确表示,只有反导基地问题首先得到解决,他们才会支持反对党拥护的《里斯本条约》。托波拉内克还将众议院通过反导协定的日期比作与1991年6月苏军撤离捷克斯洛伐克(获得真正的独立)、1999年3月捷克加入北约(获得国防和安全保障)同等重要的日期,认为它使捷克成为不仅对自己而且对盟友的国防和安全负责的国家。

  在托波拉内克看来,欧盟对于捷克的意义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当然它也为捷克拓展了自由的空间。他拒绝加强欧盟内部的联邦主义成分,反对削弱民族国家和加强欧盟中心的趋势,赞同欧盟继续扩大,支持西巴尔干国家、乌克兰和土耳其入盟,希望欧洲是灵活、自由和开放的世界。他对于欧盟的立场充满矛盾,一方面坚持公民民主党的欧洲怀疑主义路线,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亲欧洲的姿态。他认为,欧盟新成员国远比老成员国更需要欧盟政策的改变,但《里斯本条约》没有解决欧盟诸如预算和共同政策的改革、继续扩大、内部市场的完全自由化和竞争力的加强等问题。当然,他不希望捷克是欧盟最后一个通过《里斯本条约》的国家。2009年1~6月,捷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托波拉内克将这一时期视作捷克参与欧洲乃至世界政策制定的难得好机会,希望在这半年中给欧盟留下捷克的印迹。他指出捷克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三大优先任务是:通过资源多样化保障能源安全,通过支持科研和中小企业提高欧洲的竞争力,推进睦邻政策、继续西巴尔干国家融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托波拉内克主张发展与德国、斯洛伐克、波兰和奥地利等邻国的友好关系。他认为,睦邻友好关系对于在欧盟和北约等多边组织中的成员国身份非常重要。他努力平息捷奥两国围绕特梅林核电站而发生的争端,积极参 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合作,继续保持捷克与斯洛伐克的特殊友好关系,支持与德国全面发展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推进与波兰的传统伙伴关系。

  自2002年12月接替现今的总统克劳斯担任公民民主党主席以来,托波拉内克扭转了公民民主党的民众支持率长期下降的趋势,率领该党在2004年和2006年的1/3参议员换届选举和地方选举、2005年的欧洲议会选举和2006年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然而,鉴于该党不顾民众反对坚决支持美国在捷克建立反导基地以及在没有与民众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力主实行公共财政改革,它在 2008年10月举行的1/3参议员换届选举和地方选举中遭受重创,不仅失去了在所有地方机构中的领导位置,而且失去了在参议院的优势地位。随之而来的是,反对党呼吁提前举行议会大选、议会对政府进行不信任案表决和公民民主党内有人挑战托波拉内克的主席地位。尽管托波拉内克政府在议会的不信任案表决中侥幸过关,他本人也成功地捍卫了党主席地位,他依然要面对党内的分裂、执政联盟内部的分歧、反对党的对抗和民众的不信任等问题,他领导的政府能否持续到2010年任期届满还是个未知数。

  (责任编辑 向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