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美国凯南研究所
顾志红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1期 2010年08月24日

  美国凯南研究所是研究苏联、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权威机构,有美国非政府机构智囊团之称。该所的许多科研成果被美国政府采用,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良好的信誉。该所又因其创始人之一是被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学界称为“遏制政策之父”的乔治·凯南而蜚声国际学术界。

一 美国苏联研究领域中的两个权威凯南

  在美国,乔治·凯南和他的祖父老凯南是苏联研究领域的两大权威。乔治·凯南大名鼎鼎。他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家、苏联问题专家、政策评论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一生与设计、执行、批评和研究美国的外交政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乔治·凯南1904年出生,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主修外交史,1933年随美国驻苏联第一任大使威廉姆斯·布尔利特到苏联工作。凯南从此与苏联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大量有关苏联的著作和评论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选择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1946年,乔治·凯南任美国驻苏联代办时给美国国务院的“8 000字长电报”是他的成名之作。他在“长电报”中全面分析了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提出了美国应采取的对策。他极力主张美国政府采取反对苏联向东欧扩张的政策。同年,凯南又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进一步阐述了“长电报”的内容,明确提出要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所存在的大片软弱和脆弱的地区的办法,来遏制苏联”。乔治·凯南提出的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的建议影响了美国40年的对苏政策,马歇尔计划、北约、柏林墙、冷战的产生也均与凯南的建议有关。他对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外交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并因提出了遏制政策而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史上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凯南拥有异常敏锐的洞察力和常人无法比拟的预见力。早在40年前,他就预测到苏联解体,并在其名篇《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中阐述了苏联将会解体的原因。他提出与苏联的“缓和政策”要比尼克松、基辛格早上20年。凯南研究所在25周年所庆时高度评价了凯南为美国的苏联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称他是“创造了历史的史学家”。1989年,老布什总统授予乔治·凯南总统自由奖章。现在,年逾9旬的凯南仍然出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司主任,依然对国际政治问题发表评论。他认为,东扩政策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外交错误。凯南的这一观点将有待时间的检验。

  乔治·凯南的祖父老凯南(1845~1924年)是19世纪末叶推动美国开展俄罗斯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探险家、记者和学者。1865年,老凯南就建立俄罗斯至欧洲的电报线项目到俄罗斯进行考察和测量工 作,历时两年半。他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入了专著《在西伯利亚的野外生活》。这部纪实性的著作受到了美国读者的欢迎。老凯南还撰写了无数有关国际政治的文章,但他始终极其关注俄国问题,毕生研究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他也因对俄国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渊博的俄国知识而成为俄国问题专家。他撰写的有关俄国的专著和文章广为流传,他坚定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揭露沙皇专制的暴行。他成为美国电视台和电台有关俄国问题的专栏评论员。1885年,老凯南第二次去俄罗斯,再一次目睹了沙皇制度的残酷性,他继续撰文谴责沙皇的暴行。美国公众也因为 凯南的文章开始关注俄罗斯,关注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凯南的评论遭到了俄国政府的敌视。1901年,凯南前往俄国时,被沙皇政府逮捕并以“政治可疑”为由驱逐出境。但是,这并没能阻止凯南继续撰写谴责沙皇暴行的评论。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掌权以后,凯南认为这是专制主义又回到了俄国。1924年,老凯南与列宁同年去世,他对俄罗斯的观点、立场至今仍然影响着美国的学术界。

二 凯南研究所的科研宗旨和科研活动

  凯南研究所的建所历史并不长,于1974年由乔治·凯南大使、美国威尔逊中心主任詹姆斯·贝灵通和历史学家弗雷得里克·斯塔尔联合创立。该研究所成立之时 确定的研究对象是苏联和东欧国家(为纪念美国的俄罗斯研究的先驱——老凯南,研究所以他的名字命名)。苏联解体以后,研究所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俄罗斯、乌克兰及原苏联地区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凯南研究所公开对外宣称,它是独立的非党派、非政府研究机构,以促进美国公民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原苏联地区的真实状况为己任。研究所的办所宗旨是:在思想界和执政集团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通过学者与政府官员们共同对俄罗斯和原苏联地区新独立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及造成这些因素的历史根源的探究,准确把握上述地区的发展动向。

  凯南研究所经常组织本国和俄罗斯及相关国家的学者和政界要人开办专题讲座、研讨会,举行信息发布会等科研活动,通过奖学金形式鼓励美国学者从事原苏联地区新独立国家的研究。另外,凯南研究所分别在莫斯科和基辅设立了代表处,以支持本所在该地区的调研活动。凯南研究所现任所长是布莱尔·鲁布莱。科研队伍主要由从原苏联地区和美国各地到凯南研究所进行为期10个月以内科研工作的访问学者组成,研究人员不实行终身聘用制。凯南研究所的做法是,定期推出重点研究项目,并以课题奖金形式在美国境内和原苏联地区新独立国家 中进行项目招标。中标者可以参加凯南研究所的工作,研究所为这些人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2003年,凯南研究所聘用了61名具有高、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

  凯南研究所的日常集体科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每周一下午举办专题研讨会。2003年周一研讨会的主要专题有:《欧亚大陆的居民迁徙、移民和避难权》、《欧亚地区的群众运动》、《斯大林对莫斯科建筑的破坏》、《俄罗斯的人权和环境保护:过去的教训和未来的挑战》、《文化交流与冷战:拉起铁幕》等。

  凯南研究所的出版物有简报、论文集和专著。

三 凯南研究所近几年的主要研究项目

  2002年至今,凯南研究所的重点调研项目是原苏联地区的“多元文化”、“移民问题”、“高等教育”。

  (一)关于多元文化。2002年,凯南研究所就此专题出版了论文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多元文化遗产》。这本论文集收入了11位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的文章,基本反映出了凯南研究所对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在这本论文集里,专家们深入地讨论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两民族之间“同一性的形成”、俄罗斯“国家政治和实践”、“社会行动和社会动员”等问题。为深入探讨原苏联地区的多元文化问题,研究所还以《原苏联的多元文化和各民族之间的同一性》为主题举办了数场专题报告会和讨论会。如研究所邀请了华盛顿大学的教授讲《乌俄语言融合的社会政治意义》、乔治城大学的教授讲《俄罗斯的宗教、政治及特性》、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访问学者讲《原苏联乌克兰的有限国家地位和少数民族政策及语言政策》和《对原共产主义乌克兰和斯拉夫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国际影响》。

  (二)关于移民问题。这是原苏联地区新独立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苏联解体以后,新独立国家的居民获得了自由迁移权。许多居民为躲避民族冲突的战火、政治上的歧视和经济危机,重新选择居住地,在这一地区形成了无 序的移民潮。另一方面,由于该地区各国边界监管薄弱而成为南亚、非洲、中东非法移民的首选地区。

  2002年,凯南研究所由所长和副所长牵头对这个日益严重的政治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所长布莱尔·鲁布莱和副所长南希·波普桑共同主持有关乌克兰移民的研究课题。其他的研究课题还有:《1917~1919年国际移民调查报告》,这篇报告的作者是俄罗斯科学院战略研究所的巴维尔·波利安;乌克兰基辅移民局局长提交了关于美国和乌克兰避难权对比分析的调研报告;美国学者重点研究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乌克兰的移民现状和基辅市民对移民的态度”等专题。

  (三)关于原苏联地区的高等教育。凯南研究所十分重视这个项目。为确保这个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凯南研究所成立了“高访和教育中心”。该中心的成立主要得益于纽约卡耐基公司的支持。6年前,卡耐基公司曾派人到凯南研究所咨询有关苏联解体以后的苏联知识分子的状况,并邀请凯南研究所所长布莱尔·鲁布莱等人共同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苏联知识界的财富,特别是地方大学的知识财富不受社会震荡的冲击。1999年,他们完成了关于《苏联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报告。这之后,双方协商决定由凯南研究所牵头成立一个专门机构——高 访和教育中心来具体从事这项工作。该中心的合作单位有美国纽约卡耐基公司、俄联邦教育部、莫斯科公共科学基金和开放社会研究所。因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凯南研究所已在俄联邦境内各大学中设立了8个课题调研中心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

  首批3个课题调研中心于2001年开始活动。它们是:在托木斯克国立大学成立“跨入国际社会的俄罗斯”调研中心;在乌拉尔国立大学成立“当代文明的宽容”调研中心;在沃罗涅日大学成立“当代社会文化”调研中心。第二批5个课题中心于2002年1月启动。它们是:远东大学(俄罗斯海参崴)成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作用”课题调研中心;“国际社会中的西伯利亚”调研中心设在伊尔库茨克大学;加里宁格勒大学设立了“欧洲社会中的俄罗斯”调研中心;诺夫哥罗德大学是“俄罗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调研中心的所在地;萨拉托夫大学课题中心负责调研“俄罗斯国家的发展与演变”。

  在上述8个调研中心投入运营以后,凯南研究所基本可以通过网络化的组织机构,并利用俄联邦本土的调研力量来完成对俄联邦及周边国家的各项调研任务,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权威性无可置辩。另外,“高访和教育中心”还通过提供个人奖学金、出版资助等形式帮助俄罗斯 学者进入国际学术界。2001年,有700多名俄联邦的学者申报了凯南研究所的个人奖学金,其中有90个课题受到了资助。凯南研究所的下一步计划是在俄联邦南部建立课题中心,开始第二期个人奖学金的申报工作,并打算在圣彼得堡大学建立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 简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