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视角广阔论论述明晰——读《大国博弈——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战略设计》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4期 2010年08月19日
  2007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赵会荣博士撰写的《大国博弈——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战略设计》[1]一书由光大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读这部专著,笔者认为,这是一部有关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力作,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本书第一个特点是视角广阔,资料翔实。这部专著共26万字。除了绪论和后记,共分9章35节。第一章《大国博弈:从全球到地区》,其内容包括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的特点,大国在全球博弈的态势和特点,大国的中亚政策,大国在中亚博弈的态势和特点;第二章论述乌兹别克斯坦的内政外交概况,其中包括政治体制、经济改革、社 会状况、安全形势以及外交理论和实践;第三至六章分别论述乌兹别克斯坦与俄罗斯、美国、中国、德国、法国、英国以及欧盟和欧安组织其他成员国关系的现状和前景。第七章论述乌兹别克斯坦同参与大国博弈的其他国家的关系,其中包括它同土耳其、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和日本等国的关系;第八章论述在大国博弈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与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的关系,其中包括它与独联体、北约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第九章论述乌兹别克斯坦面对大国博弈的抉择。其中,在内政方面,选择以总统集权为特点的权威主义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由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转轨,走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改革的道路;在外交方面,执行全方位外交政策,通过在大国之间的灵活选择获得利益。由此不难看出,本书的主要论点是要说明在大国博弈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的外交战略问题。可它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破题,就事论事,而是以第一章前两节的篇幅论述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大国的全球博弈,紧接着,在第一章的后两节论述大国在中亚的博弈情况。以后,在这种大国博弈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下,逐步展开探讨乌兹别克斯坦的外交战略问题。这样,本书不仅论述顺畅,而且也显得视角广阔。

  为完成这部专著,作者不辞辛劳,四处搜集资料。她曾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国内一些著名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图书馆,还趁在国外进修之机到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图书馆、塔什干市图书馆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等一些高等学校图书馆查阅有关图书报刊。此外,作者还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据不完全统计,本书标出注释277处;本书开列的参考书目达192部(篇)。其中,中文97部(篇),外文(俄、英文)81部(篇),网络资料14篇。上述雄厚资料为本书奠定了坚实、可信的基础。

  本书第二个突出特点是层次清楚,论述明晰。正如作 者在绪论中所说,本书采用国际关系学中传统的体系层次分析方法,把研究视点先从国际体系过渡到地区体系,再从地区体系过渡到国家体系,逐步收缩视野,层层剥离,从而在全球格局中把握地区格局,在地区格局中把握国家状态,最后逐一梳理和分析双边互动关系。

  具体到每个章节,作者都能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层次清楚、条分缕析的阐述。例如,在第一章《大国博弈:从全球到地区》中,作者首先论述了冷战结束后新国际格局所具有的延续性、长期性、不平衡性和矛盾性等特点。接着,作者以大量篇幅论述世界大国和地区大国在中亚的博弈 情况:俄罗斯、美国、中国、欧盟和欧安组织国家以及土耳其、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和日本等国的中亚政策,大国在该地区博弈的态势和特点。这种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层层深入的论述使读者对于大国在中亚的博弈有一个全面、系统和清晰的了解。再如,本书第三章分4节阐述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关系问题。其中,第一节把乌俄两国关系概括为6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2~1993),乌兹别克斯坦希望与俄罗斯保持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传统联系,而俄则实行“甩包袱”政策,两国关系渐行渐远;第二阶段(1994~1995),两国关系有所接近,俄对乌态度显示出积极变化,但不坚决;第三阶段(1996~1999),两国关系若即若离,更加复杂;第四阶段(1999年下半年到2001年九一一事件前),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理后,对乌兹别克斯坦展开积极的外交政策,努力拉近两国关系;第五阶段(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到2002年),乌兹别克斯坦向美国和北约提供军事基地,加强与西方合作,乌俄合作虽未停止,但较乌美关系略显疏远;从2003年起,乌俄关系进入第六个发展阶段,双方关系迅速升温,两国从战略伙伴关系,跃至联盟关系。第三章第二节分析乌俄针对对方的政策与彼此利益诉求;第三节从4个方面论述影响乌俄关系的有利因素,从6个方面论述影响乌俄关系的不利因素。第四节预测乌俄关系发展前景。由此不难看出,读者看过本书第三章这些有根有据、条理分明的论述,对于乌俄关系的概况和前景都会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概念。又如,第九章第五节认为,乌兹别克斯坦选择以总统集权为特点的权威主义政治体制是由于以下因素所致:首先,乌位于中亚腹地,比较闭塞,受外界影响小;其次,该国农民占多数,他们比较保守,对政治不感兴趣,循规蹈矩,客观上为集权存在创造条件;第三,无论在封建汗国,还是在苏联时期,权威等级制度的传统文化在居民中 都有普遍影响;第四,该国伊斯兰教气氛浓厚,人们习惯于听从真主安排,而不与当权者抗争;第五,长期受苏联政治制度影响,加之独立初期中亚安全形势复杂以及国家建设面临各种困难,使得权威主义政治体制水到渠成。正是从客观环境、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等角度观察事物,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令人信服。

  本书第三个特点是选题新颖,观点独到。最近14—15年,国内有关中亚的专著不断问世。其中,多数专著涉及中亚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历史、民族和宗教问题,涉及中亚国家外交领域的专著则不多见,而在大国博弈的背景 下剖析一个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对外关系的专著迄今只此一部。本专著的选题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

  本书在论述问题时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分析大量客观事实,归纳和证明其中存在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本书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方法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观察、分析和判断国际问题的一次尝试。本书还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跨学科研究范式,以利于更好地说明具体问题,对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一个贡 献。这是本书选题的理论意义。

  本书选题的实践意义在于,它选取大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双向视角观察中亚地区大国博弈全局,便于更透彻地了解中亚局势和国家间的互动规律。同时,从宏观的大国博弈图景中探求外部势力的争夺对于中亚国家的影响,结合乌兹别克斯坦自身的特点,判断影响其外交的因素。通过这些研究为我国制定中亚战略决策,包括与其他大国在中亚如何互动来维护自身利益以及如何处理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关系,提供翔实的信息和政策建议。

  本书不仅选题新颖,书中的一些观点也见地独到。例如,关于中亚的战略地位问题。国内多数有关著作都认 为,中亚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亚的地理位置重要。它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北面、东面分别与俄罗斯、、中国等大国接壤,南面和伊朗、阿富汗等伊斯兰国家交界,西面隔里海与外高加索相望。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二,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油气资源储量相当可观。本书的研究成果又丰富和发展了上述观点。

  本书第一章第三节指出,“在苏联解体导致全球和欧亚大陆经历地缘政治变迁的背景下,中亚经历了4次战略地位的提升:第一次是中亚国家独立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亚国家有史以来首次以国际社会独立行为体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里海石油开发热’使中亚的资源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三次是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一些中亚国家开辟阿富汗战事后勤基地,把中亚推到国际政治前台;第四次是独联体地区发生‘颜色革命’使中亚国家的政局再次受到关注。”这说明,中亚的战略地位不仅重要,而且最近14~15年来还在不断提升。又如,本书第一章第四节在谈及大国博弈对中亚产生影响问题时说,“虽然说,和谐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普遍共识,但从今天仍然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的观点出发,各种力量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合作共赢的比率要远远小于矛盾和冲突。

  因此,大国博弈给中亚带来的更多是挑战,而不是机遇。”再如,第三章第四节通过对乌俄关系历史、现状的观察、研究得出结论说,从长期来看,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领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乌俄“两国的联盟关系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同盟关系未必一直持续下去,既有的一些矛盾,特别是战略性矛盾决定了两国关系不可能一帆风顺”。以上这些观点是作者以大量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令人耳目一新,颇具启迪作用。

  许多成功著作总有一些不足之处,本书也是如此。这主要是由于审校工作不够认真,出现一些打印错误,这可能影响读者的正常阅读和理解。例如,本书第46页说,1991~2000年的10年间,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5%”,实际应为“18.5%”;第68页说,“1993年4月,因吉尔吉斯斯坦发行本国货币……”应为“1993年5月”。再如,第63页出现“散步(应为散布)……不客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信息”,第79页出现“散步(应为散布)谣言”。一字之差,闹出笑话。此外,个别地方在论述问题时有前后重复现象。当然,在一部几十万字的著作中出现这些小毛病是难免的,也是可以谅解的。本书的确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力作。

    (责任编辑 向祖文)

[1]光大出版社2007年1月版。